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18, 2012

期待 長期照護費用 可拿來抵稅 !!

長照費立委籲列特別扣除額2012-7-19〔記者施曉光/台北報導〕曹姓民眾在申報綜所稅時將中風癱瘓父親的長期照護費用列報扣除額,被國稅局認定非法定醫療院所就診費用,必須補稅,纏訟六年,近經大法官釋憲後認定國稅局違憲。國民黨立委陳學聖昨天召開記者會呼籲國稅局檢討,除現有的「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外,也應立即研議「長期照護特別扣除額」。衛生署護理及健康照護組副組長蔡誾誾表示支持,強調現行法令的確沒有補助居家照護、非醫療機構支出,希望國稅局可以儘快試算稅額,把居家照護支出納入列舉扣除額範圍,減輕家屬負擔。

標靶药物的不良反应介绍!!

发布时间:2012-7-18来源:药品资讯网信息中心近日,罗氏制药因被指疑瞒1.5万人因八款药物不良反应死亡的病例报告,而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这八款药物其中5款在中国已经上市,分别为阿瓦斯汀、赫赛汀、特罗凯、美罗华、派罗欣。这5款药物都在中国广泛使用,尤其是赫赛汀和美罗华,在中国有着超过10年的销售历史,同时也是最畅销的抗癌药物。5款药物其中阿瓦斯汀、赫赛汀、特罗凯、美罗华为目前临床上先进的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由于疗效好,相比传统的化疗副作用更小而受到医生和患者的信赖。这些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皮疹、指甲损伤、腹泻等比较轻微的,而严重的不良反应则比较少见,但不应因为这些不良反应而放弃靶向治疗。
在靶向治疗时发生不良反应我们应该怎样做?下面简单说一下这些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对策:
(1)皮疹皮疹是靶向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它以局限性粉刺、炎性和脱屑性红斑样皮疹为主要表现,呈痤疮样,多发且集簇成片,主要见于手、足,也可发生在背部、脸部及胸部,有时伴有搔痒,严重时可引起脱皮、溃烂继发感染。根据皮疹的严重程度临床分为三级:
一级轻度:范围局限,几乎无症状,对日常钗抻跋欤藜谭腥尽?/p>
二级中度:范围比较广泛,症状轻,对日常生活有轻微影响,无继发感染。
三级重度:范围广泛,症状严重,对日常影响较大,有继发感染的可能。当患者出现皮疹时,不论轻重,忌用手挤压,特别是有水疱和丘疹的部位,若损伤会有感染的危险,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清洗皮肤时使用温水,避免直接日晒,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衣。严重时可使用艾沃保湿喷雾进行治疗和预防,艾沃保湿喷雾可以缓解皮肤疼痛、皮疹和干燥等症状,艾沃保湿喷雾有助于受损皮肤恢复至自然状态。
(2)手足综合症  手足综合症也是靶向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通常发生在用药初期,一般在用药后两周时最为严重,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脚麻木、感觉迟钝或异常、皮肤肿胀或红斑、脱屑、皲裂、硬结样水疱或严重的疼痛等。根据手足综合症的严重程度临床分为三级:
一级轻度:手足麻木、感觉迟钝、异常,无痛性肿胀或红斑,不影响正常活动。
二级中度:手足皮肤疼痛性红斑、肿胀,影响日常活动。
三级重度:手足湿性脱屑、溃烂、水疱,伴有严重的疼痛,不能进行日常活动。当患者出现手足综合症时应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手、足部的摩擦及接触高温物品,避免受压,避免激烈的运动和体力劳动,避免在阳光下暴晒,如出现水疱时要请医务人员处理,出现脱皮时不要用手撕,可以用消毒的剪刀剪去掀起的部位。严重时可使用艾沃保湿修护霜进行保湿和治疗,艾沃保湿修护霜可以有效缓解皮肤不适症状,消除皮肤疼痛、干裂和干燥等症状,有效缓解手足综合症,不仅如此,艾沃保湿修护霜还能减轻色素沉着,缓解皮肤高敏症状,有助于受损皮肤恢复至自然状态。
(3)()甲损伤()甲损伤是靶向药物和紫杉醇类药物常会引起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指()甲裂缝、破损、变形、变黑,甚至疼痛、脱落。根据指()甲损伤的程度临床分为三级:
一级轻度:指()甲脱色、褶皱、点浊。
二级中度:指()甲部分或完全脱落,甲床疼痛。
三级重度:上述症状影响日常生活,继发感染,产生甲沟炎等。当患者使用紫杉醇类药物进行化疗时应注意防止指()甲损伤,平常穿着轻便舒服的鞋,勤剪指()甲,剪成弧形,甲沟两侧不留指()甲尖,防止压迫致指()甲扎入甲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意拔除倒刺,倒刺应用剪刀剪除。出现损伤时使用艾沃保湿指甲水进行对症治疗,艾沃保湿指甲水可以促进手、足指()甲的再生,舒缓指()甲的不适,艾沃保湿指甲水还能帮助修护指()甲恢复自然状态,降低指()甲疼痛、断裂和脱落的不良反应。
(4)口腔炎口腔炎为靶向药物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药物损伤口腔黏膜细胞所致,可采取以下办法预防口腔溃疡的发生:
①养成餐前饭后刷牙的习惯,使用软毛牙刷,并经常用盐水漱口。
②避免食用刺激性较强或叫粗糙、生硬的食物。
③进食要细嚼慢咽,食物温度要适宜。
④化疗后患者要经常注意口腔内的变化,如有牙龈肿胀或疼痛,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⑤对已有口腔溃疡的患者,可用生理盐水500ml,利多卡因2ml,甲硝唑片0.4g,庆大霉素16U配置溶液,饭前饭后漱口,或使用艾沃口腔保湿喷雾,可消炎止痛,减轻或者的痛苦。
(5)消化系统反应常见的消化系统反应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消化不良等,这些症状都比较轻微,患者一般都能耐受,如恶心、呕吐严重时可以予以胃复安对症治疗,腹泻较重的可以适当用止泻药,如易蒙停,同时要注意维持患者水电平衡,多补充水分和钠钾离子。以上五点为靶向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其应对方法,其中特罗凯、美罗华、赫赛汀、阿瓦斯汀等靶向药物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不良反应,需要我们密切注意。
特罗凯特殊的不良反应较少的报道提示在接受特罗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或其他实体瘤患者中可出现严重的间质性肺病(ILD),甚至导致死亡。在随机对照研究中,间质性肺病(ILD)的发生率是0.8%,并且这一发生率在特罗凯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是相同的。报道的间质性肺病(ILD)包括:肺炎、间质性肺炎、间质性肺病、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肺纤维化、急性呼吸应激综合征和肺渗出。症状发生于治疗后5~超过9个月,中位发生时间为47天。多数患者常有混杂因素导致间质性肺病(ILD)发生,如:之前有化疗/放疗、原有实质性肺疾病、肺转移或肺部感染。当有新出现的、难以解释的肺部症状,例如:呼吸困难、咳嗽、发热等,需进行检查评价,一旦诊断间质性肺病(ILD),应停止继续使用特罗凯,并采取适当治疗。特罗凯治疗还可能引起无症状的肝转氨酶升高,因此,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肝功能,包括:转氨酶、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如果肝功能损害严重应减量或停药。这些肝功能损害常为暂时性的或伴有肝转移。较少的报道提示服用特罗凯的患者有胃肠道出血症状,常发生于同时应用华法林的患者,所以,同时服用华法林或其他抗凝剂的患者应监测凝血酶原时间。
美罗华特殊的不良反应在使用美罗华的过程中易发生过敏反应,发生过敏反应时应立即使用抗变态反应的药物,如肾上腺素,抗组胺药和皮质激素等。约50%接受美罗华治疗的患者会出现输液相关不良反应。这些反应通常是轻微的,类似流感,但大约10%的患者较严重,可能出现低血压、呼吸困难和支气管痉挛等症。这些症状是可逆的,通常在停止静滴美罗华,并给予退热药和抗组胺药后好转,有些患者偶尔需要吸氧,静滴生理盐水,甚至可能给予支气管扩张药和皮质激素。由于使用美罗华期间可能会出现一过性低血压,所以在使用前12小时以及使用期间应该考虑停用抗高血压药。有心脏病史的患者(例如心绞痛、房扑和心房纤颤等心律失常或心衰)在美罗华使用过程中应严密监护。虽然美罗华单药治疗时不会导致骨髓抑制,但在中性粒细胞计数<1.5×109/L/或血小板计数<75×109/L的患者接受治疗时,仍应谨慎使用美罗华,可把粒细胞和血小板的计数提高为正常计数后再使用美罗华。赫赛汀特殊的不良反应第一次输注赫赛汀时,约40%患者会出现通常包括寒战和/或发热等的症候群。这些症状一般为轻或中度,很少需停用赫赛汀,可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抗组织胺药如苯海拉明治疗。其它症状和/或体征包括:恶心,呕吐,疼痛,寒战,头痛,眩晕,呼吸困难,低血压,皮疹和乏力,这些症状在以后的输入赫赛汀过程中很少出现。在使用赫赛汀治疗的患者中有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单独使用赫赛汀治疗的患者中,中至重度心功能不全(分级III/IV)的发生率为5%,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增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周围性水肿,S3奔马律或射血分数减低等。与赫赛汀治疗相关的充血性心衰可能相当严重,并可引起致命性心衰、死亡、粘液栓子脑栓塞等,特别是在赫赛汀与蒽环类药(阿霉素或表阿霉素)和环磷酰胺合用治疗转移乳腺癌的患者中,患者有可能出现中至重度的心功能减退,所以在使用赫赛汀时、前、后应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电图,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并对症治疗。
阿瓦斯汀特殊的不良反应因阿瓦斯汀有影响伤口愈合的潜在危险,所以应在手术切口应完全愈合后,才开始阿瓦斯汀治疗,而在选择性手术时,应暂停阿瓦斯汀的治疗。在阿瓦斯汀治疗过程中,患者有可能出现胃肠穿孔/伤口开裂综合症,这些并发症可伴或不伴腹腔内脓肿,并可发生于治疗期间的任何时候,临床表现为腹痛,伴一些便秘或呕吐等症状,如患者一旦出现胃肠穿孔/伤口开裂综合症,应立即停药,并禁止再次使用阿瓦斯汀。在接受阿瓦斯汀治疗的患者中,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出血情况,最为常见的是轻微的出血,主要表现为1级鼻出血;2种情况为严重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大出血。患者如果出现需要医疗干预的严重出血,应马上停用阿瓦斯汀并给予积极的医疗处理。而近期出现出血的患者则不应接受阿瓦斯汀的治疗。在使用阿瓦斯汀治疗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高血压,有略过半数(51%)的患者舒张压超过110,而收缩压小于200,当患者出现3级高血压时,应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抑制剂、利尿剂、钙通道抑制剂等药物治疗。

伴侶感染愛滋 無感染另一半可自費預防感染藥 Truvada !!

全球第一種預防愛滋病毒感染藥,FDA核准了!  2012/07/1716:55精實新聞2012-07-1716:55:19記者陳瑞哲報導愛滋病防治藥物科技又有了新的發展,美國藥物食品管理局(FDA)16日核可了全球第一種可降低愛滋病毒(HIV)感染風險的藥物Truvada,為近30年來人類對抗愛滋病的重要里程碑。研發TruvadaGileadSciences(NASDAQ:GILD)為一家美國生技製藥公司,其生產藥物被廣泛應用在病菌傳染方面的治療,包括病毒、真菌與細菌傳染等。Truvada也並非新藥,其實早在2004年就已開始被用在治療愛滋病患者。不過自2010年起開始有研究顯示Truvada也有預防愛滋病毒感染的功能,因此而增加了其可能應用範圍。美聯社報導,過去15年來美國平均每年有5萬個愛滋病感染的新病例,截至目前為止估計約有120萬個美國人感染愛滋病毒,其中有5分之124萬名患者不知本身已染病。FDA藥物審議委員TomGiordano表示,Truvada對於尚未染病的高風險人士較為適用,而且須定期服用才能發揮最此藥品的最大功效。已染病的患者如果使用Truvada可能導致病毒產生抗藥性,將使病情更加難以控制。另外,Truvada對肝與腎等還會產生副作用。嘉實XQ全球贏家報價系統顯示,GileadSciences股價16日在美股收盤時上揚1.5%,收51.94美元。

美國核准預防愛滋用藥「舒發泰」Truvada 我國健保可能不給付 台灣英文新聞 2012-07-18 02:16 PM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16日批准第一種用於預防愛滋的藥物「舒發泰」Truvada,被視為醫學界對抗愛滋病毒30年來的里程碑。聯合國愛滋病防治組織(UNAIDS)對FDA的決定表示歡迎。吉列德科學公司(Gilead Science)生產的藥丸Truvada獲准用於預防感染「人體免疫缺乏病毒」(HIV),FDA核准舒發泰開立給本身並未帶原,但可能因性行為感染愛滋病毒的高危險群,如其性伴侶為愛滋病帶原者,以預防愛滋病毒。研究人員早就想製出一種有助於阻止愛滋病毒擴散的藥丸。公共衛生倡議人士認為Truvada是一大突破。FDA兩周前才批准第一種非處方的家用HIV病毒檢測試劑,這兩項發展可以說是美國在遏止愛滋病毒擴散方面跨出了兩大步。過去15年來,美國每年約有5萬名新感染者。2004年問世的Truvada先前已獲准用於治療已感染HIV的患者。這種每天服用一次的藥丸是以兩種HIV舊藥EmtrivaViread合併而成。自2010年起,多項研究顯示Truvada能預防感染HIV。一項為期3年的研究發現,每天服用,並配合使用保險套,可讓健康的男同性戀和雙性戀者感染的風險降低42%。去年一項研究發現,在有一人感染HIV,另一人未感染的異性伴侶中,Truvada可使感染風險下降75%但專家警告,這種藥必須每天服用才有效,而且對極高風險的人最有效。Truvada標示警語,服用前須檢測確定未感染HIV病毒,若原已感染,可能會出現抗藥性,使服用者的病更難治療。標示也警告副作用,包括腎和肝的問題。服用者也必須配合一整套的預防措施,包括檢測、戴保險套和諮詢。但還是出現反對的聲音,包括「愛滋病健康照顧基金會」在內的一些愛滋病維權人士表示此舉將給病人不實的安全感,減少使用最有效防止HIV感染的保險套,並要求FDA不要批准Truvada做為預防藥物,。但FDA的專家說,臨床實驗並未顯示服用Truvada者更可能進行危險的性行為,保險套的使用多年來也有增加。而國內專家認為,服藥可多一層保護,但性行為戴保險套基本功不可少;且藥費不便宜,政府現階段應不會給付。陽明大學愛滋防治及研究中心主任陳宜民說,此藥過去就被核准用來治療愛滋,現在又核准給伴侶已感染愛滋的人,用來預防此。藥藥費1年台幣40多萬元,「想服用的人可能要自費」,陳宜民說,除非藥費降低,否則政府不可能考慮給付,且國外研究顯示,服藥的順從性無法確定,保險套還是目前便宜可行的愛滋預防方法。

Polycom(寶利通) 佈局遠端醫療視訊 !!

遠端視訊服務擴至HTC手機/蘋果平板  2012/07/1718:29精實新聞2012-07-1718:28:34記者陳祈儒報導  精神科醫生利用iPad上的PolycomRealPresenceMobile1.3服務,遠端控制病房內的攝錄影機。開放標準整合通訊業廠Polycom(寶利通)宣布推出PolycomRealPresenceMobile1.3,此一行動視訊軟體更新版本,將擴大可用性至HTCOneSHTCOneXHTCJetstream平板電腦,以及Apple的新iPad上。而這一類在手機與平板上使用遠端視訊的軟體服務,將可以用於醫師作即時的病患會診,或是教育、檢視製造工廠流程與產品等。過去寶利通的主要市場多以企業客戶為主,因此為延續在企業市場的使用彈性,寶利通表示PolycomRealPresenceMobile1.3PolycomRealPresencePlatform結合後,客戶可擴充支援至1萬台裝置,使IT管理人員更容易管理視訊協作網路。寶利通表示,RealPresenceMobile1.3還包含創新的攝影機控制功能,能遠端控制視訊會議另一端的攝影機,讓使用者可以放大、平移或傾斜攝影機,更方便觀看對象或環境。此功能對許多垂直市場的應用特別重要,例如醫療保健,可進行更深入的病患會診;教育環境,可拍攝教室全景或將演講者或簡報放大;以及製造工廠,可近距離檢視廠房內的產品。例如OrlandoHealth是一家位於佛羅里達州中部的醫療服務業者,該醫療機構為其神經科醫師提供RealPresenceMobile,不僅強化醫師與病患間的連結,亦提升從業人員的生活品質。寶利通表示,PolycomRealPresenceMobile讓客戶將視訊協作的使用延伸到會議室外,可在世界各地輕鬆與其他標準型視訊環境連線,包括身臨其境的視訊劇院、會議室、桌面系統、筆記型電腦以及其他行動裝置。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的熱潮持續加溫。僅在過去12個月內,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率就已提升34%,而平板電腦的採用率亦提高400%。該公司認為,今日每年有數億台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售出,92%的財星500大企業都在測試或部署iPad,全球有超過10億名行動工作者。隨著這些裝置日益普及、越來越多人需要以符合成本效益的方式,隨時隨地面對面溝通,而Polycom提供高安全的行動視訊解決方案,能夠在不同的平板電腦和智慧型手機上執行。

中天生技:解除競業禁止限制.....!!!

中天生技:公告本公司董事會決議解除經理人競業禁止之限制鉅亨網新聞中心2012-07-1817:42:59第二條第211.董事會決議日:101/07/182.許可從事競業行為之經理人姓名及職稱:()林衛理董事長兼任總經理()翁淑鈺投資事業部總經理()馮南陽保健事業部總經理3.許可從事競業行為之項目:
()林衛理(1)泉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任總經理(2)泉發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人董事長代表人(3)台灣浩鼎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法人董事代表人(4)合裕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法人董事代表人(5)合一創新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法人董事代表人
()翁淑鈺(1)中天(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2)鴻營(上海)貿易有限公司董事(3)上海百醫奧製藥有限公司董事(4)中天健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法人董事代表人(5)棉花田生機園地股份有限公司法人董事代表人
()馮南陽(1)上海百醫奧製藥有限公司董事4.許可從事競業行為之期間:任職期間。5.決議情形(請依公司法第32條說明表決結果):本案除林衛理董事長迴避外,經其他出席董事無異議照案通過。6.所許可之競業行為如屬大陸地區事業之營業者,經理人姓名及職稱(非屬大陸地區事業之營業者,以下請輸〝不適用〞):()翁淑鈺投資事業部總經理()馮南陽保健事業部總經理
7.所擔任該大陸地區事業之公司名稱及職務:
()翁淑鈺(1)中天(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2)鴻營(上海)貿易有限公司董事(3)上海百醫奧製藥有限公司董事
()馮南陽(1)上海百醫奧製藥有限公司董事8.所擔任該大陸地區事業地址:()中天(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松江區施惠路688號。()鴻營(上海)貿易有限公司-上海市松江區茸北工業區施惠路31511-12號。()上海百醫奧製藥有限公司-上海市松江區茸陽路200號。9.所擔任該大陸地區事業營業項目:()中天(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藥材、中藥提取物、中成藥加工及生產、新藥研究、開發等。()鴻營(上海)貿易有限公司-預包裝食品、化妝品、動物飼料(特定商品除外)的進出口、批發、傭金代理(拍賣除外)及其他相關配套業務。()上海百醫奧製藥有限公司-生產錠劑、銷售產品並提供相關技術諮詢服務。10.對本公司財務業務之影響程度:()中天(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為本公司之子公司,依權益法認列投資損益。()鴻營(上海)貿易有限公司-該公司為本公司之子公司,依權益法認列投資損益。()上海百醫奧製藥有限公司-該公司為本公司之子公司,依權益法認列投資損益。11.經理人如有對該大陸地區事業從事投資者,其投資金額及持股比例:無。12.其他應敘明事項:無。

大江生醫:(IBD = intergrated bioscience design)

2012/7/18鉅亨網提供第三十四條第391.事實發生日:101/07/182.公司名稱:大江生醫股份有限公司3.與公司關係(請輸入本公司或聯屬公司):本公司4.相互持股比例(若前項為本公司,請填不適用):不適用5.發生緣由:本公司董事會決議通過下列重要議案:(1)通過本公司100年度發行之員工認股權憑證執行轉換發行新股普通股案。(2)通過訂定本公司一OO年度盈餘轉增資發行新股暨現金股利分派之除權除息基準日、停止過戶期間、調整股東配股配息率及員工認股權憑證停止轉換期間案。(3)通過本公司第一屆第二次薪資報酬委員會建議事項案。(4)通過解除本公司董事競業禁止之限制案。(5)通過本公司為充實營運資金,向金融機構申請融資貸款額度案。6.因應措施:7.其他應敘明事項:


TCI 1980 年以來便致力於生物科技之產品開發,並在全球建立一條龍服務的緊密網絡,分別在台灣、美國、香港、越南及上海設立分公司,隨時隨地掌握最新素材及技術研發,開發多種創新性產品,包含功能性保健產品、飲品與保養品等,分銷到中國、台灣、香港、東南亞、美國及歐洲等全球市場。在TCI我們深信,成功的企業一切源自消費者需求,十年前我們以客戶需求為本,結合TCI特有的Q-ODM的營運模式,創造出以十倍速成長的企業並順利走向資本市場。TCI知道邁向上市上櫃之路不是結束而是一個更艱辛的開始,下一個十年我們將以「IBD」一起走向未來(IBD = intergrated bioscience design),強調「先進領先」為任務,「科學驗證」為使命,「保護夥伴」為價值,三項核心策略與行動,以達成「加入並改善消費者生活」之主張。我們不只是設計及製造商品,我們透過夥伴客戶,為消費者負責。獨特創新與服務才能創造雙贏,讓公司永遠走在前端!「創新、前進、寫歷史」是我們不變的企業使命與口號,為了圓夢,我們要成為「世界第一的美容健康企業」,我們需要更多的人才,一起圓夢,一起「創新、前進、寫歷史」。

不宜刮痧部位!

刮痧祛病排毒並非人人都適合?  優活健康資訊網/uho新聞部-20120718下午16:35點選放大(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人的保健觀念越來越強,健康並不是到有病時才求醫問藥,而是在沒生病時保健強身以預防疾病。所以近年來,「刮痧療法」成為中醫重要的療法之一,因其操作方便、方法簡單、療效顯著,因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推崇。在健康中國名家論壇編委會當中也提到,刮痧療法就是透過手指、刮板來開泄人體皮膚毛孔,刺激皮下毛細血管和神經末梢,疏通經絡、開通腠理、流通氣血、加強各種正常的調節功能,達到排除病邪、祛病強體的目的。刮痧療法的治療範圍非常廣泛,但是刮痧也不是萬能的,有些病症不宜刮痧。可以用刮痧舒緩的症狀有:感冒發燒、頭痛、咳嗽、嘔吐、腹瀉、高溫中暑、胃腸痙攣和失眠、營養不良、食慾不振、生長發育遲緩、小兒感冒發燒、腹瀉、遺尿等病症;經痛、月經不順、及用來保健身體,預防疾病、病後恢復、強身健體、美容等。而不適合刮痧的病症為:白血病、血小板減少、嚴重貧血、皮膚高度過敏、破傷風、狂犬病、心腦血管病急性期、肝腎功能不全,及不宜刮痧的族群有久病的老人、極度虛弱、消瘦的人。刮痧並不是全身都適用的,某些部位是不宜的,包括皮膚有破損潰瘍、未癒合的傷口、韌帶及肌腱急性損傷部位,孕婦的腹部和孕婦和經期婦女的三陰交、合谷、足三里等穴位,肝硬化腹水者的腹部、肚臍等。刮痧後會出現一些「痧象」,患者也會出現一些身體反應,對於這些「痧象」和反應要分別看待,遇到不正常的反應要及時處理和補救。刮痧後,對於局部皮膚有微熱感,出現顏色不同、形狀不一的痧象等反應,請不必驚慌,這些都是刮痧的正常反應。而對於出現疲勞、痧象兩天後仍未消退,甚至當場暈刮等現象則應積極防治,這些都是刮痧出現的不良反應。

健保給付Sutent(sunitinib) 於 胰臟癌 !!

帶走賈伯斯的罕病!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健保給付標靶藥   陳鈞凱201271814:12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罹患「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過世,讓這罕見的沉默殺手也因此受到關注,事實上,根據統計,台灣每年新增胰臟神經內泌腫瘤病例約一百人,其中6成常在腫瘤長大、發生轉移後,才會出現症狀而意外發現,標靶藥物成為救命最後一線,健保局則從即日起,有條件給付,可延長生命約30個月。健保局近日公告有條件給付第一個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標靶藥(sunitinib),只要是腫瘤無法切除,影像檢查病情在一年內明顯惡化,仍處於腫瘤細胞分化較好、分裂較慢階段的病患,皆可事先申請使用,但需每3個月評估一次,且不可合併化療、體抑制素及其他標靶藥物。台灣榮總癌病治療中心科主任趙毅表示,神經內分泌細胞在人體的胸腔與腹腔中掌管了各種激素的分泌,如果細胞病變,就稱為神經內分泌腫瘤,好發於胰臟、胃腸道;依發生位置影響不同激素的分泌,進而產生不同症狀,發生在胰臟的即稱作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p-NET)。在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當中,約有6成比例的病患,腫瘤細胞不會分泌激素,導致症狀不明顯,常因健檢或是腫瘤過大、轉移才意外被發現,有時甚至拖了數年才被診斷出來。趙毅說,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雖是罕見癌症,但近年來藉胰臟腫瘤病理切片診斷比率增加後,確診率有提高的跡象,除手術切除腫瘤外,口服標靶藥物因能有效抑制癌細胞生長,也是近年的首選。根據2011年美國臨床癌症醫學會中發表的研究數據,趙毅指出,使用這種標靶藥物治療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中位整體存活期可達30.5個月;而在健保給付之下,病患可年省藥費約100萬元。

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標靶藥 sunitinib 健保給付!!

2012-07-18新聞速報中廣新聞/吳佩臻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死於「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讓這個疾病受到關注。根據統計,台灣每年新增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病例大約一百人,健保局從即日起有條件健保給付使用標靶藥物,預計每年可為這類患者節省百萬元的醫療費用。「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因為症狀不典型,常常被誤診,多數患者是因為腫瘤過大、或是轉移才意外發現,有時甚至拖了好多年後才被診斷出來。台北榮總癌病治療中心科主任趙毅表示,神經內分泌細胞在人體的胸腔與腹腔中掌管了各種激素的分泌,如果細胞病變,就稱為「神經內分泌腫瘤」,通常好發於胰臟、胃腸道,而依照發生位置影響不同激素的分泌,進而產生不同症狀,也因為腫瘤細胞起源不同,治療方式也不同。趙毅說:「根據WHO的分類,分為G1G2G3及混合型神經內分泌瘤,G1G2因為他的細胞分化比較良好,細胞分裂比較慢,這二型G1G2比較適合使用標靶藥物,G3的病理是細胞分化比較惡化、細胞分裂比較多,這種不合適標靶藥物,要用化學治療,所以不是每一種神經內分泌瘤,都可以使用標靶藥物。」趙毅指出,根據美國臨床癌症醫學會發表的研究數據指出,標靶藥物「紓癌特」(sunitinib),原本是用於治療腎細胞癌,後來在臨床試驗中證實,對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具有良好療效,因此納入健保給付,預計可延長患者生命30個月左右,年省新台幣100萬元。中央健康保險局公告「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標靶藥物的給付條件,腫瘤無法切除的患者,影像檢查病情在一年內明顯惡化,仍處於腫瘤細胞分化較好、分裂較慢階段,可事先申請核准標靶藥物「紓癌特」(sunitinib),但必須每三個月評估一次,不可合併化療、體抑制素及其他標靶藥物。

陰道(突破觀念) 讓婦科手術更方便 !!

陰道自然孔微創手術女性福音  2012-07-19中國時報邱俐穎/台北報導傳統婦科手術多會留下疤痕,即使是腹腔鏡微創手術,仍會在腹部留下小傷口,長庚醫院運用陰道自然孔內視鏡手術,將內視鏡由陰道進入腹腔進行手術,無傷口、出血量小、術後恢復時間短,現已成功完成上百例子宮全切除手術與數十例卵巢輸卵管手術。四十六歲的邱小姐,五年前檢查發現骨盆腔有一顆四公分大的子宮肌瘤,當時以為停經後肌瘤就會自行萎縮,不以為意,但近一、二年每逢生理期前十天腹部就會明顯脹痛,還伴隨食欲不振、頻繁漏尿。林口長庚婦產部內視鏡科主治醫師蘇軒表示,病患就醫檢查後發現,子宮肌瘤已長大到廿公分大,外觀更像懷孕六個月大的孕婦,後建議透過陰道自然孔內視鏡手術,在未輸血的情況下,摘出二.二公斤的子宮肌瘤,幾乎是一個胎兒重。林口長庚婦產部主任李奇龍說,手術時內視鏡由陰道進入,術後腹部不會有傷口,手術中失血量也僅三百毫升。邱小姐也驚訝地說,原以為開刀一定會很痛,但不僅完全未感覺到痛,開刀隔天就能下床走動,走路、生活起居都能自理。李奇龍指出,自然孔道就是指口、鼻、耳、肛門、陰道等,以前常有觀念以為開大刀,才能做大手術,但微創手術不代表手術視野小,因透過現代影像設備,能將畫面放大數倍,不僅能減少出血量,還能縮短術後恢復期。目前長庚婦產部主要將此技術用在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瘤藥物治療失敗,或相關良性子宮疾病需手術治療者,但若子宮太大、骨盆腔嚴重沾黏、合併其他腫瘤、骨盆腔發炎或子宮內膜異位者或心肺功能不佳者仍不建議,須經術前評估。長庚醫院成果論文已發表在《美國婦科內視鏡微創醫學雜誌》及《台灣婦產科醫學會雜誌》。

中國克緹以店銷為主軸 !!

【經濟日報╱特派記者林茂仁/上海十七日電】2012.07.1805:47am克緹獲准新增直銷省市將使業績大爆發/林茂仁克緹集團近日獲得大陸商務部批准,新增四川及深圳等53市的直銷牌經營許可,將使克緹直銷區域擴大到大陸西南及華南,讓克緹集團全面啟動直銷業務,預計2013年直銷業績上看人民幣10億元(約新台幣47億元),5年內要挑戰60億元(約新台幣282億元)。克緹集團在2009年拿到直銷牌照,當時是大陸24家直銷商中唯一一家台資企業,原本可以經營直銷的區域包括上海、北京、天津、江蘇及遼寧,近日則獲准經營四川、廣東、浙江、山東及山西等5省及深圳、青島及寧波等3市,累計已有13個省市可經營直銷業務。克緹集團中國區執行長余敬倫表示,現在新增直銷區域後,將使直銷業務全面啟動,過去3年主要是做基礎布局,包括擴增工廠自動化生產線、物流中心及設立全國各地直銷分公司等,未來將有更多資源用在直銷業務上。克緹集團向來以「三銷」聞名,包括店銷、直銷及經銷,目前在大陸以店銷為主,共有4,000多家美容連鎖店,主要銷售美容保養品,預計今年底要挑戰5,000家店,隨著直銷核准的區域增加,克緹集團將有更多資源集中到直銷領域。余敬倫說,大陸對直銷業的管制相當嚴格,但部分業者仍有偷跑的情形,某些直銷業者只拿到一個區域的執照,卻在大陸各地進行直銷業務,但對克緹來說,大公司不可能做這樣的事,故直到直銷區域從華東及華北擴大到華南及西南等地後,有足夠的市場支撐直銷業務,才能大規模舖開。余敬倫指出,現在直銷在一線城市的市場已經趨於飽和,市場競爭情況激烈,反觀二、三線城市有較大的成長空間,加上二、三線城市的民眾所得逐年提高,拉近與一線城市的差距,對於保健食品的需求持續成長,成為直銷業務拓展的重要利基。余敬倫說,預估四川及遼寧等地是直銷商發展的潛力區域,克緹將直攻大西部及東北地區,採用快速成長策略,希望直銷整體業績每年都能倍數成長,公司已經訂下目標,2013年的直銷業績要挑戰人民幣10億元(約新台幣47億元),5年後將挑戰60億元(約新台幣282億元)。【2012/07/18經濟日報】

兩岸生技「對接」產值倍增!

鉅亨網記者胡薏文台北2012-07-1820:322012台灣生技月生物科技大展,今年以500個參展廠商、近千個展覽攤位,躍居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生技展,將於72629日在世貿一館登場。主辦單位中華民國生物產業協會理事長李鍾熙表示,今年特地配合展覽規劃了2場「大中華兩岸生技商機對接會」,如能透過兩岸對接,台灣生技產值倍增--5000億元目標指日可待。李鍾熙指出,政府自民國98年開始大力栽培的生技產業,近年逐步看到成果,今年生技展除了台灣、大陸、香港廠商參與外,也有來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廠商參與,而今年的生技展重點之一為「創業育成」,生物產業協會也將扮演牽線的角色,國際大廠也希望透過與台廠的合作,搶進中國市場。李鍾熙表示,在2008年金融海嘯過後,台灣的生技產業幾乎以「倍數」的方式成長,堪稱各產業中的異數,以上市櫃生技公司的市值來看,金融海嘯後為760億元,但如今已經突破2800億元,而台灣整體生技產業的產值,目前已達2400億元,較10年前1100億元成長逾1倍。李鍾熙指出,大陸在未來10年,將成為全球第2大的藥品市場,台灣生技廠商在技術、經營方面具有優勢,未來如兩岸能「對接」,極有機會將台灣的生技業產值推升至5000億元。此次生技展中,許多上市櫃生技廠商也都積極參與,美吾華(1731-TW)與同集團的懷特(4108-TW),以全球唯一抗「癌因疲憊症」新藥懷特血寶注射劑,最受矚目,中天(4128-TW)6月正式上市的「化療漾」口服液,也將在展場中亮相,抗癌新藥部分,將成為今年生技展中的「台灣生技產業主題館」的亮點。其他還有「生物技術區」、「美麗健康區」,包括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最新研發的抗憂鬱飲品、以基因工程萃取的保養品,以及各式「機能晶凍」等保健食品,也都是台灣生技產業最新的研發成果。

台耀化學獲科專補助: 普納黴素(Pristinamycin)原料藥製程!

經部補助6項開發產業技術計畫2012-07-1811:13:11閻光濤/整理經濟部近日召開業界科專計畫指導會議,會中通過補助上銀科技申請「多軸機器手臂暨零組件之技術開發計畫」等6項業界開發產業技術計畫。中央社台北18日報導指出,經濟部表示,上銀科技將透過執行本計畫,結合工研院多軸機器手臂技術科技專案研發成果,投入包括機器手臂本體、精密減速機、電動夾爪和精密軸承等產品開發;預計計畫完成後,將可快速建立國內產業機器人以及自動化系統自主技術。值得注意的是,經濟部這次會中還通過盛達電業(主導)開發智慧聯網的智慧城市公共照明與寬頻服務技術計畫。經濟部技術處表示,由於目前國內針對不同的服務、元件與路燈管理系統並無一套智慧聯網整合的解決方案,導致維運成本偏高。技術處指出,盛達電業主導的這項計畫擬提供公用照明與道路感測系統解決方案,整合異質型無線寬頻網路傳輸技術於公用照明系統,將公用照明及多元化感測設備使用情況自動診斷並回報至後端服務平台,達到可隨時隨地控制照明每台終端的使用狀況,進行設備狀態管理。此外,還將可提供城市公共空間照明智慧化且節能減碳的整合應用,同時整合不同網路型態於同一套系統下,提供多元化感測器建置的完美結合。除了上銀科技、盛達電業外,另4項計畫分別為億光電子(主導)開發綠色背光模組及材料、南寶樹脂開發無雙酚A環氧樹脂罐內漆與塗佈技術、冠品化學開發低溫貼合異方性導電膠膜技術及台耀化學開發普納黴素(Pristinamycin)原料藥創新製程等。【中央網路報】

健喬子公司因華近日完成現增估9月登錄興櫃

2012/07/1810:17精實新聞2012-07-1810:17:17記者蕭燕翔報導健喬(4114)重要子公司因華近日完成現增,每股發行價15元,市場預估,因華將在9月中登錄興櫃,而以健喬持股成本7元估算,潛在收益至少將超過1億元。根據健喬首季季報顯示,持有因華達13,363張,當時持股比例達39.89%,而配合公開發行及登錄興櫃進度,因華近日完成現增後資本額增至4.2825億元,健喬持股比例降至31.2%,根據內部規劃,在完成公開發行及現增後,因華可望在9月中登錄興櫃。而健喬原持有因華的每股持股成本約7元,法人估計,因華於現增期間再取得可提高生物可利用率組合的包覆技術專利,未來可望一併考慮在興櫃定價內,因此未來該公司登錄興櫃價格可望至少從15元起跳,以健喬持有張數估算,潛在收益超過1億元,對照該公司股本,每股潛在挹注逾1.2元。不過,健喬強調,看好因華中長期發展,持股還沒考慮處分。事實上,因華近年自行開發的新藥逐年有進展,自行開發的GemcitabineHCI口服劑型抗癌新藥去年11月獲FDA核准,進入人體臨床1期試驗,內部完成前期準備後,預計今年9月啟動,新藥最快2015-2016年可望上市,潛在全球市場規模則超過11億美元。

研究发现运动有助改善老年人认知功能

发布时间:2012-7-18来源:爱唯医学温哥华——阿尔茨海默病学会2012年国际会议715公布的多项研究共同表明,体力活动对于保护认知健康至关重要。这些研究显示,体力活动不仅可改善心肺功能,而且还能增加脑容量,改善认知功能,以及加快神经元生长。温哥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衰老、活动和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的TeresaLiu-Ambrose博士及其同事开展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探讨了3种不同训练方案的益处:抗阻训练、有氧训练、平衡与张力训练(对照组)。各种训练每周进行1次,持续6个月。受试者为8670~80岁的女性。所有受试者均在家居住,但可能存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各组的训练强度均不断增加。抗阻训练组从受试者所能承受的最大重量开始训练,一旦受试者能够超过所要求的重复次数,就继续增加重量。有氧训练组根据受试者的心率和主观运动强度来增加受试者的步行速度。对照组也随着研究的进行而增加重复次数和拉伸。6个月后,抗阻训练组的执行功能相对基线改善17%,显著优于其他组。此外,这些女性的联想记忆也获得显著改善。Liu-Ambrose博士还发现,认知结果与生理指标相关。功能MRI显示右舌回、枕叶梭状回和右额极这3个参与非言语联想的编码和记忆的脑区血流量增加。有氧训练组的平衡、活动性和心血管功能改善,但认知功能和脑生理功能未获得同样改善。平衡和张力组的认知功能得以维持,未出现进一步下降,但也未获得进一步改善。Liu-Ambrose博士表示,抗阻训练组受试者获得了真正的改善,这表明训练不仅可预防轻度认知功能损害进一步恶化,而且还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在另一项研究中,匹兹堡大学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人员KirkErickson博士发现了训练诱导的脑容量改变的分子基础。Erickson博士表示,体力活动可刺激释放促进神经元生长的分子。这项研究纳入120名入组前处于久坐生活方式至少6个月的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受试者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接受为期1年的中等强度步行训练,另一组接受为期1年的拉伸和张力训练组。基线时和1年时,测定脑容量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研究结束时,步行训练组的前海马容量较拉伸和张力训练组增加2%BDNF的增加与容量改变呈正相关。此外,还发现额前皮质容量的增加与心肺功能增加相关。Liu-Ambrose博士表示,尚不完全清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实施这些实验性的训练方案,因为对于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而言,他们在计划和安排事情方面本已存在困难。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NaderFallah博士根据其在生物统计学方面的经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他对一项为期12个月的随机对照研究中的15565~75岁女性进行了二次分析(Neurobiol.Aging2012;33:1690-8)。在这项研究中,受试者被分入抗阻训练组或平衡和张力训练组。分析表明,基线认知功能较高的女性从抗阻训练中获得的益处最大。基线功能较低的女性不仅从训练中获得的改善较少,而且对抗阻训练及平衡和张力训练的反应也相同。Fallah博士表示,这项研究首次发现,患者的基线自我调节能力可影响其从目标训练中获得的认知功能方面的益处。这项研究结果表明,"认知启动"(cognitivepriming)可改善接受训练的患者的预后。Liu-Ambrose博士表示,这给医生们提供了另一个思考的角度:当医生对患者采取某种训练方案时,更多注重的是机体的能力,即患者膝关节能否承受这种训练、患者心血管状态如何等。但基线时具有较好执行功能的患者能够更好地执行医生为其处方的训练,而痴呆较明显的患者则只能更多依靠照顾者的帮助。上述研究者均声明无经济利益冲突。

中国将建立三级中医药信息平台

发布时间:2012-7-18来源:药品资讯网信息中心中国将建立三级中医药信息平台。这是记者17日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了解到的。根据官方规划,平台将于2015年基本建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说,到2015年,中医药信息化取得明显进展,依托国家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基本构建统一高效的国家、省、区域(地市或县级)三级中医药信息平台,满足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业务应用的需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印发的《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称,到2015年,基于信息平台的中医药电子政务系统、中医药综合统计管理系统、中医药公共信息服务系统、中医药医疗服务信息系统、中医药预防保健信息系统等初步建成,形成一批覆盖中医药主要业务的应用系统;中医药数据资源库和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基本建立,进一步推进中医药信息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建立一支中医药信息化专业复合型人才队伍,为中医药信息化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规划》提出,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包括9项主要任务:一是构建国家、省、区域(地市或县级)三级中医药信息平台,实现国家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对全国中医药的综合管理和业务协同。二是建设基于信息平台的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包括中医药电子政务系统、中医药综合统计管理系统、中医药公共信息服务系统、中医药医疗服务信息系统、中医药预防保健信息系统等。三是建设中医药科技信息化。四是建设中医药教育信息化。四是建设中医药文化信息化。五是建设中医药对外交流信息化。六是建设中医药标准信息平台。七是建设中医药标准信息平台。八是建立中医药资源数据库。九是建设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

国内首台化疗药物全自动配液机器人投入使用 !!

发布时间:2012-7-18来源:药品资讯网信息中心近日,国内首台化疗药物全自动静脉注射液体配制机器人在解放军第302医院投入使用,该设备对患者和医务人员提供安全保护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化疗药品配置的精确度,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化疗药品能作用在肿瘤细胞生长繁殖的不同环节上,根据病人的病理诊断和分期,选择配置不同的药物和剂量,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是目前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其本身具有很强的放射性和毒性污染,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一定伤害。传统的化疗药物配置采用人工配置,在流程跟踪上不够健全,也无法量化。据了解,普通的生物安全柜并不能完全消除药品在人工配置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医务人员带来一定伤害。此外,由于人工配置在精确度上的局限性,使化疗药品在配置及发放过程中对患者也存在潜在危险。为了保护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安全,进一步提高疗效,解放军第302医院专门引进了化疗药品全自动配液机器人。该设备分为药品配置区、装卸区、空气处理区、废物处理区及电子舱。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化疗药品配制过程中,操作人员从传递窗口将药品放入药品架,药品在密封状态下进入生物安全柜;配置区内的机械臂能完成人工配液流程中的所有操作;配制好的药品通过药品检测系统的测试,并配有是否合格的标识,药品配置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弃物自动投入到废物箱,保证了安全处理。据解放军302医院药学部主任韩晋介绍:"配液机器人是在一个全封闭的一个状态下进行(工作)的,它对毒性药品的进行的一个配置,(采取)自动的、封闭式的、一个净化的状况下进行配置,达到一个安全的、净化的目的。"该设备对患者和医务人员提供安全保护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化疗药品配置的精确度,精确率达到98%以上。实现了化疗药品配置过程中患者、药物的正确性,计量和配置方法及时间的精确性,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同时,该设备也同样适用于普通静脉注射液体的配制。近年来,解放军第302医院作为全国最大、全军唯一的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以构建信息化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确保药品安全合理使用为主要方向,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和步伐,现拥有国内一流的自动化门诊药房、一体化洁净住院药房、符合GPP标准的制剂室和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中药学重点学科及军队临床药理基地的中药房,药学服务保障全方位实现了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

科技政委張善症透露生技鑽石方案要大翻修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即時報導】2012.07.1712:25pm行政院「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受到各界「跛腳」的質疑,行政院政務委員暨科技會報副召集人張善政表示,要在9月底前端出好菜,把「鑽石方案」重新翻修一遍。「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推出多時,共有四大支柱,包括生技創投基金、超級育成中心、食品藥物管理局及轉譯中心。其中的生技創投基金(TMF)已在6月下旬宣告破局,超級育成中心也傳出今年11月前可能結束。張善政表示,會用23個月的時間,用心「Cooking」(烹煮)出最好的全新鑽石方案,針對原有的「鑽石方案」加以調整,其中他可能延攬原TMF操盤手張有德,負責尋找適合台灣發展的新藥。張善政指出,即使超級育成中心破局,在「新版」的鑽石方案中,仍會維持當初成立時的精神,即選擇新藥和育成兩大機制,未來的超級育成中心也有可能由民間公司轉為財團法人架構,但張善政強調,這要看權責單位國科會的規劃。【2012/07/17經濟日報】

馬偕醫院與工研院攜手共創國際醫材商機

2012/07/18     【台北訊】馬偕紀念醫院與工業技術研究院今(18)日舉行「IM+醫材產品開發暨臨床試驗合作平台」簽約儀式。將著重研發高端復健輔具及創新醫材,期突破過去僅能以藥物治療疾病的屏障,扶植我國生醫產業打入國際生醫市場的嶄新藍海。雙方未來將結合馬偕紀念醫院的醫學能量與工研院的跨領域科技優勢,雙方共同投資與合作,整合雙方在科技、醫學及醫研合作的研究及成果,在醫學材料、醫學工程,疾病治療、再生醫學及分析等領域共同創新,提昇研究發展能量並擴大專利與技轉成果。工研院院長徐爵民指出,工研院是台灣最大的產業技術研發機構,自成立以來也見證了台灣各時期的醫療器材發展,工研院的六大研究領域範圍廣而先進,能夠為醫材開發灌注前瞻能量。本次與馬偕合作,從商品DesignPrototype試製、臨床前測試與法規路徑規劃等,投入完整的醫材開發計畫。這個合作案希望達到兩個目的,首先希望打造國內醫材產品開發暨臨床試驗平台,能夠掌握醫院端需求,直接針對醫療器材產品及技術進行合作開發,有效提高技術商品化成功率,增加產業效益;再來則是扶持醫材新創事業,以雙方共同出資,成果共同分享為原則,帶動台灣醫材產業發展。馬偕醫院院長楊育正表示,除提供民眾身、心、靈的醫療服務外,馬偕紀念醫院更為全國醫護相關科系學生完整的教學與臨床實習場所之教學醫院,已成立10年的創新育成中心更是全國第一個以醫學中心為主體,培育生物醫療科技產業為職志的研究單位。本次與工研院合作,期望未來以平台模式加速研發時程與效能,將臨床醫療照護品質的創新落實為產業化,為我國生醫產業找出具有國際代表性的醫療端Realneed產業。馬偕紀念醫院與工研院簽訂合作備忘錄後,雙方將組成研發團隊落實以下目標:首要目標是順應生醫研發趨勢,合組研究團隊、共同開發具國際競爭力之新式醫療產品;第二個目標是利用創新選題機制,確實掌握醫療端需求,針對醫療器材產品及技術進行合作,以提高技術商品化成功率,增加產業效益;第三則以新創事業為最終目的;最後以雙方共同出資,成果共同分享為原則。藉由彼此的合作,引領台灣醫療科技升級,嘉惠台灣民眾健康,寫下台灣醫材領域嶄新一頁。

提升教育研究台星簽約合作

2012-07-1801:01中國時報【石文南、實習記者許仲安/台北報導】我國國家教育研究院與新加坡國家教育研究院簽署學術合作備忘錄。國家教育研究院長吳清山表示,透過合作增進人員與學術交流,提供教育研究領域的國際合作,定期舉辦各種學術研討會,與學術性、科學性期刊發表,提升我國教育研究之國際能見度。簽約儀式十七日在國家教育研究院台北院區舉行,由吳清山與新加坡國教院校長李盛光共同簽署。吳清山指出,近年台灣教育人才外流嚴重,透過這次雙方簽訂合約,增加我國與其他國家交流研究成果的輸出,也將舉行學術研討會供雙方觀摩,對台灣教育的研究與發展,有啟示與改進的作用。未來將陸續與各國合作,將可提升我教育研究之國際能見度。他表示,台灣在高等教育及技職教育表現出色,在華語文領域具有競爭力。新加坡在高等、國民教育值得學習,新加坡學生雙語優勢在亞洲國家十分搶手,其中,九成的大學生在畢業半年就找到工作,平均起薪突破新台幣七萬元,不管在薪水、就業率都具有指標性。

科技大咖談創意:周杰倫是產業

21:38:32(中央社記者江明晏台北18日電)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指出,鴻海、台積電都是30年前創立的,現在年輕人都不創業。GOOGLE台灣總經理簡立峰則認為,台灣歌手周杰倫創造華人音樂流行趨勢,本身就是一個創意產業。經濟日報主辦「雲端大未來高峰會」邀請台灣多名科技人士齊聚,討論台灣創業的問題。蔡清彥說,台灣電子業大公司,像是台積電、鴻海、廣達,都是30年前創業的,「台灣現在的創業文化心態,變弱了!」。蔡清彥說,大陸創立阿里巴巴、百度網站,美國有YouTube等網站,台灣為何缺席網路創業?如果台灣要尋找機會,他指出,也許可以聚焦音樂產業。而雲端也具備許多服務,讓人群與音樂連結。簡立峰表示,「年輕人想做甚麼,哪裡才有機會」,他說,現在的年輕人,都去福隆海洋音樂祭搖滾,或是跑去墾丁吶喊音樂,或許,在那裏設雲端基地,才很有商機。他指出,台灣如果有1000個地下樂團,就讓他變成1萬個,讓未來所有的華人音樂都是台灣製造,「那就是不得了的事」。簡立峰接著說,如果以後還有雲端論壇,「希望是18歲的孩子來告訴我」,因為這是他們的未來。大家如果5年前就談雲端,現在也許就有1000多個剛從大學畢業的優秀工程師。中華電信董事長呂學錦說,美國現在的創業不足,未來面臨危機。中華電信為促進創意發展,歷年來舉辦「創新應用大賽」,希望長期耕耘科技創意的領域。去年吸引23萬學生、1萬多個企業組團來參加,呂學錦說,短期先重視創意的量、長期再重視創意的質。IBM副總裁李實恭說,創業不必太強調創意,因為創業需要經驗,台灣優秀的企業,應該嘗試二次創業。若從雲端的領域來看,作業系統、後台、服務都有可探討的空間。也可以研究終端設備的安全性問題。英特爾台灣分公司總經理陳立生則將創意不足的問題導向「教育」,他說,台灣的教育傾向就業導向,台灣電機系與醫學系占據第一志願已久,在國外,多半是數學、哲學系,才是第一志願。蔡清彥則表示,家長也在青年創業的路,扮演重要的角色,台灣家長多半害怕子女承受創業失敗的風險,而不鼓勵創業。也許寄託十二年國教,未來可改善家長和學生一股腦追求「考得好」的迷思,轉而思考創新的發展。

台灣生物科技大展將登場今多家生技產業推新產品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2012台灣生技月暨生物科技大展將於72629日在世貿一館展出,今年共計有6個國家,500家廠商,近千個展覽攤位參展。光弘科技公司副總經理郭惠卿介紹目前開發建構奈米陶瓷成型產品。(歸鴻亭攝影)經濟部生物技術與醫藥工業發展推動小組主任鄭健新表示,從民國98年開始,由政府大力栽培的生技產業,在近年已逐漸看到成果,今年生技月中生物科技大展更是聚集了產官學界許多廠商多年研究發展的成果。今日的展前記者會,搶先曝光展中特色技術與產品,分為「生物技術區」、「台灣生技產業主題館」以及「美麗健康區」3個主要區塊,共計22家廠商搶先展出多項創新、獨特的生技產品與技術。優化生醫科技公司公共事務部專員尤怡婷鼓勵民眾預先將健康的免疫細胞儲存起來。(歸鴻亭攝影)農委會展出近年來研發之15項花卉新品種,包含有喝了美白營養液的文心蘭台農4號,花色更為潔白明亮,不但提升了對日本消費市場的吸引力也提升了產品價值;現場以「農業科技之產業化」為展示主軸,規劃花卉、熱帶果樹、植物種苗、種畜禽、水產種苗、觀賞魚、良質米、有機農業、動物疫苗及節能減碳等10項主題。秀傳亞洲遠距微創手術中心(aits)以「穿梭3D機器人微創手術新境界」為主題,展示微創中心醫學影像實驗室結合工業技術研究院電子與光電研究所及上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開發的立體3D內視鏡與智慧機器手臂。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蔡國珍表示,該系最新研發抗憂鬱飲品,利用米飯固態培養冬蟲夏草子實體之殘留米基來培養乳酸菌,發酵生產高含量GABA(胺基丁酸),不但有益於腸胃功能,又可應用於安神、助眠、抗憂鬱、及預防癲癇、帕金森氏和老年癡呆症等。優化生醫科技公司公共事務部專員尤怡婷指出,根據衛生署今年公布的資料顯示,癌症已連續30年蟬聯國人死因之首,平均每62秒就有1人罹癌,每12分鐘更有一人因癌辭世;優化免疫細胞銀行就是希望能預先將健康的免疫細胞儲存起來,,在日後有需要時加以應用。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蔡國珍介紹最新研發抗憂鬱飲品。(歸鴻亭攝影)懷特生技新藥董事長特別助理林瑩慧則說明,該廠生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核准的第一個新藥,亦為全球唯一抗「癌因性疲憊症」新藥,又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FDA)認定原發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簡稱ITP)「孤兒藥」資格,將直接進入快速審查機制,縮短上市時程,是化療副作用所苦的癌症患者的一大福音。光弘科技公司副總經理郭惠卿介紹目前開發建構奈米陶瓷成型、金屬粉末成型製程、鈦金屬系列人工植入物、醫療器械等高科技產品,已取得多項專利。另外,這次參展也首次增加「兩岸生技專區」,舉行了一連串兩岸生技相關論壇,從「中國市場佈局經驗分享」到「大中華兩岸生技商機對接會」,要讓台灣的廠商以及生技相關產業業者從技術面、經營面到產業面都能掌握先機,搶進商機主辦單位強調,這次展出規模堪稱亞太之最。

2012準備進軍台灣市場,發展自有品牌

F-金可積極擴廠準備切入代工業務與台灣、日本與歐美市場2012/07/1800:00(LeadingEdge提供)金可主要產品範圍涵蓋傳統隱形眼鏡、拋棄式隱形眼鏡及相關護理液產品,以中國大陸為主要銷售市場,自有品牌「海昌(Hydron)」及「海儷恩」在大陸地區生產與銷售,在大陸市占率約35%,高於嬌生,位居第一。相對國際大廠,金可有通路與產品多樣化的優勢;加上自產自銷,毛利率比純代工的同業精華光學(1565.TT)表現好。由於金可業務範圍主要著重在成長較快速的中國市場,短期成長動能大;加上金可積極擴廠準備切入代工業務與台灣、日本與歐美市場。

金可成長動能來源中國市場過低的滲透率,未來有三倍以上成長空間中國雖然是世界上視力矯正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但隱形眼鏡配戴率極低;即使在中國一線城市,配戴率也僅為13%,遠低於美國的25%,日本的32%和香港的35%。我們粗略估計,如果中國在十年內,配戴率達到約20%,整體市場規模依照現有比率可成長3.3倍。短天期商品的崛起,總銷量不變情況下,至少帶來五成以上營收成長除了配戴率提升,也因保健意識崛起,從長周期隱形眼鏡轉為短周期隱形眼鏡,我們依照目前海昌現有產品(表八),觀察後發現如果客戶轉買短周期產品,一年投入隱形眼鏡總費用至少可成長兩倍至三倍。目前金可銷售的隱形眼鏡,約八成來自長周期產品,如果未來產品結構轉變像歐美靠攏,七成商品轉為短周期,三成為長周期商品,我們估計在隱形眼鏡總銷量不變的情形下,市場規模至少成長五成。如表七,假設原本使用季拋的客戶轉為使用月拋,一年總費用可以從人民幣192元成長到至少364.8元;同時,如果月拋客戶轉為日拋式產品,一年總費用更可從400元成長至1800元。

除了中國市場以外,海昌也積極反攻台灣隱形眼鏡市場,準備於2012年第二季推出自有品牌,於相關公司寶島眼鏡旗下販賣。目前台灣隱形眼鏡市場規模約50億台幣,金可可利用已擁有的通路優勢(表九),搶占台灣市佔率;我們估計金可的海昌打開台灣通路後,估計市占可達約6%(約精華光旗下品牌帝康市占率一半)。如果以台灣整體隱形眼鏡產值約50億,2012下半年估計為金可帶來約至少1億台幣營業額,2013年帶進約至少3億。

評價我們認為,雖然從歷史財務資料來看,金可或許表現不如精華光電,但金可會享有未來較高的營收成長率;加上自有品牌的加持,可望毛利率可繼續維持高檔。觀察金可2011年淨投資率,可見管理團隊對未來前景樂觀,投資金額大幅超越營業現金。雖然現階段精華光本益比來到約18倍,但精華光主要業務來自歐美與日本,與成長動能較大的中國相關性低;我們保守估計,金可未來本益比可來到20倍以上,如果用其2011年每股盈預估計,合理估價約為198元,與承銷價一致。根據金可管理團隊估計,2012年整體營收可望成長三成,稀釋後每股盈餘約為12.54元。由於金可營收成長預期有估不準風險,加上金可的獲利來源其實來自價格的競爭,而非產品的差異性。加上研發能力一定比不上國際大廠,殺手級產品矽水凝膠已出現,金可的獲利是否可以在第一線城市維持長期成長,以及當第二三現城市人民消費力增強後,是否還會對其產品有高忠誠度,都是我們關注的焦點。我們採取安全邊際做法,估計金可合理本益比應介於2025倍之間。2012年金可第一季財報維持30%成長,市場至少給予23倍本益比評價,合理股價來到280元。然而,如果金可可維持30%成長,加上下半年產品將於台灣上市,估計本益比來到25倍,約313.5。我們認為現階段股價已經來到樂觀區間,我們建議投資人區間操作,價格跌到280以下才是進場時機。*本公司提供之資料力求準確無誤,但本公司對其全部或任何部分內容的準確性或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客戶在進行買賣時,請自行判斷。如因此產生任何損失,概與本公司無關。

台灣芋香味毛豆綠金!

鉅亨網新聞中心(來源:華人健康網)2012-07-1900:03:43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歷經10年的選拔培育,農委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於今年推出高產優質的芋香毛豆新品種「高雄11-香蜜」,是台灣第1個自主混種培育的芋香茶豆品種,豆仁不但有濃郁的芋香味,更具有豆莢大與產量高的特性,較日本香姬茶豆品種增產25%以上,準備授權產業界應用,繼續開闢「台灣綠金」的外銷版圖。台灣毛豆產品年外銷產值達6千多萬美金,在日本的市占率為41.8%,領先中國與泰國等競爭對手。(圖片提供/農委會)農藝研究室副研究員周國隆表示,台灣農業很神奇,米可以有芋香味,毛豆也可有芋香味。芋香毛豆除了會散發香氣,讓人聞得到也吃得到,放入口中細細咀嚼,濃郁的芋香味讓人吃了讚不絕口。台灣長期以來,芋香毛豆大多種植日本香姬茶豆品種,但「香姬茶豆」的豆莢比較小,產量較低。高雄場於民國90年就展開本土芋香毛豆的育種計畫,歷經10年的選拔培育,今年推出帶有濃郁芋香味的茶豆新品種「高雄11-香蜜」。該品種青出於藍、更勝於藍,不但保有母本「香姬茶豆」的芋香味,更具有豆莢大與產量高的特性,較「香姬茶豆」品種增產25%以上。周國隆指出,台灣毛豆產品年外銷產值達6千多萬美金,在日本的市占率為41.8%,領先中國與泰國等競爭對手,其中「高雄9號」約占80%、芋香毛豆約占20%。在日本超市,同樣1400公克的冷凍毛豆產品,有芋香味的就比一般豆香味的貴日幣100元。「高雄11-香蜜」品種是台灣自主混種培育的成果,正港的MIT,預計推廣後可提升台灣毛豆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農委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今年推出高產優質的芋香毛豆新品種「高雄11-香蜜」,是台灣第1個自主混種培育的芋香茶豆品種。(圖片提供/農委會)周國隆強調,以往台灣外銷業者找農民契作日本香姬茶豆,為避免種子混雜變種,每35年必須再向日本購買種子進口,每公斤高達千元左右。如今台灣有自己的芋香茶豆品種「高雄11-香蜜」,不但可以擺脫依賴日方的情況,喜歡吃毛豆的台灣消費者,更有機會大飽口福。該品種已向國內申請植物品種權,目前正公開審議中,預計今年秋作開始給專業豆農試作,並與加工業者合作開發芋香茶豆產品,因此,消費者在12月間,就可吃到正港的台灣芋香毛豆。

魚池鄉頭社活盆地金花海節活動

【聯合報╱記者黃宏璣/即時報導】2012.07.1707:00pm去年打響知名度的日月潭頭社活盆地金針花海,將於月底到八月初開花,所在的魚池鄉公所配合活盆地的絲瓜花、九月金銀花季,定22日上午在魚池鄉頭社村哇拉蜜冰店旁舉辦日月潭頭社活盆地休閒農業區「黃金花海節」活動;鄉長陳錦倫17日歡迎全國遊客來活盆地賞花海、品嚐生鮮絲瓜,體驗會彈跳的濕地。來頭社休閒農業區可欣賞花海、品嚐絲瓜、體驗農村風光,更是親子同遊的好去處。魚池鄉公所87起共推四梯次體驗行程,每人報名費99元,即享有休閒農業區體驗導覽、絲瓜美食、宣傳提袋及平安保險。意者洽電魚池鄉公所049-289537151農業課陳柏蓁。【2012/07/17聯合報】

咖啡要好喝從選豆開始!!!

2012-07-18中國時報陳大任/台北報導.陳若愚說,全球種植咖啡豆最佳位置就在南、北迴歸線之間,中美洲是世界主要產地,近年台灣也有人種植,不過受到地理、氣候及種植技術影響,即使同一品種,也可能產生完全不同的風味。再加上後續水洗處理、烘焙,差異更大,最新的蜜處理技術,以生物酶後製處理更能完整保留咖啡熟果的香甜,益增咖啡豆的風味。陳若愚在尼加拉瓜擁有咖啡莊園,由家族中最年輕的醫師姪子負責種植和管理,豆子多次受到國內選優勝選手採用而備受肯定,甚至成為比賽用豆。她說,精選品質也是一種健康觀念,因為咖啡豆是農產品,保存不當就會產生紅麴毒素、黃麴毒素,甚至赭麴毒素,會影響健康。為推廣咖啡文化,位於台北市民生社區的協會也設有品賞中心,不定期舉辦品賞活動。選擇好豆子,最重要的就是新鮮度,一般咖啡豆最佳賞味期大約是2個月,有些玩家挑剔到7天、12天或14天。選購時先聞,有油耗味就不新鮮,有些店家在包裝上甚至會標註烘焙日期凸顯專業,此外,專業的包裝袋應有單向透氣孔,可釋放豆子的雜氣。目前豆子的包裝大多是一磅或是半磅,建議消費者可以喝多少磨多少,豆子不要放冰箱,因為溫差會使豆子吸收水氣,冰箱內的雜味也會被豆子吸收,反而破壞原始風味,只要擺在陰涼的地方即可。陳若愚說,每粒咖啡都是得來不易,從辛苦的種植、細心的處理、烘焙到最後的沖泡,最後再以絕佳風味入口,一切的辛苦都值得。

台灣創新生技樂活!!

創新生技樂活台灣-台灣生技產業主題館,邀您一起來參與(中央社訊息服務2012071908:44:32)2012年台灣國際生物科技大展BioTaiwan,將於72629日假台北世貿一館隆重展出。為了讓民眾透過這次展覽,更加瞭解我國生技產業的發展,由經濟部工業局指導、經濟部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推動小組執行的「台灣生技產業主題館」,今年將以「創新生技樂活台灣」作為主題館展出主軸。精心設計的台灣生技產業主題館,設於台北世貿一館B區,全館展區分別規劃成(1)台灣生技發展主題區(2)政府政策區(3)國內外生技企業區。國內生技企業參與廠商,今年計有來自於生技醫藥、生技服務、醫療器材三大類別共19家國內生技企業參與主題館之展出。分別是懷特生技新藥()、美吾華()、牙堡生技()、安克生醫()、中天生技()、泉盛生技()、合一生技()、因華生技製藥()、全新生醫()、保生國際生醫()、華肝基因()、濟生化學製藥()、杏國生技()、藥華醫藥()、優化生醫科技()、德英生技()、旺北科技()、光弘科技()、科頂科技工業()。此外,為促進產業國際交流,主題館特別邀請來自日本、澳洲等10餘家參訪,將促使國內、外的生技企業進行多方交流,誘發合作商機,協助國內生技業者拓展國際市場。台灣生技產業主題館於展期中呈現各家生技研發成果外,特別於727()下午二時起於世貿一館二樓第二會議室,安排十餘場次的優良廠商成果發表會,以最新的生技研發成果與全球產業趨勢、生技市場通路行銷及未來生技市場競爭力為主題,邀請產官學各界與民眾一同探討台灣生技產業的未來發展。另於本館舞台區安排相關時段,邀請參展廠商舉辦產品及企業見面會,此平台邀請廠商呈現企業經營策略與精心研發的產品,讓現場民眾們更了解創新生技與樂活生活的關聯性,並藉著廠商大放送的活動,增加企業與民眾間的互動,也藉此加深民眾對台灣生技技術與產品的印象。2012年台灣生技月「台灣生技產業主題館」,將透過台灣產業整體政策與發展現況的呈現,結合國內外生技企業的共同展示,向社會大眾與國內外業界展現我國部推動生技產業的政策與成果,增進國人對生技產業的瞭解。歡迎您在72629日每日10:00-18:00,前來台北世貿一館B區,瞭解更多我國生物科技產業的推動政策與成果。相關訊息及優良廠商成果發表會資訊歡迎上網瀏覽http://2012biotaiwan.info或至「台灣生技產業主題館」的粉絲團(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2012biotaiwan)洽詢電話:02-27665367彭小姐訊息來源:威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IBM智慧雲解決雲端問題

2012/7/18下午01:51:03身為全球企業級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的技術與服務提供商,IBM針對雲端運算發展特點,整/編輯/謝俊峰合自身軟體、硬體及服務能力,推出3大雲端運算解決方案,即IBM智慧雲的基礎方案、服務方案與產業方案。讓企業可依需求或進行產業轉型階段時,充分運用IBM的多元資源;目前在台灣已於醫療照護、工廠管理、電信應用創新、金融子行應用及智慧樓宇等均有案例,同時也和國內研究單位合作發展具市場價值的產業雲服務,並進一步出口到大陸,協助發展台灣雲端產業能量。根據IEK統計顯示,全球雲端服務產值從2011年的279.5億美元,成長至2015年的638.4億美元,2011年台灣雲端服務市場為新台幣75億元,預計2015年可達150億元。為因應日趨複雜的新運算時代,企業極需有效搭配公有雲及私有雲資源,整合出可靠且穩定的IT環境。IBM的智慧雲SmartCloud提供產業成熟、可靠的雲端創新科技與方法論,包括:IT諮詢、專案服務、託管、委外服務及符合ITIL流程管理的服務執行模式,讓企業可以享受到按需自助服務、外部資源選擇、規模效益、隨時隨地應用及按需付費等價值。

李鴻義:養生應源於自然歸於自然 !!

鉅亨網新聞中心(來源:財匯資訊,摘自:北京商報)2012-07-1204:26:01Blog談新聞上則下則行氣、五禽戲等中國傳統文化技藝,其實蘊涵著很多養生、治病的機理。這些技藝旨在引導人們遵循自然,使人在肢體動作、意識、呼吸等協調下,達到養生作用。李鴻義正是通過這些傳統技藝鉆研出一套養生法則,在如今養生魚龍混雜的市場下,履行著自己"愿竭余力添絲毫"的信條。

臨床中發現綜合療法1955年,李鴻義從浙江醫大畢業后,在北京中醫進修學校系統學習中醫。據李鴻義回憶,那時的學習與現在醫學院不同,要背誦醫學經典名著,《黃帝內經》等著作原文應張口即來。當時學習并不分科,這也為其今后對疑難雜症的治療鋪墊了堅實的基礎。在自己的慢性病綜合治療室,李鴻義主要研究胃潰瘍、神經衰弱、高血壓三大慢性病。在門診部,李鴻義開了針灸科、中醫科,進行中西醫結合的治療。實際診療過程中他發現,窩在家里療養的病人病情改善情況明顯不如經常去公園鍛煉的病人。隨后在"大躍進"特殊的時代背景下,"趕英超美"的指示推著人們"和時間賽跑"。那些患了胃潰瘍的工人,身體不好會吐血,但也不可能停下來去療養。針對這一情況,李鴻義對他們采用中西醫結合,同時輔以一些其他治療方法,效果很明顯。隨后,這種綜合治療方法開始廣泛應用於治療,李鴻義也有心地進行了觀察記錄,盡管期間受到波折,但其中西醫結合輔以醫療體育療法的學術文章一經發表,便受到世界的認同,當時日本醫療界全文轉載了該文章,美國也邀請他去講學。

人重要的是"形與神俱""法於陰陽,和與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這段話出自《黃帝內經》。李鴻義對此的解讀為"形與神俱"是老祖宗幾千年的傳統,現代人一般無法做到,要么是精神好,體形肥胖;或者是身材苗條,但是精神不好。他研究出的醫療體育,就是為了改善這一情況。在他的研究體系中,與醫療體育相對的有競技運動、一般運動、偽健身運動。這也是李鴻義按照養生理論解讀運動。在其看來,競技運動的鍛煉者往往針對自身的身體優勢進行極限性鍛煉,這會導致身體欠缺能力的部分越來越弱,譬如爬山等一般運動,存在消耗時間、肢體動作不大、活動量不足的問題;而現在市面上很多宣傳自己源出易筋經、五禽戲等的健身運動,他則直接稱之為偽健身運動。對於現代人的鍛煉方式,李鴻義有著自己的看法,"中國人都知道'一寸光陰一寸金'的諺語,現在一些白領一個禮拜去健身房兩次,每次練三四個小時。在我看來不如每天練半個小時,總體下來時間不會少,還能提高質量"。李鴻義一直在強調鍛煉的堅持,"長期堅持鍛煉,自身蓄積的力量大於運動所需力量,身體就會處於一種好的狀態。其實,這種蓄積本身就是一種健康的養生方式"。

挺好的車沒事不會老擰螺絲針對現在人群的亞健康狀態,市場上應運推出許多養生方式。消費者也只有跟隨潮流無目的性地選擇。許多人有病沒病常去體驗街頭巷尾的點穴按摩,餐桌上的食物也嚴格遵循各途徑搜羅來的營養食譜,家里裝滿了各種排毒養顏產品。李鴻義也對這些市面上的主流養生方式進行了解讀。他認為點穴按摩作為一種治療方法,對於減輕藥物的副作用是有效的,但長年累月地按會掩蓋症狀,導致病情以不易察覺的方式發展,特別是本身沒病的,長期做對身體反倒造成傷害。提到養生很多人會想到食物營養。李鴻義對此只是舉了一個例子,"像電腦殺毒,點一下系統就會自動后臺運作。人的身體比電腦高級多了,只要你給它一個好的環境,食物就會在你這個健康的環境里自行調整,進行新陳代謝"。在給病人的治療過程中,李鴻義提倡最基本的飲食就是白米粥加青菜。另一種"排毒"養生李鴻義甚至有些無奈,他表示,食物渣滓就是食物渣滓,代謝物就是代謝物,尿中毒之類的說法都是西醫的診治,"排毒"養生一說實有些牽強。在李鴻義看來,運動就是營養與睡眠的基礎。中醫講求"虛則補,實則瀉"。現代人"營養不虛,虛的是運動,你把運動這塊補上就好了"。李鴻義最後簡單地概括,"挺好的一輛奔馳,你沒事總擰螺絲,長期下來,你說會不會出問題"?

現代醫學分科過細阻礙傳承在醫療界一位朋友的收徒大會上,李鴻義曾予一句詩相贈:夕陽潤化梅冠雪,點點紅心迎新春。已經老去的一輩醫學憑借一抹溫暖,給予枝頭梅花潤澤的力量,使其稍稍露出梅冠,不過后期一切的成就要靠徒弟的悟性與勤勉。被問及是否有潛心跟李鴻義學習養生的徒弟時,李鴻義道出目前不能收徒的根本問題,"現在的醫學院都是有很細的分科,學我這套東西必須得中西醫理論通曉,且各個細分科的知識都得具備。這樣的人才在年輕人中幾乎沒有"。曾經也有一些年輕人找他學過,但是多無法堅持練習。所以,目前他的教授對象主要是以自己或其他醫院診療的病人為主,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想學醫療體育的人。至於李鴻義目前對於醫療體育完整理論的傳承,他笑言,"《本草綱目》包含著李時珍將近30年的心血,不是在他離開世界很多年才在后世得到重視嘛"。

農委會研發的青草茶!!!

農委會研發「仙鶴古早茶」【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即時報導】2012.07.1802:00pm「青草茶」為我國傳統養生飲品之一,市售青草茶產品多以袋茶方式進行沖泡,飲用較不便,農委會台東區農業改良場利用台東藥草三寶之一的白鶴靈芝為原料,配合生物技術研發出天然養生、清涼古味的即溶飲品「仙鶴古早茶」,消暑退火又很養生。【2012/07/18聯合晚報】

Drug-Eluting Stents Often Used In Patients At Low Risk Of Restenosis

 The chief advantage of drug-eluting stents (DES) over bare-metal stents is that they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isk of restenosis. The chief disadvantages of DES are their greater cost and the requirement for prolonged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after DES implantation. PHARMA & HEALTHCARE | 7/10/2012 In a study published in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Amit Amin and colleagues analyzed data from 1.5 million PCI procedures included in the National Cardiovascular Data Registry (NCDR) CathPCI registry to assess whether a higher risk for target vessel revascularization (TVR) is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DES use and to estimate the economic impact of lower DES use in patients who are at low risk for TVR. The authors calculated that 43.0% of patients were at low risk for TVR, 43.8% were at moderate risk, and 13.2% were at high risk. DES was used 73.9% of the time in the low risk group (TVR risk <10%), 78.0% in the moderate risk group (TVR risk 10-20%), and 83.2% in the high risk group (TVR risk >20%).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ors, cutting DES use by half in low-risk patients would lower US health care costs by $205 million each year, at the cost of an increase in the overall TVR rate of 0.5%. The authors concluded that "a strategy of lower DES use among patients at low risk of TVR could present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to reduce health care expenditures while preserving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ir clinical benefit." In an invited commentary, Peter W. Groeneveld writes that "the use pattern of DES during the past 9 years illustrates how far away the system is from consistently embracing value-based medical decision making, and it also enumerates the many barriers and inertial practices in US health care that must be surmounted to reach economic sustainability."

Here is the press release from Archives: Use of Drug-Eluting Stents Varies Widely; Only Modestly Correlated with Risk of Coronary Artery Restenosis

CHICAGO – A study based on more than 1.5 millio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rocedures (such as balloon angioplasty or stent placement to open narrowed coronary arteries) suggests that the use of drug-eluting stents varies widely among U.S. physicians, and is only modestly correlated with the patient's risk of coronary artery restenosis (renarrowing), according to a report published Online First by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a JAMA Network publication.

Drug-eluting stents (DES) are effective in reducing restenosis and the benefits are greatest in patients at the highest risk of target-vessel revascularization (TVR). Drug-eluting stents cost more than bare-metal stents (BMS), and they require prolonged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DAPT), which increases costs, bleeding and complication risk if DAPT is ended too early, according to the study background.

Amit P. Amin, M.D., M.Sc., of Barnes Jewish Hospital, 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t. Louis, Mo., and colleagues analyzed more than 1.5 million PCI procedures in the National Cardiovascular Data Registry (NCDR) CathPCI registry from 2004 through much of 2010. They sought to examine variation in DES use among physicians, whether predicted TVR risk with bare-metal stents was associated with DES use, and what the estimated clinical and economic consequences were of lower DES use among patients with low TVR risk.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in current U.S. practice, DES use is prevalent, even among patients at low risk of developing restenosis. There was also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the rate of DES use by individual physicians. A reduction in DES use among patients at low risk for restenosis was project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substantial costs savings with only a small increase in TVR events," the authors note. According to study results, drug-eluting stent use was 73.9 percent among those at a low risk for TVR, 78 percent among those at moderate risk and 83.2 percent among those at the highest TVR risk.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a 50 percent reduction in the use of DES in low-TVR-risk patients was projected to lower health care costs by about $205 million per year in the U.S., while increasing the overall TVR event rate by 0.5 percent. "Given the marked variation in physicians' DES use, a strategy of lower DES use among patients at low risk of TVR could present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to reduce health care expenditures while preserving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ir clinical benefit," the authors conclude. Editor's Note: This analysis was funded by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This research was supported by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 National Cardiovascular Data Registry (NCDR). Authors also made funding and financial disclosures. Please see the article for additional information, including other authors, author contributions and affiliations, financial disclosures, funding and support, etc. Invited Commentary: Our Health System's Flawed Relationship with Technology In an invited commentary, Peter W. Groeneveld, M.D., M.S.,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writes: "New medical technologies are the primary drivers of rising health care costs, but the U.S. health care system has generally performed poorly in incorporating new drugs, devices, imaging techniques and invasive procedures in a manner that maximizes the value – defined as health benefits relative to costs – delivered to patients while simultaneously restraining the use of such technologies in settings where they predictably provide little or no value." "The use pattern of DES during the past nine years illustrates how far away the system is from consistently embracing value-based medical decision making, and it also enumerates the many barriers and inertial practices in U.S. health care that must be surmounted to reach economic sustainability," Groeneveld concludes. 

英國藥廠葛蘭素史克36億美元併人類基因科學公司

2012/07/1717:15精實新聞2012-07-1717:14:35記者陳瑞哲報導英國跨國製藥大廠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簡稱GSK)16日宣布,以每股14.25美元或總額36億美元收購人類基因科學公司(HumanGenomeSciences,簡稱HGS),為馬理蘭州近5年來標價最高的生技併購案。HGS成立於1992年,總部位於美國馬理蘭州的Rockville,是一家以開發新蛋白質和基因藥物為主的生技製藥公司。華盛頓郵報指出,由於GSKHGS在幾件新藥的開發與銷售是夥伴關係,因而使得本併購案更引人注目。其中除了Benlysta(一種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藥物)外,尚有治療心血管與糖尿病等兩種藥品正在研發中。GSK估計,兩公司合併所帶來的成本節省綜效在2015年可達2億美元。GoogleFinance報價顯示,HGS股價16日美股收盤時上漲4.49%,收14.19美元;GSK美國存託憑證(ADR)上漲0.67%,收45.3美元。

Health IT Business News Roundup

 June 15, 2012 M&A, Financial Reports and Funding Friday, June 15, 2012 TPG Growth -- a division of private-equity investing company TPG -- has acquired iMDsoft, a 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provider, for an undisclosed sum...Axial Exchange, a provider of care transition software, has acquired mRemedy, a mobile health care platform provider, from the Mayo Clinic for an undisclosed sum...Net(net), an IT supply consulting firm, plans to acquire Copperwood Group, a health IT advisory company, for an undisclosed sum...WebPT, a developer of physical therapy software, has acquired Health Data Solutions, a provider of billing and revenue cycle management services for physical therapy and chiropractic practices, for an undisclosed sum. AliveCor, a developer of mobile electrocardiogram devices, has raised $10.5 million in Series B venture funding with contributions from multiple investors...GoHealth, a health insurance technology company, has secured a $50 million investment from Norwest Equity Partners. The 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 has selected Decision Simulation's online clinical decision-making platform...Catholic Health Initiatives, a health care system that operates in 19 states, will deploy Orion Health's health information exchange platform...Ohio Orthopedic Center of Excellence has selected eClinicalWorks' EHR system...the Maryland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Mental Hygiene has awarded a $10.1 million contract to Cognosante to provide program management support for the state's efforts to upgrade its Medicai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Plus, a Medicare Pioneer Accountable Care Organization in Texas, has selected Sandlot Solutions to manage patient information through its health data exchange services...the Orange County Partnership Regional Healthcare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in California will deploy Mirth's full suite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tools...Huntington Memorial Hospital in California will implement Cerner's clinical and revenue cycle applications...Evangelical Community Hospital in Pennsylvania has selected Allscripts' acute care EHR system.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Marketing Precyse, a provider of healt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services, has entered into a software interface license agreement with 3M Health Information Systems, a provider of software and consulting services for the health care industry...Health Fidelity has announced a partnership to integrate its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with ZyDoc's Web-based medical coding platform...Sorin Group, a medical device company, is partnering with global communications firm Orange Business Services to launch a remote monitoring tool for patients with implanted cardiac devices. NextGen Healthcare Information Systems, a provider of health care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connectivity tools, has partnered with IT company Dell and Puerto Rico Hospital Supply to market and provide health IT products to Florida, the Caribbean and potentially Central and South American markets...MEDITECH has announced a partnership to integrate Intelligent Medical Objects' medical terminology system with MEDITECH's EHR products...Independa has announced a partnership to integrate Qualcomm Life's cloud-based medical device data sharing services with Independa's remote health monitoring technology for elderly individuals and their caregivers. Personnel Steven Soderberg -- former CIO at Force 10 Networks, a Dell subsidiary that provides technology and network services-- has been named CIO at Vocera Communications, a provider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hospitals...Judy Wade -- former president and CEO at Hands-On Entertainment, a mobile and social applications developer -- has been named president, CEO and a director at AliveCor, a developer of mobile electrocardiogram devices...Keith Kaplan -- a pathologist and CIO at Carolinas Pathology Group, Celligent Diagnostics and Diligent Billing and Management -- will continue as chair of the medical advisory board at AccelPath, a provider of IT systems to support diagnostic services. Bryan Sivak -- former chief innovation officer for the state of Maryland -- has been named CTO of HHS...Matthew Hargus -- former director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at RemitDATA, a provider of comparative analytics for health care provider productivity and financial data -- has been named CTO of the company...David Schechter -- portfolio manager at Icahn Capital -- has been named to the board of directors at WebMD, a health information services provider...Dan Michelson -- former chief marketing and strategy officer at Allscripts Healthcare Solutions, a provider of EHR systems and other health IT tools -- has been named CEO of Strata Decision Technology, a provider of financial and business analytics software for the health care industry. Nick Wirth -- former administrative fellow at the Captain James A. Lovell Federal Health Care Center -- has been named an implementation consultant at PerfectServe, a provider of clinical communications services...Todd Martin -- former CTO and senior vice president at NewsRight, a provider of news content and analytics -- has been named senior vice president of business development at EHR company Practice Fusion; Sheila Ryan -- former vice president of human resources at CBS Interactive, an online content network for information and entertainment -- has been named vice president of people and culture at Practice Fusion. 

祺驊復健器材8月擴大交貨;今年EPS估1.8元

2012/07/1811:13精實新聞2012-07-1811:13:29記者蕭燕翔報導進入傳統旺季,加上復健器材開始銷日,健身器材零組件廠商祺驊(1593)下半年營收可望較上半年跳升五成,子公司輔康8月起也將轉虧為盈。法人估計,該公司今年單一營收約落在7-7.2億元,稅後盈餘0.45-0.46億元,以目前股本估算,每股稅後盈餘約1.8元。祺驊第二季單一營收1.47億元,季增2.8%,法人估計,上半年平均毛利率將落在22.5-23%,但上季因業外匯兌評價由負轉正,單季獲利將較上半年明顯好轉,上半年累計稅後盈餘估約1,300萬元,以目前股本估算,每股稅後盈餘超過0.5元。展望下半年,祺驊指出,客戶需求看來仍有傳統旺季效應,特別是北美客戶下單相較積極,以接單看來,上、下半年營收應可維持46,亦即下半年營收將較上半年成長五成,而7月營收會優於6月,8月會有更明顯成長。除既有產品外,祺驊今年寄予厚望的產品為復健醫療用品,透過與日商策略夥伴Senoh及子公司輔康醫療共同開發合作,提供給中風病人復建使用。棋驊指出,5月產品已有小量樣品出貨,8月將有千台以上的訂單交貨,帶動集團內整機及零組件出貨較大成長,輔康第三季也將挑戰轉虧為盈。法人預估,祺驊今年單一營收約落在7-7.2億元,稅後盈餘0.45-0.46億元,以目前股本估算,每股稅後盈餘約1.8元。

工研院籌組雷射積層製造產業群聚搶進3D列印市場!!

2012-07-1816:16新聞速報【中廣新聞/龐清廉】連結廠商搶進被喻為製造業下一波革命的3D列印技術,工研院結合國內外設備、材料、應用等產學研三十多家廠商,今天在台南市六甲院區舉行「雷射積層製造產業群聚」大會,宣誓跨進3D列印產業,會中並有世界唯二以雷射積層列印出的小提琴現場演奏,和3D金屬列印的應用展出,國內3D列印市場蓄勢待發。3D列印在全球不景氣市場中逆勢快速成長!3D列印積層製造技術被預測是新一波的製造革命,雷射金屬積層製造技術採用逐層堆積製造方法,由傳統減法式製造改變成加法式3D製造,由塑膠材料進展到金屬材料,也從原型製作進化成實際產品製作。工研院南分院引進國內第一台金屬材料雷射積層製造設備EOSM280,以製程技術和應用,連結相關廠商共同來推動3D列印的應用和發展關鍵技術,未來更朝向針對先進材料的積層製造技術來發展。工研院進一步指出,這套雷射積層設備以金屬為材料,可以解決傳統的金屬複雜曲面無法量產問題,克服模具異形冷卻水路的模流製作問題,甚至應用在客製化醫材,包括牙齒、人工支架、人工骨、人工關節及手術器械等製作。技術團隊並與國內廠商與學校進行多項合作,其中一個合作案例,成功為十多歲的黃金獵犬老狗,裝置3D列印的髖關節,並因此將促成第一家以全e化雷射積層製造醫材的新公司在南部成立,後續在產業看好這項技術應用,會有更多的國內投資在此快速成長的新領域。在工研院籌組「雷射積層製造產業群聚」成立大會現場,展示為第一屆工研院院士製作的院士立體証書,以及有世界唯二以雷射積層列印出的小提琴現場演奏,雖然音質沒有深度,不過用印的樂器表現已經讓人驚豔。20113D列印全球產值(產品加服務)17.14億美金,比前一年成長近30%,預估2019年市場將成長4倍,產業前景可期。工研院今年初完成國內第一個金屬雷射積層實驗室,經過半年來的推展,已協助國內廠商相繼投入模具及醫材積層製造,後續將陸續推動雷射源、精微檢測等雷射相關產業群聚,期待在產官學研齊力推動下,讓雷射應用成為南台灣另一個亮點產業。

中化生神隆報佳音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2012.07.1903:37am原料藥族群昨(18)日同報佳音,中化生(1762)、台灣神隆第3季營運看好;中化生旗下原料藥「Pravts」近期出貨量將放大;神隆美國藥廠客戶Vivus在也宣布新藥Qsymia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將推升神隆第3季動能。中化生表示,今年第2季營收獲利創下新高,單月營收也在5月創新高,獲利同步走揚,展望第3季也同樣樂觀看待。中化生昨日股價收47.65元,下跌0.25元;神隆昨日股價則收57元,下跌0.7元。在下半年動能方面,中化生說,除了接獲美國上市製藥廠肌肉鬆弛劑新訂單,第3季將交貨700公斤外,占公司營運大宗的「免疫抑制劑」(MMF)原料出貨也同樣看旺,而旗下降血脂原料藥物Pravts也在第3季動能轉強。法人表示,由於MMF占中化生全年出貨比重五成以上,因此第3季若動能不減,則營收將繼續攀升;對此,中化說,第3季起每月出貨維持和上季相同,約56公噸的量。神隆方面,其客戶Vivus也在台灣時間18日宣布,旗下藥物Qsymia(原名Qnexa)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並將於今年第4季上市。據彭博社報導,未來Qsymia上市後,預計3年內年將貢獻Vivus12.5億美元(近新台幣375億元)營收。【2012/07/19經濟日報】

Feeling sick? There's an app for that !

By Dina ElBoghdady The Washington Post That's what it took for MIM Software to get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s clearance for a smartphone application that physicians can use to view MRIs and other medical images. "It was 2008 when we first tried," said Mark Cain, the Ohio firm's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They didn't know what questions to ask and neither did we. . . . But at some point, they had to be thinking, 'How many more people will be lined up behind these guys?' " His was, in fact, among the first apps cleared by the FDA. And since then, medical applications have flooded onto millions of smartphones, offering consumers the chance to check their heart rate, identify a pill in their medicine cabinet or even scan moles for skin cancer. Soon, if a firm called AliveCor gets its way, they may even be able to get an EKG by pressing iPhone to chest. A defect in apps that essentially turn your phone or tablet into a medical device could prove problematic or even life-threatening: The app may not work as it should. For instance, what if lighting or contrast issues distort an X-ray that's viewed on an iPhone or iPad? That's why federal regulators lurched into action a year ago, offering their thinking on how to police this vast new frontier. Just as they were putting the finishing touches on a plan, lawmakers intervened. The Senate moved to put the plan on hold after tech firms convinced lawmakers that more government oversight would stifle innovation and cost jobs. Last week, Congress gave the FDA the green light to proceed with a push to define exactly which apps require government attention. But lawmakers also ordered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to come up with a strategy that balances public interest with innovation in the years to come. The task is daunting, given the warp speed of technology. It's a classic showdown between Washington regulators charged with safeguarding the public's health and a free-wheeling tech industrythat prizes agility and first-to-market bragging rights. "There are two completely different mind-sets," said Merrill Matthews, a resident scholar at the Innovative Policy Institute. "The app people think: Where is there a need and how do I fill it? And the FDA thinks: Where is there a problem and how can I control it?" Mobile apps, with their extraordinary reach, have the power to transform health care. Half of cellphone us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ve smartphones such as the iPhone or Android software-based devices, which can deliver care to their hands and potentially do so at a lower cost. Using smartphones and wireless tablets as diagnostic tools or monitoring devices could also cut back on emergency room visits. For software developers, especially cash-strapped start-ups, there's an enormous amount riding on whether the FDA steps up enforcement — and exactly how it plans to do it, industry analysts said. "The FDA approval process adds months, if not years, and potentially millions of dollars to what it takes to bring a solution to the market," said Liz Boehm, a director at ExperiaHealth, a consulting firm. "That development process would put many of these guys out of business." Medical apps exploded onto the scene in 2010 and have grown by about 150 percent each year since, according to MobiHealth News, which tracks Apple's iTunes store, where many apps debut. Consumers can choose about 13,000 of these apps; 5,000 more are marketed to medical professionals. The offerings range from very basic — and free — apps that calculate body mass index to more sophisticated ones that make use of pricey supplemental devices. The pharmaceutical firm Sanofi has an app for diabetics that registers glucose levels with the help of a meter that attaches to iPhones. IHealth offers an app that records blood pressure using a cuff that plugs into an iPhone, and WiThing has one that tracks weight and body-fat percentage using the company's WiFi-enabled scale. A survey by the Pew Internet Project found that 11 percent of adults with cellphones downloaded an app last year to help them manage their health. That same year, the mobile health-apps industry generated an estimated $718 million worldwide, seven times more than the previous year, according to Research2Guidance, a consulting firm. While the FDA currently regulates certain medical software, the agency wants to update its thinking now that smartphones have juiced the apps market. A year ago, the agency proposed policing only a subset of those apps: ones that use supplemental attachments to transform a mobile platform into a medical device (such as AliveCor's EKG app) and others that act as accessories to an already regulated medical device (such as MIM Software's app). Rather than overseeing all medical apps, agency officials said they want to limit regulation to a slice of the market and take a pass on low-risk apps, such as calorie counters, according to Bakul Patel, an FDA policy adviser. "We are taking a proactive step by saying that from the FDA perspective," Patel said. "We're not concerned about all those other apps." Software makers, on the other hand, see an agency that currently regulates next to nothing in the mobile apps space taking a sudden interest in regulating more. The FDA proposal, they say, is vague and leaves many questions unanswered. For instance, given that apps can be updated daily, does a software developer have to seek FDA approval for each update? Among the critics is a group called the Health IT Now Coalition. It represents health-care providers, patient advocates and health insurance companies, including Aetna, which last year bought iTriage — an app that helps consumers evaluate medical symptoms and find the proper care. "The issue here is that they're really using a process for approval of these mobile apps that was basically created when the 5 ¼-inch floppy disk was the latest technology," said Joel White, the group's executive director. Dirk Hobbs, chief executive of Medical Voyce Sciences and Multimedia, said the FDA's plan is ambiguous and he doesn't know whether the apps his firm is developing would be regulated. The apps aim to speed communication among medical professionals in different facilities. "This is just going to slam the brakes on an innovative sector that includes tons of small businesses like mine," said Hobbs, who expressed his concerns to Sen. Michael F. Bennet, D-Colo. Bennet and Sen. Orrin G. Hatch, R-Utah, wrote a provision, inserted in a broader FDA funding bill, that would have delayed the FDA proposal by forcing the agency to first reach agreement with other regulators about how to handle these apps. This week, in a compromise reached by House and Senate lawmakers, Congress allowed the FDA to press ahead. But it also directed the agency to work on a report with other regulators that would lay out an appropriate framework to promote innovation and protect patient safety. Former FDA deputy commissioner Scott Gottlieb, who researches medical trends as a fellow at the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said he's disappointed. If consumers can track their blood-sugar levels using pen and paper, he said, why should the government have to clear an app that does the same thing more reliably? Gottlieb said that software developers should be suspicious because regulators have a tendency to tighten their grip on industries as they develop. "If they perceive a power vacuum," he said, "they'll step in and regulate more and more." Some in the tech industry do not perceive a threat. They say they've been expecting the FDA to regulate some apps and are eager for the agency to reveal which ones. A group called the mHealth Regulatory Coalition — which represents established firms such as Qualcomm as well as start-up software developers — was formed in 2010 to deal with mobile health care regulatory issues. Its leaders argue that uncertainty breeds anxiety and drives away potential investors. "We started telling the FDA that they're going to stifle innovation if they don't start clarifying where the lines will be drawn," said Bradley Thompson, the group's general counsel. Other technology groups — including the West Wireless Health Institute and the Application Developers Alliance — have taken a similar position. In a recent meeting with industry representatives, Jeffrey E. Shuren, head of the FDA's Center for Devices and Radiological Health, assured the group that the final plan would include more details than the draft, some attendees said. The agency may even create a Web site with generic examples of apps that would be exempt, Shuren told them. In the end, the FDA's plan may indeed sink some software makers whose products can't withstand federal scrutiny, said Lisa Suennen, co-founder of Psilos Group, a health-care-focused venture capital firm. "But while regulation puts an extra burden on young companies, those that can get through it will have a huge competitive advantage," Suennen said. "You can't have every Tom, Dick and Harry claiming that their medical app adds value without having to prove i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