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October 18, 2016

台大 楊宗霖 開發微創頭頸手術輔助器 (楊氏鉤: 頭頸部軟組織自動開創器)

「楊氏鉤」加持 機器手臂擴大新應用 2016/10/18 出處:財訊雙週刊  513  作者:洪綾襄為了解決複雜的頭頸部位手術,楊宗霖從達文西手術做不到的地方,發動手術方法與醫材創新,也看到從手術臨床端轉型生醫器材的契機。頭頸癌可以用機器手臂開刀嗎?頭頸部位那麼小,既不能灌氣把手術範圍撐大,手臂也沒空間移動啊?」在採訪過程中一位腹腔鏡名醫聽說最近台灣有人用達文西手臂完成頭頸癌切除手術,令他大吃一驚。創下這個紀錄的就是台大耳鼻喉部主治醫師楊宗霖。年僅40出頭的他,在兩年前便研發出「經髮際線機器手臂頸部腫瘤切除手術方法」並發表在《英國頭頸手術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上,成為台灣第一篇刊登在SCI 期刊上的頭頸腫瘤相關的機器手臂手術論文。更值得注意的是,楊宗霖還為了這種手術方式和台灣廠商研發出新型醫材,獨創出「頭頸部軟組織自動開創器」,已取得多國之專利,去年更榮獲中華民國國家青年獎章及國家新創獎肯定。名字有點長,其實是一整套的儀器耗材,後來同仁怕講錯,才簡稱為楊氏鉤(Yang's retractor)啦!」楊宗霖有點靦腆地說。

頭頸手術 從髮際線切入 頭髮長出後,完全看不到傷口 從臨床端發動的醫材創新雖然並不罕見,但在耳鼻喉科內視鏡手術這個領域來說卻是相當難得。楊宗霖解釋,20多年來,內視鏡手術都還是以腹腔為主,所以他們一開始研發的內視鏡器械,拿到密布重要神經血脈的頭頸部位就很難使用。「2011年底,台大買了一台第三代達文西Si,我們各科輪流上機,泌尿科、婦產科、大腸直腸外科都覺得很好用,但我們還是覺得太大,」楊宗霖指出,頭頸手術的器械三公分和五公分就差很多了,但直覺手術公司在設計達文西時,只考慮到通用性,沒想到要為各專科設計專用器械。「頭頸的內視鏡手術必須更精密,不僅因為部位複雜,還要考慮病人在乎外觀的心理,」楊宗霖指出,甲狀腺和唾液腺手術都會在脖子或臉頰旁邊留下疤痕,更何況要切開整個口腔、鋸開下巴的舌癌、口腔癌。很多頭頸癌病人最後是因為不想外表劇烈改變,才拒絕手術、消極面對治療。因此他向整形外科取經,研發出經由髮際線的頭頸手術。只要在施作前剃掉一點頭髮,劃開一個5-6公分的傷口,進行內視鏡手術,待頭髮長出來後就完全看不出傷口。但為了要完成這個術式,就要使用更靈活的機械手臂,而且還要有對應的醫材搭配,手術才能順利進行。因為傳統的頭頸手術必須要請助手協助,用鉤子撐開手術範圍才能施作,但一旦改用機械手臂,助手會連站的空間都沒有。幾經思量,楊宗霖決定開發新器械,只要組裝好固定在病患身上,就會自動撐開傷口,機械手臂便能順利進入人體。在經過台大醫院內部研發會議確認後,他去找廠商談。「最讓我驚訝的是,當我只是講出一個大概的想法,他們竟然很快就能做出我想要的東西,」他舉例,他想自己畫個鉤子的設計圖,但畫半天連同事都看不懂,但廠商竟能做出各種模擬圖、動態效果圖3D列印打樣。廠商告訴楊宗霖,這很簡單,因為他們平常做的精密機械零組件比這個複雜太多了,「我就只能說很好、很好,就這個了!」回想起「楊氏鉤」的開發過程,楊宗霖還是很興奮。

電子機械科技幫大忙「楊氏鉤」成功,看到台灣醫材潛力 楊宗霖的手術方式甚至打敗近來積極發展對頭頸手術的韓國,其作法是從耳朵後面開五到六公分的傷口,或是從腋下開,傷口約6-8公分,都還是很明顯。但經由髮際線後,連病人自己都找不到傷口。楊宗霖說,曾有個病人開完唾液腺手術後,想自己去藥局買美容膠帶貼,不知道傷口在哪,藥局的人跟他說唾液腺一定是在臉頰和脖子交界,病人就每天拿膠帶貼著,但明明那邊沒傷口。楊宗霖認為,台灣的優勢在電子機械,生醫也有很多優秀人才,只是過去都聚焦在新藥,其實生醫材料和儀器要克服的難題相對少,而且離臨床和市場應用更近,「我相信依照台灣廠商的實力以及台灣醫療的水準,只要好好投入,應該會有所發揮。」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