兩岸新藥臨床標準 將報佳音【2011/11/07 經濟日報】京台科技論壇於6日在北京召開,傳出台灣食品暨藥物管理局(TFDA)局長康照洲,將於11月25日赴福建,與大陸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SFDA)局長邵明立會面,雙方將就「兩岸新藥臨床試驗標準」進行細節磋商。京台科技論壇到了第14屆,但生醫科技與產業論壇卻是首次召開,具有里程碑意義。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消息人士指出,兩岸從去年簽訂「醫藥合作協議」,直到今年6月26日宣布生效,備受兩岸新藥產業矚目的「兩岸臨床試驗標準協議」一直未獲得共識,但近期可望出現佳音。消息人士指出,康照洲於本月25日率團赴大陸福建,與大陸SFDA針對兩岸新藥臨床試驗共同標準一事,可能率先讓大陸海西省分的新藥試驗,與台灣方面在臨床上建立共同標準,再逐步推廣到全國實施。據了解,雙方將針對新藥在臨床試驗方面,共同認定的臨床設計流程,及未來執行臨床試驗的特定醫院等,各項認定標準進行協議。消息指出,年底前兩岸在新藥臨床試驗協議方面,可望有正面結果。 此外,京台科技論壇中,「京台生物醫藥科技與產業合作」為該論壇重要子題之一,兩岸雙方簽訂了「海峽兩岸原料藥生產領域合作協定」等六項協議。其中,包括京台酵素技術及產業化、神經生理檢測、骨科及有機廢棄物處理等領域,雙方簽訂了合作協議,而原料藥領域則由台灣台耀化學和北京奧得賽化學共同簽訂。
Pages
Sunday, November 6, 2011
產學搶手的 美兆96萬筆生物資料庫
邱文達嗆賴清德「你現在又不是立委」
歐債、美債.. 將加速學名藥商機!!
江文勝:生技股擔綱政策作多第一棒 2011-11-04 14:03 時報資訊 《先探投資週刊》1646期 《先探投資週刊》1646期政策扶植作多生技產業力道增強,除政府積極推動生醫法令鬆綁、陳表示將修法排除醫師研究障礙,行政院也挺力拼亞太臨床試驗重鎮等之外,SIC超級育成中心也在十一月一日成立;若配合上周所提的選前跌深反彈三部曲,目前已進入第二部曲的末段,與即將進入第三部曲,生技股可望扛起政策作多受惠股第一棒。
歐美危機對台灣生技長多 美債信評危機雖然暫時解決,但隨著健康照護成本攀高、美國人口逐漸老化,面對日益龐大的美債,未來美國政府可能大幅刪減照顧銀髮族和低收入者的聯邦醫療保險、醫療補助方案,以及社會保障退休支出。而歐洲也同要面臨相同的問題,歐債危機下,歐盟國家未來可能得勒緊褲袋過生活。過去在歐、美,很多醫療支出都是靠政府補貼,在政府大砍醫療支出下,歐美醫藥、醫材廠當然首當其衝,而這對台灣外銷為主的生技公司,可望以長多看待。成本考量之下,來自歐、美學名藥、原料藥廠的釋單或轉單效正加快中,這對於積極布局美國、日本、中國等學名藥市場的永信而言將是利多。另外像是以外銷為導向,股本更小的原料藥類股,如中化生、台耀化、台灣神隆、永日、旭富,更是每股高獲利的代表;反應在本益比上,也使得相關族群及個股擁有比其他製藥股更高的本益比,其中又以承接新藥或剛過專利期新藥的原料藥廠,未來的成長動能最強,包括中化生、台耀化、台灣神隆。這波生技股的反彈,可從兩個方向來看,一是法人出報告看多且已開始買超個股會先表態,而法人會著墨,除了獲利數字以外,成交量多寡也是考慮的重要因素,通常量能也多不會小到只有二位數,如中化生、台耀化、太醫、五鼎、佳醫、曜亞、杏昌、永信等,除永信之外,其他幾乎都是五○元以上的中、高價股,這些具指標性的個股同步表態,市場焦點自然就容易轉向生技股。再來就是第二個選股方向則是留意五○元以下的中、低價生技股,當中、高價生技指標股領先起漲並帶動一波生技熱潮之後,中、低價生技股的投機力道也會轉強,股價漲勢甚至更有可能後來居上。大家不要有錯誤的觀念,認為中、低價冷門生技股就是次級品,事實上,在中、低價冷門生技中,也有具國際研發、生產競爭力的好公司,聯合骨科、雃博等都是很具代表性的公司。
聯合站在趨勢成長端 前三季獲利公布,聯合骨科的獲利較去年同期成長五二%,前三季EPS一.○六元,比去年全年的○.七六元還高。值得一提的是,聯合骨科今年前三季認列大陸廠的獲利已達一五六二萬元,二○一○年全年不過只認列六六四萬元收益,甚至在二○○九年、二○○八年還分別提列十一萬及七一六九萬元的投資虧損,顯示聯合骨科的大陸布局已漸入佳境,不但有利母公司業績提升之外,展現在外的更是國際戰略價值的提升。
訊聯、大學光掌握兩岸大商機 聯合骨科掛牌以來EPS最高點出現在二○○四年的一.三六元,今年前三季已達一.○六元,從第四季是傳統旺季來看,聯合骨科今年EPS極有可能超過二○○四年的高點創下歷史新高,對照目前股價從去年八月高點六六.八回檔至近期低點三一.八元,跌幅高達五二.四%,股價在三二~三五元附近整理三個月後再度轉強突破季線後,雖然量縮壓回,但仍力守季線上,只要擴量有機會再度轉強。另外,國內第一大臍帶血銀行訊聯第三季也開始出現大轉機,其第三季獲利年增二○八%之外,季增率更十三倍,單季EPS○.四四元,去年每股虧損.八九元之後,訊聯今年轉機性強。訊聯與鴻海關係也相當密切,鴻海集團除了持有訊聯近八%股權,也一起合作跨足健檢領域,訊聯、鴻海雙方合資分別持有康聯生醫二二.五%、五○%股權,未來單是鴻海集團員工健檢商機想像空間就很大。訊聯股價從前年底高點七八.五元回檔,到今年十月二十九元才落底,如此業績出現轉機,線路上股價突破站穩季線上,加上日、周、月KD同步出現黃金交叉,後續走勢可密切追蹤觀察。
中國健檢是台灣1.5倍,醫美是台灣的2倍
如何掌握台灣醫美三至五年商機?
醫美大餅/台灣至少有三至五年好光景【2011/11/05 聯合報】廣州中醫大學博士呂明怡表示,現在開放陸客來台醫檢、美容,台灣至少有三至五年的好光景。她表示,大陸的硬體進步很快,台灣贏在軟体和系統的優質服務,加上大陸還沒有高端、先進和完善的健檢中心,台灣健檢和美容確實有廣大市場。 呂明怡表示,大陸民眾在健檢美容這方面也很崇台。赴台灣做健檢和美容,有如去巴黎買精品一樣,加上台灣偶像劇風行,台灣的美容市場潛力巨大。她說,相對來說,目前台灣美容的技術、材料和術後照護都比大陸強,但大陸追趕速度也快,海歸醫學人才愈來愈多,如果台灣停滯不前就很快被追過去。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總經理洪子仁表示,政府開放大陸醫檢、美容團來台,不僅可促進台灣醫美事業發展,醫療經濟繁榮更可帶動就業,產值不僅可翻倍,甚至一年上看十億元新台幣。 洪子仁表示,開放大陸民眾來台健檢、美容,必然可以打開台灣國際醫療市場。過去團進團出,因天數限制,使健檢、醫美都受限。對於現在有人擔心大陸人士可能濫用這兩項名義來台,他說,台灣醫界都很自愛,為了要做大做強這市場,不可能隨意代替陸客申請。
承業取得Elekta中國代理權
生技新兵承業 明年4月申請上市櫃 2011年 11月05日 【黃馨儀╱台北報導】生技股新兵承業(4164)10月18日登錄興櫃後,董事長李沛霖昨表示,明年4月將申請上市櫃,預計7、8月掛牌,屆時市值可望挑戰百億元。今年每股拼賺7元承業去年合併營收18.68億元,毛利率近50%,每股純益達4.99元;法人估,今年在相關醫療儀器陸續驗收完工下,前3季每股純益已達3.28元,隨今年營收可再成長20~30%,每股純益將上看7元。 承業為台灣市佔第一的腫瘤設備代理商,旗下有16家子公司,從事專業醫療器材經銷、管理及技術服務廠商;近年來已將事業版圖擴至牙科、眼科,並跨足自費醫保市場。 李沛霖說,由於質子、放射影像等相關醫療設備毛利高達5成,目前台灣已有66家醫院向承業購買設備,1台售價約300~400萬美元,以年銷逾10台計算,可創年營收逾10億元。
取得Elekta代理權 承業執行長葉宗仁則表示,看好未來中國市場1年約須5000台以上的設備潛力,9月承業已在中國設立子公司久和醫療器械,取得Elekta當地的經銷代理權。由於Elekta在中市佔率約4成,預計11月中,可與廣東、廣西、湖南、福建、海南等5省正式簽約,明年初挹注營收獲利,並將持續布局東南亞、外蒙市場。中國隱形眼鏡使用率僅3到5%!!!
寶島科 今年EPS拚4元【2011/11/04 經濟日報】 寶島科總經理蔡國彬表示,公司將進行大拓點計畫,預估投資6到7億元,推升通路數到500家。眼鏡通路龍頭寶島科(5312)總經理蔡國彬昨(3)日表示,將進行四年大拓點計畫,總投資額約6到7億元,擴充通路至500家。法人表示,寶島科今年受惠於轉投資事業看旺,全年稅後純益將挑戰2.5億元,每股稅後純益突破4元,創歷史新高。 寶島科、合一、德英三公司昨日在櫃買中心舉辦業績說明會。合一總經理柯逢年說,治療糖尿病傷口癒合的新藥ON101預計2014年上市,營業額預估可達160億元;德英董事長郭國華也指出,抗癌新藥SR-T1002014年7月上市。 蔡國彬表示,公司今年將持續拓增30家通路,未來四年也將依此進度拓點,在2015年前要達到500家;而100%持有的子公司「金可國際」,所持有21.62%股權的海昌隱形眼鏡,為了因應大陸廠產能滿載,年底前新廠也將落成,最慢在明年初將投產,年產能約4,000萬到5,000萬片。寶島科昨日股價以76.9元作收,下跌2.5元;該公司前三季稅後純益約1.76億元,每股稅後純益為2.93元。 法人表示,目前寶島科除了轉投資海昌隱形眼鏡外,還持有寶利徠18%股權;寶島科今年前三季獲利有超過1.3億元來自轉投資事業;換言之,其中七成為海昌及寶利徠所貢獻,海昌更是成長主要動能。 法人就指出,寶島科子公司金可國際,今年前三季營收23億元,已達去年全年成績;每股稅後純益為7.12元,也超越去年全年7.02元成績,創下歷史新高。法人預估,今年底前海昌新廠投產後,產能將提升50%,明年營運可望大躍進,將持續推升寶島科獲利。 分析師表示,海昌隱形眼鏡在大陸為日拋為第一品牌,市占率超過三成,勝過國際大廠嬌生(Johnson&Johnson)。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大陸近視人口約占總人口的三成,但隱形眼鏡使用者的滲透率僅3到5%;換言之,大陸隱形眼鏡使用人口僅4,000到6,000萬人,未來成長空間極大。
器官捐贈納入”小腸”!!
人體試驗成功!台灣將開放小腸移植 時間:2011/11/4 沈雅雯 亞東紀念醫院4日宣布,完成第5例小腸移植人體試驗。小腸蠕動不良的劉姓女病患嚴重時腹脹如鼓,就像孕婦一般,經手術治療,目前已能由腸胃道進食。(劉姓女病患提供) 亞東醫院最近成功執行5例小腸移植人體試驗,成為全台第一個可以進行小腸移植手術的醫學中心。而由於這項試驗的成功,讓衛生署也將在器官捐贈登錄制度中納入「小腸」,為台灣的小腸衰竭患者帶來一線希望。今年22歲的劉小姐在幾年前罹患了罕見的腸道疾病,「偽小腸阻塞併發末期腸道衰竭」,6年來不但無法進食,還必須仰賴靜脈營養的注射才能維持生命。直到去年底,她接受了小腸移植手術,成功擺脫靜脈注射的人生,劉小姐說,終於可以吃飯,是她最快樂的事 自2008年以來成功執行5例小腸移植人體試驗的亞東醫院,日前獲得衛生署核准,成為台灣唯一可以進行小腸移植手術的醫學中心。亞東醫院外科部主任陳芸欣慰地表示,小腸移植終於成為台灣的常規手術,替末期的小腸衰竭病患帶來一線曙光。陳芸說:『(原音)台灣過去沒有小腸移植,我們從97年(2008年)通過小腸移植臨床試驗以來,我們做了5例,成果因為不錯,所以終於獲得衛生署同意可以結案,代表說未來台灣在小腸移植這一塊只要通過相關法令的規定,我們就可以移植了。那終於我們繼心臟、腎臟這些臟器移植,我們又多了一個臟器叫小腸移植。』 陳芸表示,台灣目前每年約有超過100位病人,因末期小腸衰竭而需要依賴靜脈營養維生,但是多數病人會因為導管感染而引發嚴重的敗血症或肝功能障礙,造成生命危險,目前接受小腸移植是挽回病人生命的唯一機會。陳芸指出,過去移植手術要取得健康的小腸並不容易,衛生署將來也會將小腸列為器官捐贈的登記項目之一,讓器官的來源可以更加穩定;不過,陳芸也強調,目前需要小腸移植的病人60%是兒童,而台灣目前沒有3歲以下的腦死判定,無法捐贈器官,導致許多小患者等不到合適的小腸而死亡,留下遺憾。
新創獎商機 36項生技技術受矚目
藥價: 市場機制與調控政策??
《社論》健保局調整藥價有理 2011/11/6中央健保局第七次調整藥價,造成西藥代理商、外商藥廠及製造商等反彈,風波近月仍無消除跡象。健保局調整藥價的出發點是降低偏高的藥價給付,也就是砍藥價。站在撙節醫療資源、降低健保財務負擔及減少民眾保費調漲機率各種觀點,民眾都支持健保局調整藥價。 健保開辦以來,「藥價黑洞」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健保開辦之初,健保局沒有經驗、也沒有比較基礎,面對強勢的藥商,只能消極面對明知存在,但不知如何調整的巨大藥價差。隨著健保實施時間的累積,健保局終於開始調整藥價,至今已經砍了六次藥價。 不久前健保局再公告第七次藥價調整,照例藥商又強烈反彈,上街抗爭,並且喊出「政府不讓我們活,我們就換掉這個政府」的口號。更有甚者,西藥商表示,如果健保局不改變這波調整藥價的做法,會有近七十種藥品將退出台灣市場!藥界的反應,幾近威脅,健保局應該挺住!健保一年預算四千六百億元,其中一千二百億元是藥品支出;而第一次藥價調整時,藥價支出只占七百億元,十年間飆漲七成,對任何一種商品市場而言,都是驚人的成長,其間隱藏的巨大利益,應該受到約束。很多民眾都發現,上醫院拿的藥,往往在自家附近西藥房就可以買到同樣品牌、同樣成份的藥,但價錢只有醫院的一半或更少。多出來的錢哪去了?當然是透過健保給付,流入醫院與藥商的口袋,也就是全民買單。 西藥商大喊,健保局砍藥價已經砍到他們活不下去,完全不敷成本,只有退出台灣市場。然而,外商藥廠沒有說出來的成本是,為了打進醫院採購名單,平常就要做足關係,吃飯、送禮、招待旅遊、打高爾夫是司空見慣;出國旅遊更非歐美渡假聖地、住星級旅館不可。這些「成本」,藥商會公布嗎?當然這也是由全民買單! 不只葯品,即使是維他命,賣到台灣的價格和品質也不成比例。如一種知名的維他命,在台灣買的價格是美國的二倍以上。美國藥商並不否認,還理直氣壯的說「不同地區訂價有差異性」,擺明就是要賺。 外商藥廠的利潤之大,可以由國內製藥工業同業公會提出的一項數據看出端倪。百分之七十五的健保用藥由國內藥廠供應,藥費給付只占百分之二十三;較貴的外商藥量只占百分之二十五,但藥費給付高達百分之七十七!比例完全顛倒,尤可見其售價之不合理。 健保局砍藥價是替民眾看緊荷包,砍前經過市場藥價調查;如果真的砍過頭,事後有申覆制度供藥商申請調整。藥商不必語出威脅,以全民用藥權益作為和健保局談判的籌碼。事實上,退出市場之說,正是「殺頭生意有人做,賠錢生意沒人做」的明證。 西藥商提退出威脅,但在近七十種可能退出台灣市場的藥品中,八種可以調回原價,四十七種已經有國產藥可以替代,政府不能再對西藥商的威脅低頭。 新藥的研發需要時間和巨額成本,這是事實。但西藥賣到台灣,如果利潤高得不合理,政府就必須介入管理,以維護民眾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