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30, 2020

(血癌藥Lenalidomide) 美時 與 原廠達 成協議…. 2022~2026年間享獨賣

新藥+新市場加持 美時今年營收衝百億元2020/06/23 工商時報 杜蕙蓉 美時(1795)副總經理沈燁22日表示,受惠東南亞市場拓展有成,上半年已在多個國家獲得8張藥證,尚有26個已送件、待審理之品項,預期在毒癮藥美國市占率已由去年底的10%提升至近期的33%,加上血癌藥在中東歐等地區銷售增溫,營運將延續成長力道。法人預估今年營收有機會衝破百億元大關,並挑戰79%高個位數成長。 沈燁表示,營運主力的戒毒癮藥gSuboxone,在美市佔率大舉躍升,從去年底不到10%,1月已提升至15%、2月達20%、3月達30%,現在市占率為35%,預期今年雖有新冠疫情影響,但市占率應可維持在3035%間。另外,被視為未來最大獲利來源的血癌學名藥Lenalidomide,原廠藥為Revlimid,是全球前三大藥物,目前原廠銷售額約100億美元。美時已與原廠達成協議,預計2022年第三季上市,並在20222026年間享有獨賣權利,這是美時第一個真正全球性的產品,屆時將有亮麗的業績貢獻。該藥目前已在中東歐等市場上市,明年也規劃在日本送件申請藥證。至於東南亞市場的布局,副董事長林群表示,美時今年上半年已取得的8張藥證、目前尚待審查中的26個品項、及與其他策略夥伴之合作產品,相較於其他台灣廠家,美時在東南亞市場擁有最為堅強完整之產品佈局,多元化的區域發展及產品佈局將能使得美時不受疫情影響而持續成長,未來三年營收占比挑戰1015%。積極深化亞太布局的美時,今年第二季起認列旗下整併東南亞市場營收,市場範圍涵蓋泰國、越南、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緬甸、斯里蘭卡、及孟加拉等。

美時 上市越南 第一個Imatinib 400mg學名藥

美時戒毒癮藥、血癌藥增溫 今年營收動能強 時報資訊 2020623日【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特殊學名藥廠美時(1795)在美上市的戒毒癮藥gSuboxone,去年底市占不到10%,如今市占率已達35%,去年訂下的市占率目標已經提前達標,另外,血癌藥在中東歐等市場銷售增溫,法人認為,美時今年營收將挑戰高個位數成長。美時另一個潛力十足的藥物是治療血癌的首個Revlimid的學名藥Lenalidomide,目前已在已在中、東歐地區開始銷售,美時副總經理沈燁表示,這是全球前三大藥物也是全球第一大的小分子藥物,預期將會在2022年第3季在美國市場上市,屆時對公司業績貢獻將會十分的大,明年也將規劃在日本送件申請藥證。在東南亞市場的布局方面,市場範圍涵蓋泰國、越南、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緬甸、斯里蘭卡、及孟加拉等。在所有東南亞市場中,越南以五年複合成長率達11.5%成為全區成長最快速的國家,而針對越南市場,美時不僅已透過贏得國家標案、成功地上市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Imatinib 100mg,另將在今年7月上市全越南市場中第一個Imatinib400mg學名藥。此外,針對第二大成長市場印尼(五年複合成長率達9.8%),美時亦已於今年初在當地市場取得首波藥證,包含GefitinibTemozolomide、皆為美時自有研發之抗癌產品,後續將由台灣廠區製造外銷、預計於今年底前上市,為美時抗癌產品有效地擴大產品出海口。而除了已獲證的8項產品、美時目前尚有26個品項在菲律賓、泰國、越南及新加玻等申請查登中,並有超過5個以上的品項將在後續幾個季度陸續送件。

Monday, June 29, 2020

醫師開原廠藥 被請去喝咖啡? 醫師手術費 大概比做頭髮能些?

醫師為何只開學名藥? 朱學恆親揭背後真相 東森新聞 (2020-06-19)學名藥與原廠藥之爭越演越烈,許多慢性病患者感受很深,原本吃一顆藥就能止痛,如今卻要吃23顆,至於能不能請醫師幫忙開「藥效較好」的原廠藥?時事評論員朱學恆揭開幕後真相,「醫師開了之後會被請去喝咖啡」。 朱學恆在節目《這!不是新聞》中提到,關於台灣的學名藥有個都市傳說,病患口耳相傳,就是台廠的學名藥藥效不如美國原廠藥,不過當病患要求醫師開原廠藥時,「醫師說我們不知道,因為…不行」,更講到若醫師開了還會被請去「喝咖啡」,因為原廠藥的價格會比較貴,會增加醫院的管理成本,學名藥則是台廠價。朱學恆透露,有些新進醫師因此受到很大衝擊,以前在學校只學要能治哪種病,到業界實習後,「學姐跟他講說這個藥比較有效,等到他開始可以開藥之後,他開這個藥但是旁邊另外一個學長跟他講說,學弟開B不要開A,因為開A比較貴 ,你會被約去喝咖啡」。此外,有鑑於近年診療費及手術費不斷被壓低,主持人陳斐娟好奇詢問,「據說現在很多年輕醫生是不想開刀的?」行健骨科醫師朱家宏坦言,現在醫學院學生畢業後會先選擇走醫美和牙醫兩條路,因為醫美是全自費,「它是沒有受到健保的管制的,所以你要逃出升天,你大概就去做醫美好了」。朱家宏舉例,DRG(依病歷決定要給多少錢)包醫制是依據「它原來在那個時代用的醫療耗用的平均化」,就是一個骨折手術費用為3萬元,但不論如何都只給3萬元,「那問題是現在因為醫療已經進步了,所以你現在用的東西跟以前不一樣、你的技術不一樣、你的手術更複雜」,醫師若使用一些價格較高的醫材就會賠錢,「我開完刀以後是沒薪水的,我還要倒扣薪水」,朱家宏表示醫師其實沒那麼好賺,更強調醫師做手術的費用,「大概比這個做頭髮的可能好一些這樣而已」。

(陳時中 自付醫材共識) 108年12月前 執行 異常管理 (非 競價管理)

臺大醫院125週年院慶!陳時中:自付醫材會議有共識,希望紛爭降到最低! 華人健康網 2020/06/20 臺大醫院慶祝125週年院慶,今20日特別舉辦「智慧醫療現況與展望」研討會。衛福部長陳時中應邀出席,對於近日引發爭議的自付差額醫材,尤其是上周六進行的醫療器材會議逐字稿,也引起外界質疑沒有共識,他特別說明:在10812月以前是不會做競價管理,只做異常管理。臺大醫院慶祝125週年院慶,今20日特別舉辦「智慧醫療現況與展望」研討會。衛福部長陳時中應邀出席。由於近日衛福部健保署日前針對八大類「健保部分給付、民眾負擔差額」的醫療器材訂出收費上限,引起醫界反彈與熱烈討論,上周六也邀請醫界代表舉行討論會議。會後有會議逐字稿,也受到外界質疑沒有共識。陳時中今日出席臺大醫院125週年院慶,接受媒體訪問時回答:「我覺得是有共識的,在分類上是不是恰當,可以透過專科醫學討論;而會影響家戶的議題,應該審慎討論會比較好。我們在10812月以前是不會做競價管理,只做異常管理,並且要資訊透明公開,希望這樣的紛爭能夠降到最低。而臺大醫院在院慶特別舉辦「智慧醫療現況與展望」研討會,主題包含AI 輔助醫療、智慧醫療、智慧醫療基礎建設以及智慧醫療倫理與法律等四大面向,演講題目有感染管制智慧領航、結合人工智慧以及生物資訊學進行基因體判讀、第四代即時同步遠距照護之智慧醫療、跨域合作新世代智慧醫院、人工智慧在醫療運用上之法律責任探討等等,由不同角度切入智慧醫療產業的發展及應用,展望未來醫療新趨勢。健康始終是人類最關心的議題,近年來各種新興疾病的威脅、醫學及科技的長足進步、新治療技術及藥物相繼開發、基因與疾病的關係也逐漸被解密。面對如此龐大的醫藥新知遽增及各種疾病的挑戰,智慧醫療便成為醫學邁進下個世代及提升人類健康福祉的新希望。今日研討會還特別邀請臺北榮民總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林口長庚醫院、奇美醫院、臺大醫學院附設癌醫中心醫院、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及廣達電腦公司等多位智慧醫療領域專家,分享近年醫療與科技之實務運用,透過整合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分析進而做到精準醫療之成果,以建立友善醫療環境、減少人為疏失、提升醫療服務品質及整體效率,並探討科技進入醫療後所面臨的倫理新思維及法律責任。本次智慧醫療現況與展望研討會匯集醫界先進之參與,無私分享各院在智慧醫療這個全新之領域成果供醫界相互學習觀摩,共同為臺灣推動智慧醫療布局及相關產業鏈儲備能量。

Sunday, June 28, 2020

Ranitidine 擺越久越熱: 致癌不純物NDMA愈高

胃藥再爆致癌風波 7月底前藥廠需繳回檢驗報告否則下架 2020-06-19 19:54聯合報 記者陳雨鑫/台北即時報導 國際對原料藥雷尼替丁(Ranitidine)提出警訊,指出擺放時間愈長或接觸高溫時間愈久,產生致癌不純物N-亞硝基二甲胺(NDMA)機率愈高,食藥署五月初要求國內藥廠自主檢驗,中化裕民生產的「悅擬停膜衣錠150毫克」驗出含不純物,約720萬顆緊急下架,其餘生產含雷尼替丁的業者須在7月底前提交自主檢驗報告,否則8月起無法再販售 去年,知名胃藥「善胃得」被驗出含有NDMA,食藥署清查完所有含雷尼替丁的胃藥剛屆滿一年,胃藥又再爆致癌危機。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洪國登表示,因應歐美警訊,五月初要求可製造含雷尼替丁藥物的19家藥廠,總計36張許可證的藥品進行自主檢驗。前天中化率先回傳檢驗結果,清查120批,其中10批驗出NDMA,約含有100多奈克,標準為96奈克,依規定通報後下架回收,總計約720萬顆。洪國登說,中化檢驗出的10批含NDMA的藥品,生產到被檢驗出含不純物,大約僅半年,由於目前僅有一家業者驗出含有不純物,難以判定確切藥品產生不純物的時間,後續待其他業者的報告,才能進一步分析。洪國登說,國內藥廠經過去年大規模清查後,重新生產藥物僅半年,又驗出含NDMA,證實放置時間過長,確實是導致產生不純物是可能原因之一。經過討論,無法保證民眾持續將含雷尼替丁藥物置放於非高溫環境,擬要求廠商直接縮短有效日期,或不再以雷尼替丁作為藥物主成分。根據健保統計,我國使用含雷尼替丁的胃藥,108年就使用超過8000萬顆。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朱光恩表示,雷尼替丁已是相當老的藥物,主要治療消化道潰瘍,隨著質子幫浦劑問世,臨床使用率已相對變低,加上替代性藥物非常多,下架後患者還是有藥可用,有疑問也可請教專科醫師。洪國登說,目前要求所有藥廠必須在7月底前提出自主檢驗報告,若無法如期提出,8月起將無法販售。未繳交報告仍在架上販售者,可依消保法第58條處6萬以上、150萬以下罰鍰;若已知藥品含不純物仍繼續在架上販售,可依藥事法第91條,處20萬以上、500萬以下罰鍰。

(防疫熱) 2020年 唐獎 生醫獎: TNF/IL-1/IL-6 發現科學家

新冠解藥成顯學 唐獎概念股再掀話題 2020-06-19 11:52 經濟日報 / 記者何秀玲/台北即時報導 2020年的唐獎生醫獎頒給了三位各發現不同「細胞激素」的科學家:英國的馬克·費爾德曼(Marc Feldmann)教授、美國的查爾斯·迪納雷羅(Charles Dinarello)教授、及日本的岸本忠三(Tadamitsu Kishimoto)教授,他們分別發現了TNFIL-1IL-6三大細胞激素所帶來的免疫及發炎反應,催生許多大藥拯救無數因免疫疾病所苦的患者。這些藥,或將是下一個新冠解藥主流。新冠疫情未解,全球確診人數突破800萬人,重症死亡者持續增加。特別的是,今年的唐獎生醫獎的焦點,也落在新冠肺炎。關鍵在於上述三種細胞激素的發現,也讓劃世紀藥物問世,而這些藥物,現在甚至也被應用在治療新冠肺炎上。盤點台廠新藥公司中,正在開發或已經上市銷售相關產品的公司,首個符合此標準的,即目前當紅的新藥股合一,合一旗下已經進入臨床一期的抗體藥物FB704A ,其作用機轉就是中和IL-6以抑制IL-6/IL-6R訊號傳遞,適應症之一也明白寫著「細胞激素風暴」,合一官網上甚至明白指出:對於RA有很好的生物活性,甚至優於同以IL-6/IL-6R為標的之TocilizumabTocilizumab即羅氏旗下當紅大藥Actemra。由於此領域藥物每年市場規模逾百億美元,或許可能成為下一個授權國際的熱點產品。近期,合一旗下的抗體新藥FB8255.3億美元授權國際,後來旗下糖尿病傷口癒合新藥臨床三期解盲成功之際,投資人均關心合一是否有投入新冠解藥的開發,雖然公司都明確回應:按既定計畫走,不受新冠疫情影響。但今年唐獎之後,合一勢必又將有新的話題。若以開發或製造抑制發炎反應產品來看,台廠中目前或可躋身唐獎概念股的,還包括「欣耀」,該公司開發的世界首例無肝毒性Acetaminophen止痛新藥,具有抑制發炎、鎮痛解熱效果,卻沒有乙醯氨酚的毒性,因此也受到國際大廠關注,而近期也可望有好消息。新冠肺炎爆發後,全球都在找解藥、疫苗,另外,防疫第一線所需的口罩、檢測試劑需求暴增,凡此皆成顯學,近期,台股中只要與此相關的個股均暴漲,也直接推升生醫族群整體市值站穩兆元。此次唐獎生醫獎頒給了發現三大細胞激素的科學家,而這個方向又正好與治療新冠相關,是因為很多新冠患者在感染病毒後,免疫系統產生大量的細胞激素通知免疫系統迎戰敵人,一旦失控造成過度的發炎反應,就會害到自身無辜的細胞,導致組織器官受損,即所謂的「細胞激素風暴」,俗稱免疫風暴。換言之,罹患新冠肺炎真正可怕的問題,或許不是該疾病所導致的類感冒症狀,而是免疫風暴所帶來的併發症。對緩解新冠發炎情況來說,降低免疫(發炎)反應有許多手段,除了以生物製劑降低三種細胞激素:腫瘤壞死因子(TNF)、介白素-1(IL-1)及介白素-6(IL-6)的增加,還有使用干擾素與類固醇、解熱藥物、干擾素等。另近期盛傳的一篇英國研究也指出,含有小劑量類固醇的藥物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能夠抑制發炎反應,台廠中包括杏輝、生達、南光、永信等都躋身概念股之列。若以免疫抑制劑而言,原料藥廠中化生有生產相關原料藥,多年來也大量銷售國際,另外,以干擾素來說,藥華藥開發的長效型干擾素也有話題性。

Thursday, June 25, 2020

廣達 將獲 TFDA 認證: 醫療裝置、影像程式、遠端醫療產品

廣達智慧醫療再下一城 醫療影像產品通過認證 2020-06-19經濟日報 記者蕭君暉/即時報導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今(19)日表示,智慧醫療是廣達發展大項目裡面重要一環,無法預期智慧醫療大成果何時出現,但目前已經有一台醫療影像系統裝置通過認證,明年開始會慢慢發酵,不過,醫療產品就是慢慢一步一步往上走,而且台灣量很少,未來將瞄準國外市場,希望外界給我們一些時間,就像當初筆電、雲端也是經過好幾年布局才開始有成果。廣達今天舉行股東會,林百里會後表示,廣達以前是做電腦純硬件,做筆電,後來朝向雲端發展,做運算解決方案,這有軟體的成分,像國網中心大雲端運算裝置,廣達就協助建置。在智慧醫療方面,他說,智慧醫療也是軟硬體解決方案,需要算什麼,不需要算什麼,這就比較難了。他說,廣達不懂醫療,透過醫生,我們了解醫療應用,以及設備如何運作,廣達從斷層掃描、心電圖監視器、血氧、血壓、智慧病房、AI影像,遠距醫療,開始均慢慢布局,都正在推相關應用,台灣在這次防疫做的很棒,廣達智慧醫療也從兩年前開始將慢慢發酵。他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之後,生物化學變得很重要,如何讓病床更智慧化,以更少的人,更有效率的管理照護病人,這需求會慢慢起來,有很多很好的技術與應用,負壓病房也可以智慧化,科技部也在想這件事情,這些都蠻有趣的,AI也很好用,可以盡量讓醫護人員少接觸病人,就可以得到所有的資訊,用AI監控,把病人照顧更好,危險性更低。在5G布局方面,林百里說,5G發展並不像4G那麼快,首先會滿足手機需求,5G是新頻道應用,擁有大寬頻、低延遲、傳輸快的特性,未來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運輸,都要用到5G,廣達做5G雲端,可以滿足5G的新應用,並朝軟硬體方向進行布局,包括小型基地台,AIoT裝置,邊緣運算裝置等,廣達可以滿足不同的應用。

醫療產品布局邁大步 三項產品已獲TFDA認證

鉅亨網記者劉韋廷 桃園2020/06/19 代工大廠廣達 (2382-TW) 近年持續朝醫療產業發展,董事長林百里今 (19) 表示,醫療布局一步一步進行,就像當年筆電、雲端也是經過一段時間才開始發酵,今年陸續有三項產品獲 TFDA 認證。林百里表示,智慧醫療是未來發展項目中的重要一環,以前廣達做電腦硬體,現在朝運算解決方案,像是與國網中心建置雲端等,醫療則是下一個重點項目,從原本不懂醫療產業,到現在開始製作斷層掃描、心電圖監視器、血氧計、血壓計、智慧醫療影像、智慧病房等,相關應用都在推廣。林百里進一步表示,廣達希望做出醫療解決方案,但醫療發展需要慢慢來,產品也需經過認證,今年將有一台醫療裝置、影像程式、遠端醫療產品獲得 TFDA 認證,明年開始有收入。

(經濟日報: 後疫情生醫策略論壇) Deloitte勤業眾信/晟德/高端/中華開發

生技論壇715日登場/後疫情時代 把脈生醫新策略 2020-06-19 03:00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席捲全球帶動台灣抗疫國家隊崛起,加上台灣新藥開發業者授權屢創佳績,近期還有糖尿病外敷藥物解盲成功等好消息,讓國內生技業今年話題不斷,經濟日報將於715日舉辦「後疫情時代 生醫新策略」論壇,邀請產官學研各領域專家,共同探討疫情後台灣生醫產業的投資發展策略。本報舉辦的生技論壇已成為國生醫界一年一度重要的交流平台,此次協辦單位包括晟德集團、高端疫苗、中華開發資本與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將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此次論壇陣容堅強,共有六場專題演講及一場專題座談,特別邀請衛福部長陳時中致詞。專題演講部分則有前副總統陳建仁、生策會副會長楊泮池、高端疫苗總經理陳燦堅、晟德集團董事長林榮錦、中華開發生醫創投董事長何俊輝、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生技醫療產業負責人虞成全。另外以「後疫情時代生技產業新思維」進行專題座談,由鑽石生技投資資深副總裁黃彥臻、上騰生技董事長張鴻仁、台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胡幼圃參與,共同為後疫情時代的台灣生醫產業找出新方向。面對疫情,生技產業化危機為轉機,農曆年後新冠疫情大爆發並延燒各大洲,各國政府無不將生醫產業列為戰略產業,加緊速度開發新冠解藥、疫苗、檢測試劑。台灣憑藉原有的產業鏈群聚優勢,在產官學合作下共組抗疫國家隊進軍全球,舉疫苗為例,包括高端、國光等業者正積極開發中,展現了我生醫發展實力。今年重磅新藥開發也屢報佳音,合一生技旗下抗體新藥FB8255.3億美元的天價,授權給國際皮膚科大廠利奧製藥(LEO Pharma),而旗下糖尿病足傷口癒合外敷用藥ON101也解盲成功,將在重要市場申請藥證。還有晟德集團轉投資的大陸新藥公司加科思旗下抗癌新藥,也傳以8億美元授權給國際大藥廠艾伯維(AbbVie),投資眼光獲市場認同。在新冠疫情推升、重磅新藥開發接連報喜下,台股生技類股合計上市、上櫃、興櫃生技公司總市值站上兆元,創下歷史新高。

Wednesday, June 24, 2020

(入選美國 BARDA新冠 補助) 生華科Silmitasertib (CK2抑制劑)/ 逸達 MMP-12抑制劑

新冠肺炎新藥研發露曙光 台廠可望加入美抗疫國家隊 鉅亨網 記者沈筱禎 台北2020/06/21美國負責新冠肺炎的資金補助計畫單位BARDA,積極在全球尋找抗疫療法,並提供生技業者資金進行臨床開發,其中,台廠逸達 (6576-TW)、生華科 (6492-TW) 已取得入選門票,國鼎 (4132-TE) 則正在申請專家會議,若最終審查通過,業者將可望成為美國抗疫國家隊。BARDA 是公共衛生出現緊急狀態時,為必需的疫苗、藥品、療法和診斷工具,進行開發和採購,並提供產業一體化、系統性的途徑。BARDA 為加速開發抗新冠肺炎相關療法,贊助經費無上限,自今年 3 月初以來,已投入產業 25 億美元 (約新台幣 750 億元),包括贊助阿斯特捷利康製藥公司 (AZ)12 億美元、嬌生公司 (J&J)10 億美元、贊助 Moderna 4.83 億美元加速疫苗開發、提供羅氏大藥廠 2500 萬美元,進行 IL-6 抑製劑的人體臨床試驗。台生技廠中,生華科開發中新藥 Silmitasertib(CX-4945) 與逸達研發的新成分新藥 FP-025,兩家業者都已通過 BARDA 第一階段海選,後續將進行白皮書審查、口頭簡報、合約談判等程序,待所有流程順利完成後,將可取得 BARDA 資金贊助。生華科指出,Silmitasertib 為特殊雙重作用機制,能抑制病毒在宿主細胞轉錄、複製,該藥物具抗新冠病毒潛力,目前已在美國、韓國及台灣進行膽管癌二期臨床試驗,陸續收案近 200 位病人。逸達開發的 FP-025 MMP-12(基質金屬蛋白酶 - 12) 抑制劑,其中,當病患肺部損傷或發生纖維化時,MMP-12 的數值會增加並加劇病症惡化,據初步研究結果顯示,FP-025 可抑制 MMP-12;對於新冠肺炎患者,有望治療新冠病毒引起的肺部創傷與肺部纖維化。國鼎自行研發新藥 Antroquinonol 已通過美國 FDA 核准,將進行新冠肺炎人體二期臨床試驗,期望今年 7 月中完成私募、資金到位後,可開始執行臨床試驗,預計最快明年第 1 季公布初步結果,同時,也已向 BARDA 申請專家會議。

(北醫) 懷孕期一氧化碳/PM2.5濃度 相關於 憂鬱症/心房顫動風險

北醫大參與跨國研究發現 懷孕月份恐影響寶寶健康 NOW健康 2020/06/20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打算懷孕生子的準媽媽們,如果想要生個健康的寶寶,絕不能輕忽懷孕期間所處的環境也可能影響寶寶健康。1項由台北醫學大學參與的跨國研究發現,如果孕婦在妊娠期間曝露於一氧化碳濃度高的環境,可能導致寶寶罹患憂鬱症風險增加。這項由台灣、美國、韓國等專家學者與「觀察性健康醫療數據與資訊學會」(OHDSI)合作進行的「揭露生產季節曝露環境對疾病風險的影響」跨國研究,研究論文刊登在美國醫學訊息學協會期刊JAMIA 參與研究的台北醫學大學全球衛生暨發展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烏斯馬(Usman Iqbal)表示,研究統計分析臺、美、韓3國的數據,共逾千萬人的資料,平均年齡介於3553歲之間,統計的時間從1979年至2016年不等,平均分析24年,最長達36年,其中台灣資料庫橫跨時間達13年。結果發現孕婦產前所處環境與憂鬱症、第2型糖尿病等疾病風險高低可能有關聯性。烏斯馬博士指出,分析資料庫發現,如果懷孕前3個月適逢台灣的10月、11月,也就是一氧化碳濃度相對高的時期,出生的孩子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會相對較高;而懷孕初期曝露於PM2.5較高的環境,如台灣的9月、10月及12月,不僅提高妊娠高血壓風險,也可能導致小孩有高血壓及心房顫動之風險;而懷孕後期日照太少,影響維他命D吸收,就有可能增加妊娠糖尿病風險,進而影響小孩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烏斯馬博士強調,上述結果純粹是從資料整理分析而得,至於出生月份及未來可能罹患疾病之間的因果為何,不在這篇研究的探討之列。不過也有其它研究發現,生產前曝露的環境可能會影響胎兒的發育,比如有些研究指出媽媽在懷孕期間如果罹患流行性感冒,寶寶出生後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會增加;另外則是周產期曝露的環境,比如寶寶出生不久後接觸到過敏原或病毒,將會影響日後免疫系統的發育。烏斯馬博士表示,醫療保健數據分析為科學領域發展帶來新的潛能,也為世界帶來改變,上述「揭露生產季節曝露環境對疾病風險的影響」的跨國研究,就是美國史丹佛大學1名博士生將發想放上OHDSI的群組上,吸引很多人興趣,進而組成跨國研究團隊才完成的。近年來,台北醫學大學致力於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在醫學領域的應用,並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包括觀察性健康醫療數據與資訊學會(OHDSI)。OHDSI總部設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集結全球各地研究人員並建立觀察醫療數據庫,期能透過大規模分析來帶出健康數據的價值。烏斯馬說,當前全球醫療資訊量相當龐大,若能整理並分析,一定有助於推動醫學進步,增進人類健康福祉;然而,很多國家的醫療數據格式都不一樣,以藥品編碼為例,台灣是NHI code,美國是RX Norm,世界衛生組織是ATC;至於疾病編碼也一樣亂,台灣是ICD,韓國是KCD,而英國則是READ,不易連結及加值使用OHDSI的做法,就是建立1套共同的語言結構,將醫院的電子健康記錄數據庫轉換為通用數據模型,形成1個放諸四海皆可的標準。若能使用同一標準語言來分析使用數據資料,將會大幅改善醫療和病人安全。

Thursday, June 18, 2020

(高榮) 瑪克多 建置 智慧開刀房

高雄榮總研創中心看優勢/瑪克多導入智慧設備 提升開刀效率 2020-06-13 23:14經濟日報 記者謝艾莉/台北報導 高雄榮總研創中心創新長楊宗龍指出,智慧醫療之下,開刀房從傳統走向數位、從數位走向智能化發展,期待瑪克多的產品可以成為新世代開刀房的核心,如同飛機上「黑盒子」,完整記錄飛航上大大小小任何事情,且接受機師的指揮。未來在智慧醫療更臻成熟下,瑪克多可以讓醫護在開刀房內協同合作的氛圍更好、錯誤降到最低,發揮全新智慧開刀房的真正價值。楊宗龍說明,目前開刀房內包括螢幕、燈光、達文西機器人等協助醫生、護士的醫療設備,現在有個很大的問題,在於這些設備都是各自獨立、很難整合,且醫師、護士需要花很長時間熟悉、學習操作這些機器。現今開刀房內雖已走向數位化,但很多設備還未能整合,「要走到智能化、實地幫助醫護,仍是有段門檻要跨越」。透過瑪克多對影像與數位的認識集合成顯學,協助醫院建置開刀資訊,提高開刀房的效率,且系統一代代進步下,整合的標準技術可以讓醫師快速知道還有那些事項尚未完成,讓工作流程更順暢。楊宗龍說,「我們都在想像,在智慧醫療下、未來三、五年後的開刀房會長什麼樣子?」在踏入智慧醫療時代,可預見大數據分析應用在開刀房的行為分析,將吸引AI、大數據專家加入,未來智慧醫療將有龐大的能量持續蓬勃發展。

(醫療影像整合) 瑪克多:2019年營收900萬

三個臭皮匠打江山 瑪克多兩年拿下18家醫院訂單2020-06-13 23:13經濟日報 記者謝艾莉/台北報導 瑪克多草創初期,公司辦公室就設在台北市萬華漁商的地下一樓,為籌措開業時的創業經費,執行長陳多偉甚至自己架設網站銷售漁產品,取得研發資金。他開玩笑地說,「當時來買魚的人都覺得奇怪,怎麼從地下室走上來的人都穿西裝。」胼手胝足帶領瑪克多成立四年至今,員工從兩人發展到14人。瑪克多團隊包含執行長陳多偉、副總經理馬誌宏、資深產品經理蘇子恆,以前是做醫療顯示器的同事,因為時常進出醫院,發現醫療體系對動態醫療影像整合技術需求殷切,三人決定一起創業 ,第一個業務就打入義大醫院,當時義大的副院長希望瑪克多團隊能做出第一個能整合四個影像的產品,因此,瑪克多是先有訂單才成立公司,短短兩年囊括18家醫院的訂單,2019年營收已達900萬元。去年底瑪克多與西柏合作後,雙方將共同開發硬體,搶入智慧醫療龐大商機,陳多偉表示,因為國際醫療設備大廠之間的產品互不相容,因此讓瑪克多找到生存的利基。他形容,醫院內的設備標案,無論是由誰得標,都會有醫療影像的整合需求,這都是瑪克多的商機與機會。陳多偉表示,瑪克多成立以來專注於醫療影像,無論硬體的規格、軟體方面醫師的需求都能瞭若指掌,與醫院的溝通順暢,藉由「讓醫生使用更容易上手」的訴求,陳多偉希望在瑪克多的技術協助下,將台灣醫術發揚到世界各角落。

國衛院 (台灣疫苗國家隊) 4路同步疫苗研發: 胜肽/DNA/重組病毒/次單位

新冠疫苗開發全速勁跑2020-05-21截至48日止,全球有115款候選新冠疫苗,其中73款已在研發與臨床前階段,5款進入臨床階段,一場世界級的新冠疫苗競技正在各國實驗室悄聲進行。儘管東京奧運因疫情延後,另一場世界級的競技,卻在各國實驗室悄悄開打。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盤點全球新冠疫苗發展近況,截至48日止,全球有115款候選疫苗,其中73款已在研發與臨床前階段,5款進入臨床。專家估計,開發一款能投入市場的疫苗,順利的話,可能需時1218個月。全球新冠疫苗研發競賽,領先進入臨床試驗的5款疫苗包括:美國ModernaInovio Pharmaceuticals1款、中國大陸康希諾(CanSino Biologicals1款,以及深圳免疫基因治療研究所(Shenzhen Geno-Immune Medical Institute)的2款,仍是美、中藥廠捉對廝殺的局面。其他疫苗開發商,如德國BioNTech與輝瑞(Pfizer)合作的mRNA疫苗、英國牛津大學開發的腺病毒載體疫苗,也分別在42223日啟動臨床試驗;原是競爭關係的全球兩大疫苗廠賽諾菲(Sanofi)、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在新冠疫情急遽升溫下,也史無前例的攜手研發,預計在今年下半年展開人體試驗。

5款新冠疫苗進臨床 核酸疫苗靈活性大 綜觀現行疫苗開發平台,包括核酸(DNARNA)、病毒顆粒、胜肽、病毒載體、重組蛋白、以及減毒、失活病毒等。其中利用DNAmRNA的核酸平台,在疫苗開發上展現極大靈活性,以Moderna的「mRNA-1273」疫苗來說,在新冠病毒序列公告後僅2個月,即以最快速度將疫苗推向臨床。mRNA-1273」疫苗之所以領先群倫,是因疫苗直接注射微脂粒包覆的mRNA,跳過轉錄(Transcription)步驟,直接轉譯(Translation)出蛋白質,以模擬病毒感染人體的方式觸發免疫反應,開發上只要知道基因序列就可以著手製作,製備相對快速。不過,該類型疫苗易被細胞外核糖核酸酶降解,可能影響疫苗效性。儘管至今未有相關mRNA疫苗獲得上市批准,但Moderna這款疫苗前景看好,近期Moderna也獲得美國政府資助4.83億美元,讓疫苗在進行安全性試驗的同時,立即啟動大規模疫苗生產。4月底啟動臨床試驗的牛津大學疫苗,目前看來頗有後發先至的潛力。英國政府提供牛津大學2,000萬英鎊(折合新台幣約7.5億元)做為疫苗研發經費,牛津團隊提取新冠病毒表面的棘蛋白基因,放入弱化的黑猩猩腺病毒中,疫苗進入人體產生棘蛋白,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抗體,日後再接觸到新冠病毒,就有免疫能力。牛津團隊先進行了彌猴的動物試驗,效果令人滿意,該團隊規劃下個月就要進入超過6,000人的試驗,一旦證明有效,最快9月底就可備妥百萬劑規模的疫苗。不過,疫苗與新藥研發的兩難就在於,若疫情減緩,參與試驗者的規模可能縮小到不足以驗證疫苗的有效性。

跨國聯盟推進疫苗加速開發 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oalition for Epidemic Preparedness InnovationsCEPI)是由政府、企業、學術界、慈善機構、國際組織等組成的新聯盟,於2017年正式成立,主要在推動、補助與協調疫苗開發,預防並控制傳染病流行。在這波疫情下,CEPI至少資助了4項新冠疫苗開發計畫,前述進入臨床的ModernaInovio Pharmaceuticals疫苗,都是CEPI的注資對象。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在3月底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發表,快速開發新冠疫苗的建議,重點包括:優化抗原設計確保最佳免疫反應、挑選合適動物模型。CEPI指出,在合適的動物模型中,進行疫苗安全性及有效性測試非常關鍵。然而,因應嚴峻疫情,快速疫苗開發應跳脫傳統開發思維,臨床前動物試驗、臨床試驗及量產應同步進行。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在4月公布一份國際多疫苗株隨機試驗草案(An international randomised trial of candidate vaccines against COVID-19),又稱「團結疫苗試驗」(SOLIDARITY Vaccines Trial,將全球患者納入試驗,也讓疫情嚴重程度不同的國家,有同等試用機會,同時加速疫苗開發。目前已有90多個國家參與,參與國家越多,試驗結果也越快得到。

臺灣優化抗疫經驗 四大技術平台同步開發 哈佛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專家日前發表在在《科學》(Science)期刊的一篇論文,預測在疫苗與特效藥出現前,社交距離等隔離防疫措施恐將延續到2022年,各國為降低防疫對經濟衝擊,對疫苗需求急切,屆時即便疫苗研發成功,也可能供不應求,成為管制出口對象。為維持國內防疫戰力,臺灣2月初啟動疫苗國家隊,由國衛院領軍,同時投入胜肽、DNA、重組病毒、次單位等4類疫苗研發。國衛院副院長司徒惠康透露,目前進展最快的胜肽疫苗,即得力於過去SARS疫苗的研發成果。「當年SARS爆發,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開發出『ACE2基因轉殖老鼠』,讓老鼠細胞表面具備人體細胞膜ACE2受體,」司徒惠康說,由於SARS與新冠病毒,都是透過ACE2受體進入人體,有了「ACE2基因轉殖老鼠」,可快速試驗疫苗或藥物,無須再進口實驗動物。目前,胜肽疫苗已打入老鼠並成功產生抗體,正待確認疫苗保護力,而DNA疫苗也已施打老鼠並觀察免疫反應中,6月初即可選定最佳候選疫苗。此外,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胡哲銘團隊,以MERS奈米疫苗開發經驗基礎,將關鍵奈米粒子雙乳化製程技術,再次用到新冠病毒上。團隊應用水、油不相容特性,將病毒連接「蛋白質冠」接著物、蛋白質、病毒核酸、佐劑,做出具有蛋白質皇冠表面的「假病毒外殼」(Virus-Like ParticlesVLPs)空包彈,透過搭載於粒子內部的強效佐劑,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抗體,大幅提升免疫力。利用奈米技術模仿病毒顆粒的方法,目的在於可解決傳統疫苗的侷限。例如減毒的活病毒疫苗,雖可誘發較好的免疫反應,但活病毒疫苗在製程與使用上,仍存在風險;至於死病毒疫苗,雖然病毒本身已被破壞,安全性相對好,但僅能刺激產生抗體免疫,T細胞辨識度較差,若有少量病毒突變,容易造成免疫反應漏洞。

臺灣疫苗研發 國際化與產能是關鍵 除了研究機構,國內疫苗開發、生產與臨床試驗量能,還包含國光生技、高端疫苗、聯亞、台康生技、昱厚等生技業者,如何加速開發並選擇成熟且可量產的平台,也是決定臺灣今年冬天疫苗能否順利供應的關鍵因素。疫苗研發充滿不確定性,是耐力、資源與時間的競賽,儘管臺灣疫情控制頻受國際稱許,但受限於病例樣本數少、疫苗、藥物研究的展開也相對「困難」,臺灣疫苗開發者有必要採取國際合作方式,透過病毒株或相關試驗資料交換來加快研發時程,徹底戰勝疫情。(本文轉載自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Wednesday, June 17, 2020

丹麥 柏勝生技 BluSense Diagnostics + 廣明 開發 12 分鐘檢測平台

國家隊助拳 生醫股走路有風 時報資訊 2020615 【時報編輯龍彩霖綜合報導】隨著美國及大陸部分地區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出現上升跡象,導致經濟復甦前景再度蒙塵,全球股市難以高枕無憂再度陷入震盪!台灣新冠肺炎檢測隊誓師出征世界盃,加以政府全力扶植生醫產業利多助威,生醫股多頭趁勢再起,今由基亞 (3176) 掌舵領軍,包括永昕 (4726)、台耀 (4746)、健亞 (4130)、醣聯 (4168) 、合世 (1781)、永日 (4102) 、益得 (6461)、商之器 (8409)、中化生 (1762) 10檔盤中紛紛拉炮漲停,其餘包括國光生 (4142)、神隆 (1789)、康聯-KY (4144)、易威 (1799)、展旺 (4167)、智擎 (4162)、太景*-KY (4157) 等漲幅均逾5%,盤面上呈現百花齊放欣欣向榮之景。全球因新冠肺炎疫情面臨經濟浩劫,邊境解封迫在眉睫,快篩檢測需求恐急,基亞 (3176) 子公司德必碁、泛廣達集團旗下柏勝分別獲得國際認證,有助台灣檢測實力打進世界盃,除此之外,已在美國FDA排隊認證的瑞磁(6598)、普生 4117 和高端(6547)等,法人預期也都有機會在6月間獲核可,可望成為檢測國家隊,前進國際與韓國、美國國等廠商競爭,為邊境解封添加防火牆,成為防疫大戰力,今日即由基亞 (3176) 帶隊出征,包括展旺 (4167) 、台耀 (4746) 、健亞 (4130) 、醣聯 (4168)、合世 (1781)、永日 (4102) 、益得 (6461)、商之器 (8409)、中化生 (1762) 10檔生醫股全面亮燈漲停,攻勢極為猛烈。此外,政府國家隊亦全力扶植生醫產業,生技新藥條例明年底落日,生醫產值將於2025年挑戰兆元!新冠疫情促成全球開始疫苗、藥品、試劑研發展開競賽,政府決定在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瞄準發展精準健康產業,全力扶植生醫產業,鎖定推動精準醫療、數位療法、遠距醫療、數位防疫等創新科技醫療領域,成為驅動我國生醫產業的新引擎。政府高層表示,這次疫情中,無論是試劑製造或是新藥和疫苗研發,「台灣團隊」都有足夠能力,和全球頂尖技術接軌,因此,政府要全力扶持生醫產業,完善疫苗、藥品、檢測等產品研發與製造量能與產業鏈,並導入數位科技、大數據資料庫應用,驅動產業跨域創新。隨著全球各國陸續經濟解封重啟,市場憂心二次疫情爆發,惟全球生技醫療指數今年來受惠新冠病毒疫情表現亮麗。全球正積極尋找解藥與疫苗,製藥、生技等產業成為投資焦點,而周邊醫療資源需求同步升溫,相關製造商股價同步受惠,再加上市場擔心二次疫情爆發,因此看好生技醫療相關產業後市表現,建議可運用生技ETF或生技基金定期定額,掌握投資契機。展望後市,新冠藥物及疫苗的需求依然存在,政府對醫療的重視度也隨之上升,FDA新藥核准速度加快,題材面仍大有可為,同時企業併購活動可期,生技健護類股料將重拾上漲動能。

〈台麥共同抗疫〉柏勝生技快篩檢測平台 廣明為最大幕後功臣 鉅亨網記者沈筱禎 台北2020/04/08丹麥生技公司柏勝生技 (BluSense Diagnostics)開發出可攜式醫療檢測平台BluBox12分鐘即可知道結果且準確率達9成,柏勝原擁有的是檢測碟片技術,透過科技部找上廣明(6188-TW),廣明藉由原本深厚的藍光技術重新煉金,順利開拓新市場機會,利用技術作價間接取得柏勝股權,未來潛在投資收益可期,據悉,柏勝超過 7 成股權都來自台灣,其中廣明就占了4 成,可說是柏勝推檢測碟片的幕後最大推手。柏勝生技研發基地位在丹麥哥本哈根,柏勝多數人員都來自廣明,此次以藍光光碟機的技術為基礎,開發檢測碟片,不過柏勝僅有技術,未有量產規模,因此找上廣明合作。據了解,廣明利用過去光碟機生產累積下來的藍光技術,協助柏勝開發出檢測碟片機器,雙方合作1年逐步開花結果,目前一台可攜式醫療檢測平台 BluBox 能檢測一個碟片,時間只要 12 分鐘就可得知結果,準確率高達 9 成,而檢測平台的獲利關鍵在碟片,因此廣明利用技術作價與柏勝合作,也間接取得持股。業者指出,此次柏勝能開發出檢測平台,廣明功不可沒,廣明早期專注在光碟機生產技術上,近年開始進行轉型,2013年惠普更控告廣明在內等七家光碟機廠商聯合操控價格,去年訴訟結果出爐,廣明被認定必須賠償 53.84 億元賠償金,金額之大令市場震撼,更超越廣明2個股本,利空一度重擊廣明股價。不過,此舉並沒有打擊廣明擴展新領域的決心,廣明更早以前還轉投資達明,將觸角擴展到機器人手臂生產,另外也進軍生技領域,根基都來自於過去的藍光技術,並往外延伸走出一條新的轉型道路。柏勝指出,可攜式醫療檢測平台BluBox下周將在義大利進行200例臨床,同時申請歐盟CE 認證、預計5月取得,獲CE 認證後,也能同時進軍搶攻東南亞市場,以現在歐洲單一國家每日以百人確診數計算來看,潛在商機相當可觀。柏勝未來規劃將在台灣廠房建置自動化產線,生產BluBox平台,研發與品牌則留在丹麥,不過目前尚未規劃產線規模。另外,由於檢測碟片的機台需要量產時程,根據內部規劃,柏勝未來將負責機台量產,而廣明著眼的顯然不在只是生產收益,因此利用技術作價,取得柏勝持股,享有投資收益的同時,也未公司營運拓展更多可能。

易威 擬 私募: 1850萬~2.96億

易威擬辦理私募普通股100-1600萬股,每股14.81元,6/1-6/15繳款 財訊快報 202061日公告本公司董事會決議辦理108年度股東常會通過之第三次私募普通股定價及增資基準日等相關事宜案1.董事會決議日期:109/06/012.私募有價證券種類:普通股。3.私募對象及其與公司間關係:依證券交易法第43條之6第一項規定之人擇定特定人,目前擬已洽定之特定人為本公司董事及持股10%以上大股東-中華世紀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前述應募人認購不足之部份,授權董事長於上述私募股數內另洽特定人認購。4.私募股數或張數:1,000仟股~16,000仟股,並授權董事長於前述區內間內訂定實際發行股數。5.得私募額度:108年股東常會通過私募上限50,000仟股,於股東會決議日起一年內分三次辦理,每次發行股數不得超過17,000仟股。6.私募價格訂定之依據及合理性:本次私募價格係依據1080627日股東常會決議通過所定之定價原則定之,以本次董事會召開日期民國1090601日為定價日,並以定價日前一、三或五個營業日普通股收盤價簡單算數平均數分別為18.50元、18.82元及19.54元,擇前一個營業日普通股收盤價簡單算數平均數之股價為18.50元為基準;另依定價日前三十個營業日普通股收盤價簡單算數平均數之股價為13.16,取上列二者較高者之18.50元為參考價格,實際私募價格以不低於參考價格之八成為依據。本次實際私募價格定價為每股新台幣14.81元,符合本公司股東會決議以不低於本公司定價日前上列二基準計算價格較高者之八成訂定之定價原則。7.本次私募資金用途:用於因應未來營運資金需求、發展新業務、改善財務結構、購置研發設備及長期股權投資。8.不採用公開募集之理由:因應營運成長、充實營運資金及改善財務結構,以提昇營運成效及其他長期發展之資金需求所需引進投資夥伴規劃,且考量私募方式相對具迅速簡便之時效性及私募有價證券受限於三年內不得自由轉讓之規定,將可更為確保公司與投資夥伴間之長期合作關係,故不採用公開募集而擬以私募方式發行有價證券9.獨立董事反對或保留意見:無。10.實際定價日:109/06/0111.參考價格:新台幣18.50元。12.實際私募價格、轉換或認購價格:新台幣14.81元。13.本次私募新股之權利義務:依證券交易法第43條之8規定,本次募集之有價證券於交付後三年內,除符合法令規定之特定情形外不得自由轉讓,本公司擬於該私募有價證券交付滿三年後,依相關法令規定向主管機關申請本次私募有價證券上市(櫃)交易。除以上規定,本次私募之普通股權利義務與本公司已發行普通股相同。14.附有轉換、交換或認股者,其換股基準日:不適用。15.附有轉換、交換或認股者,對股權可能稀釋情形:不適用。16.附有轉換或認股者,於私募公司債交付且假設全數轉換或認購普通股後對上櫃普通股股權比率之可能影響(上櫃普通股數AA/已發行普通股):不適用。17.前項預計上櫃普通股未達500萬股且未達25%者,請說明股權流通性偏低之因應措施:不適用。18.其他應敘明事項:(1)108年第一期是為107627日股東常會通過之私募案。(2)本次私募普通股之繳款期間為:民國1090601日起至民國1090615日止。(3)增資基準日授權董事長另訂之。(4)本次私募普通股之其他未盡事宜等,若因法令修正或主管機關規定及基於營運評估或客觀環境之影響須變更或修正時,提請董事會授權董事長全權處理之。

展旺 改名為 松瑞製藥: 培南類抗生素拚10億元營收

抗生素需求旺 展旺訂單看至年底 全年獲利可望倍數成長 鉅亨網記者沈筱禎 台北2020/06/05 原料藥廠展旺 (4167-TW) 董事長李香雲表示,旗下培南抗生素產品主要供貨以美國為主,搭上新冠肺炎需求,美國出現供貨吃緊情形,訂單能見度可看至年底,法人估,全年獲利可望翻倍成長。展旺今 (5) 日召開股東會,由董事長李香雲、總經理陳勇發主持,會中通過公司名稱改為松瑞製藥,分別取其「松柏長青」和「人中祥瑞」含意,繼續拓展歐美市場。展旺為培南類抗生素原料藥生產商,產品包括治療腦膜炎、敗血症、肺炎的美洛培南針劑 (Meropenem);治療肺炎、骨盆感染及尿道感染的厄他培南針劑 (Ertapenem)。李香雲指出,培南類抗生素對已住院治療的重症新冠肺炎病患而言,是必須施打的藥品之一,避免免疫力較低的病患產生感染,再者,美國疫情仍嚴峻,公司已接獲美國 FDA 通知,美洛培南與厄他培南等兩項培南抗生素供貨吃緊,將積極加速備貨。法人表示,展旺主要出貨國家為美國,占營收比重 57%,預期在美國政府、客戶拉貨動能強勁下,下半年營收比重將突破6成,全年上看10億元。展旺因產線供不應求,已啟動擴產計畫,且產線配置已完成,展旺原預計第 4 季投產,不過美國期盼加快供貨速度,預估產線將有機會提前至第 3 季底啟動。展旺今日公布 5 月營收 1.56 億元,月增 15.6%、年增 61%,創近兩年來新高;累計前 5 月營收 7.2 億元,年增 44.87%

Tuesday, June 16, 2020

防疫基金 來源: 國防預算? 科技預算? 菸品健康捐?

中研院士賴明詔:設立防疫基金 視同國防預算2020-05-25〔記者簡惠茹/台北報導〕武漢肺炎疫情衝擊國內外,衛福部再提出設置「國家防疫基金」想法,從防疫需求、傳染病研究、人才培育到智慧醫療與防疫,希望更全面涵蓋且提升效率。事實上,從SARS開始,政府及產學界就不斷提出此想法及建言,二○一一年中研院政策建議書即建議台灣設立基金,帶領抗SARS的前副總統陳建仁即多次呼籲。中研院院士賴明詔昨表示,防疫基金應視為國防預算的概念,疫情外的時間也應持續有經費支持研究及體系建構。

中研院多次建議成立基金 中研院建議書的研議小組召集人即是陳建仁,二○一五年面對嚴重登革熱疫情,時任中研院副院長的陳建仁也曾呼籲成立基金,但沒有得到政府部門回應。他認為應盡快設立國家防疫基金,以兩百億左右規模,從學術研究、防疫政策與產業發展三方面著手,建構防疫體系。院士賴明詔表示,面對新興傳染病的整備要有國防的概念,即使平時沒嚴重疫情爆發,國家預算也應要支持研究。他舉韓國為例,這次韓國在病毒檢驗能力做得比台灣好,就是因為韓國面對SARS外,二○一二年又面對MERS,整體來說更有經驗,研究成果也更多。

李秉穎:不要又是3分鐘熱度 台大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直言,設立國家防疫基金是好事,希望不要又是三分鐘熱度。以疫苗基金來說,當初疫苗基金設立是為了採購公衛疫苗,但新的疫苗很貴,公務預算四、五年來都不變,疫苗經費竟是靠菸品健康捐來補足。李秉穎也指出,國家防疫基金設立的話,感染科醫師人才培育工作也應納入,工作繁重收入又比其他科別少,疫情發生又要出來打前鋒,其實招募也有遇到困難。

蘇益仁:有助病毒鑑定、疫苗開發 前疾管局長蘇益仁也舉例說明平常防疫預算的不足之處,他說,二○○三年他擔任疾管局長時,簽下十二家合約病毒實驗室,都是這次疫情中有檢驗能力的實驗室,但是到去年年底預算不夠,只剩下八家,今年年初他趕快向疾管署建議先讓經費到位,不然來不及因應這次疫情。蘇益仁說,從防疫物資、檢驗試劑開發、藥物到疫苗儲備都會需要防疫基金。疾管署的防疫科學家和防疫醫師等人力也都要補足,才能迅速完成病毒鑑定、基因定序到疫苗開發。

AI整合: 腦癌MRI影像 辨識IDH基因突變

影像醫學結合人工智慧,提升癌症治療品質 作者 YAP KUO | 發布日期 2020 06 14 如果有一天,癌症檢查只要拍攝一張醫學影像,醫師就能夠依此判斷腫瘤類型、基因突變種類以及該採用哪種治療效果,病患將得以免除抽血、活體組織切片(biopsy)等必須穿刺身體組織且造成不適的醫療程序。這是目前全球醫療科技產業積極研究的「影像組學」(Radiomics發展方向。

影像組學 影像組學這個概念是荷蘭學者 Philippe Lambin 2012 年率先提出,這門學問是將大量醫療診斷圖像如:核磁共振(MRI)、電腦斷層(CT)及正子照影(PET),轉換成定量性大數據,再藉由人工智慧(AI)整合分析,提出腫瘤形狀、大小及其他各種癌症特徵供醫師診斷參考。

以影像辨識腦瘤是否有特定的基因突變 最近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研發出一款 AI僅需要分析腦癌(神經膠質瘤)病患大腦 MRI 影像,即可辨識該腫瘤是否存在一種特定基因(IDH 基因)突變,準確率超過 97%研究發表在《神經腫瘤學》(Neuro-Oncology)期刊。此技術將使醫師治療這類癌症的手法更安全快速。傳統常規檢查耗時且具風險性,醫師必須以手術獲取病患的腫瘤組織,才能分離出癌細胞 DNA 以分析核酸序列、確定 IDH 突變狀態,並以此擬定治療策略。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大腦研究所神經放射學主任 Joseph Maldjian 表示:「了解癌細胞所帶有的特定突變種類對評估病情和決定治療策略很重要,若能使用常規的醫學影像搭配AI分析確定突變,那將會是重大躍進。」

影像組學提升乳癌篩檢的精確性 乳癌是女性常見的癌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大幅改善患者存活率。但乳癌篩檢(乳房攝影)的準確率尚不足,偽陰性及偽陽性比例仍偏高:每 5 名乳癌病患就會有 1 名接受傳統乳房攝影篩檢後卻沒發現病灶;此外,有一半健康女性十年間定期篩檢乳癌時會誤判為罹癌。最近英國人工智慧公司DeepMind Google聯手開發AI系統,能幫助醫師更準確早期發現乳癌。研究人員利用近 3 萬張美國和英國乳癌患者的乳房攝影圖像訓練演算法,準確度優於參與實驗比較的6位放射線醫師平均表現,結果已發表在今年 1月的《自然》(Nature)期刊。

日本明定人工智慧診斷為「輔助工具」 運用人工智慧協助醫師診斷癌症病患的病況,不僅能避免人為疏失還能減少較為危險的醫療程序而減輕患者的身體負擔。但是開發人工智慧診斷的業者會擔心,當診斷發生失誤時責任之歸屬是在廠商還是醫師呢?針對這點,日本厚生勞動省為了讓醫界與廠商有明確的權利義務關係,已在 2018 12月明定,人工智慧屬於輔助診斷工具,最終診斷結果仍應由醫師負責。此外,日本「禁止」完全單靠人工智慧診斷的醫療事業發展。

影像組學的挑戰 影像組學尚處於萌芽階段,雖然癌症疾病診斷、治療追蹤等已獲得初步成果,但許多研究結果往往僅在統計學有差異性,卻無法提供明確是非判斷。影像組學是基於大數據分析的產物,但目前有許多研究樣本數量偏少,導致訓練 AI 準確率不足,有過度擬合(overfitting)的缺點。然而,雖然影像組學仍有許多技術挑戰,但待其發展成熟,將有助於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的進展及整體醫療品質提升。

結語 影像醫學早已為癌症早期發現、病情評估及治療後追蹤等有重大貢獻,優勢在成本低廉,且檢驗時不產生傷口又可避免不必要的治療。未來若再結合人工智慧輔助,將可避免人為疏失,做出更正確的判斷。簡言之,影像組學於癌症醫學廣泛應用指日可待,無怪乎 GoogleIBM等世界級大企業,早已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相關研發工作。

(醫材天花板) 價格高者退出市場不影響病人權益??

自付醫材差額亂象 健保署設"天花板"挨轟 2020-6-13 綜合新聞 針對自付醫材差額,健保署祭出新制,結果惹怒醫界,總統蔡英文在臉書貼文滅火,強調已經請行政院長蘇貞昌,特別注意這件事,也會跟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就各界的意見進行研商。陳時中也親上火線說明,強調會再評估,上限價格是否合理,分類是否公平,希望讓病人獲得保障。只是這次的新制,為何會引起醫界反彈?醫師解釋,對於8大類醫材設下自費負擔的上限,乍看是對患者幫助很大,能少付好幾萬元,卻也可能讓品質好的醫材廠商嚇跑,根本不敢來台灣市場。有民眾質疑以後只剩最爛的醫材留在台灣給全民使用,造福了誰? 自付醫材差額亂象,拖了六年之久,如今健保署首設天花板,擬訂上限價格,卻引爆醫界激烈反彈,更驚動總統親自發文滅火,要求行政院長蘇貞昌、還有衛福部長陳時中再研商,只是看似替民眾省荷包立意良善的政策,這場醫材風暴到底在吵什麼?健保署深夜趕出懶人包說明,以二焦點人工水晶體為例,市面上有15個品項價格落在4萬到9萬元不等,而新制核定費用的上限是56811元。看看15項當中只有3項比核定的上限價低,健保署強調因為同功能的品項多,就算價格高者退出市場,也不會影響病人權益。這樣的解釋卻引發部分民眾不滿質問哪裡不會影響病人權益?以後只剩最爛的醫材留在台灣給全民使用!看看是造福了誰?就怕更新更好的醫材未來會退出台灣市場,對此,陳時中也出面解釋。承諾會找相關單位針對價格跟分類好好討論,怎麼做才能顧及民眾權益又把尖端醫療留在台灣,相關單位得再傷腦筋。

(風險) 口服抗凝血劑vs骨折/骨疏

花蓮慈院研究抗凝血劑用藥文章 登歐美醫學期刊 The Central News Agency 中央通訊社 2020521日(中央社記者張祈花蓮縣21日電)花蓮慈濟醫院家醫科團隊,分析心房顫動患者使用不同口服抗凝血劑對骨折及骨質疏鬆風險影響,2篇研究文章陸續刊登在歐洲、美國等權威醫學期刊,提供醫師選擇用藥的考量依據。參與研究的花蓮慈院家庭醫學科醫師黃暉凱指出,因應全球高齡化趨勢,團隊參考台灣健保資料庫,針對高齡長者常見的心房顫動、骨質疏鬆性骨折病人,研究他們長期使用新、舊口服抗凝血劑,預防腦中風的身體差異。黃暉凱指出,抗凝血劑經常被使用在心房顫動患者上,以預防腦中風,人體內幫助骨質生成的元素是維生素D及維生素K,傳統口服抗凝血劑(Warfarin)為了防止血栓形成而抑制維生素K,可能導致影響骨質生成,增加骨質疏鬆或骨折的風險;而新型的抗凝血劑(NOAC),並不影響維生素K,使得新型抗凝血劑有著比較低的骨折以及骨質疏鬆的風險。花蓮慈院家醫團隊比較健保資料庫,平均70歲的新發生心房顫動長者中服用傳統口服抗凝血劑(Warfarin)及新型抗凝血劑(NOAC)的差別,2012年至2016年資料中,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血劑骨質疏鬆症風險下降18%2012年至2017年資料下降16%的骨折風險。這項針對心房顫動患者使用不同口服抗凝血劑,對骨折與骨質疏鬆症風險的影響進行分析,2篇研究文章陸續刊登在「歐洲心臟雜誌」(European Heart Journal)和「美國心臟協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等國際權威期刊,在國際間受到討論。黃暉凱表示,老年人疾病近年來逐漸受到重視,希望這項研究有助於醫師在面對高齡病人選擇抗凝血藥物時,除了考慮腦中風預防藥物的療效,也須考量藥物造成的風險。這項研究由花蓮慈院高齡暨社區醫學部副院長羅慶徽指導,參與團隊為黃暉凱、家庭醫學部主任葉日弌、高齡暨社區醫學部統計分析師劉品崧、高齡整合照護科醫師許晉譯、復健科醫師林書蔓、研究部醫學統計諮詢師王仁宏等人。(編輯:黃世雅)

Monday, June 15, 2020

玉晟生技 (晟德): 投資20家公司 (8家上櫃/興櫃)

生技工業銀行 晟德做大營運規模 2020-05-21 23:24經濟日報 記者陳書璿/台北報導 晟德集團董事長林榮錦布局生技醫療產業有成,集團以工業銀行的角色自許,深耕生技及大健康產業,投資範圍包含新藥開發、蛋白質與抗體藥物開發公司、保健品及農業生技產業、醫療器材與創投等多元領域,積極擴大集團綜效,以提升競爭力。晟德創立於1959年,早期為一個全劑型藥廠。林榮錦自1998年接手管理後,重新定位晟德的競爭優勢,初期以內服液劑專業為核心,後來更將晟德打造成為「生技工業銀行」的角色,打造亞洲生技育成平台。晟德目前的投資架構,是透過持股61.45%的子公司玉晟生技投資公司,再去轉投資其他孫公司。集團投資範圍,包含生技產業鏈中的小分子藥物研究與開發、蛋白質與抗體藥物開發、藥物委託研發製造服務、藥品製造與銷售,以及醫療器材、營養保健及農業生技、新興醫療(例如幹細胞與免疫細胞治療)、產業投資基金與創投等,投資育成的企業超過20家,並已經有八家公司成功上櫃或興櫃。晟德加速營運擴張,投資腳步不停歇,現正規劃未來持續透過併購,或里程碑價值釋出部分股權等方式,把規模做大。

大阪大學創業公司 AnGes 開發 新冠疫苗

日政府力挺疫苗研發 擬再編預算補助 最新更新:2020/05/24(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24日專電)日本研發武漢肺炎疫苗的動作與量產技術被日媒報導落後於歐美等國家。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西村康稔今天表示,正考慮在2020年度第2次追加預算案中,編列支援研發疫苗的費用。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有關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苗的研發,西村今天上午到國立感染症研究所視察後表示,將推動疫苗的研發、生產。正考慮在27日將決定的2020年度第2次追加預算案中,編列研發疫苗的支援經費。目前日本政府已在2020年度第1次追加預算當中,編列支援研發治療藥及疫苗的費用。西村今天在國立傳染病研究所聽取有關病毒的基因資訊、病毒篩檢制度等的分析,也視察了研發治療藥物、疫苗的第一線。視察後,西村對媒體表示,很期待治療藥物能早日研發出來,並獲准使用。疫苗的研發不僅是日本國民,也是全世界人們所渴求的,政府將大力支援,以利治療藥物早日問世。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全球有關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的研發,日本、美國、中國、英國、德國等有的是生技大廠、有的是大學競相研發。歐美方面有的藥廠預定今年秋天或今年之內就可上市,而且量產技術頗具競爭力。反觀,日本在研發上起步稍晚,政府有必要多加支援才能加強疫苗的供應能力。報導說,日本目前能提供疫苗的企業只有武田製藥工業、KM Biologics、第一三共、阪大微生物病研究會等,還沒有企業可量產因應這一波新型冠狀病毒的核糖核酸(RNA)等最新先進的疫苗。研發核糖核酸(RNA)疫苗方面,第一三共將協助東京大學醫科學研究所進行研發,但量產體制尚未明朗。大阪大學研發創業公司 AnGes所推動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量產主要由Takara Bio 製造生產,目前準備一年研發20萬人份的疫苗,數量僅是美國生技大廠Moderna、英國牛津大學計畫研發的疫苗數量的0.02%。(編輯:高照芬)

高貴不貴? 達文西機械人手臂 服務費每年13萬美元 !

微創手術新革命!長庚攜手ISRG成立「達文西手術訓練中心」 2020-06-12 作者: 饒秀珍、財訊新聞中心整理 長庚醫院宣布與ISRG簽署合作備忘錄,成立「達文西手術訓練中心」,讓更多病患能透過高科技的機械輔助手術成功治療疾病。《財訊》560期曾報導過ISRG這家公司,ISRG因「達文西機械人手術系統」爆發性成長,奠定市場龍頭地位。但潛力可觀的商機也引來競爭者,谷歌和嬌生聯手進入市場,帶動微創手術新革命。以下為採訪報導。平均每60秒就有1位外科醫師利用「達文西機械人手術系統」來協助開刀,2018年全球已經累積了500萬名病患,使用這項精密的微創手術。全球機器人微創手術公司Intuitive SurgicalISRG)因「達文西機械人手術系統」爆發性的銷售成長,奠定了市場龍頭的地位。2000年公司上市的市值只有3.3億美元,隨著市場不斷擴增,股價也一路上漲,2018年更攀上歷史新高的525美元,市值將近600億美元;18年來持股報酬驚人,超過180倍。

ISRG市值成長180 「達文西機械人手術系統」最原始的平台模型,是1980年代由與美國軍方合作的史丹福研究所所研發,當初只是想幫助戰場受傷的士兵進行遠端遙控手術,沒想到後來商業化的價值一飛沖天。ISRG1995年成立,20006月在美國上市,同年「達文西機械人手術系統」就通過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認證上市。在當時,可以協助外科醫師的手術更精確且靈巧,同時可以消除醫師手部的顫抖,的確是一大創新。「達文西機械人手術系統」遙控手術平台,主要是由3大部分組成,包括手術台、三度空間影像與光源攝影系統,以及醫師的坐式操控座。同時,達文西機械手臂的器械不但具有比人手腕關節靈活的7種角度空間的活動能力,更能旋轉、抓取與捏夾,此外還能克服傳統內視鏡的死角。傳統腹腔鏡2D平面影像,無法區分手術解剖位置的深淺,且傳統腹腔鏡手術器械靈活度低不易使用,使得在施行複雜的手術時,操作極為困難且往往精準度不足。「達文西機械人手術系統」的設計,融合高科技電腦與靈活的機器手臂,使得外科手術達到前所未有的創新與突破,讓外科醫師透過3D超高解析度的影像顯微放大10倍的鏡頭,以及精密的感應器來協助操作與遙控,輕鬆坐著就可進行更精準的微創手術,幫助外科醫師克服體力、手力、眼力與腦力的極限,也大幅提升手術品質。

設備、耗材、維護無所不賺 市值將近600億美元ISRG的發展經歷許多考驗,才有今天龍頭地位。早在2013年就遇到FDA質疑該公司一項產品的瑕疵,肇因於工廠的設計問題,導致股價大跌。之後,更遭到美國華爾街大空頭網站Citron Research的襲擊,指出Intuitive Surgical終究不能只靠單一產品維繫高成長,並認為該公司的廣告似乎過於誇大,沒有告知病患應知的風險,20137月間甚至出現30部系統因檢測問題被召回的負面新聞。接著,《美國醫療協會期刊》以及美國婦產科協會更提出報告,對「達文西機械人手臂」輔助手術的成本與效益提出質疑,因為面對美國醫療支出已經逼近國內生產毛額(GDP)20%,如果醫師大量使用「達文西機械人手臂」,將使得醫療支出更惡化;而保險機構也開始質疑這種手術費用高昂且不具成本效益,不再繼續給付使用機器人手術的被保險人。ISRG的訴訟也持續增加,根據《The Meccury News》的報導,從20042013年間,該公司共執行170萬件手術,其中3000件有關手術不良事件的索賠。不過,ISRG公司表示,手術不良事件發生,涉及硬體、軟體以及人為操作的問題,而通常都是人為疏失,更何況這樣的索賠在醫材產業本來就很常見,1年幾千萬美元的和解金,對1家數百億美元的公司來說不算什麼,通常公司為了顧及形象,在正式進入訴訟前就會和解了。公司也提出有利的研究報告指出,已經有超過13000份的研究報告指出,「達文西機械人手臂」在各式的手術中,可以讓醫師更精確地控制下刀,同時切口更小、失血更少,病患的恢復期更短。目前已廣泛使用於全球地區的婦科、泌尿、腸胃、心臟、肺臟、耳鼻喉等各種不同手術,其中最知名的是使用在泌尿科的前列腺手術以及婦科的子宮切除手術。(延伸閱讀:手術室現場 藉助機器人操刀 無血手術3天出院直擊達文西名醫劉偉民 40分鐘摘除子宮)從2000年到2018年第2季為止,已經進行多達500萬次的微創手術,不過真正快速成長是在過去幾年,尤其在2017年完成的手術就高達875000次,2017年的營收也來到31.38億美元。截至20183月底的財報資料,全球已經裝設了4528台「達文西機械人手臂」。ISRG財務結構扎實,每賺1美元營收,可以創造1.72美元現金,負債比更只有18%,而其中更沒有借款的負債,帳上現金和約當現金高達20億美元。這樣高獲利和高現金能夠不斷增長,就有賴所謂「Razor-Razor Blade(賣刮鬍刀又賣刀片消耗品)的經營模式,因為公司不但賺機器設備的錢,也賺源源不絕的耗材錢和機器維護費

谷歌攜手嬌生挑戰龍頭 只要醫院裝置1台「達文西機械人手臂」,公司平均就進帳150萬美元;而在1015年的產品壽命期間,還能每年收取平均13萬美元的服務費;且每進行1次手術,ISRG又可以收取約2000美元的耗材使用費。因此,假設在醫院裝置1台機器,壽命設定10年,那麼公司在10年後總計可拿到580萬美元。根據統計,現在使用機器手臂手術的只有510%,想像一下,未來如果增長到7080%,市場商機有多大?更何況,現在還有50億的人還無法享有手術服務,那市場的規模肯定超大。只是,龐大商機也吸引不少競爭者,和全球手術市場龍頭嬌生公司在20158月合資Verb Surgical進入市場。該公司在2016年向谷歌和嬌生的高層展示了最新的平台模型,現在更加速發展,2018年員工數就高達250人。Verb Surgical的執行長Scott Huennekens指出,未來市場的競爭將不會僅限於手術的靈活性和微創傷口的大小,AI人工智慧大數據平台將當道,也是新一代數位手術(Surgery 4.0)的關鍵。兩大龍頭的合資公司招募來自光學、硬體和AI以及機器學習的國際專家,意在打造一個大數位AI人工智慧手術平台,而醫療機器人手臂只是其中一部分,因為透過這個平台,外科醫師還可以進行術前評估、術中決策和術後護理。Verb Surgical數位手術平台不但擁有可視化高階影像的功能,更將AI和深度學習技術等5大技術,整合應用於手術上,以減少意外、提高效率和增進效能。現在正進行動物試驗,預計2020年可推出更便宜更好用的醫療機器手臂,市場認為一旦推出成功,有可能顛覆手術市場。(延伸閱讀:達文西機械人手術系統引爆新商戰)

ISRG靠大數據AI迎戰ISRG也絕非省油的燈,在公司高階的一場演講中也大膽預言,手術將更數位化,因為收集手術中的數據,並即時分析,將扮演更關鍵決策;比如手術動作的追蹤,鏡頭也將即時追蹤眼睛的方向,以協助開刀等,一旦可以追蹤手術中的數據來協助外科醫師更精準的下刀,未來機器人手臂的微創將呈現指數式增長,也絕對超過現在市調公司預估百億美元的市場。ISRG現在不但往大數據發展,也朝虛擬實境手術模擬(virtual reality simulator)平台研發,根據2018年第2季財報顯示,全球超過2000個客戶使用這個模擬平台,其中有包括84%的美國學術機構已經使用中。ISRG現在絕對是微創手術產業的龍頭,不過即將對上其他兩個產業龍頭的合資公司Verb Surgical的競爭,尤其谷歌對這家新公司的支援更是無上限。Verb Surgica執行長Huennekens說,當初加入這家公司時,2大龍頭公司的大老闆就說了,不要管技術多複雜、更不用擔心資金,就是要改變世界,未來推出新一代大數據AI的微創手術平台,勢必帶動微創手術新革命。

Sunday, June 14, 2020

新北市 籌組 運動大學城 : 宇康醫電/恩主公醫院/台北大學/三峽區公所/運動中心

新北首創「運動大學城」 長輩樂齡運動健康數據回傳2020-05-25〔記者邱書昱/新北報導〕新北市政府於三峽區台北大學建構打造專屬銀髮族的體育場域,結合高齡運動及智慧科技,透過綜合大學師生資源及專業運動指導員,有趣的是,智能健身器材能夠完整記錄運動數計,在新北動健康的APPLine呈現,市長侯友宜今天出席開幕,他期盼打造專屬長者的智慧運動聯盟。這次「運動大學城」串聯宇康醫電、三峽區公所、台北大學、運動中心、恩主公醫院及社區發展中心。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說明,運動科技智慧健身房場域分布在台北大學運動中心的地下室及12樓,包含體適能中心、有氧教室、泳池、室內羽球館等。她說,課程安排原則上以兩個月為一期,可因應不同需求、族群、喜好、天候等因素做最適當的運用,每期內容也能依照實際情況調整,讓新北的長輩們都能打擊肌衰贏在健康,達到延緩老化、保持良好機能狀態。侯友宜表示,「新北醫動養」的動健康3.0是參考芬蘭經驗,佈建運動場域,2020年預計會完成50處特色或共融公園,以及3座全齡化公園,同時著手培養400位運動指導員及1600位佈老志工。侯友宜也說,新北市在各社區都推動健康,但長者運動大學城則是由一群校隊學生志工擔任協助員,讓年輕族群跟長輩一起互動。台北大學校長李承嘉表示,「運動大學城」非常有意義,學校一直希望能與社區有機會連結,透過這次達到合作。恩主公醫院院長吳志雄也說,2018年恩主公就和台北大學推動健康學院,以減緩長輩失能、增加肌耐力。針對收費方式,衛生局表示,專屬銀髮族的體適能名額有2000人,報名必須要有65歲以上長輩佔15%以上,才能完全免費。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