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3, 2019

荷蘭失智村: 醫療融入居民生活

智慧醫療的發展與趨勢,「人本」是關鍵! 中時電子報 游嘉惠 商業發展研究院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研究員 2019930  歐洲是全球除了日本之外面臨高齡化問題最早也最多國家的地區,因此,與健康照護相關的政策制定、社會福利措施、科技研發的進度,都遙遙領先世界各國。台灣國發會指出在2010年全球人口老化前30 個國家中,日本成為全球老年人口所占比率最高之國家,除日本、喬治亞及加拿大之外,其餘均為歐洲國家。對歐洲國家來說,更需要積極因應高齡化所衍伸的社會問題。預估於2060年,我國將列全球老年人口所占比率世界第二位,僅次於卡達,足以見得標竿歐洲國家現行做法以快速因應台灣目前正面臨到的高齡化問題,實屬可行方式。就政策面來說,以荷蘭阿梅爾城 (Almere city)為例,市政府持續填海造鎮,以既有資源改造再運用,改造現有房子提供良善居住環境,整合銀髮族的醫療資源與公共設施便於老人移動。孤獨是老人所面臨的嚴重問題之一,因此,能夠幫助他們能夠在自己的熟悉社區在地老化,更加正面生活,透過與地方企業的策略合作,創造更適合人安養的居住環境。就科技面來說,則以精密量測兼顧個人隱私性為主要研發方向,同時考量使用者便利性。例如:Vitascale公司研發的體態與體能精確管理系統,從精密紀錄個人體態數據,提供個人化體能建議,以達到良好的體態管理效果;德國MOIO新創公司則是研發智能型穿戴傳感行動系統,除了基本生理監測記錄,更可提供安全性、即時性,讓親友能隨時關心家人位置與狀態,並且以極薄的貼身裝置,兼顧使用者的隱私感。就心靈層面來說,這是不論從政策面或者技術面都最需思考的關鍵。「以人為本」出發,來設計適合老人居住的生活環境、研發適合老人安養的技術。這也是從「需求端」出發的考量,已經顛覆過往僅從「供給端」的慣性,從「心」去思考使用者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從心靈上去照護,才能達到最大綜效。舉例來說,舉世聞名的荷蘭失智村強調「去中間化」,反璞歸真,將醫療融入居民生活之中,強調自主生活的設計,讓一切回歸正常生活,才是這些老人最想要達到的生活。以同樣失智程度,在南韓的老人臥床比例高出荷蘭四成,更能顯見「以人為本」的照護方式成效。另一個知名案例則是快樂老人終身公寓,以「幸福」為經營關鍵,營造「Yes!文化」,尊重老人意見,盡力滿足老人需求,提供多元化的生活休閒和娛樂,像是在酒吧、社團提供唱歌、跳舞等休閒團體活動,讓他們只專注在快樂生活這件事情上,並且讓醫療與照護融入生活之中,用「尊重、創造多元生活」滿足其需求,達到快樂生活,得以善終的目標。因此,以政府力量結合地方資源,創造人性關懷的生活環境,鼓勵企業研發與創新考量「人性」為出發點的技術與設備,扣環「人本」關鍵,以「心」為出發點,才是面臨高齡化問題之根本。

亞東+廣達 開發AI診斷: 肺結節/肺炎/氣胸/心臟血管/骨折

智慧醫療廣度先決「胸部XAI系統」進入實測 健康醫療網/記者 曾正豪 報導 2019.09.29【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隨著類神經網路演算法與電腦高速運算的不斷進步與突破,使用AI協助醫療影像辨識的能力已逐次到位。亞東醫院為持續提升臨床照護品質,與廣達電腦合作開發「醫療AI合作案」,而在眾多醫療問題中,胸部X(CXR)的數量最大,需要龐大專業人力去判讀,也是AI最值得切入之臨床領域之一,然而要做到「廣度先決」,必須具有開發大量運算模型的實力。

胸部X光需龐大專業人力 CXR AI系統已進入臨床實測階段 在眾多醫療問題中,胸部X(CXR)的數量最大,需要龐大專業人力去判讀,也是AI最值得切入之臨床領域之一,然而要做到「廣度先決」,必須具有開發大量運算模型的實力。主導整個醫療AI合作案的亞東醫院影像醫學科郭冠宏醫師表示,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本合作計畫使用亞東醫院提供的去識別化臨床影像,實作了超過40個運算模型,終於打造出一個CXR AI系統的原型,此系統針對肺部結節、肺炎、氣胸、心臟血管、骨折等20-30種常見和重要的疾病,提供包括健檢、即時警訊、疾病分類、和自動報告等四個層次的應用功能,且已進入臨床實測階段。

AI提供初步判讀作參考雙重確認提升醫療速度 AI提供初步的判讀報告作為參考,如同教學醫院由資淺的住院醫師先行閱片,再由資深的主治醫師覆核一般,藉由雙重確認的步驟,減少遺漏和錯誤,同時進一步提升醫療報告的速度。亞東醫院於2019年初開始實際整合並運用此CXR AI的系統,此系統能有效協助醫師辨認出臨床診斷之重點病症,其作為參考之自動報告功能亦能有效協助醫師報告製發效率和增加生產力。

落實造福病人宗旨AI將成最堅實伙伴 醫療AI是未來的趨勢,在AI的協助下,醫療服務之效率和準確度,以及醫療資源的有效運用皆能大幅提升。郭冠宏醫師也深信,AI並不會取代醫療團隊,相反的,AI將成為每一位醫療人員最堅實的伙伴,落實以病人為優先,以服務為己任的務實精神,進一步提升醫療照護品質,畢竟「造福病人」才是開發醫療AI的終極目的。

電腦斷層CT報告: 無異常 代表 白做??

四成頭部CT恐白做嗎?健保署發展智慧審查工具之研討 2019-09-30 16:37醫病平台 劉玠暘(醫師、Johns Hopkins公衛碩士)、劉玠晏(醫師) 編者按:這星期的三篇文章是探討人工智慧與醫療的問題。非常高興我們醫病平台發起人之一的劉玠暘醫師在畢業後赴美專攻公共衛生,與其弟劉玠晏醫師共同寫出這篇有關健保署發展智慧審查工具之看法,並指出媒體的聳動標題可能引起社會大眾的誤會。一位醫學院教授溫陵也應邀以「臨床流行病學」、「病人照顧」、「衛生政策」三個不同層次幫忙一般讀者解讀數據對醫學與政策的影響。而台灣受試者保護協會林綠紅理事長也適時地提出她對人工智慧、大數據可能影響病人隱私權的隱憂。報載「健保署運用AI科技,發展智慧審查工具」,並優先運用於分析頭部電腦斷層(CT)之檢查報告。健保署採用資訊科技輔助甚或取代繁瑣冗長的人工作業,應為各界所樂見。對我們這一輩學習資料科學與公共衛生的年輕醫師、研究者而言,更是令人欣喜的進展。然而從健保署所發佈之訊息,以及相關媒體報導,我們認為有一些值得商榷之處。

健保署目前僅達初步分析成果 查健保署新聞稿,此處所謂之自然語言處理(NLP)與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其實就是訓練電腦判讀檢查結果(意即從「人讀報告」變成「電腦讀報告」);而其實「影像醫學報告」這種具一定結構的文本,要讓電腦讀懂病灶在哪裡、是什麼,坦白而言並不十分困難,但能夠達致99%正確率,仍為可喜。至於健保署文稿中唯一提到的由此技術計算出的數據,「四成左右的檢查結果是與疾病無直接相關」,只是基本的敘述統計(descriptive statistics),無法據此作出深入的推論(inference),這點需要先行釐清。

「四成檢查結果與疾病無直接相關」不見得是個問題 同樣是頭部CT,當檢查的目標不同(疾病不同)時,其「陰性/陽性率」會有很大差異,因此單單一個「四成」的意義其實難以解讀。然若暫且忽略掉此異質性(heterogeneity),當作是檢查同一種疾病,根據統計學上的貝氏定理(Bayes' theorem),一項檢測工具能發揮最大效果的情形,一般而言是在「檢測前機率」接近0.5的時候,即「是否有這個疾病」之機會相當的時候,所以「四成」的「陰性率」就專業人士而言,並不令人感到意外。當然,CT對於許多疾病之檢測具有高敏感度(sensitivity)與特異度(specificity),且並不僅有「陰性/陽性」之二元(binary)結果,尤其當有所發現(finding)的時候往往可以提供相當豐富的資訊,協助臨床照護者之判斷與處置(如:手術所需之精準病灶定位),故而適用性會更廣。而許多報告結果,雖然乍看之下「與疾病無直接相關」,但卻是有助於診斷治療的進行的,所以顯然不會是「白做」。誠如署長所言,最常見的情況大概有兩種:一是其檢查目的本就是要「排除(rule-out)」某種問題時,例如急性中風需排除顱內出血時,失智症需排除水腦症、硬膜下血腫或腦瘤等時;二是疾病治療後的「追蹤(follow-up)」,例如手術移除腦瘤後要確認腦部狀況。此外在實務上,影像的文字報告其實未必包含了該影像的所有資訊與意義:主要照護的臨床團隊(primary team)常常需要自行判讀「影像」本身,並綜合病人的病史、臨床表徵(clinical presentation)、實驗室檢驗、其他檢查等資訊,才能解讀該影像檢查的意義,而這些就不一定會出現在影像科醫師繕打出來的報告中了(各醫院、各醫師的作業習慣與溝通默契有很大的風格差異,在此不予贅述)

健保署負有民眾教育宣導之責任 筆者詳閱健保署的新聞稿與署長接受媒體採訪時之發言,確實對成果之解釋有所保留,並未對這「四成」輕下論斷。然而經過媒體渲染,遂變成「健保利用AI揪異常頭部電腦斷層,竟四成與疾病無關」、「健保AI審查揪浪費,十四萬筆頭部CT竟有四成恐白做」、「健保運用AI輔助分析四成CT頭部檢查恐浪費」之類的聳動標題,嚴重誤導大眾認知,也使得眾多醫療人員擔心招致病人與家屬的誤會。健保署作為重要的醫療行政機關,理應借助其媒體公關經驗,判斷可能的新聞效應。對於此類初步的研究成果,在發表時還是應該更為精確與審慎,主動澄清避免誤會。本文也期待在此有所助益。

健保審查的重點在於「適應症」而非檢查結果 回歸「健保審查」目的,若要探討一項檢查是否必要,應該分析其是否有合理的原因,這在醫學上稱之為適應症(indication),而實務上醫師所採用之適應症的準則(criteria)通常是出自專科學會的臨床指引與建議(clinical guidelines and recommendations),或者是保險之給付規定。而這些規則的制訂,都是立基於流行病學、臨床研究與專家共識,並考量醫療實務上之花費與可行性。從臨床流行病學的角度觀之,當醫師參考這些規則開立檢查,背後的意義就是在考量潛在病況的嚴重性與檢測前機率(pretest probability)下,判斷其風險已經高到一定程度,認為此時進行檢查,在醫療專業(健康風險、人道關懷)或成本效益(cost-effectiveness)考量上是合理的。況且,一般而言在醫師開立CT等較重大的檢查時,除非是緊急情況,都已經與病人或家屬討論做檢查的原因、替代方案、以及相應的風險,並達成共識,即醫學倫理上強調的「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因此,健保署既已引入先進的資料分析技術(即上述NLP、機器學習等),理應結合CT報告以外的資訊(包括病史、神經學檢查、其他檢驗檢查等),訓練電腦去判斷在醫師開立CT檢查當下,病人病情是否符合健保規範之適應症。

智慧醫療的想望 由以上可知,臨床醫師開立檢查,其實有一定方法與規則可循,而這些是基於過往累積的研究與經驗。因此,以我國全民健保所擁有的豐富數據,大可利用此技術做進一步之分析,研究在何種情況下,檢查結果幾乎是篤定的,且該檢查不會影響後續臨床處置,故可以不用開立;並進而根據此研究成果,設計實務上可行的新臨床指引與建議。同時,也可以研究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醫師容易開立不必要的檢查,回饋予醫療機構,避免踩入誤區、浪費醫療資源。健保署目前之初步成果,在於訓練電腦判讀檢查結果,並將其中之病灶種類與位置,轉化為結構性的資訊。我們的拙見是,未來如果能搭配目前已臻完善之3D影像重組(reconstruction)技術加以標定,能方便醫師的臨床作業,並輔助醫學生學習如何判讀影像及文字報告。此種結構性的資訊,亦能標準化地自動生成中文翻譯,對醫療工作中護理師等各職類間,以及醫師與病人家屬的溝通理解都會有所幫助。文中所舉的各項技術皆已發展成熟,只要政府能善用此資料庫,並與醫療、公衛、資訊界跨領域合作,不僅能推動臨床研究、改善醫療作業,更將有助於醫學教育、臨床分工合作、與醫病互動。不難想像,很快的未來,醫師能夠指著一個3D圖像,向病人及家屬說明大腦的這個位置有這樣的病灶,圖像旁還標註有中文翻譯,一目瞭然;增進醫病關係與互信。這就是資訊化時代所帶來的智慧醫療的醫院情景側寫。

(臺大國際產學聯盟) 助理 浮報涉嫌10餘萬元回扣

台大國際產學聯盟爆弊案 約聘助理涉勾串廠商浮報標金 2019-09-27 16:53聯合報 記者賴佩璇╱即時報導 檢調接獲檢舉,指「臺大國際產學聯盟- ntuilo」一名王姓約聘專案助理,涉嫌與勾結廠商浮報得標金並收取回扣10餘萬元。台北地檢署今指揮調查局北機站,兵分6路搜索王男住處、廠商並約談王、吳姓公司負責人、游姓員工等3人,預計晚間移送複訊,全案朝背信罪方向偵辦。「臺大國際產學聯盟- ntuilo」是建立在企業界與台大互惠的橋梁,聯盟整合台大資源聯繫窗口、掌握台大人才資源、連結台大研發能量、獲得最新研究及產學合作成果。官網指出,我國正面臨產業與經濟發展瓶頸,國立臺灣大學身為人才培育、學術研究與產業創新的重鎮,應可積極整合校內研發能量,來協助解決我國產業發展的困境。因而,臺大思考我國未來發展的需求,並考量短期內組織未做大幅度異動的情況下,參考MIT的產學聯盟模式,以聯邦式的概念規畫設置「國立臺灣大學國際產學聯盟」,期待匯聚鏈結國內外頂尖企業的資源,聚焦前瞻創新研究,協助我國產業接軌國際。檢調獲報,「臺大國際產學聯盟- ntuilo」一名約聘的王姓專案助理,負責承辦一件資訊軟體採購案卻涉嫌勾結廠商,由廠商浮報標案金額,王男待廠商得標後,收取回扣約10萬元。這件標案是去年3月間公告得標,金額約80萬元。檢調人員詢價後,懷疑廠商浮報將近40萬元。由於此採購案屬科研採購案,適用《科技技術基本法》,非適用《政府採購法》,目前先依背信罪嫌偵辦。台北地檢署今指揮調查局北機站,兵分6路搜索王男住處、廠商並約談王、吳姓公司負責人、游姓員工等3人到案說明,預計晚間移送複訊,不排除祭出強制處分。

經濟部推薦生技醫學 上市櫃: 46家取得 資格

工業局:生技、綠能已在台生根茁壯 2019/09/28 10:09 時報資訊【時報-各報要聞】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楊志清昨(27)日出席2019臺南國際生技綠能展時表示,自執行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截至目前已逾46家取得科技事業資格認定並上市櫃;此外,在國內電動大客車產業方面已有超過518輛掛牌。充分顯示生技與綠能兩大產業已在臺灣產業界生根茁壯中。楊志清致詞指出,臺南生技綠能展已連續舉辦九年,充分說明南市府的重視。他說,政府於106年初 執行生技新產業發展條例,截至1086月已有143家公司及346項產品通過,上市品項共45項,因修法受惠有高風險醫材8家公司、細胞治療5家公司,精準醫療1家公司,政府會持續傾聽業界心聲,並營造良好產業環境。協助推薦生技醫學公司上市櫃,經濟部受託進行科技產業推薦,主要針對產品與技術開發成功進行技術性、市場性審查,包括技術可行性與未來性。截至1087月已有46家取得科技事業資格認定並上市櫃。在綠能推動方面,除了電動自客車輛,截至1087月底,臺灣電動大客車共掛牌518輛。已上路的車廠有華德動能、凱勝綠能(馨盛)、唐榮車輛及總盈金龍與創奕(金旅)等5家為止。關鍵零組件方面,電動大客車核心技術在電能系統、動力系統及電控系統,臺灣現已具備電池組、電池管理系統、動力馬達及整車控制等產製能量,惟考量電池芯廠廠巨額投資,電池芯仍處發展階段。至於關鍵零組件廠商,一、電池芯:台達電、有量、昇陽、能元,電池模組:華德、長泓、明創能源、台達電、兆豐、 群力、新晉、新盛利,二、電池管理系統(BMS):利佳、晟昌、創奕、車王電,三、馬達:富田、晟昌、利電、創奕(TM4技轉)、東元、台達電,四、控制器:利佳、晟昌、車王電、(TM4技轉)、富田、士電、台達電、致茂、名晟。(新聞來源:工商時報─陳惠珍/台南報導)

台大雲林分院降低長者 肌少症 攜手合作 長青食堂

雲林近7成老人 因飲食不均衰弱 2019-09-18 23:35聯合報 記者陳雅玲/雲林縣報導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阿波羅計畫智慧醫療平台今年5月完成100多位65歲以上長者生命徵象量測與衰弱測試,發現雲林縣近7成長者可能因飲食不均造成衰弱,將與縣府及長青食堂合作,從10月底開始每日一蛋為長輩補充營養,降低長者出現肌少症。阿波羅計畫助理張文欣表示,阿波羅計畫在長青食堂設立衰弱量測設備,了解雲林縣長者衰弱狀況,今年5月已有100多位長者完成生命徵象量測與衰弱測試,結果顯示雲林縣65歲以上長者在手部握力與坐站能力、走路速度等衰弱指數部分有極高比例屬於衰退狀態,不僅近7成長者握力偏差,足部功能也不佳。阿波羅計畫監測發現雲林縣長者多缺乏基礎保健觀念,平時飲食內容常以「吃粗飽」為主,不重視飲食內容,也很少額外補充保健食品,雞蛋是簡單且營養的蛋白質來源,具有取得且保存容易、烹調方式多樣等優點,因此醫院將採購雲林在地友善生產的健康雞蛋,提供長青食堂共餐的長者作為額外蛋白質及優質膽固醇之補充,同時亦可提供良好的胺基酸及脂肪酸。台大雲林分院副院長劉宏輝表示,台大雲林分院將和縣府及麥寮海豐、元長五塊、莿桐麻園、大埤尚義四處長青食堂合作,預計10月底開始,在100多位長輩半年的每日一蛋營養補充時間中,持續了解長者的生理量測數據等衰弱指標,以降低長者出現肌少症,延緩失能。

深部腦刺激手術( Deep Brain Stimulation) 治療幼兒肌張力不全

指向性放電更精準 深部腦刺激手術成果發表 慈善新聞網/ 2019.09.24 圖說:花蓮慈院神經功能科主任陳新源說明二代晶片可以選擇放電方向,讓放電治療更加精準,針對腦部異常的位置,增加手術的精準度及效果。深部腦刺激手術( Deep Brain Stimulation,簡稱:DBS )是包含巴金森在內等,許多動作障礙疾病最有效,也是最後一個治療方式。為了推動更精準的手術,花蓮慈濟醫院率先在臺灣引進二代晶片,進行「指向性深腦刺激手術(DBS)」,今年已經累積超過十例個案。九月十九日上午舉辦成果發表會。花蓮慈院神經功能科主任陳新源表示,人的大腦是很精密的組織,每個小小的部位都有著不同功能,傳統DBS晶片放進大腦後,會持續對周圍的腦組織進行放電,現在的二代晶片在進行放電的同時,還可以選擇方向。有別於以往的晶片是360度環狀放電,而二代晶片設計從三個方向進行放電,可以同時放電或者只有朝其中一個或二個方向放電,讓放電治療更加精準,針對腦部異常的位置,增加的不光是手術的精準度及效果,還有病人的安全性。 陳新源主任表示,從臨床治療成果來看,指向性電極在提升治療效果的同時,精準放電可以讓放電量更小,又能有效減少藥量、減少副作用,延長電池壽命。目前統計接受指向性DBS手術的病人,平均可以減少近四成的藥量,可以明顯減少藥物費用及副作用,而且二代晶片組的線材更細,延展性更佳,可以減少病人在植入後的異物感。新一代無線遙控的調控模組,設定有醫護調控與病人自我調控兩種程式,透過平板或配對的手持智慧裝置,只要會用智慧型手機的人,都可以輕鬆了解晶片運作的情況。此外還設置有低電量的提醒,讓醫療團隊與病人都能隨時掌握身體即時情形,避免有突發狀況的產生。自2002年以來,花蓮慈院已成功完成超過兩百五十例DBS手術,並協助國內外九家醫學中心完成其首例DBS手術。臨床治療之外也開發全台唯一的巴金森登錄系統,還有執行相關研究與臨床試驗。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表示,醫療的進步是不光是守護生命,更要努力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五年前通過可以給付電池,五年後終於全部通過納入給付。」對許多病人來說,要進行DBS手術要克服的一個問題,就是自費負擔費用高昂,為了讓更多病友能受惠,林院長特別感謝陳新源主任的大力推動,也帶動各界人士努力,促成中央健保署在2019年八月一日公布,DBS手術全線材都納入健保給付項目。造福了包含六十四歲的巴金森病友楊先生在內的巴金森病友。三十四歲那年發病的楊先生,2004年就曾經到花蓮慈院進行評估,但是考量到身體狀況吃藥效果還有一定的療效,且當時的手術費用高昂,遲遲未能下定決心,等了十五年後,終於等到手術納入健保給付,所以,也在近日重新接受評估。楊先生表示,自己是從事電器相關工作,一開始發病的時候症狀出現在左手,左手顫抖到無法鎖螺絲,看了幾家醫院後找到花蓮慈院陳新源主任。在陳新源主任與醫療團隊的努力下,楊先生很少見的光靠吃藥走過了三十年,但加重的藥量與藥物帶來的異動等副作用,對楊先生的生活還是帶來了困擾。其實楊先生在十五年前就曾經做過手術評估,但高昂的手術費用真的是一大困難,感謝現在健保把手術納入給付,很希望能跟陳主任多了解手術的細節,給自己一個機會。除了巴金森氏症以外,目前已被認可的DBS適應症還包含有肌張力不全、原發性顫抖與頑固型癲癇。陳新源主任表示,未來希望這三個適應症也能納入健保的範圍,尤其是肌張力不全,因為目前臨床上大多數肌張力不全的個案都是小孩子,而且研究指出,經過DBS治療過後的兒童,腦組織有很大的機會可以獲得修復,這對他們的人生將是非常大的轉變。

工研院抗癌植物新藥公司 (貝爾克斯生技): 2019年7月完成phase I

貝爾克斯抗癌植物新藥「BEL-X 領跑全世界 2019-09-23 08:00 目前以小分子為主的治療藥物,臨床上造成許多的副作用,以天然草本為原料的植物藥,隨之越來越受到重視。工研院技轉成立的貝爾克斯生技,是專注研發植物新藥用於腫瘤治療的新創公司,執行長兼研發長張秀鳳不畏前期研發艱辛、鍥而不捨,其植物新藥「BEL-X」將在年底完成第一期臨床試驗。堪稱貝爾克斯生技的靈魂人物張秀鳳,是德國慕尼黑大學自然科學博士,13年留德生涯之後,剛好遇上台灣生技業正要起步,政府積極推動植物新藥計畫,頻頻向海外生技人才招手。張秀鳳於是在2000年返台,進入工研院任職,從慢性病切入作為植物藥的研究主軸,初期以開發治療B型肝炎病毒新藥。「一般腫瘤治療之西藥,多為成分明確結構之藥物,並以消滅腫瘤細胞的治療機制為主,有一定的療效,但缺點就是毒性較高,副作用強,」張秀鳳表示,人類使用植物藥(如中藥、藏藥)的歷史悠久,傳承下來不少經驗,可先篩選出無毒性的植物進行新製程,會比化學合成物更適於治療慢性疾病。2001年起,張秀鳳帶領的工研院研發團隊與台大醫院肝炎研究中心合作,針對B型肝炎進行動物實驗,驗證植物新藥療效。經過長時間觀察,在20062007年間,團隊意外發現,此藥能延長B肝致癌的動物存活期間。這樣的結果令人振奮,讓張秀鳳更加篤定朝植物藥發展的方向是正確的。除了自己的堅定信念,在與醫院合作過程中,張秀鳳更感受到很多醫生矢志對抗疾病的使命感。而團隊新的實驗數據常會與國際肝病權威、中央研究院陳定信院士以及陳培哲院士做討論,以探討其臨床之應用性;專注腫瘤研究的台大外科醫生黃凱文,百忙之中亦撥空與團隊做長時間的討論,提供許多寶貴臨床經驗。「身邊有這麼多有熱忱的醫師用心協助,我們怎麼可以不努力?」張秀鳳說。

廠商無力承接 萌生創業念頭 工研院研究期間,陳培哲曾鼓勵張秀鳳自行創業,但張秀鳳始終沒有行動。「當時研發成果不錯,有些藥廠想要技轉,然而實地查核(Due DiligenceDD)過程冗長,許多業者不了解植物新藥的運作模式,不熟悉法規,亦沒有技術能量承接,導致新藥技轉推動困難,」黃秀鳳坦言,正是在這情況下讓她萌生創業念頭。創業這件事,張秀鳳足足思考了兩年。新藥如何研發、怎麼應用,還是自己最熟悉,後來張秀鳳想通了,開始接受工研院針對創業的一連串相關課程,學習當一個CEO。張秀鳳說:「以前從沒思考過成立一家公司要花多少錢、怎麼做財務,因為團隊只會做研發;但創業則需建立良好的公司架構和財務系統。」2015年張秀鳳正式向工研院提案新創公司。首要遇到的重要課題,便是籌募資金。張秀鳳說,當時許多創投不了解植物新藥的發展性,甚至向團隊提議改推保健食品。「但那並非我們的核心業務,我們想專心把植物新藥做好,保健食品不是我們該做的事!」張秀鳳斷然拒絕。

人算不如天算 募資遇上生技股崩跌 然而募資成敗很看當時市場氣氛。20155月,國內生技新藥產業一片榮景,對生技公司募資正有利。但人算不如天算,當時市場上的指標生技公司因研發中的肝癌新藥解盲失敗,股價連續多日跌停,不僅當時拖累生技股,更大大影響了正在籌資中的許多新創生技公司。「還好工研院幫了大忙,」工研院內部有健全的新創輔導機制,相關同仁帶著張秀鳳團隊,向潛在投資人一再溝通說明,「把我們當成自己的事情一樣在處理,」張秀鳳回憶起來仍充滿感激。考量到當時市場的謹慎心態,張秀鳳接受專家建議,調整募資計畫,將原本一次募資計畫分為兩輪,終於獲得台灣工研新創協會與重要投資人的支持,首輪新台幣5,000萬元資金更是在3天內就到位。有了這筆資金挹注,貝爾克斯生技就在有驚無險中正式成立。不料,2016年初,又發生高知名度的生技公司新藥解盲結果不如預期,股價暴跌的事情,生技股再度陷入急凍。原本要在2016年底進行第二輪增資的貝爾克斯,受到此事件影響,只得延後半年募資,最終順利獲原始投資人及一些心頭人注資,更成為工研院群英基金成立後首宗投資案。

專注新藥研發 抗癌植物藥全球領先 生技史的兩宗重大事件,都被張秀鳳遇上了,所幸都安然度過。現在回想,她反而覺得自己很幸運。「世界上沒有幾個人,能以自己熱中的事物為職業,還能以自己親手研發的成果來創業,」張秀鳳有感而發。儘管植物藥已受到市場的注意與投入,但目前美國食藥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核准上市的植物新藥也只有2個,均非癌症用藥;貝爾克斯所研發的抗癌植物新藥「BEL-X」,現已獲美國、歐盟、日本、中國大陸、澳洲與台灣等超過40件以上專利,再取得美國與台灣FDA雙核準後,20177月開始在台大醫院及成大醫院臨床試驗中心執行第一期臨床試驗,預計今年完成,在全球抗癌植物藥中取得領先位置。張秀鳳規劃,2020年將新增2項腫瘤新藥進入人體臨床二期試驗,同時也會進駐竹北生醫園區,建立符合PICSGMP法規之藥物製造廠,用於生產新藥原料;在新藥開發的接力賽中,也將與國際大廠合作,將新藥推向全世界,造福更多人。「我們有競爭對手,也可以說沒有,」張秀鳳表示,癌症是全球醫藥領域亟欲克服的遠大目標,我們從植物藥切入,還有更多人從化療、標靶、免疫細胞療法來著手,只要哪一種療法有顯著的效果、副作用更少,就會脫穎而出。經營公司必須找出自己的核心價值方向,張秀鳳帶著團隊只專注於一件事:研發治療腫瘤的植物新藥,時間一晃就快20年。「要把眼光放長遠,必須時常觀察市場變化與發展,檢視什麼是未來1020年後依舊存在的市場需求,」這是她在新藥研發的漫長路上,所獲得的深刻體悟。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