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27, 2016

台康 蛋白藥2000公升 單次使用 反應器 藥廠 (2018年完工/ 8.5億 聯貸)


台康生技蛋白質藥新廠動土 預計2018年完工 MoneyDJ新聞 2016-12-26 09:20:37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台康生技(6589)表示,將於本周五(30)日舉行「全新蛋白質藥物商業化量產工廠建置工程」動土典禮,正式為未來新產品上市及國際CDMO業務拓展鳴槍起步;竹北蛋白藥物新廠預計於2018年完工,除了因應自有產品EG12014上市生產需求外,也足以提供後續開發產品的三期臨床藥品及上市生產需求。台康表示,公司開創至今四年,依規劃準時完成公司所設定的各階段里程碑,且喜訊頻傳。繼20163月宣布,旗下第一個生物相似藥EG120142015底正式在歐洲送件進入人體臨床試驗之後,即馬不停蹄地啟動此建廠計畫;EG12014也規劃在2017進行全球人體三期臨床試驗。台康指出,除了已於新竹縣竹北生醫園區承租超過0.93公頃土地外,也將正式啟動興建一座國際級符合PIC/S GMP國際優良藥品法規之商業化量產工廠。竹北蛋白藥物新廠預計2018年完工,新廠採用最先進之2,000公升單次使用反應器技術,生產線將可擴充至32x2000升之規模。同時下游製程亦具備相當大的彈性,規模處理量一次可處理216公斤的蛋白質;預估此生產線每年最大將可提供500公斤之產能。除了因應自有產品EG12014上市生產需求外,同時也足以提供後續開發產品的三期臨床藥品及上市生產需求。未來,除了延續台康既有之先導工廠的「委託製造生產CDMO業務外,新廠完工後產能也將加速國際CDMO接單之需求,此一新廠建構無疑將成為台康未來快速成長、走向國際提升動能之高效引擎。 台康並指出,目前全球市場對於抗體藥物及重組蛋白與抗體藥物複合體(ADC)等生物藥品的需求正急遽增加,台康不但在2015年已經簽下超過3.2億元的「委託開發製造生產CDMO」合約,且年年業績翻倍的巨幅成長,除反應了生技藥品市場需求熱度持續增溫外,同時也印證了台康在營運與品質都受到客戶的高度肯定及信賴。台康也表示,為了支應本次的建廠案,已於1111日完成由台灣中小企銀主辦,新台幣8.5億元之聯貸授信案,連同自有資金,所有建廠所需經費已全數到位。台康於20161123日正式登錄興櫃,並預計在2017年底前正式上()櫃。

市占率差! 安成藥Megestrol 受制 原廠 價格戰 !!!


安成藥研發能量轉強;最快明年H2拚單季轉盈 MoneyDJ新聞 2016-12-27 10:48:52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研發能量轉強,安成藥(4180)今年可望總計有四個新品,送件申請美國藥證(ANDA)明年亦可望有至少一季一個的新品送件。法人也預期,安成藥目前產品Pipeline中,應有兩項可望正式上市,順利的話,明年下半年單季將挑戰轉盈,而經營團隊也期許持續壯大產品線,擴大與下游大型通路經銷商的談判實力。安成藥是由華人生技界的名人陳志明所創立,設立之初,即鎖定高進入門檻的特殊學名藥,甚至是專利尚未到期的P4產品,逐年累積產品Pipeline。不過,受到美國FDA審藥速度難以掌握與集團內部人事調整影響,近三年產品上市進度落後預期,即使已在美國上市的四個藥品,但因個別原因、銷售不如預期,如治療心絞痛/高血壓的Nifedipine卡在代工廠產能不足;另雖是除原廠外唯一上市治療愛滋病惡病體質的Megestrol,則因原廠啟動超乎預期的價格戰,影響安成藥產品的市占率。過,安成藥經營團隊已確認了幾個營運方向,一是以全球最大藥品市場的美國作為優先;二是持續擴充產品的廣度,強化與下游通路商的談判實力;三是產品設計以高進入門檻為主軸,但如果能有銷售綜效且無須過多研發投入的產品,也不排斥進入。在主要營運方向確認後,安成藥近年的研發成果也轉強,今年預計可送件四個新品申請美國藥證,根據內部的估算,明年至少也是一季一個的送件進度,且其中已排上時程表的產品中,包括一款專利尚未到期且終端銷售值超過30億美元的中樞神經用藥,因掌握可送件的精準時間,且前置作業已近完成,團隊有信心能搶到P4 FTF的資格,但不排除可能有不只一家學名藥廠共享該資格。法人也認為,安成藥目前八個待美國FDA審批的藥證中,其中兩項有機會於明年取得許可並順利上市,分別為用於高血壓治療的Diltiazem及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貼布Lidocaine,特別是後者格外引發關注。法人評估,該藥屬P4用藥,市場還僅原廠、原廠授權的AG廠及第一家學名藥Mylan的產品上市,但學名藥因劑型設計的不同,部分患者使用出現客訴,將可能是安成藥產品上市後能優先取代的市場。而該藥目前市場總值約5.87億美元,安成藥產品則將於明年第二季取得美國FDA回覆,順利的話,第三季將順利上市。其他較受期待的產品,包括市場總值超過8億美元的高血壓用藥Toprol(Twi-011),目前含原廠僅有4家產品上市,安成藥與華益泰康合作的產品,已突破技術瓶頸,現等待原料藥及大規模量產的最後確認,市場預期,後年可望取得藥證。法人估計,安成藥本季若處分華益泰康的收益來得及入帳,加上Par的賠償金,可望順利轉盈,同時人民幣若不再大貶,則全年虧損會明顯縮小,至接近打平水準。明年只要兩個產品順利取得藥證,最快下半年挑戰單季轉盈,營運逐步步入正軌。

抗生素 氨曲南 出廠價5元 採購價50.3元 (人民幣)!


 兩岸陷藥價虛高黑洞 20161227 04:10 記者陳怡君/綜合報導 大陸醫院的藥品採購價「灌水」,得標價炒到天價,增加利潤空間,成為藥價高漲幫凶。某些特定處方藥,在大型醫院的藥品採購目錄裡,得標價竟是藥品出廠價的10幾倍,甚至更高。台灣今年也爆發「藥價黑洞」爭議。按照中國大陸現行藥品集中招標辦法,所有公立醫療機構使用的藥品,必須競價採購,價格由當地省級藥品管理機構集中招標後審定公布。最終公布的價格叫「中標價」,即醫院採購藥品的最高限價。一款藥品的中標價究竟是多少錢,行業都有一套「潛規則」。據業內人士透露,藥品中標價越高,回扣空間越大,就越能激勵醫生多開處方。在醫院提供的藥品價格目錄可見,一些用於心腦血管、抗感染等疾病治療的常用藥品,上海市的藥物中標價,大多是市場批發價的5倍左右,最高可超過10倍。其中一款抗生素藥物「氨曲南」,在藥品集散地出廠價僅5元(人民幣,下同),省級招標採購的中標價為50.3元,是供貨價10倍以上。據大陸國家衛計委2015年公報資料顯示,全國醫療總費用中,門診藥費占48.3%,住院藥費占36.9%。相較於英美等國的藥費占比僅約10%可看出大陸藥價虛高問題,藥價仍有下調空間。國內今年也爆發「藥價黑洞」爭議,醫療機構被踢爆為賺取最大藥品利潤,擅自把135種藥物從原廠藥換成學名藥。我衛福部健保署表示,為防止醫療機構賺取藥價差,未來擬公開個別醫療機構「藥價差比」,並收集各界藥品利潤資料,參考後針對藥品訂定合理的「建議售價」。健保署強調,如果醫院無法提供病人所需廠牌藥品,患者擔心「被換藥」,也可要求醫師釋出處方,再持處方至外面藥局自行領藥。(旺報)

智擎 ONIVYDE(安能得) 投報率 88倍 以上 !!


智擎總經理葉常菁 創台灣新藥產業奇蹟 20161227 04:10 杜蕙蓉 台灣新藥產業中,葉常菁領軍的智擎創造了很多奇蹟!她首創的No Research, Development OnlyNRDO,業界稱為納豆)及"Networked Pharma",打造一個全新沒有實驗室、也沒有工廠,更沒有富爸爸金主的模式;創業過程,更數度面臨減資、裁員或轉型成委託研究公司(CRO)的壓力,但嬌小的她卻一路過關斬將,把開發的新藥打進國際競技場。創造高獲利的智擎,挾著有機會有2個產品授權和上市,預計未來5年台灣新藥公司應該很難突破該紀錄下,身為最大功臣的葉常菁,最近拿到2016年《安永企業家獎》的殊榮,可說是實至名歸。葉常菁表示,感謝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評審團的肯定。她認為一個生技新藥從決定開發到成功上市需要十多年的時間,這樣一段冗長的期間和過程,嚴格的考驗一個企業家的毅力和決心。

寫下台灣新藥授權金紀錄 不僅如此,葉常菁今年10月間應大陸專以製劑開發和新製藥技術為主的「同寫意論壇」之邀,與中國海歸派和海外華人一起發表演講和意見交流,葉常菁在大陸的頭場演講就被票選第三,足見其人氣和大陸新藥業界對她的肯定。開啟台灣第一個癌症新藥拿到美國FDA藥證的智擎,旗下胰臟癌新藥安能得(ONIVYDE),在2011年即對外商業授權,ONIVYDE在歐洲及亞洲(台灣除外)的開發、製造與商品化等權利,以2.665億美金授權金,另加上權利金授權予美國MerrimackBaxaltaBaxalta已被罕見疾病藥廠Shire併購)製藥公司,創下台灣新藥開發對外授權金最高紀錄,同時也證明台灣有實力可以成功開發國際級的新藥。另外,ONIVYDE在醫學上也創下重大的癌症治療成就,因為它是全球唯一臨床試驗證明使用標準治療藥物後(post-gemcitabine),成功提升末期胰腺癌病患生存期,也分別被列入歐盟(ESMO)及美國癌症治療指引(NCCN Guidelines)。初步統計,安能得創造投資報酬率達88倍以上,順利在美國、台灣、歐盟上市,亞洲藥證則在倒數計時,帶動智擎自2016年起進入高獲利時代。除此之外,智擎與授權合作伙伴法國Nanobiotix開發放射線輔助治療產品NBTXR3PEP503),正進行軟組織肉瘤全球性樞紐臨床試驗;Nanobiotix負責於歐洲和南非進行收案,智擎專攻亞太地區收案,該項目今年在歐洲申請醫療器材CE Marking的認證,預計最快第3季獲歐洲合格產品認證,也將啟動授權國際大廠。

里程金挹注 3年獲利 至於第3項新藥項目PEP06則是針對癌症治療開發之新成分新藥(NCE),目前已在候選藥物篩選階段(lead optimization)。她帶領智擎營運團隊,從事癌症新藥安能得的開發,從臨床前動物研究、量產開發及人體臨床研究,到獲得包括美國、台灣、歐盟法規單位核准,證明安能得可延長轉移性胰腺癌復發病人的存活期,現已分別在上述地區上市。受惠授權里程金挹注,智擎已連續3年獲利,該公司今年第四季因ONIVYDE取得歐洲上市銷售許可,獲2,550萬美元階段里程金,合計今年營收將突破11億元台幣,以目前26位員工(含法國分公司)計算,平均每位員工產值達4,000萬元,堪稱最會賺錢的員工。(工商時報)

(中研院長廖俊智) 不好風氣: 誰多拿誰少賺 !


中研院長廖俊智︰急盼萬靈丹 台灣恐走偏 2016-12-26 記者黃以敬、吳柏緯/專訪 各界積極呼籲強調創新研發及產業升級之際,回國接掌中研院屆滿半年的中研院院長廖俊智,卻直言憂心台灣恐怕走偏,大家不要太急、太希望有萬靈丹,呼籲台灣要重新做好基礎研究,也不能只追求投資大、風險高的新藥、明星研發,可開發更多輔助型產業,引導博士人才思索更多元的創業、就業機會,也把科研經費賺回台灣。對於中研院歷經浩鼎案、院長遴選爭議不斷,曾強調以「家裡有事、回家幫忙」心情接任院長的廖俊智則強調,中研院已重上軌道,是國家實驗室、也是國家智庫,要幫台灣研究扎根,也希望找出有未來性的發展方向。

沒有作好基礎 就沒辦法永續發展 Q:上任後呼籲推動基礎科研,與台灣希望有明星研發及產業升級的期待方向不同? A:我知道大家很急、希望有萬靈丹,讓台灣出現科技或產業奇蹟,但這是不太可能的事。希望社會不要太短視近利,要看長遠。台灣要短期有成功,但更要永續的成功,若沒有作好基礎,就沒辦法永續發展。我呼籲政府要增加基礎科學預算不是說就不做應用科學,是因現在已有很多人要做應用研發創造收益,但基礎科學做的相對少;兩者應並重。台灣做基礎研究不被重視,所以研究者都很灰心,找不到學生,陷入不好循環。應用研究則不斷縮短研究時程,重視商業化、能否技轉、投資報酬率多少;越來越強調量化,反而犧牲了很多細節的扎根。我們應讓社會了解,要重視內容,而非強調考第幾名、國際排名多少,這樣就走偏了。所謂基礎是,基礎的科學研究或工程研究,或短時間還沒辦法看見商業化可能,但對未來有所影響與可行性。這樣的東西應要支持,才有源源不絕的科技發展。國外的研究競爭非常強,我過去在國外的研究計畫通過率有十%就偷笑了,但台灣研究通過率卅%、四十%甚或更高,計畫研究時間太短、一年期、兩年期,而且不斷做考核,讓大家沒時間做研究,解決問題時間變少。賺錢很重要、拚經濟很重要,研究過程中能技轉當然就去做、能創業就創業,但整個社會應更重視知識與求知過程,而不是重視誰多拿誰少賺這樣風氣很不好。 接任中研院長時提出「以研究帶動學術與社會進步」、「重質不重量,追求對學術與社會有貢獻」等。台灣社會花太多時間想要研發能快速造成經濟發展,本質應是社會進步、產業發展,我們需要新做法、新方向,要短期就能創造產值的研發,其實可引進人才或從國外技轉都可以,但台灣研發實力終究沒真正深根。台灣過去幾十年似乎都在想短期發展,不是不好,但近程目標與遠程目標也很重要。

推動研發輔助產業 解決兩大難題 Q:藍綠政府過去都一再列出生技、資訊、綠能不同明星產業目標,但院長近期提出輔助型產業的思考方向? A:建議推動研發輔助型產業,是希望可解決兩問題,一是碩博士人才就業問題,國內每年產生近四千名博士,但不到一千人順利就業,這些人工作又多以學校為主。未來少子化、學校關門,不要博士生了?還是經濟發展、科學發展都仰賴外人,都不對。 二是台灣現有一百元科研經費,四十塊是用來買儀器、藥材、試劑、軟體等,大多向國外購買進口,如能把這四成經費留在台灣,不但增加就業機會,也能增加GDP產值。未來全世界都要仰賴創新研發帶動經濟,研發產能會越來越擴大,誰去賣周邊東西給這些研發者?目前都是先進國家,美、日、歐洲等,各國都要花錢買。希望這些博士們唸書做研究時,可想想研究除追求明星級終極目標,還有許多創業就業機會,例如做研究都需藥品、試劑、儀器等,研究生可能就會做出比國外好的產品。這些都可轉成研究輔助產業,很多美國科技公司都是這樣開始的。這是台灣年輕人可做的,且成門檻較低,不像生技新藥創業的門檻高且風險多,也不像電子業或化工業創業要較大規模及資金,會否成功是未知數。但開發試劑、設備讓實驗室用,較簡單,且可有高、中、低階不同人員投入,也可生醫、機械、電子等跨領域整合,又可從小規模做起,符合台灣人喜歡做中小企業的特質,更可創造較多就業機會。 這種產業在台灣不是沒人做、卻沒被重視,希望政府能鼓勵這樣的多元產業發展。也希望博士生在求學或做實驗階段就能有新思考,多思考哪些是可發展的。這也不妨礙基礎研究。

Q:院長回國服務,外界也期待能為台灣生質能源找出新方、成另一明星產業? A:能源問題很複雜,全世界都一樣。台灣要抓穩方向,例如台灣有很好的風場,也有太陽能的發展條件;每個問題都有解答,但每個解答其實都有問題,有一好就沒兩好。目前較大問題是全世界要朝節能減碳方向,特別像台灣沒石油、煤炭,更加需要利用有限的天然資源,目前就須從太陽能、風力著手,能做多少算多少。 至於生質能源,台灣的生質原料其實不夠多,可做的是技術輸出。例如東南亞的原料足夠,台灣可把技術輸出爭取商機。台灣應把全世界當成場域,產業要轉型,就要思考以技術輸出取代傳統產品輸出。研發技術不一定要在原料、土地及環境負荷量有限的台灣設廠,也可到世界各地投資、設廠。讓研發或人才都有更多發展機會。

與大學合作 增加整體科技預算 Q:中研院的研究方向會先調整?中研院遭遇浩鼎案的技轉爭議等危機改善了? A:談個案並不適合。至於中研院的技轉改善,我認為已上軌道,制度會很快改善。智財技轉委員會報告近日就會提出,主要參考國外科研單位機制去改進,雖然過去中研院有漏洞,但把漏洞補起來就不會差太多。中研院的技轉爭議並不複雜,最大爭議其實是該不該技轉?中研院應不應該拿了國家經費做研究,然後讓自己獲利?有些人站在極端,認為拿國家錢就不該技轉,要免費讓大家享用,也有人說,大學可以、中研院不行,因是公務人員。但這恐已和時代脫鉤,如果研發沒有專利,就無法為社會所用,就沒人願意做、願承擔風險。國外已沒有這些爭執,但台灣還有,目前要釐清的是,法律上技轉哪些事情該做、不該做?這些沒辦法從科技層面解決,還是應就法律層面檢討。只要科技基本法放寬及畫好界限、把原則性問題釐清並取得共識,未來要怎麼技轉、揭露都不是太難問題,只要把規範訂好並落實。真正重要的是,台灣及中研院到底有無好東西可技轉?要讓研究人員好好研究。如果還沒有任何成果,就要疲於奔命被審核或綁手綁腳,哪會有真正有價值的研究可轉。

Q:先前院長遴選,掀起中研院與院士會議定位之爭;迄今,中研院又需面對與大學競爭聲浪,接任院長半年,如何定位中研院?如何與台灣社會對話? A︰中研院與大學應是互補、合作,而不是敵對,即便競爭、也是良性競爭;應要一起增加整體科技預算、把餅做大。至於院士會議,院士都是學術界人士,最大特點就是各有不同意見,所以希望是各種意見能一起討論。院士很清楚、是榮譽職,也會討論給國家建言,但沒有決策權。但不論國內外院士,都很關心台灣、願盡心力,所以外界不能說院士在雲端或象牙塔,要尊重院士會議的主體性,就算院長主持會議,也不需更不會主導院士意見。我強調要做好基礎研究,也是要彰顯,中研院未必站在第一線去解決民生需求,但應是替國家發展找出有未來性的方向,也做好扎根,地基打得深、房子越高越穩。中研院是國家實驗室,國家有急難如SARS,可藉研究成果解決問題;同時也是國家智庫功能,只要是台灣社會關注的問題,就應找出中長期可行方向,帶動社會往前走。

(AnaSpec 創辦人 洪順五) 拓展國際 要靠政府幫忙!


美國安肽生技創辦人洪順五:先挺中小企業打國際盃 2016-12-27 〔記者黃以敬/台北報導〕新政府提出亞洲矽谷、生技醫療、綠能科技等五大創新產業要拚經濟,但在美國創業有成的新政府台灣海外發展委員會委員、美國安肽生技公司(AnaSpec Inc.)創辦人洪順五博士憂心指出蔡政府的經濟政策只怕需花大錢投資卻走錯方向而無法有足夠效益,政府應先扶助廣大中小企業向國際行銷、拓展市場只有企業賺到錢,才能談擴大就業、談加薪,台灣經濟才能有發展。洪順五指出,國民黨及馬英九執政期把台灣經濟帶往過度傾中的錯誤方向,讓台灣經濟付出慘痛代價,導致資本、技術、人力都外流,尤其佔台灣人力就業約八、九成的中小企業沒進步,很難與國際競爭,中小企業無法賺錢,就業無法提升、無法加薪, 產生惡性循環。

花大錢創新 難有快速效益 洪順五認為,蔡政府目前經濟政策也恐出現偏差,想靠幾個所謂明星產業要提升經濟,當然生技、綠能、國防等都應該做,但這些都是需大投資卻很難很快有效益的項目,例如生技新藥,過去幾個案例幾乎都變成炒股案,但台灣的製藥環境卻沒真正建立起來。他幾年前要回國設廠做多肽醫療試劑,卻找不到有相關經驗的人才,很遺憾。他強調,台灣應先扶植中小企業去做明星產業的周邊輔助性產業,例如試劑、醫材、製藥原料等,一來可培訓上萬有經驗與實力的人才,二來這些是可小規模投資、較快有收益的行業,幾年後才能真正建構起可大規模製藥的大環境。早年洪順五曾金援海外民運及民進黨,被列黑名單而二十年無法回台他五年前將一手創立的生技公司賣給國際大廠,成立台灣行銷協會,要再幫助台灣的中小企業走入國際。他近日回台拜會經濟部、民進黨,積極呼籲政府要幫中小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洪順五強調,現在對台灣政局最有影響性的議題不再是統獨,大多數民眾早已認同台灣的主體性、是天然獨經濟反而是對蔡政府最大的影響因素,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就是因經濟讓多數美國人不滿意,新政府如果經濟政策沒成效,恐怕會有「川普們」出現威脅政權;因此呼籲政府一定要先幫助中小企業向全球拓展市場,只有廣大企業能賺到錢,才能有更多就業機會、加薪,台灣經濟才能走出新路。

AnaSpec and EGT NA are subsidiaries of Eurogentec, which is part of the Kaneka Corporation.

About Eurogentec Eurogentec was founded in 1985 as a spin-off company of the University of Liège (Belgium). Its mission is to develop and deliver reliable, innovative products and services to the life science community. Eurogentec contributes to improving health and fighting disease by supplying products and services to scientists involved in life science research, molecular diagnostics, and therapeutic developments. The Liège-based company is recognised as one of the major suppliers in the field of genomics and proteomics as well as a trusted Contract Manufacturing Organisation (CMO) for the bio-production of pharmaceuticals (vaccines and medicines). In 2010, Eurogentec joined the Kaneka Corporation, a large Japanese chemical company focusing o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The Eurogentec Group is based in Belgium and has strategically-located subsidiaries all over the world, employing a total of 320 people.

About Kaneka Kaneka is an innovation-oriented chemical company. Traditionally the company has been active in polymers, fermentation, biotechnology and electronics, as well as other fields. Business activities now span a broad spectrum of markets ranging from plastics, EPS resins, chemicals and foodstuffs to pharmaceuticals, medical devices,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materials and synthetic fibers. The life science related activities are currently one of the strategically important domains for Kaneka. The company has been a pioneer among Japanese chemical companies in establishing overseas operations, beginning in 1970 with a subsidiary in Belgium. Kaneka Corporation is a company headquartered in Osaka-Japan, with subsidiar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Belgium, Germany, Singapore, Malaysia, China, Australia, Vietnam, India, South Korea, Taiwan, Indonesia and Brazil. Kaneka employs more than 8,900 people worldwide.

基亞 溶瘤病毒OBP-301 (Oncolys) 延伸戰線: 肝癌/黑色素細胞癌/食道癌


基亞研發兩項癌症藥 2016-12-27 00:20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基亞(3176)昨(26)日公告將與日本策略夥伴Oncolys公司擴大合作範圍,雙方決定執行「黑色素細胞癌」及「食道癌」臨床試驗,提升新藥研發案價值。基亞昨日與日本Oncolys司簽署策略聯盟合約增補協議之備忘錄,針對雙方合作中的溶瘤病毒OBP-301擴大共同研發範圍,除目前在台灣及韓國進行中的晚期肝癌臨床試驗,將增加黑色素細胞癌及食道癌的臨床開發以增加OBP-301的臨床應用範圍及商業價值。黑色素細胞癌第二期臨床試驗已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FDA許可,將於美國進行;食道癌臨床試驗則規劃在日本執行;針對雙方合作,基亞負擔OBP-301約三分之一的研發費用,並享有相同比例商業利益。基亞日前與日本上市公司Oncolys共同開發的肝癌新藥OBP-30案授權細節,基亞表示,總授權金為1.02億美元,含簽約款50萬美元,研發階段里程碑金1,450萬美元,銷售里程碑金8,700萬美元,銷售權利金為銷售金額7~11%。基亞與日商Oncolys共同開發的肝癌新藥OBP-301,於今年11月底已正式授權陸廠江蘇恆瑞醫藥。基亞表示,此一授權合約係日本Oncolys江蘇恒瑞簽署。

安成生技(82元): FDA同意 泡泡龍孤兒藥AC-203 phase III (Castle Creek Pharma)


安成生技明登興櫃 認購價82 2016-12-26 14:18聯合晚報 記者廖賢龍、黃淑惠/台北報導 以藥物再定位(Drug Repositioning)為研發主軸的安成生物科技(6610)預計於明日登錄興櫃,每股參考認購價為82主辦承銷商為國泰證券。安成生技成立於20107月,致力於開發與先天免疫系統相關疾病的治療藥物,以「老藥新用」為主要研發策略。目前實收資本額為新台幣5.64億元,母公司安成藥業(4180)持股73.07%,為最大股東。安成生技看好罕見疾病藥物的商機,於糖尿病、痛風及皮膚等相關領域的新藥開發皆居領先地位。該公司研發的新藥AC-203已取得美國FDA、歐盟及台灣的孤兒藥資格,並將亞洲以外的全球市場授權予美國著名孤兒藥開發藥廠Castle Creek PharmaceuticalsLLC.CCPAC-203用於治療「遺傳性表皮分解性水泡症,Epidermolysis Bullosa Simplex, EBS,俗稱泡泡龍」,美國FDA已同意安成生技與CCP明年初進行跨國的三期臨床試驗,並以該結果申請新藥上市許可(NDA,而CCP及安成生技目前也正向歐盟法規單位取得未來使用同一試驗結果申請新藥上市許可。

藥華 林國鐘(策略長) 轉任 執行長!!


藥華醫藥新任執行長 中央社新聞 2016/12/23日期:20161223日公司名稱:藥華醫藥(6446)主旨:藥華醫藥新任執行長 發言人:黃正谷說明:1.人員變動別(請輸入發言人、代理發言人、重要營運主管之名稱、財務主管、會計主管、研發主管、內部稽核主管或訴訟及非訟代理人):執行長2.發生變動日期:105/12/233.舊任者姓名、級職及簡歷:4.新任者姓名、級職及簡歷:林國鐘,執行長,密蘇里大學博士學位及密西根大學博士後研究。返台前任職美國在Boston Biogen 公司為創新藥研發創始之一並任計劃主持人,在之前於美國Monsanto-Searle集團總部新科技創新中心創新藥研發部資深研究專家。林博士在美期間曾參與或主導共有三次新藥獲美國FDA核准。5.異動情形(請輸入「辭職」、「職務調整」、「資遣」、「退休」、「死亡」、「新任」或「解任」):新任6.異動原因:因應公司全球跨國性的營運策略及發展,並為使公司海內外組織運作及資源整合發揮最大效用,建立市場競爭力及提升產業國際地位,故任命原策略長林國鐘博士轉任執行長(CEO)一職7.生效日期:106/01/018.新任者聯絡電話:(02)2655-76889.其他應敘明事項:無。

2.9億併購! 台灣有勁生技 (英國Premaitha Health)


台灣首間基因公司國際併購案 2.9億元成交 2016-12-23 18:41經濟日報 記者江碩涵╱即時報導 英國Premaitha Health本月21日宣布以720萬英鎊(約新台幣2.9億元)有條件式併購台灣有勁生技,正式取得次世代定序技術。生技人士分析,該案不僅開啟台灣基因檢測公司外資收購案的第一槍,同時也讓台灣生技業正式進軍歐洲市場,是成功的開始,可望帶動更多外資關注台灣生技業。Premaitha Health成立於2000年,位於英國曼徹斯特,是一間採用先進DNA分析技術發展產前基因檢測及其他應用的創新型分子診斷公司;2014年「國際知名投資公司ViaLogy1780萬英鎊(約新台幣7.1億元)收購Premaitha Health,並將業務擴展至歐洲、中東、非洲,亞洲市場一直以來皆是Premaitha Health想要插旗的目標。有勁生技則成立於2010年,是台灣擁有國際認證基因體核心實驗室與生物資訊部門的生技公司,並具有次世代定序技術,在台灣樹林、南港中研院分部、新加坡及印尼雅加達皆設有辦公室及實驗室,目前實收資本額6000萬元。有勁生技表示,該收購案於本月21日生效,有勁仍維持現有服務與業務狀態,並新增更多Premaitha Health合作關係,有助於有勁拓展國際市場。生技專家分析,以有勁原本範圍僅限於台灣及東南亞,與Premaitha Health合併後,有機會將市場拓展至歐洲,同時也能與Premaitha Health達到互補效果,而收購價高達2.9億元,是有勁目前實收資本額的5倍,價格相當合理且漂亮。Trendforce生技產業分析師劉適寧分析,併購案有助於兩家廠商建立更寬廣的產品組合、降低生產與研發成本以及拓展市場版圖等優點,尤其近來全球大規模投入基因檢測,2015年全球次世代基因定序NGS)儀器與試劑市場規模約為18億美元(新台幣576億元),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可達33.5億美元(約新台幣1072億元)。劉適寧分析,Premaitha Health收購有勁生技是今年第一個基因檢測國際收購案,絕對有助於台灣生技業走出台灣、走向世界,也可望帶動更多外資投資台灣生技業,是好的開端。

執行長 | 詹佳翰 Ph.D 畢業於澳洲墨爾本大學文學系與工程系並取得生物資訊博士,於墨爾本大學接受博士後訓練,曾任中央研究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助技師 /生物資訊核心實驗室主管、慧智基因共同創辦人、亦獲澳洲墨爾本大學榮譽研究學者。詹佳翰博士專精於生物資訊學,帶領研究團隊設計生物資訊分析方法、建立資料庫,用以找尋健康相關之基因。詹佳翰博士具有生物科技公司規劃經驗,熟悉生物科技相關技術和產品評估以及合作談判。詹博士擔任有勁生物科技執行長,將負責統籌和管理有勁生技之公司運作、制訂公司策略方向,並引領公司洞察新產品和新服務項目的契機。

財務長 | 許耿豪 CPA 畢業於澳洲墨爾本大學地產金融與金融會計系,擁有執業會計師執照 (CPA);曾擔任澳洲福特汽車之金融財務分析師、澳洲美商奇異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GE)分析師。許財務長個人擁有許多不同在線上商務、股務投資和地產投資的成功經驗。現於有勁生技擔任財務長職務,於財務方面,負責管理公司財務與會計部門,主導財務相關的規劃發展;於業務方面,主要參與擬定公司海外新市場之開拓策略,評估產品相關市場合適性;以更廣泛的提供基因檢測產品的市場拓點,市場調查並了解相關客戶的需求。

醫事長 | 黃世貝 M.D. Ph.D 畢業於台灣大學醫學系,在台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取得博士,並於台灣大學管理學院進修EMBA曾任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醫學系助理教授、敏盛醫院教學研究副院長,以及康聯診所院長,致力從事醫學生技相關研究發展工作數年。黃醫師專精於醫療服務 (預防醫學、健康檢查整合建置、遠距健康醫療、消化系內視鏡學、消化系超音波學);醫療資訊 (醫療資訊系統整合建置、遠距健康服務資訊系統整合建置;臨床醫學 (內科學、消化醫學、消化腫瘤醫學、腫瘤流行病學、實證醫學;以及生物科技 (分子生物學、基因醫學、腫瘤血管新生研究、生技產業及技術分析等四大領域,都擁有豐富經驗。現於有勁生技擔任醫學長職務,參與擬定公司短中長期策略目標,規劃產品相關醫務;以更廣泛的產品市場應用為主軸,主持臨床整合性計畫及臨床前導性相關策略和執行工作。

耳鳴/心煩/聽力下降/白髮/腰酸….腎虛了!


如果這個地方出現發癢的話,就是「腎臟」在向你求救了! 更新: 20161223日【大紀元訊】如果這個地方出現發癢的話,就是「腎臟」在向你求救了!一定要會分辨啊…腎是我們身體當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器官,腎臟的健康也直接的反映了我們身體的健康狀況。腎臟發出的求救信號 1、尿量變化正常人每天排尿10002000毫升,平均1500毫升,無論是尿量變多還是變少,都可能是腎臟疾病的表現。特別是正常人夜尿很少,如果發現夜裡要起來好幾回,而睡前喝的水並不多,更要警惕腎臟病變。2尿性狀改變正常人的尿色是透明的淺黃色,如果喝水少或清晨第一次排尿,顏色稍深。如果尿色發紅,或者尿中泡沫多,要注意去腎內科檢查。3水腫腎臟是人體代謝水的器官,腎不好,水就會蓄積。有的人早上起來發現眼皮浮腫,或者雙腳、雙腿浮腫,都要考慮腎臟的問題。 4、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腎臟病發展到終末期,會影響胃腸道功能,導致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癥狀,因此有了這些表現,除了看消化科,還要注意排除腎臟病。5皮膚瘙癢終末期的腎病患者,由於體內的尿素不能經尿液排出,會通過皮膚排泄,由此刺激皮膚;另外,身體內積累的毒素會導致周圍神經病變,也會引起皮膚瘙癢。

腎臟發出的「維修」信號 1、聽力不清晰美妙的音樂需要好的聽力來識別,可是好的聽力需要健康的耳朵,而耳朵與腎臟存在密切的關係,中醫認為:「腎主藏精,開竅於耳」。耳朵是腎臟健康的外部表現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腎氣盛健與否的一種象徵。人類的整個聽力係統是高度分化的組織器官,從胚胎的時候的混沌發育成為結構精細和功能健全的聽覺器官,這個過程中都需要充足的先天精氣。而《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記載到:「腎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所以聽力的好壞直接依賴於腎精是否充足,一旦腎精耗竭,機體衰老,聽覺係統組織也就開始衰老,功能逐漸的萎縮。所以當出耳鳴、心煩、聽力下降的癥狀時,可能是你的腎虛了 2、皮膚暗淡無光麵色紅潤是好氣色的首要表現,也說明你的氣血充足,而擁有好的氣色也是年輕的標誌,沒有女人能夠不嚮往紅潤的容顏,也沒有人會嫌棄自己的年輕的容顏。而中醫認為腎好,才能青春常駐,延緩衰老,腎不好的人,皮膚就會首先變得晦暗,整個人都會顯得非常的蒼老,同時還會伴有眼眶發黑、眼袋比較明顯的癥狀。3脫髮或者白髮增多不管是在電視劇中還是在顯示生活中,美女和帥哥的標準都有一個共同的評判標準,就是擁有一頭飄逸、亮麗的頭髮。而中醫認為腎藏精,其華在發,而頭髮的營養來自於血,腎藏精,精生髓,而髓造血。所以說頭髮的生機根本還在於腎,所以頭髮很早就會出現白髮,失去光澤,並且出現脫髮等癥狀,都有可能是你的腎臟出現了問題。4腰酸背痛腰酸背痛不僅是男人出現的問題,女性也是經常有,尤其是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而這一癥狀的出現,人們也能很快的聯想到腎臟可能出現了問題。《素問。六節臟象論》中有說:「脊者....其充在骨」,說明骨髓的功能得以維持的能量來源於腎臟,骨髓由腎精所化生,《素問‧陰陽應像大論》中也強調:「腎主骨髓。」因為腎藏精,而精生骨髓,骨髓充實,骨骼強壯,運動捷健。腎的精氣盛衰,直接影響骨骼的生長、營養、功能等。所以腎氣衰敗很容易出現骨質疏鬆、腰酸背痛,甚至是牙齒出現鬆動等癥狀。5、尿液混濁有泡沫現在是夏季,又到了喝水的季節,因為大量的汗液排除,所以喝水成為了最簡單而方便的解暑方式。喝的水中還有一部分會通過尿液排除,所以尿液的清澈與否以及泡沫的多少都是很直觀的判斷腎臟的健康狀況。腎臟一旦出現問題,就會與腎炎、腎結石、腎功能衰竭等疾病直接相關,嚴重的甚至會威脅生命。若小便泡沫突然變多,長時間不消失,說明尿液中排泄的蛋白質較多,尿液顏色異常,呈濃茶色、醬油色或混濁如洗米水時,都應引起重視,這些都說明你的腎臟出現了問題。6早起身體會出現浮腫我們每天都需要喝大量的水來滿足身體的需要,因為身體的新陳代謝都需要水的參與,而這麼多的水到身體中都會經過哪裡呢?腎臟是人體代謝水分的器官,腎臟好的人,整個人的泌尿係統也會很健康的循環,腎不好,水就會蓄積,尤其是在早上很容易出現浮腫的現象。例如:我們晚上要是大量的喝水,就會加重腎臟的負擔,第二天容易在眼睛周圍出現水腫的癥狀。所以我們正常的飲水的情況下,如果還會經常出現早起眼皮浮腫,或者腳、腿的浮腫,都說明你的腎臟可能出現了問題了。

日常生活中如何保養腎1慎重用藥日常有需要用藥都應該盡量選擇對腎臟損害小的藥物,盡量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切記記行亂服藥,應該說不管是什麼藥物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如果可以不服藥的話,那麼就盡量不要服藥了2注意腰部的保暖腰部是最容易受寒的地方。中醫認為風邪入體對身體的危害是最大的。腎臟的部位就剛好在腰部,所以日常一定要注意腰部的保暖,避免腎臟受損和腎臟功能。3控製血壓特別是老年人的腎動脈的內膜容易增厚,而血壓過高就會使得病變發展得更快一點。因此平時要注意按時服藥,平時還應該注意適當運動減重,這樣才更有利於身體健康。4、多喝水水是最好的保養品之一,特別是對腎臟健康也會有很大的幫助的。充足的水分可以降低有毒物質在腎臟中的濃度,可以幫助廢物更好的排出去,對促進整個腎臟健康都有一定的幫助。5、防止尿路感染比如說男人的前列腺增生,女性的盆腔疾病都有可能引起尿路感染的,而尿路感染也是引起腎臟損害的一個最大的原因之一。一般認為如果經常憋尿或者不注意私處的清潔的話,更容易引起尿路感染,也更容易造成肝臟方麵的損傷。6注意科學的飲食習慣日常要注意減少食鹽的攝入,減少高脂食物的攝入,減少刺激性食物的攝入,減少過多的蛋白質的攝入,特別是盡量要減少一些動物內髒的攝入。要注意日常的均衡飲食,同時可以適當的多吃一些具有滋陰補腎功效的食物,這樣更有利於腎臟方麵的健康。7、注意多休息不要熬夜熬夜傷身,其中中醫認為過了十一點之後就是腎臟的排毒時間了,此時如果不休息的話,就會影響到腎臟的正常排毒因此影響了身體健康。所以平時盡量注意良好的起居習慣,這樣更有利於身體健康。8、戒煙戒酒不抽煙,不喝酒,盡量避免酗酒都是養腎護腎的不二法則。9有病要及時的治身體上有個什麼疾病的就要馬上治療,比如說喉嚨痛,扁桃腺等有炎症的時候都應該注意馬上治療,否則容易誘發腎臟方麵的疾病。10、體檢到了30歲以後就要注意每年做腎功能,尿常規等醫學的體檢要及時的發現腎臟方麵的疾病並及時治療可減少腎臟的損傷。如果皮膚極度發癢,可能是「腎臟」在向你求救!

好腎臟有幾個金標準1、聽力清晰李教授指出,在中醫理論中,耳朵的聽覺功能與腎氣的盛衰密切相關,腎好聽力就好。反之,當出現耳鳴、心煩、聽力下降的癥狀時,可以多考慮腎陰虛。2皮膚有光彩楊教授告訴記者,腎好,才能青春常駐,延緩衰老。腎不好,人容易顯得蒼老,皮膚會變得晦暗,膚色也會發生變化,眼眶發黑,眼袋明顯。3、頭髮烏黑腎藏精,其華在發,發的營養來源於血,但其生機根本還在於腎,腎不好,頭髮會早發白、失去光澤,並且出現脫髮。4、骨骼強壯中醫認為,腎主骨,骨靠腎精滋養,腎好骨才好。腎氣衰敗會出現骨質疏鬆、腰酸背痛,甚至牙齒出現鬆動。5、記憶力好腎精也養大腦,因此腎不好可能會出現經常忘事、反應遲鈍等現象。6尿液清澈泡沫少章教授告訴記者,若小便泡沫突然變多,長時間不消失,說明尿液中排泄的蛋白質較多;若尿液顏色異常,呈濃茶色、醬油色或混濁如洗米水時,都應引起重視。另外,出現憋不住尿、小便疼的癥狀也應及時就診。7早起身體沒有浮腫腎臟是人體代謝水分的器官,腎不好,水分就會蓄積。醫生提醒,如果經常早起眼皮浮腫,或者雙腳、雙腿浮腫,都要考慮腎臟問題。8、精神十足當腎功能出現問題時,身體裏的廢物殘渣難以從尿液裏排泄出去,會出現精神不振、疲勞、沒勁兒的感覺。9、血壓正常腎功能受損會出現血壓升高的癥狀,而高血壓又會加重腎臟損害。「高血壓患者一旦出現夜尿增多,糖尿病患者出現尿蛋白或雙下肢水腫的問題時,說明腎臟已經受損。」醫生介紹,正常人偶爾出現乏力,不用擔心,調整睡眠可能就會改善,但如果這個癥狀至少持續一個星期,一定要去醫院檢查。10、吃得鹹章教授指出,飲食中的鹽分95%是由腎臟代謝的,攝入太多鹽會使腎臟的負擔加重,導致血壓升高,從而誘發腎病。11、經常憋尿付醫生告訴記者,尿液在膀胱裏時間長了會繁殖細菌,細菌經輸尿管逆行到腎,導致尿路感染和腎盂腎炎。一旦炎症反覆發作,會損害腎功能。12、大魚大肉,愛喝啤酒吃太多蛋白類食物,會產生過多的尿酸和尿素氮等代謝廢物,加重腎臟負擔。大量飲酒容易導致高尿酸血症,這些習慣可引起高血脂等代謝疾病,引發腎臟疾病。13、不愛喝水如果長時間不喝水,尿量就會減少,尿液中攜帶的廢物和毒素的濃度就會增加,容易引發腎結石等,建議每天至少喝水1200~1500毫升。

基因(胖達人) 27.9元收購價 (徐洵平5245張/姜麗芬7392張)


胖達人母公司要賣了!股價飆漲停2016122311:28 胖達人母公司基因(6130)要賣了!基因宣佈,已接獲星寶電子及陳思羽公開收購基因股權51%,將以每股27.9元現金對價收購。基因今股價攻上漲停板,並鎖死。3年前鬧得沸沸揚揚的胖達人事件,由食安風波引發藝人小S代言不實涉詐欺,遭檢調深入調查,意外衍生出基因前董座徐洵平內線交易風波,最終徐洵平因「獲利」11千多元判刑2年,雖獲緩刑3年,卻堪稱史上獲利最少被判刑的被告徐洵平目前仍擔任基因總經理持有基因5245張、約莫2成,其妻姜麗芬為大股東,持有7392張、約27.6%基因國際昨宣布將被星寶電子及陳思羽收購。惟據商業司資料顯示,星寶電子上個月29日才核准設立,若以公司名稱觀之,擬投入電子科技產業,且依公開說明書之記載,星寶電子目前主要以投資為主。(江俞庭/台北報導)

德台生技協會(TTBA) 2016研討會職涯建議: 周芷/許中強/湯丹霞/彭浩凡/陳偉強/連裕仁/溫庭宇/吳焜裕/高龍榮/劉朝翰


德州台灣生技研討會 強化美國生技與台灣的連結 基因線上 GeneOnline 2016/12/24 德州台灣生物科技協會 (Texas Taiwanese Biotechnology Association; 簡稱 TTBA)  11 月在德州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舉辦了 2016 年第二屆生物科技研討會。美國作為全球科技和生物醫學研究產業龍頭,是很多生技領域學生深造的首選。散居在美國各地的臺灣生技領域青年學子和研究人員,近年來致力於強化美國各大生技重鎮區域內的台灣人社群。其中,德州台灣生物科技協會於 2014 年十月,由德州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 (UT Austin)、貝勒醫學院 (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以及德州農工大學 (Texas A&M) 的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研究員草創,在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科技組、美南國建會、達拉斯北美工程師協等僑界組織的支持下,連續兩年舉辦研討會 (TTBA symposium),邀請生物科技領域的前輩與青年學子互動,暢談他們的學思歷程並給予職涯規劃的建議2016 TTBA symposium 議程包含了專題演講、職涯發展講座、台灣生技產業論壇、研究簡報和海報競賽,吸引德州各地與部分外州台灣青年學子以及相關業界人士共襄盛舉。

學思歷程與創業路途 學術專題演講者,現任教於美國阿拉巴馬州大學的著名分子生物學家周芷博士,是美國國家科學院及中央研究院院士。她在七零年代晚期發表的研究論文,首次直接觀察並證腺病毒複製過程中 RNA splicing  alternative RNA processing 的過程,奠定了現代分子生物學對於轉錄 (DNA Transcription) 機制研究的基石。RNA splicing的研究在 1993 獲得諾貝爾生物醫學獎,周芷博士卻與這份榮譽錯身而過,沒有並列在得獎科學家的名單中周芷博士以這個自身經歷作為例子,鼓勵有志於生命科學基礎研究的研究者堅持初衷,不因外界的因素放棄理想,而應該寵辱不驚地保持對科學的熱情。益邦製藥 (IMPAX) 創辦人許中強博士帶來產業專題演講,他在自行創業之前曾於美國亞培服務了15 年,在各地演講時常有年輕人問他,何時該創業? 他用一句話描述了自己當時放棄穩定高薪工作的創業契機:覺得內心想創業的熱忱很強烈,醒著和睡著時都想,就行動了。而由於生技製藥領域的投資回收周期長,相較於回收週期以月計算的電子業,生技製藥要能有新產品上市是以年為單位,因此初創業時許中強在籌募資金上遇到很多困難。但他展現出對創業成功的明確目標和強烈動機,最終獲得統一集團的青睞得到資金挹注。許中強自美國退休後,於2014年回台灣又成立生脈生技公司,也是出於對家鄉的熱愛,想對台灣產業發展做出貢獻。

職涯規劃與實踐 本次研討會的與會者有半數以上是生科相關領域的研究生和博士後研究員,在職涯發展中面臨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投入學術研究或是生技產業的抉擇,職涯選擇講座第一場以「Next Step-Which train to take? Academia or not? Do chi?」為主題,邀請分別任職於學術和產業界的生技專業人士,一同回顧他們當初的抉擇過程,並分享他們如何在工作中應用過去的訓練和發揮個人特長。新源生技的創辦人湯丹霞博士表示,研究所偏重學術的訓練,和生技產業實務運作有相當大的差異,若能在研究所時期得到實習機會,了解業界的經營模式和研究/研發課題,對於職涯選擇會很有幫助。而在個人性格特長如何影響產學界的選擇方面,講座講者們一致認為無論選擇那個方向,在性格上具有足夠的彈性,能夠根據自己所在的情境應變都非常重要。生技產業從研發、產品製造、到應用的整個生產鏈,需要各種不同專才;在生產鏈上的不同位置任職,工作性質也會有大的差異。職涯選擇講座第二場的主題「From Bench to Bedside and Beyond」,邀請了在不同工作崗位的生技人分享他們的職場心得。講者彭浩凡博 Biogen Idec 的產品專案管理工程師,他表示從博士研究生到進入職場作為研發科學家到現在帶領專案的轉換過程中,思考模式和與人溝通的方式必須不斷學習調整。目前身為專案領導人的彭浩凡博士工作上必須和研發、分析、製造、品管、以及臨床等各個不同部門的人聯絡協調,他認為自己熱衷於接觸不同領域知識的個人特質,對擔任專案領導人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目前在 Immunogen 擔任研發科學家的陳偉強博士,則強調職場上人際關係的重要性。曾經被無預警裁員的陳偉強表示,當時他快速轉換到下一個工作的契機,在於他和各部門的同事和主管間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因此在短時間內就得到另一個公司的內部推薦和面試機會。另外他也鼓勵準備求職者多利用 LinkedIn 的大數據演算功能,藉由在平台上點閱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機會,LinkedIn 能夠逐漸歸納使用者的求職性向,幫助使用者刪選符合興趣條件的職缺。為了讓準備進入職場的年輕研究生/研究員,對美國的生技產業職業選擇多樣性有更直接的認識,2016 TTBA symposium 安排了校友座談的活動,讓與會學生近距離和學長姐們討論,了解不同職涯選擇的優缺點和挑戰。參加校友座談的連裕仁博士目前在德州州立大學任教,他分析了美國州立大學和頂尖研究型大學的學術研究環境。連裕仁認為州立大學雖然名氣不如頂尖研究機構,實驗室人力招募上比頂尖研究機構困難,教學任務也比很多研究機構重但是州立大學的實驗室研究經費來源更為多樣,有很多校內小型研究計畫可以申請,博士研究生也可以藉由擔任教學助理領取獎學金,整體而言是很有保障的研究環境。校友溫庭宇博士則以自己臨床訓練專員的工作經驗為例,告訴學弟妹與人互動的能力是選擇適性工作很重要的一環。相較於第一線研發人員的在工作室大量面對機器和試劑樣本,思考著重在最佳化步驟和解決各種技術上的問題, 臨床研究助理 (CRA) 或是醫藥學術專員 (MSL) 等和臨床試驗業務相關的工作,更常需要和醫師、藥師、治療師等外部專家合作溝通,好的人際溝通技巧和相對更外向的性格是評估自己是否適合類似工作的關鍵。校友們也針對如何選擇進入大型生技公司或是新興的小公司作為第一份工作,分析其中利弊。規模大的老牌生技公司如 GenentechBiogen 有相對完善且明確的升遷途徑,大公司歷練在未來轉換跑道時對於履歷很加分;相比之下中小型公司分工不若大公司精細,員工有機會較多元地嘗試各種不同性質的工作,能夠對公司運行發展的策略有更全盤的了解。

台灣生技產業的現況與展望 近年台灣本土生技製藥業發展蓬勃,許多與會的海外學子和青年都非常關心台灣的產業發展,也對日後回台求職有強烈的興趣。今年的 TTBA symposium 對此邀請到現任不分區立法委員、前台灣大學教授吳焜裕針對目前政府的生技產業政策規劃,生技產業人才勞動力供需問題,以及台灣生技產業發展方向進行專題演講。在政策規劃和現況方面,吳焜裕委員表示自 2014  2015 年,台灣的生技醫藥產業出口額增長了百分之十五,政府也在資原整合和智財法規上著力,希望能實現打造台灣為亞太生技重鎮的願景。吳焜裕委員今年十月在立法院發起「生物醫藥技術論壇」,邀請台灣本土產學界的專業人士組成智庫,參與討論台灣生技領域的未來發展。吳焜裕表示他希望居住在海內外的生技專業人士都能加入這個論壇,集思廣益才能為台灣找到更好出路。而在個人職涯發展方面, 當今無論海內外求職的難度都在提高,相較於二三十年前,博士學歷不再是求職的保證。台灣的生技產業目前尚在起步階段,體制和法規的完整性不足,技術也落後歐美先進國家。吳委員特別指出,這些產業生態上的劣勢,可以轉為海外學子為自己創造就業機會的優勢。很多高度專業的職位目前在台灣的生技產業雖然仍"不存在",但是可以被創造出來,而如何判斷台灣未來會需要哪些專業人才是海外學子為自己創造工作機會的關鍵。此外,會中台美生技論壇的單元,邀請了四名在產業界有長期經驗的講者,分享他們對台灣生技產業發展的觀察,剖析當前的挑戰和未來的展望。高龍榮博士目前是台美藥劑協會 (Taiwanes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harmaceutics, TAAP) 的會長,目前是 J&J 子公司 Janssen 的臨床試驗安全部門主管,他直言台灣生技製藥業研發能量和資源不足,雖然政府有意提供資源推動台灣本土新藥開發,但所投入資金的規模遠小於美國大型藥廠。以目前歐美發展中的生物相似性藥品 (biosimilar) 為例,和小分子藥物相比,需要更嚴格的測試和品質控管,因此生產過程需要更多成本投資,規模不大的企業很難有機會涉足這個新興領域。他也提到自己過去曾試圖媒合國際大型藥廠收購台灣本土的研發成果,但對方評估後覺得研發成果的商業潛力太小,因此失去合作意願,顯示國內新藥開發在最根本的研發方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許中強則提到,目前台灣生技業正在發展期,對中高階管理與臨床試驗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很多生技公司願意雇用有海外經驗的專業人才。因此他建議與會的青年留學生,若有意在為來回台灣投入生技產業,最好在畢業取得學位之後在美國累積足夠的工作經驗再返台求職,把自己在先進國家的經驗帶回台灣,多利用在國外建立的人脈取得資源及合作機會,才能帶給生技業更多創新變革的能量。甫從美國取得學位返回台灣麗寶生醫任職的劉朝翰博士則針對基因檢測和精準醫學領域在台灣的發展發表看法。他認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服務雖然在起步階段,但因為社會結構的轉變,高齡化和少子化等趨勢影響下,國人未來對於個人化醫療的需求一定會增加,而個人化醫療的檢測和設計服務開發所需要的資源遠小於成功開發新藥的成本,因此他相當看好這個領域未來在台灣生技產業界的發展。許中強和湯丹霞兩人也特別強調了台美兩地職場文化的差異,他們認為台灣企業的傳統經營分工方式,和歐美國家的生技製藥公司強調程序和邏輯思考的訓練不同。他們認為有海外工作經驗的年輕學子若有意回台發展,要能堅持執行用自己在海外習得的經驗處事,才能讓大環境有所進步。

台灣生技人網絡建構 聚焦美國產業聚落 德州台灣生物科技協會旨在連結休士頓、達拉斯、奧斯汀、以及 College Station (德州農工大學所在地) San Antonio 等德州主要城市的生醫領域台灣人。提供當地台灣生技人互聯平台,促進領域內台灣人的交流討論是協會創始的目標。美國德州在人們的既定印象中,產業的重心在發展石化工業和航太工程,實際上德州南部的休士頓有發展生技的先天條件—全球規模最大、研究和臨床照護密度最高的醫學中心 Texas Medical Center。德州醫學中心內有超過十萬名員工,兩萬名醫師和研究員,每年醫治八百萬人次病患。而除了 MD Anderson 這個頂尖的癌症研究醫療機構,全球最大的兒童醫院 Texas Children's Hospital  21 間綜合型醫院、四間醫學院等等總共超過五十所醫學 / 醫療相關機構,也都坐落在德州醫學中心,因此當地整府極力推動加速醫藥生技產業的發展。由於看好休士頓在生醫產品的研發和臨床試驗上不可多得的地利之便,Johnson & Johnson 既波士頓和南北加州之後,於今年在此開設了 JLABS以育成中心的方式扶植當地生技創新公司的早期發展和研發,也為當地的生技產業注入新能量。北德州方面,達拉斯的 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在六位諾貝爾獎得主,13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成員的領銜下,基礎生醫研究的成果傲視全球。而除了 UT Southwestern  2009 年建立扶植校內技轉的 BIOCENTER 育成中心外,達拉斯也是全美第六大生醫加速器 Healthwildcatters 所在地,許多生技、醫療器材、健康管理的新創公司都在其資助下發展。除了德州,在生技產業的矽谷-麻州波士頓地區,和新創生技公司的新興基地-加州聖地牙哥地區,也陸續成立了以台灣人為主的生技討論社群,並定期舉辦各類職涯發展講座和年度研討會。而為了促進資訊流通和強化人際網絡,各地社群之間多有往來之外,這些海外社群也和台大生技創業協會、中研院職涯發展協會、Investigator 等國內青年生技人的社群有密切的聯繫。藉由網路研討會等方式,分享在海外生技領域求學和工作的經驗。在國內生技產業起飛的今日,相信藉由這樣的交流,能激盪出許多不同的想法和觀點,帶動年輕新血投入,讓台灣的生技產業有更寬廣的視野。

衛福部 拚經濟! 攜手生策會 推動國際台灣品牌


宣傳台灣生技平台 陳建仁親上陣2016/12/24 | 生技產業 | 杜蕙蓉/台北報導副總統陳建仁昨日在「Taiwan Healthcare+國際入口平台」啟航發表會中表示,生技這一艘大船要開了!台灣頂尖醫療和創新生技必須積極進行在地、世界和未來三大連結,讓全球看見台灣的能量,台灣也能看到全球。有鑑於醫療產業必須國際化,陳建仁也親自向與會的加拿大、以色列、韓國、盧森堡、馬來西亞、荷蘭、法國等駐台商貿代表推薦Taiwan Healthcare+平台,期待台灣優質的醫療技術、經驗和知識得以無私對國際分享,幫助台灣生技醫療產業鏈結國際夥伴與跨入全球市場做好準備。Taiwan Healthcare+國際入口平台」是由衛福部支持、生策會執行規畫。首波啟航即匯聚百間生技製藥、創新醫材及醫療照護等三大領域頂尖企業和機構。衛福部部長林奏延表示,目前已有包括台大、榮總、高雄長庚等13家醫學中心、50家涵蓋國內原料藥、學名藥、研發型新藥、高階植入式醫材及ICT行動醫材等代表性企業,集結超過250具台灣特色優勢、可立即與國際連結合作之技術、產品與服務品項!Taiwan Healthcare+國際入口平台」籌備經歷3年,從2014年「Top 醫療在台灣」和「Bio Taiwan Highlights」的盤點和評選,到20157月公告頂尖醫療團隊與標竿企業,2016年則建構了台灣最好、足以代表台灣的生技醫療品牌平台。生策會表示,下個階段,平台聯盟將持續號召和集結台灣至少1,000個國際潛力品項,加速推進全球合作,擴展海外生醫市場和規模量能!

清華(張禎元) 開發中風復健機械手 竹北 成立機器人醫材公司 !


清大研發機械手 協助中風者復健 2016-12-24 記者洪美秀/新竹報導 只要套上5根手指,機械手就能幫助中風患者更有效做復健! 清華大學教授張禎元研究團隊研發出一款復健機械手,在機器引導下,中風患者的手可靈活做出開合、握拳、比劃數字等動作,還可將機械手施放的力量,傳送到雲端資料庫。現在已經進入臨床實驗,未來將可讓中風患者多一項復健選擇。張禎元說,中風患者常無法靈活控制手指,造成許多生活功能喪失,需靠復健才能讓失去的神經功能重新連結。但傳統復健需要醫療人員親自診療、評估,患者每次需要抓握的肌肉張力僅由治療師判斷,無法獲得可靠的數據來源,研發團隊研發的機械手可結合雲端資料庫,進行客製化的復健。長庚大學醫師裴育晟說,最近天氣轉涼,是腦中風發病高峰期,讓中風病患困擾的就是肢力障礙,近8成有上肢癱瘓問題,機械手可依指示,精準重複各種病患需要的復健動作,就像是一雙治療的手,不僅復健力道恰到好處,復健時也不一定要有人在旁,可省醫療人力。清大這項復健機械手的研究,獲科技部工程司身心障礙輔助科技技術專案計畫支持,耗費近3年時間,由多名教授和醫院醫師共同合作。參與復健機械手研究的清大動機系博士生卜書偉說,這個系統可精準記錄復健每隻手指所用到的張力,例如中風患者使用時,會依據患者復健的時間、手部開合的張力來分析數據,還可將復健的成果與數據上傳到雲端資料庫,醫師就可透過資料判斷患者復原的情形,這些是傳統復健無法做到的。清大已取得專利專屬授權,將會在竹北生醫園區成立機器人醫材公司投入開發主動式復健機械手,盼能幫助更多中風患者或高齡者。

(操縱股價 2012~2015) 德英 投資人求償 投保中心受理 (2016年12月30日止) !!


德英股價操縱案 投保中心受理求償登記 2016122012:17 前德英生技總經理郭國華等人涉嫌於民國1019月至1042月間操縱德英生物科技(4911)股票價格,而有違反證券交易法之情事,因前揭不法情事恐造成投資人之損害,投保中心即日起至1051230日止,受理德英公司股票投資人求償登記。 投保中心表示,相關受理事項公告於投保中心網站(http://www.sfipc.org.tw),並特別提醒符合本次求償受理條件之投資人,儘速填妥文件並填具表格,於1230日前向投保中心提出求償登記,才能加入團體訴訟並參與日後訴訟結果所得款項之分配。(林韋伶/台北報導)

華元生技: 母雞1200元契作 每月宅配30顆 連續8個月 (240顆)


認購母雞吃新鮮蛋 還可視訊監看母雞生活 2016-12-25 15:58聯合報 記者蘇木春╱即時報導 華元生物科技公司今天發表「好華雞代理孕母」計畫,消費者只要認購母雞契作,7個月後業者每月都會宅配新鮮雞蛋到府,認購的雞隻經過山區放養、衛生雞舍圈養,還能透過視訊設備全程監看,讓養殖與生產透明化。今年29歲的公司執行長翟子睿是該計畫的幕後推手,他從小在阿姨家的養雞場幫忙撿蛋,發現雞農把雞蛋低價賣給中盤,到市面上的價格是收購價的數倍,且雞農必須負擔天災、雞瘟等各種養殖風險,原先念政治的他,畢業後決定返鄉創業,帶著一群不到30歲的團隊,希望能幫助雞農。業者與雞農合作,台東初鹿設置放養場、彰化二林打造養雞舍,消費者只要預付1200元認購母雞,雞隻經過6個月的放養後,移到雞舍連續八個月產蛋,消費者每月都能收到宅配30顆、總共240顆的新鮮雞蛋。翟子睿說,雞舍以高科技打造,有自動化飼料系統、負壓式人畜隔離,提高生物防疫機制,每隻雞都有自己的QR CODE生產履歷,雞舍並有24小時視訊系統,消費者可隨時觀看自己的母雞正在做什麼,讓養殖與生產過程透明化。業者表示,消費者認購母雞,費用與國泰世華銀行合作信託,七日內可全額退費,若不滿意可依照比例退款,雞隻中途因病故死亡,會再找同齡雞隻接續完成契作。

台灣生技 政治掛勾35年宿命


【歷史故事】台灣為何發展生技?這要從30年前李國鼎的眼淚說起 2016-12-25 17:02:17 元氣網 文/陳皓嬿 前言:還記得今年初鬧得沸沸揚揚的「浩鼎案」嗎?又或者你因而想起四年前也是滿城風雨的「宇昌案」? 如今「生技產業」四個字在台灣的定位實在尷尬,到底代表「希望」還是「絕望」,沒人有把握、沒有人敢說。但不論最終結果是哪個,都不能否認,這個新興產業大起大落、跌跌撞撞地走了30多年,還撐著、依然咬著牙前進著。推著它的,是當今台灣很缺乏的「信念」,還有30年前李國鼎的堅持跟眼淚。年終歲末,這個充滿挫折和血淚但始終沒有放棄的故事,獻給歷經挫折但仍堅持住的 很奇怪、也不奇怪,跟台灣產業發展有關的故事,總要從李國鼎說起。說到「科技教父」李國鼎,你第一個聯想到的不外乎是台灣的半導體、IC設計等電子產業,但你可能不知道,和電子業同期「誕生」在李國鼎腦海裡的,還有台灣現在當紅、後勢看漲的「生技產業」。至於到底是怎麼開始的?一切都要從1982年那場「遺傳工程研討會」說起。

第一個十年 時任科技政委的李國鼎,那時有個煩惱:地狹人稠、缺乏資源的台灣,到底有本錢發展什麼產業,才能讓經濟穩定地成長下去、並提升國內的工業品質?19821月,中研院和國家科學委員會(即現在的科技部)聯合舉辦一場為期十天的「遺傳工程研討會」,由當時的中研院院長錢思亮主持,邀集國內外學者,分享最新的技術和應用可能性。遺傳工程是1970年代中葉,國外剛崛起的新科技,是讓生物的DNA可以在實驗室重新被組合的技術。由於不同的DNA會在生物體上表現不同特徵,若想植物可以抵抗蟲害,可以在植物DNA內植入一段抗蟲DNA讓植物具有抗蟲害的特性,這是大家後來耳熟能詳的「基因改造」,也是遺傳工程在做的事。那時還沒有「生技」這個詞,遺傳工程儼然是「生物技術」(利用生物製造各種產品的技術)的同義詞,但其實只是生物技術的一部分,其它還包括發酵技術、細胞技術、組織培養技術、蛋白質工程等。遺傳工程在各國剛起步台灣有機會搶先機 李國鼎在前往研討會開幕致詞時,表示「遺傳工程有可能被選為我國下一階段發展的策略工業。」

為什麼? 這得看回台灣的環境條件:環境脆弱怕汙染、缺乏原物料和能源,只有人力資源充沛;所以李國鼎認為,遺傳工程這樣高度仰賴知識和人才、又低汙染的產業,很適合台灣來做。另一方面,則和國際競爭有關。1980年代李國鼎規畫生技政策時,正是美國Amgen(安進)創辦初期,其中讓安進一夕致富的重要研發成果紅血球生成素EPO正是台灣人林福坤發明的。遺傳工程在各國都才剛起步,李國鼎認為台灣並未落後太多、有機會搶得先機,不像其它尖端科技,只有我們追在別人後面跑的分。所以與其說「台灣適合發展生物技術」,不如說「生物技術比較適合台灣發展」。因此,同年行政院長孫運璿便在全國第二次科技會議中宣布,將生物技術列為我國發展「八大重點科技」之一,並隨後於1984年成立「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擔任橋樑角色,協助生技的上游學術研發,銜接、技轉到下游廠商,類似工研院之於電子業的角色。但生物科技包含的範圍這麼廣,對1980年代的台灣學界和產業界來說又都相當陌生,到底該優先發展什麼呢?如果你Google一下「八大重點科技」,會發現其中還有一項「肝炎防治」,這,是台灣生技發展的「序曲」。

當年的生技發展 幾乎和「B肝防治」畫等號 彼時台灣是全球B型肝炎的高感染區之一,大概兩成民眾是B肝帶原者,十大死因中的肝癌和肝硬化都和B肝有關,是惡名昭彰的國民病。因此,「如何防治B肝」是政府的當務之急,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施打預防疫苗。為了確保疫苗供應不虞匱乏,而且夠便宜讓大家打得起,政府決定我國不能仰賴進口、必須自製疫苗;一方面,透過自製疫苗,也能讓國內的生物技術得以學習、發展,是「一兼二顧」的作法。因此,80年代的台灣生技發展,幾乎可以和「B肝防治」畫上等號。生技中心和國科會當時被指派兩項任務,一是即刻進口國外大廠的第一代血清B肝疫苗,給新生兒和學童預防接種,並在國內設疫苗工廠製造,另一個則是和大廠洽談未來第二代遺傳工程B肝疫苗的技術轉移優惠條件。這家疫苗工廠叫做「保生公司」1984年由行政院開發基金管理委員會、交通銀行、中央投資公司、生技中心共同投資,等於算是官方企業,首任董事長是生技中心董事長汪彝定保生公司成立後,便引進法國巴斯德藥廠的疫苗製造技術,開始生產第一代B肝疫苗;兩年後,疫苗成功問世,卻在上市時碰壁,先後跟衛生署還有民意代表槓上。一邊,保生公司認為每一批生產的疫苗,只要都做一次黑猩猩安全試驗就可以上市了,因為疫苗是按原廠方式做的、品質無虞,且一次黑猩猩試驗得花上數月,但疫苗上市應愈快愈好。然而,衛生署堅持要求疫苗得比照國外,進行連續五批黑猩猩試驗發許可證之後就不用再試驗的作法,才能維護民眾生命安全,雙方僵持不下。另一邊,第二代疫苗在國外研發上市的速度,比料想的還快幾年,保生還沒獲得技轉,但民意代表已開始提出質疑:用血清製造的第一代疫苗,有遭愛滋病毒汙染的風險。相較之下,第二代用酵母菌培養的遺傳工程型疫苗,更安全無虞,因此要求第二代疫苗要從美國進口。結果,衛生署採納民代的意見,先於1992年宣布不再採購第一代疫苗,接著跟美國藥廠購買第二代疫苗。因為美國藥廠看準台灣市場,特別以國際市場價1/6的優惠價賣給台灣。不久後,保生也取得技術、開始生產第二代疫苗,卻被「技術轉移費」和「低價進口貨逼迫壓低售價」兩方夾殺,最後不堪市場壓力和輿論影響,而於1995年關廠。

「台灣反其道而行」 保生公司黯然收場 生技中心前執行長田蔚城當時接受媒體採訪時感嘆,在歐美日等許多地區、國家,疫苗工業因高度仰賴研發、需要長期發展而受到國家保護,在美國不會看到日本進口的疫苗,在日本也不會看到法國、瑞士進口的疫苗,但台灣卻反其道而行以「保生大帝」為名的疫苗工廠,是當時國內發展生技產業的寄託,一路走來卻曲折坎坷、保不了自己的生命,黯然收場。不僅李國鼎獲知後難過地掉淚,對台灣剛起步的生技業來說,無疑更是一大挫折。對於當年保生藥廠的興起與結束,對日後台灣疫苗產業和生技產業的關聯性,至今仍是生技界的辯論議題。一派認為,若當年保住保生,今日台灣生技產業發展應不只如此。但另一派卻主張,疫苗和新藥領域畢竟不同,影響應該有限。

80年代還不是重點的生技業 如果翻翻1980年代的報紙,提及國內生技產業發展相關的報導並不太多,多以外電編譯為主。提到八大重點科技時,討論也多集中在光電科技與材料科技,生技業的消息既混沌又零散。彼時民眾最熟悉的生技話題,恐怕是1985年我國首個「試管嬰兒」張小弟誕生,連帶造成滿街一陣「試管盆栽」、「試管標本」的風潮。直到1989年,關於生技產業的報導才開始多了起來。有趣的是,許多篇報導的開頭都是這樣的:「生物技術是21世紀最有潛力的產業,有鑑於此,我國早於民國71年(1982年)將生技列入發展的八大重點科技之中,但……」十足「只聞樓梯響」之意。台灣第一個試管嬰兒張小弟出生時,和為自己接生的台北榮總生殖內分泌科主任張昇平的合照。

台灣發酵之父蘇遠志 生物產發協會推手 1989年,社團法人生物產業發展協會成立,由產官學研界人士共同發起,希望解決產業界資訊來源不足、學界研發和產業脫節、政府法令缺乏有效傳達管道等「生技發展絆腳石」問題。生物產業發展協會會員的來頭可不小,以政府官員為例,就包括當時的總統府資政蔣彥士、經濟部長陳履安、經建會主委錢復等人;至於協會的幕後推手,是發酵專家、台大農化系前系主任蘇遠志。蘇遠志最為人所知的是作為「台灣發酵之父」,研發「麩胺酸發酵技術」,讓原本相當昂貴、只能從日本進口的味精,變得便宜、可以大量生產,在1960年代帶動台灣一波味精工業崛起,成為國際有名的「味精王國」。生技產業在80年代末因疫苗工業挫敗時,蘇遠志便提出問題癥結,在於業者雖有能力技轉量產,但缺乏研發能力,一旦現有產品量產飽和後,就無法再開發新產品。但上游學界的研發項目,又無法滿足產業需求、難以技轉,最後業者只能陷入泥淖。蘇遠志建議,生技應從相對成熟的發酵工業開始做起,或從機能食品、製藥工業切入,和傳統產業結合,先改善製程、提高產能,比較實際可行,「先立穩根基、不可好高騖遠」。另外,蘇遠志也點出一個關鍵問題:生技產業缺乏相關法令配合,令業者無所適從,不敢投入資金。

為何「缺乏法令和配套法規」會成為問題?這得看回1991年的時空背景,正好處在我國生技業發展的轉折點上:政府提出的「十大新興工業」,將「製藥工業」納入範疇中。製藥是台灣傳統產業 卻面臨兩大困境 製藥原是台灣的傳統產業,1980年代台灣有近800家藥廠,大部分規模都不大,主要生產「學名藥」,也就是國外大藥廠研發、但專利權已經過期所以配方公開的那些藥品。那時製藥工業面臨兩個困境:一是許多小藥廠缺乏品管和標準規範,製藥品質參差不齊、危害國民健康;二是學名藥人人會做、台灣市場又小,大夥兒搶同一塊大餅,讓藥價愈來愈低,藥廠難以生存。針對問題一,衛生署於1988年開始實施藥廠GMP(優良生產規範),的確讓很多不合格的小廠關門;政府也提出將「製藥工業」歸入生技產業中,目標是「研發新藥、開拓國際市場」。當時的經濟部覺得「製藥工業要有效突破,就得從新藥研發上著手」;然而若不想複製別人、改開發利潤高的新藥,台灣藥廠不僅缺錢、缺人,還面臨許多行政困難。

第二個十年 1991年,一場製藥工業的座談會中,就有業者提到開發新藥,除了找出新藥外,後續還有藥理、毒理、動物、臨床測試要做,這些設備、資源都需要一大筆錢,以台灣藥廠的小規模,不可能負擔得起。另外,在人力資源方面,除了藥學專業人才,藥廠還需要技術、經理、行銷、法規人才,而且得有國際經驗才行,但業者根本找不到人。最後一個瓶頸,是業者對「符合政府開發新藥規定」缺乏充分資訊、也沒有明確的法規可以依循;例如臨床試驗的標準和規範,到底該學國外那套,還是自訂一套本土專用的?業者無所適從,自然不敢做大筆的投資。人才、法規、資金或資源三大問題必須分別解決,這便是台灣生技產業第二個十年的發展重點。1993年,中研院的「分子生物研究所」和「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成立,這是吳大猷還是中研院院長時就發起的計畫,兩所分別負責尖端生物科學和醫學的研究同時,也肩負培育人才的責任。「分生所」主要著墨在遺傳、免疫、藥理、病理等基礎科學領域,「生醫所」則鎖定新血管疾病、感染、癌症、神經疾病和新陳代謝疾病的研究,並和台大、榮總、三總成立臨床醫學中心,結合臨床與基礎研究,使前瞻研究可往應用層面延伸。

光有中研院兩個研究所還不夠 1988年受吳大猷延攬回台的生醫所所長吳成文,旅美時曾在美國國家衛生院(NIH)擔任研究員,他認為台灣也應該有這樣的單位,負責重要疾病、醫藥衛生政策和醫藥科技的發展研究,培養醫藥人才。1991年剛上任的行政院長郝柏村得知後,便將國家衛生研究院納入甫推出的「國建六年計畫」項目中,並於1996年正式成立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由衛生署主管,吳成文擔任首任院長。

法規面問題 得先從訂標準下手 新藥研發最「麻煩」的地方,就是產品做出來後,還須通過層層嚴謹的檢驗關卡,確定安全無虞後才能上市。這些關卡包括藥理、毒理、動物等檢測,所以1993年,經濟部工業局和國內製藥業者共同成立「財團法人製藥工業技術發展中心」,負責提供檢測服務。當然,這些檢測須有統一標準且須符合國際規範;過去,衛生署規定廠商新藥需取得三個先進國家的審查證明,才可以上市,對業者來說是很大的挑戰。因此1998年,衛生署成立「財團法人藥品查驗中心」,將過去審查新藥的工作從署內藥政處獨立出來,排除仰賴他國和人力不足的問題。這一方面讓審查、檢測終於有所本,一方面也大幅改善過去「積案不審」的陋習,加速新藥上市的速度,從原本需費時兩、三年審查,到半年、數個月就可通過。巧的是,藥品查驗中心成立前,正逢「藍色小藥丸」威而鋼推出之際,在陸續傳出威而鋼於黑市橫行的新聞後,不少有需求的民眾「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殷殷企盼威而鋼能作為查驗中心第一宗審查的新藥,並成為國內有史以來上市最快的新藥。不過第一個真正通過查驗中心審查的新藥,是1999年推出的乳癌新藥截瘤達(Xeoda),由於藥廠資料準備齊全,只花了三個月便通過。

沒資源,就和國外大廠合作吧! 至於資源不足的問題,可以靠和國外大廠合作來解決部分。1992年,在經濟部工業局的媒合之下,當時台灣第一大藥廠永信藥品公司和美國藥廠Genelabs合作,開發擁有世界專利的抗癌新藥GL-331。合作方式是,Genelabs將關鍵製藥技術引進台灣,由永信藥品派技術人員到美國,參與第一階段的人體臨床試驗,接著再回台灣和中研院分生所、生醫所及國內幾家大型醫學中心,合作進行第二階段人體臨床試驗;這是我國藥廠首次和國外大廠合作開發新藥。至於缺乏資金的困境,則有賴財經、金融相關法規的修訂,放寬對生技產業的規定,或給予優惠。1995年,行政院通過「加強生物技術產業推動方案」後,政府陸續取消生技業者的技術作價百分比上限,並給予長期限的融資優惠。其中一項備受討論的改變,是放寬生技產業的上市上櫃標準,因為生技產業需要龐大的資金投入,但不夠的錢總不能都靠政府給予補助;然若業者可以發行股票,便能從公開市場募資、以投入研發工作。因此,2001年政府正式通過「放寬生技產業上市上櫃條例」,只要生技業者拿得出具有市場性的產品或技術,便可申請上市上櫃。

第三個十年 西元2000年,發生不少「驚天動地」的事情,多數人可能記得Y2K(千禧蟲)、我國首次政黨輪替,但最重大的一件,莫過於科學家解開人類的基因密碼,公布「人類基因圖譜草圖」。人類基因定序可說催生個人化醫療趨勢,也帶動相關生技產業布局與投資熱潮。人類基因定序也對台灣生技產業有很大影響,許多生物晶片、基因檢測公司隨之成立。包括「台灣人基因資料庫」計畫也可追溯於此。2000626日,攻占國內外各大媒體的頭版新聞是這個:美國總統柯林頓和英國首相布萊爾透過衛星連線,向全世界宣布「人類基因定序已完成草圖」。人類的細胞裡有23對染色體,染色體上承載2萬多個基因,如果能把這些基因密碼解開,就能使科學家了解某些因基因病變造成的疾病,例如癌症、關節炎、糖尿病、高血壓、失智症等,也許就能針對基因找出預防或治療的方式。布萊爾說這是「醫藥科學的革命」,柯林頓則表示「醫療保健會因人類基因密碼破解而永遠改變」。一時之間,媒體和大眾開始討論起活到1,200歲的可能性和隨之帶來的希望和困擾。學術界和醫界則認為,基因定序後,意味個人化醫療的時代來臨。雖然天下人百百種,每個人擁有的基因表現都不盡相同、因此生理特徵皆有差異。但過去醫生開給病人的藥卻都是同一種,頂多針對身高、體重、年齡調整劑量,卻無法解決某些藥物會在具特定基因特徵的病人身上,產生副作用、嚴重的甚至可能造成死亡。不過基因定序後,未來就有可能讓藥物針對每個人的基因特性量身打造,做到更精準有效的治療,或是避開副作用。

李遠哲:要設立「基因體中心」 時任中研院院長的李遠哲意識到這件事的重要性,便提出要設立「因體中心」,專門研究基因功能、蛋白質體的科學等。有別於傳統中研院「做基礎研究」的定位,基因體中心的任務,還包括發展新的治療疾病的技術及藥物,並作為「育成中心」將研究成果技轉給新創高科技公司,終極目標是帶動台灣生技發展。但這麼新的領域,國內專家並不多,因此李遠哲花了許多心力,把海外的台灣生技領域專家們,一一動之以情找回台灣「坐鎮」,括當時的生醫所所長陳垣崇、動物所所長游正博、副院長賴明詔等人都是。有了這些「明星級」的專家學者,就如同伯樂還視,要吸引人才回來才更有說服力。

基因體中心主任 李遠哲相中翁啟惠 基因體中心的首任主任,李遠哲則相中生化學者翁啟惠也就是後來接班李遠哲的第七任中研院院長。雖然翁啟惠在20165月因為浩鼎案而請辭,但他擔任中研院長時,以最高學術殿堂負責人主動打破學術界與產業界涇渭分明的界線,促成多個重要科技法規的立法。翁啟惠彼時是美國加州史克里普斯研究院(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的講座教授,史克里普斯研究院以生物醫學著稱,是世界上最大的私立非營利性醫學研究機構之一,而翁啟惠做的是當時還很冷門的醣化學研究。2003年,基因體中心成立,不久後便和史克里普斯研究院簽約合作,研究重點為針對新流感、禽流感等病毒、泛抗藥性結核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乳癌及肺癌等重大疾病的防治,成果近年授權給十餘家新創公司,並有半數成功研發產品、正式獨立分割。翁啟惠扮演的生技推手角色,則在2006年接任中研院院長後,大刀闊斧地動了起來。

關鍵:「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誕生 其中最關鍵的一步,就是2007年推動「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被業界譽為「台灣正式邁向生技製藥研發」的象徵。這個條例又被當時的媒體戲稱為「特急件條例」,因為從提出到立法院三讀通過,前後不到半個月,和許多在立院一壓就是20年的法案比起來,簡直神速地不可思議。不過事實上,草案本身已經醞釀已久。翁啟惠說,早在2003年他當基因體中心主任時,就發現生技發展受法規阻礙一事,例如開發新技術的研究人員受限「公務員服務法」,無法擔任育成中心或企業的科技諮詢委員、創辦人。這和美國容許教授創業、開公司的規定大不同,因為以創新技術為本的企業,若沒有熟悉技術的人作為領導,很難經營下去;如果不解決,不僅創新型態的生技公司難生存,對學界和產業界的人才交流更是一大阻礙。另外,國內企業要從國外引進新技術時,會被課高額的稅,令投資人望而卻步、不願意投入,也是一大問題。然而,當時翁啟惠和政府談生技新藥產業展條例時,卻相當不順、屢被擋住,或許是因為那時大家都對新藥研發不熟悉、產業界也不看好台灣有能力發展新藥。翁啟惠卻不這麼認為:「如果台灣人無法做出新藥,那為何一出國就統統有辦法了?」他解釋,生技產業要能發展,只有在非常注重法規、法治的國家才有辦法,如果不克服「人治」的影響就辦不到。換句話說,也可以把生技產業視作「櫻花鉤吻鮭之於水質環境乾淨與否」之類的指標,只有夠成熟的社會才有辦法發展。這是台灣生技產業發展第三個十年的重點,重整相關法規和研發環境,盤點台灣要發展生技產業還欠缺哪些條件,需要「整修」或「補上」。翁啟惠2006年成為中研院長的同時,也擔任行政院的首席科技顧問,他認為立法時機成熟、且台灣生技業阻礙迫切需要打通,便和當時的行政院財經小組召集人、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提及此事。

特急件:行政院副院長+立法院長出手 蔡英文了解問題的嚴重性後,也覺得應該趕緊著手進行,就和經建會主委何美玥與考試院、財政部,分別協調如何排解公務員限制問題和技術股課稅問題。協調完,分頭花了四天將條文寫出來。但即使行政院提出法案,法案能否生效還得看立法院通不通過。為了在立院會期結束前完成此事,蔡英文獲得民進黨同意後,找了立法院長王金平碰面,請他領銜提案,因為王金平出面,就是朝野對立間最好的潤滑劑。一開始王金平還有些猶豫,但後來仍點頭答應了,因為他知道生技產業之於台灣的重要性,本身也想推類似的法案。於是,在該會期結束前的凌晨兩點,「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成為最後一個三讀通過的法案。從此以後,擁有技術的公務員可以技術取得合理股權,並擔任企業董事或科技諮詢委員。另外,以研發為導向的生技公司,未來從國外取得新藥技術時,可不再受到技術股課稅的限制,能更容易募到資金。但法條生效後,生技業就一帆風順地起飛了嗎?當然沒有,而且不久後,還發生了重挫台灣生技產業發展的「宇昌案」。

宇昌案 為台灣生技發展上了一課 以「愛滋病雞尾酒療法」聞名的華裔美籍科學家、中研院院士何大一,在1995年提出「將當時兩大抗愛滋病藥物組合使用,以有效抑制愛滋病毒擴散」的治療方法,被時代雜誌選為1996年的風雲人物。2007年,行政院國發基金想將何大一推薦的一種新的、可防止愛滋病毒進入人體內複製的藥物TNX-355引進台灣,作為我國生技新藥的切入點,於是請何大一作為顧問,評估是否適合在台灣成立一個生物新藥開發公司,並取得TNX-355的授權。何大一和數位生技大老對這案子樂觀其成,因為他們期待這個新公司可以創新為基礎,並和世界一流的大藥廠、擁有TNX-355專利的基因泰克(Genetech)合作,挑戰當第一個獲得美國FDA批准上市藥物的台灣生技公司,為我國生技業進軍國際打頭陣。有了技術不夠,要成立公司還缺資金,但以當時生技公司未出現過成功案例的情況下,除了統一集團、台泥和永豐餘集團,少有人願意砸錢投入。另外再加上原本的投資者抽手,眼看要和基因泰克拍板、我方資金條件卻不符合對方最低資本額的要求,大老們便詢問蔡英文是否能擔任新公司的董事長,協助資金到位。甫跟著行政院長蘇貞昌總辭、離開內閣的蔡英文,由於之前經手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對生技業頗有興趣,雖然知道生技公司成功的機率僅2%,評估一番後,仍答應出任,這家新公司就是「宇昌生技」。2008年總統大選民進黨敗選,李遠哲鼓勵蔡英文回到政界參選黨主席,為避免外界觀感不佳,蔡英文將手上有的宇昌持股轉賣給潤泰集團,並退出經營。總統大選 生技風暴 2012年總統大選前,國民黨質疑已為總統參選人的蔡英文,當年擔任行政院副院長時先是通過生技新藥條例、讓國發基金投資宇昌生技,接著又於卸任後接掌宇昌董座,有圖利自家、違反旋轉門條款之嫌。這件事在選前一個月前爆發,燒得沸沸揚揚,幾位參與宇昌生技創業的科學家,包括共同創辦人何大一、院士陳良博、羅氏製藥全球技術總裁楊育民,還有翁啟惠等人,也被捲入這場政治風暴中。2011年底,特偵組因此啟動調查,數月後,特偵組宣布查無不法並偵結此案。且先不論宇昌案對於選情的影響,在案發之後,不少國內外的生技學者、創投業者對於在台灣投入生技產業,不小心可能陷入政治困境,多有所疑慮、望而卻步讓生技產業又經歷好一段低潮。不過看回當時對手針對宇昌案提出數點「剪不斷、理還亂」的質疑,其實正可以反映出國人、媒體、官員們對生技產業發展的陌生與不了解。

宇昌案爭議 源自對生技產業的不了解 其實宇昌案凸顯了生技新藥產業的特性:一項潛力新藥在實驗室被證實有效後,並不代表藥品進入人體內就同樣有療效,且也還不確定該藥是否適合人體使用,會不會造成嚴重副作用。因此,潛力新藥出了實驗室後,就像最開頭提到的,還得經過藥理、毒理測試確保安全性,再進入鼠、狗、猴等動物體內試驗。但還沒結束,新藥最後還得經歷人體臨床一期、二期、三期試驗,看看人類合不合用。等到通過這些關卡後,潛力新藥才能正式變成「實體產品」上市。這些程序前前後後,可能耗費五至十年不等,因此在新藥正式上市前,生技新藥公司並不會有實體產品。換句話說,生技新藥公司也不可能像一般製造業一樣,先有產品原型後才成立。這樣看來,宇昌案其實也替台灣的生技產業發展,上了相當好的一課。行政院推出「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成立六百億「生技創投基金」,預期十年內打造成新兆元產業。

鑽石方案的四大推手與四大支柱 在宇昌案爆發之前,政府於2009年推出「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試圖強化我國在生技產業價值鏈(value chain)的第二棒、將研發產業化的角色。什麼叫作第二棒?為什麼台灣要跑「第二棒」?生技產業的投入是長期而高成本的,台灣生技研發總經費,還比不過國外略具規模的藥廠。所以與其包下整條產業鏈,專家建議上游研發出色的台灣,不如專注發展「動物實驗到第二期臨床試驗」這段路、也就是所謂「第二棒」,待新藥或新醫材發展為半成品後,轉賣或授權其它國家的藥廠商品化。鑽石方案背後的四大推手,分別是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中研院院士兼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朱敬一、政務委員張進福和經建會主委陳添枝,方案的原始構想,來自2008年「生技諮議委員會」的會議結論。方案是當時四個人開了四個月的早餐會跟便當會而來的,因為他們平日工作行程滿檔,只能在早上七點多、傍晚六點多的吃飯時間,邊吃飯邊談。該方案以「四大支柱」為主軸:成立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成立生技創投基金、成立生技育成整合中心、成立快速試製中心。

1.食藥署成立 2010年,衛生署轄下的食品衛生處、藥政處、藥物食品檢驗局、管制藥品管理局先行整併為食品藥物管理局,後來於2013年配合衛生署改制為衛福部,食藥局也變為食藥署。要成立食藥署,是希望可以加速新藥和醫材的審查流程,讓兩岸的醫藥可以互相認證,並針對重大或特殊疾病治療的藥物,提供輔導及建議。當初它被設定的重要功能,是「立法修法改善效率,以幫助生技產業」,不過後來一連串的食品造假與安全問題,讓食藥署每每在媒體上高度曝光時,幾乎都是以「食安危機救火隊的樣貌出現。

2.生技創投基金 設立生技創投基金的目的,則是在新藥醫材發展的各個階段,都能引進市場力量、支持生技業者營運,基金預計由國發基金投入四成、創投公司業者六成,翁啟惠解釋,這是為了讓國家得以有權主導產業發展方向所設計的。為此,四人找來在高階醫材創投經驗豐富、美國The Vertical Group創投公司執行合夥人張有德,回台設立生技創投公司TMFTaiwan Medtech Fund)。但在推動過程中,卻面臨政府層層限制,包括生技創投公司只能設在台灣,因此無法引進國外資金,加上國發基金的投入從原本的四成縮為兩成,資金始終無法到位,有德大嘆不如歸去,TMF公司最後也無疾而終。

3.生技育成整合中心 生技育成整合中心(Si2C),則是鑽石行動方案的另一個重點。朱敬一曾撰文解釋,生技產業是場馬拉松賽,在發展過程中,各國法規的改變、專利保護、競爭者的進程、接洽潛力買主、市場定位和財務等事,林林總總相當複雜,業者難以應付。因此,生技業者需要一個能幹的整合服務團隊協助他們,就像藝人明星有經紀人、公司有營運長,生技產業的「經理人」,就是「生技育成整合中心」。問題是,誰夠專業、經驗夠豐富,可以主持這個育成中心?他們找來羅氏藥廠和BiogenIdec公司的資深副總裁蘇懷仁,回台籌措並擔任育成中心的執行長。蘇懷仁是旅美的生物化學家,曾在哈佛醫學院工作,後來進入羅氏藥廠,他最為人所知的是帶領團隊開發治療流行性感冒的新藥「克流感」,該藥在2003SARS肆虐之後,就被大規模使用。蘇懷仁在新藥開發的實驗、臨床、上市、行銷方面都相當純熟,浩鼎生技董事長張念慈曾說,蘇懷仁是成功開發最多種新藥的美國華人。事實上,生技育成整合中心這個點子,就是蘇懷仁在2006年的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中提出的,因此不論就專業或是理念原生的角度,他都是職掌生技育成整合中心的不二人選。2011年底,生技育成整合中心正式成立,往後兩年間,蘇懷仁便到處奔走,一方面尋找資金和人才,一方面領導中心篩選出有潛力發展的新藥和醫材,且專攻華人特有疾病2014年,蘇懷仁發現罹患淋巴癌,同年7月病逝於美國,讓許多生技、產學界人士唏噓、難過不已。

4.國家生技園區 除了資金人才需要整合外,硬體也需整合。2007年,中研院院區不足,加上想要將基礎研究和產業端拉在一起、縮短彼此的隔閡,提議將台北南港的202兵工廠的一部分,改作為「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翁啟惠的規畫是,把科技部的動物中心、經濟部生技中心的臨床前研發服務中心、食藥署的法規諮詢中心,和中研院的轉譯醫學和育成中心,都搬到那裡。然而2010年生技院區確定落腳202兵工廠後,卻引來一陣不小的爭議。原來,202兵工廠因為長期未開放給公眾,裡面其實保留一片相當完整、美麗的綠地,生物多樣豐富。因此,時任立委的作家張曉風聽聞此事後,便以「報告總統,我可以有兩片肺葉嗎?」為題投書媒體,希望阻止開發202兵工廠、別讓園區廠房製造汙染、破壞台北最後一片綠地,後來更不惜下跪陳情。不過,時任中研院長翁啟惠回應表示,大家都誤會了,生技研究園區的定位和一般科學園區不一樣,並不會蓋工廠生產,純粹只做研究,以動物實驗、臨床試驗為主,若新藥或醫材試驗成功,再去科學園區由業者量產。當時政府一度考慮將園區遷往新北市林口區,而不少縣市也爭相邀請中研院到那裡建園區。但中研院評估後仍認為,還是留在台北較佳。

牽涉「產業聚落」問題 生技園區留台北 為什麼生技園區非留在台北不可呢?這牽涉到「產業聚落」的問題。翁啟惠說,生技產業是高度知識密集的產業,因此對業者和研發人員來說,能在同一個城市裡頻繁互動、交流,是最理想、有效率的狀態。另一方面,生技產業的研發過程中,也會受到交通移動的限制。比方說,如果要運送檢體,可不能透過高鐵或宅配運送,因此即使是台北到新竹這樣同在北區的地理關係,也不比都在台北市來得方便。以美國波士頓、舊金山、聖地牙哥為例,生技產業之所以能在這三個地方蓬勃發展、並產生研發聚落,是因為當地有最好的醫學中心、學研單位環繞在生技業者周遭,加上生活機能佳的緣故。檢視台灣,現在有這樣條件的,只有大台北地區,學研單位有中研院、台大、陽明大學,醫院有台大醫院、榮總、三總,有各大醫學中心,相關的政府主管機關如食藥署、查驗中心等也都在附近,加上研發階段所需要的核心設施、人力,同樣位在南港的中研院也都有,因此將生技園區蓋在南港,有著聚落形成。不過翁啟惠同意張曉風的看法,生技發展生態環境必須兼顧、兩者不該衝突,所以在事發之後,便修改開發規畫,先減半開發面積、擴大溼地範圍,並在環保署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大會之前,先辦實地探勘和資訊會議等,落實公民參與。最後,南港生技園區計畫有條件通過環評,要求開發單位中研院增加人工溼地復育區、生態保留區,讓民眾可接觸202兵工廠內的多元生態。

第四個十年 台灣生技產業的第四個十年剛過一半,我們現在走到哪兒了呢?2013年,台灣生技產業營業額達2,769億元,比2012年成長5%,生醫產業商家家數超過1,600家,從業人員超過7萬人。2014年,台灣生技產業營業額達2,886億元,民間生技投資超過458億元,較2013年成長9%,到年底有88家生技公司成功上市上櫃。2015年,截至6月底,台灣已經有87家生技新藥公司,生技新藥產品達209項,有28項生技新藥取得上市許可。20162月,台灣浩鼎生技公司宣布他們的新藥「抗乳癌醣分子疫苗OBI-822」,其台灣臨床三期試驗的結果將公布。OBI-822是全球第一個用醣分子合成技術完成,透過活化人體的免疫系統來殺死癌細胞的療法,因此備受各界矚目。

令人期待的乳癌新藥解盲? OBI-822的臨床三期採用「雙盲測試」,希望讓結果可以不受人為因素影響、更為客觀。作法是,將受試的349名乳癌患者隨機分兩組,一組使用新藥OBI-822一組使用安慰劑,但到底誰被分配到用哪種藥,醫生跟病患都不知道。研究人員也是,他們只知道誰用什麼藥,但不知道使用後的療效,要待醫生把療效結果跟研究人員手上的測試名單兜在一塊分析,也就是「解盲」,才會知道OBI-822的效果如何。由於OBI-822的醣分子合成技術是翁啟惠研發、再由中研院技轉給浩鼎,加上浩鼎的大股東包含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等「名氣加持」,投資人相當看好浩鼎發展,在解盲前數天,浩鼎的股價從400多元一路飆升至750多元,重回生技股股王寶座。

浩鼎解盲案 演變成一場政治風暴 然而解盲結果公布,浩鼎發現其試驗在統計上並未通過「有效標準」,也就是使用OBI-822的病患的疾病無惡化存活期,並沒有明顯超過使用安慰劑的對照組,因此並不算成功。對此,翁啟惠在解盲當天接受媒體採訪詢問如何解讀結果時,表示雖然數據未達預期,但「就科學上來說是成功的」。他推測,可能是受試者的樣本不夠,或是有些癌末病患本來就無法產生免疫反應等原因,才使得統計結果沒達標準。但實際上有八成五的病患在使用OBI-822後,產生免疫反應且副作用低,因此翁啟惠認為,未來若再將試驗重新設計,OBI-822仍然值得期待。不過浩鼎的股票還是因此暴跌,短短三天連跌三根跌停板,股價跌了184元;輿論開始質疑解盲資訊不夠透明清楚,使得投資人缺乏判斷資訊。新藥評估專家、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科主任莊其穆當時便投書媒體,指出國內生醫發展的透明度和新聞稿的資訊客觀性,相較於先進國家仍嫌不足,投資人也缺乏對臨床試驗的數據解讀的基本常識。另一方面,則有人向金管會檢舉解盲前似乎有人大舉借券買浩鼎股,櫃買中心和檢調因此進入調查。金管會前主委、現任立委曾銘宗批評翁啟惠不應在解盲前關鍵時刻,針對單一股票發言、背書,翁啟惠則發聲明澄清自己是受訪才談浩鼎新藥,且他並沒持有浩鼎股票。然而,沒多久後翁啟惠卻被爆出女兒持有浩鼎股票3,000張、前後說法兜不攏等問題。宿命重演 生技成政治風暴 彷彿宿命般,如同當年宇昌案,浩鼎解盲案演變成一場政治風暴,甚至最後讓翁啟惠請辭中研院院長一職。至於OBI-822的未來何去何從?是否申請食藥署藥證、重新設計試驗方式、轉往治療其它癌症的發展方向,後續仍有待觀察。未來,生技產業能真的起飛嗎?鑽石真的閃亮?能成為繼ICT產業之後,另一個翻轉台灣經濟的奇蹟?或是輪迴宇昌案和浩鼎案般「總和政治掛勾」的宿命,會成為生技業走不出去的慟?也許,我們都在等那個答案吧! 本文摘自《生技,原來要這樣看》一書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