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8, 2020

國衛院 藥化中心 進駐國家生技園區

提供藥物化學加值服務 帶動生技製藥產業升級 ─國衛院藥物化學加值創新研發中心揭牌儀式─ 資料來源:國家衛生研究院建檔日期:108-12-31 隨著全球新藥銷售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藥物研發難度不斷提高,因應這樣的趨勢,目前國際藥廠多採取將新藥物開發鏈中不同階段的試驗項目,交給委託研究/製造機構(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 / contract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 CRO/CMO)執行的策略,以達縮短新藥研發週期、減省研發成本與加速新藥上市的目標。目前,全球約有上千家委託服務機構,提升新藥研發效率達20%40%。估計至2020年,全球委託服務產業之總產值將達千億以上的規模,且每年預計以30%的速度快速成長。我國委託服務在藥物化學合成提供的服務多侷限於藥物研發中後期的「化合物百克和公斤級合成」,無法提供早期小分子新藥研發最關鍵的「藥物化學研究」技術。由於台灣生技公司多屬中小型規模,不論在經驗或資源上皆不易自行建立藥物化學團隊,成為目前國內生技產業亟需填補的缺口。為此,國家衛生研究院於民國106年成立「藥物化學加值創新研發中心(Value-Added MedChem Innovation Center)」,簡稱VMIC。提供國內生技廠商及學研界小分子新藥研發所需的「藥物化學研究」關鍵技術平台服務。營運初期,國衛院藥物化學加值創新研發中心於國衛院竹南院區設置過渡實驗室,3年來合作對象包含22家生技公司與10家學研機構,已完成63件委託案,成果斐然。而今,國衛院配合政府政策,藥物化學加值創新研發中心於今(108)1231日正式進駐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透過群聚效應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加速建構我國生技產業之研發動能與競爭優勢。國衛院為協助政府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打造我國成為亞太生醫研發產業重鎮,透過積極參與中央研究院所推動的「生技醫藥轉譯創新發展計畫─技術支援平台主軸」專案,並於民國106年以整合支援模式規劃於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設置VMIC,主要採取產業問題及客戶需求導向之經營策略,透過來自生技廠商的活性化合物為起點,進行「活性化合物至先導化合物最適化」及「先導化合物至候選發展藥物最適化」作業程序,提供小分子化合物之合成與最適化、競爭對手化合物合成、參考品或標準品合成、客製化分子庫合成、以及電腦輔助藥物設計等服務項目;另外,VMIC同時提供專利地圖分析與技術路徑分析、專利突破和迴避、專利延長與擴張之服務、各項藥物分析儀器之代測服務等,提供我國生技廠商完整且專業的技術服務。經過VMIC三年來的持續努力,已為我國生技產業帶來許多助益。長期與VMIC合作的新旭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林易嫻博士表示,VMIC團隊在整體研發效率以及產出相當優異,對於廠商所面臨的難題也能提供必要的協助,對於許多新創公司在新藥研發上,發揮了非常大的效果。此外,身為VMIC合作對象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謝博軒所長也提到,透過與淡江大學潘伯申教授合作案中委託VMIC開發新藥,VMIC團隊透過開發全新製程,能夠在短時間完成委託藥品,讓動物試驗可以順利進行。VMIC的設立著實滿足了學研機構與生技產業長久以來,對於早期研發最關鍵的「藥物化學研究」技術的殷切需求。國衛院梁賡義院長指出,透過VMIC正式進駐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將更能夠以地利之便的優勢就近協助國內生技廠商,針對其具有高度商業機密之高潛力化合物(活性化合物或先導藥物)進行產品加值整合服務與智慧財產之保護,同時與園區內其它研發領域的技術平台進行垂直整合,提供新藥研發廠商更快速與更完整的研發平台,以群聚效應加速研發時程。未來,VMIC亦將致力串聯產、學、研、醫跨領域的藥物開發鏈,落實政府推動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有關「完善生態體系」及「整合創新聚落」的行動目標,為推動我國生技製藥產業注入更多動能與活力。

浩鼎OBI-822五年overall survival 未呈現統計意義: 新試驗將增加到21針 !!

浩鼎癌藥開發 不停歇 2019-12-31 23:49經濟日報 記者陳書璿/台北報導台灣浩鼎(4174)昨(31)日公告其研發乳癌新藥OBI-822,在二/三期臨床試驗列為次要療效指標的整體存活期(overall survival, OS)解盲結果數據揭露;經五年來追蹤顯示,OBI-822治療組與安慰劑組相比,其差異未呈現統計學上意義。董事長張念慈強調,這次OS解盲結果並不影響浩鼎未來對Globo Series相關產品開發的腳步。張念慈表示,誠如之前法說會上提的,OBI-822的五年OS觀察期已在20198月結束,當初設計打九針就停掉,結果發現抗體平均只能維持三個月,試驗迄今已經五至六年,因此現在新的試驗增加到21的原理也在此。他強調,這次OS解盲結果並不影響浩鼎對Globo Series相關產品開發的腳步,但基於此前對投資人的承諾,公司仍決定將OS解盲結果公布,並將進行進一步分析,希望從中找到更多科學上的意義。浩鼎目前各產品線進度觀察,包括OBI-888單株抗體、OBI-344疫苗都已完成臨床一期進入二期臨床;OBI-999抗體小分子藥物複合體為臨床一期;OBI-898單株抗體及OBI-866疫苗都在臨床前研究階段。

因華: 口服胰島2020年 進行臨床試驗一期 可獲里程碑金100萬美元

因華新劑型新藥全球授權 明年營收可望倍增 鉅亨網記者沈筱禎 台北2019/12/24因華 (4172-TW) 轉型成效顯現,總經理郝為華表示,旗下開發的2 項新藥已進行全球授權,且2 項利基型學名藥也展開美國、中國布局,法人看好,因華將陸續取得授權金、銷售分潤,明年營收可望倍數成長,若明年順利取得藥證,營運有機會轉虧為盈。郝為華指出,旗下開發的新劑型新藥,分別為口服胰島素N11005及高血壓用藥C080012項新劑型新藥由授權方進行後續的藥品開發。其中,口服胰島素N11005預計今年底前完成動物毒理性試驗,明年進行臨床試驗一期,且可取得里程碑金100萬美元;高血壓用藥C08001因不需進行人體試驗,採生體相等性試驗 (BE),若明年順利完成試驗後,將可申請中國、美國藥證。其他新藥開發方面,郝為華表示,口服抗癌藥D07001已進入腸胃道相關癌症病人收案,若臨床試驗數據顯示佳,最快 2022 年可申請美國藥證。利基型學名藥方面,因華指出,因飛諾罕病用藥 BH4 已在今年第 3 季申請中國藥證,目前有美國廠商洽談授權;新一代顯影劑D0051301 則預計與中國藥廠洽談授權合約。

智擎 安能得 製程研發幕後大英雄: 東洋

微脂體研發量產 台灣將成產業重鎮 2019-12-24 作者: 饒秀珍微脂體藥物市場快速成長,2019年市場規模僅26億美元,未來5年的年複合成長將高達12.8%2024年將達到47.5億美元。台灣微脂體的研發聞名國際,台微體創辦人洪基隆在微脂體的研究已經超過40多年。早在2012年和2013年間,台微體就憑著高門檻的研發,與安成藥和當時全球第一大學名藥廠TEVA合作,搶食嬌生抗癌藥Doxil第一個學名藥上市,要與原廠對分8億美元的市場。當時台灣投資人一路狂追,股價更是飆漲。

藥證被搶走 台微體受重挫 不料,20132月,第一張學名藥藥證被印度學名藥大廠Sun Pharma搶下,導致台微體股價重挫。不過,一向「惦惦吃三碗公」的東洋,卻在2014年贏得原廠嬌生Doxil微脂體代工訂單2015年更成為嬌生全球唯一的代工廠。大家都想搶嬌生抗癌藥Doxil的市場,但嬌生早在1979年就開始研發,1995年成為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的第一個微脂體奈米藥物。Doxil微脂體包覆癌症藥為阿黴素,通常用於治療某些白血球病及霍奇金淋巴瘤,以及多種癌症。Doxil 在美國以外地區的商品名為Caelyx。嬌生公司指出,這劑微脂體的製程與一般無菌、靜脈注射抗癌藥大不相同,Doxil的成分需要在特製的設備經過17道製程以及5天的時間才能完成,其中最困難的環節在於製程的擴大不易。同時,Doxil需要兩層保護膜包裹抗癌藥,以避免被人體的免疫系統偵測到並將微脂體藥物加以吞噬與破壞,進而有較長的時間到達腫瘤部位,並逐漸釋放藥劑,作為標靶治療。由於乳癌和卵巢癌患者不斷增加,Doxil市場也不斷擴大,雖然專利早已過期,但是就因量產製程高難度,所以能夠搶得學名藥上市的知名藥廠也只有Sun PhamarTEVA

獲嬌生青睞 可算台灣之光 當然,能夠取得嬌生這種國際大廠高技術門檻微脂體的代工訂單,更是需要硬功夫。為什麼美國的嬌生找遍全世界,最後遠渡重洋來到台灣,選擇當時唯一的代工夥伴東洋,過程其實滿值得台灣人驕傲的。1998年,在林榮錦(現為晟德集團董事長)的決定、台微體創辦人洪基隆的研發、東洋研發中心副總經理胡宇方成功達成量產技術下,台灣東洋的Lipo-Dox就成為國內第一個自行研發、成功量產及世界第3個上市包覆Doxorubicin的微脂體藥物。上市沒多久,就搶下嬌生Doxil在台灣9成的市場,證明台灣的新藥還是有機會擊敗國際大廠。東洋在微脂體的實力引來嬌生的注意,胡宇方回憶說,當初嬌生高層來看東洋的微脂體新廠,沒想到嬌生老廠1星期的產量,東洋1天就可達標,於是雙方「一拍即合」2014年東洋贏得嬌生Doxil微脂體代工訂單,2015年更成為全球獨家代工;之後,因為FDA為了確保Doxil不再缺貨,要求嬌生增加另一代工廠,才有了葛蘭素的微脂體代工入列。想想看,台灣東洋和國際一流大廠葛蘭素同列嬌生抗癌藥的唯二代工,凸顯台灣在全球微脂體量產的競爭力。微脂體上市產品前3大用藥分別是抗癌藥Doxil(全球8億到10億美元)、抗黴藥Ambisome(全球4億到5億美元),以及智擎2線治療胰臟癌的安能得(Onivyde)(2020年超過2億美元)。東洋集團旗下的智擎,其治療胰臟癌的微脂體新藥是台灣第一個躍上全球市場的抗癌新藥,2019年銷售已經超過15000萬美元,創下台灣生技史上的新紀錄。

智擎抗癌藥 寫下台史新猷 不過,安能得的成功,有賴於東洋的量產實力。胡宇方回憶說,該藥當年授權進來需要執行2期臨床試驗,但一家公司通常不會只為了一個臨床試驗,去養一個20人的微脂體廠;這也是為什麼有很多小公司雖有研發微脂體新藥的實力,但卻無法進行臨床試驗。但為了智擎這個兄弟公司,東洋不計成本地投資製程的研發,尤其安能得是利用微脂體將Doxorubicin包覆於親水區域內,微脂體外面有PEG包覆住,可以避免被免疫系統破壞、增加產品的穩定度及延長半衰期。這樣的工藝有著非常高的技術門檻,東洋也都一一克服,才有可能讓智擎的安能得完成2期臨床試驗,風風光光地授權美國微脂體大廠MACK。這個辛苦的幕後大英雄團隊,市場幾乎沒有人提過。雖說量產Doxil是一項挑戰,不過胡宇方認為,技術門檻更高的是全球抗病毒大廠吉利德(Gilead)的抗黴藥AmbisomeAmbisome 是將兩性霉素Bamphotericin B)嵌入脂雙層的微脂體產品,相對於傳統製劑,具有明顯降低毒性的優勢,所以產品一上市就廣受歡迎。其實,東洋早在2013年就推出類似Ambisome的抗黴藥Lipo-AB,並取得台灣食藥署的核可,現在更要挑戰Ambisome全球市場,要搶FDA第一張學名藥證。東洋最近成功完成全球第一例的生物等效性(BE)試驗,準備申請美國的藥證,如果成功將可搶進超過百億元台幣的市場。同時,除了抗黴藥Ambisome的學名藥外,東洋也要搶抗癌藥Doxil學名藥的全球市場。這兩個學名藥,東洋也都授權與國際廠商合作銷售。在台灣市場蹲了多年的馬步之後,東洋現在要挑戰全球市場,如果能夠取得抗癌藥Doxil和抗黴藥Ambisome學名藥的美國或是全球上市,很快東洋就有機會讓台灣成為全球微脂體量產最大生產基地。晟德集團旗下東曜藥業今日展開港股IPO集資,預定118日掛牌)至於台微體雖然沒有建廠採委外,但在洪基隆的帶領下,也很努力在奈米藥物包括微脂體的應用研發,研發中產品的治療領域包括止痛、眼部疾病、癌症疾病等。台微體雖然在嬌生Doxil學名藥首發美國市場吃了敗仗,不過公司再接再厲地研發Doxil學名藥TLC177,並且在2017年向歐盟申請藥證,但最終因治療相等性數據,2019年被歐盟駁回藥證申請。不過,好消息是,研發中的產品逐漸有進度出來。長效止痛TLC599是利用脂質配方將類固醇緩慢釋放,來延長止痛及消炎的效果;TLC599術後止痛正進行第2期臨床的第2階段,預期2020年上半年完成收案。而關節炎的3期臨床試驗已在美國和澳洲展開500名患者的招募,根據國際臨床網站,預計2021年完成。未來如果完成上市,患者只須施打兩劑即可達到長達1整年的減緩關節炎疼痛。微脂體的技術概念早在1965年,由英國劍橋大學的班漢姆首度提出,直到1990年代抗癌藥Doxil和抗黴藥Ambisome治療效果佳、副作用低,讓微脂體在當時紅極一時。不過,後續上市的產品並不多,也不像抗癌藥Doxil和抗黴藥Ambisome可以創造高銷售,因此沉寂了一段時間。現在微脂體似乎有轉紅的跡象,可以結合基因療法的應用,雖然不像病毒有那麼強的效能,但對其他正常組織毒性最小,這方面的研究也日漸普及。

抗癌與止痛應用 前景可期 此外,2017年上市治療急性髓性白血病新藥Vyxeos,是微脂體的複方藥,可顯著提高化療效果,延長患者生存。而東洋微脂體最近也有新的進展,領先全球研發出可以穿過血腦障壁,治療嚴重、急性發作的多發性硬化症病患,現在也已經進入全球臨床2期。微脂體市場因技術成熟且適應症從抗癌、抗黴菌、止痛擴及眼部疾病,儼然成為生技產業新星,而台灣在研發,尤其量產微脂體有其國際競爭力,將是台灣新藥發展的新契機。

台大雲林 劉宏輝 副院長 擬成立「國家級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

臺大與工研院、富士通攜手合作 共創智慧高齡照護【大紀元20191223日訊】(大紀元記者廖素貞台灣雲林報導)為優化雲林地區高齡長者的生活,維護自我健康及醫療照護等健康問題,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與工研院、富士通攜手合作,引進日本最先進之智慧照護科技,建構銀髮族群從醫院到家裡的健康防護網,讓銀髮安心、家人放心。23日舉行啟動儀式。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黃瑞仁表示,雲林縣地處偏鄉,各類資源多有不足,有形的缺乏例如交通不便及家戶所得偏低;無形的不足則如傳統觀念、健康教育程度不足,缺乏基礎的健康認知,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健康/亞健康長者平時接受預防保健服務的意願。為優化雲林地區高齡長者的生活,維護自我健康、飲食營養、運動、及醫療照護等健康問題,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在黃瑞仁院長的帶領下,由劉宏輝副院長研擬成立「國家級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獲得蔡英文總統高度之肯定。其中的「阿波羅計畫」,以核心醫療連結在地食堂及診所,解決雲林社區長者之種種醫療困境。黃院長強調,台大雲林分院在過去三年已在100個長青食堂教育我們的老人如何活得健康?如何健康老化?透過這次合作,讓我們的長者可以到長青食堂利用工研院的輔具,測量血壓、血脂、手握力、坐站能力等遠距測量及追蹤。副院長劉宏輝表示,為有效運用人與科技的關懷互動模式來完善年長者健康促進照護之整合平台,透過阿波羅計畫與工研院生醫所與日本富士通合作,引進日本最先進之智慧照護科技系統,以超高速生醫運算為基礎,進行各種健康照護行為高度複雜之計算規劃。並透過醫護照護居家關懷及智慧化生理量測、居家主動回饋互動科技、類5G視訊、及緊急諮詢救護等遠距醫療設施,與醫療資訊整合,進行最有效的醫療分配,讓人流,物流,金流及資訊流達到最佳整合狀態,是有效降低需要接受長照者之良方,另一方面也是減少健保支出的雙贏方案。工研院生醫所所長林啟萬表示,醫療服務與長照服務還是要以個人為中心,工研院能跟醫療服務結合,串接到社區、居家、個人是我們的第一個目標,但必須落實在個人有感的服務上,希望將來這些數據能為全國民眾的健康照護提供加值的服務。這是跟富士通合作的目的。院長黃瑞仁強調,台大雲林分院期許藉由此系統,解決雲林社區長者之種種醫療困境,以達到促進社區延緩失能,在地健康安心的老化之目標;此外,作為我國下世代全智慧數位醫療服務產業之楷模,台大雲林分院期望帶領台灣生醫領域與長照產業連結日本,並配合南下政策切入東南亞,成為東亞地區長照體系之樞紐。

2019年 胰臟癌藥安能得ONIVYDE銷售突破3億元

智擎營收年增8% 癌藥銷售報捷 2020-01-07 23:34經濟日報 記者 陳書璿/台北報導智擎(4162)公告12月營收0.13億元,年增18.59%,較上月減72.47%,全年營收3.14億元,年增8.42%。智擎上月營收衰退主要因11月受到海外市場的季度銷售分潤,落在每年2月、5月、8月及11月,12月在沒有季度銷售分潤金入帳下,營收回到今年以來的平均水位。胰臟癌新藥安能得(ONIVYDE)國內外市場銷售穩定成長,單月營收已站穩在0.15億元左右。該公司總經理胡宇方在日前法說會上表示,開發中的抗癌新藥PEP503(簡稱503)將聚焦「頭頸癌」領域,其他臨床試驗可能評估暫停,以加速推動503國際授權與在亞太市場上市、銷售。抗胰臟癌藥安能得在台灣需求強勁,銷售大幅超乎預期,智擎指出,由於安能得在國際銷售方面,銷售額度也逐年成長,去年每一季的銷售權利金貢獻約3,000萬元,落在每年2月、5月、8月及11月,智擎下半年的營運優於上半年,而安能得在國內外的銷售,也逐季、逐年成長。2018年原先估安能得2019年全年銷售1億元,但光是去年上半年銷售額度就有1.36億元,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全年銷售突破3億元。雖然,安能得在台銷售超乎預期,智擎也指出,該產品雖然2018年已經獲得健保核價,但該公司仍持續與健保局溝通,希望可以加強鼓勵台灣自行開發的新藥核價與給付條件,希望盡快有結果。

勤業眾信 溫紹群: 精準醫療「不一定」能讓健保更省錢

開發健保數據金礦 業界建議設監理沙盒 郭建志/台北報導 2020/01/06 衛福部將開放民間應用健保等「數據金礦」,業界樂觀其成,並認為應推動個資法修法、思考「百萬人基因資料庫」的「再保機制」,健保也應改以「醫療效益」為給付依據,更呼籲應先設置「監理沙盒」小範圍模擬實作,以求週延。根據市場研究公司Frost & Sullivan機構預估,2025年全球精準醫療市場規模將達到1,300億美元,換算超過新台幣4兆元。為了進一步優化台灣精準醫療照護,並和生技醫療產業建立合作夥伴關係,衛福部宣布將兵分三路,佈局「2030年全人精準健康照護體系」,包含要建置「百萬人基因資料庫」、希望協助生技產業使用健保等真實世界數據,預計該方案將於今年上半年送政院核定。而民眾病史具有高度隱私,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曾惠瑾建議,應朝兩方向修個資法,一,參考歐盟GDPR(一般資料保護規範)將科學研究(包含私人贊助研究)納入個資可二次運用範圍。二,參考美國HIPAA(健康保險可攜與責任法),設置專家決定機制及安全港機制,納入醫療、統計等專家判別「需要去識別化」的個資。勤業眾信醫療照護產業負責人溫紹群提醒,若去識別化太徹底,恐使數據失去價值,也須考慮「間接識別」的風險,例如隱匿偏鄉名、患有的特殊疾病,以避免資訊組合後患者身份遭辨識出。另,現行中小型醫療診所考量成本會將檢測業務外包,數據因此會透過雲端傳遞,這類醫檢所的資安等級應比照大醫院。在風險管理機制上,除考慮投保保險,溫紹群建議,也應建構「再保機制」,為消費者權益上最後一道防線;同時,作業標準化、資料格式化,有利資料整合供業界流通使用,並達到降低作業成本的效果。曾惠瑾也特別提醒,業者取得資料後,後續資料再轉移使用、公司被併購等也應有規範及保護;並納入像是區塊鏈等加密技術,以提高資訊安全。根據資誠最近調查,生技專家及業者對於未來五年要發展的優先項目看好度,區塊鏈敬陪末座,顯示業界對於加密技術的重視仍需加強。在發展精準醫療產業時,曾惠瑾建議,由政府引領並邀請國際專家諮詢研究,建立台灣的精準醫療產業發展特色,例如,發展國人特色基因癌症藥物,使台灣企業得以在全球發光發熱。另外,目前「實驗室開發檢測(LDT)」的基因檢測,目前只有針對肺癌提供EGFR檢測選項,建議衛福部加快開放其他檢測選項的給付項目。值得注意的是,溫紹群特別提及「消費者權益」,當加值的醫療數據由企業運用,若遇到檢測等不夠精準時,民眾該如何維護權益?又,透過基因定序檢驗發現擁有罹癌風險的民眾,保險公司若提高其保費,恐同時涉及消費者權益和倫理,因此資料庫要開放給哪些產業、開放程度為何,需非常謹慎。故溫紹群認為,考量精準醫療涉及諸多隱私、民眾權益、技術、資安等領域,建議衛福部應該以「監理沙盒」的方式,在小範圍進行模擬實作,測試各種情況,再正式上路。對於健保給付,曾惠瑾建議,健保署宜加速依據「醫療效益」作為給付依據。國際上像是美國,即以「全療程效果」或以「節省醫療成本」作為給付保費標準。例如,減少住院天數,降低病患危急事件之回診,以健康指數改善等,作為調整保費的依據。曾惠瑾認為,凡此思維,健保給付在總額不變,但效益提高下,將可增加更多給付項目,使更多病患受益。另外根據資誠的研究,2030年國際上保險給付項目增幅最高者將為預防保健、數位醫療、及精準檢測,可作為健保署規畫未來健保給付的參考。溫紹群也分析,精準醫療「不一定」能讓健保更省錢,例如藉由基因檢測發現身體缺陷,並評估需搭配23種藥物治療,其實給付成本相對變高,因此未來健保給付必須更有策略及彈性,以兼顧成本及效用。

衛福部 打造 健保數據藥品加值 & 5G遠距診療

精準醫療!衛福部要建置「百萬人基因資料庫」 2020/01/06 07:38 時報資訊【時報-台北電】根據市場研究公司Frost & Sullivan機構預估,2025年全球精準醫療市場規模將達到1,300億美元,換算超過新台幣4兆元。衛福部宣布將打造「全人精準健康照護體系」,除了要建置「百萬人基因資料庫」、啟動5G遠距診療,也希望協助生技產業使用健保等真實世界數據,做好藥品研發及數據加值,甚至進軍國際市場。全民健康保險自1995年開辦至今已屆滿25週年,累積的健保資料、癌症登記檔、死因統計檔等資料,已成了衛福部的「數據金礦」。為了進一步優化台灣精準醫療照護,並和生技醫療產業建立合作夥伴關係,衛福部宣布將兵分三路,佈局「2030年全人精準健康照護體系」,該方案將於今年上半年送行政院核定。首先得先「整合」資料庫,衛福部規劃透過一定程序,取得民眾同意後,蒐集民眾基因進行「次世代定序」,建構出「百萬人基因資料庫」,比對前述健保等真實世界資料,進而找出不同疾病可能對應的最適療法或藥物,目前包含英、美、歐盟、大陸均已展開類似行動。官員說,在此過程將會刺激國內藥廠、生技業者投入研發,甚至還可吸引國際業者投資,因為台灣人口約2千多萬,生技醫療臨床試驗環境優越,且具東方人種族群特色,若測試順利業者還能藉此進軍亞洲市場。其次,衛福部將全力發展「智慧醫療」,包含5G遠端診療、結合AI穿戴式裝置的居家照護等,由於涉及民眾隱私資料,衛福部現正根據去年底已三讀通過的「醫療器材管理法」研議法規,促進前瞻性AI智慧醫材發展,同時規範這類個人隱私數據的管理應用範圍。第三,在創造健保價值上,衛福部將協助生醫產業運用前述數據,未來將可透過資料庫驗證,參考真實世界數據,節省臨床試驗支出,將加速新藥適應症許可,讓病人更快取得新藥。同時,去年已開放健保給付「非小細胞肺癌」等8種癌症進行免疫療法,檢測癌細胞、免疫細胞後,給予對應的藥物治療,已有近1,300人使用,今年也已排定8億經費,最快第二季將檢討是否擴大給付的癌症範圍。而健保給付也將朝向「給付更精準」發展,已導入API機制(跨院重複用藥藥費管理方案)有6年,只要發現該病人有重複用藥,健保就會核扣該筆藥費,避免重複給付,6年來共省下73.57億元,今年起涵蓋的健保門診藥費更從7成擴大到全部藥品。(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郭建志/台北報導)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