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24, 2013

兩岸聯盟新藥開發指標性意義!! DBPR108糖尿病!(六家台灣藥廠 + 中國石藥)


糖尿病新藥開發 兩岸聯手 2013/01/24 20:08:21 (中央社記者羅秀文台北2013124)由健亞(4130)6家製藥公司共同開發的抗糖尿病新藥DBPR108,日前與大陸石藥集團正式簽署協議,兩岸將共同進行臨床試驗及生產銷售。DBPR108為新化合物新藥,由健亞、中化(1701)、永信(1716)、東洋(4105)、南光(1752)、信東(1770)6家製藥公司組成的產業聯盟共同開發,在行政院科發基金「促成生技成功投資案例」的支持下,已陸續完成臨床前試驗與臨床試驗規劃,2012年獲得台灣與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執行第一期臨床試驗。隨著營養及生活品質的改善,中國大陸慢性病患隨之增加。根據研究指出,中國大陸糖尿病患超過1億人,是美國糖尿病患者數量的4倍。大、中型城市和鄉鎮20歲以上的族群,糖尿病患病率超過10%。因熱量攝取過多和運動不足所引發第2型糖尿病,在過去10年內就成長3倍。根據彭博社(Bloomberg)2012115報導指出,大陸的抗糖尿病藥物銷售額,將以每年20%的速度成長,並在2016年達到人民幣200億元的規模,商機龐大。健亞生技總經理陳正指出,DBPR108臨床前動物療效試驗結果佳,且毒理試驗結果顯示安全性高、副作用低。未來完成臨床試驗後,將先在台灣、中國大陸上市,再進一步以策略聯盟,進入歐美、日本等主流市場。健亞表示,由於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與大陸藥監局(SFDA)已簽署「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加上十二五計畫針對本土新藥有獎勵措施,在兩岸共同開發的法規優勢下,看好DBPR108市場競爭力。

楊育民退休後…台灣感情PK台灣熱情


楊育民將退休 生醫界搶人 2013-01-25 02:05 工商時報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羅氏大藥廠全球技術營運總裁楊育民宣佈三月退休,由於他的專長是蛋白質藥、單株抗體,是國際少數有興建蛋白質藥廠經驗的專家,在全球正掀起蛋白質、抗體新藥風潮中,楊育民動向備受矚目,財團和生醫業將爭相網羅。初步統計,國內包括東洋集團、瑞華新藥都已規劃興建蛋白質藥廠,原料藥廠台耀日前才標購生技中心(DCB)蛋白質藥品的先導工廠,希望能結合民間資金成立新公司,在3年內斥資建立數座規模在2,000公升的蛋白質發酵槽,而台灣醣聯則是和日本三菱集團合作,在日本興建蛋白質藥廠。目前人在瑞士的楊育民表示,由於妻子還在Genentech(基因科技)上班,因此,退休後暫時還會留在瑞士,但對未來的生涯規劃並未設限。至於是否回來台灣為生醫產業盡一份心力?曾經因宇昌案傷痕累累的他表示,對台灣的感情是永恆的。以前也熱心傻勁的效力,如今回首再來已失去了熱情。而且「鐘鼎山林 ,各有天性」。不過,據了解,國內已有財團和生醫業者都希望能網羅楊育民,不管是創業或擔任顧問指導等,都希望好人才能留在國內。1948年出生的楊育民,來自於政治家庭,父親是前台北市長楊金欉,他畢業於交通大學電子系,後來出國拿到俄亥俄州立大學電機博士學。楊育民曾任職奇異電機、默克、基因科技、羅氏製藥,儘管是跨領域的從電機博士轉戰至生技產業,卻是華人在國際藥廠中的最高職位的主管,他在基因科技擔任營運副總裁的五年內,由於將公司產值提高到400%,而讓基因在2009年出版的財星雜誌,躋身一百大企業排行榜的第七名。楊育民自創的「楊氏定律」:每公升單株抗體的產量,大約每四年會提升一倍,相當於半導體界的「摩爾定律」,此一戰績表現,也讓楊育民在羅氏購併Genentech後,被拔擢為全球技術營運總裁。心繫台灣生醫產業的楊育民,與何大一等海外生技專家把Genentech的愛滋新藥引進台灣,並成立宇昌(現更名為中裕新藥),2012年總統大選,宇昌案成為政治口水戰,也讓楊育民在錯愕傷心中,一口氣辭掉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BTC)和跨部會選題小組等頭銜。

 

醫療照護產業 本益比 趨緩 !


花旗谷月涵:醫療照護長期看好 可低接東洋、神隆、精華三檔 鉅亨網新聞中心2013-01-24 10:35:46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醫療照護族群也開始受到外資圈重視,花旗環球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谷月涵(Peter Kurz) 表示,雖然他看好台灣醫療照護產業長期基本面,但是目前投資價值已高,短線投資態度轉趨保守,而趁股價回檔可進場布局的共有東洋(4105-TW)、神隆(1789-TW)、精華(1565-TW)3檔。《工商時報》報導,谷月涵指出,醫療照護族群是去年台股漲幅大的族群,漲幅高達 66%,投資氣氛良好。台股去年共有 11 檔醫療照護股掛牌上市,且從中觀察可以發現資金已經從成熟科技產業轉向醫療照護產業。 不過,台股的醫療照護族群雖然去年大漲,但是谷月涵表示考量未來獲利成長力道與投資價值,市場恐無法給予部分個股更高的本益比,今年對醫療照護族群看法會轉為保守。

 

 

康聯1.8億投資核酸肝炎IVD(上海仁度生物)


F-康聯砸下2億元入股上海仁度 搶診斷試劑百億商機 鉅亨網記者張旭宏 台北2013-01-24 18:40:28中國醫藥銷售平台F-康聯(4144-TW)成功搶進高階體外診斷試劑IVD市場,董事會決議砸下不超過4000萬人民幣(約新台幣2億元),參與上海仁度生技策略投資案,康聯表示,導入仁度生技豐富高階IVD產品線,在抗藥性檢測與傳染病檢測方面產品,可延伸到未來肝炎篩檢與用藥監測2大市場,搶食中國百億商機,最快今年第一季營運開始爆發。 F-康聯執行長李欣表示,非常看好國內IVD行業整體市場前景,尤其看好國內核酸診斷的發展高成長趨勢,核酸診斷未來一定是IVD產業中最具活力的次產業,上海仁度具有高端技術並有產業經驗豐富團隊。深具長期投資價值。康聯目前透過自己本身中國特有銷售平台,發展藥品,醫材與IVD三大產品線,並深化省級通路,兼顧短中長期發展,營運策略明確,隨著營運策略逐步落實,未來加大公司成長價值。F-康聯表示,上海仁度生技為中美合資高新企業,主要是利用及時螢光免疫核酸恆溫擴增技術(SAT technology)從事開發快速精確且成本低毛利高的核酸檢測產品,主要用於人類臨床疾病,包括傳染病與血液篩檢市場,為中國第一家也是唯一開發RNA base核酸檢測產品,第二代分子診斷技術(SAT技術)相較於第一代分子診斷技術(PCR技術)具有高靈敏性,高準確性,全自動化高通量篩選,且有較少偽陽性與偽陰性檢測結果。F-康聯強調,受限於高度技術發展障礙,過去以來只有IVD大廠GeneProbe成功開發TMA技術,並發展出IVD產品上市銷售,去年Gene probe37.2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116億元)Hologics收購 ,可以了解此技術獨到優勢,並具有國際性強大競爭力,仁度生技成立以來,已成功開發取得4張產品認證,預計今年將可再取得2-3張重量級產品認證。F-康聯指出,仁度團隊深耕核酸檢測技術多年,並具有相當多產品開發經驗,加上康聯深耕中國傳染病醫院通路多年,未來聯手切入RNA核酸檢測IVD產品將近20億人民幣(約合新台幣100億元)市場,將可快速在中國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其中HIV/HBV/HCVIVD檢測產品更已於去年報批,預計今年下半年將可取得中國認證,對康聯本身已有強大肝炎產品線無非是如虎添翼,未來透過此IVD產品切入用藥監測新興市場領域,並可擴大本身藥品知名度與市占率,在肝炎市場上加大領先競爭對手的差距,短中期對康聯營收獲利具有相當的貢獻。

 

康聯 投資 安成藥業


康聯砸1.8 投資上海仁度【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2013.01.25 03:28 am 記者黃文奇/攝影F-康聯(4144)跨入預防醫學「體外檢驗」(IVD)產業,公司董事會昨(24)日決議,將投資上海仁度生物科技公司人民幣4,000萬元(約新台幣1.86億元),為公司今年首個重大轉投資案件,目標搶攻大陸人民幣上百億元商機。 康聯表示,首波投資預計約人民幣3,500萬元,目標總投資金額最高約人民幣4,000萬元;法人預估,將推升康聯快速進入大陸高階體外診斷試劑(IVD)市場,並結合康聯肝病治療方面專業,整合肝炎篩檢發揮集團綜效。F-康聯昨日股價收77.7元,下跌0.6元。康聯近期積極在大陸進行生技產業整合,除了去年投資安成藥業,也以2.85億元併購通路商黑龍江同澤醫藥,並已開始獲得轉投資收益;昨日宣布投資上海仁度生技後,可讓康聯在抗藥性檢測與傳染病檢測方面產品,進一步延伸到肝炎篩檢、用藥監測等兩大市場。康聯選擇上海仁度生技的原因,除了要跨入檢驗領域外,也看重該公司為中美合資的新興生技,具有大陸唯一的高階核酸技術。2013/01/25 經濟日報】

 

 

基亞 出關 再爆大量?!!


基亞吸金5.6億,櫃買成交王 2013-01-25 07:57 時報資訊 【時報-台北電】 基亞(3176)閉關期解禁,多頭如履薄冰,昨日股價多空激戰,大爆3,030張成交量能,單日就吸金5.63億元,躍居店頭交易交易排行榜之冠,並領軍生技指數以23.16%,重回類股成交比重龍頭寶座。 法人認為,在蘋果財報不如預期,科技股欠缺明顯指標類股,而生醫族群在回檔整理三周,基亞又已解禁中,加上合世、合一、台微體、美時、智擎等個股交易活絡,各家公司2013年營運展望頗佳中,有機會推波類股重掌多頭大旗。備受矚目的基亞,因股價飆漲,自去年1220日起改為人工撮合,25日起更延長撮合時間至30分鐘,今年110日屆滿後再遭延長至23日。昨日出關後,股價多空激戰,一小時內即爆出超過兩千張的成交量,也激勵單日成交金額高達5.63億元。基亞去年12月稅前虧損4940萬元,稅後虧損4100萬元,每股虧損0.34元,但因處分上海浩源股權簽約款第一筆入帳,去年全年稅前盈餘為1.82億元,稅後盈餘為2.31億元,每股稅後盈餘為1.92元。基亞表示,處分上海浩源尚有餘款650萬美元,將依持股比例70.5%認列458.25萬美元,並在今、明年兩批入帳,以入帳時間點估算,兩筆款項將落在今年第3季及明年第2季,金額各有229萬美元,折合台幣超過6,600萬元。另外,依照該公司與PerkinElmer簽署未來三年總計3千萬美元的階段里程碑金的認列約定,是自去年11月起算的三年銷量分別達到5千萬人民幣、1.25億人民幣及2億人民幣,假設上海浩源可達該銷售的75-100%,就可認列500萬美元、1,000萬美元及1,500萬美元的里程碑金,對基亞的獲利貢獻分別為352.5萬美元、705萬美元、1,057.5萬美元。但該條款也有但書,假設達成率低於75%,該等里程碑金將不予支付。(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友華與Union Swiss合作 攻占5億元保養品市場 !!


友華搶食每年5億保養品大餅!代理Bio-oil百洛保養油進軍台灣 鉅亨網記者胡薏文 台北2013-01-24 20:05:49根據國內尼爾森市調報告,國內除紋滋潤、保濕及香氛保養,每年市場大餅可達56300萬元,友華生技(4120-TW)搶食保養品市場大餅,決定與Union Swiss合作,獨家總代理英、美每年熱銷超過百萬瓶的肌膚保養油「Bio-Oil百洛」,進軍台灣市場。這是友華第一支代理的保養油類產品,預定2月起將在全省康是美等各大藥妝通路上架銷售。據美國研究,每個人身上平均會有3處疤痕,而愛美是全球女性的天性,友華生技此次代理的Bio-oil百洛保養油,每年在國、美國市場熱超過百萬瓶,友華也希望讓國內消費者與歐美、亞洲各國同步體驗全新肌膚瑕疵改善經驗。 目前在全球36國熱賣的「Bio-Oil百洛」,在鄰近的東南亞國家相當受歡迎。根據國內尼爾森市調報告指出,國內除紋類身體保養品每年近2300萬元市場商機,如擴及滋潤、保濕及香氛保養,市場大餅可達56300萬元。友華表示,Bio-Oil百洛除了即將於2月在全省310家康是美連鎖藥妝店上架,多家連鎖藥局包括丁丁連鎖藥妝、全球連鎖大藥局、佑全保健藥妝、卡多摩嬰童館、健康人生藥局、美康藥粧藥局、一安藥局、Dr.Med達康美得及專業藥局、診所等銷售點都已陸續完成上架,全省將達550個銷售點。

 

 

杏一醫療: 陳麗如 (小護士創業路)


當年照顧王永慶母親 長庚小護士創業 一年業績31 中時電子報/王宗彤/台北報導-20130124 上午10:25 計畫將在今年下半年上櫃的杏一醫療,創辦人陳麗如曾是照顧已故經營之神王永慶母親的小護士,現在已搖身一變成了全台最大醫療用品通路商的負責人。民國七十四年陳麗如從明志工專護理科畢業,就進入長庚醫院擔任護理人員,做了三年,她在心臟胸腔科照顧王永慶的母親半年。陳麗如回憶,當年王永慶還年輕,只要他在台灣時間,一定都會來醫院向病母請安,當時各界也都會送各式補品和各地名產過來。有一天王永慶拿了一件補品出來孝敬母親後,接著轉身,第二位就是請在病榻旁照顧母親的小護士,也就是陳麗如吃,雙手拿著並鞠躬道謝說,「小姐辛苦了。」當時讓陳麗如受寵若驚,也在當時感受到,真正當一個偉大的領導人,是要更謙卑的。這也影響到後來陳麗如後來創業,面對員工和客戶互動,她也時時提醒自己,學習任何事都要謙卑。陳麗如說,當初年輕創業純粹就是一股傻勁兒。因為當年在長庚當護士時,一位病患出院回家,因為買不到氧氣,隔天又病危送院,她很自責,還因此跑到醫院附近,想找到解決問題的醫療設備;一走出醫院才知道,當年居家護理的醫療環境還缺乏,外面的環境根本沒有供應齊全的醫療器材,她下決心開一家可讓病患回家照護的醫療用品店。靠著媽媽標會的十萬元創業,懷著八個月身孕,在林口長庚醫院外開了第一家醫療用品門市。創業到底有多艱難,陳麗如都不敢回憶,曾經還有一次拿著公司營業登記證和身分證,本人到銀行開戶,銀行櫃檯人員還有後面的主管,拿著她的身分證從頭到尾打量,營業登記證也一再確認,最後只說了,「我們還是不能讓你開戶,因為沒有看過這麼年輕的負責人,我們怕你是詐騙集團。」不過,一切苦盡甘來,從原本的一家店,現在全省有一六四家直營店,以及大陸十家,去年營業額為逾卅一億元。

 

台灣醫療6星級的醫療環境


台灣醫療 亞洲第一 2013-01-23 01:07 李蜚鴻的部落格 台灣醫療僅次於美、德 亞洲第一 外貿協會為了推展台灣的觀光醫療,最近經常組織陣容堅強的醫療訪問團到大陸上海、南京、重慶等地宣傳 ,同時也邀請了大陸和香港的記者來台灣體驗,顯然台灣觀光醫療尚未打出知名度,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台灣的醫療強項是什麼? 台灣的醫療強項是什麼?台灣人大多知道台灣的醫療水準高,但是強項是什麼?很多人並不清楚。外貿協會對此做了一項研究,根據統計,全球前200大醫院中,台灣就有14家,排名全球第三,僅次於美國及德國,遠高於亞洲其他國家。此外,台灣地區的醫療院所中,已有12家通過全球醫界公認可信度最高的JCI (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國際醫院評鑑,可見台灣的醫療體系及技術,已經達到世界級水準。凡通過JCI 國際醫院評鑑,美國的保險公司將支付到該醫院醫療所花費的費用。細數台灣醫療服務確實擁有許多強項: * 台灣於1987年成立東南亞第一個顱顏中心,有完整的專科醫師及團隊,受國際肯定,其中唇顎裂修補成功率達100%,技術相當純熟。 * 台灣的肝臟移植手術方面,術後5年的存活率,已經超越美國,是目前全世界最佳的活體肝臟移植成果。 * 全亞洲心臟移植成功首例即於台灣完成,冠狀動脈心導管支架放置術成功率高達99%,併發症小於1% * 台灣擁有獨步全球的冷凍卵技術,人工協助生殖之懷孕率高於37.7%,活產率27.7%,而且費用較他國低廉。 * 台灣具有豐富的人工關節置換術經驗,每年近2萬例人工關節置換臨床經驗,並採用微創技術,因此有傷口小、恢復快且感染率低之優勢。 * 台灣之生醫材料研究著名,成功開發亞洲人適用之關節材料,於醫術、技術與國際知名度及價格等方面,比起全球其他國家,皆具有一定之優勢。 * 眼睛是人類的靈魂之窗,隨著現代科技日新月異,加上閱讀習慣的改變,許多眼睛方面的疾病已愈來愈普遍,被視為目前最先進眼科技術的LASIK (層狀角膜內層重塑術, Laser 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此高安全性的雷射手術可用來作近視、遠視、散光等矯正,由於恢復期短,生活作息幾乎不受影響。台灣已有多家眼科診所引進LASIK技術,並有數十萬雷射臨床成功案例,豐富的治療經驗、高滿意度的手術品質及合理的價格,已吸引許多國外病患到台灣作雷射矯正。 * 隨著人口老化現象,加上缺牙人口逐年上升,牙醫市場對於植牙的需求逐漸擴大。台灣牙醫特引進先進的電腦導航微創植牙手術,不僅可於植牙手術前,提供牙醫精確的牙齒位置與深度,透過精準的口腔外部術前規劃,大幅縮短診療時間,且安全性高,並可有效減少術後疼痛與腫脹的現象。 * 許多研究報告指出,肥胖會帶來許多慢性疾病,因此已有許多為了健康考量的民眾,開始實施體重控制規劃。 台灣除有許多減重中心,協助健康規劃外,根據人體臨床試驗研究結果指出,第二型糖尿病患在進行胃繞道手術後,血糖恢復正常,成功率93.3%,並完成世界首例無疤痕腹腔鏡胃繞道手術 * 隨著健康意識抬頭,台灣引進高科技的醫療設備,並培育專業團隊,提供全面性的醫療服務,並規劃優質環境,打造6星級的醫療環境,讓受檢者在聞得到咖啡香、沒有藥水味,並有愉悅音樂的陪伴下,放鬆心情進行健康檢查及醫美,將台灣塑造成為優質健檢與醫美中心。 台灣醫療服務的高科技、高品質、合理價格、整體規劃、貼心服務及專業團隊等六大優勢,以及台灣醫療服務的眾多強項,成為台灣推廣觀光醫療產業的最佳利器。

 

 

提升醫藥產業思維??!! 以藥養醫PK醫保降價


藥品降價成常態 醫藥股現汰弱留強 25/01/2013 內地發改委公佈新一輪藥品降價名單和幅度,即時中止藥業股升勢,皆因市場擔心降價將縮窄藥企的利潤空間,在控制醫保開支的背景下,藥品降價已成常態,向好方面著眼,則有助淘汰落後企業,刺激藥品需求。券商認為,降價幅度少過預期,對藥業股影響有限。

重點:‧發改委調整部分藥物最高零售價,平均下降15%,較預期溫和 ‧醫療改革增加藥品需求,降價有助汰弱留強 ‧政府推動生物醫學,藥研型企業或受惠

最新消息:藥物降價影響符預期 內地政府透過降低藥物最高零售限價,保障窮人有藥醫,是社會醫療改革的重要手段,藥物降價亦已成為行業常態。本月8日發改委又公佈新一輪的降價名單及幅度。由下月1日起,調整呼吸、解熱鎮痛和專科特殊用藥等藥品的最高零售限價,當中共涉及20類藥品,400多個品種,平均降價幅度為15%,大部分屬於臨床常用藥品。藥物降價非新事,1997年已開始,至今已是第31次,幅度最大一次在2005年,平均降幅達40%。過去5年藥價降幅相對溫和。每逢政府出手,都會引起藥業股一陣騷動,其實降價並不等於有損行業盈利,相反能淘汰落後企業,令行業有良性競爭。另一方面,藥價下降能促進需求,對於有分銷、零售業務的藥企,降價是好事。降價消息公佈同日,遭社保基金輕輕減持0.03%的國藥控股(01099)是內地銷售網絡最強的藥企,其去年上半年醫藥分銷及零售業務營業額高達646億元(人民幣,下同),佔總收入97%;市傳有機會重啟併購的上海醫藥(02607)去年上半年醫藥分銷及零售業務營業額為294億元,佔總收入87%;復星醫藥(02196)醫藥分銷及零售業務營業額則為6.93億元,佔總收入20%

國策解讀:藥研型受惠國策至深 醫藥行業核心競爭力的核心來自創新,舊藥愈賣愈平,惟有研發新藥才能提升盈利,而生物醫藥正是行業發展的一大趨勢。上周日(6日),有關生物醫藥產業的規劃正式出台,文件提及,「2013年至2015年,生物醫藥產業的產值年均增速要達到20%以上,會推動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投放市場,提高生物醫藥產業集中度和在國際市場中的份額。到2015年,生物醫學工程產業年產值達到4,000億元,培育一批高端化發展的生物醫學工程製造企業。」規劃出台後,相信有關的扶持政策有望陸續出台。因為文件指出,對於生物技術藥物,當局會優化審批程式,強化生物技術藥物監管體系建設,又會擴大醫療保險覆蓋範圍,規範藥品採購行為,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支持臨床必需、療效確切、安全性高、價格合理的創新藥物優先進入醫療保險目錄。眾所周知,一旦入選為醫保名錄,就能吸引大量需求,形成市場的拉動力。國家支持發展生物技術,藥研型的企業料能受惠。中國生物製藥(01177)主要業務之一是研究、開發生物藥物及化學藥品,可以說與政策相連度甚高。復星的研發領域同樣涉及生物仿製藥和化學首仿藥,公司的年報中提到,會加強研發生物仿製藥和創新藥。上藥亦有銷售生物藥品,去年上半年化學和生物藥品銷售收入達22.3億元,同比增長3.33%

行業趨勢:醫療改革增藥品需求 內地人口逐步走向老齡化,對醫療和社會保障的需求日增,如何平衡醫保收支,將是當局未來的難題。內地提出「醫保控費」,採用總額預付、按人頭付費的方式,旨在控制醫療開支大幅增加,改變過往以藥養醫的做法。事實上,即使發達國家推行醫保亦舉步維艱,皆因醫療開支和預算的金額龐大,令國家負上沉重的財政壓力,如美國在財政懸崖談判時,政黨不時將醫療保險擺上台,企圖削減醫保的規模。過往內地醫院實行以藥養醫,即以售藥利潤補貼醫院營運,造成多賣藥和賣貴藥的情況,但在醫保總額預付制度下,醫療費用已按標準預先支付給醫院,是故藥品反成醫院的成本,多賣藥也無法多賺錢,自然有動機壓低藥價,令醫院用藥趨向合理。較早前,發改委又啟動藥品降價,調整20類呼吸解熱鎮痛和專科特殊用藥的最高零售限價,但有分析指,未來藥品降低壓力將來自招標採購制度。值得注意是,安徵省縣級公立醫院完成集中招標,部分品種的藥品存在低價投標的現象,據報有個別藥企為打擊對手,不惜以半價投標,隨著其他省市在第二三季陸續進行招標,若不斷出現過於投機性的投標活動,將打亂行業規律。總體來說,內地醫療改革應可提高醫療的普及率,從而增加藥品需求,惟藥品降價將常態化,過程中必然淘汰部分藥企。

 

 

血糖雲端管理!! 泰博+中華電信 !!(福爾雲端健康管理平台)


泰博與中華電合推福爾遠距健康服務【聯合晚報╱記者徐睦鈞/即時報導】 2013.01.23 09:45 am 血糖機大廠泰博科技 (4736)宣布,該公司與中華電信合作推出「福爾遠距健康管理服務」,結合行動通信網路與電子化醫療器材,透過遠距方式建構M化的健康照護服務模式。泰博表示,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以及日常保健觀念普及,民眾對於長期健康的照護需求日益提升。藉由此健康照護服務,需定期追蹤複診的糖尿病及高血壓民眾,即可以最便利與聰明的方法,達到有效的自我血糖及血壓管理。對於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的民眾,醫師經常呼籲須每日在家定時量測並記錄血糖及血壓數值,作為持續追蹤觀察之參考。然而,一般民眾在家量測血糖或血壓後通常都是以手寫記錄,除了有字跡潦草、筆誤等風險,部分民眾因為未遵從醫師建議控制飲食或生活作息,怕回診時被醫師責問便自行修改個人的手寫記錄內容,造成某些記錄並非真實的量測數值,導致醫師可能有誤診、調錯藥量的風險。為使民眾更有系統的自我管理健康資訊,「福爾遠距健康管理服務」讓民眾可藉由本服務中的「福爾二合一語音型血糖血壓機」,隨時隨地將所量測的血糖或血壓數值紀錄,透過中華電信行動上網服務自動上傳至「福爾雲端健康管理平台」。當民眾回診時,醫師即可透過「福爾雲端健康管理平台」清楚瞭解數值的變化與趨勢。此外,民眾亦可透過「福爾語音型血糖機」,將量測的血糖數值透過藍芽功能,即時傳輸至智慧型手機中的iFORA健康管理軟體。民眾可從iFORA健康管理軟體,觀察其血糖日誌、血糖統計圖表,有效掌握自己的血糖控制成效,亦可透過iFORA健康管理軟體將手機端儲存的血糖量測記錄上傳至「福爾雲端健康管理平台」。糖尿病及高血壓皆屬衛生署公布國人十大死因之一,若能養成定期量測的習慣,可有效預防且能避免導致其他併發症。【2013/01/23 聯合晚報】

 

 

信東 Cephalosporins PIC/s cGMP廠


信東生技通過ISO22000認證 今富族網記者黃秀雄/報導2013-01-23 信東生技(1770)致力於研發各項疾病用藥、保健食品、醫療器材以及健康照護服務。目前股價還在面額之下,不過單日也曾經締造漲幅一成的佳績。 信東生技前身為信東化學,在全國共有五大專業廠房,其中,位於新竹科學園區保健食品廠已通過ISO 22000GMP認證。為了拓展零售通路,與家樂福簽訂賣場藥局經營合約,並與大樹連鎖藥局合作,雙方合資成立信東大樹,掌握國內通路。2011年營收24.57億元,稅後盈餘6,316萬元,EPS0.47元。 本土藥廠信東抗生素專業廠房通過PIC/S GMP,而其所生產「頭孢子菌素類抗生素」的注射與口服劑型,亦符合歐盟國際規範(PIC/s cGMP)標準。公司為本土前五大國產藥廠,在全國共有五個專業廠房,其中,觀音廠所生產「頭孢子菌素類抗生素」的注射與口服劑型,不僅在國內藥業市場占有一席之地,更符合歐盟國際規範(PIC/s cGMP)標準,可提供國民健康的醫療品質。

 

遠距照護: 萬芳醫院 牽手 樂生療養院 !!


「醫療」聯手遠距照護療養院民直呼:方便!鉅亨網新聞中心(來源:優活健康網)2013-01-2321:00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行政院衛生署樂生療養院於今(23)日舉辦與台北醫學大學萬芳醫院合作的「遠距健康照護」簽約活動。樂生療養院院長林慶豐表示,樂生療養院迄今已經有82年歷史的除了以「強化漢生病的認同與照護,營造社區全方位優質醫療」為使命外今年更以「迎接樂生82年邁向健康新紀元」為期許,樂生也將繼續努力於生病的照護以及社區醫院的轉型。為守護漢生院民及一般民眾,衛生署北區遠距健康照護中心與樂生療養院合作,透過遠距生理量測訊息,讓漢生院民時時刻刻有專業團隊的給予照護。北醫萬芳醫院謝瀛華執行長表示,本次簽約是一個創新的開始,除了是衛生署加強對照顧弱勢族群及漢生病院民的照顧更讓「遠距健康照護」的模式提升漢生病及民眾的照護品質。樂生療養院今年82歲的院民代表陳友忱表示,雖然長期因漢生病造成手腳變形行動不便,但此照護方式真的提供院民們更方便的醫療照護。本次透過衛生署之推廣計畫,北區遠距健康照護中心在樂生療養院建置生理量測設備。一般民眾加入衛生署北區遠距健康照護中心會員後,可以透用RFID卡進行身份識別,傳輸生理量測資料至遠距健康照護區域服務中心,由健康管理師進行監測,以掌握會員健康變化;針對慢性病患者,也可量身打造個人化健康照護服務方案,提供個案健康問題即時諮詢與狀況分析,進行健康指導或建議。若會員遇有緊急異常事件,透過衛生署遠距健康照護中心之服務網絡,提供必要的服務。希望藉由本次雙方合作,讓衛生署遠距健康照護中心成為漢生院民及一般民眾24小時的健康照護守護者。

 

杏輝VS巨蟹座 !


巨蟹座給靈感 台灣一藥廠踩蟹抗癌() 2013-01-24 11:03:02 來源:中國新聞網編輯:韓基韜      因為癌症的英文cancr與星座巨蟹相同,杏輝醫藥集團在宜蘭總公司癌症大樓門前地上,設置螃蟹圖騰,讓員工腳踩螃蟹,比喻制伏癌症。中新網124 據台灣《聯合報》報道,統稱"癌症"的惡性腫瘤,英文名稱cancer恰好與12星座的巨蟹座一樣,台灣研發癌症藥物的杏輝醫藥集團特別在宜蘭總公司的癌症製劑大樓前地板,設置一塊螃蟹圖騰的地板,讓員工每天"踩螃蟹",以動作比喻制伏癌症。"癌症跟螃蟹一樣會亂跑,一定要踩住。"杏輝醫藥集團董事長李志文打趣說,螃蟹會在地底下四處挖洞亂竄,就像惡性腫瘤四處轉移,英文名稱也同樣叫cancer,才會突發奇想,在廠區癌症製劑大樓的門前擺上螃蟹,任人踐踏。李志文說,原本台灣治療癌症的紅豆杉醇類化療藥物都必須仰賴進口,不但昂貴且數量稀少,台灣一整年分配不到1千劑,杏輝特別投注經費研發出台灣第一支紅豆杉醇類化療藥劑"輝克愈蘇",一次產能就可以制出超過5千劑,價格也大幅下降,減輕癌症患者負擔。杏輝癌症製劑大樓興建時,李志文想起癌症的英文與巨蟹座一樣是Cancer,因此請人設計一隻大螃蟹的圖騰放在大樓門口地上,20112月正式啟用時,更"大力地在螃蟹上跺腳"。生產人員無論是走進癌症製劑大樓或步出大樓,一定會踩到這只螃蟹,提醒員工對抗cancer的使命。至於杏輝全臺700多名員工對這只螃蟹也不陌生,任何新進員工到總公司認識環境時,一定會被帶到大樓前,對螃蟹踩上幾腳,"因為這是董事長的心願。"雖然李志文希望員工腳踩螃蟹,制伏癌症,卻也在另一棟人才訓練大樓擺上一座螃蟹石雕,期勉員工拓展業務時,要學螃蟹一樣橫衝直撞,心態不要保守,連表揚公司有功人員的獎牌,也都是螃蟹圖案。

 

郑永齐: 药就是药 没有国家 有民族的 !!


中药国际化新思路 作者:医药观察家 发布时间:2012-11-27 11:34:30 郑永齐 国际顶级药理学领军人物,美国耶鲁大学冠名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国际学术界著名华人教授,华人生物学家在美国的杰出代表,中药国际化全球联盟主席,美洲华人生物科学学会创始人,美国康州科学院院士,美国耶鲁大学药理系讲座教授,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荣誉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研究院中药首席顾问,广西慧宝源制药有限公司科技委员会主任、首席科学家。 实现中药国际化,既可按照西药研发模式,从植物中提取单体物质,也可遵循传统中医学理论进行研发。不管是哪一条路径,都不能追求"短平快",要耐得住寂寞,坚持走到底,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药就是药,没有国家的,也没有民族的,它是科学,没有国籍之分,但都有基本性质必须克服,这一点很关键。中药不可能取代西药,西药也不一定能够做到中药能做的事情,将来应当是各取精华,发展新的医学。 笔者认为,中药国际化其实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按照西药研发模式,从植物中提取单体物质;二是在宏观视角下遵照传统中医学理论进行研发。 就现状来看,中药要实现国际化,必须要能够被全世界的管理机构接受。中药已经应用多年,但是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只能当成植物提取物,用这种方式走出去,国际上根本就不承认。因此,关键的是要让全世界承认中药是一种真正的药物。 从现状来看,仅仅依靠产业化或者工业化实现中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非常艰难。所以说,起点要高,在产学并重的同时形成规模,否则永远都走不出去。客观地讲,目前中国的中药产业及学术都做得不错,但仍然需要改变组织构架,其核心就是建立品牌,比如云南,云药品牌就做得很好。 在过去的几年,全世界医药其实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的医学重心是疾病治疗,但现在即使没病,也需要进行预防治疗。换句话来说,目前主流已经由治疗药物转向预防药物的使用。这原本是中医药的优势所在,但目前西方却在这方面走得很好。不过,从世界范围来看,在预防、改变生活品质上,其实存在一个相当空白的区间,科研力量也比较落伍。 中药多年实践和应用已经证明了对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效果,但如果能够制造出来并能够拥有大量的医学证据支撑,那么最终体现出来的产品价值将完全不一样。而现在最核心的一点是没有充分的数据和证据,因此,在中药的研究上必须加大力度。 很多企业认为自己做研究,到头来受益的将是竞争对手,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一方面,就算其他企业有同类产品,但你的企业花了钱,生产出来的产品会比别人贵十倍;另一方面,其他企业永远无法形成实质性竞争,只要能够保证产品高品质并形成产品品牌。需要明确的是,要重复一个化合物的药物很简单,但要重复一个medical chemical的药物却很难。别人无法引用同样的依据,这就是"独特"。 每一种植物含有不同的性质,必须把其性质搞清楚。而对于中药来说,种植是源头,源头如果能够抓紧,开发出整个系列产品,这就是特色产品。没有资源什么都是空的。所以,把资源做好,然后再发展新技术。那么,什么样的资源值得去做?笔者认为,目前我们所谓的道地药材已经失去作为指标的意义,因为很多药材当年道地,但今天不一定道地。 现在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如何改善,不是以药材为主,而是以提取有效物质为主。经过提取的阶段,去除中药材中的重金属等杂质,得到有效物质。青蒿素就是一个例子,我们所需要的是青蒿素,青蒿里面的其他物质都不需要。 然后,需要把每一批货物的药性都做到一致。以前大家都说中药是混合物,无法实现均一性。不可否认,有的或许实现不了,但是不能一棒子打死。笔者现在正在研究中国老药黄芩汤,现在叫"PHY906",里面含有四种草药,在比较其药性和化学物质时发现,居然有92%相似性,这就表示其具有均一性。 笔者认为,这种研究必须是严谨的,只有做到均一性,才能进行临床试验和技术研究。目前国内很多研究不够严谨,所以造成每家单位做出来的东西不一样。同一个实验室,两批货是不一样的,但只要生物指标能够一致,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永远不会失败。这是一条新路径。 下一步就是临床试验,而做临床试验同样需要非常严谨。有效果,但效果是不是最好的?没有效果,是量不够还是其他问题?都需要清楚明白。而且,中药做临床不一定要中医院,西医院一样可以做。 对于企业来说,要培养出自己的临床基地。现在国内很多临床基地根本就不够格,在这一方面需要加大力度,真正的临床基地一定要有充分信息的临床设计,目前一般的医院还做不到,需要慢慢配备起来,保证临床基地能够拿得出去。 而且,做研究必须专心,一旦投入要走到底,不要跳来跳去,否则永远开创不出一条自己的路径。中国企业在药物研发上追求"短平快",做药业不能有这种思想。一个国家的计划应该有短期、中期、长期,一个创新的药业,也应该有短期、中期、长期的目标,不能要求立刻见成绩。 事实上,相比较而言,开发中药比开发西药的时间要短一些,因为不必再考虑药物筛选,毒性也已经基本掌握了。就像笔者研究的黄芩汤,也是老祖宗发现的,现在只是重新发现了它的新用途。同时,中药开发失败的可能性远远要小于化学药,化学药没有经过人,中药是有人服用的经验,除非是改良的中药,这种情况可以当新药处理。 目前,国内的一些药厂基本上自己没有所谓的内部研发部门,原因可能是缺乏经济支持。笔者希望在国际和国内都能出现两三家中药龙头企业,这些企业不能只靠自身研发,还必须跟工业界合作。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科学家有时候可能太盲目,深思的机会比较少,互相讨论比较少,接受挑战的能力还不够。国内年轻的科学家相比于西方国家,实际上很辛苦,他们独立经验不够,这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笔者认为中国的创新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未来将涌现出很多机会,企业要有耐心,一步步走,不要激进。 (本文根据郑永齐教授关于《新药创制战略与中药国际化探讨》的演讲整理而成)

 

 

二类疫苗将主导中国疫苗市场


疫苗细分领域竞争日趋激烈 来源:医药观察家 发布时间:2013-01-24 13:59:06目前,二类疫苗已成为我国疫苗市场的主导力量,龙头企业也凭借在销的优势产品角逐市场份额。可以说,整个疫苗行业正面临白热化的竞争局面。根据目前的市场情况,业内预计,2013年该行业整体趋稳,而在研产品上市后的市场认可度将对企业价值产生极大影响。 ◆张静/

二类疫苗将主导市场 从疫苗分类来看,一类与二类疫苗的市场消费情况截然不同。根据统计,目前我国一类疫苗的批签发量约7.9亿支,数量占比74%;市场规模大约32亿元,销售占比36%。而二类疫苗批签发量约2.8亿支,数量占比26%;市场规模约58亿元,销售占比64%由此可见,不同类别的疫苗也拥有迥然不同的市场格局。而事实上,疫苗行业的超额利润和竞争将主要体现在二类疫苗上。 对此,分析人士认为,其中原因来自一类疫苗与二类疫苗免费与自费的区别。根据国信证券医药分析师贺平鸽的解释,由于一类疫苗接种对象固定,接种率高,所以市场容量稳定,其盈利能力与发改委制定的采购价格高度相关。相反的,二类疫苗在市场上表现出积极态势。 在二类疫苗市场上,沃森生物、智飞生物这两家前后脚上市的民营疫苗公司正在以各自的方式改变着行业格局。目前,沃森生物已上市的产品包括Hib疫苗和AC多糖结合疫苗;而智飞生物则主打AC流脑多糖结合疫苗、ACYW四价流脑疫苗、徽卡以及新上市的Hib疫苗。从目前的销售产品线来看,智飞生物的产品占据优势地位。 针对上述现象,上海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主管医师陶黎纳表示,目前我国疫苗行业面临竞争白热化的情况,尤其是一类疫苗,一方面相同产品扎堆,另一方面产品创新力不足。 这在流脑疫苗领域得到充分的体现。根据陶黎纳的了解,目前国内的一类疫苗大多数是单价苗,联合疫苗较少,相比之下,进口疫苗更有竞争力。以进口的五联疫苗为例,该产品具备"一苗防五病"的功效,使得接种针次由12针变成4针,同时预防五种疾病。

争夺细分领域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企业比较注重各个细分领域的争夺。相关调研显示,在疫苗领域的产品中,乙肝HBV疫苗占据重要地位。据中检所信息,目前该产品市场主要由深圳康泰、天坛生物、大连汉信和金坦生物4家公司供应,合计占比超90% 除此以外,流脑疫苗也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领域。沃森生物、智飞生物和华兰生物三大疫苗企业都在竞争流脑疫苗的市场份额。总体来说,贺平鸽认为,"结合疫苗代替多糖疫苗、多价疫苗代替单价或二价疫苗是长期趋势,但这种转换需要企业推广、政策扶持、经济条件改善等多个因素配合,尚需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 而在自费疫苗中,对于目前普及相对较广的Hib疫苗,万联证券医药分析师李守峰明确表示,3-4年的时间会将Hib疫苗纳入一类。对此说法,智飞生物董秘余农相对谨慎,"长期来看,它会成为一类疫苗,但预测其时间没有意义,我们也预测不准。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准备,不断更新产品线,保证有新的二类疫苗上市。"而根据李守峰的预测,智飞生物的AC-Hib联合疫苗将在2013年有所进展,毕竟目前该产品已进入III期临上市前。 最后一个资源争夺厉害的当属HPV疫苗。根据沃森生物近日的公告,其已收购惠生集团旗下的泽润生物——国内研发HPV疫苗进展最快的一家;而智飞生物此前亦联手默沙东进军HPV疫苗领域,且目前已进入临床III期,预计2013年上市。 综合沃森和智飞这两家二类疫苗领域重要公司的情况,李守峰认为2013年疫苗行业并不会有太多亮点。目前智飞的产品相对较多,在疫苗领域较专注;而沃森的步子迈得更宽,涉及的领域更广,短期内企业收益不明显。对此,德传医疗基金董事长姜广策建议,相关企业应按部就班推进自己的战略。如在研产品上市后能在市场上顺利铺开,公司的价值也将随之提升。

 

生醫博士產業就職 政府買單 !!


100位博士 7月領薪57K 2013-01-25 02:05 工商時報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生醫產業人才培訓計劃開步走!由政務委員張善政主導,行政院規劃預計斥資3億元,輔導300位博士進入產業服務,預計今年7月就有100位博士可領到月薪57k1.5個月的年終獎金,該方案將於131公布。行政院科技會報執行秘書江惠華表示,會以生醫產業為灘頭堡,主要是此產業落差最嚴重,由於生技產業界流行「只愛碩士,不愛博士」,為此,目前已規劃由政府出資11億,共試辦3年,透過招考機制,每年遴選出100位博士生進入產業界服務。擬定該「有感計劃」的科技會報副執行秘書錢宗良表示,就教育部統計,國內在學博士生每年約3,400-3,640位博士生,其中生命科學和醫學相關領域畢業生約450-497人,但能進入產業界服務卻相當稀少,因此,目前已集合6大法人單位成立「超級人才培育聯盟」,預計以33億元預算,培養300位生技人才,直接進入產業界任職。錢宗良表示,該方案是由政府投資每位博士約100萬元,其中的2成獎勵輔導的法人單位,包括工研院、國衛院、生技中心、醫藥品查驗中心、國研院及資策等6大法人單位,負責將遴選出來的博士生,加以訓練6-9個月,並推薦給產業界共同訓練,而在受訓和進入產業界合計一年的薪資,都由政府支付,產業界可以不花一毛錢,就可以找到適用的人才。江惠華表示,該方案將於131公佈,5月招考,71上路。預計博士生將投入的產業包括藥品、醫材和醫療管理,可報考的博士是跨領域,包括生醫相關科系、機電、法律都可,只要國籍是中華民國即可報名,因此,醫學海外的博士生也可加入此行列。錢宗良表示,日本也有輔導博士生就業的機制,也是透過這種產、官、學的合作模式,在一年學成後,有67%的博士生是順利進入產業界和產研單位服務,因此,此次針對生醫產業的人才的培訓計劃,若順利成功,未來也會考慮延伸至其它產業。

 

 

寵物用人藥?!! 動保法PK藥事法!!


人藥禁治寵物 獸醫疾呼修法 2013-01-25  中國時報 陳文信、邱俐穎、侯俐安/台北報導 日前有藥廠販售人用藥品給獸醫院,遭衛生機關要求改正,藥廠因擔心受罰而停止供藥給獸醫院,卻使得全國二百萬隻貓犬等寵物將面臨斷藥危機。獸醫界公會與學者昨天共同出面,呼籲政府盡速研商解套之道。衛生署與農委會昨天承諾,將盡速研議辦法並推動修法,讓「寵物用人藥」的規定更具彈性。為解決獸醫用藥燃眉之急,民進黨立委陳其邁、蕭美琴昨天在立法院舉行公聽會,邀請獸醫界人士及相關官員出席。中興大學獸醫系副教授許添桓當場質疑官員,「全世界獸醫都能合法用人藥,為何只有台灣不行?」獸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理事長楊靜宇則指出,目前在動物實際使用的藥品中,有動物用藥許可字號的藥品只占二成,人用藥品占七成;全台約一千五百家獸醫院中,目前也有近八成皆使用人用藥品治療寵物。他說,有些動物用藥雖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歐盟核准,卻礙於登記核可時間過長,影響廠商進口意願。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長康照洲指出,《動物保護法》修正草案已送立法院審議,修法後可授權衛生署公告人用藥物類別,使獸醫師得使用於貓犬及其他非經濟動物,只要立法院通過修法,就能依後法優於前法原則取代《藥事法》規定。農委會防檢局代理局長謝芙美則表示,獸醫師使用人用藥品的行為處於法律灰色地帶,防檢局下周會開會討論制定相關辦法。

 

尹衍樑 投資天福生技(趙宇天) 等待獲利….!


尹衍樑 投資生技業的不敗祕法日期:2013-01-23 作者:蔡靚萱 出處:財訊 416 期近四十億元的投資,讓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成了最敢投資台灣生技產業的投資王;精準的選股,更讓他績效傲視其他布局已久的集團。他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從台灣浩鼎一役,就可一窺這位「狼王」的狩獵心法。 台股生技類股近來夯到爆,其中最耀眼的新星,莫過於甫登上興櫃的台灣浩鼎,這家由旅美生技專家張念慈創辦的乳癌新藥公司,股價在短短兩個月內從四十多元來到一二○多元,背後最大的獲益者,就是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 算一算,目前泛潤泰集團已掛牌興櫃、上市櫃的五家生技公司,市值合計已超過五百億元,其中潤泰集團與尹衍樑家族投資公司的持股價值,已超過百億元!他這十年來共投資了近四十億元在十家生技公司上,光是這五家公司不僅讓他回本,還再賺一倍。 這位以建設、紡織起家的大亨,曾數度領風氣之先跨足投信、銀行、保險、通路,投資了光華投信、華信銀行、ING安泰人壽、大潤發,或高價脫手、或讓企業成了市場霸主;根據親近尹的人士指出,在他的心目中,除了起家的事業不能賣外,什麼都可以獲利了結,是最典型的創投作風,如今標的轉向生技業,足以顯示該產業的投資價值,從目前的投資結果來看,尹衍樑更是為自己再寫下不敗紀錄。 一向鐵桿挺藍的尹衍樑,在二○○八年跌破眾人眼鏡,出手接下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的宇昌生技與控股創投公司台懋生技股份,讓外界見識到他對生技產業的野心。去年,他繼巨資投資浩鼎後,又出資十億元參與成立鑽石生技投資公司。這時候,大家才赫然發現,尹總裁竟然「玩這麼大」! 其實,早從中天生技算起,尹衍樑布局生技轉眼已達十年,若由投資手筆來看,已是台灣生技投資王!○四年,他在紡織業舊識路孔明的說服下,投資了中天生技;○七年,他與在美國創立學名藥廠並高價出售公司的「生技天后」許照惠合組公司,並以集團與天后姓名,命名為潤惠生技;○八年,他成為宇昌最大股東;一○年,投資了美國學名藥大亨趙宇天的CRO(委託臨床研究)公司明生生技,與生技學名藥(編按:較一般化學學名藥技術層次更高的蛋白質藥物的學名藥)廠天福生技;一二年,他手筆更大,加碼了浩鼎與鑽石生技基金。累計起來,尹總裁真槍實彈至少砸了四十億元在生技產業上,投資台灣生技產業的手筆居國內之冠! 其中,光以他投資最多的中裕、浩鼎來看。去年十月一口氣以十八億元吃下浩鼎四三%股權,當時他的買進價才約三十元(一美元),兩個月後價值暴增為四倍!當年他以一一.五元買進宇昌,如今改名為中裕新藥登錄興櫃,交易價已達六十多元,比起當年大賺五倍! 比起生技界的前輩,統一集團砸重資押寶神隆苦熬十多年才回本,永豐餘轉投資的太景還未上市,尚未享受到最大的甜頭;還有許多傳產、電子業大老想跨入生技業,卻不知如何入門,甚至還繳了不少冤枉學費。尹衍樑卻能在短短幾年內迅速上手,讓手上生技資產翻了數倍。他到底怎麼做到的?(本文節錄自416期財訊雙週刊)


杏一醫療: (通路商+自有品牌上櫃) 2013Q4 !!


杏一搶年底上櫃 董座:持續擴點 今年營收2位數成長 鉅亨網記者張旭宏 台北2013-01-23 19:25:38 杏一醫療董事長陳麗如()強調,看好未來醫療需求發展,今年仍將持續擴點,增家據點數目將超過去年,因此營收有信心維持2位數以上的成長。左為總經理蔡德忠。國內醫療用品通路龍頭杏一醫療(4175-TW)最快年底前掛牌上櫃,董事長陳麗如強調,看好未來醫療需求發展,今年仍將持續擴點,增家據點數目將超過去年,因此營收有信心維持2位數以上的成長。 杏一醫療2011年營收為28.04億元,營業毛利為8.8億元,毛利率為31.39%,稅後淨利為3431萬元,每股盈餘1.66元;2012年營收達31.35億元,成長超過1成,法人估計每股盈餘約為1.5元。杏一醫療為大中華地區專業醫療用品連鎖通路商,市場定位為扮演「臨床醫療」與「居家照護」的重要橋樑,是全國第一家,由專業醫護團隊領軍的醫療、保健用品連鎖通路商,目前全台有164家直營門市及大陸10家據點,據點多落在醫院週邊,提供超過3萬種品項的醫療器材與居家保健商品,以直營及專業醫護人員現場服務模式提供給客戶最佳服務。陳麗如強調,由於近幾年同業競爭相當激勵激烈,因此在自有品牌產品開發、非自有品牌產品及服務的差異化,不殺價競爭,維持3成以上的毛利率,目前在自有品牌部分,公司擁有9大品牌,包括醫療照護輔具的MediMedfirst、醫美的AQUA&PUREWATER&NURSE、健康食品的新多維多、營養補充的可倍力、居家照護/健康護理的麗德、優護及樂護,去年自有品牌營收貢獻達1.63億元,營收佔比5.2%,今年可望倍數成長,佔營收比超過1成。杏一醫療總經理蔡德忠指出,為維持公司一定獲利,公司積極開發自有品牌的產品,不是為了與原來供應商競爭,而是希望更貼近使用者的需求,以去年Medfirst減壓三管氣墊床為例,就榮獲國家生技品質獎,因此未來仍將持續衝刺自有品牌領域,與原供應商共同開發,創造雙贏局面。陳麗如進一步表示,杏一國內據點目前164家直營門市及大陸10家據點,去年國內就增加7家,另外大陸部分,仍維持積極佈局態度,目前在南京、上海與廈門之醫院內外商圈已設有門店,並於廈門長庚醫院、南京明基醫院設立商場,因此今年據點有機會超越去年數目,營運動能持續增加。

 

排卵針與腹水的關聯 !!


卵巢過度刺激 孕婦腹部抽水上萬毫升 優活健康資訊網/UHO優活健康網-20130121 上午10:45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一般推測與體內某些賀爾蒙,如黃體激素、高雌激素、高人類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等有關。這些賀爾蒙可能刺激卵巢,進而促進黃體的血管生成及微血管的通透性增加,造成血管內液體及某些成分,像是白蛋白、電解質滲出血管外,流向胸腹腔及淋巴循環聚積,因而導致血液濃縮、血流動力減緩及腹水或胸腔積水等一系列症狀出現。一名31歲蔣小姐,嫁入夫家之後一直不孕,曾經做過一次人工授精但並沒有成功,之後她們自己努力一年依然沒有消息,於是做試管嬰兒。醫生施打小劑量的排卵針,動情激素在腹部打破卵針;取卵19顆,有14顆授精;但後來發生早發型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醫生建議病人先冷凍胚胎,直到下個月再植入胚胎比較安全;但婦人堅持要當月懷孕,植入新鮮胚胎。因此院方慎選了2顆優質的囊胚期胚胎植入子宮,告知如果懷孕,也可能會腹部積水。沒有想到在驗孕前5天就發生由懷孕胎兒胎盤分泌的HCG人類絨毛膜刺激素所引起的,晚發型卵巢過度刺激。總共進行了11次的抽腹水減壓;每次抽腹水都將近1200毫升,總共14400毫升,一般超過4000毫升就算過量。蔣小姐經由多次抽腹水減壓與施打白蛋白及點滴,終於在超音波看到2個胚胎,她進入緩解利尿期,肚子一下子消了下去;不孕症試管嬰兒中心醫師蔡鋒博表示, 這恐怕是他遇過抽腹水最多一次的病人,最嚴重的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應是雙胞胎引起的。蔡鋒博說,不孕症的婦女,不只在身體上需要配合各項治療,如打排卵針、取卵手術等,其心理更遭受沉重的壓力。所以當婦女面對有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時,其不止身體的不適,心理對懷孕與否的忐忑不安更需要家人及醫療團隊給予支持鼓勵。

Joerg Reinhardt 敗部復活 (諾華董事長) !!


諾華董座將卸任 Q4獲利增 2013/01/23 15:22:27 (中央社台北2013123電)在任17年的諾華集團董事長魏思樂(Daniel Vasella),將從這個歐洲最大藥廠的董事會卸下職務,由拜耳集團(Bayer AG DE-BAYN)醫療保健部門最高主管入替。魏思樂已在2010年將執行長一職交給希梅內斯(Joe Jimenez)。諾華(Novartis AG CH-NOVN)今天發布聲明指出,當年與希梅內斯角逐執行長大位敗下陣而離開諾華的賴恩哈特(Joerg Reinhardt),將回鍋擔任非執行董事長1996年汽巴嘉基(Ciba-Geigy)和山德士(Sandoz)合併組成諾華集團,魏思樂是當時的主其事者。諾華今天也預測,排除匯率波動的因素,今年獲利下降5%左右,銷售則與2012年大致持平。諾華指出,學名藥競爭激烈,諾華2013年銷售最多將減少35億美元。諾華表示,在穩定匯率的基礎下,銷售成長速度將於20142015年回復。諾華在聲明中指出,排除部分成本,第4季獲利由前1年同季的30億美元或每股1.23美元攀升3%,至31億美元或每股1.27美元。彭博彙整14份預估數據的均值為每股獲利1.25美元。拜耳聲明表示,任命繼任人選之前,拜耳高階主管普利思(Wolfgang Plischke)將代行賴恩哈特在拜耳醫療保建公司(Bayer HealthCare AG)的職務。(譯者:中央社徐崇哲)

 

 

(中国) 化工企业VS原料药厂 !!


药监局将对原料药生产企业有关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发布时间:2013-1-22 来源:药品资讯网信息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8日印发通知,摸底调查的内容包括出口原料药通用名称、药品批准文号、主要出口国家或地区、是否取得欧盟成员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证书等内容。 专家表示,我国是化学原料药的生产和出口大国,生产规模仅次于美国,原料药出口已居世界第一位。但由于我国出口的原料药质量良莠不齐、技术含量不高,频频遭遇国外反倾销、反垄断等贸易壁垒。此外,化工企业无需经过药监部门批准即可将其生产的大宗药用化学原料产品作为"原料药"销售,也给药品安全带来安全隐患。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只有当化工企业"自发"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其产品作为"原料药"生产并提供给制药企业时,该产品才会受到食品药品监管局的监管。而如果相关化工企业不提出这样的申请,则不在药监部门的监管范围之内。

 

 

Big Pharma避风港: 中国市场 !!


跨国医药巨头在华扩产抢市场 发布时间:2013-1-22 来源:药品资讯网信息中心在欧美医药市场不振之时,新医改带来的市场扩容让中国成为跨国药企眼里的香饽饽。继研发中心向中国转移后,多家跨国医药巨头在生产方面也不断加码。随着外资药企的强势进军,国内企业如何迎战是一大关键问题。 诺华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诺华制药(中国)昌平工厂二期扩建项目投资金额达1.5亿元人民币,预计扩建区域的设备全面安装并投产后,工厂年生产能力将达到30亿片,成为全国单位面积生产效率最高的制药生产厂之一。 "中国是瑞士诺华集团全球高度重视的市场",这是诺华公司对于中国市场的定位,也反映出其对这一市场野心勃勃。 事实上,除了诺华之外,其余多家跨国制药巨头在华市场均动作频频。在过去几年,阿斯利康为实现其在中国的长期增长战略,在中国实施了一系列举措,最引人瞩目的是斥资2亿美元在江苏泰州建立新的生产基地。这是阿斯利康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独立生产基地。去年,赛诺菲北京工厂第二阶段项目也已启动。 不仅加码生产,国外制药企业还将被誉为"大脑"部门的研发中心在华抢驻。不久前诺和诺德宣布其海外最大研发中心在中国落成,这座坐落于北京中关村生命科技园区的新研发中心,总投资超过1亿美元,其中约4000万美元用于建立世界领先水平的新实验室及引进研发设备。 此外,为提高在中国的地位,默克公司承诺未来几年将在华研发投入15亿美元。这笔资金将投入到位于北京的在华研发中心。而辉瑞则选择在华成立合资公司,其与海正药业签订的合作生产协议曾在业内引发关注。毫无疑问,在国际医药大鳄中间正刮起中国风。 "很快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所以国外企业不断加大在华投入表示其对中国发展前景的信心。另外,医药行业是典型的创新产业,谁有新的药品谁就能在市场上占据垄断地位。而国外企业显然在技术、药品创新方面占有优势。如果国外企业将新的研发技术向中国转移,对促进中国整体产业技术升级以及技术创新能力构建绝对是一件好事。"北京康派特医药经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磊向记者表示。 不过,也有专家对此表示担忧。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医药专家就指出,从2007年开始,欧美市场增速放缓,中国成了国际制药企业的避风港。但中国的医药市场就这么大,被跨国药企抢占了,中国药企的市场竞争压力将变得异常沉重。另外,虽然中国药企也在加大出口力度,但与拿专利药敲开国门的医药巨头相比,以原料药为主的出口方式让中国药企始终处于下风。所以要对抗国外巨头,中国企业必须尽快练好内功。

 

国内医用敷料行业恶性竞争加剧

 发布时间:2013-1-22 来源:药品资讯网信息中心近年来,国内医用敷料市场保持高速发展。2007-2012年上半年医用敷料行业销售收入增速保持在30%左右,发展势头良好。2012年上半年国内医用敷料实现销售收入超过499亿元,同增速达到19.68%。虽然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仍然保持比较快速的增长。预估,随着未来基层医疗建设的加快,医疗资源的不断增加,医用需求持续增长的环境下,我国医用敷料市场规模仍将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尚普咨询医药行业分析师指出:医疗健康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投资前景,也大大的拉动了医用敷料行业的发展。未来几年将会是非常好的投资期。 随着国内医用敷料行业需求及规模的不断扩大,利润总额也在不断的攀升。近年来,国内医药敷料行业利润实现了高速增长,增速超过资产总额和销售收入。当前,国内医用敷料产品中占主导地位的还是传统的敷料产品,高端新型敷料生产方面还比较薄弱,主要依赖进口。国内医用敷料行业生产及出口的优势产品主要为技术难度比较低、附加值比较低的传统棉质医用敷料,在药棉、纱布和绷带等产品市场上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但这些产品价格比较低,利润空间比较小,而且增长潜力十分悠闲。近年来,随着棉花价格的波动增长,加上劳动成本的上升,利润空间呈现持续低位缩窄态势。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多功能、新材质、高附加值的医用敷料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预估,未来国内医用敷料生产结构将逐渐向高端产品发展。 据尚普咨询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医用敷料市场分析及投资趋势研究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医用敷料行业现状为,整体呈现行业市场规模小,行业集中度偏低、产品同质化附加值不高,出口企业产品以贴牌出口为主,缺乏自主品牌,企业没有自己的国际市场销售渠道,出口主要依赖于国际经销商,企业的议价能力有限。伴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企业竞争主要集中在价格竞争方面,产业处于低水平竞争阶段。有些企业甚至出现亏损继而由出口转向国内市场,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恶性竞争。随着,我国各种利好政策的出台实施,医用敷料市场将不断升温,预计未来外资企业市场扩张速度将加快,企业兼并收购仍将加剧。

 

欧盟医疗器械市场的多元化特色

 发布时间:2013-1-22 来源:药品资讯网信息中心成立于30多年前的欧盟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7个成员国的重要区域性组织。但只要分析一下欧盟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程度,即可知道它们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实际上,真正在欧盟中起到经济"中流砥柱"作用的国家仍为最早一批加入欧盟的11个西欧国家,其中尤以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5国的国民经济发展程度为最高。

三大原因促增长 据西方媒体报道,2011年西欧11国的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合计为774.5亿美元,2012年可达824亿美元,这是在大部分西欧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相对停滞(德国除外)的大背景下取得的增长。据欧洲一家咨询公司DATAMONITOR的预测,今后几年西欧11国的医疗器械市场仍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而其它欧盟国家的医疗器械市场则将保持缓慢增长势头。

为什么欧洲经济发展情况总体不佳,但医疗器械市场却能保持增长?据西方经济学家分析,其中有3大原因在起作用:

1.西欧11国均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老年人远比其它年龄段的人群更需要医疗服务,故老龄化促进了这些国家医疗系统对医疗器械产品的需求。

2.过去10年里大批"计划外"新移民涌入西欧各国,其中包括来自东欧和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移民以及来自亚非拉国家的新移民等,从而给当地医疗部门带来不少新病人并推动医疗器械产品需求的增长。

3.西欧11国的医疗系统需要定期更换掉陈旧的医疗设备和医疗器械产品(尤其是电子诊断成像设备和先进的手术器械类产品)。

德国:研发创新 德国拥有全球仅次于美国的医疗器械产业规模,约有170多家医疗器械生产商,其中绝大部分为中小规模公司。德国是欧洲最大医疗器械生产国和出口国,也是世界上排名前列的医疗器械出口国。过去几年里,德国医疗器械产品出口额已超越日本居世界第二位,目前德国公司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中大约有2/3用于出口。据西方媒体报道,德国医疗器械产业2011年总产值约210亿~220亿欧元,相当于其GDP总值的11.9%。这一比例远高于其它主要西欧经济体医疗器械产业产值所占国民经济份额。据国外媒体报道,德国医疗器械公司在过去6年里申请的医疗器械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数量在欧洲各国中独占鳌首,表明德国在开发新型医疗器械产品上拥有强大的实力。 德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与该国政府的政策扶持也有很大关系,如据西方媒体报道,在德国研发一只医疗器械新产品所需总费用为800万~1000万欧元,相比之下,美国公司研发一只同样的新产品所需费用高达8000万美元。

法、英:转口贸易 法国是仅次于德国的欧洲第二大医疗器械生产国,也是欧洲主要医疗器械出口国。2011年法国医疗器械市场总销售额高达88亿欧元,2012年超过90亿欧元。法国拥有相对发达的医疗器械产业,但在电子诊断成像设备(如MRIPET等产品)、放射性电子诊断成像仪等方面技术不如德国同行。法国进口医疗器械产品与出口医疗器械产品价值相当。进口产品主要集中在MRIPET、螺旋CT等先进电子诊断成像仪等产品以及植入式医疗器械产品(如起搏器和血管支架等产品)。值得注意的是,法国医疗器械产品的转口贸易非常发达,因为法国曾一度拥有较多的海外殖民地,这些国家即使在独立后仍与法国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纽带,法国向这些国家转出口医疗器械产品已成为一种常态。 英国的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大致与法国相当,2011年英国的医疗器械市场总销售额甚至高于法国1亿~2亿美元(即89亿~90亿美元),但由于英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程度不如德、法两国,故英国的医疗器械产品进口额远高于出口。据西方媒体报道,英国的进口医疗器械产品主要来自美国、德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发达国家。英国堪称是欧洲也是世界上最大进口医疗器械国家,去年英国进口医疗器械产品总值高达118亿美元。但必须指出,其中有相当部分用于转口贸易,即再出口至前英属殖民地国家(现为英联邦国家成员国),故实际进口自用的医疗器械产品仅占很小部分。

西班牙:合资生产 与英国相似,西班牙的医疗器械市场也是以进口为主的市场,而且西班牙的进口医疗器械产品销量约占该国市场90%的份额,其中美国医疗器械产品占西班牙进口医疗器械产品的1/3,其它进口医疗器械产品主要来自欧盟国家及亚洲等。2011年西班牙医疗器械市场总销售额达40亿欧元,2012年为44.6亿欧元。西班牙国内的医疗器械产业大多为合资公司,德国和美国的合资公司约占西班牙医疗器械产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西班牙合资企业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主要有:心脏手术器械、呼吸/麻醉机、神经外科器械产品、整形外科器械产品、MRACTETV、皮肤/烧伤类治疗器械等。西班牙的一次性医疗器械产品主要来自亚洲供应商。西班牙的医疗器械转口贸易也很发达,主要输往前西班牙殖民地国家(以拉丁美洲等讲西班牙语的国家为主)。

意大利:产业完备 尽管意大利经济已连续10年处于衰退状态,但意大利的医疗器械市场却并未受经济衰退的影响。据外媒报道,2011年意大利的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高达84亿欧元,略低于法英等西欧国家,在欧盟居第四位。但与英国不同,意大利拥有相对完备的医疗器械产业,其出口额大大高于进口额。过去几年里意大利进口医疗器械产品主要是:CT机和MRI、乳腺疾病诊断成像仪、X光机和超声诊断成像仪等,出口产品则涵盖诊疗设备、生物医学试纸及医院实验室装备等。其年出口额约有40亿欧元,在出口医疗器械总金额上仅次于德国。意大利与德国并列为欧洲两大医疗器械出口国。

匈牙利、波兰:纯进口国 匈牙利和波兰均原属苏联-东欧集团国家,直到2004年才被批准加入欧盟。目前匈牙利的国民经济发展较其它东欧国家快。据西方媒体报道,匈牙利2011年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为5.73亿欧元,虽数额上无法与德法英等欧洲大国相比,但考虑到匈牙利的人口规模较小,这已是相当不错的业绩了。必须指出的是,匈牙利是医疗器械产品的纯进口国,其进口医疗器械产品价值约占该国医疗器械市场总销售额的8485%(主要来自德国、荷兰和意大利等西欧国家,其它国家对匈牙利出口医疗器械产品较少)。 而波兰由于经济改革比较彻底,故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经济表现甚至优于希腊和西班牙等传统西欧国家。2011年波兰的医疗器械市场总销售额为22亿欧元(排名前十位),预期到2015年达31亿~32亿欧元。由于波兰拥有近4000万人口,故市场潜力巨大。波兰与匈牙利一样,其医疗器械产业同样不完备,属于纯医疗器械进口国,故进口医疗器械产品在该国市场上占绝大多数份额。目前该国进口医疗器械产品主要来自欧盟发达国家如德国、荷兰、意大利等。亚洲的中国和日本等主要医疗器械生产国对波兰的出口额极小。

 

 

 

政策支持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3-1-22 来源:药品资讯网信息中心在近日召开的第七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任志武强调,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需要完善政策环境,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支持临床必需、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价格合理的创新药物优先进入医保目录。 国务院发布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要求,2013年~2015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年均增速需达20%以上,要推动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投放市场,形成一批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提高生物医药产业集中度和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

 

 

中国每年约7.5万宫颈癌新病例 预防疫苗引进难产

发布时间:2013-1-23 来源:药品资讯网信息中心尽管相隔千里,浙江女孩袁晓芳还是决定专程去香港注射宫颈癌疫苗。这款在全球已经卖出1亿多支的疫苗,尚未在内地上市。 疫苗要注射3次,历时大半年,花费的精力与时间都不少,但袁晓芳觉得自己还算幸运的。毕竟,对于大多数内地女孩而言,这疫苗可望而不可及:中国的医学家还在等待行政审批的结果。 一直关注着宫颈癌疫苗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教授乔友林,对这种漫长的等待显得束手无策:"我有时想想会觉得可悲,这支疫苗在国外上市已经7年,这些年里,中国有多少万人在等待中感染了HPV(人类乳头瘤病毒)?" 世上唯一能预防癌症的疫苗 为了宫颈癌疫苗,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龚晓明在微博上激动了一回。113那天,常常在微博上与网友互动的龚医生读到了来自复旦大学教师江静的网上求助:33岁的她被怀疑患了宫颈癌,一个小孩拳头大小的肉瘤盘踞在她的腹腔中。这个两岁孩子的母亲在微博上自述,"最悲哀的是肉瘤对放化疗不敏感,如果贸然动手术摘除会有生命危险"。 这让龚医生感到某种悲愤。想到7年前问世的宫颈癌疫苗至今仍停滞在国内试验阶段,不能到达普通人手上,这位曾留学美国的年轻医生点击键盘,在微博上输入了这样一个问题:"凭啥中国人不能用上好药?" 也许只有医生才能理解这一提问中复杂的情感。毕竟,世界早已不再是那个对宫颈癌病因还茫然不明的时代了。 往前30年,科学家们还普遍以为,这种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病因是疱疹病毒。当时,那是国际医学界最火热的研究领域之一。 德国医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也是其中一名孜孜不倦的研究者。在改换了对癌症病毒的研究方法后,他证实,疱疹病毒其实只是一种伴随现象,本身并不致病。而几乎所有的宫颈癌都与HPV的感染相关。"在分裂变异的过程中,细胞突变,一不小心HPV病毒的DNA与宫颈上皮细胞DNA整合了,就成了恶性肿瘤。豪森证明的就是这种病因关系。"乔友林解释说。 这一发现,让宫颈癌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眼中最有可能被消灭的癌症。 如今在100多个国家与地区上市的"宫颈癌疫苗"真正的名称是HPV疫苗。它并不能治疗宫颈癌,却能预防HPV病毒的感染,对七成的宫颈癌有着预防效果。也正因此,刚过初潮、还未开始性生活的年轻女性是最适宜的接种人群,而国际上普遍认定,宫颈癌疫苗对9岁至45岁女性都有效果。 每年,全球有52.9万新发宫颈癌病例,约有20万人死于宫颈癌,其中90%以上来自发展中国家。 在经过三期临床试验之后,2006年,默沙东公司生产的HPV疫苗"佳达修"(Gardasil)通过优先审批在美国上市。这款疫苗能预防由HPV6111618所引发的宫颈癌、阴道癌、肛门癌等疾病。此外,葛兰素史克公司也生产了针对HPV1618型病毒的疫苗"卉妍康"(Cervarix)。后来,这两款疫苗在很多国家都被纳入青少年免疫计划。 两年后,因为发现宫颈癌成因,楚尔·豪森教授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这两款疫苗很快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在悉尼读大一的中国女孩单妮,在社区医院的墙上见到了"宫颈癌疫苗,防患于未然"的海报;当地的医生也会主动向适龄女孩提起这唯一的癌症疫苗,建议她们趁早注射——澳大利亚政府规定,16岁至26岁的女性可以免费接种。单妮很快注射了"佳达修"。 在港台地区,女星张钧甯和蔡卓妍代言了"佳达修"疫苗,出现在电视和海报中鼓励女性接种。在香港上学的大陆女生秦薇,一开学就遇到了学校组织的宫颈癌疫苗讲座与展览,学校医务室还给出了2400港元的学生优惠价(普通人需要花费3700港元) 20122月起,美国疾控中心更新疫苗接种信息,呼吁不光女童,所有11岁至12岁的男童也接受HPV疫苗注射。 对中国人而言,HPV疫苗也许会更有效。根据乔友林教授的研究,国内84%的宫颈癌患者病因是感染HPV1618,超过国际平均水平。他的研究还显示,国内女性HPV感染率约在15%左右。 "这不是个小数目,乙肝病毒携带者也才占人群的10%啊。"他说。 但是,没有人说得清,疫苗何时才能在中国上市。两年前,乔友林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说"我们在等待审批",今天,他们依然在等待。 在中国,每年大约有7.5万宫颈癌新发病例 "中国人什么时候才能用上宫颈癌疫苗?你们的阻碍在哪里?"2011年,满头银发的楚尔·豪森应乔友林教授、郎景和院士等人的邀请访问中国,在前往拉萨访问的途中,这位发现宫颈癌病因的医学家一路都在与乔友林讨论这个问题。 龚晓明也困惑于此。在"凭啥中国人不能用上好药"的问题之后,他还加上了一串解释:"通过FDA认证的药物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可以直接进入临床应用,但是中国来了一条规定,药物进入中国必须要有中国人的研究,这才导致了宫颈癌疫苗现在不能入中国。" 确切地说,由于需要等待再做一次专属于中国人的三期临床试验的结果,宫颈癌疫苗一直未能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进口药品注册证。 龚晓明微博中的FDA,指的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该机构由医生、药理学家、微生物学家和统计学家等专业人士组成,其认证被世界贸易组织(WTO)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为食品与药品方面的最高安全标准。 早在2002年至2005年期间,默沙东与葛兰素史克公司就在台湾等亚洲地区进行过临床试验,结果证明疫苗有效。不过,中国大陆并不承认FDA的审批结果。 "FDA认证的时候只问产品是否符合严格的科学标准,不会在乎试验在哪里完成,而国内就要'中国人'自己的数据。"龚晓明想不明白,对于一款在国际上已经得到普遍认可、世卫组织也在积极推广使用的药物,进入国门为什么如此之难? "除了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承认美国FDA的批准,都不需要再重做三期临床试验。"乔友林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因在宫颈癌筛查和预防研究方面作出的成绩,他在2011年被世界卫生组织授予年度国际癌症研究署荣誉奖章。但对于某些事,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发生。 如今,两款进口疫苗的临床试验正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江苏疾控中心等单位的学者负责。前两期临床试验分别验证药品的毒性与剂量,花费一年左右的时间就能完成,但到了验证药物有效性的三期试验阶段,学者们陷入了漫长的等待。 "如果是治疗型的药物,疗效很快,一般几天或者几星期就能见效。"乔友林解释说,"但疫苗是一种预防性的药物,第三期试验需要挑正常人来进行对照,一半人打疫苗,一半人打安慰剂。对那些注射了安慰剂的对照组而言,要出现有足够统计学差异数量的癌或癌前病变,才算有结果。可是,谁知道她们什么时候会感染这病毒?" "现在这两家大公司已经做了3年试验,还没有出结果。"乔教授预计,三期试验至少要持续5年时间。 默沙东公司向中国青年报记者回应,"目前正在进行有效性临床研究,尚无具体上市时间可供披露"。上市至今的7年中,这款疫苗在全球已经卖出了超过1亿支;而在中国,每年大约有7.5万宫颈癌新发病例。 "现在这个门槛实在太高了" 本土研究者也在行动。2011年,由养生堂公司投资的首个中国宫颈癌疫苗研制项目启动临床试验。日前,这款国产疫苗进入三期试验。 它们何时上市,都取决于试验的进程或药监局的审批。不过,之前还有很多药物在排着队。 曾在美国生活多年、如今从事创新药物研发的杨建良给记者报出了一串数字:美国FDA药品审评中心有近4000人,在2011年仅批出来30多个创新药物。目前国家药审中心的一线审评员仅有100多人,面对的却是大量待审批的创新药、仿制药。 "评审员身兼数个领域,专业性不强,审评严重滞后。"这位正在南京参加江苏省"两会"的代表说,"那些评审员都是超负荷工作了,我想向国家建议,增加药审中心的编制。" 他与龚晓明医生都同意的一点是,不论是进口还是国产疫苗,等待过程中消耗少则数千万、多则上亿元人民币的成本,最终还是会成为高昂医药费的一部分,摊到普通人的头上。 就在学者等待试验与审批结果的时候,许多城市女性开始为了3针宫颈癌疫苗前往港澳地区。从澳大利亚回国定居的单妮劝她的两个闺蜜去香港完成了接种;浙江女孩袁晓芳也从同事那里听说了这种疫苗,虽然半信半疑,还是走进了香港的医院。 "一个健康产品,能让千千万万人受益的,上市到现在已经7年了,要注射,还只能去香港、澳门和台湾,或者趁着国外旅游的机会偷偷带回来。"乔友林感叹道,"你说可怜不可怜?" 但能够及时得知这一疫苗,并负担起一趟旅行费用的"可怜"女性,也许该算是少数的幸运儿。 复旦教师江静腹中的肉瘤生长迅速,很快压迫到神经和静脉。113,已经无法行走的她在微博上发出"我想活下去,我还有父母要养,老公要爱,儿子要疼,我希望大家救我一命"的求助。她想通过网络寻找一种能有效控制肉瘤生长的药物,据说目前在国外正处在试验阶段。 龚晓明在微博上读到这段话,内心五味杂陈,他并不知道江静寻找的是哪种药物,但显而易见,和宫颈癌疫苗一样,短时间内,国人不可能享受到这些药物。 在看到这条微博的前一天,他从一名同行那里听说,最近国际上出了一种新药,是可以改善卵巢癌治疗效果的,可药厂在评估了进军中国所需要的成本之后,最终决定放弃进入中国市场。 龚晓明说,类似的案例为数不少,作为一个医生,有时明知病人并非无药可救,只因某些药无法落户中国,只能为病人感到遗憾和惋惜。 "也许需要对外来药品设一个门槛,但现在这个门槛实在太高了"。

 

化药注册分类1类和2类首轮审评结果分析

 发布时间:2013-1-23 来源:药品资讯网信息中心 新闻事件:药审中心自20121120121210共完成化药IND(包括化药注册分类1类和2)品种首轮审评并已有结论,按化合物计共47个。1类药大部分用时在8个月以内(72%),以67月居多(45%)5个月以内占11%,用时超过9个月的品种(15%)多数为复方和改变给药途径等申请。从适应症分布看,抗肿瘤药物比例最大,约占32%,所用时间相对最短。

点评: 尽力缩短时限 新药研究评价并非仅是申请人与监管机构双方的工作,新药研发链条上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均应对产品有充分认知,包括其临床拟/能解决的临床需求、临床定位与地位、现有信息暴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信号等,风险控制措施制定合理,分担明确。 药审中心调整了审评策略,转变了研究评价思路,保持了与申请人沟通交流,发挥了优良社会资源的作用,在保证审评质量的前提下,尽力缩短审评时间。但是,我们清楚地知道,与业界的期望和需求仍然存在差距,我们希望与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努力,建立IND机制以利于药物创新与风险控制。 新闻事件:药审中心网站日前开通"审评概述"栏目,对最近通过的奥沙利铂增加肝癌适应症的申请审评信息加以描述。此批准基于EACH研究,入组371例肝癌患者,和阿霉素对照取得6.4月对4.9月的生存优势。此为该品种该适应症的全球首批。

点评: 建立客服意识 药审中心不是为自己批药,而是为公众。因此,在推进公开透明的工作上,药审中心有义务、有责任说清为什么批,为什么不批。先实现决策的公开透明,告知公众评价机构是基于什么做决策并批准这个药物的。要把客服的理念建立起来:终端客户——患者;间接客户——医生;直接客户——申请人(药厂)

在描述奥沙利铂增加肝癌适应症的审评过程中,审评员按照以下思路撰写: 1.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疾病,患者承受哪些痛苦。 2.该疾病的致病因素有哪些,在全球有无明显的差异。 3.这个疾病现在有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如有,现有手段还有哪些不足。 4.这个药物做了哪些研究,研究的结果证明了在这个疾病的哪些环节可以发挥治疗作用,对患者有明确的益处。 5.这个药物的研究中暴露了哪些安全性信号。针对这些安全性信号已经采取了哪些控制措施。还会有哪些潜在的安全性问题。有无相应的手段预警和管控。 6.基于这些安全有效信息的风险获益分析。

 

2012年中国中药注射剂行业主要企业名单

 发布时间:2013-1-23 来源:药品资讯网信息中心2012年中国中药注射剂行业主要企业名单 1天津天力士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 3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4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5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6哈药集团中药有限公司 7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9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0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

 

 

龍巖&佳醫銀髮住宅 不蓋了…換現金先 !!


啥米,進住龍巖?八字沒一撇啦!日期:2013-01-23 作者:林洧楨捷運南港站二號出口處旁邊的工程圍欄上,出現寫著「龍巖耀眼雙星,頂級商務飯店、五星級辦公室即將在此落成」的標語,但可別以為龍巖要跟進全台瘋狂的旅館開業風潮,未來當地真的會有一家供活人住宿的龍巖商旅出現,事實上,這全是一場誤會... 「我住龍巖!」如果送人回家,卻聽到這樣的回答,恐怕會讓人相當錯愕,以為自己見鬼了,因為專蓋陰宅的龍巖哪來活人可住的地方?除非聽到的是北市南港區的在地人才不會被嚇到,因為在捷運南港站二號出口處旁邊的工程圍欄上,就寫著「龍巖耀眼雙星,頂級商務飯店、五星級辦公室即將在此落成」的標語! 但可別以為龍巖要跟進全台瘋狂的旅館開業風潮,未來當地真的會有一家供活人住宿的龍巖商旅出現,事實上,這全是一場誤會,因為財務長詹淑娟直言,「目前沒有開飯店的計畫!」 這塊地段好、總面積又超過一千七百坪的特種商業區建地,原屬大漢建設資產,是龍巖前年五月合併大漢借殼上市取得的資產,當時龍巖董事長李世聰原本規畫蓋成飯店與商辦當包租公,三個月後又變成想與佳醫集團合作開發高級銀髮住宅,龍巖總經理劉偉龍透露,到了去年十一月,該土地的最新計畫是要出售換取資金,做更有效的布局運用。 如今,雖然明確是要處分,但該筆土地在合併近半年才辦理變更登記,如果現在進行移轉必須被課徵高額的「奢侈稅」,因而再次停擺,只能先等財政部對於企業吸收、合併土地變更登記的認定解釋出爐後,再行處置。

 

榮總醫師疑收回扣案 檢調偵辦

 2013-01-23 02:58 PM 【新唐人20130123訊】(中央社記者劉世怡、王朝鈺台北23日電)檢調日前偵結陽明醫院醫師收受回扣案,媒體報導檢方另查出廠商疑與榮總醫師勾結,檢調表示,已傳喚醫師並交保。 士林地檢署指揮調查局新北巿調查處偵辦署立台北醫院林姓醫師及北市聯醫陽明院區陳姓醫師涉嫌與骨科材料商冠亞生技勾結,收受回扣上千萬,全案於民國100年間偵結起訴,檢方將林醫及陳醫分別求刑12年及16年,案件尚在法院審理。媒體報導,檢調另查出冠亞生技曾將人工椎間盤手術醫材賣給台北榮總醫院,懷疑經手這起採購案的榮總黃姓醫師及鄭姓醫師收受回扣。檢調在月初向榮總調閱相關資料並約談2名醫師到案,經檢方複訊後,諭令黃姓醫師以新台幣50萬元交保,鄭姓醫師則獲請回。調查局新北市調處指出,台北榮總醫院採購人工椎間盤手術醫材「椎體前側置換裝置」案,目前尚在偵查階段,基於偵查不公開原則,未被授權對外發布新聞或表示意見。新北市調處表示,會儘快清查相關嫌疑人或證人,若查有不法證據會移送檢方;如查無實證,也將澄清結案。冠亞生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課長陳姵蓁說,針對媒體報導內容不予以回應。

 

肥新藥Belviq中間體供應商: 旭富 !!


旭富去年稅前盈餘4.83 年增1.2倍!卡位減肥新藥下半年豐收 2013/1/22鉅亨網提供旭富(4119)公布自結去年稅前盈餘為2.38億元,較前年1.06億元大增1.2倍,每股稅盈餘達4.84元。旭富去年除了愛滋病中間體用藥業績大增1倍,法人指出,旭富客戶美國減肥新藥belviq已獲FDA認證,旭富為唯一中間體供應商,國際市場預估銷售高峰有機會上看10億美元,加上憂鬱症新藥,今年下半年將帶動業績再往上衝。旭富去年營收為12.63億元,年增率2成,但自結去年稅前盈餘攀高至2.38億元,年增率達1.2倍,獲利表現搶眼。 旭富為原料藥廠,去年抗癲癇原料藥業績穩定,營收約達4億多元,占營收比重達3成,另外在愛滋病用藥部分,隨客戶端需求大增,去年營收衝上5000多萬元,大增逾1倍,法人看好旭富除了去年的業績可望維持穩定向上外,今年在新學名藥部分,也可望有亮麗成績。其中減肥藥部分,美國減肥新藥belviq已獲得FDA認證,目前正進入最後行政查驗階段,而旭富為減肥新藥belviq唯一中間體供應商,法人以國際市場預估,新藥銷售高峰可達10億美元,旭富一旦開始正式供貨,業績爆發力道可期。

 

 

生技產業爆發力!!! (基亞從EPS -0.34 到 + 1.92)


基亞24日出關囉!出售浩源簽約款入帳 去年EPS 1.92 鉅亨網記者胡薏文 台北2013-01-23 21:33:19 因股價狂飆遭到櫃買中心「關禁閉」並預收款券處置的基亞(3176-TW),在經過近1個月的「處置期」後,明(24)日將可正式出關!櫃買中心晚間表示,已經要求基亞以重大訊息揭露去年自結獲利狀況,以及更詳細說明出售子公司上海浩源股權等,24日起基亞將可恢復一般交易,也不再進行人工撮合分盤交易。基亞去年因出售子公司上海浩源股權簽約款第一筆入帳,去年轉虧為盈,自結去年每股稅後盈餘為1.89元。基亞由於股價飆漲,多次達到公布注意交易資訊標準,去年1225起,遭到櫃買中心採取將每30分鐘人工撮合一次,以及預收款券的處置,原本第一波處置期間至今年19,但櫃買中心開會討論後,認為基亞股價還是達到公布注意交易資訊標準,又將處置期間延至123 今天晚間櫃買中心確定,基亞自24日起,將可恢復一般正常交易,同時也恢復正常電腦撮合,不再人工進行人工撮合分盤交易。櫃買中心副總經理寧國輝表示,已要求基亞充分揭露公司資訊,提供投資人作為參考。基亞今天公告,去年12月稅前虧損4940萬元,稅後虧損4100萬元,每股虧損0.34元但去年全年因出售子公司上海浩源股權簽約款第一筆入帳,去年全年稅前盈餘為1.82億元,稅後盈餘為2.31億元,每股稅後盈餘為1.92元,與前年每股虧損0.54元相較,轉虧為盈。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