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January 24, 2019

中山醫院 黎惠波醫師: 縮時攝影+AI大數據 (選胚胎/提升試管嬰兒成功率)


AI智慧挑胚胎 試管嬰兒再進化2019-01-22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黎惠波醫師指出,使用胚胎縮時攝影監控培養箱,有助挑選優良胚胎植入,提高試管嬰兒成功率。

台灣男女不孕人口漸增 人工生殖技術助生機 隨著年輕世代晚婚現象,以及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可能對人體產生的影響,台灣男女不孕比例逐年升高。衛福部資料顯示,全台不孕症夫婦已高達15%,目前「試管嬰兒」與「人工受孕」為不孕療程最常見的兩種人工生殖技術,其中試管嬰兒受孕成功率較高,成功懷孕的時間較短,常成為不孕夫婦的治療首選。

AI智慧胚胎培養箱 提升試管嬰兒成功率 台北中山醫院生殖醫學中心負責人黎惠波醫師表示,影響試管嬰兒成功與否的因素十分多元,胚胎的優劣品質便是一大關鍵。傳統試管嬰兒療程,自母體取卵,完成體外受精後的胚胎會置入一模擬子宮環境的培養箱中,每日取出一次觀察,為期35天,再從中挑選優質的胚胎植入母體,藉此達成受孕,然而反覆開啟培養箱可能破壞成長環境的恆定性,間接影響胚胎發育,且僅能觀察到發育「結果」,無法確認其分裂、發育的「過程」是否正常。黎惠波醫師指出,去年12月中山生殖中心引進的胚胎縮時攝影監控培養箱10分鐘就會自動為胚胎拍照一次,且使用培養胚胎至第5天都無須更換的培養液,營造不干擾胚胎發育的恆定環境,持續觀察胚胎的「動態變化」。此外還能結合AI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參考資料使評估標準化,進而選出品質最好的胚胎來植入,是提升試管嬰兒成功率的一大助力。

監控培養箱助選胚胎助孕 降低PGS檢測費用 黎惠波醫師建議,針對高齡產婦、卵巢功能不良或對於排卵藥物刺激反應不佳的夫婦,因取卵數較少,不適合施行胚胎著床前染色體基因篩檢(PGS),但仍可透過使用胚胎縮時攝影監控培養箱,來挑選最優良的胚胎植入,提高早日懷孕的機率;另一方面對於取卵數較多,希望施行PGS的夫婦,則可挑選分裂、發育正常的囊胚來進行檢測不須全數送檢,相對減少可觀的檢測費用。

中山生殖中心助人好孕 重視個人化一站式療程 黎惠波醫師強調,台北中山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成立至今,已累積二十多年的豐富臨床經驗,因為深切了解求子過程中的艱辛,故以提供溫馨、有隱私的個人化一站式療程為宗旨。此外,也不斷力求進步,無論是人員訓練、添購設備、精進技術、擴充團隊,均是為了提供更加安全、細緻、成功的療程,幫助每對不孕夫婦,攜手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下一圓求子夢。

(發性硬化症) 安成Tecfidera學名藥 獲FDA暫定審查核可 (美國市場35.6億美金)


安成藥業 發言日期 108/01/23 發言時間 15:45:35 發言人 欒君儀 發言人職稱 財務暨投資人關係處長 發言人電話 02-2657-3350 主旨 本公司Tecfidera學名藥已獲得美國FDA暫定審查核可 符合條款 53 事實發生日 108/01/23 說明 1.事實發生日:108/01/23 2.公司名稱:安成國際藥業股份有限公司3.與公司關係(請輸入本公司或子公司):本公司 4.相互持股比例:不適用 5.發生緣由:本公司Tecfidera學名藥(TWi-016)已獲得美國FDA暫定審查核可。6.因應措施:本公司與原廠專利訴訟仍在進行中,將視後續訴訟結果進行產品上市準備。7.其他應敘明事項:根據國際醫藥專業統計機構IMS之資料,該藥品截至201811月止 12個月於全美之銷售金額約為美金35.6億元。
TECFIDERA was proven to work against relapsing multiple sclerosis.

(糖尿病新藥) 血管類器官 (vessel organoids ) 基底增厚 γ-secretase抑制劑


首次!科學家在實驗室中培育出人類血管「類器官」 北京新浪網 (2019-01-21 08:57) 新浪科技訊 日期:1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首次成功在實驗室中培育出了「完美」的人類血管。這項突破將對多種血管疾病的研究產生重大影響,其中也包括糖尿病在內,可以讓研究人員更加輕鬆便捷地測試新型藥物。 「能夠從幹細胞逐步培育出人類血管具有重大意義。」該研究高級作者、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主任約瑟夫•佩寧格(Josef Penninger)指出,「人體中的每個器官都與循環系統息息相關。這一突破有望幫助研究人員找到多種血管疾病的原因和療法,如阿爾茨海默症、心血管疾病、傷口愈合問題、中風、癌症、當然還有糖尿病。」佩寧格和同事們研究出了一種方法,可以在培養皿中培育出三維人類血管「類器官」。類器官是指從幹細胞培育而來、模擬某種器官的三維結構,可以讓研究人員在培養皿中分析該人體器官的特定方面。這些所謂「血管類器官」也是用幹細胞在實驗室中培育得來的,與真正的人類血管的結構與功能驚人地相似。研究人員將這種血管類器官移植到小鼠體內后,這些人造血管成功發育成了功能完好的血管,包括動脈和毛細血管。這一發現說明,我們不僅能在培養皿中用人類幹細胞培育出血管類器官,還能讓其在另一種生物體內發育為一套功能正常的人體血管系統。這一突破性技術已被發表在期刊《自然》上。該發現還為我們預防血管變化指明了一條新途徑。血管變化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病變癥狀之一。研究人員讓培養皿中的血管類器官暴露在「糖尿病環境」之中。「我們驚訝地發現,這些血管類器官的基底膜明顯增厚。這與糖尿病患者體內的血管損傷極為相似。」研究人員指出。接著,研究人員試圖尋找能夠阻止血管壁增厚的化學物質。結果發現,在現有的糖尿病藥物中,沒有一種對這類血管問題有效,不過,他們發現人體內一種名叫γ-secretase的酶能夠阻止血管壁增厚,說明該物質或許有助於治療糖尿病。研究人員認為,此次發現將幫助他們找到血管疾病的內在根源,或許還有助於研發和測試糖尿病新療法,「我們此次工作最令人激動之處在於,我們成功用幹細胞造出了真正的人類血管,」該研究的第一作者雷納•維默(Reiner Wimmer)表示,「我們造出的血管類器官與人體毛細血管極為相似,相近度甚至達到了分子級,如今我們可以利用這些人造血管,直接在人體組織上研究血管疾病。」(葉子)

'Game Changer': Researchers Can Now Grow Stable Blood Vessel Mini-Organs In the Lab Fiona McMillan Researchers have developed a way to grow stable, viable human blood vessels from stem cells in the lab. The study,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Nature, significantly advances research into vascular diseases like diabetes. Indeed, the researchers used the new method to identify a human protein that contributes to diabetes-associated vascular damage, and showed that blocking its function could potentially prevent such damage. Diabetes affects more than 420 million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and its most serious complications arise from the vascular damage it causes. Specifically, diabetes patients are prone to a range of blood vessel changes, including abnormal thickening of blood vessel walls, loss of vascular cells, and disrupted cellular communication in blood vessels. Over time, this impairs circulation and can ultimately cut off the supply of nutrients and oxygen to cells and tissues in the body. This, in turn, can lead to myriad problems including blindness, kidney failure, strokes, heart damage and the need for amputations. To address this, Josef Penninger at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ombia and Reiner Wimmer at the Institute for Molecular Biotechnology of the Austrian Academy of Sciences (IMBA), together with their colleagues, developed a way to use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 to grow self-organizing three-dimensional human blood vessel 'organoids' that mimic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human blood vessels. These organoids, which were grown in a Petri dish in the lab, were then transplanted into mice, where they developed into stable, functional blood vessels, including capillaries and even arteries."What is so exciting about our work is that we were successful in making real human blood vessels out of stem cells," says Wimmer. "Our organoids resemble human capillaries to a great extent, even on a molecular level, and we can now use them to study blood vessel diseases directly on human tissue."

Diabetes in a dish To better understand how diabetes alters blood vessels, the researchers mimicked diabetic conditions by exposing the organoids to a high level of glucose, thus simulating hyperglycemia. They also added diabetes-associated cytokines, which are signaling molecules that trigger inflammation. Sure enough, the blood vessel walls began to thicken in response. "Surprisingly, we could observe a massive expansion of the basement membrane in the vascular organoids," said Wimmer. "This typical thickening of the basement membrane is strikingly similar to the vascular damage seen in diabetic patients." To see if they could prevent this from happening, they tested a range of chemical compounds including a number of anti-diabetic medications. While the anti-diabetic medications did not prevent blood vessel thickening, they found something that did. They discovered that a compound called DAPT was able to prevent blood vessel thickening in the organoids. DAPT is a known inhibitor of the enzyme γ—secretase, so it seems that this enzyme is playing a critical role in diabetic vascular damage. The question, then, is what exactly is it doing? After all, γ-secretase interacts with a number of different proteins. Penninger, Wimmer and their colleagues discovered that in diabetes-linked blood vessel damage, γ-secretase is interfering with a protein called NOTCH3. DAPT is able to rescue NOTCH3 by blocking γ-secretase activity. Taken together, the research reveals how this NOTCH3 pathwa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vascular health and susceptibility to vascular damage in diabetes. By extension, this reveals potential drug targets for treating such vascular damage. Moreover, the study demonstrates how these blood vessel organoids can advance research of vascular diseases."Being able to build human blood vessels as organoids from stem cells is a game changer," says Penninger. "Every single organ in our body is linked with the circulatory system. This could potentially allow researchers to unravel the causes and treatments for a variety of vascular diseases, from Alzheimer's disease,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wound healing problems, stroke, cancer and, of course, diabetes."

Original research: Wimmer, R et al (2019) Human blood vessel organoids as a model of diabetic vasculopathy. Nature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18-0858-8

國璽 專利號I646963: 治療腦神經萎縮相關疾病的醫藥組合物


國璽幹細胞 發言日期 108/01/22 發言時間 16:36:22 發言人 邱淳芬 發言人職稱 執行副總 發言人電話 (03)658-5959 主旨 公告本公司取得『治療腦神經萎縮-失智症相關疾病的醫藥組合物』中華民國發明專利證書 符合條款 8 事實發生日 108/01/22 說明1.專利、商標、著作或其他智慧財產權之內容本公司「治療腦神經萎縮相關疾病的醫藥組合物」取得中華民國發明專利,專利證書號為發明第I646963號。2.專利、商標、著作或其他智慧財產權之取得日期:108/01/22 3.取得專利、商標、著作或其他智慧財產權之成本為保護商業競爭機密及保障投資人權益,故不予揭露。4.其他應敘明事項新藥開發時程長、投入經費高且並未保證一定能成功,此等可能使投資面臨風險,投資人應審慎判斷謹慎投資。

台灣實驗動物AAALAC認證: 屏科大/長庚大/高醫大 全區認證


落實實驗動物人道管理 長庚通過AAALAC國際認證 更新:20190123日【記者徐乃義/桃園報導】長庚大學通過AAALAC International認證,在管理與照護實驗動物上取得國際認可,23日下午舉辦揭牌儀式,爾後無論是環境標準化、實驗可靠度以及動物福祉等議題皆與國際規範同一水平。長庚大學表示,獲得認證只是更上一層樓的開始,面對未來瞬息萬變的科學研究,將透過加強動物實驗管理的品質,為生醫科學研究奠定基石。長庚大學舉辦通過AAALAC國際認證揭牌儀式,與會貴賓合影。長庚大學舉辦通過AAALAC國際認證揭牌儀式,與會貴賓合影。台灣約有200個動物科學應用機構,僅有20個單位獲得AAALAC International認證,在所包含的5所大學中,只有屏東科技大學、長庚大學及高雄醫學大學3所學校為校園全區認證。長庚大學基礎醫學研究一直是重點強項之一,實驗室研究需要能夠驗證其理論正確性,對於動物實驗的需求自然不言而喻。近年來大量生醫材料研發以及生物感測器技術蓬勃發展,動物實驗需求大增,為提供研究者標準化的動物實驗平台,積極申請AAALAC International國際實驗動物管理評鑑及認證。長庚大學實驗動物中心SPF區標準化實驗動物飼養籠。長庚大學實驗動物中心SPF區標準化實驗動物飼養籠。(長庚大學提供) AAALAC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Assessment and Accreditation of Laboratory Animal Care International) 是一非營利、非政府機構的國際認證組織,透過自願性的科學評估以及認證程序,致力於科學領域人道對待實驗動物。透過嚴格評估,最終目標為改善動物福利,同時保障研究進行和研發結果。長庚大學先從硬體更新著手,分兩階段將實驗動物中心改建為合於標準的實驗動物飼養房舍,依照功能劃分為SPF(無特定病原區)及一般區。SPF區以保種及飼養育種繁殖基因改造動物為主,使用全面電腦控制溫濕度以及氣流壓力,共可容納2500SPF等級小鼠。一般區則以進行動物實驗為主,以大型動物房結合前室的設計,讓使用者可在動物中心內進行大部分的實驗,為了實驗特殊需求設有傳染性動物房與多功能動物房,以供應不同研究者使用,共可容納4,000籠小鼠、900籠大鼠及100隻兔子飼養。長庚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歐陽品主任表示,AAALAC認證最重要的一環是建立相關管理機制,因此需要一一檢視動物實驗照護委員會政策、審查機制、申請案追蹤流程、獸醫照護計畫乃至於動物實驗執行場所、動物福祉以及職工安全規劃和實施方式,這部份比起硬體改造更為困難與複雜。歐陽品指出,實驗動物對於生物醫學研究是不可或缺的,在通過AAALAC International認證環境下所做的動物實驗,其數據與研究將更具有品質保證。該中心會在現有基石下,持續努力提供研究人員完整的周邊支援,並在科學應用領域中致力維護動物福祉。

尖端醫+花蓮慈濟醫院 合作 細胞治療: 自體自然殺手細胞 治療實體癌第四期


尖端醫 發言日期 108/01/23 發言時間 15:36:37 發言人 蘇文龍 發言人職稱 董事長 發言人電話 (02)2692-6222 主旨 公告本公司與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花蓮慈濟醫院合作提出 細胞治療技術計畫申請 符合條款 43 事實發生日 108/01/23 說明 1.事實發生日:108/01/23 2.公司名稱:台灣尖端先進生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3.與公司關係(請輸入本公司或聯屬公司):本公司 4.相互持股比例(若前項為本公司,請填不適用):不適用 5.發生緣由: (1)細胞治療項目自體自然殺手細胞 (2)適應症名稱實體癌第四期,經標準治療無效 (3)目前進度:A.本公司與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花蓮慈濟醫院合作,由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花蓮慈濟醫院依「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向衛生福利部申請細胞治療施行計畫,本施行計畫之醫療機構為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花蓮慈濟醫院,細胞製備場所為尖端醫實驗室。B.申請流程說明:(A)行政審查:由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花蓮慈濟醫院申請施行細胞治療技術計畫,如經行政審查通過,再通知可進行細胞製備場所查核。(B)細胞製備場所查核:由尖端醫向食品藥物管理署申請細胞操作實驗室之CPU檢查認可,經查核通過可取得認可函(C)專家審查:施行計畫需經專家審查,經審查通過後,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花蓮慈濟醫院可取得計畫效期核定函。(D)上述步驟皆完成後,再向地方政府衛生局登記,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花蓮慈濟醫院即可依施行計畫對病患進行收費治療,並由尖端醫提供細胞製備服務。6.因應措施:後續將依據相關法令規定,揭露主管機關審查結果。7.其他應敘明事項:本案係向衛生福利部申請細胞治療施行計畫,待衛生福利部審查通過,才能進行免疫細胞治療。

順藥 總經理/CEO(林榮錦): 長效止痛藥LT1001獲美專利 加速美國授權


《生醫股》順藥LT1001長效止痛藥獲美國劑型專利 20190123 15:57 時報資訊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順藥(6535)旗下專利長效止痛新藥LT1001(納疼解)劑型專利,獲美國劑型專利,專利號為US 10183018,專利期限至2035927日止。順藥總經理暨CEO林榮錦指出,獲得美國劑型專利後,可望加速美國的市場授權推廣,目前已經有特定對象積極洽談合作事宜。除了美國市場以外,LT1001案也已提出歐盟、大陸、日本等主要醫藥市場共20個國家的專利申請,其他國家專利申請正在審核中。疼痛管理是醫療的重要一環,良好的疼痛管理,可以減輕病患痛苦,加快病人的康復速度,避免演變為慢性疼痛,提高病患生活品質,降低醫護人員與家屬的照護負擔。不過,近年來,由於鴉片類止痛藥的成癮性,導致許多人濫用,用藥過量致死案件逐年增加。美國總統川普甚至於20188月曾要求起訴美國的類鴉片藥物公司。因此,不易成癮與安全性高的止痛藥的市場需求,也隨之水漲船高LT1001已在20173月取得台灣藥證,並授權安美得生醫在台行銷,上市以來其銷售逐月穩定快速成長。除了在台灣上市外,並已將LT1001的大陸市場授權中國海科集團旗下的上海新探公司,進軍龐大的中國大陸市場,近期將在中國大陸進行上市前必要之臨床試驗。此外,動物用止痛市場也相當可觀,順藥已於2018年年初,將動物用藥於美國、加拿大以及紐西蘭與澳洲的開發權利,授權給美國Skyline Vet Pharma,與其合作開發動物用止痛市場,以拓展其產品價值。(時報資訊)

(創源生技 蔡政憲) 幹細胞銀行 進展 基因資訊銀行


創源基因大數據 智慧醫療推手 20190117 04:10 工商時報 文/魏益權 基因改造雖然在倫理道德上的爭議不斷,但基因用於醫學上的發展已經突飛猛進。創源生技成立的基因資訊銀行,將以超越百萬份的基因資料為基礎,利用人工智慧進行大數據分析,為精準醫療、智慧醫療的發展做出貢獻。創源生技執行長蔡政憲表示,最近在中國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對基因改造寶寶,有關基因在倫理道德方面的爭議,我想背後的意義是代表基因大時代來臨。基因介入生殖的方法有很多,創源的孕知因,是一種多疾病的帶因篩檢,從婚前或計畫懷孕到懷孕中想了解上一代是否有隱性的疾病遺傳基因,後續還有配套的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PGD)技術,幫助夫妻避免生出有遺傳疾病的寶寶,透過事前預防讓後代沒有遺傳疾病的健康問題。創源2017年率先帶出基因資訊銀行新概念,隔年推出包括婚前與產期基因檢測「孕知因」、針對新生兒階段進行聽損、藥物過敏篩檢的「寶知因」、對於小兒階段不知名疾病篩檢,以助醫師及早治療的「兒知因」和針對成人心血管疾病、代謝疾病等常見健康問題的基因檢測「康知因」,以及預測未來是否罹患癌症風險的「癌知因」等服務。蔡執行長表示,這是繼幹細胞銀行之後,又一次帶動新產業及健康生活模式。未來三年,創源將以基因資訊銀行為主,發展精準醫療、醫療大數據及人工智慧醫療三大項目。蔡執行長進一步指出,過去十年,創源服務台灣約40%的新生兒,2011年成立科學資訊部後,至今已累積111萬份檢測報告。以此龐大的資料庫為基礎,一次性將大量的基因定序放進基因資訊銀行,使其能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被靈活快速提用,採取醫療配套措施,免去重複檢測的程序,進而減低醫療成本。而大數據可以結合人工智慧分析,藉由資訊匯流,分析出客製化的精準醫療配套建議,經由醫療互聯提醒後續檢測及投藥方針等,以達到智慧醫療的目的。對於未來願景,蔡執行長希望目前服務40%新生兒的基因檢測比率能推向55%,更希望在未來,台灣有超過半數的民眾都已經做過基因檢測,變成健康檢查的標準配備項目。同時也希望基因資訊銀行的服務不局限於台灣,更能擴及其他國家。外界預估在基因資訊銀行的帶動下,2019-2020年公司業績表現將成長強勁,服務的年齡層會快速擴展,重複消費的比例增高。(工商時報)

Cellular Biomedicine Group西比曼: 中國核准phase II for (異體脂肪幹細胞AlloJoin)治療Osteoarthritis


國內首個通用型幹細胞產品獲得臨床試驗許可 北京新浪網 (2019-01-19 14:56)【國內首個通用型幹細胞產品獲得臨床試驗許可】細胞藥品研發製造企業西比曼生物科技集團日前宣布,公司旗下異體人源脂肪間充質祖細胞注射液AlloJoin2019116日獲得臨床試驗默示許可,成為首個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臨床試驗許可的通用型幹細胞產品。

Osteoarthritis (KOA) Becomes the First Stem Cell Drug Application Approved in China for Phase II Clinical Trials Jan 17, 2019, SHANGHAI and NEW YORK, Jan. 17, 2019 /PRNewswire/ -- Cellular Biomedicine Group, Inc. (NASDAQ: CBMG) ("CBMG" or the "Company"), a biopharmaceutical firm engag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immunotherapies for cancer and stem cell therapies for degenerative diseases, today announced that its off-the-shelf allogeneic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progenitor cell (haMPC) AlloJoin® therapy for Knee Osteoarthritis (KOA) has been approved as the first stem cell KOA drug application in China for a Phase II clinical trial.  China NMPA (formerly CFDA) clarified Cell Therapy Regulations in December 2017 (the "Regulation") whereby all cell therapies are being treated as drug NDA/IND. Following a 60-day period of priority review of CBMG's IND application for AlloJoin® for KOA, CBMG's IND application has become the first stem cell drug application to be approved by CDE for a Phase II KOA clinical trial since the Regulation's release. "We are pleased with this unprecedented milestone," said Tony (Bizuo) Liu, CEO of CBMG. "The Phase I trial for our proprietary AlloJoin® product demonstrated good safety and early efficac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artilage deterioration, and this new approval from the CDE brings us closer to helping address the unmet medical needs of 57 million KOA patients in China."

About AlloJoin® CBMG's allogeneic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progenitor cell (haMPC) AlloJoin® product is an off-the-shelf stem cell therapy developed completely in-house by CBMG over the past 7 years. The entire process to manufacture AlloJoin® involves many of CBMG's therapeutic and drug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including certain proprietary trade secrets within a world-class Chemistry, 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s (CMC) platform, which patents include methods for collecting, transporting, storing and qualitating adipose tissue,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adipose stem (progenitor) cells, large-scale clinical grade cell production, formulations and preparations.

About Knee Osteoarthritis According to the Foundation for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there are 27 million Americans with Osteoarthritis (OA), and symptomatic Knee Osteoarthritis (KOA) occurs in 13% of persons over 60 years of age.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heumatic Diseases, 2011 reports approximately 57 million people in China suffering from KOA. Currently no treatment exists that can effectively preserve knee joint cartilage or slow the progression of KOA. Current common drug-based methods of management, including anti-inflammatory medications (NSAIDs), only provide relief of symptoms accompanied by the risk of side effects. The mobility of patients with KOA is compromised, leading to sedentary lifestyle and increases all causes of mortality, doubles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diabetes, and obesity, and increases the risks of colon cancer, high blood pressure, osteoporosis, lipid disorders,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ccording to Epidemiology of Rheumatic Disease (Silman AJ, Hochberg MC. Oxford Univ. Press, 1993:257) 53% of KOA patients will eventually become disabled.

About Cellular Biomedicine Group Cellular Biomedicine Group, Inc. (NASDAQ: CBMG) develops proprietary cell therap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and degenerative diseases. We conduct immuno-oncology and stem cell clinical trials in China using products from our integrated GMP laboratory. Our GMP facilities in China, consisting of 12 independent cell production lines, are designed and managed according to both China and U.S. GMP standards. Our Shanghai facility includes a "Joint Laboratory of Cell Therapy" with GE Healthcare and a "Joint Cell Therapy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Center" with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whose partnerships focus on improving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for cell therapies. The CBMG pipeline includes preclinical compounds targeting CD20-, CD22- and B-cell maturation antigen (BCMA)-specific CAR-T compounds, and T-cell receptor (TCR) and 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 (TIL) technologies. A Phase IIb trial in China for Rejoin®  autologous Human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Progenitor Cell (haMPC) for the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 (KOA) is ongoing and a Phase II trial in China for AlloJoin™ (CBMG's "Off-the-Shelf" haMPC) has been approved to be conducted. CBMG is included in the broad-market Russell 3000® Index and the small-cap Russell 2000® Index, and the Loncar China BioPharma index. To learn more about CBMG, please visit www.cellbiomedgroup.com.

醫美秘書 推薦 療程+小吃+觀光


醫療觀光!台灣整型外科技術 觀光客高度信任 蔣志偉 尹德鈺 2019121日說到了醫美整型,台灣醫術非常進步,每年吸引不少外籍觀光客前來台灣,有人選擇整型觀光,也有人看重的是我們的醫療技術,不論如何現在台灣若要發展醫療觀光,只要有一人願意來台,勢必帶動周邊商機,包括飯店業等都會因此受惠!醫藥記者蔣志偉:「整型外科給人的既定印象就是傷口重建,以目前技術來說,台灣整型外科可以說是救命,又救醜。」徐小姐vs.醫師 :「我這些斑如果我不處理的話,有些人會有一些斑點會在意,是不是有惡性的可能。」發現症狀立刻就醫接受治療,整型外科教授仔細與民眾講解,確認每一次療程狀況和下次回診時間,他是台灣整型外科醫學會理事長,同時也是三軍總醫院前副院長陳錫根,這些年來,他堅守在醫院服務與研究,其實過去台灣整型有許多重要發展和新技術,至今揚名國際。台灣整型外科醫學會理事長陳錫根:「顱顏,包括兔唇顎裂那這個我們台灣技術,做得非常得好,包括東南亞甚至很多患者到台灣來求治,那包括我們燒燙傷,如眾所皆知這個八仙塵爆。」陳錫根不諱言,東南亞地區無法治癒的「唇顎裂病童」或「燒傷」造成手變形的患者,很多都來台灣求醫。期盼國內「整型」與「美容」兩大專科打國家隊,發展醫療觀光,持續推廣台灣醫療技術,當然還有一個目標,就是把醫療觀光帶進台灣。台灣整型外科醫學會理事長陳錫根vs.記者:「台灣發展醫療觀光有可能嗎?我覺得是有可能的,這需要大家努力。(之前國內有一陣整型倒閉風,是不會影響到嗎?),我覺得不會,經濟就是這樣,任何時候有些人認為就是最壞的時候,有些人卻認為是,最好的時候即將來臨,所以我覺得很多事情,還是事在人為。」三總整型外科主任戴念梓:「顯微的重建,斷肢的重建,那另外腫瘤的一些切除跟重建,另外還有大家耳熟能詳的燒燙傷治療。」現在醫美行業已經成為僅次航空業和汽車業,全球第三大產業,這幾年全球整型美容市場總額大約一千五百億美元,根據統計台灣每年至少破百萬人以上,進行微整型,其實從過去也有不少陸客以整型觀光名義來臺。皮膚科專科醫師張瑋庭vs.潘小姐:「我現在臉有點鬆弛,然後我覺得我的臉型有點大。」潘小姐因為工作,經常被派駐到大陸,對醫美有強烈需求,他和大陸人想法一樣,不相信大陸醫療技術,因此只要一休假就和外籍朋友來臺旅遊,順便進行微整!皮膚科專科醫師張瑋庭:「台灣的微整型跟整型外科技術,的確都是非常前面的,那有一部分,其實最大關係是因為,我們在東方人跟西方人上面的美感,是不一樣的,所以有很多亞洲的客人,是比較喜歡到台灣來做治療的。」醫美集團營運長韓毅:「其實近幾年來講非常多,因為不管是內地、馬來西亞、新加坡然後甚至香港等等,其實這些客人他們本身其實都很喜歡來到台灣遊玩,所以相對就是說,對於台灣的醫生技術,他們也是非常的相信,幫這些貴賓不只規劃他的醫美療程,我們連他要去哪裡玩,然後可以吃什麼樣台灣小吃,我們會甚至有醫美秘書會跟他做推薦。」醫療觀光若能當成產業推動,將台灣最進步的醫術傳遞出去,不只人進得來,只要有人在台灣接受整型,就可帶動飯店和住宿等周邊消費,勢必帶來,難以想像龐大商機。

美吾華集團 二代接班 (李伊俐/李伊伶): 醫材軟硬 整合


新藥、醫材上市 美吾華醫療科技展放異彩20190123 04:10 工商時報 文/李水蓮 台灣擁有頂尖醫療技術、完整科技產業供應鏈、充足生技製造產業能量等優勢,是發展醫療產業最好的基地。美吾華懷特安克生技集團擁有研發、生產到品牌行銷的完整價值鏈,已有新藥和智慧醫療影像醫材上市,堅強實力在醫療科技展大放異彩,集團也已啟動二代接班,李伊俐、李伊伶就位。美吾華懷特安克生技集團起源於李成家董事長1976年創立的美吾華公司,1988年跨足醫藥生技領域,至今已有美吾華(1731)、懷特生技(4108)、安克生醫(4188)、聲博科技共4家公司,是我國生技標竿企業。美吾華榮獲台灣百大品牌,擁有從研發、生產到品牌行銷的完整價值鏈,洗沐護用品市場口碑佳,染髮劑針對不同年齡層推出各自最適合的產品,長年穩居市占第一,也是業界唯一取得SNQ國家品質標章,品質與安全受肯定;至於美吾華醫藥事業部,則負責行銷集團研發成功的新藥、智慧醫材,以及國際大廠品牌總代理。懷特生技是我國第一家新藥研發型上市公司、全球首屈一指的黃耆專家,成功研發「懷特血寶凍晶注射劑」;該產品為黃耆多醣注射劑,是衛福部第一個核准上市、全球唯一治療「癌因性疲憊症」(癌症化放療痛苦折磨)的處方藥;目前更還有1項藥品正送我國TFDA查驗登記、3項藥品已在美國完成二期臨床試驗,前景無限。懷特精製廠則通過TFDA認證,為亞洲首座PIC/S GMP植物新藥精製廠。安克生醫結合人工智慧(AI)與癌症早期診斷技術,成功研發出多項全球首創智慧醫療影像創新醫材,包括不須過夜、10分鐘可完成的呼吸中止症超音波診斷系統AmCAD-UO,及非侵入式檢測、能準確協助醫師判斷甲狀腺結節良惡性的「安克甲狀偵」。還有3項產品已獲FDA及歐盟CE mark上市許可,國際展業屢傳捷報,積極進行中。聲博科技為全方位超音波設備公司,是全球唯一取得包括歐盟、美國等多國認證許可,產品行銷150餘國,與安克生醫軟硬體完美整合,開創智慧醫療超音波產業新局。(工商時報)

長庚醫院 設 幹細胞與轉譯癌症研究所 & GTP實驗室 2019年Q2啟用


長庚醫院 護理人員年終逾10 2019123 工商時報【彭暄貽╱台北報導】台塑集團因近年營運持穩推進,年終獎金延續高檔態勢,身為台塑四寶股東,享有現金股息入帳支持的長庚醫院,也在董事長王瑞慧感謝員工辛苦付出,繼2017年發出年終獎金6個月(以底薪計),加上1.5萬元紅包後,2018年再度比照辦理。以平均值來估算,每位醫師可拿到20萬元到30萬元年終獎金,護理人員年終獎金也逾10萬元。因應健康、生技趨勢契機,長庚醫院不僅持續精進醫療專業,也與集團台塑生醫擴大健康照顧升級服務。台塑生醫董事長王瑞瑜透露,台塑生醫與長庚醫院及三校有聯合研發團隊,在長庚醫院設立「幹細胞與轉譯癌症研究所」,並於院內設立GTP實驗室,2019年第二季後就能啟用。以往在其他地方進行的8個適用於眼睛、心臟、肺臟、肝臟、腎臟、腦部、退化性疾病等研究計畫,將於長庚醫院進行臨床應用研究,希望能如期讓民眾有個「新療法」改善疾病治療,並對癌症治療有新希望。此外,目前台灣精準醫學市場多為機器檢測判斷,僅10%屬檢驗試劑;其中,台塑生醫檢驗試劑市占約33%,近期推出的胃幽門桿菌、糞便潛血檢查的快篩試劑,準確率高達95%;後續將集中研究能量在肝功能、腎功能、營養素和賀爾蒙測試等。王瑞瑜說,台塑生醫除發展居家清潔、美容、保健、預防醫學產品及投資蛋白質藥物發展外,本身也是台灣最大的體外診斷試劑廠,在台灣是毒品快篩、流感快檢及驗孕試劑的主要製造商,相關醫材產品也外銷美、日、印尼、香港、澳門及新加坡等地區。據長庚醫院統計,醫院內要做檢驗項目高達800項,其中40項和預防醫學有關,因此台塑生醫將強化耕耘這40項預防醫學的快篩試劑,利用唾液、尿液、糞便等非侵入方式的檢體取樣,更為方便、快速。

台大醫院 院長人選 跟對老師成關鍵??? 陳石池/余忠仁/江伯倫/孫瑞昇/王亭貴


台大新院長人選遭「管卡」 首度靠代理院長暫撐5個月 2019/01/22 國內龍頭醫院、台大醫院院長何弘能任期將在本月底結束,但下一任院長遲未出爐,根據媒體報導,傳台大醫學院推薦兩位人選為台大醫院副院長余忠仁、江伯倫,但管中閔決定由現任副院長陳石池代理到7月底。台大上午發出新聞稿,指考量台大醫院院務推動延續性,由陳石池代理至7月底。《自由時報》今報導,傳醫學院推薦兩位人選為台大醫院副院長余忠仁、江伯倫,但管中閔決定由現任副院長陳石池代理到7月底。據傳管中閔非常聽從曾任台大校長、台大醫學院院長陳維昭的意見,目前台大新院長還未決定,可能和陳維昭的態度未定有關,導致人事卡住。管中閔遭卡管期間,擔任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召集人的陳維昭極力奔走,也因此對於台大醫院院長的新人選,管中閔會「尊重」陳維昭的意見;《蘋果》多次撥打陳維昭在義守大學電話,均無人接聽。台大今天上午發出新聞稿,指考量台大醫院院務推動延續性,由陳石池代理至7月底。台大表示,管中閔在18日剛上任,對於學校相關事務尚在多方徵詢瞭解,對於台大醫院院長人選,依相關規定辦理,只要合適,每位醫學院教授,都是可能人選。台大醫院發言人王亭貴表示,台大醫院院長是由台大校長決定,院方來公文表示將代理到今年7月底,詳情要問校方。台大醫院院長一直以來由台大校長直接任命,現任院長何弘能是婦產科專家,20158月上任,他是國內知名的婦產科醫師,前總統陳水扁女兒陳幸妤3胎都是他接生;現任副院長有5名,包括2013年接任副院長的急診醫學專科的陳石池,目前由他代理院長應該也是看重他最資深;另外還有2017年接任副院長的胸腔內科教授余忠仁2014年接任副院長的兒科教授江伯倫2015年接任副院長的骨科教授孫瑞昇、以及去年剛升任副院長的復健部教授兼任發言人王亭貴。台大醫院今舉行年終記者會,退休在即的院長何弘能照常出席與媒體記者寒暄。被點名為接任院長人選之一的江伯倫面對媒體詢問表示,無論未來誰當院長,台大醫院還是會做很好,而指派院長屬校長管中閔的職權。至於外傳有派系問題,江則表示沒有感覺。江伯倫也透露,管校長剛上任,可能對校務都還不太熟悉,更何況是醫學院與醫院;他也提到,陳石池本來就是資歷最深的副院長,為第一代理人,他日前就和陳石池提及,應有代理院長的心理準備。另一名被點名接任呼聲高的余忠仁表示,自己並未被徵詢,看到報載嚇一跳,他坦言院內都很期待新院長,而陳石池是最資深的副院長,對院務非常熟悉,相信對院務維持沒問題;而人事問題是由台大醫學院長跟台大校長決定,就待高層定奪。台大醫院院內人士透露,早在去年7月院長何弘能就有意退休,曾遞交繼任院長名單給校方,但當時因卡管案校長懸而未決,時任代理校長郭大維要何弘能繼續留任一同打拚,先穩住局面,直到今年1月管中閔就任,才重遞名單,但管無法從中決定人選,因而由第一副院長陳石池暫代。院內人士說,陳石池代理院長職務,院內感到頗為意外,因陳的醫療成就與學術聲望不如其他副院長,但陳石池追隨台大前校長陳維昭,兩人關係良好。該人士表示,在台大醫院能上位者,「藍綠不是最重要,跟了哪個老師才是關鍵」如呼聲最高的余忠仁,便是師承台大前校長楊泮池;黃瑞仁則是台大名譽教授、心臟內科名醫連文彬的學生;江伯倫較無明顯派系脈絡,但對於院內事務發展、規畫著力最深。院內人士推估,目前台大醫學院正在進行院長遴選作業,估計應會等遴選結果出爐後,才會進一步決定台大醫院院長人選。(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鄭丞傑醫師 首席顧問: 私密處及內褲 清潔同樣重要


捷醫推精品 Relove私密保養進軍國際 20190123 04:10 工商時報 文/郭靜芝 守護女性私密保養尊榮,將女性私密保養品推向精品市場,進軍國際,捷醫國際生物科技公司推出的Relove女性私密保養清潔精品,被VOGUE國際時尚雜誌評為私密保養品界的JO MALONE,以台灣新創之姿顛覆產業,將私密保養意識帶到下一個高度。Relove女性私密保養清潔系列商品取得新加坡嚴格的進口銷售許可,也吸引重視保健養生的日本消費者跨海團購。捷醫國際生物科技公司致力推廣婦幼衛教,獲得婦產科權威鄭丞傑醫師的認同,成為品牌的首席顧問。婦產科醫師鄭丞傑在個人著作及多次訪談中提到,有高達80%婦女疾病反覆發作,其原因多與貼身內褲有密切關係,「私密處及內褲的清潔同樣重要」。特別是內褲如果長期清潔不當,可能會累積更多細菌,若細菌侵入私密處就可能造成細菌性陰道炎。 捷醫國際執行長卓煜騰表示,私密保養就和刷牙一樣重要,私密處及口腔其實都屬於黏膜組織,容易濕潤及孳生細菌,不刷牙容易蛀牙、引發口腔疾病,私密部位清潔沒做好也是一樣的道理,女性消費者應該從小就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捷醫國際推出的Relove女性私密保養清潔精品有胺基酸私密潔淨精華凝露、G7弱酸私密處護理噴霧、私密衣物蛋白酵素去漬手洗精。製作過程採用的茶籽酵素、椰油酸、甜菜根、葡萄籽等多種天然植物萃取,含有天然成分的蛋白酵素、奈米能量水,清洗內褲較一般傳統肥皂等清潔用品的效果更好,而手洗精中的水解小麥蛋白也能幫助維持衣物纖維的柔軟,減少穿著時因過多摩擦引發的不適。寵愛女性、守護女性的一生,捷醫國際打造出Relove品牌,讓優質又健康的產品為消費者輕鬆享受私密保養的尊榮。產品訊息可上網(www.foreverrelove.com.tw)查詢。(工商時報)

優雅VS暴式 治療癌症: 瞄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


癌症細胞有可能轉換成無害細胞? 2019123 上午9:55 草根影響力 新視野 編譯 /鍾藝由於融合了癌細胞和脂肪細胞的顯色屬性,轉換後的細胞呈現褐色。瑞士科學家近日宣佈,他們在小鼠體內發現癌症細胞可以被轉換成對身體無害的脂肪細胞。通過利用某些癌症細胞在轉移過程中的可塑性(或者說適應性),科學家誘導小鼠體內的乳腺癌細胞變成了脂肪細胞。研究人員利用了兩種藥物進行組合來完成這項工作,而這兩種藥物也已經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用於人類。研究人員表示,他們並沒能將小鼠體內的癌細胞全部轉化為脂肪細胞,但確實癌細胞的轉移得到了控制。目前這項研究工作還處於初始階段,研究結果能否適用於人類或者其他的癌細胞類型還暫不清楚。不過研究人員114日在《癌症細胞雜誌》上發表的論文寫道,由於在研究中適用的兩種藥物已經被FDA列為批准藥物,因此研究結果的臨床應用前景樂觀。研究人員認為,如果未來這項研究能被用於實際治療,那麼可以將此研究中的療法與傳統的化學療法相結合,以抑制原發性腫瘤的生長和轉移。當癌細胞轉移時,它們需要使自己從最初的腫瘤中「脫離」並擴散到體內的另一個部位。為了做到這一點,癌細胞會暫時進入「不成熟」的狀態,這種狀態類似於幹細胞。在學術界,這種變化被稱為上皮間質轉化(EMT)。EMT期間,癌細胞處於高可塑性或適應性狀態,正是這種狀態為癌症治療提供了「機會之窗」,讓研究人員有機會使癌細胞轉變為其他細胞類型。為了驗證這一理論,研究人員首先將人類的乳腺癌細胞移植到雌性小鼠的乳腺脂肪墊中。隨後,研究人員用兩種藥物治療小鼠:羅格列酮(一種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的藥物)和trametinib(一種抑制癌細胞生長和擴散的抗癌藥物)。研究人員發現,當小鼠接受這兩種藥物時,從最初的腫瘤中脫離的癌細胞(稱為侵襲性癌症細胞)變成了脂肪細胞。這些藥物還抑制了腫瘤的生長並阻止了進一步的轉移。同為癌症領域研究員的Andrei Gudkov認為,這項研究的先進性在於將癌細胞「由壞變好」,相較於之前對癌細胞的粗暴式剷除,這種治療方式更加「優雅」。同時他還強調,因為研究中用到的兩種藥物現在已經可以用於人類,這無疑是為這項研究的臨床落地提供了又一重要契機。不過,在臨床應用前還需要進行的一系列測試將具有大挑戰性,大量的樣本和長期的觀察研究必不可少。

(長庚) 人臉辨識系統 分析用餐者 攝取食物熱量&營養 !


臉部辨識預測病灶 長庚養生村關鍵商機數字801208蔡騰輝2019-01-21能夠越不干擾使用者的日常生活,才有可能快速提升實際場域科技應用的接受度。因應這樣的需求,近年來電腦視覺、人臉辨識、紅外線掃描等技術應用在實際醫療照護場域的例子逐漸增加。長庚養生文化村專員徐子峻說,未來也希望透過人臉辨識技術,提供預防醫學的功效;此外,台灣現在只有8%的高齡者入住照護機構,在養老風氣與觀念改變之下,未來也預期營造出更多元與完整的產業生態。

人臉辨識預測病灶 長庚養生文化村,已積極與長庚大學團隊合作,希望透過步態分析,來預測高齡者跌倒的機率,進而及早預防傷害的發生。除了在步態分析以外,養生村未來也預計透過人臉辨識系統,分析在餐廳用餐的長者,每日所攝取的食物總熱量與營養素種類,進而預測長者長期的生理狀況發展。另外,更可以在未來若干疾病產生的時候,判斷是否與過去的飲食習慣有關。

關鍵數字:801208徐子峻說,台灣是801208,代表著80%的高齡者住在家裡、12%接受社區型照護、8%才入住像是養生村或是護理之家等機構型的高齡照護機構。在中國大陸則是907390%的高齡者都還是住在家裡,7%為社區型照護,真正入住機構型的只有極少的比例3%

平均81歲但住院率極低 一般來說,配偶都還健在的高齡者,都會居住在家中,不過,徐子峻表示,2004年正式啟用的長庚養生文化村,現在A棟與C棟中的養生村住民總共700人,已經住了706戶。其中,60%為男性、30%左右為配偶共同居住。徐子峻說,起初因為喪偶而搬進養生村,後來找到另一半的住民也不少。ABCD四棟建築共可以容納4,000戶住民。不過BD兩棟將依未來的市場需求而決定興建計畫。現在長庚養生村有3位年齡100歲的人瑞,90歲以上的住民也超過127位,而平均年齡81歲的長庚養生村住民,急診就診率是國民健康署的10分之1,住院率為2.2%,失智率為5.8%。相對地,以平均年齡65歲的標準界定老年人口的國健署統計數字顯示,全國平均住院率為22%、失智率為7.68%。也足以顯見養生村的醫療保健服務實力。目前養生村中80%的住民都是健康可以自主行動的高齡人士,20%則是由養生村50位專業的護理工作人員進行照護關懷與生活協助。長庚養生村能夠提供多元學術的照護方式,住民也大多維持在自主活動的健康狀況。

銀髮健康養老觀念改變 長庚養生村住民族群鎖定歸國華僑、軍公教、以房養房等三個面向的民眾。徐子峻說,年輕在海外打拼的工作者,老年回台灣養老;軍公教人員則是收入穩定,較可以規劃每個月的資金配置;另外,若是將市區房屋出租,進而搬入提供全面醫療照護與高齡社區多元活動的養生村,高齡人士不僅可以獲得屬於自己年齡層的退休生活,同時醫療資源也比過往住宅更豐富。徐子峻說,15年前是子女帶著長輩來養生村,告訴長輩因為某些因素,因此未來長輩將在這邊生活;15年後的現在,國人健康意識改變,反而變成長輩帶著子女來參觀養生村,跟子女表達想要住在文化村的意願。現在年輕人逐工作而居,長輩自然不可能跟著孩子到處跑,也漸漸開始轉變為找尋適當、適宜、適所的居住新空間與型態。目前,70歲的民眾活動度都相當高,因此可能還不會想要居住在養生村。但步入80歲,身體機能開始衰退,也有了較多的醫療照護或就近社區醫院等醫療照護的需求。然而,徐子峻表示,近期養生村的入住住民年齡也有年輕化的趨勢。這很可能就代表,整體社會對於養老有了新的定義。

綠咖啡萃取物 食品原料: 每日限400毫克以下 (咖啡因0.05%以下限1500毫克以下)


綠咖啡萃取物 食藥署訂限量警語 更新: 20190122 【記者施芝吟/台北報導】綠咖啡萃取物成為減肥新寵,為防攝取過多咖啡因,衛福部食藥署擬要求業者標示警語,提醒未滿12歲孩童、孕婦、消化不良與重大疾病患者不宜食用,最快3月底上路。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組簡技林旭陽說,綠咖啡是未經烘焙的咖啡,由於其含有「綠原酸」成分,有助減脂、減肥的效果在,近來成為不少減肥、美容產品標榜的標的,但是它還是屬於食品原料,需要注意的是仍有咖啡因存在,攝取過量可能會改變心跳等不適情形,因此此次新制是針對綠咖啡的萃取物作限制跟規定要標示警語。新制針對「綠咖啡萃取物」作為食品原料使用時,規定包含原料來源、採取部位、型態、製造方式及每日使用限量為400毫克以下;另外,若是咖啡因含量0.05%以下者,其每日使用限量則為1,500毫克以下。同時規範使用「綠咖啡萃取物」作為原料之食品,其容器或外包裝應以中文顯著標示「12歲以下孩童、孕婦、消化不良與重大疾病患者不宜食用」之警語字樣。林旭陽提到,其實除了綠咖啡外,生活飲食中有不少蔬果也含有「綠原酸」成分,例如蘋果、水梨、番茄、藍莓等,建議均衡飲食不必另外再攝取。新制預訂最快3月底、4月初上路,未來如經查獲食品使用原料不符合上述規定者,可處新台幣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