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August 29, 2016

(生醫產業發展) 蘇益仁: 政府應提供穩定研究經費 並 協助創業

生醫追求創價…當心殺雞取卵 2016-08-29 05:43 經濟日報 蘇益仁 生技醫療是小英政府推出的「5+2」產業發展政策中的重要一環,各部會紛紛推出旗艦計畫或產學研鏈結計畫,由計畫內容中強調的創價」概念及「研究中心執行長」的設置,可以看出其規劃方向已不單在強調學術研究的「轉譯」,而是著重在末端實際的市場導向及企業管理。就國家產業發展而言,這樣的規劃策略是正確的,但是,是否能如預期地在兩、三年內即可達到新政府經濟發展的目標,或會對中、長期學術研究造成「殺雞取卵」的效應,值得再思考。1995年起,台灣在「人類基因體」有關技術的興起後,政府確實也投下大筆科研預算去發展生技產業,甚至譽為「兩兆雙星」的其中一星。2007年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制訂後,結合國內資金、國外技術的生技公司紛紛獲得進入資本市場上市櫃(IPO)的機會,台灣旅外生技人才也受鼓舞而回國創業,一時間生技充滿生機。但目前的上市櫃生技公司產品,多技轉自國外,在台灣資金不充裕情況下,很難與國際大廠競爭。長久而言,台灣的學術界是否能經由創新研究,而與產業界攜手,一如以色列一樣,走出一個大的格局,則仍是挑戰。以色列的教育傳統在挑戰權威並積極創新,能從生活問題中尋找解決辦法,如在沙漠中養殖、解決缺水及國防的困境,創新成為以色列的特色。反觀台灣,在BC型肝炎、腸病毒、登革熱等疾病的研究,過去20年間投下至少百億元預算,但目前台使用的有關病毒檢驗試劑卻是韓國及美國的產品,遑論藥物與疫苗。因此,政府在推動生醫產業計畫時,我們要問的是,誰能真正瞭解台灣的醫療問題,而後能訂下國家長久的生醫發展策略。以實際能解決醫療問題為前提,而不只強調「創價」。此次新政府的生醫計畫強調「中心執行長」的角色,其實是很重要的一個措施。主持人的專業及企圖心之重要,可由以下二例看出1972年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在台北的畢斯里(Beasley)團隊只花了不到五年的時間,即提出了B肝炎病毒母子垂直感染的突破性發現,並以高免疫球蛋白阻斷傳染鏈,證實其理論,最終催生B型肝炎疫苗的開發及施打。同樣地,1998年美國俾茲堡大學的何曼德院士回台主持國家衛生研究院的臨床研究組,他也只花了兩、三年時間,即發現台灣抗生素抗藥性的嚴重,並提出抗生素不當使用的癥結在門診及開刀病人,最後提出改善政策,並追蹤後效,使政府每年減少抗生素的使用量達4億元。這兩個成功的研究案在強調主持人的專業能力及全心投入的企圖心,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成就也能間接「創價」。因此,本文所要強調的是學術研究的本質是在解決醫學或醫療的問題,經由理論的提出及創新並獲證實,即可經由政策的提出,或開發診斷試劑、藥物或疫苗,創造出真正的醫學或醫療價值,也解決了醫療上的問題。台灣登革熱、腸病毒、禽流感等地方性感染症,或甚至是癌症、糖尿病及老人痴呆症等全球性疾病,都必須著眼於疾病問題的解決為本,設下長遠目標,羅致優秀人才,提供穩定研究經費,並由政府督導及協助創業,則創價自然水到渠成,但這不是兩三年的時間可以完成。幾個月前,我聽了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開發的登革熱疫苗,其學術實力、方向,20個專業研究人力及長達15年經費投資令人讚歎,這樣高品質的疫苗當然會成功取代市場上的其他產品。在生醫產業上最重要的發展項目是市場需求(unmet need)殷切的產品,其根源也在強調醫療問題的解決應為主要思考方向,也是真價值的來源,但選定主題後長期穩定的投資及研發才是成功的關鍵。在台灣步入另一個生醫產業世紀之時,個人提出這樣的看法及呼籲,希望能對執政當局的決策有所幫助。(作者是南台科技大學生物科技系講座教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