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26, 2011

國際醫療專區VS亞太營運中心!

社論-國際醫療專區 不能再拖了!

2011-03-26 中國時報   誰還記得亞太營運中心?十六年前,時任行政院長的現任副總統蕭萬長提出這個想法,當時大陸、甚至東南亞各國紛紛以台灣經濟發展的軌跡為師,遺憾的是,那時節在戒急用忍政策干預下,台灣再躍昇的機會硬生生被阻擋,這一擋就是十六年。亞太營運中心,已成明日黃花。當台灣原地打轉的同時,亞太週邊國家可沒閒著,尤其大陸就在這段期間,取得長足進步和驚人發展,值此區域競爭壓力迫近眉睫之際,府院決定全力推動「國際醫療專區」,將桃園航空城的高鐵青埔站區,打造為北部首座指標性國際醫療專區,吸引大陸及國際人士來台進行醫療觀光活動。這個計畫其實研議甚久,早在二○○六年十月,行政院即核定要推動國際醫療,當時的正副院長正是蘇貞昌和蔡英文;而二○○七年七月時任行政院長的張俊雄還核定了「醫療服務國際化旗艦計畫」;去年初,馬政府的吳內閣也通過推動國際醫療最重要的醫療法修正草案。換言之,推動國際醫療應沒有藍綠之別,更不該受到政治力的干擾。然即使藍綠執政都有共識,去年台灣的國際醫療服務僅一萬二千人,產值僅二點八四億台幣,對比新加坡在二○○九年即服務超過六十萬外籍病患與家屬,明年目標更要突破百萬人,天壤之別。台灣在世衛排行榜居第二名,新加坡排行第十,卻有此成績,更別提泰國在二○○九年即服務超過二百萬名外籍病患,創造十二億美元營收。台灣足以傲視亞太的醫療人才和資源,真是英雄用武之地太小。為什麼國際醫療推動如此困難?原因很簡單,大醫院沒興趣,小醫院沒實力,再加上民眾對國際醫療可能排擠健保的顧慮,讓政府部門同樣陷入因循消極。在這種情況下,若非提供大醫院充足的誘因,以及配套修法化解民眾疑慮,這個計畫很可能又成為政績口號:只見口號不見成績。據行政院送立院草案,國際醫療以專辦專區處理,明確規定不適用健保項目,衛生署長邱文達允諾,將限制國際醫療專區不能挪用配置非屬國際醫療專區醫師人力及病床,業者收益除正常納稅外,還要提撥百分之廿盈餘繳健保安定基金,不但不至於排擠民眾就醫權益,甚至還能補貼健保,誰曰不宜?在野黨少數立委以階級化的觀點認為專區成立後,會讓名醫全部流失到專區,讓一般民眾只能接受二流治療,此言差矣。當年,開放私立醫院成立時,社會上普遍也有此疑慮,認為私立醫院以高出二、三倍的薪資重金延攬名醫,會讓公立醫院淪為二級醫院,但是,結果正好相反,公立醫院的名醫沒跑,私立醫院更養成許多名牌醫師,說穿了,在競爭之下讓台灣的醫療品質更好。也有立委又擔心醫院公司化是把救人事業賺錢化,但公司化才能吸引國際集參與,以泰國康民醫院為例,就是有盤谷銀行這位大股東,結合的人脈和資源,創造康民的高產值。而且公司化後,醫院就必須要繳交五%的營業稅和一七%的營利稅。再以新加坡的例子來看,他們為了推動國際醫療引進美國Johns Hopkins知名醫學院,不但全面提昇其國際醫療品質,高額回饋金也回頭挹注其健保財源,新加坡人的醫療品質不降反昇。台灣同樣可以引進歐美先進醫院,更可要求在專區內醫院必須維持區內與區外醫院品質一致,全面提昇國人的服務品質達到國際標準。此外,不要忘了,台灣每年培養數以千計最優秀的學子進入醫學院,都是名醫的種子,這些種子若無用武之地,在大陸急起直追,特別是十二五計畫積極拉攏台資醫院的同時,未來台灣再不「輸入」病人,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名醫和醫院「輸出」大陸,這是多大的損失?大陸醫療品質遠遠差台灣一大截,富人暴增,台商需求亦大,目前已吸引十二家台資醫院,中共衛生部二月底即已來台招商,以各項優惠鼓勵台資醫院登陸,我們再不採取積極作為,就只能坐等兩岸醫療優勢逆轉。記取亞太營運中心的教訓,台灣,沒有第二個十六年可以蹉跎,國際醫療專區不能再拖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