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6, 2011

葉金川眼中的國際醫療專區

國際醫療 不設專區較可行

【聯合報╱葉金川/慈濟大學公衛系教授(花縣吉安)】 2011.04.07 衛生署想修改醫療法來設立國際醫療專區,在某一個特定地點,讓營利單位成立醫療機構,專門照護國際病人,現今的規劃是不讓台灣人去國際醫療專區看病,也就是健保不給付,必須自費;國際醫療專區的目標群眾是國際人士,像是歐美、大陸、東南亞國家的人,不過這樣的規劃,雖有優點但也有致命傷。台灣的醫療水準要比歐美強是太不可能的,而且台灣沒有語言的優勢,綜觀亞洲國際醫療,做得比較好的是泰國、新加坡、印度。新加坡與印度都是英語國家,另外,泰國的曼谷遠比台北還要國際化;而台灣的地理優勢是東亞及太平洋,除中國大陸外,國際醫療需求都不大。台灣雖有價格優勢,但在國際醫療上,價格並不是主要優勢,因為就醫的人,大都是不在乎價格才會去跨國就醫。台灣的優勢是「華語」,中國大陸的市場相當龐大,開玩笑的說,我們很可能會變成「大陸醫療專賣區」,這樣可以增加醫護和行政人員的就業機會。不過我認為,台灣的一流醫生應該要照護台灣本國人為第一優先,而不是照顧外國人。國際醫療專區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錢」,因為國際醫療的公司型態是以營利為目的,中下階層完全感受不到這個制度的好處,獲利的將是財團。而台灣的醫療大都不是營利單位,都是醫療法人、宗教法人、學校法人這類性質,也就是說,台灣目前比較沒有把「醫療當作生意在做」這種觀念,民眾對醫療的觀念,是偏向社會財,而不是資本財,也早已習慣把「人人生命等值、醫療大眾化」當作是自身權利。國際醫療實質上就是「貴族醫療」,台灣其實也有貴族醫療,但都是偷偷做,不敢明目張膽,但國際醫療專區一旦成立,就等於是政府帶頭做一個讓外國人和有錢人才可以來看病的專區,這是「醫療階級化」的開始,富人與窮人的戰爭又將再次被挑起,對於辛苦中下階層以及普羅大眾來說,他們的心裡又會怎麼想呢?泰國是國際醫療相當興盛的地方,我認識一個從台灣過去的醫生,他說:「泰國人比較溫和,而且對政府的期望沒有那麼高,所以可以容忍貴族醫療的存在,但台灣人能嗎?」本文並不是說國際醫療一定不能發展,或許不要設專區反而比較可行,新、印、泰也非專區,在一般醫院外國人愛來就來,簽證及軟體方便就可,而中國大陸只要有百分之零點一的人口想來台灣就醫,就是一個難以想像的龐大市場,對於經濟方面當然會有莫大的助益。推動國際醫療,利與弊之間的取捨,是衛生署所必須仔細考量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