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15, 2018

(東洋 蕭英鈞) 跟著理想走,去家族化是必要 !!


歷經掏空案、林全接董座風波...東洋蕭英鈞首度公開「藥廠人生」 信傳媒 陳稚華 20181012 「其實現在也不曉得我們走的路,最後結果會怎樣......」台灣東洋製藥總經理蕭英鈞,接受《信傳媒》專訪時這麼說。從4年前因東洋前董事長林榮錦涉嫌掏空案,蕭英鈞與40年事業夥伴林榮錦鬧不合、而後接任東洋董座;到今年初由前行政院長林全接任東洋新董事長,被外界質疑有違反「旋轉門條款」之虞。蕭英鈞苦笑說,一路走來真的不容易。「坦白講在專業上我跟他(林全)比不過專業團隊,因為我是4年多前、60歲才開始接董事長。事實上我們是因為理念想同,也想好好往國際發展。林董跟我的工作最主要是要設立好的方向、第二是要有正直善良的心,絕對不會用董事長的各種人事、人力關係,不然過程會偏移。」面對外界的質疑,蕭英鈞首次對媒體吐露心內話。明年就要成立滿一甲子的東洋,走過台灣劇變的60年,公司經歷過虧損、瀕臨倒閉、股價大跌,並從一間製造傳統學名藥的小藥廠,到今日員工520人、資本額24億,成為以行銷、研發導向的國際型企業。其中,蕭英鈞雖僅接任4年董座,卻功不可沒。問他是怎麼把公司做大的?他笑說,「也不是我一個人,就是一棒接一棒這樣做啦!」「企業經營是隨時都有困難,以我來看每天大概都有20個困難,解決一個、另一個又冒出來。不過以我個人經驗來講,只要沒有放棄,大概90%都會解決。」蕭英鈞說。但能挺過多年來外界的風風雨雨、又兼顧藥廠事業,甚至在政府還未有新南向政策時就已布局東南亞市場,沒有兩把刷子是不可能辦到的。從蕭英鈞分享一段30年前在當藥廠業務時的一段「趣聞」,便可看出他的企圖心與抱負。
被醫師警告別再推藥,他仍拜訪50次!一年後成醫院「NO.1藥」當年才20多歲、還是外商藥品公司菜鳥業務的蕭英鈞,有次到醫院跟一位醫師推銷藥品,「他當時是藥事委員會主席,這位醫師就跟我講:『我讀過(資料)你們這個藥最差!』」蕭英鈞形容,那位醫師相當有威嚴、在醫院備受敬重,他眉頭一皺沒人敢講話。「但他那天看我抱了一大堆資料,說讓我講5分鐘,之後就別再來了。不過我沒把他的話當真,我就回去寫計畫,想第二次找他要用什麼理由。」蕭英鈞知道那位醫師門診看完一定會固定經過哪條路,就先去探查並在那來回走了2個多小時,結果一遇到那位醫師便說:「怎麼這麼剛好遇到你?我忘了還有事情要跟你說!」蕭英鈞笑說這種時候醫師較沒有防備心,他就有機會突破對方的心防。大概講了一年多,每個月不厭其煩地「拜訪」,「本來那個醫師認為這個藥毫無可能,經過13個月、總共講了450次後,我成功把那個藥引進去,而且後來那個藥還做到變那間醫院第一名的藥,就是抗生素。」為什麼蕭英鈞敢違背重量級大老的警告、拋下面子只為賣出當時連同業也覺得市場不大、利潤不高的抗生素?「因為我真的有讀過(資料),這個藥真的不錯啊!你真的用心跟醫師溝通,他不高興你要想辦法,只要想,一定有辦法!」蕭英鈞說他以前有一個專門的小本子,裡面全是記錄醫師的名字,以及該如何應付每位醫師的方法和細節,連老婆都吃味,說他對醫師比對她用心。他笑說,只有長庚醫院張昭雄是他少數談判失敗的案例。即便到現在,遇到決策性的大案子,蕭英鈞一樣比照辦理,「大小事都是這樣處理,沒突破的跟知難而退的比率,大概110啦!100個裡面10個沒突破,勝率還是有890%啊,所以問題都在自己。如果有機會你跟我去一趟醫院,我遇到年輕醫師一樣也是這樣低聲下氣,現在也有客戶很難處理,也是跟他好幾年這樣搞,其實沒有什麼大原則。」
20年前就開始布局東南亞,比政府更早「新南向」不只對小事努力,面對國際版圖的布局,蕭英鈞更是從未鬆懈過。雖然過去僅是東洋的股東之一,但蕭英鈞對於公司的營運業務卻相當熟悉。提到亞洲市場,他說東洋在東南亞早已耕植20年餘年,但並非都建立得很好,「泰國、越南、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都是給別人代理,賣得不錯,其中泰國最好,不過單單菲律賓就搞了10年,直到最近34年來才做得比較好。」之後東洋又陸續前進印尼、南韓、日本、中國,蕭英鈞苦笑說,這幾個都是困難度比較大的國家,這樣弄完才把亞洲弄起來,大概也才佔全世界的20%,不過卻是後勢看漲的國際事業。
問到20年前怎麼會有這樣的眼光,早一步看到東南亞的市場?蕭英鈞說這要感謝一位關係企業的鄭姓夥伴,「我當時還跟他講說台灣都做得不怎樣了,還去做東南亞?」後來他發現,現在歐美許多藥廠也都會有一段時間自己不做藥,從跟國際性的學名藥廠,到未來跟原開發廠合作。「所以市場從容易進的、小的開始,慢慢擴張,再來到更高一級的歐美市場,最後才自己發展。產品也是一樣,現在有上市的基本上都是做有障礙性的學名藥開始,一直從困難學名藥發展到最後再做新藥。」
至於美中貿易之戰,是否有波及到東洋及整個生技市場?「我認為影響不大啦!一般其實有研發的公司,毛利大約有70%。高毛利的東西受關稅影響其實有限,再來,因為醫藥品是需求品,如果需求不見、專利期過了,或是有人要取代你,這個影響才大。」蕭英鈞認為若單就關稅影響相對是小的。
人才、生技荒?「台灣其實很有優勢!」而談到台灣生技產業的現況,雖然政府早在2002年就推動「兩兆雙星產業發展計畫」,台灣也擁有許多生技上市櫃公司,但現在普遍認為台灣的生技產業發展到了瓶頸,政府砸大錢、看到的成果卻有限。且近年來面對低薪、人才外流,台灣生技產業發展是否還有前景?「就政府來講不會有錯啦!我用螞蟻來比喻,螞蟻這麼多,你看到這個被水淹死、被火燒死、被人踏死,可是螞蟻還是很多,最後物種還是存在。生技產業我覺得就個別而言它有很大的風險,有人做保守一點、有人做激進一點,可是整個生技產業不會不見啊!」蕭英鈞相當正面看待。但是否是台灣這個市場仍不夠大?做到一定程度就會被國外的大藥廠併購,永遠只能做前端比較辛苦的工作?對此,蕭英鈞也認為,「他(小藥廠)賣掉但有拿到錢啊!我比較擔心的是都沒有成果,如果他有成果、被合併掉,事實上他的成果、火種還是在的,因為過程中也培養了人才、發展技術,用比較廣義的角度看還是成功的。」蕭英鈞還進一步表示,他認為以物價水準來看,台灣待遇不算差,人才也整齊,對公司的發展來說其實相當有利。「台灣有一個強項是薪水特別低,但大家生活也都很好啊!你到美國正常隨便吃一餐也要台幣200元,台灣吃一個便當頂多100元。」蕭英鈞指出,用CIA(中央情報局)的PPP(購買力評價)來看,台灣人的實質所得大概是月薪新台幣26,但是購買力卻有5萬,「這點就是台灣很大的強項了,你賺2萬多但你的感覺是等於美國人要賺5萬。」且台灣的健保也是世界排名前面,他舉某種藥在台灣一顆賣700元,在美國卻賣到180美金(約新台幣5,558元),「台灣的藥價也很便宜, 所以對病人就現階段而言是相當有利的。」不過,對於只想炒短線的公司,蕭英鈞相當不以為然,「事實上我蠻反對做一個東西好像做夢一樣,趕快IPO(首次公開募股),IPO完趕快要把錢賺回來,這是炒短線。」他認為,很多國外原開發藥廠,不論技術、經驗都比這些炒短線的公司好很多,但他們因為真正想在製藥業存在,會一步接一步、花幾十億美金投入。「自然成長會經過併購,不單是產品的組合,也考量到市場的擴張......真的沒那麼容易啦!所以你說台灣像這樣的公司,要從頭做到尾是絕對困難的,但如果一步一步做,很難講說台灣不會有這種公司,也可能會有!」蕭英鈞認為台灣目前方向正確,但要達到歐美日的水準,還需假以時日,「技術要更集中且要持續,人才也是。」
去家族化、禁止私有化...絕不讓小孩進公司上班 問到希望未來外界想到東洋,會聯想到什麼?「我們一直都希望有一天,可以成為像原開發廠這樣,這是一個很重大的挑戰,但我們剛開始做的第一天就是這樣想。」蕭英鈞說。這也是為什麼他堅決不讓自己的小孩進公司,「連之前我媽拜託我、讓我弟弟進來,我都說不可以!」蕭英鈞說,因為如果公司變成私有化,很多一開始的理念就會偏離掉,「最後的結果就不能一代接一代、跟著理想走,去家族化是必要的,而且小孩不能選,但人才是可以用選的,做不好可以換。」蕭英鈞也自豪表示,目前東洋的薪水應該有比一般業界多30%,「但跟美國還差很遠。我希望有一天按照物價可以達到美國薪水的一半。」採訪的尾聲,儘管接下來還有5個會議要開,蕭英鈞仍不疾不徐、興奮地分享讓他受到鼓舞的雲霄飛車發明者。「拉馬庫斯·阿德納·湯普森(LaMarcus Adna Thompson)在1865年成為首位註冊雲霄飛車相關專利技術的人,他有天突然想到雲霄飛車這件事,並辭掉收入豐厚的事業,旁人笑他說:『You are crazy!』他只回了一句:『你不懂啦!』就這樣瘋狂到150年後,為社會創造出一個新的名詞和貢獻,並且留名。」從過去為一件「小事」執著到底的菜鳥業務,到生技董座,再到擴展亞洲藥廠事業,經歷東洋的高峰與低谷,蕭英鈞只期許自己也能像雲霄飛車的發明者一樣,別人看似瘋狂,卻能成就一塊別人無法取代、且能留名的醫藥生技版圖。

台灣兒童死亡率與OECD國家相比,竟也名列「後段班」


兒童醫療照顧的「缺貨」常態 2018/10/13蔡秉勳/醫療從業人員近期疫苗缺貨頻傳,日前包含帶狀疱疹、狂犬病,麻疹、子宮頸癌、A肝、B肝等疫苗都有缺貨狀況,每年10月開打的流感疫苗也「遲到」,現連寶寶公費接種的卡介苗也傳出缺貨打不到。其實這個狀況在醫院臨床也有同樣狀況。許多兒童經常性使用的必備醫藥材,不論有無健保,因台灣市場較小,廠商通常因進貨量不大、認為台灣法規申請藥證太過繁瑣,漸漸退出台灣。而僅剩的醫藥材,又因為申請的速度緩不濟急,很多醫療人員轉而向各醫院間調度來應急。而健保署對此卻無法及時給予需求的醫藥材,讓醫療人員只能自食其力爭取。台灣醫療水準在世界的水準之上,但在兒童醫藥材方面,卻連世界以開發國家的水準都達不到。今年2月網路媒體《報導者》報導,台灣死亡人口首度超越出生人口。台灣兒童死亡率與OECD國家相比,竟也名列「後段班」。過去一年,台灣少了15000個新生兒、卻有1800多個孩子死亡,生得少、死得多,兒童高死亡率與低出生率並存。在醫療上,新生兒科醫師無償外接轉診病兒、早產兒,風險得自扛;在醫院端,擔負重症醫療最後線及創新技術、世代健康研究任務的四大兒童醫院,都因經費不足而沒有足夠的醫藥材救命。這些的狀況,與政府求助無門,只能轉向民間自食其力,這樣對於需要醫藥材的兒童,與政府一直以來倡導的口號:「孩子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是否背道而馳?未來在兒童健康相關政策的規劃中,應建立條款:針對新生兒、早產兒臨床經常性用藥,健保核價優先審核外,建立兒童必備的醫藥材清單,讓清單內的內容不缺貨;另外健保核價制度,也需要重新檢討,拿10年前的舊醫藥材費用,去要求新醫藥材的價格,也要壓到同價位才能給付,是合理的嗎?台灣的孩童出生後,需要更好的醫療環境,才能確保他們可以好好成長到成人。在少子化的全球趨勢下,新生兒的數量已每年減少,那為何不好好把握每一位新生兒的降臨,打造健全的醫療環境讓孩子平安長大,這才是真正對得起父母與台灣未來的有感政策。  

全球智慧醫療 創新基地: 臺灣


生技產業白皮書:2017臺灣生物技術業營業額3250億元,其中醫材業達1,463億元 2018/10/12 08:35 Moneydj理財網 為串聯全球,行銷臺灣醫療器材產業,由經濟部工業局主辦、工研院執行之「2018醫療電子與器材國際高峰論壇(Medical Electronics & Devicein Taiwan Forum, MEDiT)101112日於臺北國際會議中心登場。此次論壇以「跨域整合、掌握智慧醫療新商機」為主軸,邀請國際大廠Baxter Healthcare公司、日本數位健康Teijin公司、土耳其Arcelik公司、東盟CREATe Asia公司與越南Medisetter公司等專業團隊與資通訊(ICT)大廠,分享智慧醫療與市場趨勢,希冀引領產業跨界整合,搶攻智慧醫療新藍海商機。經濟部工業局陳佩利主任秘書指出,生醫產業為政府「5+2產業創新計畫」中很重要的一環,奠定產業堅實基盤,推動臺灣產業升級。為提升國際市場能見度,經濟部持續強化生醫產業創新研發,加強醫材系統化及智慧化,期帶領臺灣成為亞太生技醫藥創新研發的核心,讓世界看見臺灣能量。根據2018生技產業白皮書指出,2017年臺灣生物技術產業營業額為新臺幣3,250億元;其中,醫材產業營業額已達新臺幣1,463億元。未來將持續透過新興市場拓銷與新南向政策,將我國優質的醫療器材、藥品及健康促進等產品與服務,推展至全球市場,促進生技產業國際化發展。 工研院生醫所所長林啟萬表示,智慧醫療已是重要發展趨勢,臺灣擁有ICT產業與醫療服務業優勢,工研院接受經濟部委託扮演跨域整合的角色,成功讓不同領域的生技醫藥、醫材、材料等業者合作,創造更大的營業額與效益;未來若能將醫療器械相互連接,再加入物聯網(IoT)、雲端技術與巨量資料等跨領域能量,將高階醫材往數位化、精準化、智慧化到個人化的階段邁進,更有助搶攻歐美高階之「互聯網醫療2.0時代」市場,讓臺灣成為全球智慧醫療的創新基地 本次論壇邀請到多位國際產業專家,如國際大廠Baxter Healthcare公司全球技術研發創新部門總監Samuel Ding、日本數位健康Teijin公司總經理濱崎洋一郎、土耳其Arcelik公司研發經理Ozgur Baydarol、比利時imec Innovation Services主任Peter Lemmens、荷蘭ULLLC資深法規顧問Linda Chatwin、經濟部台美產業合作推動辦公室(TUSA)資深商務顧問Doris Tseng、東盟CREATe Asia公司創始負責人Wei Tech Ang與越南Medisetter公司總經理Anirban Lahiri等,也將在論壇中分享智慧醫療照護的發展策略、法規、市場與商機,探討新興市場的成功開發模式、市場規模契機及合作機會等。除了精彩的論壇發表,第二天也將安排國內廠商與國際大廠、專家,進行一對一商機媒合,實質促成商機交流。本次論壇也安排近五十場商機媒合會,盼能以此醫材國際高峰論壇的舉辦,協助臺灣廠商建構醫材產業聚落,串連全球商機價值鏈,帶領臺灣廠商貼近全球醫療熱點與趨勢,為臺灣業者創造雙贏、搶攻智慧醫療照護新商機。(資料來源:經濟部)

農科院 授權/ 大豐疫苗 生產/ 德國拜耳 品牌: 單劑型豬肺炎黴漿菌死菌疫苗!


臺灣豬疫苗 名揚全球的關鍵密碼 鄉間小路2018-10-14豬和人一樣,遭遇高溫潮溼或劇烈溫差,容易罹患感冒、肺炎等疾病,倘若未控制得宜,會造成死亡降低育成率,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尤其臺灣環境適合細菌孳長,如何控制豬隻疾病避免發生,一直是養豬業者最關心的事情。

動物疫苗扮演關鍵性角色 然而,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日加重視,如何讓畜牧養殖業減少使用抗生素,降低肉品殘留藥物的風險,並同時回應全球公共衛生界呼籲降低抗藥性細菌的關切,動物疫苗扮演著關鍵性的替代角色。今年七月,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院長李文權與德商台灣拜耳公司(Bayer Taiwan)總經理余順旗簽署「單劑型豬肺炎黴漿菌死菌疫苗全球授權合約」,不但宣示臺灣動物疫苗有能力布局全球市場,也凸顯這套結合產、官、學、銷的臺灣豬疫苗研發模式運作趨於成熟,為進軍國際動物疫苗市場奠下紮實的基礎。農科院副院長林俊宏說,全球動物疫苗產值52億美元,約新台幣1600億元,分為豬(400億到500億元)、家禽(數10億元)及寵物三類。農科院研發授權的「單劑型豬肺炎黴漿菌死菌疫苗」,由本土的大豐疫苗科技公司代工生產,掛上德國拜耳的品牌與通路銷售全球,產值潛力可望達70億新臺幣。

德國品管、臺灣生產、進軍韓國 其實這並非德商台灣拜耳第一次與臺灣學術單位合作銷售動物疫苗。早在2006年,拜耳即與中興大學獸醫病理生物學研究所教授簡茂盛的研究團隊,透過產學合作的方式研發「拜有福豬萎縮性鼻炎基因改造次單位重組毒素及不活化混合菌苗(Bayovac STAR vaccine)」,短短兩年內就創銷售佳績,還外銷韓國成為當地第二大的豬萎縮性鼻炎疫苗供應商。為何臺灣研發的豬萎縮性鼻炎次單位重組毒素疫苗如此受市場歡迎?因為豬萎縮性鼻炎廣泛發生於全球,是豬隻常見的上呼吸道疾病,會造成鼻道喪失過濾病原的功能,併發感染其他呼吸道疾病,引發肺炎,進而變成敗血病造成豬隻死亡。而豬萎縮性鼻炎會相互傳染,必須施打疫苗才能預防。 臺灣的豬萎縮性鼻炎次單位重組毒素疫苗使用基因遺傳工程生產次單位抗原,所以抗原量多,因此效果比傳統疫苗好,廣受市場歡迎,不但已外銷韓國,明年也將在泰國上市。台灣拜耳表示,這支疫苗正準備前往日本申請登記,如果日方審核通過准許上市,將具有指標意義,因為日本與歐盟、美國規範相近,能夠通過日本審核,進軍歐美市場也將指日可待。

研產銷合作,打造豬疫苗產業金三角 有了首次與中興大學產學合作的成功經驗,拜耳對臺灣動物疫苗研發水準深具信心,2008年又與農業科技研究院(當時為動物科技研究所)、大豐疫苗科技公司合作,以農科院授權、大豐代工生產、拜耳行銷的模式,將臺灣自行研發的豬肺炎黴漿菌疫苗商品化,以「拜有福豬黴漿菌肺炎不活化菌苗(Bayovac MH-PRIT-5 vaccine)」為品牌銷售。 透過農科院或興大授權、臺廠代工生產、拜耳跨國行銷所建構出的臺灣動物疫苗研產銷金三角模式,與其他國產疫苗最大不同之處主要有二。第一,以先進的基因工程技術來開發疫苗及生產疫苗抗原,可以取得純度高、抗原性佳及副作用低的抗原,大幅提升疫苗的效果及安全性。第二,拜耳將歐盟的生產規範導入臺灣合作的疫苗製造廠,要求臺廠的生產條件、環境及產品品質控管均須依照拜耳的相關規範,只要達不到其品管條件,即判定銷毀。這不但大幅提升疫苗產品品質及每批次之間的穩定度,也有助於提升國內動物疫苗的生產水準。目前以農科院或興大授權、德國品管、臺灣生產的豬疫苗已有6支在國內上市,銷售數量近1700萬劑,銷售金額達到6億新臺幣,而今年下半年及明年預計還會推出2支新的豬疫苗。除了國內市場,臺灣拜耳強調,未來將優先以東南亞和東北亞市場為國際行銷重點,尤其東南亞各國加起來飼養的豬隻超過5000萬頭,豬疫苗市場潛力雄厚,以東南亞為舞台,將可望擦亮Taiwan Inside的豬疫苗美名。

大江 林詠翔總經理 2020年 創 百億營收


大江董座專訪/形塑超人文化 催動高成長 2018-10-15 01:24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大江生醫近三年的營運成績不斷創新高,說到公司營運高成長的心法,大江董事長林詠翔表示,這是公司同仁自我形塑的「超人」文化,所帶來的動能,他說,大江人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超人,每個人的心法是「打破不可能,做就對了」,在善善相承的正向循環下,造就公司的高效率與高成長率。林詠翔表示,大江在創辦人楊武男擔任董座的時期,就奠定這樣的公司文化,在大江工作就是正面、積極,因此,懶散的人在公司會被排擠,這雖然對新進員工有一定的壓力,但也能夠快速帶領新同事上軌道,成為團隊的一份子。2015年,大江年度營收才剛突破20億元大關,隔年,大江總經理林詠翔(彼時尚未接董座)喊出2020年大江要創造百億營收的目標,當時,不少人把他當笑話看,如今回頭檢視,大江的百億元營收可能會提前達成陣,甚至可能寫下五年營業額成長五倍的佳績。在此之前,林詠翔也為公司訂下長征目標,他希望大江在2030年到2035年間,拿下全球保健品市占率的1%,達到營收2,000億元的規模。業界認為,若大江能持續保持每年四到六成的營運成長率,那這個目標也有可能會提前達成。林詠翔認為,高成長與高效率不是喊出來的,而必須做,當年,他剛進公司時,拿著一只裝滿公司樣品的登機箱,走遍全世界拜訪客戶,現在逐漸壯大,業務團隊也持續成長,同事也繼承了這樣的拚勁,搶攻訂單。說到效率,林詠翔指出,大江今年1月才正式規劃自動化、智慧化、雲端化的系統投入生物挖礦,這個系統半年內完成,今年7月已經正式上線,他自豪的説「這就是大江速度」,因為大江的團隊都個人都自認為是超人,因此只要一動起來可說是「不眠不休」,非達到任務絕不罷休,「這就是大江精神」。

台瑞2018年 生物科技產業交流: 數位醫療/生技生態圈/牙醫器材


瑞士台灣生技領導人論壇,18日登場 20181012 16:31 時報資訊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 2018瑞士台灣生技領導人論壇將在1018日下午舉行,目標是為台灣醫療器材、數位醫療科技、製藥企業創造台瑞產官學共同交流契機,此次瑞士台灣生技領導人論壇由瑞士商務辦事處傅瑞(Rolf Frei)處長致詞揭開序幕,瑞士方代表焦點圍繞瑞士數位醫療科技、生物科技新創生態圈、牙醫器材三大主軸。2018年瑞士與台灣兩國生物科技產業交流盛會由歐洲台灣生物科技協會(Europe-Taiwan Biotech Associatio, ETBA)聯合瑞士商務辦事處(Trade Office of Swiss Industries, TOSI)、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EY)與科技部國際產學聯盟(Global Research & Industry Alliance, GLORIA)舉辦。本次論壇融合生技產業營運、企業稅務和創新研發等元素,創造台灣生物科技實力獲得瑞士產官代表矚目之機會,同時提供有意赴歐洲或瑞士拓展市場的台灣廠商第一手市場訊息,系統化了解瑞士生技投資環境,為擴展國際版圖做好資源分配。瑞士新創企業Embion Technologies執行長Georgios Savoglidis博士運用其生科與化學工程的背景,投入生物再生能源事業超過10年,闡述外國人在瑞士創立生技公司的機會與挑戰。現任職於諾華藥廠全球藥品開發部的高子翔博士,特地返台帶回第一手瑞士生技產業因應數位化浪潮轉型趨勢分享。瑞士跨國牙材領導品牌Straumann的商務處長Rebecca Yeung博士亦由瑞士巴賽爾直奔台北論壇現場,簡報該企業在全球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如何持續投資新產品開發和品質管控並成功達到營收增長的經營哲學。會中雙邊領導人座談由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秘書長黃博輝博士帶領與會貴賓包括HTC DeepQ健康醫療事業部總經理張智威博士、台灣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執行長高純琇博士和瑞士產官代表探討兩國數位醫療及其法規和新創生態系建造等議題。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EY)合夥人林宜賢會計師整合多年協助台商利用國際稅法優勢規劃海外商務營運的實戰經驗,向本次與會的生技企業領導人說明如何善用瑞士和歐盟國際企業稅法優勢,拓展歐洲高端市場。科技部GLORIA七所大學成果分享更一次向瑞士和台灣產業高階主管展現台灣學研亮點。(時報資訊)

北京醫院 數字肺 計劃: CAD肺癌篩查平台


醫學影像大數據 關聯智能醫療發展 2018-10-13經濟日報 翁永全通常醫學影像大數據是指數據量和數據,形式如數字、文字、圖像、聲音等。目前90%以上的醫療數據都來自影像,利用智能醫療來與醫學紀錄交叉比對,可幫助醫生精準診斷,挽救患者的生命。IBMWatson 計畫,進行智能醫學影像分析,並收購醫學成像設備商Merge Healthcarec,幫助醫生及醫院儲存分析CATX射線及其他醫學影像;IBM計劃將Merge整合到自身的Watson人工智慧技術,使兩者資源合一,相互提供資源。大數據快速發展,使醫院改變傳統的醫療模式,達到疾病早期預防、診斷及治療。北京醫院等知名醫院聯合展開中國人的『數字肺』計劃,揭示支氣管、肺血管和肺實質結構與肺部的疾病關係,便是採用數據挖掘與量化分析技術,獲得重大的成效表現。上海多家大型醫療機構也合作展開『上海地區早期肺癌的影像篩查及診斷研究』項目,建構早期肺癌篩查平台影像大數據。該項目通過多家醫院多中心採集,研究肺癌病例數據樣本,建立了肺癌篩查及早期診斷的標準流程,幫助醫生減少漏診。早肺癌難以發現、容易漏診,肺癌篩查平台融入肺癌計算機輔助檢測(CAD),可自動精準識別影像中直徑更小的肺結節,提供大小、密度等參數供醫生參考;實施『雙盲模式』,第一份報告不參考CAD 檢測作為初診,第二報告參考CAD 完成終審報告,人機戶對照參考,改變醫生主觀診斷,減少漏診機率。影像大數據挖掘大致分為結構和非結構數據挖掘。前者包括:數值型數據、字符型數據,日期型數據;非結構數據挖掘有常見的自然語言、文本數據、各種圖像數據、音頻數據等。醫學影像數據挖掘屬於非結構挖掘,特點有:1.影像數據,一般具有相對的含義,而結構化數據則是絕對含義;2.影像內容的理解具有主觀性的特點,對影像信息有多種不同理解;3.影像信息種包含影像數據對象空間關係。影像數據挖掘方案,主要有功能驅動型模型及信息驅動型模型,包括:影像採集模塊、預處理模塊、搜尋引擎、知識發現模塊。信息驅動型模型分為象素層、對象層、語義層、知識層等四個層次。象素層跟對象層主要進行影像處理、對象識別和特徵提取。語義層跟知識層主要進行影像數據挖掘和知識整合。醫學影像及智慧醫療大多檢索國外分析的案例,新創公司Heartflow 2007年在美國成立,主要以心臟影像CT來解決冠狀動脈,提供心臟影像,非侵入式檢測冠狀動脈狹窄的程度2015年才有具體進展,目前已有368 件專利申請,共募資4.7億美元,並有多國專利佈局,其專利價值指標分析落於3-50%,屬於高標,但品質指標較低。大數據醫療結合AI智慧醫療,加上專利權受重視,對人類未來醫學的演進將有重要影響。透過大數據分析計算,將以往的醫療紀錄加以比對,很多無法解答的問題一一破解。中國人口眾多,在政府扶持下,醫療數據快速累積,加上AI智能化發展,將不斷創新。企業要長久維持不斷創新,創新的技術要成為企業的資產,必需把技術專換成專利,才能成為公司的資產。新公司不在擁有多少廠房資產,專利數為公司技術的認定指標。專利數量在國際上不斷增加,數量呈跳躍式成長,電子業的專利權與侵權報導每日都有,醫療專利的報導相對較少。台灣過去處於劣勢,近年已有大轉變,台灣很多專利不再與國外侵權,甚至專利被國外侵權並訴訟成功。(本文作者簡天保:高全存企業董事長/高雄科技大學模具工程系 應用工程科學進修部碩士)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