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台大醫院外科醫師洪浩雲,選擇出走醫美時, 彷彿,台灣的醫生遭遇危急正喊著「救命」! 什麼樣的關頭,讓醫生們紛紛出走? 什麼樣的未來,讓醫學生們不再以「醫生」當做唯一的選擇? 為什麼病人眼中的好醫生們,認為醫療糾紛和健保給付, 會是台灣醫療惡化的二大元兇。 台灣的醫療系統,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從台大醫院的現況,見微知著。 三大現象、四大問題!《遠見》深入醫療第一線, 剖析台灣醫療環境的困境與希望。 企劃/范榮靖、王美珍、黃漢華 攝影/陳宗怡、張智傑、蘇義傑 完整報導請參閱《遠見雜誌》313期,2012年7月發行。
Tuesday, July 10, 2012
who listed in " Patients Beyond Borders" ?!!!
【生醫新藍海】國際醫療--台灣醫療 深具國際競爭力
中國單株抗體 降價 強戰市占率 ! 誰將是贏家 ??
國產單抗產業商機無限 百家企業欲過獨木橋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證券時報) 2012-06-30 04:26:06 忽如一夜春風來,在國外重磅單抗藥物專利保護期即將過去之際,中國抗體藥物市場正日益受到相關企業和機構的青睞,國內抗體藥物龍頭企業中信國健則正處於IPO審核階段。同時,僅6月份京滬兩地就召開了三次抗體方面的行業會議,業內人士稱之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與之相應,單抗產業的發展路徑是創新還是仿制,如何在量與價之間進行權衡,也成為業內人士關注的焦點。
單抗產業行將井噴 “2004年的時候大家都在說抗體,到了2012年大家已經都在做抗體了。”一位從海外回來的抗體藥物企業家近期在北京召開的第二屆抗體高峰會議上如是說。國內抗體藥物研發和產業化方面的一位權威人士指出,抗體藥物不僅有巨大的市場和需求,在今后的若干年也將是朝陽產業。“由於重磅炸彈藥物專利即將過期,新技術不斷涌現,原來令大多數廠家望而卻步的治療性單克隆抗體仿制藥行業,現在似乎變得唾手可得。所以現在全世界都想進入這個領域,甚至連做半導體的韓國三星集團也已經開始做抗體藥物。”嘉和生物首席執行官周新華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據抗體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李晶介紹,全球抗體藥物市場已經從1997年的3.1億美元增長到2009年的約440億美元,增長達100多倍,近13年來的復合增長率高達51.13%;抗體藥物在全球生物制藥中所占份額也從2000年的10.5%擴張到2009年的56.41%,成為生物制藥行業中占比最大的子行業。業內人士預計,到2014年,全球前六大暢銷藥物將均為生物技術藥物,而全球十大暢銷藥物中將有7個是生物技術藥物,其中6個為重組抗體類藥物。周新華介紹,治療性單克隆抗體藥物在現代制藥行業可以說是獨占鰲頭,目前多個抗體藥的單品種全球年銷售額可以達到50~60億美元,好的話甚至可能達到70~80億美元,其中一種藥物2016年的銷售收入預計將超過100億美元。 如此誘人的市場前景自然讓不少企業怦然心動。目前,海正藥業、復星醫藥、一致藥業、華蘭生物、沃森生物等上市公司都在進入抗體藥物領域,石藥集團、神威藥業等非上市醫藥公司同樣也在介入。
創新還是仿制 不過,在周新華看來,盡管目前中國的資金實力比以前強多了,但在真正的創新藥物開發方面離國際水平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僅從資金投入來看,中國“十二五”規劃中全部5年對生物醫藥投入的研發資金還不如瑞士羅氏公司一年研發資金的投入多。而且,在目前的新藥研發模式下,開發新藥的成本越來越高,成功率卻越來越低。周新華認為,從長遠而言,國家支持的生物創新藥開發對中國確實非常重要,但在目前的行業發展階段其成功率并不高,主要原因是國家和企業的資金投入仍不夠,且在時間和行業技術能力積累上也還不夠。據記者了解,從一般的行業規律看,生物創新藥從研發到投入生產大概需要15~17年的時間,而Biobetter產品(對原研生物制品的改進)大概需要10~12年時間,生物仿制藥則為5~7年的時間。“從政府和投資人的資金投入力度和耐心來看,目前階段只做抗體創新藥開發的成功概率不大。通常做生物創新藥開發的成功率最多10%,而做生物仿制藥開發的成功率可以達到90%。開發仿制藥最大的挑戰是市場競爭,而開發創新藥最大的挑戰是開發過程中其成藥性的成功率。”有鑒於此,周新華認為,目前階段中國企業最為現實可行的途徑是先專注做好抗體仿制藥的開發與產業化,并同步布局Biobetter產品開發,此后再逐步過渡到原創性的創新藥開發。中信產業基金的一位醫藥投資人也表示,從產業的發展戰略看,中國單抗產業和互聯網比較相似,奉行跟隨戰略比較合適。 一位券商醫藥行業分析師對記者強調,相對於化學仿制藥,生物仿制藥特別是單抗等高端生物仿制藥的技術及投資門檻更高,其對企業的經驗、技術實力、投入力度要求較高,因而利潤率也高於一般的化學仿制藥。 因此,盡管中國抗體產業正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其市場形勢也呈現“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狀況,但周新華對未來有多少企業可以真正抓住抗體藥物的發展機遇并不樂觀“由於涉及的技術復雜、各種關鍵要素的要求很高、投資門檻高,估計最終沒幾家能過。”他說。 記者從相關抗體產業與會人士處獲悉,目前國內有100多家企業打算進入抗體藥物產業,但真正能進入研發階段的約30~40家,而最終能有產品上市的也就6~7家。
量價權衡 國際單抗市場潛力驚人。 “中國單抗藥物的市場份額偏低,具有比國際市場更高的市場潛力。2007年全球單抗已占整個生物技術藥物市場份額的34.4%,中國則只有1.7%,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以抗腫瘤單抗為例,國際上單抗在抗腫瘤藥物市場中已經位列榜首,占據了34%的市場份額,而國內單抗在抗腫瘤藥物市場中僅占4.8%的份額。”國金證券的一份單抗產業報告如是描述中國單抗市場的潛力。 不過,盡管單抗藥物靶向性強、副作用小、療效明確,在國外獲得較好的發展,但在目前主要由外資醫藥企業主導的國內單抗藥物市場,卻由於產品價格高昂而使需求受到抑制。以外資單抗藥品修美樂為例,該藥品一針為7900元,每兩周注射一針,其療程一般為6~12月,一個療程下來就大概需要10~19萬元,這種貴族藥顯然不是一般人可以用得起的,從而也就抑制了中國國內市場的需求。 轉機在進入省級醫保乃至國家醫保。據上述券商醫藥行業分析師介紹,2009年醫保調整之后,共有8個單抗藥物進入多個省的醫保,其中國內龍頭企業中信國健的單抗藥品益賽普已進入7個省的醫保。另一方面,在跨國醫藥巨頭的積極爭取下,目前也有多個進口單抗藥品進入地方醫保,而且去年以來中國的外企聯盟還在進一步和國家醫保進行降價方面的談判,看能否進入國家醫保。據悉,去年默沙東的相關產品價格降低50%后,其銷量上升了50%。 在此背景下,該分析師認為,中國單抗藥品的天量市場有望逐步打開,而正在上市審核過程中的中信國健有望成為中國單抗藥品第一個黃金5年的受益者。不過,業內人士有種擔憂,即未來抗體藥物市場是否會面臨價格戰,而為進入醫保降價后的產品價格是否可以保持該產品有足夠的盈利空間。對此,前述業內權威人士表示,中國的抗體藥物價格一定會降下來,需求量也隨之會上去。他同時強調,盡管進入醫保后抗體藥物價格會下降,但可以肯定的是,該產品還是可以賺錢,不必擔心虧損的問題。華神集團副總經理萬方則認為,10年之內中國抗體藥物產業還不會面臨低價格的競爭狀態。
單抗——免疫學上的重大革命 1975年分子生物學家G.J.F.克勒和C.米爾斯首次利用B淋巴細胞雜交瘤技術制備出單克隆抗體,并因此獲得1984年諾貝爾獎。該技術將可以分泌單一抗體的淋巴細胞與可以無限增殖的骨髓瘤細胞融合,獲兼具兩種細胞特性的雜交細胞。這種細胞可以大量增殖并產生純一的抗體,即單克隆抗體。單性和均一抗具有高度特異性,為人類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的手段,這一技術被譽為免疫學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單克隆抗體可直接用於人類疾病的診斷、預防、治療以及免疫機制的研究,為人類惡性腫瘤的免疫診斷與免疫治療開辟了廣闊前景。現階段醫學上在診斷領域使用鼠源性單抗,在治療領域使用嵌入式單抗或人源化單抗。 中國十二五將 “過程” 和 “服務” 產業化: 生物醫藥
生物服務業率先受益 任志武預計,2020年生物產業將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產業總規模可能達到7萬億至10萬億元,而形成專業化的服務能力和專業的服務方式,是產業發展的必然步驟。 參與制定《生物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衛生部醫藥衛生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李青表示,生物醫藥產業可以將“過程”和“服務”實現產業化,打造基因產業、健康服務等新興產業,使技術研發的每個階段也能直接變為產業。此外,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教授杜冠華表示,由于國內市場需求沒有形成規模,制約了生物服務業的發展,而在生物醫藥領域,係統全面的服務將促進企業產生新的成果,形成新的企業增長點。 根據《規劃》,我國將從五個方面支持生物服務業的發展,包括支持合同研發標準與生產、委托制造服務產業發展,推動擁有優勢專業技術的生物醫藥企業和科研院所向國內外科研機構及企業提供服務;積極提高公共技術專業化服務能力;培育基因測序、分子測試 、生物信息等專業服務企業;鼓勵生物產業服務外包,加強國際合作,不斷提高產業成果等。 任志武表示,還將把支持生物產業發展的技術基礎條件在“十二五”期間建立起來,從而使“十三五”期間的生物產業大規模投資獲得堅實支撐。據介紹,生物服務業需要有設施條件和堅實的物質基礎進行支撐,而國內醫藥產業缺少這個基礎,所以有些落後。
培育外包產業龍頭 目前,國內生物產業以醫藥產業佔比最大,醫藥研發合同外包服務(CRO)將因此迎來機遇。國內最大的醫藥研發外包服務公司藥明康德董事長李革介紹,中國CRO行業新興且脆弱,起步較印度等國家晚,但科技含量、服務能力等已走在了前面,未來5-10年CRO非常需要國家大力支持。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全球近1/3的新藥開發工作由CRO公司承擔,CRO服務的全球市場以每年20%-25%的速度增加,2010年全球CRO的市場規模達到約360億美元,國內CRO業務量超過170億元人民幣,北京、上海兩地份額最大,且處于快速增長階段。CRO企業華領醫藥技術(上海)有限公司人士介紹,目前國內有超過500家CRO企業,但是基本都是中小型企業,能夠提供一體化服務的企業並不多。由于國內醫藥研發能力較弱,中國的醫藥研發外包市場主要面向國際市場,國內對新藥研發的需求還處于起步階段。隨著政策扶持,生物醫藥服務業龍頭企業有望出現。 加入研發外包領域的上市藥企也不斷增多。天士力(600535)通過與全球領先CRO公司ICON和PAREXEL簽訂復方丹參滴丸全球三期臨床的合作研究,以推動藥品海外認證的順利開展和實現現代中藥的全球化,成為中國藥企實現國際化發展的重要途徑。
智飞生物 布局 慢性病疫苗!!!!
智飞生物蒋仁生:销售和研发双轮 打造多重疫苗平台 作者:金耀来源:理财周报2012-7-3 17:05:10 00 “时间是检验一个公司的唯一标准。”这是智飞生物董事长蒋仁生的观点。 这一观点也渗透到了公司经营的多个环节。智飞生物没有太过激进的扩张,而是茁壮发展,分享着二类疫苗在国内的高成长果实。 从董事会在去年5月没有一味追求国际并购,而是适时放弃收购荷兰Bilthoven Biologicals公司就能看出公司稳健的步伐。 智飞生物的市值最高达到185亿,目前市值仅100亿元。对此,蒋仁生并没有表示太多的在意:“只要公司的利润做好了,股价自然就会涨。”
销售和研发“双轮驱动” 智飞生物的董事会由实际控制人蒋仁生出任董事长。吴冠江、余农、陈渝峰三位智飞的元老分别任公司的副董和董事,另两位董事由总经理助理蒋凌峰和财务经理徐艳春担任。智飞生物在今年1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9亿,同比增长7.62%;净利润0.36亿,同比增长18.95%。 智飞生物在研发、生产、销售及募投项目建设等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其自主研发的b型流感嗜血杆菌多糖结合疫苗获得药品注册批件,自主研发的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临床实验申请获得受理,与默沙东的合作也在有条不紊地展开。营销实力向来是智飞生物的核心竞争力。蒋仁生表示:“公司目前有20000多个网点,可以覆盖到乡镇,我们的优势区域在于中原和沿海地区。” 但蒋仁生同时也强调:“公司的自主研发产品将会梯队式地出来,会做到研发和营销的双轮驱动。” 从公司2011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0.22%、研发支出同比增长105.7%可以看出蒋仁生上述话绝非虚谈,他还补充道:“公司主要研发力量在北京,还聘请了香港科技大学的教授作为专职首席科学家,研发团队达100多人。戊肝疫苗、加强型结合疫苗等处在研发阶段,都是为加大后续产品业务而服务的。 对于研发说可能带来的风险,蒋仁生也有清楚的认识:“研发是一个漫长过程,需要长期的人和资金的投入。政府在很多项目上会有支持,我们会结合自己的优势和特点积极去申报。”这显然和他的观点“时间是检验一个公司的唯一标准”是契合的。
选好项目两大军规 选择一个优秀的“投资标的”是规避风险良策。 在生物医药界浸淫数十载的蒋仁生自有其独到眼光,他对选择好的投资项目有两个标准:“看这种药物是否是未来老百姓的需求,看政府是否有控制这种疾病的需求。”对疫苗行业的未来,蒋仁生表示:“中产阶级对疫苗的需求会增长。目前疫苗针对的是以传染病为主的疾病,而未来可能会向慢性病发展。” 当被问及公司3-5年的公司战略时,蒋仁生表示:“首先继续做好销售、服务、宣传工作,加大终端市场的推广力度和管理力度;其二,做强研发,打造多糖及结合疫苗、病毒性疫苗等平台,做到每年至少有几个新产品上市或到临床批件;其三,推进国际化战略,争取与国际巨头做到更多领域的合作。”关于未来是否有再融资的计划,蒋仁生称:“只要有好的项目,董事会认可的就会做。比如一项好的技术,利用资本市场的优势,就完全可以做到缩短公司培育和开发技术的时间。”(生物谷Bioon.com)
广药集团欲与土耳其一药企签超3亿元合作协议
新药研发获国家更多政策倾斜
智飞生物: EV71手足口病疫苗
智飞生物:中期稳定增长 和默沙东合作更加紧密 2012年07月06日 12:33 来源: 中投证券 销售布局加强的效应在逐步显现:中期业绩稳步增长,预计今年从中期至年底,业绩增速将逐步加快;今年业绩增长重点仍然是23价肺炎的推广,Hib及ACYW135四价流脑稳定增长。6月初四川疫苗事件显示公司23价推广力度很强,服务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也很强。 和默沙东的合作更加紧密:续签合同及新增甲肝灭活苗表示公司和默沙东的合作顺利且进一步加强,为后续拿下更多优势的品种比如HPV做准备;后续新产品进展顺利,在研产品丰富,未来将形成一系列的产品梯队:自产Hib的GMP认证已经现场检查,等待公示中,AC-Hib预计年底可获得生产文号。目前已经申报临床和即将申报的,如ACYW135四价结合、痢疾结合、EV71手足口病疫苗、23价肺炎、15价肺炎结合、13价肺炎结合等将形成一批产品梯队。 投资建议:我们坚持前期看法,看好疫苗行业随着新品种出现的大发展,公司是疫苗行业中的优秀公司可以长大,是个长期品种,预计12-14年EPS分别为0.7、1.05、1.48元,对应PE36、24、17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获批的进度具有不确定性。 机构来源:中投证券
中国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药吗?
012-7-8 09:51 我平常对于医药市场的情况只是略有所闻,并不十分了解,因为觉得那不是我的专业。在企业和研究所里,有负责搜集情报工作的人。尽管我也承认要做新药开发,在选题时是要考虑市场因素;但对我来说,更多关注的是新药研发的趋势和新技术新方法,而非市场。《医药经济报》最近意外地采访我,并且给我寄来6月22日 有我访谈记录的那篇稿子。我除了想看看稿子中是否曲解了我的意思外,还顺便读了那张报纸的其他文章。有趣的是了解到一个以前不知道的“首仿药”概念,以及对于化药1.1类代表的中国原创药的一些情况。 所谓“首仿药”顾名思义是中国第一次仿制的药,针对目标是专利保护过期的重磅药。由于仿制对象来自于欧美药企,所以基本上都是化药。首仿要的主要障碍是还有外围专利及生产技术难题需要解决,其中专利障碍主要是化合物专利虽已过期,但原药企仍用合成工艺、剂型等专利抵抗后来者的仿制。恒瑞和BMS的多西他赛之战比较好地显示出这一点。 《医药经济报》报道中还列举了2011年SFDA批准的四个中国创新药:恒瑞的艾瑞昔布(商品名恒扬)、贝达药业的埃克替尼(商品名凯美纳)、先声药业的艾拉莫德(商品名艾拉辛),以及天士力的尿激酶原(商品名普瑞克)。下面来一一分析。艾瑞昔布是恒瑞和我所郭宗儒教授多年合作的结果。在筛选化合物阶段,恒瑞就能投资,让人羡慕郭老师的名声对企业的吸引力,以及为数不多的中国企业的风险意识。在同类重磅药物的万络(罗非昔布)退市的情况下,艾瑞昔布作为COX-2抑制剂还是找到办法力争避免昔布类药物的悲剧。尽管我对研究人员和企业都很钦佩,但不可否认这是一个me too药。 埃克替尼据说是两位留美人员丁列明和王印祥在美国研究3年,于2003年回国创立贝达药业加以开发的。这个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被大肆宣传的分子靶向药物,是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EGFR及其三种突变型有效,无疑也是一个me too药。 艾拉莫德就更有意思。据报道先声药业合成工艺室的人已经追踪了5年。2004年检索药监局的首仿药数据库时,发现天津药物研究院已按1.1类新药申报了iguratimod(艾拉莫德),所以企业老总过去和天津药物研究院谈合作。但是根据研发过程这应该是个仿制药啊,怎么能申报1.1类新药?对此我很疑惑,在新浪微博上发问“这是SFDA还是报纸的乌龙”?一名网友告诉我说这个药在日本还没有上市。我一查,这个药是日本Toyama Chemical发现的,2003年在日本申请新药未果,后来与Eisai一起开发;中国是2011年批的,而日本是2012年才批的。我没有进一步了解有关情况,但很可能日本最初的那家公司没有在中国申请专利,所以“手快”的中国药企因此得到了一个“创新药”。 尿激酶原是军事医学科学院多年研究结果,天士力肯定是投资方。尿激酶是个老药了,尿激酶原是怎样的还不太清楚,因为我不是做生物药也不是做溶栓药的。就算国外没有开发尿激酶原,它恐怕也很难算创新药。如同Judah Folkman发现的endostatin,中国科学家对其进行产业化恐怕也有不少了,但这些按SFDA的规定可以算新药,恐怕不能算创新药。 答案揭晓了,这四个药中没有一个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药。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我把创新药的概念在这里澄清一下:针对新靶点的不必说是创新药了,创新药还包括针对某一靶点第一次研发出的新药,或者针对某一靶点虽已有药物但新分子与原来药物属于不同结构类型的新药。第三种创新药也有不同情况,可以是骨架跃迁的结果(这类也有点me too风格),或者是大家前后差不多同期做,只是一家进度快些(这类是真正的创新)。 在我以前的博文中,曾有不是从事新药研究的人发出疑问:中国有新药吗?我告诉他有,就是我所在的研究所就有若干新药(符合本文的创新药概念)。遗憾的是这些药影响都不大,即使是上了中国药典的山莨菪碱(654),获得过国家发明奖的酞丁胺和联苯双酯等,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颁布新药审批办法后的首个中药一类新药金水宝等,也很少获得国际上的认可。缺乏认知度的原因可能有:药效一般(与同类药比竞争力不强)或为孤儿药因此市场占有率不高,作用机制不详且缺乏后续系列药物等。中国新药研究唯一能被国际认可的成就大概只有青蒿素,但它却没有给中国制药界带来多少实质的经济利益。 其实me too药从新药开发的角度而言,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诺贝尔奖得主James Black曾说过大意是这样的话,发现新药最好的方式就是从一个老药入手。抗溃疡药雷尼替丁是西咪替丁的结构类似物,可以算西咪替丁的me too药,但效果更好所以卖得更好。我也听一位同时做实验室研究的临床医生表达过这样的观点,从临床角度看,什么新药研究策略发现的不重要,什么类型的分子(小分子、蛋白)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效果如何,安全性如何。 我的课题组正在开发的抗肿瘤药阿其他赛将来也会申请1.1类新药,也在国内外申请了化合物和生产工艺的专利,是一个新药无疑。但是,它也是紫杉烷类抗癌药家族中的一个me too药,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药或者“原创药”。如同在我“药物研究中创新的不同层次”的博文中所述,希望我今后能够做出一个原创药来,获得同行的认可。 最后声明一下,上述内容是根据我个人的知识和体会写成,缺乏对中国药物研发机构进行全面调研的数据。由于新药研究的周期长,现在报新药的研究成果都是近十年前开始的。因此虽然中国目前尚无原创药,但很可能已有创新药“在路上”,例如报道深圳微芯正在研究的西格列他钠据称将是中国第一个原创药(或许是之一)。 由于我对中国医药市场了解有限,如果有遗漏之处,欢迎方家批评指正。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9934-590013.html
香雪制藥,重慶啤酒第二?一個故事吹出13億元
一個“意外”的故事 2010年12月15日 ,香雪制藥在創業板上市。上市以來,香雪制藥一直表現平平,對一個既沒壟斷優勢又沒高新產品、以主打抗病毒口服液和板藍根顆粒為賣點的中成藥企業,資本市場並沒有對其表現出更多的興趣。上市之初,香雪制藥發行價為33.99元/股。半年後,股價一路下行,若以復權價看,截至今年6月初,香雪制藥股價已縮水半數以上。6月9日 ,周六,一則關于香雪制藥將成為A股“腦瘤藥第一股”的報道散布于網際網路。 據這則消息透露,香雪制藥于2012年5月21日 與美國藥企Kinex公司簽訂協議,共同研制抗腫瘤藥物KX02。根據協議條款,香雪制藥可在中國和新加坡等國家,對所有腫瘤適應證有權開發KX02並使其商業化。另外,Kinex公司官網還公布消息,正計劃于7月向FDA(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提起IND(臨床研究)申請,以開展KX02的I期臨床試驗。 隨後,6月11日 ,周一,股市開盤,香雪制藥一路漲停。香雪制藥這才發布澄清公告,“早在今年5月6日即已簽訂協議。”“將于2012年8月中旬上報FDA進行IND申請。這一項目在中國目前尚處在技術盡職調查階段。”公告再次證實了這一消息中的關鍵內容。 6月12日 ,香雪制藥繼續漲停,直至6月19日 ,香雪制藥以12.18元/股收盤,相較于消息傳出前的6月8日 ,交易收盤價7.61元/股算起,短短6個交易日,香雪制藥創下三個漲停,股價累計上漲60%,市值大增13億元。 為何一個月前的消息現在才公布?香雪制藥董秘辦人士對《中國經濟周刊》解釋稱,“涉及金額只有75萬美元,根本不需要向投資者披露。”KX02項目中,香雪制藥投資75萬美元,根據兩家公司協議,如研發不成,香雪制藥還可以收回這筆錢。 那為何消息傳開第三天才發布澄清公告?“消息是6月9日 傳出的,但9日、10日是周末,11日才是周一,股市開盤,當天很快漲停,所以停盤後發布了澄清公告。”香雪制藥董秘辦人士解釋說。“我們對于漲停也很意外。”
中成藥企做西藥? 突如其來的追捧源自于“炒概念”的成功,美國、抗腫瘤藥、FDA、IND……看似高科技含量十足的關鍵詞為香雪制藥股價的飆升加足了馬力,但這個故事的含金量究竟有多高? 據香雪制藥官網介紹,企業經營內容為中藥材種植及加工,食品(涼茶)委托生產和經營,進料加工,儀器設備進出口,市場策劃,企業管理咨詢等。 “很低端,主要是中藥加工,其他幾項業務都是很零散的。”張志(化名)是一位Pre-IPO(上市前基金)投資者,兩年前,他與其他合夥人一起考察了東南市場的中藥加工企業,香雪制藥是其中之一。 據張志介紹,香雪制藥掌門人王永輝在1997年以前還是一個文具廠的老板,隨後,香雪制藥的前身蘿崗制藥廠轉制,為投身更有發展前景的制藥產業,王永輝夫婦出資成立了廣州市昆侖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昆侖投資”),通過昆侖投資持有香雪制藥股份。 “香雪制藥做代工出身,後來做中成藥,抗病毒口服液,在2003年‘非典’時大賣,獲得了高額利潤,之後成為華南有影響力的中成藥企業。”張志介紹,“但香雪制藥從沒有做過西藥,也沒有能力做西藥研發和生產,更別說做那麼高端的抗腫瘤藥了。” “香雪制藥確實是第一次涉足抗腫瘤藥物領域,第一次跟Kinex這樣的公司合作,所以我們也提示投資人注意投資風險了。”香雪制藥董秘辦人士表示,藥品研發成功需要五六年以上時間,無法預估對公司業績的影響。
有人做局套現? 在張志看來,利用外企吹出一個高科技的概念泡沫,然後拋售套現,成為一些小企業股東的牟利手段。 6月13日 、14日、15日,香雪制藥股價大漲,其第二大股東廣州有達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有達投資”)卻通過大宗交易平臺大幅減持。 6月13日 ,有達投資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以9.21元/股的均價減持280.44萬股。14日,香雪制藥最低價為9.35元/股,有達公司當日卻通過大宗交易方式以均價8.29元/股的價格減持300萬股。15日,香雪制藥最低價為9.80元/股,有達公司當日減持的均價卻為9.12元/股,減持620萬股。 三天,有達投資以低價累計減持1200.44萬股,共計套現約1.07億元,減持股份佔總股本的4.07%。“這是股東行為,減持符合有關規定,是正常的資本流通。”香雪制藥董秘辦人士認為,二股東在股價暴漲之時以低價瘋狂減持,“很正常。” 有達投資成立于2001年1月,成立當月,就以1.5元/股的價格從香雪制藥控股股東昆侖投資手中買入了香雪制藥25%股份。此後經過分紅送轉,有達投資所持股份增至4050萬股,持股比例16.46%。 張志計算,“算上分紅送轉,有達投資的持股成本已經攤薄到1元以下,根據拋售價格,獲得的回報是8倍左右。”更重要的是,“為什麼會在股價暴漲時低價拋售?拋售量非常大,且時間節點那麼精準,高位出倉。”張志質疑,“有達投資不僅是第二大股東,也是執行董事,它關心的不僅是資本,也有實業運作。它對這個抗腫瘤藥有信心嗎?如果有信心為什麼要拋售呢?”
香雪制藥,重慶啤酒第二? 2012年1月9日 晚,重慶啤酒乙型肝炎疫苗研發的失敗致使公司股價一路暴跌。13年前,重慶啤酒公布研發乙肝新藥之初,股價也曾連續上漲並輕松翻倍,而13年後,重慶啤酒僅在10個交易日裏便縮水近六成。重慶啤酒已經由每股80多元的高位暴跌至每股20多元,市值蒸發高達270多億元。各大基金及重要持股人瘋狂套現出逃。 用13年的時間來鋪陳,用48次漲停來刺激,用276億元的市值蒸發來散場,重慶啤酒乙肝疫苗案被稱為A股歷史上最刺激的謎案,重慶啤酒被列為2012年證監會內控審計試點。而香雪制藥的“泡沫型”瘋漲也使各大證券公司都質疑其是否會重蹈重慶啤酒的覆轍。記者 李妍
華北制藥等中國5家維C製造商涉操縱價格將在美受審
榮總、聯大 研究成果豐碩
2012-07-11 01:02 工商時報 【傅秉祥】 榮總聯大等7所機構成員,於中央大學共同發表研究成果。圖文/傅秉祥 適逢中央大學在台建校50週年慶,國內最大學術與臨床合作研究平台榮民總醫院三院區和台灣聯合大學系統(中央大學、交通大學、清華大學與陽明大學)等7個機構,日前在中央大學舉辦聯合成果發表會,就穩定睡眠、失智症鑑定評估、中風復健、氣喘症預防、肝損傷警報預防等現代人文明病尋求出路,為國內整合型醫療研究跨出新里程。 中央大學副校長劉振榮也宣布中大將成立第8個學院「生醫理工學院」。8月1日 起將聘請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彭仲康教授協助「生醫理工學院」籌備工作,未來將以「轉譯醫學」作為特色發展重點。
新一代DPP-4抑制劑納健保 造福140萬名糖尿病友
華廣 參加第一金證券生技產業研討會資訊
Subscribe to:
Posts (Atom)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