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4, 2018

(抗癌藥降價求生機) 中國 楊森 回應政策 降價比例 更勝 輝瑞


西安楊森原研藥價格大降52%,低於仿製藥了!(作者:司徒陽明,來源:藥脈通)國家相關部委放出國家要以國產仿製藥替代原研後,市場迅速出現原研藥價格低於國產仿製藥的藥品!繼輝瑞多款產品降價(推薦閱讀:輝瑞藥品大降價!降幅3.4%-10.2%)之後,西安楊森的一款重要腫瘤藥物也宣佈大降價72日,甘肅省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採購網發佈公告稱,根據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和甘肅重藥醫藥有限公司的主動申請,同意調低其部分品種的價格,75日(本週四)起執行新的掛網價。據通知,本次主要是輝瑞和西安楊森產品降價,西安楊森有一款產品,輝瑞則有6款產品。其中,輝瑞的降價產品均在湖北省公告的降價產品中,雖然價格略有差異,但整體降幅和湖北省類似,在10%以內。而西安楊森則不同,其規格50mg/盒的地西他濱注射液(商品名達珂)價格從10327.22元降到了4996元,降幅高達51.6%,如此高的降幅讓該產品成為市場上少數價格低於國產仿製藥的藥品。一直以來價格都是國產仿製藥的優勢,這也是國家鼓勵仿製藥替代過期原研藥的重要原因所在——可大幅減少醫保費用支出,而筆者認為,在此情況下,此次西安楊森如此大幅度調價可以看作是外資藥企在醫改的原研替代的趨勢下一個探索性的嘗試。據筆者瞭解,達珂雖然是原研藥,但是國產仿製藥增長迅猛,目前後者市場份額已經趕超原研藥,以這樣一個市場表現不好的產品進行降價實驗,一方面體現了外資企業對於國家醫改和醫保控費下對於產品降價需求的回應,另一方面,外資藥企亦可觀察,藥品大降價將對國產仿製藥市場產生怎樣衝擊以及是否可以藉此挽救已經被超越的市場。而一旦達珂降價探索成功,對於國產仿製藥來說,當價格優勢不在之後,其市場行銷無疑將迎來巨大挑戰!

國產仿製藥已趕超原研 分析人士表示,達珂之所以有如此大降幅,主要是仿製藥的市場衝擊。2009年,地西他濱獲CFDA批准國內上市,據中國工業資訊中心披露的資料,2017年整體的市場規模在5億人民幣左右。2012年正大天晴和山東新時代的地西他濱注射液獲批首仿上市。同樣據中國工業資訊中心披露的資料,接下來的五年裡,正大天晴的"晴唯可"憑藉36%的複合增長率迅速佔領市場,2017年市場份額已經超過原研藥"達珂"。另有資料統計,市場格局方面,原研產品達珂(西安楊森提供,Pharmachemie生產)市場占比約為37%;正大天晴、豪森藥業占比分別為38%16%;三家公司的產品合計佔據超過90%的市場。

率先降價的國產仿製藥 2017年新版醫保目錄發佈,地西他濱成功被納入醫保,市場放量在即。而已經超越原研的正大天晴率先降價。去年9月,雲南省藥品採購中心對部分企業主動申請降價的情況進行了公示,其中,正大天晴25mg/瓶的地西他濱從3043元主動申請調整至2555.99元。按照同一規格計算,本次降價後,西安楊森原研藥的價格將於國產仿製藥的價格持平,甚至略低於國產仿製藥。當仿製藥的價格優勢不在之後,達珂會重回市場霸主地位嗎?正大天晴又該如何應對?

 

(抗癌藥降價求生機) 中國輝瑞 回應政策: 20藥品立刻下降

 

 


(25億美元) 2項 前列腺癌藥 擠入銷售TOP10: 恩杂鲁胺(Enzalutamide)阿比特龙(Abiraterone)


一起擠進全球抗腫瘤藥Top 10!兩重磅前列腺癌藥競爭白熱化 原創:丁言 醫藥經濟報腫瘤治療是最受關注的領域之一。2016年全球腫瘤藥物市場規模高達1145億美元,占全球藥品銷售規模的10.3%,預計2020年全球腫瘤藥市場規模將超過1500億美元。自2010年以來,已有5種抗前列腺癌新藥獲批上市,分別是安斯泰來和Medivation合作開發的恩雜魯胺、強生的阿比特龍、賽諾菲的卡巴他賽、美國Dendreon公司前列腺癌疫苗sipuleuce-T、拜耳公司的氯化鐳[223Ra]。值得關注的是,在2017年全球抗腫瘤藥TOP10中,有兩款前列腺癌藥位列其中,分別是安斯泰來/輝瑞的恩雜魯胺和強生的阿比特龍,兩款產品銷售額均已超過25億美元,並已進入全球抗腫瘤藥TOP10行列,分別位列第9位和第10位。

抗腫瘤藥TOP10總銷售額511億美元 據全球暢銷藥資料統計,2017年,全球銷售額排名前10位的抗腫瘤藥分別是:來那度胺銷售額81.87億美元,較同期增長17.4%;曲妥珠單抗74.35億美元,較同期增長3.4%;貝伐珠單抗70.89億美元,較同期下降1.4%;利妥昔單抗61.82億美元,較同期增長0.2%;納武單抗56.28億美元,較同期增長22.5%;依魯替尼44.66億美元,較同期增長44.9%;派姆單抗38.09億美元,較同期增長171.2%;帕布昔利布31.26億美元,較同期增長46.3%;恩雜魯胺25.85億美元,較同期增長6.3%;阿比特龍25.05億美元,較同期增長10.8%2017年全球TOP10抗腫瘤藥總體銷售額為511億美元。其中,生物藥單抗5個,銷售額為302.6億美元;小分子抗腫瘤藥5個,銷售額為208.7億美元。從市場增速來看,來那度胺、納武單抗、依魯替尼、派姆單抗、帕布昔利布銷售額增長較快。來那度胺已成為全球最暢銷的抗腫瘤藥,據專業人士預測,到2022年,來那度胺全球銷售額將達130多億美元。羅氏的單抗"三劍客"曲妥珠單抗、貝伐珠單抗、利妥昔單抗分別位列第2、第3和第4位,但增長已顯乏力,其中貝伐珠單抗銷售額已出現下滑。在競爭激烈的PD-1單抗領域,默沙東的派姆單抗以171.2%的增速笑傲群雄,逐漸縮小與百時美施貴寶納武單抗的差距。艾伯維/強生治療白血病的依魯替尼和輝瑞乳腺癌藥帕布昔利布也有十分搶眼的市場表現。2017年有兩款抗前列腺癌藥表現不俗,分別是恩雜魯胺和阿比特龍,雖然增速不能與腫瘤免疫PD-1及其他增速較快的產品相比,但近年來,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不斷增加,恩雜魯胺和阿比特龍療效上的出色表現引來眾多企業爭相加入競爭行列。

恩雜魯胺後來居上成主角 恩雜魯胺是由美國Medivation公司和日本安斯泰來共同開發的第二代非甾體雄激素受體(AR)拮抗劑,商品名為"Xtandi"20128月,FDA批准恩雜魯胺用於治療已擴散或復發的晚期男性去勢耐受前列腺癌。該藥上市後即成為重磅炸彈級產品,該產品的臨床優勢表現在可有效延長患者的中位元總生存期和影像學無進展生存期,且耐受性良好。據全球暢銷藥資料統計,儘管恩雜魯胺較阿比特龍上市晚1年多,但其市場表現突出且增速較快。2012年其銷售額為1.39億美元,2013年為5.61億美元,2014年為13.0億美元,2015年為23.89億美元,2016年為23.24億美元,2017年則為25.85億美元。該產品2015年全球銷售額已略超阿比特龍。2016年,醫藥巨頭輝瑞以140億美元價格從安斯泰來收購Medivation公司,從而獲得了這個快速增長的前列腺癌藥物恩雜魯胺。目前恩雜魯胺尚無進口產品上市。20175月安斯泰來製藥的恩雜魯胺軟膠囊列入優先審評第17批目錄中。2018415日,安斯泰來的恩雜魯胺膠囊劑在我國遞交上市申請。經檢索藥審中心網站資料庫,安斯泰來的產品申報速度最快,此外,國內目前已有包括正大天晴藥業、江蘇豪森和四川科倫等在內的7家企業申報恩雜魯胺製劑。

阿比特龍不甘落後緊相隨 阿比特龍由強生公司研製開發,為口服有效的CYP17A酶不可逆抑制劑,20114月獲得FDA批准,商品名為"Zytiga"。該產品主要對睾丸、前列腺和腎上腺組織中的雄性激素有抑制作用。阿比特龍可使前列腺癌患者體內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水準顯著下降,利於腫瘤萎縮,使前列腺癌晚期患者的壽命延長數年。該藥上市後不久便得到臨床認可,全球銷售額增長迅速,很快成為強生公司的重磅產品之一。據全球暢銷藥資料統計,2012年阿比特龍銷售額為9.6億美元,2013年銷售額為16.98億美元,20142016年銷售額均在22.0億美元左右,2017年銷售額已高達25.05億美元。目前阿比特龍主要面臨恩雜魯胺的激烈競爭,恩雜魯胺已連續三年銷售額超過阿比特龍,2017年兩個產品市場份額相當接近。強生的阿比特龍已於20155月在我國獲批上市,商品名為"澤珂"。目前國內尚無國產品種上市。據國內樣本醫院資料統計,2016年阿比特龍銷售額為1481萬元,2017年銷售額為4685萬元,同比增長216%。由於阿比特龍價格較為昂貴,2016年銷售情況並不樂觀,2017年經談判成功降價進入醫保後,解決了我國大多數前列腺癌患者臨床用藥的可及性問題,市場已呈快速增長態勢。經檢索藥審中心網站資料庫,國內搶仿阿比特龍製劑的企業已達數十家,包括江蘇天晴、潤眾製藥、山東新時代、成都盛迪醫藥、億騰藥業、江西青峰、重慶醫工院、北京陽光諾和、國藥一心製藥、深圳萬樂、江蘇奧賽康、合肥信風科技、山東創新等,目前進度最快的是正大天晴。

結語>>>近年來,越來越多國內藥企加入抗腫瘤藥物研發行列,眾多實力較強的企業在抗腫瘤領域已經提前佈局。2017年抗腫瘤藥表現可謂十分搶眼。FDA批准的抗腫瘤新藥數目創新高,國內對創新藥加大鼓勵力度並加快審批進程,抗腫瘤新藥在中國上市明顯加速。2018年將是國內抗腫瘤新藥上市的一個大年,隨著優先審評制度在國內正式落地,國內外新藥上市的時間差距將會越來越小。

Japan new drugs for ulcerative colitis , IBD: 潰瘍性大腸炎 新薬ラッシュで「もはや難病ではない」―エンタイビオ近く発売 JAK阻害薬も適応拡大


(エーブィエ バイオファーム) 2018/07/04大腸の粘膜に炎症が起こり、下痢などの症状が続く潰瘍性大腸炎。国の指定難病にもなっているこの疾患に、新薬が相次いで登場しています。2016年以降、「リアルダ」や「レクタブル」「ゼルヤンツ」などが承認と取得。海外でブロックバスターに成長した武田薬品工業の「エンタイビオ」も近く発売される見通しで、治療薬の市場も拡大が予想されています。

患者数 10年で1.8倍に 潰瘍性大腸炎は、大腸の粘膜に炎症が起こり、びらん(ただれ)や潰瘍ができる疾患です。血便や下痢、腹痛が主な症状で、ひどくなると1日に何度もトイレに駆け込むなど、生活の質に大きな影響を与えます。免疫の異常が発症に関わっていると考えられていますが、はっきりとした原因は明らかになっていません。 潰瘍性大腸炎は国の「指定難病」に指定されており、2016年度の患者数(特定疾患医療受給証の所持者)は約168000人。実際の患者数は20万人以上に上ると推定されています。もともとは欧米で多い疾患として知られていましたが、日本でも急速に増えており、国内の患者数はこの10年で約1.8倍に増えました。 潰瘍性大腸炎の国内患者数の棒グラフ。2006年:9.1万人。2007年:9.7万人。2008年:9.7万人。2009年:11.3万人。2010年:11.8万人。2011年:13.4万人。2012年:14.4万人。2013年:15.5万人。2014年:17.1万人。2015年:16.6万人。2016年:16.8万人。潰瘍性大腸炎には根本的な治療法がなく、炎症を抑える薬物療法が基本となります。 治療の中心となるのは、「アサコール」(メサラジン、ゼリア新薬工業)や「ペンタサ」(同、杏林製薬)などの5-アミノサリチル酸(5-ASA)製剤。効果が得られない場合は、ステロイドや「イムラン」(アザチオプリン、アスペンジャパン)、「プログラフ」(タクロリムス、アステラス製薬)などの免疫抑制剤が使われます。「レミケード」(インフリキシマブ、田辺三菱製薬)や「ヒュミラ」(アダリムマブ、アッヴィ/エーザイ)などの抗TNF-α抗体は難治例向けです。 潰瘍性大腸炎は、症状が良くなったり(寛解期)悪くなったり(活動期)を繰り返す疾患です。速やかに炎症を抑えて寛解状態にする(寛解導入)とともに、再燃を予防し、寛解を長く維持する(寛解維持)ことが治療の目標となります。

広がる治療選択肢 難治例にも効果 そんな潰瘍性大腸炎にはここ数年、新薬が相次いで登場しています。治療選択肢が充実し、難治例にも対応できるようになってきたことで「潰瘍性大腸炎はもはや難病ではなくなりつつある」(北里大北里研究所病院炎症性腸疾患先進治療センターの日比紀文センター長)といった声も聞かれるようになりました。 最近登場した新薬で注目されるのが、武田薬品工業の「エンタイビオ」(ベドリズマブ)。72日に承認され、早ければ8月に発売される見通しです。抗α4β7インテグリン抗体の同剤は、炎症を起こした腸管組織に炎症性細胞の一種であるTリンパ球が遊走するのを阻害する新規の作用機序を持ちます。エンティビオの製品名で販売する海外ではすでにブロックバスターに成長しており、183月期の売上高は2014億円。既存治療では十分な効果が得られない中等症から重症の潰瘍性大腸炎に対する新たな選択肢として期待されています 持田製薬が2016年に発売した「リアルダ」(メサラジン)は、持続的に有効成分が放出されるよう設計された5-ASA製剤。従来の経口メサラジン製剤は13回投与が原則ですが、リアルダは11回の投与で済むのが最大の特徴です。17年にはEAファーマとキッセイ薬品工業が、国内初の泡状製剤(注腸フォーム製剤)となるステロイド剤「レクタブル」(ブデソニド)を発売しました。中等症から重症向けでは、17年にヤンセンファーマの抗TNF-α抗体「シンポニー」(ゴリムマブ)の適応拡大が承認。185月にはファイザーのJAK阻害薬「ゼルヤンツ」(トファシチニブ)も適応拡大の承認を取得しました。 2010年以降に承認された潰瘍性大腸炎治療薬の表。レミケード(インフリキシマブ):田辺三菱製薬:106月。ヒュミラ(アダリムマブ):アッヴィ:136月。リアルダ(メザラジン):持田製薬:169月。シンポニー(ゴリムマブ):ヤンセンファーマ:173月。レクタブル(ブデソニド):EAファーマ:179月。ゼルヤンツ(トファシチニブ):ファイザー:185月。エンタイビオ(ベドリズマブ):武田薬品工業:187月。

市場は向こう10年で1.7倍に拡大 患者数の増加と相次ぐ新薬の登場で、潰瘍性大腸炎治療薬市場は今後、大きく拡大していきそうです。 民間調査会社の富士経済が1710月に発表したレポートによると、16年に857億円だった炎症性腸疾患治療薬市場は、25年に1444億円と16年の1.7倍に拡大すると予測。アサコールやペンタサは後発医薬品の影響を受ける一方、リアルダが既存のメサラジン製剤から市場を奪うほか、抗体医薬の適応拡大やエンタイビオの発売により、19年度以降、市場は大幅に伸びる見通しです。国内で開発中の主な潰瘍性大腸炎治療薬の表。カロテグラストメチル(AJM300):EAファーマ/キッセイ薬品。フィルゴチニブ(GS-6034):ギリアドサイエンシズ。ウステキヌマブ(ステラーラ):ヤンセンファーマ。リサンキズマブ(ABBV-066):アッヴィ。ウパダシチニブ(ABT-494):アッヴィ。LY3074828:日本イーライリリー。 EAファーマとキッセイ薬品が共同開発するカロテグラストメチル(開発コードAJM300)は、エンタイビオと同じα4インテグリンを阻害する薬剤。国内で臨床第3相(P3)試験を実施中で、承認されれば世界初の経口α4インテグリン阻害薬となります。 AK阻害薬ではギリアド・サイエンシズのフィルゴチニブ(GS-6034)やアッヴィのウパダシチニブ(ABT-494)が、生物学的製剤ではヤンセンのウステキヌマブ(製品名ステラーラ)やアッヴィのリサンキズマブ(ABBV-066)、日本イーライリリーのLY3074828が、それぞれ国内で開発後期段階に入っています。治療選択肢が広がりにより「寛解導入も寛解維持も以前より容易にできるようになり、生物学的製剤の登場で難治性疾患とは言えなくなってきた」(日比氏)という潰瘍性大腸炎。今後は、個々の患者に合ったきめ細かな治療が期待されます。







日本免疫調控來台尋商機: REGiMMUNE (Foxp3+ Treg for 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 juvenile diabetes/ α-GalCer , glycolipid from marine sponge


REGiMMUNE Corporation (RGI) OKYO, JAPAN--(Marketwired - Mar 9, 2017); is pleased to announce the publication of its Phase 2a clinical trial results for RGI-2001, a novel liposomal formulation of a synthetic derivative of alpha-galactosylceramide, a naturally occurring ligand that binds to CD1d and activates invariant natural killer T cells (iNKT). The company is developing RGI-2001 to ameliora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GvHD) afte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ation. The paper: "Increased Foxp3+Helios+ Regulatory T Cells and Decreased 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after 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in Patients Receiving Sirolimus and RGI-2001, an Activator of Invariant Natural Killer T Cells" is now available from the online publication "Biology of Blood and Marrow Transplantation" http://www.bbmt.org/article/S1083-8791(17)30194-5/pdfThis is the first clinical demonstration of a novel therapeutic that potentially expands Foxp3+regulatory T cells (Treg) mediated by the activation of iNKT cells in patients. RGI-2001, which utilizes REGiMMUNE's reVax technology, promotes transplantation tolerance by inducing Tregs. Tregs have been shown to have significant potential for treating GvHD; in studies by independent researchers, Tregs have proven to produce longer patient survival because they could suppress rejection without reducing an anti-tumor graft versus leukemia effect."The studies show that the administration of RGI-2001 was safe and resulted in increased numbers of Tregs vs. conventional CD4+ T cells after allogeneic transplantation in some patients, especially in those treated with the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inhibitor sirolimus as part of their GvHD prophylaxis regimen," commented Dr. Jack Bui, MD, PhD, Associate Professor, Director of Clinical Flow Cytometry and the Stem Cell Processing Laboratory,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The Phase 2a clinical trial of single-dose RGI-2001 on day 0 in the treatment of 29 patients undergoing allogeneic HCT demonstrated that some patients treated with RGI-2001 had markedly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Tregs (CD4+CD25+CD127loFoxp3+) within 1 to 3 weeks after HCT. The patients who responded with an increased number of Tregs also had decreased GvHD onset compared with nonresponders. Some of the patients in this subset received sirolimus in addition to the standard of care using calcineurin inhibitors plus methotrexate for immunosuppression after HCT, suggesting potential synergy between sirolimus and RGI-2001 in Treg expansion in vivo. A randomized study is being designed to further evaluate the impact of serial dosing of RGI-2001 on Treg biology and GvHD prevention.
About reVax REGiMMUNE's reVax technology "re-educates" the immune system by inducing immune regulatory cells. reVax technology specifically suppresses the immune system target while maintaining normal immune reaction. In contrast, current technologies such as immunosuppressants broadly down-regulate the immune system, which can cause negative effects including risk of serious infection and toxicity. In addition, reVax works not only as a treatment, but can work as a vaccine in a prophylactic mode, without the need for adjuvants. Traditional vaccine therapies enhance immunoprotective ability against an antigen by immunizing it with a specific adjuvant, which itself can cause negative effects.
Immune system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breakthroughs in biotechnology, genomics and basic science have led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human immune system and researchers have discovered new ways to treat diseases that affect the immune system. The immune system is a network of organs, glands, and tissues that protects the body from foreign substances. These substances include bacteria, viruses, and other infection-causing parasites and pathogens. Usually, the immune system is extremely effective in performing its work of defending the body, but sometimes an error occurs in this highly complex system, and it can lead health problems. The result can be a simple allergic reaction, as serious as a fatal condition such as cancer or the error can manifest as an autoimmune disorder, such as RA or SLE, in which the body rejects its own constituents as foreign invaders. The functioning of the immune system also calls into play a wide array of substances, most notably antibodies and the two significant varieties of lymphocyte: B cells and T cells. Antibodies, the most well known of the three, are proteins in the human immune system that help fight foreign invaders. B cells (B lymphocytes) are a type of white blood cell that gives rise to antibodies, whereas T cells (T lymphocytes), are a type of white blood cell tha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mmune response. T cells are a key component in the cell-mediated response, the specific immune response that utilizes T cells to neutralize cells that have been infected with viruses and certain bacteria.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T cells: cytotoxic, helper, and suppressor T cells. Cytotoxic T cells destroy virus-infected cells in the cell-mediated immune response, whereas helper T cells play a part in activating both the antibody and the cell-mediated immune responses. Suppressor T cells deactivate T cells and B cells when needed, and thus prevent the immune response from becoming too intense.
Immune tolerance The human immune system is designed to attack foreign invasion of disease-causing organisms while it protects normal function by way of unresponsiveness. Tolerance is the key mechanism of the specific unresponsiveness and is maintained by a subset of regulatory T cells called Treg. Tolerance is a direct way to treat immune disorders that are caused by excessive immune reaction against antigens. REGiMMUNE is currently developing products that induce Treg, which leads to antigen specific immune tolerance.
reVax induces Treg REGiMMUNE's proprietary technology platform reVax targets immune tolerance against specific disease-causing antigens through induction of regulatory T cells (Treg). reVax technology uniquely enables target-specific immune suppression, by tolerance induction. Unlike existing immune suppressants which broadly and excessively suppress immunity and cause subsequent issues such as infection and tumor progression, reVax suppresses only unfavorable immune reaction. reVax technology uniquely enables target-specific immune suppression, by tolerance induction.
α-GalCer α-GalCer is a glycolipid. It is a CD1d ligand originally isolated from the marine sponge and developed as an anti-tumor agent. It was evaluated in healthy volunteers and oncology patients and shown to have a good safety profile. Because α-GalCer was found to expand and activate natural killer (NKT) cells and subsequently, Treg, it was later developed as an immune-modulator. A liposomal formulation of α-GalCer injected with an antigen induces regulatory T cells efficiently and leads to an antigen specific immune tolerance. Preclinical models have demonstrated efficacy in many autoimmune disorders including GvHD, TIDM, RA, MS, and SLE. Results from both clinical and preclinical studies have been published in more than 1,000 papers in peer review journals.
reVax fomulation reVax technology uniquely enables target-specific immune suppression, by tolerance induction. Unlike existing immune suppressants which broadly and excessively suppress immunity and cause subsequent issues such as infection and tumor progression, reVax suppresses only unfavorable immune reaction. reVax technology uniquely enables target-specific immune suppression, by tolerance induction. Unlike existing immune suppressants which broadly and excessively suppress immunity and cause subsequent issues such as infection and tumor progression, reVax suppresses only unfavorable immune reaction.
RGI-3100 RGI-3100 is a different formulation of alpha-GalCer that REGiMMUNE is developing as a potential treatment for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TIDM), which results from autoimmune destruction of insulin-producing beta cells of the pancreas. Also known as insulin dependent or juvenile diabetes, the only current treatment for TDIM is injection of insulin, which must be administered lifelong. Several new approaches to treatment are in research by others, including islet transplantation. RGI-3100 is in preclinical development a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T1DM treatment with insulin. It is expected to protect beta cells by restoring normal immunity in people with T1DM by inducing Treg.
RGI-2001 RGI-2001 is a liposomal formulation of alpha-GalCer (a CD1d ligand), which induces regulatory T cells (Treg), a key player in immune tolerance. Treg has been shown to have significant potential for treating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 In studies by independent researchers, Treg has proven to provide longer patient survival because it reduces rejection without reducing a graft-versus-leukemia/tumor (GvL) effect. Unlike immunosuppressents that destroy entire T cell subsets, RGI-2001 induces Treg while maintaining normal immune cell functions and has the potential to reduce GvHD and improve survival for patients. The company has received orphan drug designation from the US FDA for developing this compound for the prevention of GvHD associated with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Clinical trial A Phase I/II study of RGI-2001 for GvHD associated with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was initiated in early 2012, following positive preclinical efficacy studies.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clinical trial is enrolling approximately 50 bone marrow or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leukemia patients following chemotherapy. The U.S.-based study is being conducted in seven leading cancer centers including the 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 Stanford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and at both Harvard University's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and Dana Farber Cancer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regarding participation in the Phase I/II study of RGI-2001 for GvHD, please visit ClinicalTrials.gov or contact us.
About REGiMMUNE  REGiMMUNE Corporation is a biotechnology company focused on the discovery, development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immune regulatory therapeutics to treat life-threatening and debilitating conditions, including allergies, autoimmune diseases and transplantation. The company's proprietary platform technology, reVax, induces immune tolerance in an antigen-specific manner through pharmacological induction of regulatory T cells (Treg). Using its reVax technology, REGiMMUNE is developing RGI-2001, which may be the first drug in the class of Treg-inducing agents. The company is also applying its reVax technology to develop a range of pipeline products, including its RGI-1000 series for allergy and its RGI-3100 series for type 1 diabetes. Additionally, REGiMMUNE is developing products for preventing inhibitor formation in enzyme replacement therapies;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nd for celiac disease with undisclosed partners. The company is seeking pharmaceutical partnership opportunities for its products worldwide, exclusive of Japan. REGiMMUNE is headquartered in Tokyo, Japan and has a US operation in Berkeley, California. For more information, visit www.regimmune.com.



紅潮熱錢 湧進美國: 2018年Q1/2 51億美元 (2017年整年39億美元)


中資湧入美國生物技術初創企業(來源:FT中文網)今年上半年中國風險資本對美國生物技術公司的投資已超出去年全年水準。這一動向迄今未受美國監管者關注。今年上半年中國風險資本對美國生物技術公司的投資已經超出去年全年的創紀錄水準,突顯北京方面對醫藥作為一個戰略行業的關注——這一動向迄今沒有受到華盛頓的監管者關注。總部位於西雅圖的資料提供商PitchBook的資料顯示,中資基金今年上半年參與了價值51億美元的美國生物技術公司投資回合,超過2017年的39億美元,去年是中資大量湧入該行業的第一年。"我們看到了巨大的增長,"奧緯諮詢(Oliver Wyman)合夥人Kitty Lee表示。"你別忘了,中國政府正在多麼大力地推動生物技術作為一個戰略產業,試圖打造起這一產業,使其具有全球競爭力。其中一個自然的部分就是投資。"中國現在是美國生物技術初創企業的一大資金來源。根據PitchBook的資料,這些企業去年籌集了大約100億美元的風投資金,這意味著按價值計算,中國投資者的參與程度達到約三分之一。例如,加州血液檢測公司Grail5月從一個由大中華區基金組成的財團籌集3億美元,該財團包括匯橋資本(Ally Bridge Group)、招商證券國際(China Merchants Securities International)、黃浦江資本(HuangPu River Capital)以及工銀國際(ICBC International)"在前沿創新、原創性和智慧財產權方面,美國企業通常具有明顯優勢,"總部位於香港的匯橋資本的創始人于凡(Frank Yu)表示。"我們還幫助將我們在海外投資的一些技術帶回中國。"近年中國對美直接投資增長迅速,2016年達到460億美元,這引發了華盛頓的擔憂,導致其否決幾筆涉及敏感技術的交易。特朗普政府上周放棄了對中國投資設置新限制的計畫。但是,在中國最新五年規劃中被列為10大關鍵行業之一的生物技術產業,並未成為爭議焦點。"我們與中國政府或中國政府所有的實體沒有任何瓜葛,"於凡表示。"我並不特別擔心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會阻礙我們投資。"分析師們表示,監管審查可能會增加。"到目前為止,該行業並未成為美中技術對話的一大焦點,然而這個故事仍在編寫中,"諮詢公司貝恩(Bain)的合夥人維克拉姆•卡普爾(Vikram Kapur)表示。中國投資者關注癌症等領域,中國在這些領域具有巨大的潛在治療需求。"能夠在藥物進入美國市場的同時,將它們推向世界第二大製藥市場,這個希望是整個價值主張的重要組成部分,"卡普爾表示。中資湧入推高了美國生物技術公司本來就很高的估值,但由於中國境內為醫療保健投資所籌集的資金額巨大,這種資金流動很可能會持續。據諮詢公司ChinaBio稱,中國醫療保健風投和私募股權基金去年籌集了400億美元,但在國內僅投資117億美元。中國投資者還追逐歐洲生物技術公司。今年1月,紅杉資本中國(Sequoia Capital China)共同牽頭了英國流感疫苗初創公司Vaccitech一輪2700萬美元的籌資。"國內生物技術公司的估值高得出奇,如果你看一下那些估值,在美國和歐洲進行的一些投資在估值上看起來就不那麼高了,"奧緯諮詢的Kitty Lee表示。她補充說,在智慧財產權方面"一些保護措施要依靠相關企業自己去保護他們在做的事情"。


(肺癌治療標準化?) Keytruda+卡鉑+紫杉醇或白蛋白紫杉醇 獲FDA優先審評!!!


原創:醫藥魔方 默沙東72日宣佈,FDA授予Keytruda聯合化療(卡鉑+紫杉醇或白蛋白紫杉醇)一線治療轉移性鱗狀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補充申請優先審評資格,PDUFA預定審批期限是20181030日。肺癌患者中有大約85%屬於非小細胞肺癌,而鱗狀NSCLC占所有NSCLC的大約30%,是相比非鱗狀NSCLC更難治的一種肺癌類型。值得注意的是,Keytruda此次申請的一線治療鱗狀NSCLC不考慮患者的PD-L1表達水準,是Keytruda繼續鞏固其在肺癌領域優勢地位非常關鍵的一個申請。默沙東遞交此次申請主要基於KEYNOTE-407研究資料。根據63ASCO2018大會上公佈的KEYNOTE-407研究第2次期中分析結果,Keytruda聯合化療(卡鉑+紫杉醇或白蛋白紫杉醇)相比單獨使用化療可顯著提高ORR57.9% vs 38.4%),顯著延長應答持續時間(7.7 vs 4.8個月),明顯改善總生存期(15.9 vs 11.3個月),死亡風險降低36%。在此之前,Keytruda已經拿到兩項一線治療NSCLC的適應症。2015102日,FDA基於KEYNOTE-024研究資料批准Keytruda單藥一線治療PD-L1表達水準≥50%且沒有EGFRALK基因突變的轉移性NSCLC2017/5/10FDA基於KEYNOTE-021研究資料批准Keytruda聯合化療(培美曲塞+卡鉑)一線治療轉移性非鱗狀NSCLC。如果此次補充申請獲批,Keytruda有望成為所有NSCLC患者(不區分PD-L1表達水準)的一線標準療法。針對不同亞型以及不同病理分期的肺癌類型,默沙東目前資助開展了15Keytruda單藥或者與其他藥物聯用的臨床研究,合計入組了大約9000例患者。從在肺癌適應症上的拓展結果來看,Keytruda眼下已經樹立了巨大的領先優勢,牢牢把住了一線治療的大門,會截留絕大部分肺癌患者,留給競爭產品的市場空間可能也就是二線或者三線治療的機會了。


台灣 幹細胞療法 特管法 推動 抗老醫美產業: 京媛+長新生醫


京媛集團攜長新生醫 啟動幹細胞研究 2018-07-03 09:44經濟日報 蘇璽文 配合衛福部細胞療法鬆綁,京媛集團昨(2)日宣布與長新生醫公司共同簽署合作案,並將在台灣開始啟用「幹細胞療法」研究,期待可為健康管理與抗老產業做出貢獻。 衛生福利部日前公告「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簡稱特管法)」草案,將開放已有初步療效的自體免疫細胞治療、自體間質幹細胞移植、自體周邊血幹細胞移植、自體軟骨細胞移植等六項細胞治療,預估最快8月底上路。京媛集團董事長羅詠茵表示,旗下公司近年來向全世界拓展健康管理中心業務,積極投入幹細胞研究發展領域,並朝向大陸及全世界高端人口,主因在於自體幹細胞的「再生醫學」,對於抗老化與健康議題相當重要,未來該技術在台開放後,兩岸高端愛美民眾,將可透過幹細胞療法,美麗與健康皆可受惠。「二十世紀是藥物治療的世紀,二十一世紀是細胞治療的世紀!」羅詠茵強調,台灣的醫療技術已經與國際齊頭,京媛集團擁有專業背景,包括院長劉賢佐醫師、陳世鴻醫師及團隊多位醫師。羅詠茵指出,此次長新生醫公司簽署合作案,便是希望引入幹細胞治療技術到健康管理產業,提升品質,待法案通過後,將能造福更多民眾。


(全產業鏈 新藥研發 服務企業) A+H股 醫藥 獨角獸: 藥明康得


最貴醫藥獨角獸,香港上市 醫藥行業領先的新媒體平臺 71日, 藥明康得發佈公告,董事會審議通過《關於公司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並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機板上市及轉為境外募集股份有限公司的議案》。公司董事會同意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並申請在香港聯合交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港聯交所")主機板掛牌上市(以下簡稱"本次發行上市")。為完成本次發行上市,同意公司轉為境外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在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後,藥明康得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股票募集資金將用於擴大運營規模、專案投資建設、收購兼併、償還銀行貸款及補充流動資金等。A+H分別是A股和H股的簡稱。A+H股是既作為A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或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又作為H股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股票。而這意味著,藥明康得有望成為第一家A+H股獨角獸企業。

登錄A股市值翻倍,藥明康得發行H 藥明康得於200012月成立,是全球領先的製藥以及醫療器械研發開放式能力和技術平臺公司。作為一家以客戶為中心的公司,藥明康得向全球製藥公司、生物技術公司以及醫療器械公司提供一系列全方位的實驗室研發、研究生產服務,服務範圍貫穿從藥物發現到推向市場的全過程。從大環境看,赴港上市已成趨勢,相比於2017年上半年港交所上市的68只新股,今年上半年剛交股一共有101只新股上市。專業人士猜測:第一個原因是港交所迎接新經濟公司上市的新規發揮了作用,尤其是港交所新規對"同股不同權"架構的接納,這樣在新經濟公司發展的過程中,控股股東可以憑藉"同股不同權"達到控制公司的目的;第二個原因是港股允許虧損企業上市。這兩個原因使赴港上市成為潮流,也使藥明康得選擇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從藥明康得的發展歷史看:2007年,藥明康得在紐交所上市,20154月以33億美元從紐交所私有化退市。自此以後,藥明康得成為首家在AIPO的獨角獸企業。值得注意的是,藥明康得在登錄A55天后,市值漲了4倍,接近1000億元。在A股中嘗到了甜頭之後,為了獲得更多的融資和發展,提高公司影響力,藥明康得選擇A+H股的上市模式無可厚非。

A+H股醫藥企業,藥明康得並非第一家2011520日,上海醫藥在香港聯交所正式掛牌並開始上市交易,股票簡稱"上海醫藥",融資21億美元,創下了亞洲有史以來醫療健康行業最大規模的IPO,成為內地首家A+H醫藥上市公司。20121030日,複星醫藥在香港聯交所主機板進行買賣,股份代號為2196,股票簡稱"複星醫藥",複星醫藥的H股上市吸引了眾多國際機構投資者,包括主權基金、國際長線基金及亞洲與歐洲的私人銀行客戶。扣除相關費用後,複星醫藥此次全球發售所得款項淨額約為37.64億港元,當中的48%用作集團於製藥、醫藥分銷及零售、醫療服務及診斷產品及醫療器械領域的收購與合併。在醫藥領域,藥明康得繼上海醫藥和複星醫藥之後,登錄港交所,成為內地第三家A+H掛牌醫藥企業。從上海醫藥和複星醫藥之後的發展軌跡,我們也許可以做出猜測:藥明康得赴港上市,擴大融資規模,是為了實現自身的國際化戰略,也許在未來會為公司的海外並購計畫打下堅實的基礎。

H股上市,拓寬融資管道,保持CRO行業增長態勢 與猜測一致,藥明康得的內部人士向中國證券報的記者表示:"藥明康得是一家涵蓋新藥研發全產業鏈的全球性醫藥研發服務企業,面向全球藥企提供定制化研發服務,秉承立足中國、面向國際的戰略方針。公司此次啟動H股發行計畫,主要是為配合公司的戰略,拓寬公司融資平臺,有助於提高公司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使得公司未來發展得更快、更好。"歸根究底,這次上市主要還是為了支持公司的實業發展。對整個醫藥行業而言,隨著國內醫藥市場需求持續增長、一致性評價標準落地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下,我國CRO企業大量湧現,CRO服務逐漸成為新藥研發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藥明康得作為個中翹楚,形成A+H股的上市格局,拓寬融資管道, 也許會進一步鞏固龍頭地位,保持行業高增長態勢。


台灣生技高價股: 醫材/ 保健食品 外資夯 !!


高價股洗牌 生技股氣勢旺20180703 04:10 工商時報 簡威瑟、呂淑美/台北報導 生技股將於719日登場,生技股氣勢如虹,昨(2)日健康食品股大江(8436)股價開高後一路飛奔,收盤亮燈漲停至518元,登上500元大關,也晉升至台股第8高價股,高價股重新大洗牌,也意味產業變化。過去前10高價股多為電子股天下,以長期盤據股王地位的大立光、股后國巨、IC設計指標信驊為代表,大江此次挾生技月利多闖入排行榜,與精華(1565)合體,生技族群氣勢轉強,也提供台股新的資金去處。精華、大江兩檔生技高價指標,昨日分別以705元、518元作收,分居上市櫃股第6及第8高價股,雖分屬醫材、保健食品領域,卻有兩大共同點:1、都獲外資券商納入研究範圍。精華有摩根士丹利、大和資本、摩根大通、瑞信等納入研究範圍,不過,精華股價在去年第4季~今年首季展現強大爆發力後,外資考量評價已滿足,目前都以中立看待後市。匯豐、麥格理證券則開啟大江研究,均持正向投資評等。其中,匯豐上月初評大江「買進」時,不只看到女性愛美商機,非科技產業分析師陳建名也提出,銀髮商機正式萌芽,且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台灣2026年就會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世界各國都投入更多資源提升年長者生活品質,保健食品成「銀髮產業」新星。2、精華與大江都有實質獲利。外資分析師說明,過往也有專攻新藥生技股颳起飆漲旋風、擠身高價排行,不過,因缺乏實質獲利支撐,「當遲遲算不出本益比時,資金通常過度投機且易鬆動。」因此,有實質且亮眼獲利的生技股,才容易博得國際資金青睞。外資估計,精華今年每股純益約3638元,明、後年都在40元之上;大江20182020年每股純益,則分別上看12元、15元與19元,展現獲利三級跳氣勢,難怪吸引資金進駐。(工商時報)


中國 化合物”晶型” 專利 難授權&核准 !


專利無效率達75%以上?新藥研發恐陷中國式創新悖論(作者:魯周煌,來源:中國智慧財產權雜誌)"近年來,原研藥專利包括化合物專利在內的無效案往往呈現出令人費解的結果。一方是耗費10-15年以上及平均26億美元開發成本、最終令患者受益的成功創新藥,其專利常會認為不具備創造性而遭無效;另一方是幾乎沒有研發過任何創新藥的專利挑戰者,似乎總聲稱能輕易發現原研藥,並可能說服複審委和法院信服這一點。"421日舉行的2018中國智慧財產權保護高層論壇上,來自阿斯利康(中國)公司智慧財產權部門負責人徐鋒首次提出了他的"原研藥創新悖論"。在專利局相關部門官員及數位法官均在場的情況下,這一頗為激烈且甚為敏感的言論在當時暫態引發了熱烈討論。China IP 記者隨後跟蹤採訪了這位在美國有過十數年醫藥領域專利律師執業經歷的"海歸"。採訪開始前,他向記者提供了一份有關國內原研藥專利無效率的資料表,表格看起來十分簡潔,製作方法也不複雜,即將複審委官方網站上公佈的涉及原研藥的專利無效案進行統計歸納,而得出的結論卻令記者感到吃驚——在專利複審階段,幾乎大於75%的原研藥專利被無效,其中化合物專利被無效的可能性大於50%。由於複審委網站並沒有將2015年以前所有的相關案例予以公佈,儘管這份表格因為參數問題並不一定能全然真實地反映客觀情況,但頗令人意外的是,在China IP記者隨後的多方採訪中發現,無論是國內外藥企,還是律師及代理人,鑒於近年來原研藥專利包括化合物在內的專利無效案屢見報端,多數人對這兩個數字的直觀感受是——並不覺得驚奇。"當然,仿製藥往往會選擇那些穩定性並非牢不可破的專利來發起挑戰,所以單純就這個資料而言,並不能直接推斷出複審委對化合物專利持消極態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Top10藥企專利總監(以下稱A先生)告訴China IP記者,"但國內的現實情況的確不容樂觀,化合物專利一旦缺乏足夠的實驗資料,其專利的狀態就會變得非常不穩定。儘管在國外,這通常不是一個問題。"在剛剛過去的5月,恒瑞醫藥的硫培非格司亭和正大天晴安羅替尼兩個重磅一類新藥的獲批,讓業內再次看到了中國原研藥發展的曙光。隨著大批新藥在未來陸續出現,用專利來激發醫藥創新,或許不再只是外資藥企的呼聲。採訪中,中倫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程芳表示:"如果經過實質審查後的化合物依然存在很高的無效率,這種情況並不利於專利制度的利益平衡和整個系統的高效運轉,長此以往,也將打擊權利人的信心,不利於激發和鼓勵創新。"China IP記者分析這份統計表時發現,在被無效的原研藥專利中,化合物專利在2014年以後佔據的比重開始上升,無效理由常常是缺乏專利法22.3下的"創造性"。2014年之前,針對化合物專利提起的無效審查案件共有2件,其中有1件被無效;2014年至2018年的4年間,化合物專利無效審查案件增至9件,其中5件被無效,4件對修改後的權利要求維持有效,無效率超過50%。而據徐鋒介紹,作為醫藥研發創新中最為核心的專利,這種藥物和活性成份本身的專利在歐美國家被無效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我在美國做專利律師的十幾年職業生涯裡,所見過的化合物專利被無效的案子也僅有1例。"20171017日,專利複審委公佈第33591號專利無效宣告決定,宣告阿斯利康研發的抗血小板凝聚藥物替格瑞洛化合物發明專利(99815926.3)因不具備創造性而全部無效。據徐鋒介紹,作為替格瑞洛的關鍵核心專利,涉案化合物發明專利及其家族中相應的授權專利在全球超過50多個國家已獲得認可和保護。2017年,替格瑞洛被納入國家醫保,並實現全球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巨大的市場誘惑也激發了對手的多起專利挑戰。在韓國,替格瑞洛先後被12家仿製藥企發起挑戰後仍維持了專利有效性;在美國,經歷了再審程式後其有效性最後亦被維持。"但唯獨在中國,替格瑞洛的專利被無效了。對於類似的、甚至是同一件專利的有效性判斷,結果與國際上的判定結果完全截然相反。儘管從表面來看,中國對創造性的分析和美國還是具有一定相似性的。"徐鋒說。化合物專利之外,晶型專利、製劑、製備方法等藥物次級專利近年來也遭遇同樣的"高門檻"。江蘇正大豐海製藥有限公司智慧財產權總監吳鶴松告訴China IP 記者:"過往發現一種新晶型,考慮到晶型出現的不可預見性,並不需要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太多意料不到的技術效果的實驗來證明即可獲得授權。然而,近期的案例表明,這些晶型要麼專利申請難以獲得授權,要麼專利被輕易無效。"採訪中,A先生則直言,對於晶型專利而言,除非說明書有足夠的資料用以證明其在某一個技術效果方面取得了非常長足的、跨越式的進展,否則只有死路一條。"從近幾年我們看到的案子來說,幾乎沒有任何晶型專利能夠達到中國專利複審委的標準和要求。"事實上,在採訪中China IP記者發現,較之歐美國家,中國的審查尺度更為嚴苛早已是國內藥業共識。而相比專利申請,專利無效宣告程式中對於創造性的審查標準則又提得更高。"這樣的高標準有利於仿製藥的發展,在特定時期具有積極意義。但是,近幾年中國新藥研發的形勢已經發生變化,創新藥不再只是外資藥企的獨角戲,國內企業新藥研發也已風生水起。"藥明康得智慧財產權主任劉輝告訴China IP記者。據他介紹,國內已經湧現了大批生物科技公司,這些企業創立之初的使命即是研發新藥;一些實力雄厚的仿製藥企業也開始大舉向新藥研發轉型,進一步助推了中國新藥研發的熱潮;同時,一些專門提供一體化新藥研發服務的平臺將VIC模式推向了新的高度,"這些企業在做化合物設計的時候,已經把專利性作為評價化合物是否能夠成藥的硬性指標,即所謂'No Patent, No Drug'。"劉輝說,"新藥研發往往九死一生,國內企業也需要國家給予強有力的專利保護來支撐創新藥的研發。"值得一提的是,從藥監系統來看,政府近兩年開始頻頻釋放出保護創新藥的信號。從食藥監局和兩辦兩次發文提出要建立藥品專利連結制度,201841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宣佈"對創新化學藥設置最高6年的資料保護期,保護期內不批准同品種上市。對在中國與境外同步申請上市的創新藥給予最長5年的專利保護期補償"。資料保護制度和專利保護期延長的提出,再次彰顯了國家對藥物創新的有力支持。"三個政策的出臺相信會對中國原研藥發展產生很好的促進作用。然而很重要的一點是,如果專利可以很容易被無效的話,專利缺乏穩定性和可預期性,那麼所謂的專利連結、專利期延長等建立在專利有效性基礎上的制度福利很可能會淪為空談。"A先生強調道。外資藥廠的擔憂不無道理。如果說大多數被創新時代裹挾的中國藥企目前尚能獨善其身,而幾乎所有的專利挑戰仍是對準外企。"越有價值的專利,背後必然是市場巨大的藥品,其被無效的動機也就越大。目前有專利的原研藥依然是外企領頭,其被'攻擊'的概率自然也就越高。隨著中國藥品專利連結制度的推出,首家挑戰專利成功的企業還能夠獲得一定期限的市場獨佔期,高價值的專利被挑戰的可能性就更高。"吳鶴松向記者分析道。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對於外資藥企的專利挑戰或許只會更多。壓力之下,外資藥廠是否會調整在華策略?"中國有著十分龐大的市場,外企實際上是非常希望能把新藥儘早引入中國,這是毫無疑問的,但中國的智慧財產權保護環境也是他們不得不考慮的重要因素。因此,無論是從小分子還是現在逐漸興起的大分子藥,事實上進入中國的新藥往往已經是第二波、第三波。第一波市場通常是在歐美這種智慧財產權保護較強的國家,若干年之後這些藥才會進入中國。"徐鋒說,"不僅是新藥引入的問題,是否在中國成立研發中心、設廠生產等關鍵決策上,對外企而言,IP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近兩年,外資藥廠在華研發中心掀起撤離潮,艾伯維、葛蘭素史克、禮來製藥、GE等大型藥企一時間相繼關閉在華研發中心,在China IP記者的採訪中發現,撤華潮背後有許多複雜的原因,然而,"中國的智慧財產權環境會直接影響那些面向中國市場的研發項目。"另一方面,"合謀求生"也成為外資藥企與本土藥業實現共贏的重要戰略。近年來,輝瑞、羅氏、禮來、阿斯利康等製藥巨頭紛紛與國內製藥公司在創新藥方面加強研發和授權合作,"創建良好的智慧財產權環境,在尊重彼此智慧財產權前提下的合作在未來會更加頻繁。"徐鋒說。

補交實驗資料 分歧大於共識"從目前的審查實踐來看,創造性是專利申請被駁回、專利被無效的高頻理由,審查員在把握的時候也採用了較高的標準。"吳鶴松說,"進一步分析這些創造性理由,往往可以看出其與說明書中沒有提供足夠的實驗資料有關。"在進一步證明專利創造性時,補交實驗資料顯得舉足輕重。當審查員認為權利要求缺乏創造性,專利申請人可以通過補交實驗資料來證明權利要求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突出效果而具備創造性。2017年,國家智慧財產權局修改《專利審查指南》,其中明確"對於申請日之後補交的實驗資料,審查員應當予以審查",刪除了前版"申請日之後補交的實施例和實驗資料不予考慮"的內容。"然而在實踐中,真正採信當事人補交實驗資料的情形極少發生。"原北京高院法官、現北京安傑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劉慶輝表示。究其原因,則是擔心動搖中國的專利先申請原則。採訪中,劉慶輝通過引入北京高院審理的兩起案例,總結了北京高院採納當事人補交實驗資料的原則是不得引入新的技術內容,不得破壞專利先申請原則。其具體標準是:補交的實驗資料系採用涉案專利申請日前的實驗方法獲得的;所證明的技術效果是原專利申請說明書明確記載的技術效果。而藥企普遍感覺實踐中這一採信標準被過度嚴苛地解讀和應用,造成大部分情況下後補的實驗資料不被考慮。藥明康得劉輝表示,拒絕採信後補資料,實際上是在要求申請人完成所有測試之後再申請專利。這樣的導向,既拔高了新藥專利的決策成本,也縮小了仿製藥的跟進窗口。新藥研發本就是你追我趕的競技場,加之化合物設計的空間有限,容易出現研發撞車,搶先佈局專利可能意味著站在了競爭制勝點。"如果申請人實際已先于對手積累了足夠專利授權的必要資料,但因沒有獲得所有資料不敢申請專利,而對手卻在沒有完成全部研究的情況下搶先佈局專利,那麼申請人就只能把市場拱手相讓了,這樣的決策成本無疑是過大的,把所有的測試都做完再申請專利,也會延長創新藥實際享受的專利期限,同時不利於技術的推廣和仿製藥的跟進。"劉輝說。值得一提的是,據劉慶輝介紹,最高人民法院曾在過去兩起相關判決中,對採信當事人補交的實驗資料發生了從嚴格到相對寬鬆的態度轉變。201861日,最高院發佈《關於審理專利授權確權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簡稱徵求意見稿),其中第13條規定:"化學發明專利申請人、專利權人在申請日以後提交實驗資料,用於進一步證明說明書記載的技術效果已經被充分公開,且該技術效果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在申請日根據說明書、附圖以及公知常識能夠確認的,人民法院一般應予審查。化學發明專利申請人、專利權人在申請日以後提交實驗資料,用於證明專利申請或專利具有與對比檔不同的技術效果,且該技術效果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在申請日從專利申請檔公開的內容可以直接、毫無疑義地確認的,人民法院一般應予審查。" 對此,劉慶輝認為,徵求意見稿確立的標準偏嚴,不利於創新型醫藥企業的發展。"最高人民法院的本意應當是在適用專利法第26條第3款時對當事人補交的實驗資料採取相對嚴格的審查標準,而在適用專利法第22條第3款時則採取相對寬鬆的採信標準。根據徵求意見稿第13條的現有表述,第2款的審查標準比第1款的審查標準還要嚴格,這應當不是最高法院的本意,屬於表述上的瑕疵。"劉慶輝說。對比歐美的做法,在採信補交實驗資料上則顯得較為寬鬆。據A先生介紹,從目前國際的通行做法來看,歐美國家通常會允許補交實驗資料,作為一種補充性的證據,由審查當局來考慮這些資料是否可以進一步證明該發明的可專利性。"但這條路在中國很難行得通,只要說明書裡沒有明確記載,儘管我們有資料也是很難被採信的。"A先生無奈地指出,"藥物開發的週期非常長,往往需要十數年,事實上很多資料在申請專利的時間點是不可能獲得的,也就沒有可能記載在原始的專利說明書中,但這些資料在後期維持可專利性的時候又可能變得不可或缺。"徐鋒同時也指出,在實踐中,補充的實驗資料主要是同複審委指認的最接近現有技術來進行比較,而最接近現有技術往往在專利無效程式中才被提出,"權利人無法在專利申請時預先知道。"對此,劉慶輝認為,對專利先申請原則的把握不能過於機械,不能僅因為補交實驗資料所證明的技術效果未在原說明書中明確記載,就認定其為新的技術內容而拒絕採納。只要補交的實驗資料所證明的技術效果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基於專利申請日的知識和能力,根據原說明書公開的內容(包括明確公開和隱含公開的內容)能夠明確得到或者推導得出,就應當予以考慮,這樣做並不會破壞專利先申請原則。"眾所周知,醫藥領域的創新成本非常高,為了有效地保護創新,對醫藥專利權的要求不能過於嚴苛,對醫藥發明的技術效果的披露及補交實驗資料的要求不能太高。在補交實驗資料方面如果可以採取相對寬鬆、合理的標準,允許當事人補交實驗資料來進一步佐證相關的技術效果,消除審查員的疑惑,鞏固審查員的內心確信,從而獲得專利授權或者維持專利權的效力,這對於保護醫藥發明具有積極意義。"劉慶輝表示。

創造性審查是否應著眼全域研發一種新藥,到底有多難?通過塔夫斯藥物發展中心研究報告顯示,一個原研新處方藥開發至獲批上市的總費用近年來已增至26億美元,從早期研發到獲批上市,至少需要10-17年,甚至更久。相比20年的專利保護期,這一時間顯得有些漫長。"每一個原研藥的研發,它的背後都有不一樣的故事,但是經歷的曲折和需要的創意肯定是相似的。"徐鋒說。事實上,在做專利律師之前,徐鋒更早的身份是在美國從事新藥研發工作。用他的話來講,新藥研發過程中的艱難險阻僅靠羅列數字是遠遠不能反映的,其艱辛甚至超過傳說中的"九九八十一難",血本無歸時常可見,並無人理解與同情。在新藥研發的早期探索階段,圍繞生物靶點往往需要設計合成測試5000-10000個化合物,運氣好的話,其中有一個化合物才可能會成藥,這一過程通常在實驗室進行,一般需要3-6年;之後進入一期、二期、三期臨床試驗,又將花費至少6-7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不幸的是,經歷了欣喜若狂的前期成功後,在進入三期臨床時卻以失敗告終的新藥並不在少數,此時很可能已投入數億美元和十數年的心血。"做新藥研發實際上有時更像大海撈針,找到一個既有很好療效又不具有很大毒性和副作用的藥的幾率是極低的。不僅僅只是需要投入時間精力和金錢,很多時候也是靠幾分運氣的。"徐鋒說。2017年,葛蘭素史克關閉了2007年建立在中國的神經科學研究中心,標誌著神經科學已經不再作為其核心研究方向,十年心血可謂付之東流。神經科學作為人類目前最難攻克的藥物研究領域,鮮有藥企涉足其中,而此前美國強生、輝瑞等在內的數家公司也先後關閉了神經系統藥物的開發工作,失敗率和高成本挑戰,成為他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從某種程度而言,藥物研發事實上也為人類探索未知領域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但這一切活動多是通過私人企業進行的,私人企業需要能夠保護付出的努力。一旦一種新藥獲得成功,專利幾乎是唯一一種可以保護其市場的有效機制。也只有這樣,企業才能收回一部分成本,使得研發可以繼續進行。"在近幾年的專利無效案中,缺乏創造性常常成為原研藥專利被無效的理由。據悉,挑戰者通常會找一篇對比檔(往往是同一專利權人在研究早期時申請的專利),認為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在對比檔中通過對"最接近現有技術"中某些功能團的修改或替換即可以得到該發明,從而該發明相對於對比檔中的技術顯而易見。在徐鋒看來,這類分析在實踐中常常利用甚至依賴事後諸葛亮的後見之明。"知道了謎底,再從已知資訊中拼湊出這個謎底是很'容易'的。"據他介紹,為避免這種"事後諸葛亮"的分析方式,美國司法實踐對於涉及醫藥分子創造性的審判中,往往會對專利挑戰者提出幾個"為什麼":面對數量龐大的對比文獻中的已知化合物,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為什麼會選擇其中某一個化合物來作為解決問題的起點;該起點化合物中有許多可以進行功能團修飾的位置,以及眾多可用於修飾的功能團,為什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會從如此多的可能組合中只選擇某些特定組合;最後,挑戰者還必須說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否合理預期經過修飾的化合物具有相關性質。"如果專利挑戰方不能用'清晰的、令人信服'的方式來說明這些問題,則難以證明化合物缺乏創造性。"採訪中,程芳律師向China IP記者介紹了美國在創造性審查時的實踐經驗。據介紹,中國專利法下創造性的要求通常可以對應美國專利法下非顯而易見性的概念。美國最高法院1966年在Graham案中確立了非顯而易見性的判斷方法,並引入了相關的輔助判斷標準,例如,商業上獲得成功、解決了長期渴望解決的技術問題、克服了他人面臨相同問題的困難而獲得成功、業內好評及被競爭對手仿製等,均可以用於說明某項發明的非顯而易見性。"比較中、美兩國的司法實踐,美國對於商業成功、解決長期渴望解決但未能成功的技術難題等輔助判斷標準的重視程度較高,而中國的專利審查實踐中罕有直接依據輔助判斷標準認可創造性的例子。"程芳說。"國外對於創造性的審查往往結合各種存在的客觀證據,是一個綜合性的考量。相較之下,目前國內對創造性的判斷方式通常會顯得機械簡單,把一個具有豐富社會效果、科研技術背景和內涵的創造性問題割裂看待,時常簡單地演變成用'說明書是否有資料'來決定能否支撐該技術效果。"徐鋒犀利地指出,任何一個新藥的創造性,絕非一個純粹的法律問題或技術問題,在解決人類健康領域所需要的空白時,法律也應將其置於更大的社會架構裡。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