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界福爾摩斯 精準醫學先驅曾嶔元 智取癌變逆轉勝 2020/11/11 中時新聞網 梁惠明 當家族有一堆人都是癌症患者的時候,該怎麼看待自己的人生?曾任國泰醫院病理暨檢驗醫學部主任的曾嶔元醫師,就是這樣的例子。父親大腸癌、母親乳癌、叔伯輩有肺癌、胰臟癌,至親還有鼻咽癌等等,曾嶔元坦言,「總有一天輪到我」,是他曾有的夢魘。但是透過精準醫學的概念,他超前部署揪出致癌基因,並且從生活中減低致癌誘因,不等癌症找上門,主動出擊爭取逆轉時機。 高雄醫學院畢業,曾嶔元在林口長庚醫院擔任內科醫師,因為熱愛研究,考上公費留學。他選擇到醫界聖堂的梅爾研究所攻讀博士(Mayo Graduate School),不但養成了閱讀大量文獻、窮知究理的精神,更激發出他想揭開人體基因奧妙的種種練習。別人看文獻是為了拿學位、為了工作;對曾嶔元來說,卻像是一條條解開謎團的線索,他當成推理小說,樂此不疲。
鑽研病理抽絲剝繭 「為了不想用一套療法 對應所有病人」因為母親罹癌,曾嶔元自美返台,先後主掌馬偕醫院及國泰醫院病理科。雖然出國期間,同期的同學們大多已經位居要職或是成了名醫,但曾嶔元並不後悔。「如果醫生遇到一百個病人,他只能用同一套醫療方法對應,重複一樣的做法,不管為什麼有人會好,有人不會好,這樣只是把錯的事情做得很熟練。」曾嶔元很有信心地說,「這些年的病理研究磨練,讓我學會把病症拆解得很透徹,找出病症的root cause (根本原因),同樣的病癥它的結構可能也會不同,這才能對症下藥。這就是精準醫學的初衷,也就是未來的必要趨勢--個人醫療的雛型。」
踢爆假檢體詐保十億醜聞 被推為「醫界福爾摩斯」曾嶔元對基因研究及病理分析的扎實純熟功力,在一次警方難以破解的懸案中發揮強大戰力。 2009年,有保險公司發現幾份理賠保單有異,警方幾度到曾醫師服務的醫院調出個案檢體,卻找不出異狀,原來有心人士已經將檢體破壞,難以透過DNA比對,案情膠著。曾嶔元以經驗值建議放棄染色體鑑定,改以粒線體檢測,果然成功抓到破綻,踢爆醫師與嫌犯在一般健康人士檢體中放入癌症組織的勾結詐保案,由於金額龐大近10億,媒體封他為「醫界福爾摩斯」。大約5年前,國內有生技公司引進「基因檢測」,不少人搶先一步接受檢驗,但是卻常常看不懂檢驗報告,也不知道檢驗之後,下一步要做甚麼,許多人輾轉來找曾嶔元,他因此在國泰醫院開了台灣第一個諮詢門診,退休後自己開了診所。
揪出自己的癌症基因 在惡病出擊前先殲滅它 也多虧了自己的診所開業,曾嶔元心想,畢竟身處癌症家族,也該看看自己的身體狀況,就做了全基因解碼。結果出爐,發現自己有罕見的SHDA基因變異,腫瘤可能長在包括腦下垂體、腎上腺、腎臟、胰臟或小腸等部位,只是腫瘤還沒發展到影像攝影檢驗能找得到的程度。到了第二年的例行健檢時,果然在胰臟和小腸間發現7公分神經內分泌瘤的副神經節瘤,他與醫師評估後,搶在癌變之前立刻手術切除,恢復健康。
健康管理不為延長壽命 而是讓活著每一天都能健康好過 曾嶔元以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研究為例,提起人們癌症發生的機率,5%是遺傳、29%是環境因素,但有 66% (亦即大概2/3)的個案是隨機發生,「就是運氣不好。」曾嶔元接著說,「有大數據研究全球48億人,算出來的結論是:細胞分裂、DNA在複製時,會出現隨機錯誤,平均每一次複製會出現3個錯誤,累積到一個程度,就變癌症了。」「不過這不是要大家就不要注重健康,」曾嶔元說,雖然每個人都是癌症候選人,「要避免癌症病變,第一個要讓身體的血糖值降低,不要升高,高血糖最糟糕;第二要讓胰島素降低,第三是要讓癌細胞適合生存的低氧環境消失,這三個關鍵非常重要。」曾嶔元說,即使運氣不好,真的碰上基因突變致癌,好的健康管理仍舊有助逆轉癌變前期、延緩病發,讓健康的身體在生命中運作更多一天、更長一點。這樣的期許不但是預防醫學的真諦,更是精準醫療成為個人醫療關鍵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