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April 12, 2011

全球最長壽的藥廠-陳李濟 發展健康體驗產業

廣藥集團成立陳李濟健康養生研究院

42,廣藥集團振興"大南藥"、推進"大健康"步伐再有標誌性進展。歷經4年多的籌備,廣藥集團"嶺南中醫藥文化體驗館"、"陳李濟健康養生研究院"在陳李濟舊址正式成立。記者瞭解到,廣藥集團陳李濟藥廠是中國四大"百年老店"之一,至今已經有411年歷史,其在20109月正式通過吉尼斯世界紀錄現場認證,成為全球最長壽的藥廠。按照廣藥集團"大南藥、大健康"的總體規劃思路,陳李濟作為最老的品牌,將區別于潘高夀、王老吉、采芝林、白雲山和黃、中一等廣藥旗下的其他企業的品牌文化和發展戰略,重點發展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及產品。廣藥集團方面表示,發展"大南藥"旨在弘揚具有南藥特色的中醫藥文化,充分利用華南特別是嶺南地區中醫藥發展和應用的良好環境,堅持推動中醫藥的大眾化、科普化進程,以文化帶動產業,最終促進"大南藥"事業的發展。而陳李濟健康養生研究院的成立,就是希望進一步研究、發展中醫藥對人類健康長壽的特有作用,促進中醫藥文化和嶺南特色文化得到更廣泛的普及和弘揚。據悉,陳李濟健康養生研究院著力於以"科技研發中心"為主體開展健康養生系列產品研究;為百姓提供健康管理、健康養生知識諮詢、培訓、體驗為內容的服務;建立健康養生網站,為百姓提供健康養生知識網路聯繫和溝通、交流;廣集民間健康養生秘訣歸納研究,豐富發展健康養生領域。

成都國際醫學城的健康休閒基地PK 台灣國際醫療專區

程京院士呼籲關注中國分子診斷產業的\"工業化\"發展

生物谷  2011-04-13 與會專家認為,政府應該更好的和企業溝通交流,制定合理的政策法規,促進產業健康的發展。第二屆中國分子診斷技術大會第一天的主題是轉化醫學,程京院士說:\"轉化醫學不是簡單的說臨床提出問題,到了實驗室做了結果再回到臨床。我認為少了一個\'\',叫工業化。沒有哪個醫院敢用一個大學實驗室做出來的東西,去給病人出診斷證書,或是去做治療。轉化醫學要離開工業化,肯定是不成立的\"\"中國的診斷工業,像比較新的分子診斷,作為工業界的,一定要高度關注。\"韓德民教授認為\"看病貴、看病難\"是當前很重要的一個問題,解決這個問題,分子診斷的發展可以起到很好的一個作用。分子診斷領域是一個非常新的、具有挑戰性的領域。目前發展還處在起步的階段,希望通過呼籲,可以使政府更加的注重這個行業的發展。成都和重慶政府都非常關注醫學的發展,程京院士介紹道,重慶市長黃奇帆宴請二十幾個工程院院士,黃奇帆市長說,\"如果重慶市拿出幾十個億,做高端分子診斷檢測,我要讓全國,甚至是全世界的一部分地方的人,搞不定的疑難雜症,他得到我重慶來\"。程京院士感慨道:\"  成都和重慶,兩個城市相隔這麼近,都對醫學這麼感興趣,這麼前衛和高瞻遠矚,讓北京、上海這些城市汗顏。\"

分子診斷的產業集群效應及成都國際醫學城發展模式 分子診斷作為醫學檢測的核心領域,產業集群化可以提高其產業的深度和產業鏈的延伸,其產業集群的發展模式已受到政府和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 在當天論壇上,來自成都國際醫學城指揮部指揮長何敏介紹道,成都國際醫學城致力打造全國知名的健康休閒基地,以成都國際醫學城設計的系統的健康產業集群為例,它是以高端治療為核心,向產業鏈兩端發展,前端將建設發展教育研發、健康預防、醫學檢測,後端將建設發展綜合康復、醫療旅遊,現已引入了四川臍血幹細胞、臺灣美兆、北京博奧、華西醫院、美國ICTWA再生等醫學企業。產業集群化落腳于分子診斷產業,可以推動技術流動、資源互補、產業合作、資訊擴散、費用節省等。 與會的嘉賓對成都國際醫學城的發展模式表達了強烈的興趣。程京院士表示,成都和重慶對於醫學發展都非常的重視,國際醫學城設計理念超前,入駐企業都非常的優秀。韓德民院長表示,成都國際醫學城以分子診斷和健康為主打項目,是非常好的選擇,也符合未來中國醫學的發展方向。解放軍301醫院生命科學院副院長王曉甯認為,成都國際醫學城的產業集群的模式非常的好,哪里能改變模式,哪里的新興產業就能發展。溫州醫學院藥學院院長李校堃也非常贊同成都國際醫學城的發展方式。

藥物基因體vs 70餘種藥物美國FDA批准貼上遺傳標籤

分子診斷產業化發展及市場前景解讀

生物谷  2011-04-13分子診斷市場的現狀及前景如何?怎樣才能更好的發展這一產業?  201148下午,由成都國際醫學城主辦,生物谷承辦,博奧生物特別支持的分子診斷產業高峰論壇(第二屆中國分子診斷技術大會分論壇)在重慶隆重召開,此次論壇主題是\"推動轉化醫學,發展產業集群,服務人類健康。與會的眾多專家圍繞上述問題展開了精彩的演講和討論,贏得了來自行業內百餘位參會者的陣陣掌聲。中國工程院院士程京,溫江區副區長、成都國際醫學城指揮部指揮長何敏,北京同仁醫院院長韓德民,解放軍301醫院生命科學院副院長王曉甯,新疆醫科大學附一院院長溫浩,溫州醫學院藥學院院長李校堃,生物谷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張發寶以及中南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副所長張偉教授分別發表了精彩的演講。

分子診斷市場的發展前景與機遇 據統計,2010年,全球體外診斷市場的規模逾400億美元,分子診斷占體外診斷市場的9.6%左右。中國的分子診斷市場每年的增長速度達到20%以上。據生物谷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張發寶博士介紹,目前,分子診斷主要應用於醫院的臨床各科診斷中,將來,分子診斷有望更廣泛的應用於腫瘤個性化治療  、昂貴藥物治療監測、藥物代謝基因組學等方面。從用藥的個體化差異出發,體重、身高、性別、遺傳、病程、環境等各種因素都會影響到藥物的作用,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遺傳因素。中南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副所長張偉教授介紹到,每年6.7%  的住院病人都會產生嚴重藥物不良反應,同時,沒有一種藥物對所有的人群都是安全有效的,通常情況下,全球\"重磅炸彈\"級藥物的有效性也不過40%-60%。目前,70餘種藥物經美國FDA批准貼上了遺傳標籤,用於指示不同基因型的患者在應用該藥物時對療效和毒性的指示作用。個體化用藥將會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基因檢測將會發揮它獨特的優勢,指導著新藥的研發及應用。分子診斷將來還有望普遍應用于人群健康篩查與體檢、重大疾病預警與診斷、公眾分子基因檔案建立等更為廣泛的方面。隨著醫療模式的轉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預防,隨著這種需求的增加,將會刺激著分子診斷市場不斷發展。

What is the competitive edge at drug R&D? Innovation or consistency?

China making big gains in drug R&D jobs state covets

Greg AndrewsApril 9, 2011  Here in a gleaming new building, Crown employees are conducting high-end early-stage research on new drugs—and doing so at what by U.S. standards are bargain-basement prices. The total annual cost for one researcher at Lilly might run $300,000 to $350,000 a year. The figure at Crown is one-third of that, said Chuan "Joe" Shih, Crown's 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of integrated drug discovery. Former Lilly researcher Shih helps lead one of the many drug R&D firms in the Shanghai area. The Taiwanese-born Shih ought to know. He spent 25 years as a researcher at Eli Lilly, attaining the lofty company title of distinguished scholar. He left two years ago for the senior management post at Crown—part of a throng of fast-growing contract-research organizations in China. Crown won't divulge its full list of clients. But it includes heavyweights, including New York-based Pfizer Inc. Lilly and many other pharmaceutical firms also are outsourcing an increasing amount of drug research here, as they struggle to lower drug-development costs and get new drugs to market faster. The entire industry is under unprecedented pressure as patents expire on the current crop of blockbusters. "Many, many companies come to this part of the world because of the lower cost and the talent," said Shih, co-inventor of Lilly's Alimta, a lung cancer drug with $2.2 billion in annual sales. He sai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dds to the allure of using CROs here by providing them lucrative incentives that further reduce expenses. Faming Zhang, a former Lilly executive and Indiana University professor, founded Crown five years ago. Company officials have raked in tens of millions of dollars in venture capital and eventually hope to take the company public. They certainly have plenty of growth to tout. Crown employs 180 in Beijing and another 170 outside Shanghai, and the company plans to add another 180 outside Shanghai by the end of this year. Researchers work in laboratories to create potential new drugs and test them on mice, monkeys and other animals.

Emerging competitor  The emergence of firms like Crown is a worrisome trend for the U.S. economy, said Benjamin Shobert, managing director of Teleos, an Indianapolis consulting firm. "It could be the same sort of threat we face in manufacturing. But America believes it can afford to give away some of our high-labor-content, low-value-added manufacturing. We have to keep this kind of work," Shobert said. "We have to show that, 'Yeah, we're more expensive, but we produce much more high-quality outputs,' or we'll lose that, too." For now, U.S.-trained scientists do maintain an edge over China-trained scientists, who generally have most of the basic skills they need but are less adept at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Shih said. "You just have to develop a very good environment to nurture them and push them," said Shih, one of several experienced researchers who work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now are part of Crown's management team. Lilly's CRO partners in China include WuXi AppTec and ChemExplorer. It also operates its own research-and-development center in Shanghai and is building a diabetes research center here. The company hasn't abandoned central Indiana, by any means. It still employs more than 10,300 people in the region, many in R&D. But in an interview in Shanghai with IBJ last month, Lilly CEO John Lechleiter said CROs in China have more to offer than cost savings. "The skill level and the quality and the increasing availability of high-skilled and high-quality operations in the contract-research space renders these firms globally competitive," he said. Asked whether the emergence of high-quality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in China puts research at risk in the United States, Lechleiter said: "There is not one easy answer. I will say I think our research tends to migrate to where the intellectual capital sits." In recent years, he said, Lilly has had difficulty getting green cards or permanent resident visas for some of the Chinese people graduating from American universities it wants to hire. "So we need to follow the talent, and I expect there will be people recruited to the U.S. who will want to stay in the U.S. And there will be Chinese people and others who want to come back here. Our research center in Shanghai gives them a place to land." Putting R&D in China also helps position companies to sell into the huge, emerging Chinese market, said Rachel Gong, an independent health care consultant in China. But the cost savings are particularly compelling given the struggling pharmaceutical industry's need to invent new drugs quickly and the high risk of fail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a $100 million investment might advance just one or two drugs to late-stage development, she said. In China, that money might advance 10.

中國試辦新藥開發和CRO企業海關優惠

國際服務外包保稅監管試點正式啟動

中國品質新聞網  2010-04-07 08:26:27    325,上海海關、張江集團在張江高科技園區舉行上海海關國際服務外包保稅監管試點啟動儀式,浦東海關向首批試點企業美藥典醫藥標準物質研發(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睿智化學研究有限公司頒發保稅監管手冊,合同備案金額共計人民幣1610萬元,這標誌著上海地區國際服務外包海關保稅監管工作正式開始。浦東新區是上海市服務外包產業聚集地,對服務外包進口貨物實行保稅監管是海關促進新區現代服務業發展,支持浦東新區綜合配套改革和二次創業的重要舉措,也是海關"主動作為",將保稅監管和服務從"加工貿易"領域拓展到"服務貿易"領域,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一個有益嘗試。 新政策允許海關對管理類別為B類及以上的技術先進型服務外包企業、從事國際服務外包業務外商免費提供的設備類貨物實施保稅監管,這一新的保稅監管措施有四方面優勢,一是可以大幅簡化貨物進口手續;二是大大提高通關效率;三是減輕企業資金壓力;四是可以免除企業提交部分許可證件的要求,方便貨物進口。國際服務外包保稅監管手冊的生成,將進一步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促進上海地區國際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推動區域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升級。  "在上海市科委批准的105家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中,有42家落戶在張江,"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殷宏在啟動儀式上說,"海關在張江園區率先對技術先行型服務企業推出保稅監管的嘗試,將為園區從事新藥開發和研發外包服務的生物醫藥企業、跨國研發中心的各類研發設備進出口提供便利,有效地降低其成本支出。此舉也為園區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的快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為我國服務外包進口貨物實行保稅監管創新改革提供探索依據,積累管理經驗,對園區實施服務外包戰略,實現企業國際化、科技化和產業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朱敬一: 台灣國際醫療產業 欲以專區形象打出品牌 !

回應/沒有專區 國際醫療原地踏步

 【聯合報╱朱敬一/行政院政務委員】 2011.04.13最近數日,有幾位醫界朋友都對行政院推動的「國際醫療」提出看法。衛生署邱署長與我都感謝他們的寶貴意見,但也必須對以下諸項誤解提出回應。一、醫療該不該有商業思考?有些醫生堅持醫療「只能」是救人事業,一談到價格就玷汙了。這樣的思辨,有點像討論「教育可否有營利思考」,在多元社會絕對不該只有一種標準答案。我個人在全台各地教高中生並捐出所有收入,顯然不是在牟利,但我也尊重那些開補習班營利的不同價值觀。對於醫療行為是否絕不能有營利思考,我與幾位台大醫院大老的看法是:尊重社會多元取向;「即使你對,不表示別人就是錯的」。二、究竟什麼是「國際醫療」?有人將國際醫療想像為「幫國際人士看病」;這樣的定義與行政院所推動的國際醫療差距不小。國際醫療的三大塊(重症、美容、健檢)中後兩塊均與旅遊有關,幾乎是以三分醫療照護為後盾的七分旅遊業。當我們辦理這泛旅遊業務時,實在不必然要與醫院「急重症照護」做對比,也不能因為若干人做豪華健檢旅遊,就把問題泛階級化。三、醫院醫生會不會出走?中國大陸有錢人多、醫療品質不佳,以重金向台灣醫生招手,所以有人擔心不辦國際醫療會使醫生醫院出走。其實不止醫界,最近工研院、學界被重金挖至對岸者不勝例舉。有人純憑主觀想像而推論大多數台灣醫護人員不會離鄉背井到陌生環境討生活,甚或依此想像而認為台灣尚不急於布局,這是錯誤而危險的思惟。台灣若要布局,當然要趁競爭者尚未整備完成之前;現在不布局難道要被掏空之後再做嗎?、該不該設醫療專區:全世界把國際醫療辦得有規模的、成功的,絕大多數都有專區的設計,一則是為了區隔國內與國際雙軌,二則是為了促成專區內業者行銷與推廣的誘因。任何與全世界現制大不相同的主張者,也許更該在建言前周延思考可行性,而不是「從左口袋裡掏出一個主張」。台灣自2006起所推的國際醫療就是沒有專區的現況,其結果,就是五年原地踏步,成長緩慢幾近牛步。當事情做了五年還做不起來的時候,我們也許就該重新思考營運模式有哪裡不對,而不能「再從右口袋裡掏出另一個主張」。產業政策與醫療一樣,都是專業,可不能亂開藥方的!五、國內醫療問題如何解決?國內醫療體系存有不少問題,包括健保給付項目瑕疵、醫師品德教育、醫師人力不足等。辦理國際醫療不能使這些問題更惡化,但也絕不能期待該案應「同時」解決所有國內複雜的醫事問題。衛生署確實該努力解決前述問題,但不表示不能同步推動國際醫療。國際醫療其實是衛生署主推的業務,我是督導政委,不該說太多。但為了醫界、公衛界與社會大眾對政府國際醫療政策有完整的訊息,衛生署將來也許會在不同場合多做溝通

 

1.      國際醫療專區: 蘇益仁贊成葉金川 球回朱敬一手

2.        朱敬一回應葉金川 有關台灣際醫療專

3.        葉金川眼中的國際醫療專區

4.        國際醫療專區VS亞太營運中心!

5.        外資開放投資國際醫療機構,且可上市櫃

6.        台灣推國際醫療有益無害??

7.        台灣國際醫療園區看準中國500萬人次

 

Biologics services will be the rising star for WuXi Pharmatech's

Morgan Stanley Comments On WuXi Pharmatech's Growth

By Benzinga Staff  April 06, 2011 WuXi Pharmatech's (NYSE: WX) stock has had a lackluster performance YTD even though the company delivered solid 2010 results and provided upbeat 2011 forecasts. Although Morgan Stanley thinks most investors have factored in the revenue potential from its core lab service business, Vertax manufacturing contact, and toxicology tests, it believes the market has overlooked the potential from its biological manufacturing and CRO services to China-based companies. In Morgan Stanley's view, these services could provide upside surprise to consensus for outer years and become the catalyst for a stock re-rating. Because it is too early to quantify any upside, Morgan Stanley is providing qualitative comments based on its interaction with management at its China healthcare trip and post 2010 earnings calls. Morgan Stanley believes the stock is undervalued at 17x 2011e EPS. Morgan Stanley has an Overweight rating on WX. WX closed Tuesday at $16.43

What behinds the breakup deal for Charles River & WuXi Pharmatech's

Charles River CEO no bonus for 2nd year

Boston Business Journal - by Tim McLaughlin . Friday, April 1, 2011, For the second year in a row, 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 (NYSE: CRL) Chairman and CEO James Foster did not receive a cash bonus, but his total compensation still approached $5 million in 2010 when the company was forced to pay a $30 million breakup fee after a merger deal soured. In July, Charles River and China's WuXi PharmaTech Inc. (NYSE: WX) mutually agreed to abandon their merger plans, triggering the breakup fee payout. Charles River backed away from the deal after stockholders raised issues that included concerns about how much debt the company would have. Charles River agreed to buy Chinese rival Wuxi for $1.6 billion to expand its presence in China. Foster's total compensation in 2010 was $4.8 million, including a salary of nearly $1 million and stock-based grants valued at $3.46 million, according to the company's latest proxy statement. His last cash bonus was in 2008 when he received 817,133. Foster's deferred compensation account, meanwhile, totaled nearly $9 million at the end of 2010. Besides the unraveling of the WuXi deal, Charles River had other bumps in the road during 2010. The company's net loss was $337 million after posting a profit of $114 million in the previous year. Based in Wilmington, Mass., Charles River is known for providing drug discovery tools to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such as Pfizer Inc. (NYSE: PFE). It is probably best known for its genetically modified research rats.

衛生署與NCC聯手 鎖定醫藥保健化妝品誇大節目

衛生署與NCC將持續合作查處違反衛生法令廣告,維護消費者權益 (TFDA發布日期2011-04-12) 行政院衛生署與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今(12)日共同召開「處理違反衛生法令節目及廣告第五次聯繫會議」,由邱文達署長及蘇蘅主任委員共同主持。衛生署與NCC共同表示,針對「廣播、電視」事業播送涉及不法食品、健康食品及化粧品廣告,及利用消費資訊專輯節目置入涉誇大療效之食品案件查處,二機關合作執行,已大幅減少違規節目及廣告之播出,達到遏阻違規之政策目的。  衛生署與NCC指出,跨機關協調及合作會議,對執行違規廣告監控、查處及通報系統,成效良好,未來將持續合作,展現政府查處不實廣告之決心;另為避免影響消費者與守法業者的權益,將主動公布違規廣告查察工作成果報告。衛生署與NCC進一步表示,為維護民眾身體健康及消費權益,行政院會已通過「食品衛生管理法」、「健康食品管理法」、「藥事法」及「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廣告管理相關條文修正草案,並函請立法院審議。未來修法通過後,將加重食品、健康食品、藥品及化粧品違規廣告之罰責。衛生署與N CC提醒廣電媒體,確實自律,勿刊播未經核准或誇大不實之違規醫藥商品廣告,衛生署與NCC將持續合作查處違反衛生令廣告,維護消費者權益。

生技公司佈局大陸之策略思維與財稅議題

台灣生技與醫材產業大陸佈局策略

2011四月12  中國大陸因人口眾多,且隨著經濟呈現快速成長,對醫療保健等生技產品的需求與日俱增,13億人口所展現的龐大市場商機,加上中國大陸宣佈十二五計畫與8,500億人民幣的新醫改政策,使中國大陸早已成為台灣廠商在全球化佈局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去年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及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的簽訂,可望提供一個有利的環境協助台灣生技產業未來發展,但另一方面,兩岸商業貿易往來也將因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ECFA) 的簽訂而更加頻繁。面對兩岸在商業上的競爭,如何繼續保持台灣優勢及有效進行中國大陸市場行銷,同時利用中國大陸市場與全球接軌,增加台灣廠商更大的經營空間,將是台灣生技產業目前所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有鑑於此,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南港生技育成中心在今年籌辦之生技創業菁英養成學苑,特別針對兩岸生技產業議題規劃系列課程,第二場『台灣生技與醫材產業大陸佈局策略』,將邀請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曾惠瑾會計師、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黃慶成博士、長江國際專利商標法律事務所 浦莉平經理,分別就前進大陸佈局所面臨之財稅、專利等法律議題,與各界進行交流分享。此機會難得,歡迎各界踴躍報名參加!座位有限,請及早報名,以免向隅。

主辦單位: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執行單位: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南港生技育成中心 舉辦日期:中華民國100419(三)下午 1:30-5:00 活動地點:南港生技育成中心 大會議室 / 台北市南港區園區街3F17 報名方式:線上報名,4/15(五)止。 報名網址: http://www.nbic.org.tw/classsignup.aspx?COURSE_NO=365 費用:免費 洽詢專線:李佳玲 02-26558633 分機8006

 

議程:

時間

主題

主講人

13:30-13:55

報到

13:55-14:00

致歡迎詞

南港生技育成中心 夏尚樸 博士

14:00-15:00

生技公司佈局大陸之策略思維與財稅議題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曾惠瑾 會計師/副所長

15:00-16:00

兩岸生技醫療器材產業發展佈局與法規現況

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黃慶成 博士

16:00-17:00

兩岸生醫專利保護與發展

長江國際專利商標法律事務所 專利處生技組 浦莉平 經理

 

國際醫療專區三面向: 重症、美容、健檢

國際醫療專區

2011/04/13 聯合報】 政府初步規畫的國際醫療專區裡,不只有醫療服務,還結合購物中心、觀光旅館及展場等。目前傾向採BOT(興建、營運、轉移)方式,連外資都能投資。除了多樣化服務,國際醫療專區與國內醫療院所最大不同處,還在於營運型態。以現行醫療法,國內醫院只有財團法人、社團法人兩種組織形式,衛生署正著手修法,加入公司營運型態。至於服務對象上,除了國際、大陸人士,國人也可前往治療,前提是不能動用健保資源,必須完全自費。與國外醫療相比,衛生署認為,台灣心導管、心臟繞道手術,以及器官移植、顱顏整形、人工關節置換、生殖醫學及骨髓移植等,已有國際水準,收費卻相對低廉,為可發展方向。

馬英九催生國際醫療專區

馬英九:陸客自由行將在年中實現 推動研究陸客南進北出

兩岸網記者劉曉霞 台北  2011-04-12 兩岸網台北412報導 馬英九總統表示,陸客自由行將在今年年中實現,台灣可藉此發展國際醫療,政府將盡快鬆綁法令,讓台灣更有國際競爭力,以免大陸挖角台灣醫生。他還提到,政府將推動陸客可以「南進北出」,或是「北進南出」。馬英九今天接見大台南市醫師公會理監事與成功大學EMBA學生時表示,政府會致力推動國際醫療,也許今年年中大陸客自由行可以實現,相關業務一定會大增。馬英九表示,大陸、印度、新家坡和日本等國都在發展國際醫療,他也擔心大陸會挖台灣的醫生過去。他認為,台灣必須趕快推動國際醫療,鬆綁相關法令,才有機會和國際競爭。馬英九同時透露,南部觀光業者抱怨大陸觀光客都「北進北出」,現在政府已經在研究,如何讓中國大陸觀光客「北進南出」、「南進北出」。馬英九說,政府施政滿意度中最受民眾肯定的就是醫療,其中與健保制度有很大的關聯,讓民眾節省許多醫療支出,全民健保的覆蓋率超過99%,是台灣非常值得自傲的制度。他指出,醫療是國家非常重要政策,政府醫療投資占GDP比例,將會朝7.5%邁進。對於政府近期提出的「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草案,也就是俗稱的奢侈稅方案,馬英九重申,目的不是在打擊富人,主要是高房價已成民怨之首,政府必須遏阻短期投機造成的高房價,以期改變「短期投資者獲利,自住購屋者嘆氣」的不正義現象,他期盼能夠儘速完成立法,減少市場不確定感並恢復市場秩序。馬英九還提到,IMF預估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達5.4%,讓他還蠻振奮的,他原先擔心,台灣經濟成長會受到日本強震影響。

總統連任政績? 國際醫療專區?

馬總統催生國際醫療專區 鎖定桃園青埔 

2011/4/13 :聯合報  總統馬英九(前右112日在總統府,接見大台南市醫師公會理監事與成功大學EMBA師生。馬總統認為,台灣必須儘速發展國際醫療,才有機會參與國際競爭。 政府正積極籌設國際醫療專區並鎖定桃園青埔站附近一塊22公頃土地,馬英九總統12日主動宣示,台灣醫療法令必須儘快鬆綁,才有機會參與國際競爭。這是馬總統首度公開替國際醫療專區背書。 馬總統主持3月底財經月報時曾聽取政務委員朱敬一報告國際醫療專區方案,據轉述,國際醫療專區初步設在高鐵桃園青埔站附近,配合大陸「十二五」計畫,積極爭取國際醫療商機。朱敬一預估,若一切順利,至少需要半年完成立法,立法完成後才可設置國際醫療專區、興建醫院,但醫院一開門,病患也不會馬上湧入,起碼要2年半後才能初具成效。 馬總統12日接見台南市醫師公會幹部時也提到,大陸、印度、泰國、韓國、日本和新加坡積極發展國際醫療,大陸沒辦法吸引台灣的醫院去,但可能會挖台灣的醫師過去。馬總統認為,台灣必須儘速發展國際醫療,才有機會參與國際競爭。不過,推動國際醫療專區仍有不少障礙,據轉述,總統府財經月報討論時,除外國醫師來台行醫仍待法令解套,未來醫療專區若鎖定外國病患,甚至「專門服務大陸病患」,也引發兩極討論。此外,桃園青埔站附近土地,交通部有意規畫成立國際商務中心,未來土地如何利用,仍待跨部會解決,這些都列為本次財經月報討論重點。

無錫藥明康得 如何用天下人/ 聚天下資/謀天下利

國際資本助力 無錫本土跨國公司破土而出 

  20110402  無錫日報  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2005年在美國紐交所上市以來,回投無錫的資金已高達7億美元。41從無錫市商務部門獲悉,僅去年以來,無錫市就有11家企業在境外成功上市,募集資金達80.52億元,成功融資後,企業紛紛在錫增資擴股,累計增加註冊資本達2.28億美元,不僅提升了本地產業水準,而且催生出一批無錫本土跨國公司。  業內人士指出,在國際資本的助力下,無錫企業的技術升級和市場拓展步伐不斷加快,一批本土跨國公司破土而出。據悉,這一進程在全省乃至全國都處於領先位置。    1998"中國稀土"率先在香港上市後,迄今已有36家無錫企業在境外上市,如揚子江船業、馳馬拉鏈、華潤上華、美新半導體等,上市目的地主要是美國、英國、香港、新加坡、加拿大等。這些企業募集的巨量國際資本中,有相當部分回投無錫。江蘇華地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在境外上市後,共募得3億美元,有1億美元已投入其增資擴股項目。"藥明康得"2007年在美國紐交所上市後,去年投資1500萬美元成立了無錫藥明康得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與傳統的"以資金換市場"的引資方式不同,企業境外上市後將募集的國際資本"反哺",不僅提升了品牌、拓展了市場,而且使國際資本成為企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的"助推器"。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2005年在美國紐交所上市以來,"回投"無錫的資金已高達7億美元。與上市之初相比,企業產能增加了20倍,光伏組件出貨量則從世界第八上升到世界第一。   赴境外上市,還促進了企業的規範運營。"藥明康得"有關人士說,上市前後,企業專門投入上千萬元對運作中的風險控制、資訊公佈的及時透明等進行流程再造,企業上市後一舉成為國內最大的醫藥研發外包企業,目標直指"全球第一"   用天下人,聚天下資,謀天下利,具有國際化背景的無錫企業日長夜大,積極向跨國公司進發。"藥明康得"除了在錫的兩家企業,還在美國、上海、天津等地擁有多家企業,無錫則成為其投資總部。據悉,"尚德"在國內已擁有無錫、上海、青海和洛陽四大製造基地,其美國工廠去年底已建成投產,此外,"尚德"還在德國和日本各收購了一家企業。兩年前,"尚德"在無錫成立投資公司,將其作為尚德太陽能在中國區域的總部,並負責在中國及全球項目的投資與管理。

全球鎖定來勢洶洶的中國CRO產業

論中國醫藥研發外包現狀及發展趨勢

中國醫藥報     :2011-4-2    邁入科技迅猛發展的21世紀,生物醫藥領域的創新和研發已成為全球廣泛關注的焦點。2003年,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哈斯商學院教授Henry WChesbrough教授率先提出了開放式創新(Open Innovation)理念,即企業在技術創新過程中,可利用內部和外部相互補充的資源實現創新,企業的技術創新路徑是創新鏈的各個階段與多種合作夥伴多角度的動態合作。對於生物醫藥行業而言,實施開放式創新的一個有效途徑就是研發外包(CRO)。本文作者通過對我國醫藥研發外包現狀及發展趨勢的分析得出結論:未來除了進一步發揚我國在CRO領域的資源優勢,積極探索新型的服務模式外,還要認識到我國CRO的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尚有較大的差距,需要將醫藥研發外包作為戰略工具,加速創新藥物技術的本土化產業實施,以及市場的國際化。其文貼近現實,值得業內人士一讀。 近年來,國際大型制藥企業紛紛將新藥研發業務轉移到我國,推動了我國新藥研發外包服務產業的發展。目前,研發外包已成為提高生物醫藥企業創新能力和建立外部知識產權網路的重要手段之一,並日益受到全行業的廣泛重視。近幾年,我國生物醫藥研發外包產業取得了顯著的成長,並表現出較好的發展趨勢。

量質齊升  20世紀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我國制藥行業生存環境的變化催生了我國生物醫藥研發服務市場的興起。隨著新藥研發管理法規的不斷完善,藥品研發過程相應變得更為複雜、更為耗時且費用也更高。與此同時,我國制藥行業的市場競爭環境也發生了顯著變化,行業整體利潤率下滑、產品同質化日趨嚴重。制藥企業要在這樣一個管理愈加嚴格、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中謀求生存和發展,就必須盡力縮短新藥開發時間,同時控制研發成本並減少失敗風險。政策環境和競爭環境的雙重壓力推動了中國生物醫藥研發服務市場的發展。另一方面,許多跨國制藥企業在中國開始了研發轉移"試水"2002年,總部位於丹麥的諾和諾德公司率先在北京建立了其全球研發中心,此後,羅氏、輝瑞、禮來、諾華、阿斯利康、葛蘭素史克等也紛紛在華投資設立研發中心。這些研發中心的設立進一步促進了我國生物醫藥研發服務業的發展。跨國CRO公司在華設立分支機搆、承接國際在華的研發業務,以及承接大量新藥研發離岸外包業務的本土CRO公司的興起,如藥明康得、康龍化成、尚華醫藥、博騰股份、泰格醫藥、華大天源等,也是推動中國生物醫藥研發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1.市場規模逐漸擴大 普華永道全球發佈的《亞洲地區醫藥研發外包發展動態》報告指出:依據成本、風險和市場機會三項指標評估,中國的醫藥離岸研發外包市場預計到2012年將達到近8億美元規模。目前,具有規模的本土CRO企業不僅建立了固定的客戶群,而且已經開始同大型制藥企業實現戰略聯盟,期待從這一市場中長期獲益。為適應全球新藥研究開發專業化的發展趨勢,新藥研發外包承接機構或委託合同研究機構正在不斷強化藥物發現的專業技術,建立符合新技術發展的研發模式,並出於時效性的要求,建置網路工具,加速臨床試驗流程。

2.企業數量迅速增加 在國際CRO企業的帶動下和中國鼓勵新藥研發政策的大環境下,中國CRO行業得到了迅速發展。據估計,在國內開展生物醫藥研發服務業務的各類機構約有300餘家,主要集中在京、滬兩地,其中北京地區就有近百家CRO機構。目前,隨著四川生物醫藥CRO聯盟的建立,西部地區CRO的崛起已成為趨勢。在國內開展業務的生物醫藥研發服務機構主要分三大類:一類是QuintilesCovanceKendles等跨國企業在中國的分支機搆;第二類是合資型企業,如北京凱維斯公司,其服務物件主要是小型跨國企業及一些大型本土企業,其服務的國際化程度較高且規範,收費也較高;第三類是本土企業,目前約有200家,其中比較活躍、有一定規模的約有100家,其服務物件為中國本土企業,服務內容包括改變劑型、仿製藥研究,以及臨床研究等。

3.優秀CRO企業湧現  CRO行業在中國發展迅速且企業類型多樣。CRO行業按所承擔的業務內容可分為:從事化學、臨床前藥理及毒理學實驗等業務的臨床前研發CRO;從事臨床試驗及相關業務的臨床型CRO;從事新藥研發諮詢、新藥申請報批等業務內容的CRO;從事新藥創新過程中與生產級工藝相關的定制研發與生產服務CRO。前三種類型在行業發展初期為主要的企業服務類型,而隨著CRO細分市場的深入發展和制藥企業研發市場戰略的最新變化,第四種類型(即新藥定制研發與生產服務,CDMO)在國內逐漸得到成熟發展,改善了我國CRO產業鏈中新藥定制領域力量較為薄弱的舊面貌。與此同時,以臨床前與臨床綜合模式作為發展戰略、業務類型多樣化的CRO公司也正逐漸興起,並以其方便、高效的合作方式吸引了大量醫藥企業。下表展示了臨床前、臨床、新藥定制和一站式綜合型四種不同業務類型中較典型並且取得較好績效的合資或國內民營CRO企業。

4CRO企業獲得風投關注  隨著研發外包業務的開展,國內一些CRO公司如藥明康得、桑迪亞、美迪西、睿智化學、康龍化成等企業迅速成長起來。其中部分企業憑藉驕人的業績、清晰的戰略定位、良好的發展前景,獲得了風險投資的青睞。

前景向好

1.臨床研究逐年上升  在中國開展新藥臨床研究是國際制藥企業轉移研發業務比較顯著的特點。一方面,世界疾病譜不斷發生變化,東西方人種的差異,使得同樣的疾病用藥體現出來的藥效、毒副作用存在一定的差異,必須經過臨床試驗來進行治療方案調整或藥物的研發;另一方面,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人口眾多,擁有豐富的臨床資源,對於開發新藥來說,能夠快速招募到臨床試驗的受試者,利於開展多中心臨床試驗,縮短臨床研究時間。因此,近年來國際制藥企業在中國開展的臨床研究專案急速上升。

2.藥物篩選廣泛開展  將創新藥物的前期篩選轉移到中國是近年來國際制藥企業轉移研發業務的重點。創新藥物研發是高風險、高投入的科學研究。篩選出有活性的先導化合物,是進行下一步藥理實驗的基礎,是藥物研發成功的必要條件。在人力成本逐漸高漲的美國、歐洲等地,長期開展這方面的業務,企業的負擔是沉重的,而中國的人力成本、原料成本等與歐美相比都較為低廉。因此,藥物篩選業務成為國際制藥企業向中國轉移的研發業務之一。

3.藥物安全性評價成為新的焦點 在新藥研製過程中,臨床前實驗研究、臨床人體試驗研究、新藥批准上市後的不良反應監測等三個階段都涉及藥物安全性評價問題。隨著各國藥物非臨床研究管理規範(GLP)、藥物臨床研究管理規範(GCP)的頒佈和實施,藥物安全性評價需求不斷增加,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近年來國際制藥企業也逐漸將藥物安全性評價業務轉移到中國進行。

4.中藥開發成為新熱點   從中藥中篩選新的活性化合物已成為近年來一些國際制藥企業在中國開展研發業務的新的目標。中國擁有豐富的中藥、天然藥物資源,這對於跨國藥企的新藥研發來說是一塊"良田",有待進一步挖掘。隨著合成化合物的活性篩選進入"瓶頸"階段,對天然藥物的研究開始受到廣泛關注。如諾華與上海藥物所合作,已開始從中藥中篩選活性成分用於新藥的開發。阿斯利康一位負責人也曾說到,要"把中藥的有效成分挖掘出來,供全世界的研發中心開發適合他們的藥物;從西方把成熟的藥物研究開發經驗移植到中國,開發中國人、亞洲人需要的藥物"

5.服務集中度較高  國際制藥企業轉移到中國的研發業務,主要集中在幾家研發外包服務企業,如上海藥明康得、開拓者化學、美迪西、先導化學、輝源生物科技(原華大天源)等企業都有相應的外單。從技術市場登記的合作分析中可以看出,藥明康得承接的研發外包業務占到上海研發外包業務總量的50%左右,其次是美迪西、開拓者化學、睿智化學等幾家企業。通過對這幾家企業的分析可以看出,這些企業大都是國外留學或在國際制藥企業從事多年研發工作的中國人回國創辦的企業。他們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國際化的管理經驗,企業的建設按照國際標準來進行。憑藉其高層人員在國際制藥企業的聲譽,這些企業逐漸成為國際制藥企業轉移研發業務到中國的主要承接商。

6.產業鏈專業化與綜合化發展趨勢並存 從國際大型CRO企業的發展趨勢來看,現在國際CRO企業明顯向兩個方向分化:業務領域專業化的外包服務和業務領域綜合化的研發外包服務。而對於我國本土CRO來說,經過十餘年的發展,目前也正在表現出這兩種發展趨勢。 相對於印度,中國在新藥研發方面的技術優勢在於有機化學合成。國內主要的研發人員集中在化學領域,尤其是在化學合成、提取與工藝研發方面。但是在整個新藥研發外包的活動中,這一塊的份額比較小,有13%左右。國內發展比較早的CRO,主要就是依靠這一業務發展起來,並逐漸累積自己的技術能力。同時,其他一些本土CRO機構亦在自身積累的業務基礎上,繼續深化穩固自身在某一細分領域的專業化服務優勢,比如臨床CRO專業化服務機構泰格醫藥,新藥安全性評價專業化服務機構北京昭衍,生物技術藥物定制研究服務機構中美奧達,化學創新藥定制研究服務機構博騰股份等。 在專業化發展道路上碩果累累,已具備擴大業務鏈規模的少數CRO企業,如萬全科技、藥明康得等,正依靠自身在技術、人才、資本、市場等方面的絕對優勢,逐步擴展業務範疇,向綜合化方向成功邁進。2010118,藥明康得蘇州毒理中心獲得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頒發的優良實驗室管理規範(GLP)證書,標誌著藥明康得在GLP領域的成功突破。 20世紀90年代以來,新藥開發難度逐漸加大,國際上藥物研發外包服務以年均13%的增長速度發展,到2010年已達到300多億美元的巨大市場,並且正在表現出地區集中度高、企業層次分明、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加快等顯著趨勢。與此同時,中國的醫藥研發外包行業在短短20年中經歷了從本土走向國際的過程,雖然發展迅猛,但在國內外醫藥研發市場中仍然面臨著激烈的競爭。未來,一方面需要進一步發揚我國在CRO領域的資源優勢,積極探索新型服務模式,全面加快與國際標準的接軌,提高我國研發服務水準;另一方面要認識到我國醫藥產業創新程度低、CRO起步較晚、與發達國家相比尚有較大的差距的現狀,將醫藥研發外包作為戰略工具,加速創新藥物技術的本土化產業實施,以及市場的國際化,推動我國制藥產業的競爭力提高和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