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October 19, 2016

香港兒童醫院 將專科收 ”兒科” 罕見疾病 (非全面罕見疾病)

兒童醫院設專科治罕見病2016-10-19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趙虹) 有消息指,預計兩年後分階段投入服務的香港兒童醫院,將開設專科接收罕見及病情複雜的兒科轉介個案,相信會為本港一眾罕有疾病病童及家屬帶來喜訊。有罕見疾病組織日前向本報透露,有將會加入兒童醫院醫療團隊的醫護稱,該院計劃設罕見疾病專科,集中接收及治療全港患有罕有疾病的病童。組織對消息感振奮,惟擔憂屆時治療側重於「跟年齡,而非跟病症」。醫學會及西醫工會均認為設立機會大,相信集中處理有助提高醫療水平,及填補有關疾病治療的空白香港結節性硬化症協會副主席阮佩玲的次女5個月大時,出現嚴重抽筋,經過多名醫生會診及反覆檢查後,於其6個月大時確診患有結節性硬化症。該症患病成因為蛋白基因突變,令本可控制細胞生長速度的蛋白組織失卻功能,導致細胞不受控制地不斷增生。由於該蛋白組織遍佈全身,患者各身體器官會出現不同毛病,包括皮膚白斑、血管纖維瘤,以及智商受損等多個病徵。患者普遍年逾30歲後,會因多個器官衰竭而死。阮佩玲早前接受本報訪問時,坦言女兒至1歲大時,每個月抽筋次數可高逾160次,令她心痛不已。女兒病情及抽筋情況雖反覆,惟仍可藉抗抽筋藥等藥物控制。不過由於女兒2014年尾腎臟開始出現水囊,她擔憂其體內器官會逐漸增生,出現腫瘤。阮佩玲去年成立香港結節性硬化症協會,並擔任副主席一職,現時已有34名病友及家屬成員。她表示,曾有病友家屬稱由於該症罕見,「子女轉介至專科醫生都唔識醫,次都見唔同醫生」,不少只依照以往藥單記錄開藥,未有跟隨病情進展作適當藥物治療。她又指,由於患者出世已開始病發並接受各種治療,病歷手寫文件資料「成尺厚」,醫生不但需耗時跟進過去病歷,亦難以對症下藥。

病人母親憂女兒已18歲被拒收 本港即將迎來首間兒童專科醫院,阮佩玲直言對該院抱有期望,希望女兒從中可接受更適切、全面治療。她表示,愛女一直都在瑪麗醫院兒科接受治療,早前有醫護向她爆料稱兒童醫院計劃設立罕見疾病專科門診,以接收經轉介的罕有疾病病童,坦言對有關消息感振奮。惟因愛女現年已18歲,她擔憂兒童醫院接收其個案的機會不大,直問:「點解要分成人及兒童?治療是跟病症,而非跟年齡。」阮佩玲認為,開設罕見疾病專科屬好事,有助集中治療及累積經驗,為一眾病童設立更適切治療方案,惟不明白為何要着眼於「兒科」,「難道病人成年後,病就會痊癒了嗎?」建議該院不應就罕有疾病設年齡區分,應提供一條龍服務。

醫生支持 料「100%會設立」兒科專科醫生、西醫工會會長楊超發指出,行醫多年曾接收罕有疾病病童個案,認為獨自治療困難,需要一個醫療團隊支持,對兒童醫院設罕有疾病專科一事表支持,「應該100%會設立。」加上現時有關病童分散,集中處理有助提高醫療水平。他相信,本港醫療先進,兒科醫生普遍可處理大多數普通病症,有「向高難度挑戰」的條件。醫學會會董兼兒科專科醫生唐繼昇亦相信設罕見疾病專科的機會大,形容現時業界就有關罕見疾病治療屬「各自為政」,設立一中央集中處理有助填補有關疾病治療的空白,惟未知何時會有具體消息。醫管局昨日回應本報查詢指,目前國際間對於罕見疾病並沒有一致定義,本港亦沒有就罕見疾病作出定義。未有正面回應兒童醫院會否設立罕見疾病專科。發言人指出,該院投入服務後,與地區醫院會採用「軸輻模式」運作。兒童醫院屬接收轉介的第三層診治中心,主力接收複雜、嚴重和罕見病症。預計首階段投入服務的專科包括兒童癌症、兒童心臟科及兒童腎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