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October 9, 2012

生医融资: 理念VS东西


慢热型生物医药产业的钱殇2012-10-09 科学时报  据统计:进入临床实验的新药只有大约十分之一能最终上市。一方面,生物药企抱怨"缺钱";另一方面,社会资本对生物医药行业"感兴趣,不敢投"。政府支持的项目基金由于数量少、覆盖面广而被业内人士比喻成"撒胡椒面",而大多处于中小型或初创阶段的生物医药公司更是因风险高、周期长等因素难以获得银行贷款。慢热型的生物医药产业持续性资金投入到底应该从哪里来?
政府的"胡椒面"怎么撒 无论是生物药企的负责人,还是关注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资人,双方对于政府支持资金的普遍共识是:政府的钱在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支持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更多的是帮助有潜力的企业"启动"起来,而关键问题在于这些政府资金怎么花更有效。专门投资生物医疗行业的奥博资本(OrbiMedAsia)资深董事总经理王健表示:"即便是政府在生物医药投入方面算是比较大的美国,整个行业仍是以私人的资本为主。我比较过韩国、印度、新加坡等不少国家,老实讲,中国政府近年来对生物医药的投入力度还是比较大的。"作为生物药企创业者的中美冠科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商务副总裁林艺海也持有类似观点,并强调政府基金的重要作用之一应在于"孵化"。"好多博士从海外回来,头脑中只有一个理念而已,拿不出东西,但是要融资就必须有成形的东西,这时政府的投资很重要,可以让技术转化为实物,使企业往前迈几步,让人看到一个雏形,这样再去融资就方便了。"林艺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林艺海认为,不同地方政府的作用应统筹考量,"北京、上海这样人才和科技集中的地区应该重点放在"播种""孵化",然后可以把产业化放在地方"。天津康希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经理邱东旭和林艺海都比较欣赏江浙一带生物医药园区的做法:经过严格筛选,给有潜力的企业相对充分的启动资金,并且不占股份,使项目"做出点眉目来"之后退出,接下来企业再去吸引风险投资。生物谷(BIOONGROUP)创始人、中国医药产业技术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张发宝对记者表示,目前国内正在摸索一些新的投资组合,比如政府出一部分,民间资本出一部分,聘请专业人士管理基金,以达到风险共担的目的。
社会资本"感兴趣,不敢投" 在被政府"扶上马,送一程"之后,生物药企就需要社会资本的进入了。近些年,在一些生物医药论坛上,经常会看到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等投资人的身影,甚至一些专门的生物医药投资论坛也多了起来。但大部分投资人的态度是"感兴趣,不敢投",其原因来自主客观等各个方面。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生物医药产业新药审批更加严格,研发难度显著加大,在政策环境趋紧的情况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投资人对生物医药都越发谨慎,不愿冒进。林艺海说:"如果其他行业更容易赚到钱,投资人为什么要选择生物医药?"生物医药产业确实有其特殊性:"在西方,新药研发周期一般在1015年之间,投资更是动辄上亿美元,而且风险非常大,有数据显示,进入临床阶段的新药只有大约十分之一能最终上市。"王健说。所谓"艺高人胆大",但对于生物医药投资者而言,"胆子不够大"的另一层原因是"艺还不够高"。礼来亚洲基金董事总经理施毅向记者分析道:"生物医药和风险投资对专业水平要求都很高,要想对生物医药项目作出准确的投资判断,需要兼具两方面的专业素质,这样的人才非常少见。"这一问题也催生了新的合作方式。张发宝说,一些投资机构开始与专业的咨询公司合作,咨询公司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项目给出独立的客观评价。此外,不同项目也可以根据基金特点选择不同的投资组合。多位业内人士也表示,目前对生物医药感兴趣的投资机构正在逐渐成熟,红杉资本等公司已经陆续组建自己的专业生物医药投资团队。
投资人货比三家"其实现在资本并不少,但是好项目不多。"王健对记者说,"我们这家投资公司在全球范围管理仅针对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基金60多亿美元,我们非常看重所投资项目的团队质量。"王健认为,尽管现在从国外回来的高层次生物医药人才越来越多,但同时具备丰富研发、管理经验,又熟悉和适应中国本土特殊环境的人并不多见。作为生物药企创业者,林艺海也对本行业存在的问题直言不讳:"一些创业者对自己的技术和项目缺乏客观评价,自认为国际领先,但其实投资者更是放眼全球,货比三家之后发现你的技术并没那么独特。"对于目前阶段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如何有效地吸引到投资,邱东旭和林艺海都结合所在企业的例子给出了建议:结合自身所处的阶段作出恰当选择。邱东旭说:"我们做的大部分不是全新的,主要是国外有而国内没有的,或者国内技术和国外相比差很多的产品,这样投资人比较放心。"而对于林艺海所在的公司,则是赶上了新药研发外包产业从欧美向中国转移浪潮的早期,"当时中国的成本优势很明显,竞争也不像现在这样激烈,投资人认为我们的成长性较好,现在再做研发外包吸引投资就很难了。"林艺海说。(王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