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中化直接代理韓國Celltrion賀癌平(Herceptin(R)) Biosimilar!!!

中化結盟韓商營運大藥進2012/03/20經濟日報】中化裕民(1701)總經理孫蔭南昨(19)日表示,已與韓國最大蛋白質藥廠Celltrion簽訂「蛋白質相似藥」代理銷售合約,近期將送交食品暨藥物管理局(TFDA)進行審查。市場預估,這項學名藥國內市場約16億元,可望推升中化營運。孫蔭南表示,Celltrion目前為韓國最大蛋白質藥物生產廠;中化和Celltrion簽訂的藥物代理合約為「賀癌平」蛋白質相似藥的台灣獨家代理權,該藥物原廠一年可銷售約16億元。中化昨日股價收22.35元,下跌0.2元;該公司去年配發現金股利0.2元。賀癌平為乳癌標靶藥物,業界指出,目前全球乳癌用藥的全球市場規模約200億美元,而賀癌平每年市場規模則獨占達60億美元(近新台幣1,800億元),因此該藥物的蛋白質相似藥,未來潛力可期。中化表示,近期韓國Celltrion將針對該藥物送交歐盟蛋白質相似藥審查作業,公司也會在近期送交我國TFDA,保守預估未來一年內可望正式進入市場。由於賀癌平由於高單價藥品,原廠推出時,每次療程150萬元到300萬元不等的價格區間,業界認為,中化裕民取得「賀癌平」蛋白質相似藥代理權後,因專利過期,成本偏低,預期可快速擴大市場滲透率。

抗癌!! MULAN蛋白如何讓Akt蛋白分解: ubiquitination pathway !!-2

Akt is negatively regulated by the MULAN E3 ligase. Cell Res. 2012 Mar 13  Functional Genoproteome Research Centre, Konkuk University, Seoul 143-701, Korea.

Abstract  The serine/threonine kinase Akt functions in multiple cellular processes, including cell survival and tumor development. Studies of the mechanisms that negatively regulate Akt have focused on dephosphorylation-mediated inactivation. In this study, we identified a negative regulator of Akt, MULAN, which possesses both a RING finger domain and E3 ubiquitin ligase activity. Akt was found to directly interact with MULAN and to be ubiquitinated by MULAN in vitro and in vivo. Other molecular assays demonstrated that phosphorylated Akt is a substantive target for both interaction with MULAN and ubiquitination by MULAN. The results of the functional studies suggest that the degradation of Akt by MULAN suppresses cell proliferation and viability. These data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Akt ubiquitination signaling network. Cell Research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13 March 2012; doi:10.1038/cr.2012.38.

抗癌!! MULAN蛋白如何讓Akt蛋白分解: ubiquitination pathway !!


發現抑制所有癌癥的萬能酵素MARCH 19,201208:48國內研究小組首次發現抑制所有癌癥惡化的萬能酵素。這會對癌癥治療劑開發有很大的幫助。建國大學微生物工學系安成冠(音)教授和裴勝熙(音)博士18日表明,研究結果顯示促使蛋白質分解的酵素"Mulan"不僅抑制癌癥惡化,還能殺死癌細胞。乳房癌、子宮癌、肺癌、淋巴癌、骨髓癌等所以癌細胞內均有叫"Akt"的酵素。這一酵素不僅促進癌細胞增長,還促使癌細胞轉移到其他部位。另外還讓癌細胞抵抗抗癌劑,進而助長再犯。雖然在20世紀90年代末確認這一Akt酵素的功能,但一直沒有找出抑制方法。研究組發現,"Mulan"不僅促使Akt分解,最終抑制癌細胞擴散。研究組還表明,Akt分解是在對細胞生存和死滅及其重要的機關即線粒體進行。安教授表明:"Akt幾乎與所有癌癥有關,因此只要利用抑制劑'Mulan'就能開發出新概念抗癌治療劑。"

  Akt is negatively regulated by the MULAN E3 ligase. Cell Res. 2012 Mar 13 Functional Genoproteome Research Centre, Konkuk University, Seoul 143-701, Korea.

永昕蛋白質藥廠擴建 30億元資金到位!!

林榮錦個人投資永昕攜手國際夥伴東洋打造大型蛋白質藥廠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2-03-19台灣東洋董事長林榮錦昨(18)日表示,透過個人投資的永昕生技公司,啟動大型蛋白質藥物擴建計畫,與國際策略夥伴合作,未來二、三年內將投資50億元,打造國內第一座大型蛋白質藥物工廠。林榮錦說,蛋白質藥物市場為東洋未來發展主軸,為迎接市場需求,將透過他個人投資的永昕生技公司來擴建蛋白藥物生產線,年產能可達到2萬公升,再為東洋的蛋白質藥物代工量產;東洋與永昕生技目前並無相互投資的關係。據了解,永昕原本擁有單一容量500公升的「袋式反應槽」,產能規模無法滿足未來東洋的產品需。未來永昕將興建單一容量2,000公升的桶裝發酵槽,保守估計要建510座生產線,年產能規模達2萬公升至於建廠資金來源,據了解,永昕將尋求國際策略聯盟一同募資,前期金額至少要30億元,目前資金已經到位,將在第二季以前啟動擴廠;永昕後續還要繼續增資,目標二到三年內總投資金額達50億元。東洋表示,永昕的蛋白質廠未來除了生產東洋內部開發的蛋白質藥物外,也將和國際大廠策略聯盟,生產國際藥廠所需藥物。業界指出,由於東洋和子公司東生華正聯手開發基因轉殖蛋白質新藥及風濕性關節炎蛋白質相似藥物,研發時程都預估在三年左右,未來都有可能由永昕代工生產。東洋去年曾宣布要併購蛋白質藥廠,預估將支出15億至20億元,市場傳出東洋要併購的對象就是永昕生技。但東洋昨日說明,目前東洋與永昕的關係將調整為策略合作夥伴。至於東洋本身其他的化學藥物市場計畫,東洋指出,早期利用微脂體技術發展的第一代抗癌藥物Doxorubicin(俗稱小紅莓),今年將與美國藥廠策略聯盟,生產抗乳癌及骨癌用藥。此外,東洋已投入1.7億至2億元擴充中壢針劑廠,產能將超過40萬針,預估今年第三季投產,有機會成為為第一個打進美國癌症用藥市場的本土藥廠。東洋表示,幾年內公司可望一躍成為全球癌症針劑供應中心。

Plasma Blade(微創電漿刀) 用於止鼾微創手術!!

睡眠外科的全方位治療2012/03/19林政佑醫師(署立台南醫院耳鼻喉科暨睡眠中心)睡眠外科的全方位治療方式主要有四種,包括:止鼾支架(Pillar)、舌根懸吊手術(Rpose)、微創電漿刀(Peak)、動力旋轉刀(Micro debrider)等,由有經驗的專科醫生來執行手術,可以達到疼痛低、效果佳、恢復快的成效。止鼾支架的最大特點是微創、不破壞自體組織、疼痛感低且幾乎不出血,只需15分鐘的門診手術,施以局部麻醉,不必住院就可有效降低鼾聲。支架為永久植入,生物相容性高、持久性強,讓軟顎周邊的軟組織纖維化且不再鬆弛塌陷。國外研究報告指出,在經過合適的病患篩選後,治癒率達八至九成。止鼾支架被認為手術過程及材質都很安全可靠,尤其在長期追蹤上,反應很好,適用在輕、中度打鼾及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主要原因是鼻部、軟顎或舌根等處阻塞上呼吸道,在睡眠時會間斷性造成不自主的呼吸阻塞、缺氧,日積月累下會引發高血壓、心肌梗塞、中風等後遺症。這類病患白天的精神不佳,隨時隨地會想打瞌睡,所以車禍及工作意外的發生機率比較高。目前已知有些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病患的阻塞位置不只單一部位,可能同時合併鼻部與口咽部,或鼻咽部與口咽部,為提升手術治療的成功率,往往需要依每位病患的各個阻塞部位,採多層次的治療策略。採用外科手術治療的目的是為了減低睡眠期間的呼吸道塌陷現象與減少呼吸阻力,避免干擾上呼吸道與相關結構的正常功能。「舌根懸吊手術」是最新的微創治療方法,主要是治療病人因舌根後墜或舌根肥厚阻塞呼吸道所造成的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手術目的是將舌根往前固定,不使其在睡眠時頂住咽部並擴大呼吸道,減輕呼吸道阻塞現象。手術時間約40分鐘,疼痛感低、治療效果佳、恢復期比傳統手術快。醫生採用的微創電漿刀,並非傳統手術刀,是一種叫做Plasma Blade的新型手術刀。由於傳統電燒刀是用大量熱能將組織斷開,因此,伴隨的高溫會破壞周圍組織,導致疼痛程度較大及延長術後復原時間。微創電漿刀的原理,是使組織帶電,透過震盪原理將組織斷開,因此,能在低溫下精確切割軟組織,避免不必要的組織熱傷害。傳統電燒高達250-350,微創電漿刀的溫度約在4050左右,且具有同步抽吸和止血功能,不但能使手術順利進行,提供醫師清晰的手術視野,也可以減少對正常黏膜及組織的傷害,進而降低術後結痂及撕裂傷的疼痛程度,加速術後復元與傷口癒合,適用於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口腔部位治療。下鼻甲微創手術採用新式手術器械--動力旋轉刀,能將下鼻甲肥厚組織絞成小碎塊,並同步進行抽吸,對醫師來說,手術視野清晰,能在避免傷到其他正常組織下精準處理病灶位置,不但能有效恢復鼻腔暢通,術後結痂機率低,且完整保留黏膜功能。鼻腔黏膜的重要在於它是一道人體的防線,用來抵抗外界病毒或細菌入侵,透過分泌水份及黏液,每天清除經由呼吸而沉積在黏膜上的灰塵顆粒,一旦被破壞,很容易產生腫脹及發炎反應,動力旋轉刀能圓滿解決此一問題。

研華: 智慧醫療 病人中心!!

揮台灣ICT與醫療優勢 打造病人為中心的智慧醫療環境2012/03/19-現代醫院必須另行自籌財源的龐大經濟壓力之下,為吸引更多的病人願意接受自費醫療服務,「服務品質」已成為台灣醫療院所經營成敗的重要關鍵,而這也使得傳統「以醫師為中心」的醫療流程,有開始朝向「以病人為中心」發展的趨勢。多年來已投入大量資源於智慧醫療系統研發的研華公司(Advantech),其智能服務事業處副總經理余金樹表示,雖然業界「以病人為中心」的智慧醫療環境概念早已成型,但過去礙於法律與技術問題的限制,一直遲遲無法真正落實。舉例來說,以往由於知識的不對等,病患對於醫師/護理人員的指示只能完全聽命行事,不過隨著智慧醫療各項ICT應用系統的進步,病患也不再只是單純且消極的被處理對象,而是能更進一步積極主動參與其治療過程。余金樹說:「醫院中常見的醫療糾紛就是打錯針、吃錯藥,而病患本身是其中最大的受害者,但這些人面對此項問題的發生往往無力預防。」放大研華智能副總經理余金樹表示,醫療產業必需要跟ICT進行對話,資訊進行整合,才能打造「以病患為中心」的醫療環境。余金樹表示:「除了護理人員的三讀五對外,讓病患介入此一治療流程,自行依照藥單比對實際所要吃的藥劑,進行最後一道把關,會是更好的解決方式。」不過由於醫療知識的缺乏,以往要讓病患判斷藥劑正確與否是很難做到的。「現在透過ICT工具的協助,每次病患在用藥前,其身邊的系統設備就可將相關藥品圖示、文字、劑量等資訊顯示在螢幕上,以提醒病患注意,如發現差異時,就可煩請身旁的醫護人員說明與解釋。」「透過現代ICT系統、網路及設備的協助,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各項生理異常數值便可被即時偵測,以便於及早進行治療。」這不僅能夠讓人們活得更加健康,生活尊嚴也更加得到保證。余金樹認為,台灣ICT產業的實力很強,在醫療產業也有不錯的表現,但兩者之間缺乏溝通及對話機制。「受到上述情勢發展的影響,現在的醫療產業必需要跟ICT產業進行對話,將多樣異質醫療設備所蒐集到的資訊進行整合,打造『以病患為中心』的醫療環境,才有機會在市場環境中脫穎而出。」研華除本身具有豐厚的產業電腦開發經驗外,對於醫療產業的專業知識也有著長期經營,除派駐專人於醫療現場進行第一手的觀察之外,也積極與醫師、藥劑師、護理人員對話及溝通,因此對於醫療產業的作業需求有著完整的認識。「與其他業者直接拿其他產業產品套用的方式不同,先了解需求,開出規格後,才交由後端IT單位研發生產。」余金樹強調:「我們的目標是為台灣醫療產業打造更完整的解決方案,並藉此啟動革命性的創新,激發出新的創意,以務實的態度,將產業明日的服務帶來今日實現。」

腸病毒拉警報!北市通報增3倍

(2012-03-1920:00)晚間新聞天氣逐漸變暖,腸病毒也跟著發威!北市衛生局發現,開學後腸病毒的通報病例持續增加,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腸病毒71型感染病患,除了學齡前幼童之外,還有國中生及高中生。衛生局表示,今年腸病毒疫情跟往年最大不同,除了年紀較大學童也可能受到感染之外,感染人數也有上升趨勢,根據監測資料顯示,台北市區域級以上醫院,腸病毒累計通報有1182例,比去年同期多出近三倍;北市校園傳染病通報數,累計為1384例,比去年同期352例高;停課班級、累計有113個班次,也比去年同期35個班次還要多衛生局特別提醒,家中若有兩個以上幼童的家長,一定要特別留意,幼童之間最好不要交互感染,以免增加併發重症的風險。衛生局說,勤洗手是預防腸病最好的方法,如果孩童發燒持續三天以上,還出現嗜睡、嘔吐、抽搐等症狀時,一定要趕緊帶到大醫院就醫;而根據疾管局統計,今年已經有14例腸病毒重症病例,預估4月過後,腸病毒將進入流行期,家長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中國養生機構(中醫藥健康資訊、推拿按摩、熏洗、艾灸、貼敷、拔罐類、刮痧) 納入規範

北京開始試點養生機構準入制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 2012-03-19

東城區為養生機構授牌。靠生吃茄子可治百病等荒唐理論生存的偽中醫將無法開設中醫養生機構。昨天,作為全國21個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機構準入試點地區之一,東城區公布《東城區中醫藥養生機構行業管理辦法(試行)》和《東城區中醫藥養生機構行業標準(試行)》,熏洗、推拿等7類"高人氣"養生服務將從人員資質、場所面積、設備設施等方面進行規範。此舉意味著養生機構正式有了準入門檻,也意味著此前"只需工商部門批準許可經營"的純商業行為將由工商和衛生兩部門共同監管。今后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機構還將被逐步清理

養生機構包括哪些服務項目?至少提供兩種服務項目東城區為本市中醫養生唯一的試點區。"目前,打著中醫養生旗號做違法之事的機構并不鮮見。"東城區衛生局副局長劉清華表示,針對本市目前中醫養生服務的需求,京版《標準》共對中醫藥健康資訊類、推拿按摩類、熏洗類、艾灸類、貼敷類、拔罐類、刮痧類等7類中醫服務進行了規範。與國家《標準》相比,京版《標準》更加細化,以"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個白大褂"就可營業的中醫藥健康咨詢類為例,此次明確要求,提供此類服務的機構需設咨詢桌、椅、健康宣傳品、中醫藥健康處方、健康展示欄等。同時,推拿按摩類須有按摩床、按摩巾等,熏洗類須設熏蒸床、熏蒸器、泡洗器、熱敷袋及相適應的中藥配方,還必須有通風設備。劉清華介紹,不同級別提供的服務項目也不同,一級機構必須能夠提供兩種及以上服務項目,二級機構必須能夠提供三種及以上服務項目,三級機構必須能夠提供四種及以上服務項目。

對養生機構人員有哪些要求?人員培訓后持雙證上崗劉清華介紹,目前衛生部門對中醫養生保健機構的人員情況并無掌握,一些人員未接受過有關中醫技術的任何培訓。《辦法》規定,從事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的工作人員除應具備國家勞動部門頒發認可的培訓考核證書外,還需同時具備東城區預防醫學會或學會認可的中醫藥專業機構培訓證明。中醫院校畢業的工作人員數量根據養生機構的等級不同提出以下要求:一級中醫養生機構中至少有1名專業院校畢業的服務人員(可以兼職);二級中醫養生機構中必須有1名大專院校以上畢業人員并專職從事養生服務工作;三級中醫養生機構中必須有中醫執業醫師資格的專職人員或聘請有中級職稱以上的中醫醫師定期進行服務指導和技術管理。劉清華說,對未能取得技術資格的人員,如符合專業院校畢業的初級職稱人員,且從事該項目3年以上的,經過預防醫學會或學會認可的醫療機構專業培訓考核,取得相應資質后可以按照相應技術等級從事本行業服務,但該證書不等同於國家職稱證書,不能作為行醫或非本區域、本行業的證明。

對經營場所有什么要求?"最低標準"須設消毒區目前,中醫養生館、中醫養生會所等遍布大街小巷,每年都在不斷增加。按摩、針灸、刮痧、拔罐等中醫技法也成為很多休閑會所、美容院、洗浴中心、減肥機構的亮點服務,甚至連發廊、足浴店也搭上"中醫"二字。為保證服務操作質量,京版《標準》對經營面積也規定了"最低標準"。一級機構經營服務場所建筑面積不得低於50平方米;二級機構不得低於100平方米;三級機構不得低於150平方米。要按照功能與用途進行合理區域劃分。功能區包括前臺接待區域、服務區域、消毒區域、顧客等候區域、健康宣傳角等。其中,咨詢指導類用房應獨立設置,且每室建筑面積不低於10平方米

養生機構資質是否終身制?機構"合格"有效期兩年經過重重考核可營業的機構并不意味著進了"保險箱"。東城區衛生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東城區預防醫學會組織專家驗收合格授予的證書有效期為兩年。兩年后未能提出申請或驗收不合格自動失效。"具有二級及以上服務能力的養生保健機構,應當能夠對顧客進行初步體質辨識,并根據顧客亞健康狀況提出有針對性的服務,但是不得從事醫療性質的活動。對已經成為疾病或出現臨床症狀的應當建議顧客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劉清華強調,中醫養生保健機構須遵守三道"禁令",即不得開展有創傷性質的服務、不得從事診療和藥品銷售等活動、禁止使用危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方法或手段。

□記者探訪因"穿得少"被診為宮寒獨家偏方治療頸椎病、一個療程便可瘦臉減肥……在百度搜索里輸入"中醫養生"的關鍵詞后,以按摩、刮痧、針灸、點穴等方式居多的上百家養生保健類機構躍然於屏幕之上。在網站標明"傳統中醫美容養生第一品牌"的修恩堂就是其中一家。記者來到位於北五環大屯路附近的修恩堂,接待記者的是一年輕女子,聽記者說"月經不調"時,問過是否吃冷飲、經期推遲幾天等問題后,她隨即拿出一張表要求記者填寫,包括面色、精神、畏冷等,每一項中的選項均為各種"不健康",當記者表示大部分狀況都正常后,她叫來另一名年齡偏大的"女醫生"。該"醫生"掀開記者褲腿見只穿一條秋褲后,驚訝地表示,"你穿這么少,宮寒吧?"隨后,該"醫生"表示宮寒如不及時治療的話,嚴重情況會導致不孕,建議記者至少需要接受一個療程、10次的針灸治療,并配以其自配的中藥敷在腹部,此獨家"暖宮還血"法總計4000元,不講價。當記者問及其療效時,她表示,"一中年女士多年不孕,那愁的啊,在我們這里治了幾次后,春節前我一打電話,已經懷上了"。

□對話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管理方不得向養生機構收費多種措施逐步規範養生市場

京華時報:對養生保健機構進行有效管理,是否會成立市級管理部門?中醫局:不會,區縣更接地氣,因此區縣相關衛生行業組織或部門因地制宜地進行規範化管理,會更有效。市級層面會在技術等方面進行指導。這樣的好處一來可以讓百姓更有效地識別真偽中醫養生保健,二來也能讓保健機構有區域化的行業意識,加入到規範化的組織中。

京華時報:是否會出現地方保護主義等不良現象?中醫局:即使確定由行業組織或協會來管理,也只是具體政策的落實部門,管理中不得向轄區內的養生保健機構收費,需要的經費政府會給予一定的補助和撥款。

京華時報:目前中醫養生保健機構亂象的症結何在?管理有何難點?中醫局:一方面,多頭管理造成了養生保健業的混亂,比如養生保健機構在工商部門注冊,但服務標準是遵照中醫部門,養生保健產品等則是由工商和藥監負責,而刮痧板、牛角梳、養生儀、足浴盆等則缺少質量標準,或缺少衛生部門對其療效的認證。

京華時報:那如何引導市民形成正確的養生觀,進而規範養生市場?中醫局:大家可以看到電視臺的養生堂欄目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專家都是政府認證的專家。同時,我們通過包括二三級中醫醫院、社區醫院中醫科等在內的中醫體系的打造,提高服務效率,再加上對養生市場的逐步規範,勢必會對目前的不良中醫養生機構起到驅逐和淘汰的作用,最終實現這個市場的健康發展。

京華時報:這個過程需要幾年?中醫局:這要看整個市場的發展,但在今年國家中醫局的工作會上,首次提出將建立"中醫預防保健服務體系",這意味著國家已經重視這個行業的發展,也將從國家層面打造和規範,這是一盤棋工作,北京中醫養生保健業市場的發展將視國家這個體系的構造而定。

25~0歲女性防癌險保費較男性高!!

輕熟女罹癌機率高 防癌險比男性貴2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華人健康網) 2012-03-19今年以來,不少名人,例如藝人徐華鳳及鳳飛飛等,都不幸因為罹患癌症而相繼辭世。壽險業者表示,2550歲女性罹患癌症及各式重大傷病的機率,遠高於男性,因此,這個年齡層的女性投保醫療險,尤其是防癌險,保費支出約是同年齡男性的12倍。壽險業者指出,女性在2550歲,除罹患癌症機率高於男性外,罹患其他傷病的機率,也比男性更高,此階段婦女的醫療險保費,多半會比較貴。壽險公司精算部門指出,女性在2550歲,除罹患癌症機率高於男性外,罹患其他傷病的機率,也比男性更高,此階段婦女的醫療險保費,多半會比較貴。不過,超過55歲之後,因為男性的死亡率高於同年齡女性,因此,在55歲之後,反而是男性買醫療險的花費,會超過女性。產險業者依統計數據表示,女性自生育年齡起,罹患疾病的機率,就會比男性高。若是以產險醫療險保費的支出為例,3544歲女性,一年約要花4067元買防癌險,但是同年齡男性,只要支付2809元的保費,就能買到防癌險,女性保費支出約是男性的1.44倍。壽險公司指出,癌症患者每年的醫療支出,為一般醫療費用的7倍,但根據統計,每11名罹患癌症者,只有一人投保癌症險,可見國人癌症醫療保障明顯不足。台灣人壽建議,已有一般醫療險保障的女性朋友,可考慮補足癌症險保障,因為健保只能給付「基本款」的醫療項目,但癌症所使用的部分標靶藥物,目前一個月花費就要10多萬元,若沒有保險轉嫁,這部分開銷,相當驚人。

南光2條PIC/sGMP量產針劑

南光上季轉虧為盈,去年EPS0.1精實新聞2012-03-19製藥廠南光(1752)去年年報出爐!去年第四季在毛利率回升至30%以上,單季轉虧為盈,全年稅後盈餘616.2萬元,每股稅後盈餘0.1元。展望今年,內部看好內、外銷市場同步成長,其中內銷成長來自政策挹注,外銷則仰賴中國及日本,期許能重回季季獲利的成績。南光去年營收年增24.6%,但因大量投入新產線設備如無菌填充劑及針劑等,造成折舊攤提費用拉高,但也一舉拉開與國內藥廠的技術門檻差距。而因產線完工後還得等待PIC/sGMP等查廠通過才能量產,初期還處於開始提列折舊費用、但營收貢獻還有限的情況,影響去年獲利。不過,在單季毛利率重回三成以上,南光去年第四季順利轉虧為盈,單季小賺87.6萬元,中止連兩季虧損,去年全年稅後盈餘616.2萬元,每股稅後盈餘0.1元。該公司表示,去年10月無菌製備的針劑產線已獲PIC/sGMP通過,目前3條產線中已有2條可以量產,且因去年初起已開始提列該等產線的折舊費用,未來不致於再有大筆的費用支出。而對於今年營運,南光看好內、外銷可望同步成長。在內銷部分,其一大動能來自去年12月健保最新藥價上路,大型注射液價格逆勢調漲;其二則今年5月起衛生署要求所有含DHP的醫療器材都得揭露,在全民對塑化劑風暴餘悸猶存下,該公司生產全程無毒料的產品可望更受醫院青睞。至於外銷市場,南光今年成長仍來自中國及日本市場,盼在代工及自有品牌同步成長下,外銷占比逐年成長。法人預期,南光今年營收仍有機會維持兩成的年增成長,且全年毛利率可望守穩三成以上,在規模經濟擴大下,有機會挑戰季獲利。

永昕與Biotrion 間TuNEX開發案破局!

永昕生物:公告本公司終止與Biotrion Co. Ltd.產品合作開發暨授權契約。鉅亨網 2012-03-19第三十四條 第81.契約或承諾終止日期:101/03/192.契約或承諾內容:(1)授權Biotrion Co. Ltd.引進本公司之TuNEX產品至韓國、印度等31個國家。(2)TuNEX於上述國家所需的人體臨床試驗、上市查驗登記及相關費用,由Biotrion Co. Ltd.支付。(3)TuNEX在約定時限內完成上述國家查驗登記後,Biotrion Co. Ltd.取得該國家之經銷權。3.契約或承諾相對人:BiotrionCo.Ltd.4.與公司關係:非關係人。5.終止之原因:(1)Biotrion Co. Ltd.未依約進行人體臨床試驗,亦未於約定時限內完成TuNEX產品查驗登記。(2)本公司於101319日發出正式文件通知Biotrion Co. Ltd.,有關TuNEX產品合作開發暨授權契約終止。6.對公司財務、業務之影響:無重大影響。7.其他應敘明事項:本公司未涉及任何合約所訂之違約事項。

中國幹細胞手術加強控管

幹細胞移植尚處研究階段醫院為追逐高利潤違規手術201203190中國廣播網 中廣網北京317消息(記者陳振璽韋雪)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作為一種新興的治療手段,幹細胞移植技術目前還只是處于臨床研究階段。但國內部分醫院卻將這項技術直接應用于臨床治療,並收取患者高昂的費用。甚至還有一些不具備幹細胞移植手術資質的醫院,擅自進行幹細胞移植手術,損害了患者的利益。  昨天,《新聞縱橫》報道了北京同安骨科醫院違規進行幹細胞移植手術的事件。在聽到北京同安骨科醫院違規進行幹細胞移植手術的報道之後,同安骨科醫院院長趙寶鑫第一時間打來電話,要求澄清:趙寶鑫:我們沒有做過幹細胞移植手術,我們也沒有條件做幹細胞移植,本身幹細胞移植是要從要不要培養、經過實驗室這一係列生化那些東西的研究,我們也沒有實驗室。 但事實並非如此,北京同安骨科醫院曾在自己的網站上宣稱,生物細胞臨床技術研究應用是醫院的特色療法之一,有關幹細胞移植的各種宣傳內容一直佔據網站的顯著位置。直到和閆彩梅關于進行幹細胞移植的醫療糾紛發生之後,同安骨科醫院才將幹細胞移植技術的宣傳資料從網站上撤下。當記者以患者家屬身份在同安骨科醫院進行咨詢時,還碰到了一位正在為進行幹細胞移植手術而辦理入院手續的腦癱患者家屬。  

記者:45是手術的費用,還是有其他的? 患者家屬:連藥費帶住院都有的,全套的是45,效果大夫也不敢說,只是說移植後腦細胞肯定比原來強。 對于記者提出的證據,趙寶鑫則解釋,醫院的神經幹細胞移植中心實際上是某家醫院的科研場所。 趙寶鑫:你說神經係統做沒做過,是他的一個科研的那麼一個場所,並沒有說我們醫院做,我們醫院根本就沒做過,我們醫院沒有這能力做,沒有這個資質做。都是三甲醫院的專家、主任醫師做。幹細胞移植技術因涉及重大倫理問題,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經規范的臨床試驗研究進一步驗證而被衛生部列為第三類醫療技術,如果用于臨床治療,需要經過衛生部的審批。目前除造血幹細胞治療血液病之外,國內沒有任何醫療機構獲得了進行其它幹細胞移植臨床應用的批準,只有部分方案經備案後正在做臨床試驗。將尚在臨床研究階段的幹細胞移植技術大規模的應用于臨床,並不是北京同安骨科醫院的首創。去年,曾有媒體曝光國內多家醫院違規利用幹細胞移植技術治療糖尿病。而在網上輸入"幹細胞治療"等關鍵詞,也能輕而易舉搜索到設立在不同醫院、名目眾多的"幹細胞治療中心"。和同安骨科醫院類似,這些治療中心大多宣稱,幹細胞移植能夠治療糖尿病、腦萎縮、帕金森、腦癱和脊髓損傷等等多種疑難雜症。在生物谷網站董事長張發寶看來,這樣的宣傳實際上混淆了臨床研究和臨床應用的概念。張發寶:把幹細胞當成藥物的話,你知道新藥上市從臨床研究到新藥上市,最短最短的時間是10年,要很多很多大量的科學性的試驗,一是驗證它安全,第二驗證它有效,既要安全又要有效我才能上臨床,所以它是有很大的臨床驗證過程以後我證明它確實有效果很安全我才能大面積推廣,可是我們現在沒有這個過程,我既不知道幹細胞是不是安全,也不知道幹細胞是不是有效,我就跨越了這個過程,它是不合規的。  既然將幹細胞移植技術大規模應用于臨床不合規定,為何多家醫院又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張發寶認為,醫療機構追逐高額利潤是重要原因之一。 張發寶:新的藥物和新的技術,這裏面存在一些知識產權、一些專利等等,相對來說價格是比較高的,這是合理的,為什麼?因為你前期有大量的研發過程,這是許可,被人認可的,而且未來,將來幹細胞真的規范的使用于臨床,價格也會比較高,我個人認為這也是合理的,因為你有發展的前期過程基礎,但現在我們是在比較糊涂的情況下,前期幾乎沒有什麼投入和成本的情況下,而且業務不規范,那這裏面我們認為就有暴利。  今年1月,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在例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也確認,在實際工作中發現了幹細胞移植領域的一些問題。衛生部最近啟動了幹細胞臨床研究和應用的自查自糾工作,並在今年71號前,暫停受理任何申報項目。鄧海華:要停止沒有經過衛生部和藥監局批準的幹細胞臨床研究和應用的活動,自行開展沒有經過任何審批的要立即停止,對于已經經過藥監局批準的所謂幹細胞制品的臨床試驗項目,要按照批件和《藥品臨床試驗管理質量規范》的要求去嚴格的執行,不能隨意的變更臨床試驗的方案,更不能去收費。

精華光學EPS~22.16元

金可掛牌在即精華光學有比價行情2012/03/19經濟日報】永豐投顧指出,精華光學公告2011年稅後EPS21.16元,符合預期,並配發現金股利15.5元,殖利率約4%,預估2012年在日本兩大客戶特殊片需求增溫下,裞後EPS可達22.16元。由於精華光學第二季在日本客戶取得特殊片認證後,營運動能將再攀高峰,且金可掛牌在即,預期對精華光學將掀比價效應,維持買進,目標價443

結核病潛伏感染率: 肺癌病患35%、糖尿病患30%!!

糖尿病患結核病潛伏感染約一般人的6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糖尿病是國人的健康大敵,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糖尿病患得到「結核病潛伏感染」的風險,約是一般人的6。若患者出現胸痛、長期咳嗽等症狀,應格外警覺感染肺結核的可能性,應及早就醫,診斷、治療。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委託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簡稱生策會),執行結核病整合型研究計畫。研究團隊是在去年以丙型干擾素釋放試劑(IGRA),針對近2千例肺結核高危險族群進行潛伏感染篩檢,以排除卡介苗的干擾。結果顯示,一般人的潛伏感染率約為5%,但肺癌病患卻高達35%、糖尿病患為30%、洗腎病患為18%、長期使用呼吸器者為17%、住在長期照護機構者為25%、住呼吸照護病房者為21%生策會研究員、雙和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謝安慈指出,「結核病潛伏感染」是指患者尚未發病,但體內已可測得結核菌抗體,代表過去曾接觸結核菌,且未來有可能發病。糖尿病會降低患者的免疫力,包括長期高血糖會減弱免疫細胞的殺菌能力,且高血糖環境也有利於細菌生長繁殖,以致提高糖尿病患結核病潛伏感染率,使其成為高危險群。謝安慈指出,針對這類病患提早做預防性治療,理論上,有助進一步降低整體結核病發生率,但藥物治療仍有其風險,因此是否有必要提前治療,還需權衡風險效益,仍在進一步研究中。但現階段至少糖尿病等高危險群有必要了解,自己比一般人容易染上肺結核,應考慮定期進行X光篩檢,以能及早診斷、及早治療,避免疾病向外傳播的風險。

應定期進行X光篩檢一旦出現咳嗽、咳痰、胸痛超過3週、體重減輕、傍晚微燒、夜間出汗等疑似肺結核症狀,也應儘速主動告知主治醫師,看是否需要進行結核病診斷及治療,以避免發病後,增加原有疾病的嚴重度與治療難度。依據衛生署調查,國內20歲以上民眾高血糖盛行率為8%,估計全國20歲以上民眾約有143萬人有高血糖,未來5年內發生心臟病、中風及腎臟疾病的危險性依序是一般人的1.5倍、2.9倍及2.4倍。肥胖是糖尿病患的重要危險因子,防治肥胖也是防治糖尿病的關鍵環節。

中國1.7億老人照護產業

嬰兒潮老了照護產業崛起2012/03/20經濟日報】美嬌姨今年剛滿65歲,剛從公家機關退休,三個兒子相繼出國讀書、工作,短時間內不可能回到台灣,結伴40年的先生陳伯也已邁入75歲,幾年前的小中風讓他行動不便,一次到林口長庚醫院就診時,陳伯看到一張介紹長庚養生村的宣傳單,經過了實地參觀及評估,他們商量好,決定搬到長庚養生村居住。2011年是戰後嬰兒潮邁入老年人口的元年,這群民眾見證台灣經濟起飛,也跟著大環境的變化而開創自己的成就,到2011年,這群嬰兒們陸續加入銀髮族行列,手中擁有全台灣55%%以上的財富,是目前全台灣最有消費力的一群人,相關銀髮的商機也將因而確立。據內政部統計,截至100年為止,台灣65歲以上人口已占總人口2,322萬人的10.89%,達到252萬人以上,在戰後嬰兒潮大量步入老年後,衛生署估計2014年可達到273萬人,占總人口的11.6%2021年更要達到392萬人,占總人口16.54%。面對這些銀髮族的暴增趨勢,如何照顧好他們住的問題,就成為當前社會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在林口,台塑集團成立的長庚養生村,就是要提供一個適合銀髮族居住的空間,希望透過完善的服務設計,能讓老人生活品質得到提升。而除了養生村之外,長期照護機構的設立,更成為近幾年來的新興行業。祥寶養護機構院長林哲弘表示,所謂的長期照護機構,就是替代性的照護方式,讓老人生活起居有專人負責或打理,滿足生活需求,除了養生村,安養院及護理之家都算是長期照護領域的一環。其次就是社區式長期照護,屬於補充性服務,也就是將定期或長期性的醫療服務,提供至老人社區中,例如巡迴醫療團、日間托老等方式,另外,目前台灣老人接受度較高的居家式長期照護,亦即相關機構將醫療服務直接送至家中,內容包含護理照護、個人照護以及家事生活照顧等。林哲弘進一步說明,以長期照護機構來看,目前台灣較普遍的是養護中心和護理之家,進入門檻較低的養護中心國內約為1,071家,而門檻高的護理之家則約為373家,然預期隨著台灣長照政策的改變,愈來愈周詳化後,預估長照機構以護理之家的形式成立,會愈來愈普遍。不過他也感嘆地認為,雖然老年人口正逐步增加,不過照護人力卻是逐年減少,歸究其原因也就是年輕人不願做這苦差事,以及政府沒有好好做規劃。也因為如此,行政院已於20074月核定「我國長期照護十年計劃」,並預期砸下817億元建構長期照護制度,估計帶動的銀髮族長期照護商機高達數千億元,因此國內外多家機構紛紛來台卡位,國內生醫業,如佳醫、盛弘、永信等業者,也積極採取異業結盟模式布局該市場。

台灣練兵瞄準大陸市場大陸十二五規劃中明確訂定將老年人口列入未來須關注對象,並列出諸多發展策略,引爆養生住宅新商機,預料台灣相關廠商將因語言相通,以及本身在台經營多年的成功經驗,大陸將成台灣銀髮企業的新市場。依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中國大陸2009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已逼近1.7億人,而未來幾年,每年都將有800萬人口步入高齡期,遠高於先前每年300多萬的平均增速,龐大的人口數背後,將代表著需求與商機。為此,大陸在十二五計劃中的第16章「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業」和第36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裡,分別說明了養老產業發展的方向。從觀察大陸需求可知,從養老機構的建置、養生支援服務產業到輔具的開發,這些需求與發展軌跡,與台灣經驗不謀而合。數年前台灣相關廠商即積極投入養生村、老人住宅的興建,已具備良好的管理與服務經驗,且醫院在護理之家等專業照護機構的經營也已掌握管理know-how,而養生照護支援服務產業也是目前台灣工業局推動的重點產業,未來仍將累積相關經驗,因此大陸日趨愈多的老年人口,將成為台灣養生住宅擴大市場的新動力。而國內相關廠商則包含了最早切入的台塑集團,其代表作就是桃園龜山的長庚養生村,而潤泰集團也在淡水以及新店各有銀髮住宅,國寶集團則在苗栗三義建造年費制的養生會館,永信製藥在台中有松柏園,奇美企業在台南也已蓋了悠然山莊。國內業者認為,憑藉著台灣多年經營的經驗,加上中國大陸醫療科技的改革進步,以及ECFA時代的經濟商機,目前已有多家廠商開始進行內部規劃,待時機一成熟後,將大舉進軍中國市場搶攻時代商機,而目前看好的地區則包含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

健亞賺的不只是賠償金!

健亞去年EPS0.65元;武田賠償金Q2開始入帳  精實新聞2012-03-19新藥廠健亞(4130)去年初估稅後盈餘約5,563萬元,以去年底加權流通在外股本估算,每股稅後盈餘約0.65元。該公司表示,日前與武田藥廠的侵權損害賠償三審勝訴,如果沒有意外,第二季將開始有部分賠償款入帳,也盼在該筆賠償款入帳下,能支付今年較高的臨床費用支出,力拼全年盈餘與去年持平。健亞目前營收主要來自特色學名藥,去年營收3.31億元,年增率近一成,毛利率走揚,全年初估稅後盈餘約5,563萬元,以去年底加權流通在外股本估算,每股稅後盈餘約0.65元,創下歷史新高。而該公司與日本大藥廠武田纏訟七年的侵權訴訟案,日前最高法院三審定案,判健亞勝訴,成為國內藥廠與國際藥廠小蝦米力抗大鯨魚的少數勝利案件,法院判定,武田與其代理人將支付5千萬元的賠償金。健亞表示,該案三審已定案,對方沒有再上訴空間,如果沒有意外,賠償金將自第二季開始入帳,不過目前正與會計師協商入帳方式,看是要一次入帳或分年認列,而實際挹注損益表的金額仍要扣除其他成本支出,詳細金額還在精算中。不過,健亞表示,因該筆賠償金入帳,可望貼補今年較高的臨床費用支出,特別是技轉國衛院的純新藥DBPR108,第二季預計進入兩岸的人體臨床一期試驗,將有較高的臨床費用支出,盼在賠償金挹注下,今年盈餘能維持去年的歷史新高成績。

Nature Medicine: BIM變異讓TKI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藥物失效!-2

A common BIM deletion polymorphism mediates intrinsic resistance and inferior responses to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in cancer  

Nature Medicine(2012)doi:10.1038/nm.2713Received 07 September 2011 Accepted 21 February 2012 Published online 18 March 2012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s) elicit high response rates among individuals with kinase-driven malignancies, including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 an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mutat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EGFR NSCLC). However, the extent and duration of these responses are heterogeneous, suggesting the existence of genetic modifiers affecting an individual's response to TKIs. Using paired-end DNA sequencing, we discovered a common intronic deletion polymorphism in the gene encoding BCL2-like 11 (BIM). BIM is a pro-apoptotic member of the B-cell CLL/lymphoma 2 (BCL2) family of proteins, and its upregulation is required for TKIs to induce apoptosis in kinase-driven cancers. The polymorphism switched BIM splicing from exon 4 to exon 3, which resulted in expression of BIM isoforms lacking the pro-apoptotic BCL2-homology domain 3 (BH3). The polymorphism was sufficient to confer intrinsic TKI resistance in CML and EGFR NSCLC cell lines, but this resistance could be overcome with BH3-mimetic drugs. Notably, individuals with CML and EGFR NSCLC harboring the polymorphism experienced significantly inferior responses to TKIs than did individuals without the polymorphism (P = 0.02 for CML and P = 0.027 for EGFR NSCLC). Our results offer an explanation for the heterogeneity of TKI responses across individuals and suggest the possibility of personalizing therapy with BH3 mimetics to overcome BIM-polymorphism–associated TKI resistance.

 

Nature Medicine: BIM變異讓TKI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藥物失效!


新加坡科學家:華族比率最高‧"基因缺陷"使抗癌藥失效(星洲日報/國際)2012-03-19(新加坡19日訊)新加坡科學家發現一種只有東亞人種才會出現的基因變異,如果不幸患上一些癌症,這種"基因缺陷"可能會影響抗癌藥物發揮作用。這組科學家對3大種族、各族500個健康新加坡人所做的研究顯示,12.3%華族、6.8%馬來族和0.5%印族的基因中所含的一種叫做BIM的蛋白質出現變異,但白種人和非洲裔人則能倖免。BIM蛋白本來是能抑制癌細胞增長,但在出現變異後反而會阻止抗癌藥物發揮功效。以兩種癌症: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non-small cell)肺癌來說,大約有15%20%的病人會對一種含有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簡稱TKI)的針對性抗癌新藥反應不佳,科學家認為,這可能就跟BIM變異有關。已經面世大約8年的TKI類藥物本來對消滅癌細胞功效不錯,但如果基因裡的BIM蛋白變異,病人對藥物產生抵抗力的概率會提高。
  可取代有缺陷性BIM藥物加BH3模擬因子補救BIM蛋白一旦出現缺陷並不是沒有補救,目前一些國家已開始在TKI類藥物之外再加上一種名叫BH3模擬因子的藥物,試驗顯示,這種模擬因子能取代有缺陷性BIM失去的功能,讓TKI類藥物能發揮作用。團隊中的主要研究員、杜克-新加坡國大醫學研究生院副教授王先中上個星期在記者會上說,他們接下來需要在病人身上做臨床研究,同時開發出檢測器。"也就是說,我們找到了一個既可預測病人是否會對藥物產生抗體,又能克服這種抗藥性的方法。"
  藥檢驗器一兩年內面世據瞭解,這方面的檢驗技術已經到位,但需要就其進行商業化,王先中透露他們正在跟藥商洽談,順利的話檢驗器一兩年內就能面世。這個跨領域的團隊除了來自杜克國大研究生院,還有新加坡基因組研究院、中央醫院和國立癌症中心,其論文已在昨天刊登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期刊。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是一種比較罕見的癌症,亞洲人中的發病率是每10萬人中有0.8%。中央醫院血液科高級顧問醫生蔡瑞興說,患者中男女都有,通常在40歲左右被發現。雖然患者可能只是疲勞和體重下降,但因為能在一般體檢驗血時查出來,所以大部份發現時是初期。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則是比較常見的癌症。肺癌是本地主要癌症殺手,大部份屬於非小細胞肺癌,這當中約一半會出現EGFR基因突變,他們多是非吸煙者,因為症狀往往只是咳嗽,所以大部份發現時已是第四期。兩種癌症的治療都不便宜,前者每個月的費用是四五千元,後者是每個月兩三千元。研究員說,如果能成功研發出新藥物,就能更有針對性的治療病人。

A common BIM deletion polymorphism mediates intrinsic resistance and inferior responses to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in cancer  

Biotech Funding Gets Harder to Find

 BY JONATHAN D. ROCKOFF AND PUI-WING TAM March 16, 2012, 12:48 p.m. ET. Biotechnology firms are coming around to a harsh reality: The gravy days are over.  These small, innovative drug companies were once an investment darling, able to secure millions of dollars from venture capitalists and even more later through public offerings. But in recent years, venture financing for biotech has been in decline, due to the tough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poor returns from stock offerings.  Venture capitalists invested a total of $3.92 billion last year in biotechs of all stages, well below the $6.17 billion peak in 2007, according to VentureSource. And shares in biotechs that went public last year averaged ...               

Taiwan-Japan Industrial Cooperation Office Comes Into Being

2012/03/19  Taipei, March 19, 2012 (CENS)--Taiwan and Japan industrial cooperation promotion office will be established on March 21, which aims to expan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o the fields of management, R&D,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in a bid to jointly cope with the competition of South Korea and tap the mainland Chinese market.   The office will be placed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ureau (IDB), the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MOEA). Chou Neng-chuan, deputy director general of IDB and chief executive of the office, pointed out that the office will come at the heels of cross-Taiwan Strait bridging program office. The MOEA will form Taiwan-U.S. industrial cooperation promotion office in the near future, thereby completing the deployment for global industrial cooperation.   Chou pointed out that Taiwan-Japan industrial cooperation promotion office will formulate the strategy for Taiwan-Japan industrial cooperation, select focal industries for development, develop Taiwan-Japan industrial cooperative cases, and explore overseas markets.   Chou noted that in the wake of the March 11 major earthquake in Japan last year, Japanese enterprises have begun to seek backup production bases abroad.   Following the signing of cross-Taiwan Strait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ECFA), Taiwan can serve as the gateway for Japanese enterprises to enter the mainland Chinese market, according to Chou. In addition to the tariff cut for the early harvest list, Taiwan can help Japanese enterprises develop products meeting the needs of the Chinese market.   At pres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wanese and Japanese enterprises feature vertical cooperation, with Japanese firms providing upstream components and parts or technological support and Taiwanese firms undertaking the production of downstream components and parts or finished products. The major cooperative fields include machinery, optics, auto and motorcycle, medical devices, and pharmaceutical. Chou noted that in the future Taiwan-Japan industrial relationship will transform into horizontal cooperation, with the scope of cooperation being extended to management, R&D, and marketing.

Physicians grow retinas from human blood-derived stem cells

 By 17:55 March 18, 2012    Among the primary causes of adult-onset blindness are degenerative diseases of the retina, such as macular degeneration and retinitis pigmentosa. While some treatments have been developed that slow down the rate of degeneration, the clinical situation is still generally unsatisfactory. But if you could grow a new retina, transplant might be a possible cure. Now new hope is springing up from a research project at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in which scientists have succeeded in growing human retinal tissue from stem cells.  Pluripotent stem cells are capable of forming nearly any tissue in the body including retinal tissue. There has been great controversy about using pluripotent stem cells for human research or treatment, as historically the only source was to harvest them from early stage human embryos. Instead, for this work the researchers were able to regress mature body cells back into the pluripotent stem cells from which they originally grew. The process is called reprogramming, and is accomplished by inserting a set of proteins into the cell.  To produce the pluripotent stem cells, a white blood cell was taken from a simple blood sample. Genes which code for the reprogramming proteins are inserted into a plasmid, a nonliving ring of DNA. The cell is then infected with the plasmid, rather as a virus infects a cell, with the difference that the plasmid's genes do not become part of the cell's genetic structure. As the reprogramming proteins are formed within the cell by the plasmid DNA, the cell has a good chance of being reprogrammed into a pluripotent stem cell. This stem cell can then be encouraged to grow and differentiate into retinal tissue rather than make more blood cells.  Laboratory-grown human retinal tissue will certainly be used in testing drugs and to study degenerative diseases of the retina, and may eventually make available a new transplantable retina, or a new retina that is grown in place within the eye.      The figure above compares a schematic of the human retina with a photomicrograph of laboratory-grown retinal tissue. The new tissue has separated into at least three layers of cells, with rudimentary photosensitive rods or cones (red) at the top of the picture, and nerve ganglia (blue-green) at the bottom. The blue cells in the middle layer are likely bipolar retinal cells. The structure of the lab-grown retinal tissue is similar to that of a normal human eye, as can be seen by comparison with the retina schematic. The cells also formed synapses, which provide the channels through which optical information flows to the brain.  "We don't know how far this technology will take us, but the fact that we are able to grow a rudimentary retina structure from a patient's blood cells is encouraging, not only because it confirms our earlier work using human skin cells, but also because blood as a starting source is convenient to obtain," says Dr. David Gamm, pediatric ophthalmologist and senior author of the study. "This is a solid step forward." Further steps are eagerly awaited by those living in the dark.  Sourc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School of Medicine and Public 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