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June 1, 2016

聯亞技轉中興大 布局Acinetobacter baumannii (鮑氏不動桿菌) 抗藥性 監測/治療

聯生藥:代母公司聯亞生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公告與國立中興大學簽署鮑氏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多胜抗原及其抗體 開發研究成果授權合約 鉅亨網新聞中心(來源:台灣證券交易所)2016-05-27第三十四條第81.事實發生日:105/05/27 2.契約或承諾相對人:國立中興大學3.與公司關係:4.契約或承諾起迄日期(或解除日期):105/05/27~125/05/265.主要內容(解除者不適用):國立中興大學專屬授權聯亞生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於全球實施鮑氏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多胜抗原相關研究成果之技術及專利6.限制條款(解除者不適用):於本合約有效期間內,如有任何違約或未依開發計畫書時程進行之情事;於任何一個國家獲准臨床試驗審查(IND)後二年內,未申請或進行臨床試驗;有不可歸責於聯亞生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之事由,導致無法繼續開發;任何一方因法令變更或主管機關命令等事由,致有暫停或終止本合約全部或一部分之必要;保密條款。7.對公司財務、業務之影響(解除者不適用):擴大聯亞生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在疫苗產品之開發領域,跨足人用疫苗產品,本產品目前尚在開發階段,對本公司財務、業務無重大影響。8.具體目的(解除者不適用):取得鮑氏不動桿菌之預防性疫苗、免疫治療及檢測技術等。9.其他應敘明事項:新藥開發時程長、投入經費高且並未保證一定能成功,此等可能使投資面臨風險,投資人應審慎判斷謹慎投資。

國立中興大學技術移轉遴選廠商公告:分生所楊秋英教授「鮑氏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多胜肽抗原及其抗體以及編碼該抗原之核酸」更新時間2016-02-01 12:06:55技術內容: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鮑氏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的多胜肽抗原,該多胜肽抗原包括至少一選自由下列所組成之群組中之胺基酸序列:(a) SEQ ID NO: 15之胺基酸序列;(b) 依據SEQ ID NO: 1345進行20%以下胺基酸取代、刪除或添加之胺基酸序列;(c) 依據SEQ ID NO: 2進行40%以下胺基酸取代、刪除或添加之胺基酸序列;以及(d) 依據(a)(c)胺基酸序列之片段;其中,依據(b)(d)胺基酸序列之多胜肽係具有免疫刺激活性。藉由本發明所提供鮑氏不動桿菌的共通抗原,可應用於製備預防鮑氏不動桿菌感染之通用疫苗,並透過相對應抗體之製備可應用於鮑氏不動桿菌之檢測與治療。

台灣鮑氏不動桿菌抗藥性快速增加,應強化感控措施及資源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496  /Rapid rise of extensively-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omplex: Increase of infection control resources urged in Taiwan ; 1928年盤尼西林發現以來,人類與細菌進入永無止息的戰爭,細菌的抗藥性是醫療界面臨的一大考驗,因此世界多國都有各自的監測系統,以瞭解國內細菌抗藥性現況,如:美國有Active Bacterial Core SurveillanceNational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Monitoring System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 Projects等監測系統。早在1997年何曼德院士回國時就把細菌抗藥性列為本院之重要工作目標之一,於1998年承蒙各合作醫院幫忙,開始全國微生物抗藥性監測計畫 (Taiwan Surveillance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簡稱TSAR),後來依照監測結果提出政策建言,與醫界攜手成功減少鏈球菌的紅黴素抗藥性,也建言農委會,成功降低食用動物之萬古黴素腸球菌比率。除此之外,持續監測與瞭解抗藥性變化可供醫界在使用抗生素時參考,制定相對應的感染管制策略,也能找出當前重點的抗藥問題,讓有興趣的學者投入相關的抗藥性研究與藥物或疫苗研發。近年來許多臨床細菌之抗藥性逐年上升,其中最主要的為革蘭氏陰性菌(Gram- negative bacteria),包括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omplex(鮑氏不動桿菌綜合體)、 Pseudomonas aeruginosa (綠膿桿菌)、 Escherichia coli (大腸桿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克雷伯氏肺炎桿菌)等,其中以A. baumannii complex最為常見。此一綜合體包含A. baumanniiA. nosocomialis A. pittii等細菌,因為三者於臨床實驗室無法區分,僅能用分子生物學方式區分,所以統稱A. baumannii complex(以下簡稱ABC)。ABC可造成各種感染,包含菌血症、肺炎、泌尿道感染、傷口或導管感染等,死亡率高達40-60%ABC極易造成院內群突發(outbreak),主要是因為ABC可以在嚴苛的環境下生存,在乾燥環境中可存活超過2星期,在人體也能形成移生,因此極難根除,世界各國學者對此一問題莫不投入極大心力。就抗藥性部分,除了擁有先天抗藥性外,ABC又可從外界快速獲得其他抗藥機制,因此,世界各國的調查資料都顯示ABC的抗藥性逐年上升,其中對於最後一線抗生素carbapenem(包含imipenemmeropenem)的抗藥性上升尤其快速,歐美與亞洲各國發現carbapenem抗藥可達40-60%之高。以加護病房感染而言,台灣ABC盛行率之快速增加居細菌之冠,抗藥性的監視自然不可忽視。台灣之前的研究多為單一中心,或者是多中心而無長期追蹤,且檢驗抗藥性之方式又會依地區有所不同,所以無法統合成長時間的監測資料。TSAR每兩年持續監測,並用相同方式檢測抗藥性,得以獲得長時間且一致性的監測資料。TSAR研究團隊擷取2002年到2010年(TSAR3期到第7期),從全台11家醫學中心及15家區域醫院所蒐集的1,640ABC發現,imipenem抗藥性從2002年的3.4%2010年遽升至58.7%,其他抗生素的抗藥性反而有些許的下降,但總體仍維持在60%以上。臨床因子的多變項分析顯示,高風險族群包括年長者(≧ 65歲)及加護病房病患等,與臨床觀察吻合,但區域醫院與醫學中心經過校正後之抗藥比率相似,顯示抗藥性菌種在各個醫院都相同嚴重。另一個重要影響因素是檢體來源,例如2010年來自呼吸道檢體之菌抗imipenem比率高達70%,而來自血液者則僅有30%,而且呼吸道檢體也是ABC最常被分離出來的部位,且藉由呼吸道更容易在醫院散布,目前醫院的感染控制也的確朝向這類病人努力。對於carbapenem抗藥的ABC通常也對其他抗生素具抗藥性,因此廣泛抗藥性(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菌株的上升趨勢也跟imipenem抗藥類似,從2002年的1.3%竄升到2010年的41%,表示臨床檢體中只要分離出ABC,就有一半以上可能是廣泛抗藥菌,目前醫界常用的後線抗生素(包括amikacingentamicinciprofloxacinlevofloxacincefepimeceftazidimeampicillin/sulbactampiperacillin/tazobactam)對這些廣泛抗藥性的ABC菌幾乎都無效,唯一能使用的僅有colistintigecycline,以致於廣泛抗藥性菌感染之死亡率都高居不下,這都凸顯了此一抗藥菌之臨床重要性與研發新藥物或疫苗的急迫性。台灣的感染控制措施與歐美先進國家類似,然而從歐美的經驗來看,遏止ABC的群突發需要龐大的人力、物力與時間,目前措施包括隔離感染或移生病患、照顧之醫護人員與家屬皆需遵守標準防護及接觸隔離措施、限制不必要之訪客、接觸的醫療或一般物品也需消毒或丟棄、環境與所有醫療儀器皆需定期消毒、定期環境監測等,族繁不及備載,臨床事務繁重,因此感染控制必然需要專門人才。近年來國內也十分重視院內感控,無奈健保資源拮据,挹注在感控部門的資源自然不如臨床部門。但長遠來看,院內感染一旦發生,不僅病人死亡率高,感染期間所需花費極為驚人,因此歐美各國莫不重視感染控制部門。TSAR資料發表於BMC Infectious Diseases後( http://www.biomedcentral.com/1471-2334/12/200),目前已有超過2,200次點閱,顯示TSAR資料的完整性與國際的重視,這些菌株也將進行後續的抗藥性基因研究,並提供台灣與國際更豐富完整的抗藥性資訊。《文: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郭書辰主治醫師、楊采菱副研究員》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