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20, 2014

台灣抗體產業 仍尋求定位中 !!

創新能量充足 產業鏈萌芽階段 台灣抗體藥物產業待急起直追  / 王柏豪、賴瓊雅2014-05-25 201405 2000年左右台灣第一波抗體公司如聯亞生技、永昕、台醫、亞諾法、台灣醣聯成立等;遲至2008年以後,第二波如泉盛、台康、喜康、天福等成軍後,台灣抗體產業鏈才真正雛形初具。台灣抗體藥物發展仍處於萌芽階段,但整合產學研資源,台灣展現出以新藥研發接軌國際的創新產業模式。台灣抗體藥物產業起步算晚。2000 年台灣生技業蓬勃興起階段第一波的抗體業公司,聯亞生技、永昕、台醫、亞諾法、台灣醣聯等相繼成立。 聯亞生技一開始就從 UBI 授權了抗 CD4 單株抗體技術平台,並開展其 UB- 421 抗愛滋病單抗新藥的開發;永昕生物當時以 CMO 切入,計畫著手建造台灣第一座符合FDA認證的生物藥先導工廠台醫生技義無反顧投入抗體新藥的創新研發;亞諾法引進美國 Milagen 的多株 抗體平台成立了 1 家抗體銀行;台灣醣聯也從台灣尖端獨立而出,投入先進的醣質抗原與人源化單株抗體研發。 雖然所處的階段都很早期,但是 讓台灣在抗體藥物發展領域跨出了第一 ,也對當時台灣生技產業的國際水準 注入了不少正面形象。此外,張子文教授和唐南珊為 Xolair(anti-IgE) 開發共同創立了 Tanox, 2003 ,張子文所發明的 Xolair(anti- IgE) 通過 FDA 許可上市,成了台灣 抗體藥物開發一舉成名的代表作。 Xolair 是有史來首例用於治療過敏症 的單抗藥物,迄今,仍名列 2013  的百大暢銷藥物第 65 ,年銷售額達 15 億美金 ( 約新台幣 450 億元 )Tanox  Genetech     珊曾一度回台募資,希望在台灣建立 亞洲第一座蛋白質製藥生產廠,爭取國際 CMO 代工機會,但募資過程不順利這樣的先機終究讓韓國的 Celltrion 捷足先登了。產學能量整合 研發多項新藥台灣抗體產業鏈真正雛形初具, 遲至 2008 年以後。 隨著台灣生技新藥開發條例上路產業政策與資本環境逐漸成熟,加上 FDA 通過上市的抗體新藥連年擠進全球 暢銷藥物排行,驚人的市場與利潤讓抗體藥物重啟了一波新熱潮。第二波抗體藥物公司無不挾著資金、 技術以及和研發單位的能量整合紛紛投入,如泉盛、台康、喜康、天福等, 上第一波成立的公司歷經 10 年累積有 ,台灣抗體藥物、蛋白質藥業一時人 聲鼎沸。舊雨新知讓台灣的抗體產業成形浮 ,並展現了讓國際社群無法不正視的 實力。主要在於台灣在這一波發展, 論是自行開發或透過產學研的資源整合出現了許多創新新藥 ( 見表一 ),在亞洲 各國一片以「仿製」為主的抗體生物相 似藥潮流中,台灣展現出以新藥研發接 軌國際的創新產業模式。中天生技集團募資成功後,開始 建構其生技新藥版圖,集團從中研院 技轉了嗜體表達全人類抗體庫 (phage display),以及張子文新研發的 Anti-CεmX 新藥,並於 2010 年成立子公 -泉盛,專注投入抗體新藥和生 物相似藥開發。 ..本文節錄自環球生技月刊2014. 5月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