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November 30, 2018

AI掘起 翻轉 影像醫學/眼科/麻醉/皮膚科



AI崛起 熱門醫療科別重洗牌 20181026日中國時報【陳志祥、魏怡嘉╱台北報導】前言:近年在AI人工智慧、Big Data大數據等資訊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下,醫療照護領域日新月異,改變了現代人的日常生活,未來的醫療將超越目前的想像。中國時報長期關注台灣即將面臨的高齡海嘯危機,特別規劃「醫療大未來論壇」,邀請產、官、學界,從醫療產業現況、法規、個人醫療保險規劃等面向,為民眾解析其所帶來的深遠影響。人工智慧AI、大數據Big Data對人類生活產生全面的影響,也威脅著白袍醫師的飯碗。元智大學工程學院院長謝建興指出,現在醫師最沒意願的是內、外、婦、兒及急診五大科,最愛的是皮膚科及眼科等五官科,但根據國外的研究,AI透過學習,未來影像醫學、眼科、麻醉與皮膚科醫師,最容易被AI取代,AI的掘起,將使得醫療熱門科別重新洗牌,也引導醫療行為的改變。
少於1秒可做的 電腦代勞 謝建興昨日專題演講「AIBIG DATA在重症監護醫學的應用」,他分析AI由從人腦發展而來,跟人腦一樣,可以感測環境、傳遞訊息;而以往人的記憶隨會著年紀會漸漸忘記,能夠記住的不多,現在電腦運用方便,使得要忘記東西變得很難,反而變得容易記住,這就是大數據所要表達的重要概念。「如果要做一件事,小於一秒可以做的,電腦可以取代你。」謝建興引用史丹佛教授ANDREW NG的說法,AI透過不斷的學習,像是影像醫學的判讀、眼睛視網膜及皮膚的疾病鑑別,將成為AI的強項,而根據國外研究,藉由AI測量腦波可得知麻醉深度,不再倚賴麻醉師。目前國外已有諸多關於AI用於醫療的相關研究,在英國劍橋大學電腦中建立有很多資料,發現自主神經系統好的人,較不易跌倒,而他自己也研究發現,人臨終前會經過「自主神經風爆」,血壓及心跳會突然飆高,之後即通向死亡,也就是大家所說的「迴光返照」,有機會運用於器官捐贈時機的掌握。
賴彥君:AI難取代影像醫學 針對影像醫學可能被AI取代,亞東醫院影像醫學科主任賴彥君表示,AI發展初需要放射科醫師協助建構,尤其需要對AI有興趣的大量新血輪去合作開發,AI也會犯錯,他不認為AI能全面取代影像醫學。不過,不可否認,AI對特定的疾病表現比人類還好,將來在某一些難治疾病可以透過AI協助找到更好的答案,而在大量檢查時,人工智慧可幫忙放射科醫師減少錯誤。健保署企劃組副組長王復中表示,AI運用於醫療行為的醫療法規,尚需進一步的討論,目前亦未成形,但AI可做為輔助醫療,但醫療相關單位已在做準備,面對AI未來對醫療所帶來的挑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