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8, 2019

生技產業2018年獲利歷史新高(年增89%)/上櫃生技指數 僅高峰56%


法人:生技聚焦題材、本夢比 2019-04-03 13:35聯合晚報 記者葉子菁/台北報導生技產業2018全年獲利創高,年增89%,法人預期今年將再創新高;除了亮眼的基本面外,生技題材亦豐富,如再生醫療、授權、產業再除罪、臨床進展等。法人認為,短期優先關注高成長低本益比的公司,如旭富、康友-KY、生展、晟德、五鼎等。而題材與本夢比族群亦是未來關注焦點,則看好逸達、浩鼎、國光生、益安、易威等。

再生醫療立法助攻 2018年生技產業的獲利金額創歷史新高,年增89%,為有史以來表現最佳的,統一投顧預期,生技業2019獲利將再成長37%,續創歷史新高。除此之外,生技題材亦豐富,包括立法院5月下旬將三讀通過「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相關受惠公司如基亞、易威、訊聯、三顧、長聖生醫。授權題材上,則看好逸達、浩鼎,並可關注亞獅康-KY。此外,今年6月下旬浩鼎內線案的判決可望傳出佳音,若浩鼎完全除罪化,適逢中裕新藥的美國銷售拉升與取得歐盟新藥藥證,屆時浩鼎、中裕可望帶領生技有整體性的表現。統一投顧指出,生技基本面、題材面俱佳,但目前上櫃生技指數138.7點,僅歷史高峰20147月時的56%,也僅有前次獲利高峰(2015年第四季)時的65%生技業的評價被大幅低估的程度,而此情況也代表一旦生技進入評價恢復期,潛在報酬將相當可觀。統一投顧認為,第二季醫材、具轉機的傳統醫藥將較受青睞,看好的公司包括五鼎、泰博、豪展、太醫、鐿鈦、康友-KY、旭富、寶齡、晟德等。第二季有不少生技現增案,目前生技投資仍是「實優於虛」。展望下半年,預期市場對具有「題材性」「本夢比」的公司認同度將提升,看好的新藥與高階醫材研發公司如逸達、浩鼎、國光生、益安、易威等。

泰福-KY: 投資20億 台灣泰福/ Tanvex BioPharma USA: 25.17億


更正泰福-KY107年度合併財報轉投資資訊 2019/04/01 11:59 中央社 日  期:20190401日公司名稱:泰福-KY (6541) 旨:更正泰福-KY107年度合併財報轉投資資訊發言人:趙宇天  明:1.事實發生日:108/04/012.公司名稱:泰福生技股份有限公司3.與公司關係(請輸入本公司或子公司):本公司4.相互持股比例:不適用5.發生緣由:更正本公司合併財務報告附註揭露事項之被投資公司相關資訊6.更正資訊項目/報表名稱:合併財報之十三、附註揭露事項()轉投資事業相關資訊7.更正前金額/內容/頁次:107年度合併財報第44頁附表二內容如下:去年年底投資台灣泰福生技股份有限公司之原始投資金額為1,420,315仟元。去年年底投資Tanvex BioPharma USA, Inc.之原始投資金額為1,916,118仟元8.更正後金額/內容/頁次:去年年底投資台灣泰福生技股份有限公司之原始投資金額為2,022,565仟元。去年年底投資Tanvex BioPharma USA, Inc.之原始投資金額為2,517,241仟元。9.因應措施:重新上傳更正頁合併財務報告。10.其他應敘明事項:此更正為誤植所致,不影響損益。

美國學名藥價 漲幅超過100%: 百憂解(Prozac)及維柯丁(Vicodin)


藥廠不甩美國政府 3千多款藥品漲價 2019/04/03 工商陳穎芃 美國政府不斷打壓藥廠,想盡辦法抑制藥品價格飆漲卻徒勞無功。今年第一季美國有近3千款藥品漲價,其中百憂解(Prozac)及維柯丁(Vicodin)的學名藥價格漲幅更是超過百分百。健保軟體公司RX Savings Solutions統計,今年第一季美國有2,862款藥品漲價,比去年同期多出300款。今年第一季美國藥品平均價格漲幅8.6%,雖低於去年同期的11.3%,但其中有許多款暢銷藥品漲幅高達3位數百分比。 健保數據分析商Elsevier資料也顯示,今年第一季美國漲價最誇張的前五大藥品主要來自兩家藥廠,其一是Pharmaceutical Associates,其二是Akorn

陽明大學 成立 寵物 正子電腦斷層掃描 中心


影/毛小孩罹癌率54%!陽明首創校園「CT」高階健檢 幫寵物精準診斷 20190401 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陽明大學今(1日)指出,犬貓罹癌機率高達54%,但獸醫師卻缺乏高階醫療儀器來替毛小孩診斷癌症,因此成立「創譯動影CTAI」寵物正子電腦斷層掃描中心,讓全台目前約有250萬隻毛小孩,也有機會進行高階影像檢查,協助獸醫師治療毛小孩癌症。陽明指出,犬貓罹癌機率高達54%,相當每2隻寵物就有1隻罹患癌症,包含骨肉瘤、麟狀上皮癌、黑色素瘤、淋巴瘤、血管肉瘤、乳癌等都是常見的腫瘤類型,獸醫師迫切需要癌症診斷的利器,正子電腦斷層掃描可以精準標記體內代謝功能異常的器官,特別是在癌症早期篩檢、分期、復發追蹤、評估療效,甚至很多醫療院所都已經列為高階健檢項目。陽明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教授吳東信說明,該中心成立緣由是3年前1名在獸醫院服務的學生,帶著一隻9歲的哈士奇到實驗室,當時可以摸到哈士奇脖子有一顆硬塊且走路一跛一跛,因緣際會下讓狗狗作了正子電腦斷層掃描,才發現狗狗罹患甲狀腺癌,而且癌細胞已經轉移到腳骨頭,讓牠走路跛腳。 吳東信指出,在正子掃描的診斷下,儘管狗狗最後仍不敵病魔,但因為精確診斷病灶,故能協助獸醫師準確給予放射線治療,狗狗生前恢復正常走路跳躍,維持基本生活品質。吳東信認為,「寵物不會講話,所以才更需要這樣的儀器來幫助診斷。」吳東信說,寵物跟人類有很多相似的疾病,罹患癌症的原因也大同小異,包含基因、賀爾蒙、生活環境、飲食、年齡等,現在提供寵物癌症精準診斷的同時,也能從真實環境中獲得有用的臨床資訊,了解寵物疾病也等於瞭解人類疾病,「把人類行之有年的正子電腦斷層掃描,轉譯到獸醫學領域,對於動物與人類醫學可說是雙贏。」不過,吳東信強調,學校並非獸醫院,所以飼主還是得先去獸醫院進行評估,再由獸醫師決定是否要進行影像診斷。

工研院 開發植物藥: 杏輝 盧蘊澤總經理 接待


工研院擬攜手杏輝醫藥開發植物藥 台灣新生報 【記者董秀雲/宜蘭報導】 201943 工業技術研究院有意願與位於宜蘭縣冬山鄉的杏輝醫藥集團建立合作關係,昨(二)日由工研院特聘專家林定三、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長林啟萬及其單位主管參訪杏輝醫藥集團,以植物藥做為研究交流,廣泛交換意見。林定三表示:工研院與杏輝建立合作伙伴關係,杏輝表達高度的歡迎,台灣製藥界最重要的基礎,研發單位將研究成果,給台灣廠商開發。「工研院以前單純只是研究,現在希望能把好東西將研究成果分享給社會而且回饋給社會」,充分表達樂觀其成。杏輝醫藥集團總經理盧蘊澤親自接待,同時進行廣泛交換意見,希望建立合作基礎的伙伴關係,尤其在植物藥方面,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長林啟萬說。杏輝醫藥集團以藥品製造業、醫藥醫材/生技/新藥研發的產業類別,集團設立自有生技醫藥研發中心及研發團隊,對於未來奈米生物科技明星產業,最有前途與展望的醫藥集團。範圍極其廣泛,化妝品系列、醫療器材系列、健康食品系列,一般食品業等。在現代人對醫療保健日益重視之際,藥品的研發與品質卓越成果,杏輝抱持以大眾的健康的經營理念,在製藥界取得競爭的優勢。每年業績穩定成長,成立發展四大事業體,以集團的方式管理,邁向國際化發展。

儀科中心 服務平台: 可攜式活體螢光影像系統/ 生醫顯微影像光譜檢測


國研院儀科中心×高醫大 開創台灣醫材服務平台應用新契機 勁報 2019/04/02【勁報記者羅蔚舟/竹科報導】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儀器科技研究中心(國研院儀科中心)4/1日與高雄醫學大學產學營運處(高醫大產學營運處)合作辦理推廣宣傳列車活動,地點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活動中完整呈現儀科中心的服務平台與自主性研發機台,包括生醫造影暨積層製造整合服務平台、生醫晶片暨體外診斷技術服務平台、醫材檢測驗證服務平台、可攜式活體螢光影像系統,以及生醫顯微影像光譜檢測系統。這些系統可使醫師及老師免去排隊註冊與等待共用貴重儀器的使用限制,提升實驗的效率,因此吸引學術界及臨床基礎醫學研究團隊爭相卡位聆聽。國研院儀科中心為台灣真空技術與光學技術的先驅,於所建立的相關技術領域基礎上,發展儀器基礎工程技術,建構國內儀器科技基礎平台及服務體系,提供學術界與產業界新興儀器應用服務測試平台。自2011年進駐新竹生醫園區以來,已建構完整的生醫研發技術服務平台,致力台灣醫材產品上市輔導,以加速商品化步伐,將台灣品牌推向世界舞台。本次活動共同執行單位高醫大產學營運處多年來積極整合育成輔導、產學合作、專利保護到技術移轉一體化服務不遺餘力,聚焦於生物科技產業及醫療照護產業,串連青年創業群聚,協助師生創業,甚至衍生新創公司;同時致力協助醫療器材廠商提升競爭力,並輔導新創企業投入醫療器材領域。高雄醫學大學洪文俊副校長指出,高醫大學是一所結構完整、師資堅強、具醫學特色的綜合大學,設有醫、牙、藥、護、健康、生命與人文社會科學院等7個學院,並擁有5家(中和、小港、大同、旗津、崗山)聲譽卓著的附屬醫療機構,為南台灣民眾提供人性化與全方位的醫療服務。高醫大更是校務評鑑五大評鑑項目與全數系所皆「通過認可」的唯一醫學類大學(全國僅兩所大學全數通過),且連續8年獲得教學卓越計畫,榮獲教育部認定之教卓典範大學。本次國研院儀科中心能前來高醫大進行推廣說明會,相信是最佳的選擇,也象徵高醫大的多元需求發展與重要代表性。高醫大產學長同時也是高醫大附設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吳文正表示,將高階醫療器材、生技製藥及健康照護產業從技術研發、技術移轉、臨床試驗到商品化一脈加以整合,培育新創企業,是高醫大產學營運處致力的方向。透過國研院儀科中心在生醫領域所提供的嚴格認證服務平台與自主性機台,對醫師、教授這些終端使用者有非常大的幫助。期待未來雙方能有更多扶植新創團隊與產學合作的機會,創造更多的人民福祉。國研院儀科中心楊燿州主任指出,儀科中心為台灣真空技術與光學技術的先驅,建構國內儀器科技基礎平台及服務體系已有長達45年的經驗,近年來在生醫科技的發展更是投入相當多的資源,支援前瞻學術研究與產品上市。本次結合光學儀器、影像檢測及醫材加速器服務平台,進行推廣說明會,是希望能擴充服務對象,造福台灣學術界及臨床基礎醫學研究團隊。國研院儀科中心與高醫大產學營運處自2015111日簽署合作協議書以來,一直致力產學研合作,並獲科技部補助共同研發「負溫感水膠技術應用在三維積層陶瓷列材料與機台整合開發計畫」,成果卓越。本次為使高醫大醫療體系之研發團隊或醫事人員能使用輕便快速的檢測系統與服務平台,雙方再度攜手合作,期望藉由創新醫療器材產品與生醫服務平台,提升醫療診斷品質與效率,降低成本,造福病友,為臺灣生技醫療產業注入新活力。

食藥署 認證 醫院 檢測 代工廠


癌症精準醫療夯 食藥署幫醫院找檢測代工廠 中央社 The Central News Agency 中央通訊社 201943日(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3日電)精準醫療興起,癌症診斷已從單純的癌別進展到癌症基因型,以對症下藥。食藥署今天表示,將開放分子檢測實驗室認證,找出優良的「代工廠」,替醫院省下檢測的人力及時間。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今天召開記者會,宣布「精準醫療分子檢測實驗室」(LDTS)列冊登錄管理上路。食藥署風險管理組副組長遲蘭慧受訪時表示,近年國際間精準醫療蓬勃發展,次世代定序、藥物基因體學、細胞治療等分子檢測需求也愈來愈多,因此食藥署去年12月公告「精準醫療分子檢測實驗室檢測與服務指引」,鼓勵全台約30家實驗室申請政府列冊認證。遲蘭慧說,針對申請的實驗室,食藥署會進行實體查核,確認實驗室人員有一定能力、設備以及檢驗結果效果達標準,並經審議會通過,就屬於政府認證的實驗室,未來若實驗室也可能開發出檢測方法,可望一次檢測多個檢體,有助整體產業發展。馬偕醫院病理科主治醫師陳冀寬表示,以往醫師替病人診斷癌症,多半透過細胞觀察進行病理診斷,但隨精準醫療興起,醫師已不再只是診斷大腸癌、乳癌等癌症別,而是透過檢體分析,得知病人罹患的是哪個基因型的癌症或基因異常,精準找出有效用藥。這類實驗室不僅可以做癌症基因型分析,遇到新興傳染病時也會連夜開發診斷方法,也能用於開發罕見疾病診斷方法,陳冀寬說,多數醫院雖然都有能力做類似的實驗室,但每次至少得動用5人以上團隊,不論一個月做1件、做10件都得出動同樣的人力。他表示,未來有食藥署把關的「精準醫療分子檢測實驗室」,醫院就如同多了有政府認證的「代工廠」,可以將大量檢體送到認證實驗室進行實驗,醫師僅需根據檢驗結果做出用藥選擇、判斷即可,大大節省醫院人力、時間及空間。(編輯:陳清芳)

(自費價)台灣第一波 細胞治療醫院(三總/長庚/中國/義大): 醫事司 定價委員會議中…..


兩岸細胞治療首波定價 下周揭曉 2019-04-03 02:20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兩岸細胞治療案拚速度,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表示,上周已經完成定價委員會的會前會,下周正式召開定價委員會議,首波送件審查包括三總、長庚、中國醫、義大等四家醫院申請的治療案,若進行順利,清明連假過後台灣細胞治療首波價格就會出來。台灣細胞治療特管辦法自去年9月開放後,歷經數月準備,去年12月三總等四家醫院已經完成首波治療案送件申請。石崇良表示,這些醫院送件時間較早,若價格審議順利,可望成為第一波執行細胞治療的醫院。石崇良表示,價格審議委員會上周完成初步會議,但確切的價格討論會在清明連假過後上班日、下周一或下周二召開會議討論,希望能順利推動首個收費方案出爐。據悉,大陸看到台灣開放細胞治療後,也積極研擬開放細胞治療應用,由於大陸的政策確定後,都以極快速度制定並上路,因此預期二個月內會有成果,將形成兩岸細胞治療產業競合的狀態。台灣首波獲得審議細胞價格的醫院中,三總、中國醫、義大等均與國內上市櫃生技業者合作,預期第一波價格方案出爐後,部分合作的生醫企業可望受到激勵。

醫療收費趨勢? 按服務付費(fee-for-service)變成 按療效付費(performance-based)


科技推動下的醫療健康行業五大變革趨勢 36 201947 上午7:22 隨著老齡化時代到來,人們的生態環境、生活方式和疾病譜也在不斷變化,從而引發出各種各樣的健康問題。當醫療成本不斷攀升,大家對於生命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社會各界對醫療健康行業的科技創新發展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縱觀全球,整個醫療健康生態都處在發生巨變的前夜,高科技驅動的健康工具和創新模式正在推動整個產業鏈的變革。幾何科技通過對海外醫療健康產業的長期觀察,分析總結了科技推動下醫療健康行業的五大變革趨勢:

1. 高科技創新解決方案支持醫療模式從"集中化"向"分散化"轉變:醫療服務場景正在從大型醫院、社區醫院、家庭醫生、藥店逐步過渡到居家。

2. 以政府和醫療保險為代表的產業生態圈,支持並鼓勵分散化醫療模式推廣:政府在批准多個居家檢測產品的同時,也在持續鼓勵數字化醫療應用的開發;在支付端上,也正有越來越多的遠程醫療服務被納入醫保範疇。

3. 以患者為中心的個體化精準醫療逐步實現,這一點在癌症和慢病領域尤其突出;未來,更加個性化的疾病與健康管理將會成為主流。

4. 從被動治療到主動預防:今天的個體消費者正在更加主動地關注健康風險和疾病預防,醫療健康的工作重心正在從"以疾病為中心"逐漸轉向"以預防為中心"。

5. 挖掘真實世界大數據中的新洞見正在助力醫學研究。趨勢一 高科技創新解決方案支持醫療模式從"集中化"向"分散化"轉變 全球醫療服務模式正在發生巨大的變革,場景正在從大型醫院、社區醫院、家庭醫生、藥店逐步過渡到居家,越來越多的人可以享受更為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疾病診療和健康管理服務。在家庭醫生系統較為成熟的歐美,業內的焦點已經開始轉向居家。 數字化遠程醫療的普及和創新檢測、監測技術的革新,正在賦能基層醫療和普通百姓,真正助力實現分散化醫療模式。產業界源源不斷地提供和升級各種創新工具和解決方案:

1. 可穿戴設備 可穿戴設備不再只是可以記步數和提示指標異常的工具,它們中有很多都已經直接用於醫療診斷。例如美國的iRhythm提供了一種可穿戴皮膚貼,患者使用該皮膚貼在家中進行長達14天的連續監測,通過結合深度學習與心臟技術人員的數據分析而形成的結果報告,可以用於心律失常的診斷。臨床試驗結果顯示,iRhythm可穿戴設備的院外監測效果能夠取代傳統的動態心電圖院外監測 。在美國,這個醫生處方用的可穿戴設備已經通過FDA批准,並被國家醫保和各大商業醫保覆蓋,且可與各個診所的數字化病例(EHR)系統對接兼容。

2. 智能手機輔助的即時檢測 智能手機輔助的即時檢測(POCT, point-of-care testing)逐步走進家庭和基層。低成本、廣普及、輕便易操作的智能手機結合AI數據分析,可以為我們提供多種即時檢測解決方案,並覆蓋多個醫學領域。例如數字化居家尿檢(Healthy.ioInui health)和遠程皮膚疾病發現與監測(SkinVisionVisualDx)都是通過智能手機來拍照並對圖像進行分析,從而讓用戶在家完成檢測,以此減少不必要的就醫,提高醫療效率。獨角獸Butterfly Network的單探頭全身通用手持式超聲掃描儀("ultrasound-on-chip"),可將數據直接傳送到智能手機上顯示圖像,並具有AI數據分析和遠程醫療功能。不到2千美元的售價,讓超聲技術走出醫院超聲科,供院內臨床醫生、院外基層醫療工作者,甚至個人使用。

3. 直接面對消費者的檢測產品 直接面對消費者(DTCdirect-to-consumer)的檢測產品,讓用戶能直接線上購買、在家採樣後快遞到中心實驗室進行檢測分析。目前這個行業裡不但擁有活躍的初創公司,診斷業大公司LabCorpQuest也在開始進入。DTC檢測已經覆蓋了幾大體外檢測領域,包括生化檢測(例如EverlyWellLetsGetChecked),基因檢測(例如23andMeColor GenomicsHelix)和腸道微生物組檢測(例如uBiomeArivale)。

4. 遠程醫療平台 歐美一些國家的基層遠程醫療平台(例如American WellDoctor On DemandTeladoc Babylon Health)紛紛提供24小時線上虛擬家庭醫生和急診服務,讓用戶在幾分鐘內和醫生實現視頻就醫、開具處方藥和檢測單。與此同時,初創公司(例如TytoCareKinsa)也在開發各種輔助遠程醫療的檢測工具,例如數字化智能家用耳鏡、聽診器、溫度計等等。對於那些疾病狀況非常複雜的患者,線上第二意見平台(例如2nd.MD)可以在幾天之內幫助他們聯繫到全球頂尖的醫療專家在線問診。

5. 全鏈條生命健康管理平台 也有一些公司嘗試通過自主研發的居家健康監測設備,對數據進行採集與分析,並給出相應的居家生活健康方案。幾何科技的解決方案就是一種居家醫療服務的新嘗試。通過基於生物檢測芯片的一體式智能健康監測馬桶,用戶能夠方便地在家中完成無創無痛無擾的健康檢測,從而獲得個體化精準連續數據。結合AI數據分析和在線醫生支持,用戶在家中就能實時監測自己的動態健康狀況,隨時發現和接收健康風險預警,根據指導調整運動及飲食。趨勢二醫療健康產業生態圈支持並加速分散化醫療模式的推廣 除了產業界不斷創新,生態圈中的其他重要利益相關者,包括政府監管部門、支付者和個體消費者,也都在積極推進這場醫療健康產業的變革。

1. 政府監管部門 上述各項解決方案的應用與推廣離不開監管部門的支持。全球醫藥監管"晴雨表"——美國FDA,正在促使整個領域向"監管下的數字化醫療(regulated digital health)"轉變。近幾年,FDA批准了多個居家健康檢測產品,例如Healthy.ioInui health的居家數字化尿檢產品,23andMe的多款DTC基因檢測產品(包括BRCA1BRCA2基因突變癌症風險檢測、與藥物代謝相關的多個基因變異檢測),以此鼓勵居家DTC產品從"測著玩兒"向"醫療應用"方向轉型。與此同時,FDA也在大力度支持數字化醫療應用。FDA現有的標準審批流程耗時數月,不適用於快速迭代、高速發展的創新數字化醫療軟件產品。針對這類產品,FDA正在建立一個全新的快速審批流程(預認證審批方案,Pre-certification Program),旨在加快審批,最大程度降低監管對此類產品發展的影響。

2. 支付方 通過科技來推動的分散化醫療解決方案不僅為用戶帶來了便利,更是在大幅降低醫療成本。在歐美國家,以商業醫保公司和國家醫保為主的醫療費用支付方,已經開始將越來越多的遠程醫療項目納入醫保目錄,解決患者支付問題。其中尤以對基層遠程醫療平台的推廣最為明顯。美國最大的幾家商業保險公司(例如AnthemUnited HealthcareCigna)已經在現有保險中加入了對在線遠程醫療的覆蓋;美國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MSCenters for Medicare and Medicaid Services)近年來也在不斷擴大美國國家醫保對遠程數字化醫療服務的覆蓋,不僅從2016年開始逐漸將遠程線上問診納入醫保,遠程的醫療健康監測也計劃於2020年被納入覆蓋範圍。英國全民免費醫療(NHS)計劃在2024年前讓所有英格蘭居民享受到免費的遠程家庭醫生就診。通過NHS的支付,Babylon Health提供的遠程家庭醫生問診服務已經在倫敦落地並逐漸向其它地區擴展。除了傳統的國家醫保和商業保險,近年來還有不少重視高科技和遠程醫療工具的新興醫保公司紛紛成立,其中就包括美國獨角獸公司Oscar Health

趨勢三 以患者為中心的個體化精準醫療逐步實現 精準醫療並不是一個全新理念。人們在數百年的醫學發展過程中,一直追求根據個體情況提供健康和醫療服務,但是直到近年,科學水平和醫療模式的進步發展才逐漸讓我們能夠將有科學依據的個體化解決方案融入主流醫療健康。

1. 癌症領域 在癌症領域,基因檢測技術的發展為疾病研究帶來了史無前例的影響。隨著靶向藥物和伴隨診斷的開發與普及,根據患者個體腫瘤變異特質選擇靶向藥,已成為最重要的癌症治療方式之一。

2. 慢性疾病領域 在慢性代謝疾病領域,數字化醫療、健康大數據和個體化醫療的結合,正在塑造"專為患者設計"的全新慢病管理模式。例如Virta HealthLivongoOmada HealthOnduo的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都是通過雲端AI輔助分析用戶的居家實時監測數據,並且結合遠程和線下醫生意見、來自教練的健康諮詢與輔導,為用戶設計最佳的個體化健康規劃。事實證明,儀器、數據、軟件和服務的多維度融合創新,可以達到更好的臨床治療效果。臨床試驗顯示,按照Virta糖尿病管理方案執行一年,60%的患者出現病情逆轉,94%的胰島素使用者減少了用量或者停止了使用;除此之外,Virta用戶在體重、血脂、血壓、心血管風險等方面的管理效果也好於傳統方案。基於這些成效, Virta推出了與II型糖尿病病情逆轉掛鉤的創新支付模式,從按服務項目付費(fee-for-service)變成100% 按療效付費(performance-based。即使減少使用降糖藥物,Virta管理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也能降低到糖尿病臨界值之下慢性腎病、糖尿病、"三高"都是早期難發現且需長期管理的疾病;及時發現和實時管理就成為控制這些慢病的關鍵。幾何科技通過對人體排泄物及體液中生物標誌物的監測,可以有效實現對慢病的病前知曉和病中管理,進而通過一系列干預措施,幫助患者控制病情,甚至實現好轉。種種跡象表明:結合居家監測和數字化醫療的個性化疾病與健康管理將會成為主流。來自Rock Health的報告顯示數字化醫療工具的用戶使用率持續上升,並有更多消費者會使用數字健康工具對疾病進行管理;醫療服務的提供者和支付方同時表示:數字健康工具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提高了用戶吸引力和粘性。

趨勢四 從被動治療到主動預防 隨著科技創新的不斷進步和人們對健康認知的不斷提高,今天的個體消費者正在更為主動地關注健康風險和疾病預防,醫療健康服務的工作重心也正在從"以疾病為中心"逐漸轉向"以預防為中心"。事實證明,健康風險早發現不僅可以幫助人們留住健康,這種及時進行的健康還能有效控制醫療成本。

1. 醫療級即時檢測(POCT)有效幫助疾病早篩 用於疾病篩查的無創無痛檢測技術正在幫助我們實現各類疾病風險早發現。數據顯示,便捷的居家醫療級檢測可以有效幫助提高篩查依從性。即使是在歐美國家,無論專家如何呼籲,人們也普遍缺乏去醫療機構進行高血壓腎病篩查和直腸癌篩查的主動性。當一些公司推出了更便捷的解決方案,讓這兩項檢查都可以在家中輕鬆實現後,有對比數據顯示,用戶檢測率顯著提升,。當嵌入在DTC消費類電子產品中的人體指標監測,從過去的普通健康應用一步步走向醫療級應用,我們的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也開始在無干擾狀況下,幫助人們在早期發現疾病風險。FDA2018年就先後批准了Apple Watch 4的單導聯ECG用於房顫早發現和OmronHeartGuide血壓測量智能手錶。除上述已經獲批的應用,那些正在研發中的解決方案幾乎已經覆蓋了有可能獲取人體健康信息的所有渠道:例如Owlstone Medical的肺癌呼吸檢測、Beyond Verbal的心髒病語音檢測、美國杜克大學AutismBeyond App的自閉症視頻篩查、MIT的無創白細胞水平檢測和AliveCor的無創血鉀水平監測等

2. 可穿戴設備和數字化健康工具引導用戶主動管理健康 隨著科學技術和產品功能的不斷升級,可穿戴設備和數字化健康工具正在從過去的消遣玩具逐步轉型為科學有效的健康設備,它們不僅得到了醫療專業人士的認可,由商業保險和政府主導的健康計劃也正在通過這些工具去引導用戶主動關注健康風險管理。多家商業醫保公司都推出了利用可穿戴設備的健康計劃,以此鼓勵用戶改變生活方式。保險公司Vitality推出的健康計劃會根據第三方可穿戴設備收集到的數據,給會員以各種獎勵:例如用戶只需先支付一筆首付款,就可以獲得一枚Apple Watch,此後每月的付款金額將由當月運動時間決定,運動時間越長,減免額度越高。統計顯示,這個針對Apple Watch的運動獎勵讓用戶的活動時間增加約34%。 由政府主導的國民健康計劃也在使用數字化工具。例如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全國糖尿病預防計劃(DPPNational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在2015年認可了第一個數字化DPP項目,至今已經增加到30多個。這些項目都是通過各類數字化工具,包括在線遠程授課、智能體重秤、智能手環和手機App等,來干預和調整參與者的生活方式。 趨勢五 挖掘真實世界大數據中的新洞見助力醫學研究 生物傳感器技術的開發和數字化工具的廣泛應用,讓人們可以收集大量和人體健康相關的真實世界數據(RWDreal-world data)。這些信息結合由AI驅動的大數據分析,正在為整個生命科學產業帶來變革。

1. RWD助力醫學研究和醫藥研發 數字化病例(EHR)的應用和疾病大數據的收集,將不斷推進醫學研究:製藥巨頭羅氏公司以19億美元收購的Flatiron Health,就是一家在收集癌症患者的EHR的基礎上,通過分析和學習每位患者在真實世界中的病程經歷,推進癌症研究和病人管理的公司。Flatiron的共享技術平台可以連接腫瘤專家、學者、醫院、生命科學研究人員和監管機構,從而實現多方共同推進的癌症個性化醫療。美國FDA近期不僅擴展了臨床試驗中EHRRWD在藥物審批中的應用,還發布了MyStudies App來幫助患者更好地直接輸入RWD並連接到EHR,以用於傳統臨床試驗、觀察性研究和患者登記等領域。除了用於醫療和臨床疾病研究,一些大型健康研究項目也在利用數字化監測工具收集大數據。由谷歌子公司Verily領頭開展的人體健康基線項目(project baseline),對1萬名健康參與者進行長達4年的跟踪,希望通過收集各項數據,去更好地了解並發現健康的標準線、疾病的形成過程,以及如何更早發現風險並及時預防。這一項目是通過多種數字化工具和渠道來全面收集健康數據,運用到的手段包括:通過EarlySense睡眠監測傳感器和Verily Study Watch智能表實時監測心跳、心電、皮膚溫度、活動、睡眠、呼吸等指標;收集用戶歷年體檢的超聲心動圖、眼科檢查和胸部X光等信息;採集血液、唾液、尿液、糞便、淚液、面部擦拭等樣本;通過線上問捲和日記收集健康、飲食、運動習慣和心情等相關信息。簡而言之,這個項目希望通過大量的數據提取和分析,找出健康規律,推動醫學研究。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All-of-Us健康研究計劃也具有類似的目的。這個由政府主導的研究計劃旨在收集百萬人的生活習慣、生活環境和生物學數據,從而研究個體差異,加速精準醫學研究,實現個體化的疾病預防、治療和健康管理。在醫藥研發領域,數字化工具讓遠程臨床試驗(virtual clinical trial)成為可能,它們可以幫助製藥公司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患者招募和臨床試驗依從性等傳統挑戰。例如美國的Science 37就是利用iPhone App和遠程監測儀器來完成對患者的溝通、監測、提示用藥和數據收集的,如果遇到需要專業人員才能完成的環節,則可以通過護士上門服務(如靜脈抽血)或安排在附近醫療機構完成(如拍片)。

2. 產業界提供更多RWD平台和分析工具 面對行業對RWD的大量需求,產業界也在積極爭取為整個生態圈提供更多的RWD平台和分析工具。例如,Evidation Health的大數據平台可以收集100多個連續數據源的信息,包括用戶的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和患者報告結果(PRO patient reported outcome),並將它們與EHR、保險索賠、生態環境報告和其他數據連接,幫助與Evidation合作的製藥公司和其他研究夥伴了解人們日常行為對醫療效果的影響和如何達到更佳治療效果。大數據平台Aetion通過收集類似的RWD,致力於幫助分析和回答一些醫療層面較為關注的話題,例如哪種治療效果更好、哪些治療方法更適合這些患者,以及如何判斷治療的最佳時機等等,並以此作為指導醫療發展和支付模式創新的重要決策依據。幾何科技通過智能監測設備所收集的RWD,因為是對用戶個體的長期連續性跟踪,因此具有很高臨床醫療價值。未來在整合更多用戶行為數據、個體量化數據、醫療數據和環境數據的基礎之上,幾何科技所收集到的生命數據將為個體消費者、醫藥研發、醫學研究和保險控費等需求帶來巨大價值。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

智擎PEP503 (NBTXR3, Hensify) 歐盟上市: 法國夥伴Nanobiotix 取得CE Mark


智擎 發言日期 108/04/06 發言人 張麒星 發言人職稱 副總經理 發言人電話 02-25158228 主旨 智擎公司授權夥伴法國Nanobiotix公司取得PEP503 (NBTXR3, Hensify)的歐洲合格產品認證(CE Mark),得以在歐盟上市銷售 符合條款 53 事實發生日 108/04/06 說明 1.事實發生日:108/04/06 2.公司名稱:智擎生技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3.與公司關係(請輸入本公司或子公司):本公司 4.相互持股比例:不適用 5.傳播媒體名稱:不適用 6.報導內容:不適用 7.發生緣由:智擎公司授權夥伴法國Nanobiotix公司取得PEP503NBTXR3 的歐洲產品合格認證(CE Mark),核准用於局部晚期(locally advanced)軟組織肉瘤(soft tissue sarcoma)病患之治療,未來PEP503NBTXR3)將以商品名稱HensifyR於歐盟27上市銷售。8.因應措施: 9.其他應敘明事項: (1) PEP503NBTXR3, Hensify)為Nanobiotix公司NanoXray系列產品 線的領先開發專案,是一種奈米結晶性的鉿氧化物(hafnium oxide),屬於全球首創(first-in-class)產品,不僅透過提升放射線療效破壞腫瘤細胞,達到局部治療的目的,並藉由提高免疫細胞對腫瘤的攻擊力來殺死轉移癌細胞,達到治療腫瘤遠端轉移病患的目的。(2)智擎公司於20128月取得Nanobiotix公司之NBTXR3(即PEP503)在亞太地區進行開發與商業化之專屬授權。 (3)除已顯示正面數據之軟組織肉瘤樞紐性臨床試驗,Nanobiotix公司與智擎公司針對PEP503正擴大開發其他適應症之應用,包括頭頸癌、肝癌(轉移性肝癌與肝?胞癌)、直腸癌、攝護腺癌以及併用PD-1抗體於頭頸癌及非小細胞肺癌,皆在進行臨床試驗中。PEP503在歐洲及亞洲部份國家分類認定為第三類醫療器材(class III medical device

神隆 轉變再轉變: 特殊劑型藥廠&原料藥廠(製劑廠)


神隆去年EPS0.56 2019/04/01 工商杜蕙蓉 台灣神隆(1789)去年度EPS0.56元,較前一年度微幅成長:總經理蘇崇銘1日在法說會中表示,將擴大國際合作案,加快轉型成為特殊劑型的藥廠,推升營收動能。神隆2018合併年營收35.24億元,合併稅後淨利4.43億元,稅後每股盈餘為0.56元,營收及獲利表現較前一年度微幅提升。近年來由於製藥市場的生態改變,連帶打破學名藥廠與品牌藥廠之間的分界;神隆為掌握住客戶的需求改變並提供客戶更完整的服務,不僅將業務的觸角從原料藥的研發與製造向下拓展至針劑製劑領域;也向上延伸至新藥及學名藥用原料藥的早期開發。藉此滿足客戶從早期開發到商業量產各階段的需求與客戶之間建立緊密共生的合作鏈結與信賴關係。神隆表示,去年學名藥用原料藥仍占整體營業表現的六成以上。大腸直腸癌用藥之原料藥客戶持續性的出貨需求及部分抗癌藥用原料藥需求增加,彌補了紫杉醇產品需求減少帶來之影響數;日本市場的重要性穩定上升,減緩其他市場所帶來的銷售壓力。在新藥委託研發與新藥委託製造的業務方面表現積極,整體業績於總營收占比提升至三成以上,有助於穩定整體的銷售表現。目前重要國際合作案仍持續進行中。與美國大廠賽進合作的抗血癌學名藥針劑製劑已於去年初取得藥證並正式在美銷售,成為首個帶來分潤的針劑製劑產品;另一項自行研發且具備極高難度合成技術的抗凝血製劑-磺達肝癸鈉(Fondaparinux Sodium),在與印度國際藥廠簽下銷售授權後,現已正式取得輸美藥證,不只在美國銷售,也著眼藥業新興潛力市場:南美洲、中東地區及東協國家,拓展現有的業務銷售區域,也顯示投入多年的針劑製劑領域已顯成效。自行興建的針劑業務採取品質導向的多樣化生產方式,將完成註冊批次生產,並送出自行生產的ANDA針劑產品,驅動食藥署實地查廠,開啟營收推升動力。蘇崇銘表示,面對製藥產業的不確定性,神隆正透過多項措施因應:對內透過優化製程、控管費用及提升管理效率、善用豐富的原料藥產品線發展成針劑製劑且合理加速產品開發的進程;對外積極與全球策略夥伴合作,加快轉型成為特殊劑型的藥廠,並持續擴展新藥代客研製業務,提升產能利用率,落實提供原料藥到針劑製劑的整合性服務模式。同時也為發展較緩的神隆常熟多方探詢可結合雙方競爭優勢的國際策略夥伴,在新藥委託開發與製造服務尋求更多元的商機,積極排除神隆常熟在發展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逐步達成符合公司預期的階段性目標,加速營運與發展。(工商 )

(神隆& Sagent賽進) 血癌學名藥針劑: 美國銷售分潤


神隆擬加快轉型特殊劑型藥廠,續擴新藥代客研製業務MoneyDJ新聞 2019-04-01 16:07:25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神隆(1789)公佈去(2018)合併年營收為35.24億元,合併稅後淨利4.43億元,每股稅後盈餘0.56元,營收及獲利表現較前一年度微幅提升。神隆總經理蘇崇銘表示,公司對外將積極與全球策略夥伴合作,加快轉型成為特殊劑型的藥廠,並持續擴展新藥代客研製業務,提升產能利用率,落實提供原料藥到針劑製劑的整合性服務模式。神隆表示,近年來由於製藥市場的生態改變,連帶打破學名藥廠與品牌藥廠之間的分界;公司為掌握住客戶的需求改變並提供客戶更完整的服務,不僅將業務的觸角從原料藥的研發與製造向下拓展至針劑製劑領域;也向上延伸至新藥及學名藥用原料藥的早期開發;藉此滿足客戶從早期開發到商業量產各階段的需求與客戶之間建立緊密共生的合作鏈結與信賴關係。綜觀神隆去年全年表現,學名藥用原料藥仍占整體營業表現的六成以上;大腸直腸癌用藥之原料藥客戶持續性的出貨需求及部分抗癌藥用原料藥需求增加,彌補了紫杉醇產品需求減少帶來之影響數;日本市場的重要性穩定上升,減緩其他市場所帶來的銷售壓力;另在新藥委託研發與新藥委託製造的業務方面表現積極,整體業績於總營收占比提升至三成以上,有助於穩定整體的銷售表現。此外,重要國際合作案仍持續進行中。神隆與美國大廠賽進合作的抗血癌學名藥針劑製劑已於去年初取得藥證並正式在美銷售,成為首個帶來分潤的針劑製劑產品;另一自行研發且具備極高難度合成技術的抗凝血製劑磺達肝癸鈉,在與印度國際藥廠簽下銷售授權後,現已正式取得輸美藥證,不只在美國銷售,也著眼藥業新興潛力市場:南美洲、中東地區及東協國家,拓展現有的業務銷售區域,也顯示神隆投入多年的針劑製劑領域已顯成效;自行興建的針劑業務採取品質導向的多樣化生產方式,將完成註冊批次生產,並送出自行生產的ANDA針劑產品,驅動食藥署實地查廠,開啟營收推升動力。蘇崇銘表示,面對製藥產業的不確定性,神隆正透過多項措施因應:對內透過優化製程、控管費用及提升管理效率、善用豐富的原料藥產品線發展成針劑製劑且合理加速產品開發的進程;對外積極與全球策略夥伴合作,加快轉型成為特殊劑型的藥廠,並持續擴展新藥代客研製業務,提升產能利用率,落實提供原料藥到針劑製劑的整合性服務模式;同時也將為發展較緩的神隆常熟多方探詢可結合雙方競爭優勢的國際策略夥伴,在新藥委託開發與製造服務尋求更多元的商機,積極排除神隆常熟在發展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逐步達成符合公司預期的階段性目標,加速營運與發展。

保瑞 國際代工效益 2019年將賺一股本


整併效益 晟德、保瑞最利害 201941 上午5:50 工商時報【杜蕙蓉╱台北報導】生技產業整併勢不可擋,從整併效益來看,晟德和保瑞堪稱是大贏家,兩家都因整併創造出實質業績和評價效益,2018EPS分別以17.9815.91元,拿下生技獲利第二和第四寶座,其中保瑞更因定位國際代工效益發酵,本業獲利耀人,今年將續保大賺一個股本。晟德則受惠併購澳優這隻大金雞,不僅推波晟德成了跨國企業,以該集團目前持有澳優3.8億股的潛在利益來看,其隱藏潛在價值約100億。董事長林榮錦表示,由於有充足的現金流,在積極盤點重新定位旗下公司後,預計2025年前晟德將透過併購或出售股權方式,打造五六個市值達300億的企業。醫材族群中,主打自有品牌的雃博,儘管還未躋身高獲利族群,但董座李永川靠著堅定強打台灣品牌的信念,近年陸績併購英國Westmeria、德國SLK公司,在整合效益發威後,該公司新開發的高階氣墊床,已接獲義大利地區總計1,700床的標案訂單,今年二、三季陸續出貨;而一級戰區的美國市場,也接獲上百台訂單。李永川表示,有鑑於歐、美市場的成長性,雃博已規劃在德國購買五千多坪廠房,該基地除了當地建置組裝、物流與後勤樞紐等功能外,也將打造為歐洲營運總部,啟動新一波成長力道。創投界認為,台灣寧可有100家小公司,每年配小紅利,都不願意整合成一家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實際上,併購時機已來臨,再不整合資源,台灣永遠都僅能成為家族經營的小企業。生醫專家認為,成功併購案需要一個完整的整合團隊,併購的條件也最好是以獲利和產業的第一、二名為主,否則就是要有獨門技術公司,才可望快速創造併購的價值。

日本國土交通省 限制: 旅客 化粧品 不得超過0.5公升或0.5公斤


藥品非一般商品 嘉市衛生局籲:勿當土產饋蹭 更新: 20190407日【記者李擷瓔/嘉義報導】嘉義市政府衛生局提醒民眾出國買藥物(藥品、醫療器材)或化粧品要適量,尤其勿在網路販售藥品或醫療器材,也不要在網路上隨意購買藥物,違反規定者,視同「無照藥商」,依藥事法第27條及第92條規定,處新台幣3-200萬元。以民眾最愛去日本藥粧店買藥品或化粧品為例,日本國土交通省均有列出詳細的數量限制,如每位旅客攜帶的每件化粧品的容量、重量不得超過0.5公升或0.5公斤,且總重量不能超過總量2公升或2公斤,醫藥品的限制與化粧品相同。民眾如不清楚商品是否為藥品或醫療器材,可至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西藥、醫療器材、含藥化粧品許可證查詢系統」查詢或撥打來衛生局詢問。民眾如不清楚商品是否為藥品或醫療器材,可至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西藥、醫療器材、含藥化粧品許可證查詢系統」查詢或撥打來衛生局詢問。(嘉義市政府提供)我國為考量民眾需求,衛生福利部放寬藥品攜帶入境政策,於2015216日公布,西藥:非處方藥每種至多12瓶(盒、罐、條、支),合計以不超過36瓶(盒、罐、條、支)為限。處方藥攜帶醫師處方箋(或證明文件)以6個月用量為限,如未攜帶醫師處方箋(或證明文件)以2個月用量為限。中藥材及中藥製劑:每種中藥材至多1公斤,合計不得超過12種;中藥製劑每種至多12(),合計以不超過36()為限。隱形眼鏡單一度數60片,惟每人以單一品牌及2種不同度數為限。購買或攜帶自用藥品時,必須事先清楚各國對攜帶藥品出入境規定,以免不慎違規受罰或被沒入銷毀,掃了旅遊興致。嘉義市政府衛生局提醒民眾,藥品並非一般商品,使用上有其風險,不應當土產買,也不能當伴手禮,餽贈親朋好友。藥品只能自用,絕不能販賣或轉移給他人。藥品攜入,必須具備藥商資格的公司,並取得藥品許可證,才可以合法進口藥品。如果將帶回的藥品拿去販賣,依藥事法規定,最重可處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1億元以下罰金。嘉市衛生局表示,民眾如不清楚商品是否為藥品或醫療器材,可至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西藥、醫療器材、含藥化粧品許可證查詢系統」查詢或撥打來衛生局詢問(衛生局專線2341909)

臺北市 補助 口服接種輪狀病毒疫苗 ( 6週至32週內嬰兒)


北市補助符資格者 接種輪狀病毒疫苗 台灣新生報 【記者戎宿安/台北報導】 201945日為了照顧國家未來主人翁,只要設籍北市且領有臺北市兒童醫療補助證之出生滿6週至32週內嬰兒,臺北市將提供指定醫療院所口服接種輪狀病毒疫苗補助,若設籍臺北市之低收入戶、罕見疾病、重大傷病或社會局認定特殊處遇個案則全額補助疫苗費用。若因故先行自付疫苗費用的補助對象,也設有便民退費機制,可於接種日起7個工作日內,持就醫收據正本、補助證、兒童健康手冊及健保卡至接種院所辦理退費;超過7日可於接種日後6個月內備相關文件逕送或郵寄至衛生局疾病管制科或至12區健康服務中心辦理退費申請事宜。只要出生滿6週即可口服接種輪狀病毒疫苗,依疫苗廠牌不同最晚接種年齡為2432週,歐佳齡呼籲,由於輪狀病毒疫苗仿單規定接種時程較短,請符合補助資格的嬰幼兒家長,儘速攜帶臺北市兒童醫療補助證、兒童健康手冊及健保卡,按時至「臺北市輪狀病毒疫苗補助特約醫療院所」接種。提醒民眾應把握補助接種期程,建議可與其他常規疫苗(如五合一疫苗)一起接種,讓小寶貝多一層保護,家長們也可以節省荷包降低負擔

林欣榮: 內生性幹細胞療法(G-CSF)/ 衛福部…治療有效費用 比無效 高


抗病回春 細胞療法的未來應用與展望 健康醫療網 201944 下午4:47 衛福部公告從20189月起正式開放細胞治療,不僅可嘉惠病人,更將推動醫療生技發展。幹細胞療法可用於治療哪些疾病?台灣民眾將能如何受惠?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醫師長年在幹細胞領域持續努力及貢獻,且聽他現身說法!
細胞療法 提供癌症及重大疾病患者新選擇 目前幹細胞在醫學上最主要的應用方式有兩大方向,第一是再生醫學,第二則是癌症醫學。林欣榮醫師指出,其實國內已有許多醫師長年進行臨床試驗,在細胞療法領域累積了豐富的知識,包含末期癌症、退化性關節炎、慢性缺血性腦中風、顱腦損傷、脊髓損傷、大面積皮膚創傷,以及惡性腫瘤經手術或放射治療、化療後的後遺症,均可採用細胞療法診治。以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運用多年的「內生性幹細胞療法(G-CSF)」為例,該療法可以讓骨髓幹細胞增生十倍,吸磁效應可吸引幹細胞到腦部修補受傷處,促使自行分化成腦神經、血管等細胞,因此有助腦傷患者迅速恢復,更可保護神經,使腦神經不致因中風缺血而壞死,同時具備抗發炎作用,抑制中風處的發炎組織及細胞。
抗病回春 讓患者找回生命尊嚴 林欣榮醫師指出,花蓮慈濟醫院的「骨髓幹細胞中心」每年協助配對、移植骨髓幹細胞,25年來嘉惠海內外超過5000位患者,2017年起更陸續啟動「以自體脂肪幹細胞(ADSC)腦部移植治療陳舊性腦中風」、「以人類臍帶血單核細胞治療急性腦中風」等人體試驗。原因很簡單,「我們的目標就是讓昏迷的病人醒過來,躺著不能動的病人站起來,不能走的病人跑起來!」曾有巴金森氏症患者在接受內生性幹細胞療法後,病情變得穩定;也有中風患者在接受治療後,搭配復健及中醫針灸治療,無法活動的雙腳在短短一個月內就可逐漸彎曲,甚至能從輪椅上順利站起。讓一個原本需要他人服侍生活起居的患者逐漸復原,進而能夠自己照顧自己、找回生命尊嚴,就是細胞療法最令人欣喜的成就。因此,內生性幹細胞療法(G-CSF)不僅可增生幹細胞、修復身體受傷部位,更能同時結合中醫科、整形暨重建外科、復健科等跨科主治醫師會診,包含中醫科中藥調理、穴位針灸與敷貼,整形暨重建外科高壓氧治療,乃至復健科物理與職能治療,這是一支完整的細胞治療團隊,針對患者的個別需求進行治療調理,更可望縮短恢復期,為患者帶來更多的復原希望。
《特管法》鬆綁 民眾將無須跋涉至國外求診《特管法》開放了六項細胞治療技術,雖然療效令人期待,但民眾更關心的是費用。林欣榮醫師指出,細胞療法的對象是標準治療無效或實質癌第4期病人,衛福部將來可能會以「療效」來收取費用,意即治療有效的費用會比無效案例高,雖然所費不貲,但仍比不過在國外就診的龐大費用,風險也更低。「與其讓台灣患者花錢、花時間到國外求診,不如在國內好好接受治療!」因應《特管法》的鬆綁,細胞療法將有更多發展空間;台灣民眾在面臨絕症、重大疾病時能有新的選擇,未來不僅無須長途跋涉飛往國外就醫,更能在國內醫療院所接受更精準且有效的治療。林欣榮醫師進一步表示,台灣衛福部不僅深入研究日本法規,也諮詢過國內相關專家,才研擬出屬於台灣的《特管法》,這些無非是為了幫助國內患者、扶植相關生技產業,臨床上也將能累積更多案例。長遠來看,對台灣醫療整體發展都將有實質助益。這是患者的福音,也是台灣醫療業界的福音,期待政府在未來積極挹注相關經費,讓細胞療法持續發展,更進一步守護國人的健康。
林欣榮 醫師學經歷: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花蓮慈濟醫院醫師|世界神經移植及再生醫學會 理事|美國細胞移植再生醫學雜誌主編|美國國家發明家(NAI)院士、美國醫學暨生物工程學院AIMBE 院士專長:大腦刺激器及幹細胞及腦組織移植治療巴金森氏症、癲癇、肌張力不全、舞蹈症及腦中風|腦瘤、腦血管瘤、脊椎神經之疾病治療|幹細胞及基因治療惡性腦瘤、腦中風、巴金森氏症及退化性腦疾病等|新藥研發治療腦中風、巴金森氏症、失智症及惡性腦瘤|國際臨床試驗醫師(CPI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