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自製骨病變診斷新藥問市 20萬人受惠 2011/9/19 19:41李 原能會核能研究所繼心臟、腦造影劑開發成功上市後,順利研製完成骨病變造影劑-「核研[氟-18]氟化鈉注射劑」,是一種正子骨病變造影藥物,可對骨骼病變提供早期精準診斷,已獲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核發藥品許可,今年3月上市,預計可造福20多萬骨病變患者。 核能研究所核子醫學研發團隊2010年研發出「核研[氟-18]氟化鈉注射劑」,是一種正子造影藥物,注入人體再經X光檢驗後,可早期診斷出骨骼病變部分,供醫生對症下藥,2011年檢驗合格上市。核醫研發團隊表示,這項新藥是目前最靈敏的檢查方式,利用化學物質鈣離子沉積在骨骼中晶型與非晶型的比重,觀測成骨的活性變化,能大幅提昇診斷的正確性。據統計,每年台灣骨病變(含骨癌)患者達20多萬人,不少年輕骨癌患者常容易被誤認是運動傷害,中年患者多是轉移性骨癌,源自肺癌、乳癌、攝護腺癌等,目前美國及加拿大已將[氟-18]氟化鈉正子造影檢查,增列於保險給付範圍內,台灣衛生署也在去年新增列入健保給付,新藥的上市價格則是平均每人每批次新台幣2萬元。
Monday, September 19, 2011
科學技術基本法 修法…
留才,法令鬆綁! 陳垣崇:太好了 【2011/09/19 聯合晚報】 行政院長吳敦義今天在中央研究院宣示,政府將全力解決科研採購鬆綁、技轉利益衝突及研究人員兼職等嚴重影響我國科研發展的問題,多位學者一致肯定,認為這是正確且重要的一步。 「太好了!」前一陣子才因轉投資而被檢調搜索並約談的中研院生醫學科學研究所所長陳垣崇,上午得知吳敦義這項宣示後,大表欣慰。他更期許說,希望所有的誤解與不幸都到他為止,不要再發生在其他科學研究者身上。陳垣崇表示,當年他放棄美國的高薪工作返台服務,就是想為這塊養育他的土地做點貢獻,沒想到卻因國內法令不健全而受創。他認為,這些年來他一直在做對的事,只不過法律不夠周全,才發生一些事端。也因此,陳垣崇希望法令鬆綁的同時,政府也要把各項法令規章規範得更加清楚,以免更多從國外回國服務的高階高技人才遭到誤會,甚至傷及名譽。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則指出,這些年來的科研法規不健全,不僅迫使一些高級研究人才不敢返國服務,一些國內的高階研發人才也紛紛被香港、新加坡及中國大陸等高薪挖走,影響國內科技研發能量。為此,中研院8月才發布國內重要產業、教育、科技、媒體與藝術等各界代表共同連署的「人才宣言」,針對國內近年來嚴重的人才供需失衡現象,從體制、法規與大環境發展面向分析,指出國家發展將因人才失衡產生諸多問題,提供政府參考。
【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全球各國正發起搶奪高階人才的「人力戰爭」。行政院長吳敦義今天在中央研究院宣示,未來我國在科研採購鬆綁、技術移轉利益衝突,以及研究人員兼職等嚴重影響科研發展的項目,行政院將以積極、迅速的態度因應,全面提升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吳敦義更進一步表示,行政院已把這些議題納入「科學技術基本法」的修正草案中,日前行政院會已在院會討論通過,並送請立法院審議,他希望能在最快的時間內完成修法,提供國內一個更優質的科學研究環境。吳敦義今天應邀在中研院第36次國內院士會議中演講,講題為「科研政策與國家發展」,由於中研院才於今年8月14日發布「人才失衡:一個正在浮現的危機」的「人才宣言」,強烈提醒政府應積極重視我國高階人才外流的問題,吳敦義今早的演講,特別引起重視,也讓在場的院士很期待。吳敦義指出,當前國際面臨幾個值得關注的趨勢,分別是全球天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變化、人口結構的變遷與科技人才的全球移動、新科技的發展與突破。而對照全球發展的大趨勢,我國也面臨劇烈氣候變遷所造成的環境及民生衝擊、科技人才流失的潛在優勢、產業結構轉型的壓力等挑戰,絕對不容迴避。吳敦義認為,未來我們必須要走的方向,在於發展防災與綠能科技,營違頂尖研究環境,加強科技人才的延攬培育,加強國際合作,以及透過科技會報及科技部的運作,強化未來的科技發展。針對吳敦義的宣示,中研院長翁啟惠非常贊同。翁啟惠強調,唯有好的人力政策,才能留住好的人才,我國才能由效率型導向經濟,轉型為創新型導向經濟,台灣也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繼續保有領先優勢。翁啟惠同時建議政府,應適度導正產業過度集中在半導體、光電產業等少數幾個領域,如此學校及研究單位培育出來的眾多優秀科研人才,才能順利進入產業界,為台灣經濟發展不斷注入活水。留住他的心、留住他的力????
吳揆赴中研院演講:鬆綁法規留研發人才 【2011/09/20 聯合報】行政院長吳敦義昨天在中研院院士季會發表演講,特別點出留住人才的重要。他指出,政府將積極鬆綁嚴重影響科研發展的法規,創造對人才友善的環境。昨天吳敦義以「科技政策與國家發展」為題演講,提到不只要留住人才,「還要留住他的心、留住他的研發創新能力」。他表示,政府將營造頂尖學術研究環境,加強科技人才的延攬和培育,包含招攬跨領域國際人才,建立公、私部門培養人才的能力,及善用女性的研發能力等。他說,讓研發創新人員有足夠的支援、安心釋放研究能量,是國家官員的責任,行政院將積極、迅速因應多變的國際情勢,鬆綁科研採購、技術移轉利益衝突、研究人員兼職等嚴重影響科研發展的法規。中研院生醫所前所長陳垣崇曾因技轉投資而遭檢調約談,最後不起訴,但也引起學研界對科研成果技轉等問題的討論。他昨天也出席院士季會,對科技基本法鬆綁表達支持,指出目前的修法方向看起來都「非常好、很正面」,但「細則如果訂得很死,一樣沒用,」希望不會發生類似狀況。陳垣崇表示,要留住人才,國內環境還有要改善之處,例如「薪水高就是肥貓」只是少數人的政治炒作,應回到國內對有能力者的供需關係來看;此外,國內有些人覺得研發階段若接受國家補助,研究成果就應該是公共財產,不能擁有專利或技轉,但科技發展本來就需要發明者參與,初期需要很多錢投資,缺乏政府補助很難有好的發展。陳垣崇說,研發成果若發展成產品,將增加就業機會與政府稅收,對國家才真正有幫助。按國內規定,技轉後若賺錢,研發者其實「拿得很少」,真正獲利者是接受專利轉移的廠商,很多研究人員才會特別希望盡量讓技術留在台灣,找台灣的廠商合作。
諾華與印度的專利大戰…
諾華在印度:"發展中國家藥房"與制藥巨頭之戰 2011年09月19日 齊魯晚報 "負責這一訴訟的印度最高法院法官自己已經主動退出,因為他之前參加過的知識產權會議,有一些是諾華公司支持的,他擔心自己可能會被諾華的觀點影響,認為已不適合擔任這個位置。目前,這一訴訟被延後。"9月10日,無國界醫生廣州代表處媒體主任曾蔚彬對本報記者說。 曾蔚彬談及的訴訟是在9月6日,瑞士諾華公司為了取得抗癌藥物易瑞沙的專利權,訴諸印度最高法院。無國界醫生稱,這是諾華公司又一次試圖削弱印度專利法中一項保護公共衛生的重要條款,這項條款是特別用以防止制藥公司妄將已知藥物申請專利。這已經不是這家跨國制藥巨頭和印度政府、印度專利法之間的第一次較量了。 無國界醫生向本報記者介紹說,印度專利法在世界范圍內是很特殊的。2005年前,印度只對藥物制造方法授予專利,對藥物本身化學成分並不授予專利。因此,在其他國家取得專利的藥物,印度公司可以通過其他生產方法生產倣制版本。 低價格的倣制藥物的最終受益者,是被病症折磨的無數患者。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知識產權的有關條款,從2005年1月1日起,印度作為WTO成員國結束過渡期,修改專利法,開始給藥品的化學成分授予專利。面對諾華公司對藥品格列衛提出的專利申請,印度專利局在2006年1月作出了拒絕,理由是,這項申請只是一種已經不可在印度取得專利的舊藥的新形態。一場漫長的訴訟開始了。2006年5月,諾華就印度專利局的決議,向印度高等法院提出訴狀,對印度專利法提出異議,聲稱印度專利法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定,並違反印度的憲法。諾華公司的訴訟最終在2007年被印度欽奈高等法院裁定,維持當地的專利法。2009年,諾華再次提出專利上訴,再次敗訴。無國界醫生向本報記者介紹稱,讓諾華公司和其他跨國制藥巨頭們頭疼的,就是印度專利法第三章(第四條)規定指出的:對于一種已知藥品的新形式,除非那種改變(對于該領域的技術熟練人員而言)並不是顯而易見,而且與現有藥物相比其療效明顯提高,否則不能被授予專利。 "當印度履行作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的其中一項義務,于2005年引進藥物專利時,它力求在私有專利權和公共衛生的需要之間取得平衡。" 兩次裁決,都讓世界各地倚靠印度生產的價格可負擔藥物的發展中國家病人和醫生松了一口氣。 "印度被稱為發展中國家的'藥房',制造的可負擔的倣制藥,主要出口到發展中國家如泰國、印尼、非洲、拉丁美洲多個國家,也有一部分出口到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無國界醫生"病者有其藥"發言人孟甘妮還對本報記者特別指出,"在掃除專利障礙、倣制藥被允許在印度國內制造之後,僅僅在艾滋病治療領域,發展中國家的520萬艾滋病病人中,超過八成的病人正在使用印度的倣制藥。" 所以,如果印度專利法中的這一條款被迫修改,印度將要廣泛批出專利,專利藥從而不受倣制藥競爭的影響,廉價藥的生產將受到很大局限。而倣制藥帶來的競爭,已證實是能導致藥品價格下降的。 "2006年,無國界醫生發起、促請諾華撤銷訴訟的全球聯署行動,全球有超過四十二萬人聯署支持。無國界醫生香港辦事處也向諾華制藥公司香港辦事處遞交了聯署簽名。"曾蔚彬告訴記者。 "印度的專利法既保護了知識產權,又很好地保護了病人的權利,目前來看是一個比較好的案例。
台灣400萬巴金森氏症病患!!
(Taiwan) TWi Biotechnology successfully completes patient recruitment for Phase IIb trial of AC-201 for the treatment of Type II Diabetes
「氟-18」氟化鈉正子造影檢查 健保給付15713點
國產正子骨病變造影藥核准上市 中央社 2011-09-19核能研究所核醫研發團隊研製的正子骨病變(含骨癌)造影劑核研「氟-18」氟化鈉注射劑,已獲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核發藥品許可證,可進行新藥上市。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表示,會研發這項藥物,是因為2009年全球骨病變傳統造影劑鎝-99m-MDP供應不穩定,主供應的加拿大、荷蘭核子反應器相繼大修、停爐,讓鎝-99m-MDP減少了70%供應源,全球市場出現短缺現象。台北榮總核醫部主任王世楨表示,當時加拿大與荷蘭停爐缺貨,讓台灣各大醫院核醫部幾乎沒有夜間休息,排到造影劑就要快速通知病患進行醫療程序,直到去年年底,加拿大和荷蘭才恢復供應,但是短缺事件也讓全球政府重視這個問題。核研所表示,這次缺貨,各國政府都緊急提出因應措施,台灣核研所則運用所具備的迴旋加速器的設施及技術,開發「氟-18」氟化鈉注射劑;美國與加拿大等國家因應注射劑短缺,已將「氟-18」氟化鈉正子造影檢查,增列於保險給付範圍內,國內衛生署也於99年新增列入健保給付。王世楨表示,「氟-18」氟化鈉注射劑為國內新藥,但在美國是老藥,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用藥,已有20年歷史,但因成本高昂,單劑費用約是傳統造影劑之5到6倍之多,且半衰期短,只有100分鐘,無法販售到其他地區,所以即使檢查靈敏度較高(較傳統造影劑正確率約高12%),一般市場的主流仍是鎝-99m-MDP。核研所指出,研發「氟-18」氟化鈉注射劑可以說是備好救火隊在身邊,萬一將來又有類似短缺,可以保障國人的健康,不至於無藥可用;這項藥物的健保給付點數為15713點,而傳統核子醫學掃描(使用鎝-99m-MDP造影劑)為2300點,由於「氟-18」氟化鈉注射劑成本高,所以目前也限定在無法取得傳統用藥時,才納入健保給付。核研所也說明,台灣不生產成本較低的鎝-99m-MDP造影劑是因為3座核子反應器不運轉,所以採用加速器生產成本高、半衰期短的「氟-18」氟化鈉注射劑,不過「氟-18」氟化鈉注射劑的高靈敏度與準確性,在腫瘤、腦神經與心臟造影的發展,也具有其它檢驗方法無法取代的特點,根據美、德最新臨床研究顯示,這類新藥甚至可以精確的偵測出動脈粥狀硬化的程度。核研所表示,核醫團隊提供國內多項診斷藥物,目前也積極執行其它藥物開發研製計畫,如國內亟需的肝病變診斷藥物,期望不久將來能再造福國人。
采風醫美與桃園敏盛醫院合作…..
張長榮要求「敏盛采風」重視年輕人「面子」 2011/09/16【記者楊淑媛桃園報導】國內知名醫美中心采風醫美16日起進駐桃園敏盛醫院,共同以「敏盛采風」專業團隊,聯手為大桃園地區「玩美」人士打造美麗與自信。采風醫美董事長王秉森指出,醫美是幸福醫療產業,不僅讓人回復青春容顏,也找到希望;敏盛醫院副院長張長榮表示,「敏盛采風」將針對年輕族群最苦惱的皮膚保養問題,以最合理價位,協助年輕朋友建立美麗與自信。「敏盛采風」16日於桃園市經國路敏盛綜合醫院22樓開幕,立委楊麗環、縣議員萬美玲、立委朱鳳芝女兒唐先慧等人士到場參加。萬美玲議員表示,一位好友的兒子,成績優異、外向活潑,最近卻因惱人青春痘,長滿臉上,而自卑不願與人互動,所以醫美產業對人的自信與美麗助力,日益受到肯定。敏盛醫院副院長張長榮對於萬美玲議員的看法,頗表認同並當下回應,建議「敏盛采風」不僅為「玩美」人士打造美麗與自信,也要重視年輕朋友的「面子」問題;而為了不增加有「面子」問題苦惱的年輕朋友費用負擔,張長榮要求「敏盛采風」針對年輕朋友或者弱勢族群的「面子」照護,在價位上以專案處理,協助年輕朋友建立自信與希望。「敏盛采風」醫美團隊王玉如總經理是國內留法專研醫美的第一人,強調將以其專業,不斷學習創新,讓「敏盛采風」的技術領先全台灣,與國際同步,成為最值得信賴的醫美中心。
IDC-GP Pharm gets license for Multikine in Argentina, Venezuela
Published 24 August 2011 IDC-GP Pharm has got license to market and distribute CEL-SCI's experimental cancer drug Multikine (Leukocyte Interleukin, Injection) in Argentina and Venezuela. Multikine is currently being developed as a treatment for head and neck cancer. Currently, CEL-SCI has existing licensing deals for Multikine with Teva Pharmaceuticals, Orient Europharma and Byron Pharmaceuticals. Pursuant to the agreement, IDC-GP Pharm will be responsible for receiving regulatory approval to use Multikine in the territory. Following the approval for the drug in any of the two countries, CEL-SCI will be responsible for manufacturing the product, while IDC-GP Pharm will be responsible for sales in the territory. CEL-SCI CEO Geert Kersten said this agreement is consistent with CEL-SCI's strategy to license Multikine in the emerging markets.
神通MiCloud 提供醫療產業臨床到基礎研究支援!!
國際生技創投 早期進入中國市場較少!!
張江醫藥產業創新之痛 2011/09/19財匯資訊 [由於專業化風險投資支持匱乏等因素,張江生物醫藥的創新"實驗"尚未成功 哈雷路899號,這里是上海浦東新區張江藥谷所在地。上海張江生物醫藥基地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蘭忠在此已有11個年頭。據他粗略統計,這十年間園內共有500多家創業企業關閉或搬遷,"我們的創新是站在500家企業身上的。"王蘭忠喜歡這么說。 2010年,張江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實現工業產值155.74億元,占浦東新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的6.9%。但王蘭忠認為這和國家對張江的投入相比還不相稱,如果能達到2000億的產值就比較好。 由於專業化風險投資支持匱乏、企業自身缺少商業意識以及創新成果轉化和落地政策不完善等因素,張江生物醫藥的創新"實驗"尚未成功。
一萬元撐半年 在張江做了十年研發,上海澤生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下稱"澤生科技")已度過最難熬的時期。"我們算運氣比較好,在國內的同類企業中可能是融資最多的一家了。"澤生科技總經理周明東說。 十年研發,四億元融資,即便如此,這家創新藥企仍多次因資金短缺而差點成為"烈士"。 2004年下半年,隨著動物試驗的開展,澤生科技研發費用與日俱增,公司賬戶只剩下最後1萬元。此時,國外知名VC晨興創投剛與澤生科技簽署了投資協議,但離款項入賬還要半年。在這段"真空期",先是上海科委和浦東科委共出300萬元資助公司,緊接著是晨興創投借款給公司。 當時澤生科技研發人員大約有70多名,而這次危機讓公司不得不"遣散"了部分員工。2008年公司獲得張江科投和浦東科投兩億元的聯合投資之前,類似的困境再度上演。 "十年來。有些企業關閉,也有不少是被收購掉的。這里有很多的企業不斷被兼并和整合。"王蘭忠告訴記者,如今的張江藥谷每年仍有五十多家新企業入駐,十多家舊企業離開。 資金階段性匱乏讓澤生科技原計劃在十年內完成的新藥研發進度緩慢。"創新是一種經濟行為,不是業務愛好,成果是需要投資出來的。中國的風險投資體系還不成熟。"周明東如是說。 在國際上,一個被反復引用的說法是,原創新藥平均要用十年時間、十億美元的投入,才能完成研發并成功上市。但也有業內人士稱,"即便上述過程全部完成并成功產業化,仍有40%的創新藥并不賺錢。"
投資接力跑 "新藥研發的周期長,不確定因素特別大,就算在國際上,很多基金的回報期限是5~7年,而新藥研發成功至少要8年以后。"一家外資醫藥產業基金投資經理林先生表示。 十年來,澤生科技董秘張秀華接觸的VC數不勝數,但真正簽下協議的寥寥無幾。 隨著國內生物醫藥投資漸熱,大大小小的生物醫藥投融資論壇上,經常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當投資經理們被請上臺作圓桌會談時,幾乎每一位都會指責時下所謂的生物醫藥VC并不懂行,不敢投早期項目,并對VC"PE化"表示深惡痛絕。 時至今日,國際上知名的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創投基金如Abedare等尚未進駐中國。目前入駐中國且堅持做生物醫藥早期投資的VC,只有晨興創投、百奧維達、軟銀、沃脈德資本等少數幾家。 在生物醫藥研發初期,企業需要的研發資金數額并不大,此時的股權融資價格也較低。但進入動物試驗,尤其是臨床研究時,花錢如流水,此時也正是風險最大的時候。極少有風投可以獨自承受這樣大的投入和風險,國際上生物醫藥投資產生專業化分工,也是基於風險均攤的邏輯。 "這就像跑馬拉松,由於生物醫藥研發產業鏈很長,沒有幾家風投能夠從頭跑到尾,所以需要接力跑,我們一直在推動建立生物醫藥產業的OTC市場(場外交易市場),以形成有效的退出機制。"王蘭忠說。 遺憾的是,張江園區尚未形成專業化VC的"接力賽"。數據顯示,由於研發與生產銷售對接不暢等原因,張江生物醫藥企業近年來累計轉讓成果總量至少有79個,轉讓項目主要集中在缺乏生產能力的研究院以及中小企業。
缺乏商業思維 除了風險投資支持疲軟,不少企業只顧埋頭研發,缺乏商業思維也會成為阻礙企業成功創新的鐐銬。在張江園區內,中小規模生物醫藥創新企業約有250家,近年來逐漸出現了一些通過良好商業化運作尋求創新的企業。2008年,寶藤生物董事長樓敬偉在張江園區創立了上海寶藤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寶藤生物"),由於在海外發現了一種對早期肺癌的檢測方法,準確率高達95%。他想到中國來實現產業化,但做企業并不像他想得那么簡單。 "在做企業的時候,首先得忘掉自己是個科學家。如果一開始就砸錢做研發,今天我們企業就會死在這里,"樓敬偉說,"就算研發出來,還要建廠,經過各級論證,最後得到國家批文,科研成果才能最終產業化。這里面任何一步走不過去,企業就死掉了,張江藥企高夭折率的原因就在於此。"樓敬偉說。寶藤生物所處領域是敏感的分子檢測領域,要獲取足夠血清樣本才能進行篩查,樓敬偉因此并沒有單純地直奔目標,而是通過提供檢測服務與國內上百家三甲醫院建立服務網絡,不但能由此獲取收入,也為未來樣本庫的建立打下基礎。一份張江園區調研顯示,不少研發科研企業的研發成果已經達到或接近生產和銷售階段,但由於企業自有資金有限,因而自身缺乏生產、銷售承載能力,使得園區生物醫藥企業研發與生產、銷售對接補償問題較為突出。 "純研發的企業壓力確實很大,我們要創造環境讓研發企業能夠在研發中做一些外包,就相當於留學生邊讀書邊打工,研發企業首先要能夠生存。"王蘭忠透露。
產業化之難 最近五年,包括葛蘭素史克、阿斯利康、禮來等全球前十大跨國藥企的研發中心紛紛落戶上海,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在張江。即使在世界范圍內,生物醫藥產業密集度高如張江園區的也較為稀有。 2009年,張江生物醫藥產業基地開始實施一項政策試點:海關綠色通道。包括葛蘭素史克,如今園區內已有二十家企業取得試點資格。"這項政策對開展實驗十分有利,因為不少生物樣本很敏感,經不起溫度變化的影響。先進關后報關備案的政策試點,是政府機構和企業之間的良性互動。"葛蘭素史克(中國)高級營運總監王立群說。目前,張江擁有60多個專業孵化技術平臺,135個配置完備的孵化平臺,合同研究組織35家,園區內企業向國家藥監局新藥臨床申請獲批率是全國水平的3倍以上。但是,一個突出的問題是,企業的創新成果少有在本地"落地生根"。王蘭忠表示,張江還缺乏產業化資源,包括產業化土地空間、產業化與商業化人才,以及將新藥研發創新成果迅速商業化的機制和活力。由於目前的制度壁壘,每個獲批醫藥產品都需要有生產工廠,對資金捉襟見肘的中小型創新企業而言是產業化的重大阻礙。而政府目前的解決思路是,在上海幾個土地資源相對寬裕的區域建立配套產業化基地,如周康地區的上海醫谷已在建設中。王蘭忠表示,未來張江研發成果的產業化體系,將著力從四類平臺建設上尋求突破:建設生物醫藥中試平臺、孵化型工廠;CMO國際高端代工基地;組建新藥孵化與產業化基地(CRO)以及生物醫藥銷售服務平臺(GSP)。據悉,張江園區已有7家上市企業,另有19家企業正在籌備上市。"苗圃里面是長不出森林的,產業最終還是要和資本結合。"王蘭忠說。
國際醫療專區公司法人進駐 難產!!
肝病篩檢活動: 肝願幸福
肝癌新增病例8成是B、C肝帶原2011-09-20 中國時報 根據台中澄清醫院臨床統計,新增肝癌個案,有超過83%是B肝或C肝帶原者,且值得注意的是,新增病例中有57%一發現就已是第3期,一年存活率只有60%,不像肝癌初期患者一年存活率高達85%至100%,醫師建議定期肝病篩檢,是早期發現肝癌的不二法門。澄清醫院副院長黃仁杰指出,去年一年該院收治新增肝癌個案130中,男性患者是女性患者的2.5倍,新增個案中,屬B型肝炎帶原者約占49%;C型肝炎感染約占34%,另有17%患者則是酒精性、藥物還是其他原因引起。 肝炎患者經治療後的存活情況,根據統計顯示,第1期肝癌患者一年存活率85%至100%,第2期一年存活率約78%,第3期一年存活率約60%,第4期1年存活率約20%較差。黃仁杰強調,B肝帶原者,會導致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而致命。C型肝炎病毒是經由體液感染,靜脈施打毒品、不潔的穿耳洞或刺青等,都是可能的傳染途徑。若C型病毒一直寄生在肝細胞裡,暗中破壞肝臟,時間一久,約有20%引起肝硬化,其中又有5%甚至引發肝癌。黃仁杰強調,由於肝病沒有明顯症狀,若要早期發現,就要定期進行肝臟超音波檢查,及早發現並治療;為了幫助可能罹患肝癌患者及早發現,澄清醫院將於9月24日上午擴大舉辦「肝願幸福」免費肝病篩檢公益活動,藉以慶祝該院成立80周年,並藉此呼籲全民愛肝保肝,狙殺肝癌於早期,脫離癌魔無情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