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8, 2020

(花蓮慈濟林欣榮院長) 腦瘤當歸貼片&恩慈療法惡性腦瘤

花蓮慈濟醫院 打造細胞治療重鎮 2020-08-28經濟日報 劉靜君 花蓮慈濟醫院全面發展神經再生醫學與癌症細胞治療,以過去20多年來,投注在細胞治療的臨床應用與新藥研發的成果與動能,成立細胞治療中心。尤其在細胞治療領域,根據衛生福利部「細胞治療技術資訊專區」公布,花蓮慈濟醫院不僅送案多,獲准可施行細胞治療項目也很多的醫學中心,致力打造成為細胞治療重鎮。花蓮慈濟醫院已通過衛生福利部《特管辦法》核可治療實體癌症第四期、經標準治療無效的第一至三期實體癌,以及患有退化性關節炎、膝關節軟骨缺損的病人等7項細胞治療(包含免疫細胞5項、非免疫細胞2項)的適應症;針對腦中風、脊髓損傷、軟組織缺損、慢性傷口等多項與再生醫療相關治療項目,亦已向衛生福利部申請中,期待未來能幫助到更多有需要的病人。細胞治療是「現代醫學的第四根支柱」,與傳統醫療不盡相同的地方,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指出,比較像缺什麼補什麼的「加法治療」。像是針對不易治療的惡性腦瘤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花蓮慈院曾透過恩慈療法申請,幫助1位來自中國患有惡性腦瘤末期的中醫師。院長林欣榮為他進行腦瘤切除後,並植入創研團隊研發的Cerebraca wafer(腦瘤當歸抗癌貼片),再接受靜脈注射自體細胞因子誘導殺手細胞(CIK)免疫細胞治療、免疫標靶藥物、高階口服化療藥與中西醫合併合療。目前治療狀況穩定,已延長原先預估存活期,特別是身體恢復到可以站起來走路,夫妻倆都很歡喜。積極發展細胞治療外,花蓮慈濟醫院也全面布局再生醫療,院長林欣榮認為,隨著醫療科技及藥物的進展,疾病治療「武器」越來越多元,各科領域應該思考,哪種治療對病人最好。以退化性關節炎為例,在再生醫學及細胞療法的時代,置換人工膝關節不再是唯一的治療方式,很多病患不願意置換人工關節,現在可用細胞療法及再生醫學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強強聯手) 台灣最強2個領域: 醫界& ICT產業

導入ICT智慧應用 創醫療產業新樣貌 2020-08-28經濟日報 劉靜君 醫策會舉辦國家醫療品質獎競賽,帶動國內智慧醫療發展。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智慧醫療」(eHealth)定義為「資通訊科技(ICT)在醫療及健康領域的應用,包括:醫療照護、疾病管理、公共衛生監測、教育和研究」,並認為智慧醫療可增進醫療的可近性和降低醫療成本,尤其對開發中國家和弱勢群族有深遠影響。

醫策會扮推手 創精進競合環境 台灣醫療逐漸走向智慧化發展,整合醫療與資訊技術如:結合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及行動平台等資訊與通信科技(簡稱ICT)技術應用,使資訊科技在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發揮關鍵作用,可以提升醫療照護效能及優質的保健服務。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簡稱醫策會)「國家醫療品質獎」自2013年起舉辦智慧醫療比賽,持續發掘優秀的智慧醫療相關應用,鼓勵醫療院所持續利用科技改善醫療服務品質與效率,創造競合環境使機構間相互砥礪持續精進,至今已有93家機構、728件專案參賽,成為國內智慧醫療競賽的最高殿堂。大小型機構皆能獲得更有效、迅速導入智慧醫療的機會,大幅降低推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阻礙,使得智慧醫療不再是醫學中心的專利。回顧早期的智慧醫療發展多聚焦在電子化、數位化及電子病歷應用,因應技術發展越趨成熟,近年開始發展出許多透過巨量資料分析、機器學習,將資料轉換為具體資訊提供醫療團隊參考的專案。觀察近3年全國醫院對於智慧醫療投入,可從內部行政管理面應用與臨床醫療照護面應用來看,其中,醫療照護面又以門診、急診、住院等場域應用為主,例如:行政管理發展著重效率管理及減少浪費、管控各項專案預算,提供決策者完整資訊;門急診服務發展著重運用自動掛號系統提升病人就醫方便性、投入程式開發提供醫事人員查詢基因資料庫、資訊系統攔截及預防調劑疏失;住院服務發展著重臨床決策輔助系統、整合性/跨單位資訊平台、早期警示系統,而多元的智慧醫療應用,也使醫護工作效率提高、減少人為錯誤、降低營運成本,提升安全、提升醫療品質。

跨界強強聯手 促產品輸出國際 醫界及ICT產業是台灣最強的2個領域,如何透過強強合作,建立強大的智慧醫療產業,除可提升醫療服務品質,同時可透過雙邊合作,創造智慧醫療產品輸出的機會。有鑑於此,醫策會在衛福部指導下建置「台灣智慧醫療創新整合平台」(Health Smart TaiwanHST)彙集國家醫療品質獎精選出的優秀產品與具產業化潛力的專案,該平台上已收錄34件產品、76件解決方案及26家醫院的示範場域,提供國內外醫療院所於導入資訊科技、建置智慧醫院時有整合性資訊蒐集媒合平台,促進醫療與科技產業的合作,持續發展更好的應用科技,展現優良的MIT健康服務資訊競爭力。

公務服務型的計畫 不需要通過IRB

血清抗體研究IRB惹議 台大公衛學院長:研究型與服務型有不同要求 中央廣播電台 蕭照平採訪 2020827日彰化衛生局與台大公衛學院進行萬人血清抗體研究計畫,過程被檢舉有研究倫理爭議爭議(IRB)對此,台大公衛學院院長鄭守夏今天(27)受訪表示,如果是研究型計畫就需要通過IRB但如果是公務服務型的計畫就不需要,如果外界有不同看法,可請專業單位判斷,學院立場沒有評論。鄭守夏表示,這份研究是針對高風險族群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整體感染率都很低,顯示2月到3月期間,台灣的防治作為非常好,他也認為目前的防疫大方向並沒有錯。鄭守夏也說,發表會臨時喊卡以及突然要公佈說明,都是研究計畫主持人詹長權的決定,學院立場都是尊重。至於外界質疑的IRB程序,鄭守夏認為,可能是過程做得不夠好,但還須專業單位判斷,他個人會希望研究可以持續完成。至於,詹長權將研究送交學者進行同儕審查的必要性。鄭守夏認為,一般學術發表會看主辦方的標準而提出審查意見書,但如果有重大影響就是例外情況,例外情況也可以不用送審,研究團隊願意送審,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