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February 24, 2017

雞鵝 對H5病毒 致病力高 (鴨病徵輕)


焦點評論:如何痛定思痛根除H5禽流感病毒(金傳春) 20170224日政府為了防治禽流感,家禽禁宰、禁運措施實施7天於今天解除,禽流感危機解除了嗎?整體檢討台灣防疫措施,還有哪些待加強之處?台灣自20032004年禽流感流行後的3項防疫曾令國際刮目相看:(一)首波「低」致病牲畜流感H5N2在雞群的流行採全面撲殺,致其後未如美國費城與墨西哥不到一年即發生「高」致病性的病毒流行;(二)2003SARS流行後,疾管局對禽畜業者免費提供「人」流感疫苗接種,降低病毒基因重組機會,雖頭幾年普及率低,但20162017年涵蓋率創歷年新高;(三)2013年中國大陸發生禽流感H7N9人病例後,我國於中元節前全面嚴禁市場屠宰活禽。然而當偵測系統敏感度不足時,加上中央官員若缺傳染病專業思維與基層防疫歷練,及不合乎時代潮流的禽場經營管理模式,致「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禽流感病毒有機可乘,血清偵測蛋禽場的禽流感病毒抗體陽性率隨年上升,顯示病毒已伺機壯大,即過去決策者輕忽分段病毒的潛在基因重組威脅。

守舊是防疫絆腳石 2015年元月初,台灣首遇大規模高致病禽流感病毒流行,涵蓋的病毒型別與禽種是史無前例,雖開始的病毒株基因序列近似野鳥,但重要的是流行走向由南向北而與野鳥來台方向、時間未完全吻合。事實上,任何傳染病流行幅度高而涵蓋面廣,彰顯第一時間的偵測系統失靈,未如韓、日、美國自野鳥測得H5病毒,其後我國努力測得同一縣或同一農場有不同亞型的禽流感病毒流行,對後續防疫十分重要,也波及本地留鳥。惜官方較喜公布來自他國野鳥所分離得禽流感病毒序列,喪失優先綜判契機與科學防疫的客觀性與坦誠布公,忘了流行病學研究重點在數據分析與掌握未來趨勢,所有重大決策應由數據佐證多方切磋,秉持大公無私態度,審慎防患未然。因農方長久未受重視傳染病專業,致禽流感在台灣的研究毫無學術自由,也難在國內栽培後進,防疫作法多年缺新思維,守舊是我國禽流感防疫的最大絆腳石!今年H5N6疫情發現時已是多點、多禽種,中央主事者聆聽不同意見,217日起禁宰、禁運7天,加上嘉義發現私宰烏骨雞場,顯示地方仍有人才積極防疫,而非眼睜睜坐視疫情延燒,是相當大的進步。所有防疫的重點是:(一)絕不能讓病毒住下來而呈「地方性流行」,免後患無窮;(二)台灣有國際責任,絕不可如1957年與1968年全球人群流行的「新」流感病毒在台灣發生基因重組;及(三)台灣應盡早回復2004年前無禽流感疫情而鴨隻外銷的榮景。

強化偵測培育人才 223日共6縣市有H5N6禽流感疫情,禽場確診9(7場、1鴨場、1鵝場),非禽場確診9例。北部新竹1例,東部宜蘭2例、花蓮11例,中部雲林2場、嘉義43例,南部台南市2場、2例。由於雞鵝對此2.3.4.4演化分支H5病毒的致病力高,而鴨病徵較輕尤其鴨與野鳥的流感病毒常在基因池中有關聯性,因此台灣首例鴨H5N6流感病毒後有魄力展開屠宰前的全面偵測與禁宰、禁運,是不得已防疫措施,值得肯定。重要的是各禽場生物安全必須全面扶植提升,病禽的丟包、私宰、放生鳥明示對禽流感病毒安全衛生教育的不足,且自去年912偵測到的禽流感病毒基因序列在國際三大基因庫至223日仍為零而難判未來趨勢。 因此全面強化禽流感偵測與流行病學的人才培育,提升自野鳥至家禽與留鳥偵測的敏感度、特異性、再現性及最重要的時效性與系統化制度精進,為刻不容緩的急務。 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顧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