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22, 2022

中國製藥超車美國? 拜登 簽新行政命令20億美元補助美國生技研發和製造


美中生技戰受惠? 藥華藥、北極星等5檔製藥寶貝 年底前再挑戰天價 2022-09-15 旺得富理財網 馮恩惠 美中科技大戰延燒到生技業,美國總統拜登周一(12日)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要補助美國生技業,強調抗癌藥要在美國製造。外界解讀,這是為了抗衡中國,以降低對中國製藥的依賴。這項消息恐不利台代工藥廠,但有利新藥公司。近來生技股很強,年底選舉在即,又有政策紅利加持,分析師看好股王藥華藥(6446)、北極星藥業-KY6550)等個股將反攻。據外媒報導,美國繼上月通過「晶片法案」,要砸500億美元補助半導體後,拜登再簽新行政命令,要花20億美元補助美國生技研發和製造,目標仍是「針對中國」。因近2年疫情大流行,中國實施防疫封控,導至中國製藥無法出口,美國面臨缺藥危機,才衍生這項戰略計畫,而美國要打造本土產業鏈,恐衝擊台系代工藥廠,有可能影響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CDMO)發展。美國是全球生技龍頭,市佔達40%,但製藥多外包到海外生產,以節省成本。今年美國首季生技投資年減46%,已陷入停滯,而中國在政府補助下,生技發展快速,Nova One Advisor預估,未來10年中國和印度將崛起,中國恐在10年內超車美國,成為全球製藥龍頭。萬寶投顧分析師王榮旭表示,年底選舉在即,生技是政策重點扶植產業,生技股具題材優勢,且股本小、籌碼集中、股性活,台股2000億低量成為常態下,不需太多資金就能把生技這把火點燃。王榮旭認為,中秋前生技充其量漲多拉回,股王藥華藥(6446)仍守在月線線附近,遠比大盤破所有均線要強勢很多,為生技中秋過後埋下反攻火種,藥華藥股價維持近600元高檔,也讓生技比價空間拉高,CDMO概念股有政策支持及實質業績貢獻,未來走勢值得追蹤。台康生技(6589):CDMO營收連兩年突破10億元,去年引進鴻海集團資金50億元擴產,乳癌生物相似藥最快在年底,即可取得上市銷售藥證資格,投信月大買2114張,9月持續買超,在生物相似藥及CDMO雙引擎下,持續看好。永昕(4726):是低價CDMO股,出售生物相似藥LusiNEX後,轉型為CDMO廠,主力客戶為日本,7/27獲客戶日本藥廠JCR13.65億參與私募,永昕轉型後,營收連2年快速成長,目前一廠已近滿載,二廠上半年完工,主要負責哺乳動物細胞產線,目前已有客戶包下部分產線,三廠也在籌備中,晟德(4123)轉投資永昕與 JCR雙強聯手,未來訂單成長無虞。保瑞(6472):是CDMO龍頭,從藥廠轉代工,有別於同業自行擴廠,反而透過不斷併購壯大規模,擁有完整產品開發與製程研發技術,由委託開發一路至委託量產,提供一條龍服務。2020年營收17.9億,2021年營收三級跳達48.9億,今年前7月營收29億。5月入主伊甸生醫竹北廠,7月啟用,6月以 60 億併購安成藥,業績自9月起併入保瑞,安成藥今年首季營收突破20億,相比保瑞首季營收11.1億多近一倍,在既有業務成長,以及併購效益浮現,保瑞全年業績有望創新高,今年EPS16元,明年獲利挑戰兩個股本,8月寫下天價 357.5元後拉回,偏多操作。北極星藥業-KY6550):因肺間皮癌三期預計9月中旬公布臨床數據,法人樂觀看待解盲結果,帶動股價連漲一個月,創下歷史新天價222元後,連跌二支停板,8日多頭氣勢再起,多空交戰激烈,成交量放大至10,670張,終場以漲停板194.5元作收,目前股價高檔震盪劇烈,惟在解盲前仍有可為。另也跨足CDMO領域,旗下共有美國廠、大陸成都廠及台灣宜蘭廠。

行政院BTC會議 發展重點: 核酸藥物&細胞治療


生技製藥國家隊投資 兩個重點 2022-09-12 02:34 經濟日報/ 記者 謝柏宏 /台北報導 政府積極推動生技製藥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發展,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日前在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上宣示,政府將帶頭投資CDMO公司。據了解,不僅將以核酸藥物為重點,更會在其標準廠房上,將市場潛力更大的細胞治療藥物納入發展重點。行政院BTC會議上周落幕,會中曾討論經濟部規劃的「CDMO推動方案草案」,依照經濟部規劃版本,希望以四年時間斥資110元打造核酸藥物CDMO公司,這項計劃初步將由政府出資,後續希望民間出更多金額並負責後續經營。CDMO公司國家隊不僅將以核酸藥物為重點,未來也會讓其標準廠房上具備細胞治療藥物的量產能力。目前CDMO國家隊的規劃正透過經濟部科專計劃執行中,主要由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及工研院共同進行,但是在上周的BTC閉門會議中,中研院及國衛院也表達參與的興趣。生技中心執行長吳忠勳昨(11)日表示,全球細胞治療藥物在臨床試驗的數目遠多於核酸藥物,從科學角度來看,政府在核酸藥物發展外,將細胞治療藥物發展納入選項確實很有必要。

裁員8000人 諾華 重組 省10億美元!


看懂生技公司重訊內容的「眉角」!資金退潮募資難度高 國際大藥廠示警 2022/09/12 饒秀珍 今明兩年很多生技公司都需要募資,想說服投資人就必須讓股價有撐,重訊成了影響股價的指標。對於濫竽充數的公告,主管機關應該大施鐵腕。過去兩年是生技業的好年,尤其受惠新冠疫苗和治療藥物的成功,提高投資人對生技產業的熱情,縱使誇大創新的公司都能夠成功募得資金上市。不過,面臨經濟下行的風險,無論哪個行業都在「擠」現金,大老闆或是因股市重挫資金套牢的投資人,還能不能大手筆投資,將挑戰今、明兩年需金孔急的生技公司。全球生技公司的獲利也面臨壓力,亞洲最大藥廠武田首席執行長嚴重示警,俄烏戰爭、新冠疫情以及經濟衰退,將迫使有嚴重預算赤字的政府進一步縮減醫療支出,藥廠不得不降低藥價來因應。藥廠更面臨嚴重通膨導致臨床試驗成本上升、薪資水準上漲等,以上種種都會壓抑公司獲利能力。

台灣生技指數 逆勢創新高 為此,藥廠節流準備「過冬」,今年春季美國生技醫療產業迎來大規模的裁員潮,手握近兩百億美元的諾華,4月加快內部重組步伐,預計將裁員8000人,以期到2024年前節省10億美元的人事成本,其他小廠更不用說了。情勢不同,資金熱情消退變得更謹慎,以那斯達克生技指數觀察,過去1年下跌超過26%,今年以來則跌了18%,反觀成資金避風港的台灣生技指數,則頻創今年新高。預期今、明兩年很多公司都需要募資,如果整體投資氛圍不佳,沒有足夠現金流的生技公司,將會面臨嚴峻考驗。要說服投資人拿出錢來,一般會利用拉高股價給予現增者很好的價差,至於如何拉高股價,通常是靠重大訊息來告知臨床試驗的數據、授權、擴產、上市後銷售成長預測,甚至潛力併購案來說服新資金。重訊對股價有所影響,讓有心人利用公告不斷拉抬股價。只是,濫竽充數公告到處都是。例如,過去1則重訊就是啟動多國多中心的臨床試驗,簡單明白;現在每次申請個別國家或地區如英國、澳洲、香港、瑞士臨床試驗就個別公告1次,然後臨床試驗同意了還要公告1次,可以1則處理的公告,變成1020則轟炸式的公告,再配合媒體「宣傳」,好像公司做了很多事,其實只是為了讓股價不寂寞。可是請問,1年過去了,有沒有公告收到病患?這類公告完全沒有意義,申請和通過臨床試驗啟動的公告,說穿了不是什麼「重訊」,沒有收到病患就是「空」的,不能在一定時間內完成收案也是空的,無法公告完整數據更是空的。

重訊內涵 用文字打迷糊仗 先前就有不少生技公司公告啟動臨床試驗,股價也上漲了,卻遲遲收不到病患,或是根本就知道收病患困難度很高,將臨床試驗長時間「掛在牆上」。股價炒高後,揮揮衣袖說因為種種原因停止臨床試驗,或是乾脆拍拍屁股下市。更有大名氣的公司大剌剌宣布申請美國藥證,拉抬股價上漲後,卻莫名其妙一路慘跌;原來公司已經拿到超麻煩須大補件的CRL(完全回應信函)兩次,這種大事公司卻不公告。很多投資人就反映這些濫竽充數或是該公告不公告的資訊,櫃買和證交所到底有沒有在管,或根本不知道怎麼管?

攸關股價 監管單位要把關 生技公司對臨床數據的公告更是「高明」得不得了,可以說得不清不楚,只挑好的說。以國鼎來說,有關研發中新藥Antroquinonol 2期臨床數據的公告,在15日、315日、323日、730日和731日的公告說明就大大不同。15日的公告只說明用藥組數據,沒有對照組數據;國際臨床統計專家就表示,這樣不完全的公告內容,當初監管單位在公司登錄公告就應該要求更正了。此外,以公告的主要療效指標康復率為例,315日國鼎還到衛福部「COVID-19口服抗病毒藥物專家諮詢會」報告說明,用藥組康復率是100%,對照組是96%,到衛福部報告的可信度應該很高吧!但在短短1週後,卻更正用藥組康復率是97.9%,而對照組竟是100%!數據反轉令人「跌破眼鏡」。問題是同一個公告的說明反覆,真的是「最終」報告?公司股價更是從熔斷漲到335元高價,隨著更多數據揭露,其後股價跌落到百元左右,相差7成之多。櫃買中心對之後心悅公告研發中新藥Pentarlandir SNB01)之2期臨床數據的要求就嚴謹些了。731日的公告指出,評估指標是可以減少新冠引起炎症並改善整體健康,Pentarlandir治療組與安慰劑組比較,病患健康統計上有改善,但卻輕描淡寫地說兩組病患的病毒量沒有顯著差異。這樣的公告好像告訴投資人,臨床試驗結果不錯,股價也上漲。 81日和82日的更正,還硬是沒有直接說明主要指標是看病毒數,直到83日公司才說,臨床試驗的主要指標是看病毒量,既然病毒量沒有統計上的差異,是不是就沒有達標?如果當初沒有監管單位的追追追,一般投資人也很難知道病毒量才是關鍵。資訊的不確實也讓那幾天股價的走勢,從最高的80元一路隨著公告的更正,最低跌至46.55,震盪相差42%。雖然櫃買中心之後重罰公司各150萬元和50萬元,但公告如果不確實,監管單位必須及時、當下就要糾正,否則有樣學樣,資訊源頭沒有好好把關,投資人不斷賠錢受傷,請問要向誰求償?

處理胃食道逆流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主要的治療

方向在於抑制胃酸分泌、促進胃液從食道排空和加強下食道括約肌的張力。治療藥物包括: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H2受體拮抗劑 (histamine 2-receptor antagonists )、制酸劑 (antacids) 及調節胃腸蠕動藥物 (promotility agent)等。(1) 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PPI抑制胃酸分泌的效果最好,可以有效改善症狀和促進食道炎傷口的癒合,所以是目前用於治療GERD首選之藥物。PPI治療胃食道逆流症失敗的主要原因為服藥配合度不佳、胃排空(gastric emptying)較慢和食道過度敏感 (visceral hypersensitivity)、夜間酸突破現象(nocturnal acid breakthrough)、個人體質差異如:CYP2C19基因多型性(造成代謝過快)IL-1b基因多型性(造成胃酸過高)MDR1基因多型性(造成抗藥性)也可能是造成治療失敗的原因。關於傳統PPI治療失敗的問題,一些新的長效型PPI將來可能可以成為新的治療方式。(2) H2受體拮抗劑:可以暫時緩解胃酸逆流症狀,對於治療夜間睡眠中的胃部不適感也有額外的幫助,但H2受體拮抗劑只能治療輕度到中度的逆流性食道炎,H2受體拮抗劑的長期使用可能會產生身體耐受性,對於治療GERD的整體效果也不如PPI

Source: CDE醫療科技評估報告 (得喜胃通緩釋膠囊Dexilant® )

(大樹藥局連鎖) 壟斷市場實力: 1000家規模


大樹集團鄭明龍 打造連鎖藥局通路王 工商時報 杜蕙蓉 2022.09.19 新零售模式正在竄起,連鎖化、規模化成產業的新顯學,醫藥領域同樣不例外,靠著通路快速壯大的大樹集團,繳出近七年營收年增率均逾3成、七年業績翻6倍的成績。在此基礎上,今年營收、獲利預估仍會改寫新高,明年前景也看佳而受法人圈青睞,成為首家獲外資出具研究報告的醫藥通路商,給予買進的評等。大樹是在2014年登錄興櫃,當年度營收16.6億元,去年則攀升至113億元,EPS也以5.83元改寫新高;在展店效益和防疫品助威中,公司前八月營收達95.64億元,上半年EPS也來到4.07元。

藥局連鎖化 加速推進 大樹董事長鄭明龍認為,藥局連鎖化已成新浪潮,先進國家的藥局連鎖化比例一直提升,目前台灣藥局連鎖化的比重,約為2成,相較於美國、日本及大陸的56成,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以其他國家產業發展歷程來看,鄭明龍主張藥局要連鎖化,台灣人口老化的現象,更讓他認為藥局連鎖化將加速推進,預估在2032年達到50%連鎖化,前兩大品牌店數市占率達40%~50%,其中第一大的連鎖藥局,據點可能超過千家。鄭明龍說,當連鎖藥局通路達到1千家的規模,就具有壟斷市場的實力,並成為吸引國際同業一起合作的籌碼。為此,大樹已啟動2025年千店計畫,持續進行跨品牌、跨產業及跨海外的「三跨計畫」,拓展營運版圖。大樹副總盧山峰補充說明,大樹的展店依照計畫進行,2020年起採商圈大型店、社區小型店雙軌模式,2025年目標為500家,其中商圈大型門市300家,社區小型門市200家。以今年來說,目標為商圈大型店達240家、社區小型店50家,總計年底前要開設290家。由於截至8月底,全台據點已超過270家,今年總店數290家的目標,有機會提前在第四季初提前達成。值得注意的是,積極布局的500家網路藥局,瞄準的是精準醫療領域。為了拓展營運版圖,大樹計劃投資近20億元,在桃園建立新的物流中心,此物流中心將支持大樹下一階段向O2O(線上到線下)商業的版圖。

推三跨計畫 拓展版圖 集團也啟動跨品牌、跨產業、跨海外的三跨計畫。跨海外首攻大陸市場,預計明年啟動,規劃與大陸百強藥店合作,採取授權加盟方式;跨品牌則是與日本品牌SUGI簽署亞太發展合作協議,前已導入200家門市,並開設複合式商店。至於跨產業,主攻的是寵物市場。大樹注意到,去年國內犬貓數量超過290萬隻,首度超越國內15歲以下幼年人口總數,且還以每分鐘2.4分鐘的速度,成為家庭新成員,超越新生兒增加速度。如以美國家庭寵物滲透率高達67%估算,台灣還有倍數以上的成長空間,因飼主多數已將寵物視作家人,對其日常保健與疾病治療的意識抬頭,帶動相關商機,市場估計潛在市場上看500億元。由於動物用藥與人類藥的重疊率,超過6成,大樹準備將藥局營運的經驗,複製模式到寵物門市上。以藥局的經驗來看,預期20家就可達成經濟規模,而大樹今年寵物門市有八家,未來展店速度會持續加快,讓跨產業的寵物市場,成為大樹新一波的成長動能。

比別人早一步 拚「四千」奇蹟 坐穩連鎖藥局通路王寶座的大樹,一直都是醫藥通路產業的指標企業,不管營運布局、股價表現,均遙遙領先同業,也持續受到外資法人的青睞。董事長鄭明龍雖然相當低調,仍難掩大樹所散發的風采,討論熱度也持續提升。202011月,大樹的營運有了突破性的進展,與日本第二大連鎖藥局SUGI簽署亞太發展合作協議,開啟台日連鎖藥局合作先例,大樹也順勢引進SUGI的保健食品、藥品及日用品,在全台約200家門市上架銷售。無畏疫情,今年內雙方合作更進一步,開設了首間主打大樹和SUGI雙品牌的複合店,大樹也因此拿下與國際大廠家合作的話語權。值得注意的是,SUGI近日宣布斥資2.2億元,參與大樹私募案,取得0.9%持股,預計9月底完成交易。鄭明龍與大樹既「吸睛」又「吸金」,策略布局引來廣泛矚目,預料將掀起一股醫藥產業界的跟風。大樹是由劉玉騰(從母姓)與鄭明龍(從父姓)兄弟兩人,在2001年創立的企業。領有藥師執照劉玉騰,原本在內壢經營自己的小藥局,由於面臨連鎖藥局的競爭,加上1995年政府全面實施全民健保,非處方藥產品鬆綁,吸引大賣場、藥妝店、電視購物與直銷業爭相卡位,為了尋求新利基,他找來連鎖房仲集團出身的弟弟鄭明龍合作,尋求藥局轉型。相當有生意頭腦的鄭明龍加入後,開啟了大樹跳躍式的成長模式,去年營收突破百億大關,獲利面來看,也賺了半個股本以上,預期今年的表現還要將更上一層樓。秉持著「比別人早一步」的創新信念,一直以來,大樹都是連鎖藥局的指標。舉例來說,為了解決藥師荒,鄭明龍很早就與嘉南、大仁等大學的藥學系,進行產學合作,培育「種子藥師」,協助考取藥師執照;大樹的藥師不只做配藥的工作,還是要學習採購、物流、庫存與後台管理,讓他們參與加盟經營時,可以馬上上手無縫接軌。鄭明龍經營事業看得很遠,有鑑於傳統非連鎖藥局,普遍面臨接班問題,切入連鎖體系初期,大樹就以加盟與入股方式吸引年輕藥師,建立了以最多藥師的團隊,在職率近100%,成為大樹向外展店的軟實力來源。大樹也是國內最早採取異業結盟策略的醫藥集團,它結盟全家便利商店合作複合店,並與家樂福成立店中店,來拓展版圖。目前大樹運營方式愈來愈多元,積極布局跨品牌、跨產業、跨海外的三跨計畫,還要進攻寵物市場,又以與日本SUGI合組的戰略聯盟最受到關注。值得一提的還有國內啟動的2025年千店計畫。為了建構連鎖藥局通路王國,大樹積極打造的大健康產業「四千」(千人、千廠、千店、千面)計畫已全面上線。鄭明龍認為,透過千位藥師的投入,有機會吸納各面向(千面)的消費群,創造上千家店面、和千家廠商合作,大樹的實體門市也將2025年時,全台據點突破千家,創造醫藥產業的新奇蹟。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