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December 14, 2012

日本年產 博士2500人 台灣5000人!!


唐湘龍:別躲在學校裡了,快出來吧2012/12/13 09:37 文/唐湘龍     常常看到這一些用來描述生活多麼苦的新聞。多少人去搶多麼少又多麼低薪的工作;多麼老又得出來搶年輕人的飯碗。真慘。前幾天,看到60多歲了,還去爭取林務局巡山員工作。負重賽跑,老先生拿到這份工作。我是很佩服這樣的人。但媒體的調子,只是想拿這種就業媒合場所中最極端的例子來說明:這個社會真慘。是真慘?還是假慘?也有真的。也有假的。假的多。看你在哪個行業。看你想做什麼樣的工作。還有,看你想拿怎樣的薪水。如果你覺得22K快把你悶死了。你想要30K以上的工作。一畢業馬上就有30K。這有什麼難?你不必找我。你到人力銀行網站上去找。你到就業服務處去找。你到馬路上有貼徵人字條的餐廳去找。都有。看你做不做。如果你一畢業,你端著你是個大學生,你要穿西裝打領帶,男生要做助理,女生要當秘書,那是你的選擇。這個選擇裡就包含了22K。供過於求,價格一定下跌。這是常識。常識不會隨著你的主觀意志而移轉。但如果你想生活,你願意吃一點苦,就像那些被描述成到澳洲當台勞的台灣青年,不管在澳洲、在台灣,你都賺得到錢。比22K多得多的錢。但坦白說,就算拿22K吧,也是剛開始的時候。如果進入職場一年,還在22K,那你最好趕快換工作。人力銀行的統計,初次就業者的平均薪資在24K25K之間。要找22K的,還不是太容易。當然,每個人條件不同。學經歷不同。我真心提個讓人傷心的建議,雖然你應該早就了然於胸。如果你大學指考總分300分不到,我誠心建議你,勉強唸完大學,別再唸什麼研究所了。如果你是總分200分不到,我得更誠心建議你,你最好連大學都別唸了。尤其,不要勉強借錢唸大學。認清自己,找一條不一樣的路。這條路,不必經過大學之門。多數人把不必要的青春以及人生的第一桶金,拿去換一張不值錢的文憑。真不值。我知道這個決定有點難,就看你能不能認清事實。學歷像信用卡,我唸書時,有張普卡,走路就很有風了,金卡是社會地位的象徵。而今,金卡算什麼?白金卡又算什麼?浮濫了。我唸書時,大學錄取率17%,要進台清交,大概都是錄取者更尖端的1%2%。考上,真是放鞕炮。如果你考上的大學是排名中後段的大學,尤其,如果你選讀的科系,又是文法類科的系所,如果你經濟許可,隨你便。但如果你得自力更生,那相信我,就算了吧。別唸了。早點離開這種混日子、混學歷的升學體系,你一定不會吃虧。你也很可能是郭台銘。我夠老了。老到心裡的Data夠多。坦白說,偉大的企業家幾乎都是黑手起家,偉大的商人幾乎都是業務員起家。你不當黑手,不當業務員,然後就要成功,你是富二代嗎?我唸了台大碩士班,20多年前。那時,碩博士人數少,唸碩博士不但不花錢,政府還每個月給你錢。碩士班每月4K6K不等,博士班都是10K以上。現在,別說補助,光學費就嚇人。如果你唸的是「重量級學校」,有前景的科系,而且,你真的求知若渴,興味盎然,那就撐著,就唸吧。不然,就快走。如果職場工作一段時間,柳暗花明又一村,覺得自己學然後知不足,要再進修,我不反對。但死命躲在學校裡,不是辦法。以前,研究所學生人數跟大學部學生人數的比例可能120都不到。現在,差不多快11了。大學浮濫,研究所更浮濫。大部份年輕人唸研究所,只是幫忙學校不倒,幫忙教授就業,幫不到自己什麼。頂多一張不值錢的文憑。以最高階的博士生為例好了,日本的人口數是台灣五倍,但日本一年拿到博士學位的人數只有2500人左右,台灣呢?台灣快5000人。台灣的研究生量產,你不能不盤算,碩士2~3年,博士4~6年。唸完都30了。男生還得當兵,女生連最適生育的年齡都快過了,划不划得來?不要逃避社會壓力,在學校躲越久,社會生存力越差。除非對知識工作真的很感興趣,不然,別急著唸研究所。連大學都不必急著唸。台灣就業問題、薪資問題,是兩個問題擠出來的。一個,是產業結構問題,一個,是人力結構問題。產業在萎縮,人力在膨脹,「薪情」會好才有鬼。產業結構不是你想改就改得了的,但人力結構你比較有調整空間。數字已經告訴你,30年前是高學歷,低失業。慢慢變成現在高學歷,高失業。你還盲目追求高學歷幹什麼。何況,那張文憑值多少錢?你的老闆一眼就看穿。看不穿,試用你三個月,大概也什麼都知道了。你何必打腫臉充博士?再說個數字,就業市場很明顯,年紀越大,失業率越低。40歲以上,失業率大概都在3%以下。60歲以上,甚至不到2%。這跟2025歲之間,平均10%以上的失業率,天壤之別。這顯示年輕人在有了虛幻的高學歷之後,就很容易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情況。一心想找「像個大學畢業生」的「高薪、白領」工作,真難。別太相信台灣媒體的的報導。媒體習慣用簡化而且極端的方式描述社會現象。會被搶得很兇的工作,不是高薪,像空服員。就是保障,像公務員。公職考試人數破表,不只是為了「工」作,更多是為了「公」作。是因為「公」,不只是「工」。那位60出頭的巡山員,不是新人。他以前就是巡山員,現在回鍋。回鍋的原因,一是喜歡,二是保障。我和巡山員入山工作過,簡單工具,一入山可能好幾天。給你30K,你做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