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29, 2020

(台生材) 台快製 董事長 廖俊仁 退/ 林志茂 接

台生材:子公司台灣快速醫材製造董事長改由林志茂擔任2020/08/12(6649)台生材-代重要子公司台灣快速醫材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公告董事會選任董事長1.董事會決議日期或發生變動日期:109/08/112.人員別(請輸入董事長或總經理):董事長3.舊任者姓名及簡歷:廖俊仁/台灣快速醫材製造()公司董事長4.新任者姓名及簡歷:林志茂/台灣快速醫材製造()公司董事長5.異動情形(請輸入「辭職」、「解任」、「任期屆滿」、「職務調整」、「資遣」、「退休」、「逝世」或「新任」):新任6.異動原因:董事會推選。7.新任生效日期:109/08/118.其他應敘明事項:全面改派法人董事監察人之代表人,故董事會重新推選董事長。

中科: 微創手術室一條龍

微創醫材百家爭鳴 成跨產業整合新引擎 廖家宜 2020-10-16 微創醫材是近年生醫產業百家爭鳴之地。具備高度整合性的微創醫材產業,從材料到製程結合塑膠、金屬、光電、機械加工等業者,而近年中部成為精密機械與光電等產業的重鎮,也吸引微創醫材聚落逐漸成形,形成微創醫材的研發、製造、應用等上中下游產業鏈。微創手術因為具備傷口小、流血少、可降低感染風險且復原速度快等優點,在世界各國快速成長,並漸漸取代傳統的開刀手術,也一舉帶動微創醫材市場的爭相投入與蓬勃發展。根據Markets and Markets預測,2021年將達到181億美元的市值。微創醫材是一項具高度整合性的產業,在材料的部分兼具高分子塑膠、化工、金屬五金等材質,而在製程的部分則橫跨光電、機電、機械加工、電子、半導體等精密及光電製造業者,最後還必須經過安規檢驗與測試消毒等程序,這是一項是結合材料業者、精密製造業者與醫療器材業者的整合性產業。隨著微創手術產業的高成長,加上微創醫材的高度整合,對以代工起家、扮演全球製造業重要供應鏈的台灣醫材相關廠商來說潛力無窮。目前台灣在微創醫材製造上雖以國際大廠代工為主,但仍有部分新創公司建立自有品牌。業界指出,過去台灣產業的發展從早期傳統產業到塑膠化工,到現今的精密製造與電子、半導體等製造業為主,如能整合上、中、下游相關資源,引進新的技術需求,整合現有如異業結合的核心能力,發展具競爭力的高階微創醫材或明星產品,將十分具有發展微創手術醫材的優勢。近來如中科便以微創手術室一條龍的概念,從手術燈、內視鏡系統、智慧導航手術眼鏡、機器手臂等微創手術所需的醫材,都可以在中科找到,也將台中精密機械產業結合微創手術技術,整合成手術室平台後打團體戰行銷國際,目前也已吸引到許多微創醫材或AR廠商進駐。

健保影像資料 產學AI合作: 10案/ 台大: 主動脈鈣化/脂肪全自動分析AI模型

健保資料人工智慧應用研討會今盛大舉行,展現AI科技應用成果 資料來源:中央健康保險署建檔日期:109-10-27全民健保開辦至今已滿25年來,其所累積的就醫紀錄結構化資料高達649億筆、醫療影像自107年收載至今也有22億筆,成為台灣發展大數據分析與醫療人工智慧(AI)的寶庫;中央健康保險署配合智慧政府行動方案,開放資料極大化加值應用,在符合個資保護法前提下,自1086月開放外界以產學合作方式申請去識別化之醫療影像應用,於今(27)日舉辦「健保25週年‧健保資料人工智慧應用研討會」,會中邀請賴清德副總統、國家發展委員高仙桂副主任委員、科技部謝達斌次長、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林百里董事長蒞臨致詞,並實際瞭解各醫院在現場呈現的AI成果實機展示,與會貴賓及來自產官學的各界人士都表示大開眼界,也對台灣發展AI打進世界盃更具信心。臺灣健保走過25,邁向AI大數據應用為持續提升國人的醫療照護品質,健保署不斷推動與導入各項醫療科技。兩年多前,當時擔任閣揆的賴清德院長即曾應邀到健保署出席「醫療資訊上傳雲端與調閱分享,無遠弗屆,分級醫療新紀元記者會」,對健保署突破萬難讓各醫院的影像檢查及報告即時上傳與分享,給予高度肯定,今日他以副總統身分蒞臨健保署,在致詞時特別強調,智慧新時代是未來全球發展的必然趨勢,臺灣擁有龐大且享譽國際的健保資料庫,數十年來累積的資通訊產業科技能力,有實力成為智慧醫療國家,符合蔡總統發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政見,並提升我國智慧醫療產業競爭力。隨著人工智慧浪潮席捲全球,健保署早在107年參與國家發展委員會「亞洲·矽谷試驗場域計畫」,辦理醫療影像倉儲建置及人工智慧應用,建構健保署人工智慧高速運算平台,將資料去識別化,以腦瘤轉移自動AI偵測驗證平台整合度及可用性。接著在1086月公告全民健保資料AI應用服務試辦要點,正式開放外界以產學合作方式申請去識別化之CTMRI影像,進場訓練AI演算法及模型,試辦計畫共計15件申請案件,包含醫界9家、學界6家,其中10案有產學合作。

健保AI產學合作,加值精準醫療發展 今天的研討會共計有十二個團隊發表AI研究成果,並有各自的亮點,茲簡述於後:臺北榮總-全方位腦轉移瘤人工智慧診斷系統輔助門診:開發腦轉移瘤AI輔助診斷系統升級版DeepMets®-Plus,可精準辨識出腦轉移瘤病灶並計算數量、最大徑與體積等重要資訊,並於臺北榮總神經影像及胸腔內科開放AI輔助門診,協助偵測肺癌腦轉移瘤病灶,提升醫療作業流程效率及品質。臺灣大學-BodyPart 醫學影像身體部位 AI 辨識與 COVID-O2 模型跨國聯邦學習:建立可辨識影像對應之人體部位的「BodyPart 智慧檢索系統」,在無需標註的情況下,正確且快速地分辨頭、頸、胸、腹部各器官。參與國際大廠 NVIDIA研究,利用AI模型預測 COVID-19 症狀患者,需要補充氧氣的需求。臺大醫院-人工智慧胰臟診斷輔助工具─PANCREASaver:世界首創電腦斷層影像自動辨識胰臟癌 AI 偵測模型,全國性資料庫大規模驗證,正確率高達 91.1%,整合至醫學影像擷取及傳輸系統 (PACS),輔助快速診斷胰臟癌。臺大醫院-智慧化腦轉移腫瘤自動輪廓勾勒及效能評價系統分析:開發高精準立體放射手術全程規劃智慧顧問,建立腦轉移瘤及周圍危及器官之自動標註系統,並提供腫瘤標註結果評估。依據腦部磁振造影影像,提供術後之遠端復發速率,並提供腫瘤與周圍危及器官之距離參數,提供醫師手術及術後判讀依據。臺灣大學-結合全民健保電腦斷層影像大數據建立國人心血管疾病風險預測模型:開發心臟主動脈鈣化/脂肪全自動分析AI模型(HeaortaNet®)為全世界唯一能自動分類及計算胸腔鈣化/脂肪定量的AI模型,心臟分割準確度達94.2%,大幅提升胸部CT附加價值,落實精準醫療。北醫附醫-基於健保署之巨量資料驗證肺部人工智慧診斷輔助系統:建置肺結節CT影像診斷輔助系統 (Deep-LungLungRads) 並結合深度學習與放射圖譜演算法,能於20秒內篩檢出肺結節病灶位置、協助肺結節良惡性判斷、自動產出國際標準臨床處置報告亞東醫院-鼻咽癌自動分期(T stage)之人工智慧模型開發:鼻咽癌(NPC)在東南亞特別盛行,但因頭頸部位解剖構造複雜,判讀不易。運用頭頸部核磁共振影像建置AI模型,串接臨床流程並整合至RIS系統(醫療影像報告系統),自動判讀腫瘤位置以及腫瘤分期,並即時自動顯示腫瘤分期結果。打造智慧醫療,與各界共創AI防疫未來式健保署表示,為擴充我國醫療AI發展量能,健保署於今(109)3月與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林百里董事長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廣達電腦捐贈健保署「人工智慧醫療雲運算整合平台(QOCA® AIM)」系統,並客製化打造有利健保資料加值的環境。另外,健保署和成功大學蔣榮先教授團隊合作,開發COVID-19AI模型,目前正向衛福部食藥署申請醫療器材專案製造。今年6月及10月健保署修訂「全民健康保險保險人對外提供資料作業要點」及「全民健康保險保險人資訊整合應用服務中心作業要點」,非自然人資料去識別化後,開放產業申請運用。健保署李伯璋署長指出,健保署累積高價值之巨量醫療數據資料庫,今天的研討會初步呈現健保資料庫開放應用,透過與產業界合作,發揮產、官、學協力綜效,進而創造AI應用的成果,健保署未來仍秉持開放態度,在符合各項法規及相關規範的前提下,鼓勵各界有承作意願之團隊,進行資料庫的加值應用,促進國家發展及增進國民的健康與福祉,並將成果回饋全體國民。

(台快製) 台灣快速醫材製造公司+亞克迪生: 醫材打樣試製

台快製、亞克迪生 策略結盟04:102016/04/29 工商時報 蔡武穆 台灣快速醫材製造公司宣布與亞克迪生公司51日起進行策略結盟,共同拓展創新醫材快速試製服務市場,協助高階醫材創業家實現夢想!在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輔導下,台快製公司進駐新竹生醫產業及育成中心,提供國內產、學、研、醫界的高階醫材原型品試製開發服務,整合上中下游產業能量,帶動加速台灣高階醫療器材產業趨向專業分工化。台快製董事長柯孝雄表示,為醫療器材產業價值鏈中扮演「傳球助攻球員」的角色,協助創新醫材開發團隊快速有效運球,直達攻擊發起線射門得分。主要任務在於服務具潛力的創新醫療器材產品主題,提供直接承作快速打樣服務,期能縮短概念設計之試製時程,並協助客戶達到輸入創新概念與輸出符合醫療法規之準商品化高階醫材為目標。亞克迪生董事長陳永祥表示,亞克迪生為台灣最具規模之快速試製服務公司,過去主要服務資通訊及一般民生化工產業,掌握產品開發之快速試製服務之關鍵技術與製程,包括強大的模型設計、製造、逆向工程及RP原型製作等關鍵技術,在材質及表面處理技術方面,以獨特工法來調控客戶所需之材料質感,以達到以有限的材料成就無限的材質為目標。本次藉由結合台快製團隊過去多年深耕高階醫材產品開發之經驗與優勢,將可使醫師與工程師在創新醫材研發過程中,使產品快速地迭代演進,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並協助新創團隊在早期階段不用投入寶貴的資金在製造設備,並節省大量的尋求代工製造的時間與成本,快速穿越醫材開發的死亡之谷,達成公司價值創造之目標,將可對台灣這波高階醫材生技新創事業將產生催化與整合之效益。台快製公司總經理廖俊仁博士表示,開發創新醫材技術往往會因為打樣試製的樣品沒有辦法同時符合動物實驗、法規認證及臨床驗證的要求,從而拉長了產品開發的時程與技術商品化的戰線,因此在醫材產業中專業的整合及分段接力的概念相對重要。台快製公司除了整合亞克迪生快術試製之生產線,並將與工研院、金屬中心和國研院等法人機構之認證實驗室結合,同時與國內外動物試驗及產品臨床法規單位合作,協助國內學研團隊或新創醫材公司在研發及設計階段就能充分考量到後段商品臨床與法規認證的需求,達成協助客戶研發與商品化一條龍整合之最大效益。

台生材: 台灣唯一有 能力 結合 生醫/電子/精密機械

泡沫式人工腦膜獨步全球 豔驚美加速器 勵心如 產業動態2019-05-29 台灣生醫材料是工研院第一家即將掛牌上櫃、走上資本市場的醫材公司,他們開發出獨創人工腦膜技術,高端醫材技術讓大股東從創業至今一路相挺。一把白色噴槍不到成年人一雙手掌大小,外表平凡無奇,但在腦組織手術中,醫師只要擠壓噴槍,噴頭就會擠出像是奶油一樣的白色奶泡;覆蓋在大腦上,體溫會讓這個奶泡三分鐘就凝固,取代了過去用人工腦膜覆蓋後再黏合的技術。

技術怎麼只賣八千萬元?廖俊仁要創造更高商業價值 這個獨創全球的泡沫式人工腦膜,材料是大家不陌生的膠原蛋白加上二氧化碳,經多年研發成為全球創新高階醫材產品,而背後推手是工業技術研究院出身的台灣生醫材料總經理廖俊仁。 一九九九年進入工研院,廖俊仁最早是以軟骨為研究主題,並於二○○八年和當時在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骨科任職、現任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江清泉合作研發的「兩相軟硬骨關節修復技術」,技術移轉給美國骨科醫材大廠精技(Exactech),帶來八千萬元的技轉金,當時在工研院名列技轉金第三高。「但有矽谷公司問我們,怎麼會只賣八千萬台幣?」眼看同時間一家美國公司將其軟骨技術以七千多萬美元出售,而自己經多年研發的技術最後無法在自己手上商業化、創造更大商業價值,讓廖俊仁萌生創業念頭。一二年他帶著三位同仁,一起離開工研院,創辦台灣生醫材料(台生材)。其實在這之前,廖俊仁研發「泡沫式人工腦膜」已有三年左右時間。他從可樂的原理得到啟發,將二氧化碳、膠原蛋白作為材料,只是距離商業化仍有大段距離。深知創業維艱,廖俊仁回想,「前面兩、三年都精打細算,六月也不開冷氣,大家臉都紅了。」至今未買房的他,自嘲曾跟老婆說想買賓士,得到的回應卻是:「應該先買冰箱吧。」即使生活節儉,但在研發上卻是不計成本。

兩相軟硬骨關節修復技術 過往軟骨修復只能修補軟骨缺損,而這個技術可以同時修復上方的軟骨組織及下方的硬骨組構,且傷口小、復原快。主要過程是在手術過程中截取患部少量健康軟骨切碎,浸泡於特殊酵素溶液中,之後再植入患部,以此修復軟硬骨。「我們確定可以商品化。」廖俊仁抱著這樣的信念,走訪台灣各大精密機械廠商,終於找到氣體充填龍頭元翎精密、不鏽鋼瓶的鉅福工業,共同開發出可以克服充填二氧化碳困難的腦膜噴射槍。「廖博(廖俊仁)為了開發出符合醫院需求產品,會很積極了解醫院想法;也很有決心,一路克服許多困難,就是要商品化。」和廖俊仁相識十多年的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觀察。而台生材能熬過多年草創期,除了工研院的資源援助,就是光陽機車前董事柯孝雄的大力支持。柯孝雄投資的永康醫材科技公司曾和工研院合作,得知廖俊仁出走創業後,他不僅出資,還擔任台生材董事長。最早三千五百萬元資本額,工研院、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占了近四成股份、創辦團隊約三成,剩下的則都是柯孝雄投資。

從日、中、台團隊脫穎而出成美國Incept合作夥伴 但對於開發泡沫式人工腦膜、退化性關節炎軟骨修復再生等市場上還沒有的高端技術產品,從研發到正式上市動輒就要七、八年,廖俊仁不希望公司只是仰賴股東資金挹注,也希望盡早創造營收。這時,與美國矽谷知名高階醫材加速器Incept的相遇,開啟了新契機。 Incept在過去二十年間成立二十餘家高階醫療公司,不論是被大廠併購或是首次公開上市(IPO),總計在資本市場創造超過二十億美元的價值。一四年廖俊仁跟著工研院到舊金山參訪時,認識了Incept。但真正打動Incept,是台生材隔年至華盛頓參展進行技術展示。「二氧化碳沒辦法攜帶,所以我們去超市買了乾冰替代。」台生材營運長陳炳全回想。即使過程倉促、狼狽,但不久後,Incept便派員前往台生材公司實地評估,並在一六年決定合作創新醫材開發。目前台生材和Incept合作的腦中風血栓移除裝置系統,已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可,並和Incept所投資成立的關聯企業簽署三年的台灣以外全球代理銷售合約,按合約最低量和價格估算,一九至二一年,估計至少可以帶進一億多元新台幣營收,「目前知道的市場回饋比這個底線還要好。」陳炳全透露。另外,台生材也開發出全球只有一、兩家大廠有類似技術的腦神經血管導絲。廖俊仁說,最早曾找了日本心導管大廠、德國廠商合作,但不是切割不漂亮就是成本太高;繞了一圈,反而在台灣找到半導體周邊設備廠,運用晶圓切割的技術,將三十五公斤的鎳鈦管切割七二○○次,研發成功。「台生材是台灣唯一一家有辦法在生醫技術上結合電子科技和精密機械的公司。」台生材董事長呂俊德說。一七年柯孝雄逝世後,振曜科技董事長呂俊德接任台生材董事長

目標三年內損益兩平要做出「Me-only」產品 台生材的泡沫式人工腦膜將在台灣上市,美國則正在準備臨床試驗。呂俊德坦言,要通過FDA認證,最快還要三年,還可能拖到四、五年。 但即使前期研發到上市的時間漫長,就是這種「Me-only」獨創產品,才有機會創造高附加價值、為台灣產業開啟新篇章。 而針對泡沫式人工腦膜在台灣的產品定價策略,江清泉說,在美國一片人工腦膜加上黏著劑約一八○○美元;倘若不用黏著劑,恐怕腦脊髓液會滲漏,則人工腦膜加上後續醫療支出約二三○○美元。而目前在台灣人工腦膜健保費僅約一萬元新台幣,與美國的費用有段差距。他向政府呼籲,給予獲證的新醫材新健保碼,以保證公司能有合理利潤、確保國際競爭力。呂俊德說,台生材目標是三年內損益兩平;五年內,泡沫式人工腦膜通過美國、歐盟等認證,行銷全球,成為台灣創新醫材的指標。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