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19, 2016

中裕 成功授權 張念原 創"典範" (台灣生技業有史來最透明完整揭露)

中裕新藥拿52%銷售分潤 張念原滿意  中央社發布日期 2016 年 03 月 19 日  中裕愛滋病新藥TMB-355與加拿大Theratechnologies簽12年獨家銷售契約,未來銷售分潤,中裕可拿到52%比例,另外還有前期金及里程金的獎勵,中裕執行長張念原非常滿意。中裕(4147)今天晚間重大訊息記者會宣布愛滋病新藥TMB-355與加拿大Theratechnologies簽獨家銷售契約,內容包括TMB-355靜脈注射以及未來開發的肌肉劑型,可獲200萬美元簽約金,前期金850萬美元。後續還有研發里程金及銷售里程金及分潤金。針對今天宣布的授權合約,張念原預估,明年第一季如果能順利拿到藥證,預估2年內要拿到約2000萬美元的前期金跟里程金是很容易的。而從今天授權的合約看來,所有金額加起來,大約2.2億美元,且這只是北美市場的授權而已。從分潤的比例去看,未來產品上市銷售中裕可分到52%的分潤金,比一般業界50%高,這是非常難得的,他希望後續銷售表現能一年比一年好。除了未來銷售金額52%給中裕外,哩程金是另外再給中裕獎賞,類似獎勵金的部份,因此未來這家公司行銷能力關係著中裕未來後續的分潤跟里程金獎金。張念原表示,臨床二期授權出去跟三期出去的藥差別非常大,主要差在分潤比例。目前愛滋病新藥TMB-355三期臨床進度目標是預計明年第一季拿到藥證上市。目前美國收案快完成,本周收案已25人,預計未來2至3星期收案完成,今年第3季底完成臨床試驗,第4季初送件,明年第一季拿到藥證。張念原對於這次的授權合約非常滿意,他指出,後面的分潤比例才是重點,他將合約的前期金研發里程金、銷售里程金及分潤比例完全透明揭露,是生技業歷年來最透明完整的揭露,相信大家會更清楚中裕的未來展望。根據合約內容,前期金(簽約金)為100萬美元現金,另100萬美元Thera TSX股票(上市開始銷售取得)。前期金(藥證核准)200萬美元Thera TSX股票(上市開始銷售取得)。前期金(上市銷售)美金100萬元Thera TSX股票及線金550萬美元。研發里程金部份;現金300萬美元現金(兩周一次肌肉劑型上市),雙方並協商每月一次肌肉劑型上市事宜及權利金,權利金最高上限為5000萬美元。銷售里程金部份:連續4季合計達到2000萬美元,即有700萬獎勵里程金;年度銷售達2億美元時,給現金1000萬元;年度銷售達5億美元,就給現金4000萬美元;達到10億美元時,給現金1億美元。(記者韓婷婷) 

中裕 愛滋抗體新藥(Ibalizumab) 授權 Theratechnologies 北美市場 簽約現金進帳100萬美金

Theratechnologies and TaiMed Biologics Sign Exclusive Marketing and Distribution Agreement for Ibalizumab  MONTRÉAL, QUÉBEC--(Marketwired - March 18, 2016) - Theratechnologies inc. (TSX:TH) and TaiMed Biologics, Inc. today announced a 12-year collaboration agreement to market and distribute ibalizumab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 Canada. Ibalizumab is a novel CD4-directed HIV entry-inhibitor and is the first humanized monoclonal antibody in clinical trials for the treatment of HIV. Ibalizumab is currently in a late-stage Phase III clinical trial, the last step before submitting the product for regulatory approval to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FDA"). Over two-thirds of patients required for the open-label, 24-week trial have been enrolled. Patient screening for this study is anticipated to close later this month.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reduce viral repl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multi-drug resistant HIV infection. The primary endpoint of the Phase III trial is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achieving a 0.5 log10 decrease in viral load 7 days after initiating treatment. Once the Phase III trial is completed, ibalizumab will be evaluated under the FDA's priority review process which is expected to be completed within six months of the application or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2017. Ibalizumab was designated a "Breakthrough Therapy" by the FDA based on preliminary clinical evidence indicating that it may represent a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over existing therapies on one or more clinically significant endpoints. In a Phase IIb clinical trial, conducted on 113 patients, the product significantly reduced viral load in multi-drug resistant HIV-infected patients. The US FDA has also granted ibalizumab Orphan Drug designation. This status is given to drugs and biologics that are intended for the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of rare diseases/disorders that affect fewer than 200,000 persons. Under the Biologics Price Competition and Innovation Act of 2009, ibalizumab will be granted 12 years of marketing exclusivity. Ibalizumab is currently administered as a bi-monthly (once every two weeks) intravenous injection. TaiMed is conducting clinical trials with the same formulation for bi-monthly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IM) and monthly IM administration. Theratechnologies has also secured exclusive rights to market and distribute the drug for the IM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Ibalizumab represents a perfect fit for our organization. It is a niche, breakthrough treatment for multi-drug resistant HIV patients. These individuals are followed by the same physicians that treat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HIV-associated lipodystrophy. Ibalizumab fits very well within our existing commercial infrastructure, as we can leverage our salesforce, our Medical Science Liaison team as well as our Managed Markets group and call center. This is the type of products we want to add to our portfolio as they hold the potential to generate additional revenues while keeping focused on our core business," said Luc Tanguay, President and CEO, Theratechnologies inc. "Partnering with Theratechnologies for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ibalizumab makes perfect sense. They bring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of the world's largest market for our product. On our side, we will stay focused on our R&D expertise and further develop ibalizumab. We have made a transaction which will allow us to rapidly bring our product to market and to generate revenues for our company," said James Chang,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TaiMed Biologics, Inc.
Transaction terms  The terms of the transaction include a US$2 million payment obligation, of which US$1 million was paid in cash at the signature of the agreement and US$1million will be paid at the commercial launch through the issuance of 957,169 common shares of Theratechnologies. A further US$8.5 million will become due at commercial launch, subject to certain conditions. This amount will be payable as follows: US$2 million in common shares of Theratechnologies at a price to be determined upon FDA approval and US$1 million in common shares of Theratechnologies at a price to be determined upon commercial launch, based on the volume-weighted average trading price of Theratechnologies' common shares on the TSX prior to each of these dates and US$5.5 million, payable in quarterly installments based on a predetermined percentage of net sales during that quarter. Once sales have reached an aggregate amount of US$20 million over 4 consecutive quarters, Theratechnologies will make a US$7 million milestone payment (payable in two installments over one year). Theratechnologies will also pay additional sales related milestones; US$10 million once annual sales of ibalizumab reach US$200 million, US$40 million once annual sales reach US$500 million, and US$100 million once annual sales reach US$1 billion. Theratechnologies will also pay development milestones to TaiMed. A US$3 million milestone is due upon the approval of the twice-monthly (once every two weeks) intramuscular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again payable in two installments over one year. TaiMed will also be planning a larger Phase III trial with the once-monthly (once every four weeks) intramuscular or subcutaneous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to address a much broader patient population. This development milestone will consist of an upfront milestone payment of up to US$50 million, depending on the size of the newly targeted population, which will be paid quarterly, based on a percentage of net sales generated by the product.
Pursuant to the terms of the agreement, Theratechnologies has exclusive rights to commercialize ibalizumab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 Canada. TaiMed will continue to be responsible for development of ibalizumab and seek approval from the FDA whereas Theratechnologies will be responsible to obtain the approval from Health Canada. TaiMed will manufacture and supply ibalizumab to Theratechnologies at a transfer price of 52% of net sales of the product.
About Theratechnologies  Theratechnologies (TSX:TH) is a specialty pharmaceutical company addressing unmet medical needs in metabolic disorders to promote healthy ageing and an improved quality of life. Further information about Theratechnologies is available on the Company's website at www.theratech.com and on SEDAR at www.sedar.com
About TaiMed Biologics  TaiMed Biologics, Inc. is a publicly held Taiwanese biotechnology company with the mission to discover, develop and deliver for the global market innovative medicines that help patients prevail over serious infectious diseases.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visit the company's website at www.taimedbiologics.com.

Theratechnologies and Taimed Biologics sign agreement for Ibalizumab  Markets | Fri Mar 18, 2016 7:15am * Theratechnologies and Taimed Biologics sign exclusive marketing and distribution agreement for Ibalizumab* Co, Taimed Biologics, inc announced 12-year collaboration agreement to market,distribute Ibalizumab in United States,in Canada* Transaction include a us$2 million payment obligation, of which us$1 million was paid in cash at signature of agreement* Theratechnologies has exclusive rights to commercialize Ibalizumab in united states and in canada* Taimed to continue to be responsible for development of ibalizumab,seek approval from FDA* Co to be responsible to obtain approval from health canada, has exclusive rights to commercialize ibalizumab in us and in canada* Deal includes US$1 million to be paid at commercial launch through issuance of 957,169 common shares of theratechnologies Source text for Eikon: Further company coverage: (Bengaluru Newsroom: +1-646-223-8780)

藥華 終於 上櫃 (資本額19.04億/ 2014每股虧4.54元)

藥華藥通過上櫃申請 2016-03-18 09:08:05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016318日電證券櫃檯買賣中心17日召開上櫃審議委員會,通過藥華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申請上櫃案。藥華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科技事業申請上櫃,申請時資本額19.04億元,董事長為詹青柳,推薦證券商有凱基證券、元大證券、富邦綜合證券及統一綜合證券。藥華醫藥103年度合併營業收入為1335萬元,稅後淨損為8.53億元,每股虧損4.54104年前3季合併營業收入為816萬元,稅後淨損為5.68億元,每股虧損為3元。

醫界 "轉型正義" /醫界 類 "警總" 現象 !

健保撕裂台灣兩世界!我是台北人,我以台北被稱天龍國為恥 2016/03/18文/劉文勝(醫勞盟副秘書長、北市聯醫中興院區腎臟科醫師)台北為什麼會被嘲弄為天龍國? 一個台灣為什麼會是兩個世界?就是因為政策使然,健保不公平的給付,是撕裂台灣成為兩個世界,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原因之一。台東前後一百公里,連個小醫院都沒有,要靠徐超斌醫師,左半身已經中風,仍然鞠躬盡瘁燃燒自己。台北一條捷運線五、六個醫學中心,而醫學中心的給付卻遠遠高於基層診所和小醫院。為什麼其他地區的台灣人,繳一樣健保費率的健保費卻只有次等的醫療?防疫第一線基層院所(給付低),卻去成就台北精華區的醫學中心和黨國權貴醫院(給付高),也是這次流感肆虐的重要原因。

有問題的健保中,其實有更多的不公義。每個台灣的國民每年都要負擔好幾萬的健保費,每一年好幾千億的健保費(支出六千多億實際給醫療人員五千多億,短少八百多億),中間該給醫師、護理師的加班費,因為沒有勞基法,往往全部被A走,財團醫學中心賺飽飽,卻剝削基層受雇醫療人員,承受剝削和抹黑和社會上貪財的批評。健保實施之後,三分之二的中小醫院倒閉,三分之二的鄉鎮沒有小兒科醫師,未來能接生的產科醫師已經少於八百人,護理畢業生只有一半願意進入職場。和信醫院不救人,閃躲傳染病和災難,還能爽領最高醫學中心等級給付,衛福部一聲不吭裝沒事。八仙塵爆醫療人員(像是洪浩雲),救人卻被衛福部抹黑,只因指出衛福部問題所在,宛如醫療界白色恐怖和整肅,之前反對醫糾法和DRG的基層醫療人員,幾乎都收到高層的關切,宛如台灣尚未解嚴前的警總。健保對一般民眾也是一樣不公,甚至更為超過,年輕人月薪兩萬二,健保費負擔卻是黃安的兩倍,黃安年收千萬繳稅給中國,生病回台灣用健保,大筆消費上百萬醫療費,黃安有錢請私人保全,卻不願意自費看病開刀,現在衛福部卻還放任許多類似的僑民一起吃垮台灣。追國民黨黨產時,甚至發現還有對岸中國國民黨買的黨產醫院,大喇喇地爽花健保,這些漏洞衛福部都不堵住,甚至回頭想硬推會造成您我父母變成醫療人球的DRG,只為了替保險財團省賠付,連帶縮水你我買的醫療險。現在政府看守期要推的醫療評鑑,每年財政規模上千億,一評鑑就要延續四年,好比醫療界的大法官,選上就有保障任期,評鑑委員自己球員兼裁判,硬是在看守期要推評鑑,如果讓某些醫院升格,利潤大增,請問衛福部和評鑑官員,在五月政黨輪替下台後,是否會到那些醫院享受豐厚回報?不只有政治,醫療界也需要轉型正義,暫停不公義的評鑑,停止剝削中小醫院和基層診所、只成就少數的醫學中心,我只想問政府,台灣接下來四、五月,很可能爆發腸病毒和登革熱,如果繼續透支各種災難(流感、地震、塵暴)以來已經不足的醫療人力,基層醫療繼續被剝削進而崩盤,難道政府只靠十多家絕大多數都只設在都會的醫學中心,和有事躲最後的和信?然後放棄台灣其他三百多個鄉鎮嗎?

C肝治療 演算模式 支持 口服新藥 採用?!

陳建仁新研究:口服新藥 15年後C肝帶原減92016031809:35 由副總統當選人、中研院院士陳建仁帶領的研究團隊,日前在亞洲肝臟研究學會的年會中發表最新《台灣慢性C型肝炎病毒感染造成之疾病負擔》,研究內容顯示,我國若用全口服新藥取代傳統治療,並將治療人數提高3倍,到2030年時,慢性C型肝炎帶原者將大幅降低近9成,晚期肝病死亡人數也可減少89。研究團隊的演算模式除收入台灣治療現況外,另假設傳統治療已改為近幾年在全球陸續上市的口服新藥,而治療人數則分為2種情境,1種與目前每年治療人數相當、約8060人,另1情境則是將治療人數提高3倍,最後再比較C型肝炎病毒感染在各狀況下的演變趨勢。其結果發現,若全面使用新藥,且未來每年維持現況、年年均有8060名病人接受治療,則到2030年,C型肝炎病毒感染盛行率可減8%,罹患晚期肝病的死亡率也可減14%;若每年可治療人數增3倍、達3.4萬人左右,一樣用新藥,則在2030年時,肝癌、肝硬化、晚期肝病人數依序可比現在少79%80%、及76%,慢性C型肝炎感染數更可減少87%。(邱俊吉/台北報導)

(醫療3D列印) 震旦行(通業3D事業部) 成立 上海協創數字醫學中心(整合 中醫大&上海交大)

兩岸結盟 震旦行搶攻醫療3D列印 2016-03-18 15:05 聯合晚報 記者馬瑞璿 震旦行(2373)今天宣布,結合中國醫藥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技術與資源,成立「上海協創數字醫學研究中心」,共同打造醫療聯盟組織;震旦行表示,該中心將以醫學專家團隊為核心,引領生物、醫藥3D列印相關研究,致力發展數位醫學、骨科學、康復醫學、生物學和醫藥技術領域。震旦集團常務董事林樂萍表示,近年震旦積極拓展兩岸3D醫療市場,尤其集團旗下通業3D事業部,在台灣已具有243D技術整合經驗,長期協助各級醫療單位提供全面、專業的3D醫療解決方案,此次,震旦集團攜手中國醫藥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成立上海協創數字醫學研究中心,相信在三方資源與技術的結合下,一定可以讓這個組織成為兩岸3D列印醫療發展的最佳交流平台。國際調研機構Gartner指出,3D列印在醫療的發展應用已超乎預期,醫療用3D列印裝置更被點名為目前最具有潛力的3D醫療應用項目,包含牙套、矯正器、輔具等都可以直接利用3D列印快速客製產出,徹底顛覆既有的醫療模式和相關技術。在全球市場預估方面,根據權威調研機構Allied Market Research發布的一份最新研究報告預測,從2015年到2020年,全球3D列印醫療保健市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將達26.6%的高水準。研調機構認為,亞太地區3D列印醫療保健市場成長前景尤其被看好,受惠於區域人口激增和大量手術植體需求,2020年亞太地區3D列印醫療保健市場預估將有超過7億美元的規模,而台灣地區則有逼近3,500萬美元的市場前景。震旦集團大陸3D事業部羅益光總經理表示,根據 Wohlers report 2015資料指出,未來3D列印整體市場規模在2025年將達212億美元;因應工業4.0時代的來臨,3D列印成為智慧製造產業的重要環節,震旦集團未來將導入更多專家團隊聯盟資源。

康呈 (凌越) 生醫董事長 涉 炒股 800萬交保

2016-03-1811:12 [記者楊政郡/台中報導]上櫃公司康呈生醫科技公司董事長吳俊毅等,涉嫌在去年911月間,以相對買賣手法炒作公司股價,調查局中機站17日搜索康呈生醫等處,帶回負責人吳俊毅等28人漏夜偵訊,今上午以違反證券交易法令吳俊毅800萬元交保,其餘股東金主等4人以100萬至600萬交保。 據檢調指出,吳俊毅原本從事健康食品入主凌越科技公司,103年才更名康呈併轉型經營生醫等相關事業。不過股票大部分集中在少數大股東手中,平日股票交易不超過50張,20149月至11月間股東及金主以相對買賣方式,讓每股16元漲至近90元,幾乎天天漲停,證管會發現買賣有異,移送台中地檢署偵辦。檢調發現,吳俊毅等人涉嫌以相對買賣手法,企圖拉抬股票價格,提升公司股票價值,企圖再將公司股票作為擔保品後對外借款或募資。 檢調17日搜索康呈生醫董事長吳俊毅和股東、金主等住處,包括公司幹部等28人調查,經漏夜偵訊後吳俊毅以800萬元交保,徐姓、蘇姓、張姓、黃姓股東或金主,分別以100萬至600萬元交保候傳。 吳等人否認炒股,辯稱坊間一片看好生醫股,新政府也有一股要注重生醫股趨勢,他們是要投資生醫投資而非炒作。

安克 陳正剛…. 甲狀腺癌電腦輔助 多國要求報價or合作

安克醫材杜拜參展 多國代理商注目 中央社 2016/03/18(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18日電)安克生醫研發的甲狀腺癌電腦輔助診斷系統,參加於杜拜舉行的國際第二大醫療器材展,吸引歐亞非多國代理商關注,正積極展開後續授權與產品代理銷售接洽。安克生醫總經理陳正剛表示,安克參加杜拜阿拉伯健康展(Arab Health),展出甲狀腺癌電腦輔助偵測診斷系統,吸引數十家來自亞洲、中東、歐洲、非洲、美洲各個國家的代理商及超音波系統製造廠商,要求報價或進一步與安克生醫共同合作。現正接洽的廠商中,包括歐美及中國的超音波系統廠商及代理商。陳正剛表示,以中國為例,光是三級醫院,總家數將近一萬家,商機無限。若與超音波系統廠商合作,安克獨有專利技術將可在競爭白熱化的超音波系統市場做出區隔,安克可望依授權範圍及區域,收取簽約授權金及後續權利金;若與代理商合作,將可收取獨家經銷權利金並依循國內醫療院所的推廣模式,採取「計次收費」。董事長李成家表示,安克生醫的核心技術已於美國、歐盟、台灣、新加坡、中國等地陸續取得專利,整體專利佈局的完整性及產品獨創性,將有助於國際授權與合作的推展。1050318

2016兩岸新藥代表接軌 (東洋/中天/懷特/杏輝/微脂體/生寶/台睿/友霖/聯亞/尖端VS

上藥/天士力/康弘/聖和/復星/天津藥物/方恩/貝達/三生/綠葉/信立泰/奧賽康)

兩岸新藥廠 21日北京談對接合作 發稿時間:2016/03/18(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18日電)生策會與中國藥促會將於21日在北京共同舉辦「第二屆兩岸生技新藥產業合作論壇」,兩岸共23家重量級新藥企業面對面商談研發選題與對接合作。此次是中國大陸國發44號發布後首波兩岸新藥企業規模交流論壇,會中將探討大陸國發44號及近期一系列的藥改政策、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走向等。生策會表示,大陸國務院自去年8月公告國發44號後,已陸續發布新的藥物與臨床試驗管理政策,包括給予特殊創新研發新藥快速審查優惠、鼓勵多國多中心臨床試驗、改善審查效率和透明度等,將大幅加速中國新藥研發的布局與國際接軌。因此,此次論壇將針對大陸藥改新制,研商未來兩岸新藥研發與臨床試驗合作機會、兩岸協議走向。在企業對接合作部分,這次將出席的陸方藥企包括擁有中國首個自主研發1.1類抗癌標靶新藥的貝達藥業、中國最大生物製藥的瀋陽三生、掌握微脂體技術的綠葉製藥集團以及深圳信立泰藥業、江蘇奧賽康藥業、上海醫藥集團、天士力控股集團、成都康弘生物科技、南京聖和藥業、上海復星醫藥(集團)、天津藥物研究院、方恩(天津)醫藥等。台灣企業則包括中天生技集團、美吾華懷特生技集團、生寶生物科技國際集團、杏輝醫藥集團、台灣微脂體、台睿生物科技、友霖生技、聯亞生技、台灣尖端先進和台灣東洋等,將和大陸藥企針對新藥選題、臨床策略和實質合作等具體交流和對接。中國藥促會是大陸促進創新藥產業化與國際化的重要機構,生策會在2014年與藥促會首度簽訂合作,主要目標為推動兩岸新藥臨床研發與國際法規協和、提供企業創新研發對接平台、以及擴大與國際生技醫藥組織的合作機會。1050318

中國兒科醫生 缺口 20萬人 (月薪: 北京7317元/上海8907元/廣東6893元)

兒科醫生荒:難以彌補的20萬缺口 北京新浪網 (2016-03-10 18:25)2013610日,廣東佛山,兒科醫生何小城下班了。他從前一天早上6時一直堅守崗位到第二天的中午11時。早上8點,60歲的劉曉雁的診室里已經擠著6名家長。她是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下簡稱:兒研所)皮膚科主任醫師,也是兒研所首位成立工作室的專家。已經退休被返聘的劉曉雁每次出診都是特需號。在她的門外,仍然有至少100個病曆本和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患兒家長。而皮膚科的普通號有5位出診醫生,他們擠在4個診室里,每天需要面對的是一千多名患兒。2015年,兒研所的三百多名醫生診治了216.97萬名患兒;北京兒童醫院的就診人次則達到317萬。這兩家兒童專科醫院的工作強度折射齣兒科醫生的人才缺口。國家衛計委的數字顯示,在中國,0-14歲的兒童約佔總人口的20%,而目前兒童專科醫院僅有99家,占醫療衛生機構總數的0.01%2014年,每1000人擁有執業醫師為2.12人,而每1000名兒童僅擁有0.53名兒科醫生。目前兒科醫師有11.8萬人,這意味著中國兒科醫生的缺口已達到20萬人。「累、窮、險是兒科醫生荒的原因。」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兒科主任王斌這樣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現在不是搶人才,而是搶人」早上8點是劉曉雁的上班時間,但她總會提前在7點半出診。在這間10平方米的診室里,兩位主治醫師坐在劉曉雁對面,作為她的助手。她們每天至少工作12小時,才能完成一百多個患兒的診治。中日友好醫院副主任醫師許鵬飛在兒科工作了28年。201217日那天至今仍讓他難忘,他清楚地記得,從早上7點到晚上7點,他看了170個病人。28年中,許鵬飛上了25年夜班,每四五天一次,從下午4點半到第二天早上8點。每次值夜班的兒科醫生只有1位,高峰時,他要面對將近200個病人。「下夜班后,我根本開不了車,精神太緊張,太累了,踩油門都難。」許鵬飛只能在醫院睡一覺再回家。在醫院工作,意味著沒有8小時工作的概念。一些醫院的兒科規定,24小時值班的醫生,第二天上午還需要出門診,連續工作會超過28小時。「周末不能放下所有工作去休息,就算不當班也要轉一下病房。」王斌苦笑了一下說,「我們都不算小時,只看有沒有時間休息。」而在兒研所,兒童外科的大夜班要上36小時,內科一次連班則達到48小時。如今,許鵬飛不再上夜班,10個年輕醫生成為兒科急診和夜班主力。但是,如今有4名醫生同時懷孕,1位患病,「一下子一半人上不了夜班,排不出人來,剩下的人就要彌補這個工作量。」2015年,許鵬飛有3個同事辭職,「壓力太大了」。但招聘兒科醫生卻一直是醫院的難題。2016年,中日友好醫院的兒科招聘來參加面試的只有1位。許鵬飛說:「現在不是搶人才,而是搶人。」醫院更願意招收有臨床經驗的臨床型博士,因為科研型博士需要醫院重新培養,經歷3年的輪轉期,3年內將無法出診,這意味著短期內難以減輕其他醫生的工作負擔。「現在我們退而求其次,但科研型博士也都沒人來。」王斌也有同樣的感受,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現在醫學院擴招本科,畢業生並不少,都說就業困難,但兒科反而招不到人。」醫藥英才招聘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1月底,兒科醫生的招聘需求較去年同比上漲18%。其中北京、上海、廣東同比分別上漲19%23%18%;二線主要地區,四川、江蘇則分別同比上漲22%21%。兒科醫生的緊缺狀況在二、三線城市更為突出。2014年上半年,大連市公開招聘兒科醫生卻無人報考,大連兒童醫院一年內共有40多名兒科醫護人員辭職。在河南,平均每4870名兒童才擁有1名兒科醫生;在內蒙古,每1000名兒童擁有的兒科醫生僅為0.17名……「七八年制的醫學生幾乎沒有乾兒科的,真正自己選擇兒科的比較稀有。」王斌說,「成人科挑剩下的、沒有好地方去的才去兒科。1999年,醫科院校的兒科系停止招收本科,這被認為是兒科醫生缺失的主因之一。今年126日,14位四川省政協委員寫下聯名信,呼籲教育部恢復本科專業目錄中的兒科專業。如今,國家衛計委正協調教育部恢復兒科學專業本科招生,這將成為衛計委2016年的工作要點之一。224日,國家衛計委科教司副司長金生國稱:「針對兒科醫師緊缺現狀,將著力加強兒科人才培養,到2020年,力爭使兒科醫師達到14萬人以上,每千名兒童擁有的兒科醫師數達到0.6人以上。」然而,同樣不設本科專業的還有眼科、外科、內科、皮膚科等,卻沒有面臨相似的困境。醫生中還流傳著一句話:「金眼科、銀外科,千萬不做小兒科。」「醫學應該是全科教育。」不止一位兒科醫生這樣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們並不認為不設本科是兒科醫生荒的主因。李昕是江蘇一所211大學臨床五年制的醫學生,在大專業分流時,學生要選擇臨床或兒科。李昕記得,當時一個三甲醫院的副院長為他們講解兒科醫生的職業規劃,學校也鼓勵學生選擇兒科,並提供了很多優惠政策,比如獎學金傾斜、優先保研,甚至這家三甲醫院願意100%接收兒科畢業生。「其實我當時有點心動,但別人都說傻子才選兒科。」最後,兒科方向的40人名額沒有招滿,將近200人選擇了臨床。「現在的問題是,就算恢復本科專業,人家也不來。最後變成分數不夠被迫去讀兒科有什麼意義?」王斌並不認為醫學院校招收兒科本科生能解決如今的困局,「這個職業不受待見,不受尊重,誰會來做呢?」

喊打喊殺的家長們 957分,工作將近4小時的劉曉雁第一次起身,她要為十幾個患兒做激光治療。「孩子一會兒還上課呢!」「孩子要驗血還沒吃飯。」「你們為什麼要加這麼多號?」焦灼等待的家長們開始抱怨。保安開始維持秩序,「看她的號不要著急,要拿出五六個小時的準備。」走廊里,孩子尖利、無休止的哭聲讓這裏的噪音一度達到高分貝,相當於站在一條無法聽清對方談話的馬路上。診室里,一個父親熱得撩起衣服,露出肚皮。有的孩子站到椅子上、甚至醫生的桌子上。「一天下來,腦子都是蒙的。」一位醫生說。兒科醫生長期面臨的是嘈雜、無序的工作環境,還有更為尖銳的醫患矛盾。「在外國,醫生不會在孩子哭鬧時看診,要等孩子平靜下來才行。」王斌介紹說,「在中國,孩子在哭家長都要一巴掌扇過去,如果我們讓孩子出去玩一會兒,平復好再回來看病,家長都不能接受。排隊的人實在太多了。」魏琪(化名)帶著孩子從安徽趕來北京,為了掛上劉曉雁的特需號,已經排了3天隊,他不得不交給號販子500元。早上8點就來候診,但直到11點也沒有排到他。在劉曉雁離開的一小時里,門外的叫號護士撐著太陽穴,看著面前幾十個病曆本說:「今天看得慢了,對你們負責才看得慢啊。」但依然有家長對她喊:「你們怎麼排的隊?病曆本兒都不動,是不是按照號走的?」為了挂號,這位家長前一天晚上12點就來到醫院。但在她之前,還有早就預約好的複診加號。一名穿過人群的醫生被患兒家長訓斥:「看著點,別碰著我孩子。」醫生沒有搭腔,她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這不算什麼。」另一位醫生粗略計算,科室里有三分之一的醫護人員被推過、打過,「這個數字還不夠可怕嗎?」王斌的科室主要治療危重症患兒,他們是比成人更加脆弱的生命。醫學是不完美的科學,患兒離世,家長髮簡訊威脅「要殺你」。對他來說,面對喊打喊殺的家長已經習以為常。在許鵬飛眼中,風險最大的是發燒等變化快的兒科疾病。曾有一位患兒從發燒就診到離世只有3天時間,「看得越多,面臨的風險越大,出了問題沒人保護。」如今,許鵬飛希望能漸漸取消自己的門診,把重心放在治療過敏、自閉症防治等專業病上。兒研所宣傳中心負責人池楊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每當出現醫生被刺、被打的新聞時,有的醫生甚至不願坐在背對門的工位上出門診。一名兒研所的保安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見過吵架的、打孩子的、拚命給醫生塞紅包的、甚至醉醺醺的家長。還有家長阻止醫生下班,「她為什麼下班?她有孩子嗎?」一位上海的兒科醫生在朋友圈寫道:「今天急診當值,被家屬吼了一句『你沒吃飯關我屁事』,開始沒什麼,後來寫著、寫著病史,發現有水滴到本子上,我才知道是自己在流淚……」劉曉雁的一位同事複述這段話時,紅了眼圈。更加脆弱的是一位郊區二級醫院的兒科醫生,她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每次接夜班前,都要在家哭一場,因為她不知道今天要面對的是什麼。「上班前誠惶誠恐,心裏直哆嗦。」1235分,在診室門口被家長抱在懷裡的孩子已經睡著。一個血管瘤患兒家長拿著孩子的照片衝進劉曉雁的診室。「好多人都是問一下、問一下,能排隊問嗎?」叫號護士沒能攔住他。一直笑容滿面的劉曉雁終於說了一句重話:「你們都說著急,然後就理直氣壯直接插進來。」這時已經是下午1點,還有9個家長抱著4個孩子擠在她10平方米的診室里。140分,護士走進診室,攔住還在排隊的患者說:「主任要吃飯了。」但20分鐘后,劉曉雁才結束了上午的看診。她坐進隔壁不到10平方米的休息室里,和8個醫護人員擠在一起,往嘴裏塞了一口方便麵,此時麵條已經提不起來,這是護士1小時前為她泡好的,也是她多年來的午飯。「兒科醫生不需要同情,哪個科室的醫生都辛苦,就像各行各業都需要尊重。」劉曉雁說。可是,「這個行業、這個群體充斥著不被尊重的感覺。」許鵬飛說。1個月前,他終於決定不再為病人加號。「這樣看下去,有什麼意義呢?我再怎樣透支自己的身體,患兒也不會減少。」2015年,中日友好醫院兒科急診樓的玻璃被家長砸碎了。在成為一條簡短的社會新聞后,事情不了了之。許鵬飛覺得心寒,「砸就砸了,賠錢就完事了。」

「虧本買賣」雖然,「被承認的感覺比收入重要得多」,但兒科醫生的付出和收入難成正比是醫生中繞不開的話題。2015年,王斌的科室創收九千多萬元,這在兒科幾乎是天文數字。「我們是院里的優勢學科,創收能力強,因為大多是危重病人,需要各種治療手段和醫療設備,但醫生的勞力並不值錢。」有家長問王斌:「你年薪沒有400萬也得有300萬吧?」王斌苦笑著說:「我工作10年不吃不喝一共能有200萬吧。」50歲的王斌是正高級職稱,同時是碩士、博士生導師,如今年薪不到30。王斌和許鵬飛都工作了將近30年,至今沒能在廣州、北京買房。據醫藥英才網招聘數據顯示,北京、上海、廣東三地兒科醫生的平均月薪分別為7317元、8907元和6893元。中華醫師協會兒科分會調查發現,兒科醫生的工作量平均是非兒科醫生的1.68倍,而收入只佔成人科醫生的46%。這樣的收入差距,讓年輕的兒科醫生向許鵬飛抱怨:「同學聚會都不敢去。」在以葯補醫的情況下,兒科用藥比成人科室少很多,也意味著兒科醫生的收入遠低於成人科醫生。譬如,一個止咳的氨茶鹼片,1歲以下的兒童吃五分之一片,成人則吃1片。2012年,時任衛生部部長陳竺曾在全國衛生工作會上提出,2015年,所有公立醫院要全面取消以葯補醫,這將是「十二五」醫改需要突破的關鍵問題。而公立醫院的創收壓力仍在增加,「醫院院長每天早上醒過來,要是知道醫院虧本,他得自殺。」一位兒科主任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目前醫療機構仍然難以做到「收支兩條線」。2015年,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兩會」上提出,雖然醫改目前實現了醫保廣覆蓋,但公立醫院80%的收入仍要靠醫務人員創收。「政府給醫院的支持不到醫生總收入的四分之一,這根本體現不出公立醫院的公益性,也永遠不能做到醫藥分家。」在三甲醫院里,兒科在經濟上的貢獻率是最小的,幾乎是虧本「買賣」。一位三甲醫院的院長對兒科主任說:「我不求你們掙錢,別拖後腿就行。」醫生待遇低、工作強度大,患者就醫體驗差,醫患矛盾尖銳,這樣的惡性循環讓醫學生對兒科望而卻步。「如果兒科醫生不能過上體面的生活,窮巴巴、這麼辛苦,還要負這麼大責任,為什麼還做醫生?」一位三甲醫院的兒科主任向《中國新聞周刊》抱怨。「現在的醫改更強調覆蓋全民,逼著醫生把所有老百姓服務好。但是,逼得了第一代人,第二代人就不來了啊。」王斌說,「如何吸引社會精英進入這個行業,讓這些醫生給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才應該是醫改的方向。」作為領導,王斌也會告誡年輕醫生需要「奉獻、艱苦奮鬥」,但他也知道,「僅僅依靠精神力量能支撐一個行業的長期發展嗎?」

難解的應對方案下午4點,中日友好醫院兒科門診的樓道里仍然擠滿家長。4個大人帶著一個孩子來看病,幾乎是標配。這讓醫生不得不花費更多的精力為4個家長答疑解惑。「每天面對這麼多人,難免有時候說話就簡單了。」許鵬飛說,「精力有限時,實在沒法加號,患者就說你沒有醫德。」2016219日,北京市醫管局決定,市屬醫院將建立移動預約挂號系統,取消醫生個人手工加號單,由醫院統一管理加號許可權和額度。在劉曉雁看來,一些行政干預讓醫生更加為難。130日,針對「兒科醫生荒」,國家衛計委做出工作安排:「兒科醫務人員不足時,可以對高年資內科醫務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充實兒科醫療力量。」無論是內科醫生還是兒科醫生,都難以理解這項措施。「兒科醫生不足,內科醫生頂上,這不是公開讓內科醫生非法執業嗎?2015年,國家衛計委發佈通知,要求在醫師資格考試中,對兒科和院前急救崗位從業人員,開展加試相關專業內容的加分考試,也就意味著兒科和急診醫生可以獲得降分錄取。「降低門檻只能讓人以為兒科醫生是成績最差,在醫生里是劣等的。」這樣的做法令兒科醫生心寒。不止一位兒科醫生如此抱怨,「主管部門覺得兒科不重要,可以被隨便替代,也可以降分錄取,好像我們可有可無,什麼人都可以做兒科醫生。」晚上8點,劉曉雁終於送走最後一位患者,關上了運轉將近13小時的電腦。而前一天,劉曉雁晚上9點才離開醫院,比她更晚下班的是科室護士。「年輕大夫想不明白,為什麼我要這麼(拚命)干。」劉曉雁說,自己不是沒有其他選擇。每周三,她也會在就醫環境更好的私人診所出診,在那裡她的出診費至少是兒研所的4倍,她有更大的辦公室和更安靜的診療環境。劉曉雁打了個哈欠繼續說:「因為我知道,還是在公立醫院能面對更多、更普通的患者。」20151218日,兒研所的門診信息系統癱瘓了大約9小時,全部改成手工作業。醫生們自嘲:「電腦都累了,何況人呢?」

神隆 財務長(副總) 周珮芬 辭職

台灣神隆:公告本公司財務長暨企劃副總經理異動 鉅亨網/鉅亨網新聞中心-20160302 上午00:08 第二條 第81.人員變動別(請輸入發言人、代理發言人、重要營運主管(:執行長、營運長、行銷長及策略長等)、財務主管、會計主管、研發主管、內部稽核主管或訴訟及非訟代理人)財務長暨企劃副總經理2.發生變動日期: 105/03/013.舊任者姓名、級職及簡歷周珮芬/財務長暨企劃副總經理4.新任者姓名、級職及簡歷未定。5.異動情形(請輸入「辭職」、「職務調整」、「資遣」、「退休」、「死亡」、「新任」或「解任」)辭職6.異動原因個人因素辭職。7.生效日期: 105/03/118.其他應敘明事項無。

輔大醫院 2017 營運 (王水深 任 院長)

輔大醫院上樑 明年7月營運 2016-03-10 〔記者葉冠妤/新北報導〕新北市民福音,輔大附設醫院明年七月正式營運!輔仁大學附設醫院昨舉辦上樑儀式,由輔大董事長、總主教劉振忠主持典禮,新北市長朱立倫、立法委員吳秉叡等人出席,在樑上簽名,拴緊螺絲,見證興建工程的里程碑。輔大醫院預計在明年七月正式對外開放營運,屆時新莊、五股、泰山等地近百萬居民,看病不用再跑遠。 輔大附設醫院地上十五層、地下四層,鄰近新莊、泰山、五股,二○一三年六月動工,昨建築鋼構作業已達到最頂樓,輔大校方舉辦上樑典禮。輔大校長江漢聲表示,輔大醫院將是一棟有靈魂的醫院,守護溪北地區市民的健康,目前也已遴選心臟外科權威醫師王水深擔任院長,其擁有五百多例心臟移植成功經驗,輔大醫院營運後,可望提升新北市的急重症醫療服務。 朱立倫說,輔大醫院是已故樞機主教單國璽生前念茲在茲的期望,新北市政府也相當關注進度,目前工程已接近尾聲,中央與新北市團隊會持續合作,同時也需各界協助與捐輸,相信未來輔大醫院定能肩負服務市民的責任。

因華攜手Avir (Laboratoire Riva) 銷售顯影劑 (Gadopentetate/ Gadodiamide ) / 免疫抑制劑 (Cyclosporine)

因華與加拿大Avir Pharma簽訂具約束力之投資意向書 2016/03/10 16:04 證交所重大訊息公告(4172)因華-公告本公司與加拿大Avir Pharma簽訂Binding term sheet (具約束力之投資意向書)1.事實發生日:105/03/10 2.契約或承諾相對人:Avir Pharma 3.與公司關係: 4.契約或承諾起迄日期(或解除日期):105/03/10 5.主要內容(解除者不適用):針對本公司的嘉多明(Gadopentetate)、嘉多視健(Gadodiamide)及其他2項顯影劑相關品項及因睦寧(Cyclosporine)之加拿大市場銷售。 6.限制條款(解除者不適用): 7.對公司財務、業務之影響(解除者不適用):有助於公司各該品項後續加拿大及國際業務之推動。 8.具體目的(解除者不適用):促進本公司已取得台灣藥證之嘉多明、嘉多視健、因睦寧,及其他2項開發中顯影劑品項之加拿大市場銷售推動。 9.其他應敘明事項:Avir為成立於1983年之Laboratoire Riva 加拿大集團公司,為專注於specialty pharma(特殊藥品市場),且為加拿大前10大學名藥銷售公司。

浩鼎1月孟芝雲 (副總) 等出133張 (廖宗志 協理58張最多)

浩鼎多位主管 元月暗暗賣股 公司稱申報過程合法 櫃買同步發布「浩鼎條款」 20160309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浩鼎(4174)解盲失敗後,除造成股價重挫,還爆發內線交易疑雲。資料顯示,浩鼎多位主管1月出脫133張股票,因時機點敏感,引來市場質疑;而櫃買中心已公布「浩鼎條款」,未來若新產品或新技術開發有重大進度者,公司在發布重訊及召開記者會時,應一併開放投資人參與。

借券者幾乎都是外資 浩鼎221日宣布解盲失敗,隔天起連續拉出4根跌停板,最低跌至405.5元,跌幅達40%,因解盲前借券餘額飆高,投資人檢舉有內線交易之虞,檢調已進行偵辦。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資料,浩鼎1月內部人持股有變動,包括副總孟芝雲等多位主管共出脫133張,且以協理廖宗志出售持有的58張股票最多。浩鼎主管回應,公司內控規定,解盲前1個月禁止賣股,經查幾名主管均在118日前賣股,為個人財務規劃,且有依法申報,未影響市場秩序,過程合法。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說,研判內部人出脫自家股票,應純粹是獲利了結,因內部人持有成本低,不管解盲結果如何,都有獲利,且現在法規對內線交易規範相當嚴格,內部人應無法判斷解盲結果,所以判斷只是獲利了結。另一位不願掛名的法人分析,公司之前說解盲結果不如預期,是因為病人選擇的問題,代表公司可能一開始就知道在病人篩選上有盲點,卻用僥倖心態去做,「若成功就算賺到,即使失敗,也可用病人選擇有問題當作原因。」該法人表示,若公司一開始就知道設計有問題,則1月出脫股票的內部人,是否真為獲利了結,更加啟人疑竇。

重訊開放投資人參與 在借券餘額部分,金管會證期局長吳裕群說,浩鼎借券者幾乎都是外資,少則30~40張,多則100~200張,這些外資大多買在700多元最高點,解盲前「有可能基於風險考量,預先處理。」 針對浩鼎解盲失敗引發關注,櫃買中心公布「浩鼎條款」,櫃買中心總經理李啟賢表示,考量新產品、新技術開發進度有重大進展者,係屬重大影響公司股東權益或證券價格情事,為使投資人能即時了解訊息且與公司雙向溝通,讓重大訊息得廣泛傳布及充分揭露,未來公司發布重訊及召開記者會時,應一併開放投資人參與。

張念慈:解盲資料需等國際期刊發表 (比預期好得太多) !!!

張念慈:大股東尹衍樑一定力挺在解盲後的24小時內,為了釐清台灣生技投資人心中的迷惑,浩鼎董事長張念慈、總經理黃秀美多次出面回應各界質疑;謹整理其主要說法如下:2016/03/08 出處:財訊雙週刊  497  作者:尚清林在解盲後的24小時內,為了釐清台灣生技投資人心中的迷惑,浩鼎董事長張念慈、總經理黃秀美多次出面回應各界質疑;謹整理其主要說法如下:

問:到底解盲情況如何?為何不過關,又稱超乎預期的成功呢? 張念慈答:不是沒有過關,就是解盲對我們原來設定的標準沒有達標,不是說解盲以後沒有臨床的療效,對我們全球的進展是完全沒有負面的影響,而且是非常正面的影響,台灣這邊我們也盡快的和衛福部還有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以及CDE(財團法人醫藥查驗中心)都有溝通。黃秀美答:在OBI-882解盲完成後,當下第一時間與產業專家進行會議討論,專家的第一句話就是道恭喜,說真的,今日恨不得帶著數據來告訴大家。不過,DATA需要等到在國際期刊來發表,不能現在和大家說。只能說,比預期好得太多,本來預期這條路仍將很坎坷,但現在找到簡單的方法。

問:接下來進度會落後嗎?張念慈答:先回應統計不顯著的原因,第一,是藥效延遲性未考慮;第二,對照組亦有抗體產生影響;第三,樣本篩選。但本次的實驗證明皆有抗體產生,未來適用族群提高,所以,接下來的三期將不會篩選global H的群組。因此,藥證跟三期的進度不會延宕,只會加速推動。

問:會修改台灣FDA的法規嗎?張念慈答:TFDA(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不會為我們修改法規,但安全有效,又不影響病人生活品質的特性有討論彈性。怎麼去批准是有彈性的,只要對病人安全性愈大、具有療效對病人生活品質,彈性就會愈大。

問:若股價一路跌,公司會出來護盤,維護股東權益嗎?張念慈答:如果萬一說我們說不清楚的話,股價如果還繼續往下走,我們也準備個人會出來護盤。至於大股東尹衍樑總裁部分,已經在第一時間表達力挺決心,強調有信心,絕不賣股,要讓新藥開發這條路繼續走下去。

問:借券張數高達7000張,和公司有關聯嗎?張念慈答:借券張數增加與公司毫無關係,股價其實對我而言不重要,要讓公司穩定經營比較重要。(尚清林)

(浩鼎) 解盲! 就像百事可樂廣告~

生技醫療類股是明日之星,抑或是炒作股價的一場騙局? 醫療的進步只會讓你我都活得更久!2016/03/08 出處:財訊趨勢特刊  0  作者:幣圖誌 隨著老年人口增加,會碰到的病痛也會更多。這就產生了龐大的商機,更促使藥廠去研發療法。而更先進的療法,就會讓平均壽命再延長、老年人口變更多,這就形成了正向循環。可是,這也像之前曾介紹過的「自動駕駛」股票一樣,都是屬於「未來趨勢類」的股票,天氣漸漸回暖, 週末趁著好天氣到國父紀念館散散步, 打電話給住在光復南路上的Stanley,問看看要不要一起出來聊聊。Stanley早年在銀行服務,後來厭倦了金融業的生活,暫時跑去旅行了一段時間才回台灣。Stanley一見面就問我:「哇靠,畢德你知道嗎?我真的是好狗運,竟然之前買到浩鼎但閃過了這兩週的跳空暴跌。」我滿臉疑問:「什麼意思?你是說之前吵很兇的那支醫療生技股票嗎?」Stanley用誇張的表情繼續說著:「我在1月底的時候,看線圖感覺好像止跌,那天收盤收最高600元,我有買到。」我查了一下浩鼎最新股價只剩下400多,心裡正好奇想問,這樣一張不就要虧20萬的時候。Stanley又不好意思的說:「畢竟一張股票60萬,根本不敢抱, 隔天我看有漲,趕緊就落跑了,所以後來漲到718完全就是心中懊悔。誰知道出事情,什麼解盲失敗的。我反而心情整個開闊了起來。」「你喔!這樣在玩股票,真的很危險, 下次別再這樣了,這種股票不是給我們一般人碰的。」最近「浩鼎」、「解盲」等關鍵字,忽然躍上新聞版面,成為上週焦點。還延伸出了內線交易疑雲,正持續延燒著... (雖然我們也都知道每次都...)

去年三月至今漲幅狂贏大盤的飆股 為什麼浩鼎會突然成為大家的焦點? 因為它從去年興櫃轉上櫃之後,立刻成為生技類股的股王。而且從去年三月的355塊, 一路漲到今年218號的708塊。 一年不到,漲了96.12%。不但超越美股大盤(S&P500同期漲幅是-8.3%),更不用說盤整已久的台股大盤了(台灣加權指數同期漲幅是-14.56%) 表現非常驚人。但是,在傳出解盲失敗後, 股價就像漏了氣的氣球一樣,沒幾天就跌到只剩433塊了。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浩鼎的教訓,代表我們應該遠離生技股了嗎?讓畢德歐夫團隊Stark快速幫大家簡單分析與比較。首先,浩鼎會被看好的原因, 是因為他們的新藥站在世界的前端。 如果有人不幸得了癌症, 那最傳統的方式就是「開手術割掉」、「化療」、和「放射治療」。 但這三種方式都有可能傷害到體內健康的細胞。所以比較有錢的人,會再搭配「標靶治療」。直接從身體外呼叫援軍,對抗體內的疾病。 而且目標更精準、更不會傷害到原本健康的細胞。不過,不論是標靶治療還是化療,畢竟還是用不屬於身體的藥物來治療,不見得人人都能成功。就像一套很好看的西裝一樣。 穿在帥哥模特兒身上很好看,穿在我身上就不見得會好看了..因此,目前全球正積極的研究「免疫療法」。直接使用我們體內的免疫系統,讓免疫系統治癒疾病。 因為免疫系統是我們身體裡本來就有的東西, 所以免疫療法又被稱作「量身訂做、個人化的療法。」就像我今天不買西裝成衣,直接找名牌師傅訂做,那就會更合身、更好看了!聽來很棒對吧,但這還在研發的路上。而浩鼎的新藥就是採用這個技術。 如果成功了,就是全球首支應用這個療法對抗乳癌的新藥。 而解盲的結果,就是能否成功的標準。

大家說的解盲是什麼? 什麼又是解盲呢? 就像百事可樂以前做過的一個廣告: 讓路人喝兩杯不知道牌子的可樂,然後問哪杯比較好喝。 等到路人回答了以後,再告訴他們分別是哪個牌子。 (by the way,這個實驗中,百事可樂大勝可口可樂!解盲也是如此。 讓兩組不同的實驗對象用藥, 但不告訴他們哪組用的藥是真的。等到時間過去,再揭曉答案,然後比對療效。而解盲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股價連跌好幾天,結果遠遠不如市場預期。 但任何新技術都一樣。 通往成功的路上,總是會有顛簸和崎嶇。如果對「免疫療法」有興趣, 還有什麼股票可以掌握這個趨勢呢?除了浩鼎你可以選擇美國這些股票!美股有這樣的選擇。 首先,是當初浩鼎上櫃時曾被相提並論、 20146月才在美股掛牌、 一樣瞄準免疫療法的KitePharma Inc.(股票代號:KITE) Juno Therapeutics(股票代號:JUNO)上圖為3/4週五收盤他們的市值都不大, 截至上週五收盤時Kite的市值是25億美金, JUNO的市值是43億美金。 跟浩鼎不會差太多。 (截至34號收盤,浩鼎市值約23億美金也跟浩鼎一樣,因為市值小,再加上熱門題材的吹捧, KITE2014年掛牌到2015年底,漲幅逾115%而對小型藥廠有疑慮、不想承受太大波動的朋友, 美國的默克藥廠(股票代號:MRK) 輝瑞藥廠(股票代號:PFE) 安進藥廠(股票代號:AMGN)等國際大藥廠, 都有在進行相關藥物的研發。 (或直接買下有相關技術的小公司這些藥廠的規模就大多了,市值都在一千億美金以上,也都是S&P500的成份股。他們不像新創藥廠還處在砸錢換成功的階段, 他們早就已經穩定獲利了。 這些藥廠中,安進藥廠的EPS是近年來最穩定向上的。 2009年來逐年上昇。但是這些公司的市值大, 漲起來就不像小型股那般驚人了。這是需付出的機會成本。其實免疫療法也是屬於銀髮商機的一部份,隨著老年人口增加,會碰到的病痛也會更多。 這就產生了龐大的商機,更促使藥廠去研發療法。 而更先進的療法,就會讓平均壽命再延長、 老年人口變更多,這就形成了正向循環。 可是,這也像之前曾介紹過的「自動駕駛」股票一樣, 都是屬於「未來趨勢類」的股票, 他們不適合作為投資的主力,只適合當作配料。因為,我們無法確定這趨勢何時會發生, 但卻可以確定總有一天會成功。 而且一旦成功,就會帶來巨大的漲幅。 所以一點小錢就能帶來可觀的獲利。每個人都會老去,50年前大家覺得能活到80歲就算長壽, 未來每個人可能都要活到90歲以上! 只不過你是健康快樂的騎著單車享受生活, 還是躺在床上病懨懨的過著剩餘人生。醫療科技將會持續提升人類的生活水平。 這點從不懷疑!

(浩鼎疑雲) 資訊不對稱/ 關係人利益規避 (市值翻6倍/ 投資賺4倍)

拆解生技股資本遊戲 浩鼎疑雲》誰是幕後藏鏡人?誰是最大受益者? 2016/03/09 出處:財訊雙週刊  498  作者:尚清林 浩鼎解盲不如預期的震撼,再次暴露生技新藥產業資訊不對稱、關係人利益規避等老問題。尤其,在立委曾銘宗嚴詞指責中研院長翁啟惠之後,浩鼎解盲事件更顯得疑雲罩頂。 究竟是誰在幕後操弄股價?為何有人在解盲前大賣股票?你看得懂大股東的持股成本嗎?誰又是隱身浩鼎幕後的黑手?如果你只是一個單純投資人,又該如何透視當前這團新藥迷霧? 37日上午,立法院財委會一早就被認真的新科立委及媒體記者擠得水洩不通。這一天的重頭戲是剛從金管會主委卸任變身立委的曾銘宗,要質詢現任的金管會主委王儷玲。結果,曾銘宗的表現讓原本在他任內的金管會僚屬們大吃一驚。他不但直言重批身為學術最高殿堂首長的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不應該對單一股票表達意見;還逼問新任金管會主委王儷玲,「這是否違反《證交法》155條意圖影響股價之嫌?」曾銘宗並要求金管會進行調查。曾銘宗的激情演出,果然又讓解盲不如預期後市值蒸發了500億餘元的浩鼎,再度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也讓投資大眾對曾銘宗質詢時所稱的「隱身浩鼎幕後的最終受益人」究竟是誰,充滿好奇!一家生技公司的臨床解盲,本是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常態,站在新藥研發的立場,結果好壞都有其臨床參考價值。但弔詭的是,攤開浩鼎的十大股東,有台灣大富豪、有股市大炒家、還有新總統的親朋好友,讓原本理應單純的新藥研發公司,焦點變得愈來愈模糊。新藥產業是這兩年台股市場的熱門主角。浩鼎就是挾著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的研究成果技轉、浩鼎母公司Optimer Pharmaceuticals執行長張念慈出任台灣浩鼎董事長,及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的加持,在專業與資金的強大組合下,在20121212日登錄興櫃市場,一掛牌交易就榮登三位數高價股,首日收盤價為122元,市值一舉衝破200億元。而這一天,也讓持有浩鼎短短不到1年的尹衍樑,就大賺了4。根據公開說明書所揭露,在一二年美國母公司Optimer和浩鼎要進行分家時,身為張念慈好友兼大股東的尹衍樑,只以每股1美元(約32台幣)、總價6000萬美元的價格,就買下Optimer所持有台灣浩鼎的43%的股權,一躍成為浩鼎的最大股東。回想當年法說會上,一向樂觀自信的張念慈指出,備受市場關注的OBI-822,按照計畫可望於一六年新藥上市,搶攻全球200億美元市場。這一句「200億美元市場規模」的震撼力,讓全市場開始編織生技大夢,浩鼎的股價,彷彿跟著新藥進度向前推進,在一五年解盲前幾個月達到最高峰,3年之內市值最高達到1200億元,等於是翻了6。「如果一家公司經營者自己說,旗下最有利基的產品,在3年後即將出貨給蘋果,搶攻200億美元大商機,但目前營收還無法體現,試問股價會飆嗎?」一位創投業者帶點揶揄地質疑新藥產業過於樂觀的論調。一位生技業內人士指出,一種病的市場規模度和這一顆藥的規模度是不同的,更別說這顆藥所創造的價值和公司的價值又是兩回事了。撇開解盲失敗與否,一顆還在研發階段的OBI-822,竟可以創造浩鼎1200億元的價值,絕對稱得上是瘋狂。 真相到底是什麼?一家不賺錢的公司,浩鼎是被吹捧過頭、人為刻意,還是涉嫌內線交易?誰又是曾銘宗口中的「最終受益者」?那些變身外資的大股東們,到底是藏著什麼祕密?這些謎團未解,投資人心中還會充滿疑惑…(本文截自財訊498期,詳全文)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