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nday, July 28, 2019

比翼 加速器 (陳彥諭) 協助導入業師 加速醫療新創&投後賦能


聚焦AI數位醫療與微創比翼加速器攜手業師將國際創新力量引入亞洲 蔡騰輝2019-07-23看好台灣地理位置,同時投資與輔導9家新創團隊的比翼醫療大健康加速器(BE Accelerator)執行董事陳彥諭表示,希望透過整合多領域專長業師的智慧、多元商業模式、從創業初期就要訂好命題等主要概念,並聚焦數位醫療、醫療人工智慧、智慧醫材與微創手術等三大核心方向,將台灣打造成國際新創進入亞洲的大門與磐石。

新創育成:跨域與商業化法規業師群 在新創加速和育成的過程中,比翼不僅協助導入海內外業師,包括擅長醫院管理的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陳瑞杰、專注醫療人工智慧的北醫醫學科技學院院長李友專,更包括懂醫材商業化需要注意哪些細節的日本國立東北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中川敦寬、知道如何切入US FDA醫療法規的維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純純、藉由設計思考帶起創新新體驗的台大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紀俊麟。

新創2大挑戰:商業模式與產業對接 此外,陳彥諭也提到「TermSheet Bootcamp」,此活動能讓新創瞭解,在引入天使投資、企業投資等資金合作時,簽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內容,比方說,是否可能稀釋經營權、未來事業分潤模式的改變等。智慧醫療新創的發展中,會遇到2個比較大的問題:一、資訊科技難以切入醫療業;二、創新科技的商業模式不同以往。第一、由於醫療關乎人命,也因此醫療器材研發過程與認證都需要通過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IRB),所以比翼就是擔任協助「轉譯」的角色,讓科技能順利對接醫療。第二、所有新創科技要怎麼賣、誰要付錢、分潤狀況該如何設定,都是加速器可以協助的面向。比翼輔導的新創團隊一半來自國外、一半國內,同時藉由私募基金與整合各方資源,將台灣醫療精實管理、輔導技術輸出到國外,包括中國大陸、東南亞等。精實管理影響所及不僅醫師,也包括病患、護理師、檢查檢驗等人員;醫院不僅以病患中心,更重新將工作流程再設計,降低醫師工作負擔,其他人員流程與習慣也會同時改變。一改過去「投後」管理(post investment)的模式,現在轉變為「投後賦能」(post investment empower entrepreneur),陳彥諭說,除了給予資源與支持,更分享經驗讓新創團隊有不一樣的發展可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