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December 16, 2013

吳妍華: 台灣博士 半數找不到工作

就業問題難解 博士供需恐失衡 中央社-20131208 上午11:04 博士人才供需專題之二(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8日電)國科會日前指出,10年後台灣博士供需將出現缺口;然而就業問題不解決,除了現在供過於求面臨失衡,未來也難保會求多於供。日前國家科學委員會在報告中指出,現在博士級人才雖供過於求,但人力過剩只是短期現象,未來10年台灣博士人才供需將出現缺口,讓博士供需問題再度浮上檯面。博士供過於求的現象,和就業脫離不了關係。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坦言,台灣企業投入研發經費不足,以致技術無法升級,在利潤不高的情形下,僱用博士生的意願自然也不高,也形成非良性循環。交通大學校長吳妍華表示,台灣一年產出4000名博士,但半數都找不到工作,她指導的博士生甚至還半途而廢,改考公職、吃鐵飯碗。就業環境的艱難,讓近幾年國內博士班報考人數開始面臨下滑,即使是台大、成大、清大、交大等頂尖大學,也常面臨招生不足,有些系所招生人數還高於報名人數。大葉大學校長武東星說,台灣的大學培養的博士素質不一,加上博士生在校訓練主要是發表論文,較偏重學術,如果要到企業界就職,企業要的是10分,但博士畢業時訓練可能只有5分,不能馬上為企業所用。要解決博士的就業問題,可從不同方面著手。政治大學校長吳思華建議,台灣的博士生若想從事教職,應以未來到「世界百大」任教為目標,能否「走出去」就是台灣博士生的競爭力觀察指標。成功大學校長黃煌煇則建議多元發展。他舉例,世界高教產生的專利,能技術轉移給業界的約3%,台灣只有0.3%,可見「純學術」研究太多,大學不能只培養學術人才,現在的社會更需要多元發展的人才。台灣的博士人才供需是否真的會面臨失衡?中央研究院長翁啟惠直言,博士是否過剩,要看經濟供需面,若產業發達,就需要增聘博士,解決未來的挑戰;當產業蕭條,自然不需那麼多博士。國科會假設企業需求不變、博士班人數漸減,未來可能面臨缺口,卻忽略將現有流浪博士納入潛在人力,也忽略博士人數和就業機會息息相關。當就業機會大開時,博士報考人數自然會隨之增加,如何增加博士的競爭力,讓學用零落差,才是關鍵所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