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27, 2018

(mRNA導入特殊細胞療) 不談不可能 談夢的偉大: 籌24 億美元 那斯達克上市


史上最大生物科技IPO來了!mRNA療法「獨角獸」美國交表 估值達到70億美元 華爾街見聞※來源:華爾街見聞2018/11/11 11  9 日周五,主打 mRNA(信使 RNA)療法的生物科技新銳公司 Moderna Therapeutics 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文件,申請在那斯達克上市,募資 5 億美元,股票代碼 mRNA。申報文件顯示,這一估值 70 億美元的生物科技獨角獸計劃將所募資金用於藥物研發和臨床開發,領頭承銷此次 IPO 的投行包括摩根士丹利、高盛和摩根大通,股東包括富達投資、紅杉資本等。此外,在截至930日的9個月中,Moderna 營收 1 億美元,虧損 2.43 億美元。去年同期,該公司則是營收 1.14億美元,凈虧損 2.18 億美元。根據官網的公開資訊,截至930日,Moderna資產負債表上共有現金 12.3 億美元,沒有負債。在此之前,該公司已經通過私人融資的方式籌集了 24 美元資金,最新估值就是在今年 2 月的一輪 5 億美元融資中獲得的。這家成立於 2010 年的生物科技企業致力於研發傳染病、癌症免疫和罕見病相關療法。簡單來說,Moderna 計劃製造合成 mRNA,之後注射入患者體內,使其體內細胞自行產生藥物療法。這一療法廣受青睞,原因在於若能將 mRNA 導入體內的特定細胞或者組織中,那麼就可以利用細胞本身的核糖體表達出 mRNA 編碼的蛋白。因為 mRNA 可以表達的蛋白多種多樣,所以可以通過 mRNA 治療的疾病非常廣泛。與基因療法相比,mRNA 不會影響DNA 的結構,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被細胞分解,所以它的副作用能夠得到更精確的控制。因此,mRNA 療法在治療疾病方面有非常大的潛力。但值得注意的是,使用 mRNA 作為治療手段也需要克服兩個技術難關:一是體外合成的 mRNA會被人體的免疫系統識別成外來物,從而產生免疫反應。二是如何將mRNA導入到特定的細胞和組織中發揮作用。目前,該公司研發管線中有21個研發項目,其中 10 個已進入臨床開發階段,走得最遠的是代號為 AZD8601 的局部再生療法,現已進入第二階段。在 Moderna 之前,規模最大的生物科技 IPO是信達生物製藥在港上市,募資規模達 33 億港元,約合 4.2 億美元。1031日,信達生物在港交所掛牌,以 13.98 港元的股價發售約 2.36 億股。作為中國生物製藥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獨角獸之一,信達生物打破了港股新股破發潮,首日掛牌就取得開門紅,股價一度漲超 20%。『新聞來源/華爾街見聞』
Can Moderna Live up to the Hype? mRNA Company Increases IPO Goal to $600 Million Published: Nov 29, 2018 By Mark Terry It's very clear that Moderna Therapeutics can raise money. What is less clear is if the company can live up to the hype and enthusiasm of investors. The Cambridge, Mass.-based biotech company, which had proposed a $500 million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 earlier this month, came back Wednesday with a new goal of $600 million. Since its founding in 2010, Moderna has raised more than $2.6 billion in equity financing. But it still has no product on the market. As of September 30, the company had cash, cash equivalents, and investments of $1.2 billion. The company focuses on messenger RNA (mRNA) therapeutics. mRNA's job in the cells is to transport genetic information from DNA to the ribosome, providing the amino acid sequence of the eventual proteins the DNA is coded for. In Moderna's tech platform, the company engineers mRNA to then deliver whatever protein codes they want the cells to produce, turning the cells into vaccine or drug-manufacturing factories. There have been difficulties in getting the drugs into cells and there have been lawsuits over which delivery systems Moderna owns. However, in February, Moderna settled with Arbutus Biopharma and Acuitas Therapeutics over the delivery system technology. The company has a development pipeline of 21 programs. Ten of those are in the clinic and another three have open Investigational New Drug (INDs) submissions. Nine of those in the clinic are in Phase I and one is in Phase II, according to a July corporate update. The company has not provided any updates on any of its clinical programs. Most recently, on October 8, it published preclinical research in the journal Nature Medicine, demonstrating the utility of its RNA platform to express therapeutic levels of protein in liver tissue in preclinical models of acute intermittent porphyria (AIP), an inherited, rare metabolic disorder. There's never been any doubt about Moderna's ambition. The company's pipeline include therapies for infection disease vaccines, cancer vaccines, immuno-oncology, regenerative therapies, systemic secreted therapies for diseases like heart failure and Fabry disease, and systemic intraceullar therapeutics for rare metabolic disorders like propionic acidemia, methylmalonic acidemia and phenylketonuria. Funding has come from investors and grants from the 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the Biomedical Advanc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uthority (BARDA), a division of the Office of the Assistant Secretary for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ASPR) within the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HHS), and the 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DARPA).The filings with the 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SEC) not only updated the proposed IPO but disclosed the size of the company's largest investors' stakes. Noubar B. Afeyan, company chairman, holds 19.5 percent, or 58,882,696 shares. Flagship Pioneering holds 18 percent of Moderna shares. They helped launch the company. AstraZeneca, a collaboration partner, holds 8 percent. Harvard Medical School researcher Timothy Springer and affiliates with him hold 5 percent. Stephane Bancel, company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holds more than a 9 percent stake in the company. Slightly more than half of the expected proceeds of the IPO, about $315 million to $345 million, will be used to fund drug discovery and clinical development. About $75 million to $85 million will fund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mRNA tech platform and creating new modalities. The rest, between $170 million and $210 million, will be working capital and other unspecified general corporate purposes. The company stated in its amended SEC filing, "We may also use a portion of the net proceeds to in-license, acquire, or invest in complementary businesses or technologies to continue to build our pipelin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and our intellectual property position, although we currently have no agreements, commitments, or understandings with respect to any such transaction."

東阿阿膠 糖肽質變: 新傳承人 (石翠&王東亮博士)


生物藥學博士拜師非遺傳人 用現代科學傳承千年技藝 北京新浪網 (2018-12-22 18:18) 中新網山東東阿1222日電 (趙曉 李欣)「作為師父,我希望你們恪守醫道葯道,謹記先賢訓誡……」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阿阿膠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秦玉峰1222日新收了兩位博士徒弟。這兩名博士徒弟分別是北京大學醫學部醫學院生物學專業博士石翠和山東大學微生物與生化藥學博士王東亮。至此,秦玉峰已收徒6名。兩位博士徒弟表示,將以「新生代」傳承人的身份,用所學的現代科學創新傳承千年技藝。正立獻花、鞠躬致敬、宣讀誓詞……當天,在收徒儀式現場,兩名新徒弟向傳承人秦玉峰行莊重的拜師禮,並接受師父訓誡。作為肩負使命的傳承人,秦玉峰寄語徒弟們銘記傳承者的責任,為中醫藥事業發展貢獻現代科學的新生力量。「從製藥工程到微生物專業,再到藥學研究。在求學過程中,我不斷在醫藥領域尋找適合自己的學術研究方向。」新徒王東亮在受訪時說,他在讀博期間專注於用現代藥理手段進一步豐富傳統中醫藥的科學數據,驗證中醫藥的功效與價值。「作為年輕一代的傳承人,要虛心向老工匠們學習傳統工藝,傳承他們的工匠精神和敬業專注的品質,同時藉助自身學到的現代科學手段,推進傳統技藝的創新發展。」 拜師儀式后,秦玉峰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創新是對傳統工藝的最好傳承,傳承要通過創新來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必須要吸收現代醫學的前沿科技,注重生產工藝標準提升和消費者服務升級,不斷提高科技研發和生產設備數字化智能化。「隨著中醫藥在世界舞台影響力不斷擴大,吸收相關領域高學歷徒弟,致力研究中醫藥有效成分,深入挖掘阿膠的藥用價值,將有效促進中醫藥現代化和國際化。」「作為中醫藥院校,學校一直堅持傳承和創新並重,為繼承和發揚中醫藥特色優勢提供人才支撐和知識貢獻。」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建光在收徒儀式現場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學院堅持致力中醫藥的科研,2017年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阿膠在加工過程中發生物質組的質變,出現非天然糖肽的研究成果。「這些糖肽是阿膠的主要保健物質基礎,為『阿膠不等同於水煮驢皮』提供了直接的科學證據。」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婦科主任羅頌平告訴記者,師傅帶徒弟的形式是傳統非遺文化代代傳承的重要環節。吸收不同年齡段、不同領域的徒弟,有利於傳統工藝與現代醫學研究實現互補交流,促進非遺技藝的創新性、差異化發展。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王衍良鑒證了這場收徒儀式。他表示,山東非遺保護工作取得的豐碩成果與成千上萬非遺保護單位、非遺傳承人的努力分不開。東阿阿膠製作技藝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該技藝的傳承人,秦玉峰用畢生經歷深入挖掘傳統阿膠技藝。阿膠文化的傳承過程充分體現了齊魯文化、儒家思想的仁孝理念,承載了對傳統的尊重、對歷史的敬畏。「希望代代新徒弟能繼承師父們的精神和手藝,用所學的現代醫學知識繼續把非遺文化傳承發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阿阿膠製作技藝保護髮展傳習所也於當日正式揭牌。

(合校) 陽明交通大學 大局將成; 清大: 尊重&祝福


交大奪得陽明大學併校優先權 更新:20181226日【記者張原彰/台北 報導】陽明大學26日召開校務會議,確定將先與交大進行合校議約,第二順位為清華大學。陽明大學校長郭旭崧表示,未來合校校名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校名可維持陽明的主體性,對於校方而言有重大的意義。陽明大學校方表示,合校程序將啟動合校、決定議約順序、完成兩校議約、通過合校計畫、送交教育部審核等5步驟。今年926日已召開校務會議,經表決通過啟動合校程序,而在1226日,經校務會議完成決定議約順序的步驟。校長郭旭崧說,要在清大與交大間抉擇不容易。這次校務會議選擇交通大學為第一順位議約對象,主要考量交通大學已於校務會議通過單方合校意向書,承諾未來合校校名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在校名上能維持陽明大學的主體性,對於陽明大學有重大意義。完成決定議約順序後,兩校合併將進入第3步驟的實質討論階段,但郭旭崧說,合校是一件複雜冗長的過程,最後能否成功仍是未定數。交通大學表示,陽明此次的決定,將為台灣培育前所未見的人才,開創全新的趨勢。校方將把握這個難得的時機,努力克服今後的挑戰,讓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的發展,成為大家共同奮鬥的目標。合校的校名確實是陽明考慮的因素,清華大學表示,尊重陽明的選擇,並對陽明及交大的合校成功給予祝福。清華與陽明、交大、中央四校同為台聯大系統,仍將持續教學與研究的合作。

長庚 魏福全 醫脈傳承 開設 “顯微手術碩士專班”


長庚顯微手術國際碩士專班 展現台灣特色實力 2018-12-08 經濟日報 曹松清日前舉辦的「2018台灣醫療科技展(Taiwan Healthcare Expo)」,由長庚大學特聘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魏福全醫師總籌的「台灣國際醫療特色旗艦主題館」是這次亮點之一。 包括長庚大學結合長庚醫院整形外科系顯微手術研究員成立「顯微手術國際碩士學位學程專班」的成果,展現了台灣醫療技術對世界的影響力,深獲各界關注。長庚大學表示,要吸引人才來台學習,必須集中資源,做出獨一無二的特色。以長庚為例,就是從「世界級研究中心」和「國際級教師」兩大方向著手,「顯微手術國際碩士學位學程專班」就是很好的例子。魏福全及長庚醫院整形重建外科系馳名國際,不僅世界各地前來就醫者眾,各國大學或醫學中心前來進修者更是絡繹不絕。因此,長庚體系的「顯微手術國際碩士學位學程專班」,發揮Train-the-Trainer的精神,蘊育世界各國種子醫師,期許學成歸國的學員們擔負起服務與訓練後進的重責,「醫脈傳承,造福病患」。該學位學程自2015年創立後就引起極大迴響,每年從近80位世界各地的申請者中,挑選前69名優秀外籍醫師來台受訓,同時修習此碩士班學程,這結合可說是世界首創,透過此一學程,不只訓練種子醫師們能勝任各種困難手術及術後的病患照顧,更加強培養其醫療人道及傳承精神、獨立批判性思考及教學研究的能力,進而讓台灣及長庚尖端醫療發展發揮更大影響力。由台灣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主辦的「2018台灣醫療科技展」,本屆共超過415家醫院、企業及全球逾51家企業參展,總計1358個攤位展出。「台灣國際醫療特色旗艦主題館」隸屬於衛生福利部展出項目,魏福全邀請了正在台灣各大醫學中心受訓的國際學員們參與並分享心得,也請已受訓回國的醫生錄製心得影片,告訴大家「為什麼要到台灣學習?台灣對於自己的醫師生涯有什麼影響?為什麼台灣是世界上最好的研究中心?」讓各界更加了解台灣尖端醫療的價值與實力。長庚大學表示,魏福全2006年獲「美國整形重建外科醫學會」選為400年來重建外科史上最重要20名創新者之一,在這20名入選者中,過半數已不在世,而他不只活躍於當今醫學界,更是亞洲唯一入選者。此外,世界顯微重建醫學會(World Society for Reconstructive Microsurgery)2017年年會時,宣布設立以魏福全為名的特別講座(The Fu-Chan Wei Lectureship),彰顯他在顯微重建外科的成就,並肯定長庚醫院與長庚大學過去30年在該領域的貢獻與領先地位。這也是該學會自2001年成立以來,第一次以人名設立的講座。

台灣健保雲 世界創舉: ,避免重複開藥/ CT及MRI檢查


健保醫療資訊雲端系統 開創智慧醫療服務新模式 資料來源:中央健康保險署建檔日期:107-12-07健保雲端查詢系統不斷創新發展的新功能,堪稱世界創舉,近一年醫療院所大力配合應用該系統之資訊分享機制,不斷創新醫療服務模式,全臺灣院所已朝智慧創新,聰明醫療服務方向共同努力發展。中央健康保險署收載全國性醫療申報資料,藉此優勢成功結合資訊科技技術,102年創立全國病患個人(跨院)歸戶之雲端藥歷系統,打破過去院所間病人用藥紀錄不互通,醫師掌握病患用藥資訊不完整之限制,105年起進一步陸續擴充為涵括藥品、檢驗(查)、醫療影像、手術、牙醫、中醫、介接預防接種系統等12大類資訊的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透過資訊分享及鼓勵措施,許多醫院加以應用並運用資訊科技發展多元智慧資訊小幫手,加值雲端系統醫療資訊,大幅提升醫療服務品質、安全與效率。1077月健保署再創新資訊技術,開通與院所雙向互通機制,包括「疑似藥品療效不等」及「上傳影像品質疑義」通報資訊蒐集功能,跨機關協助加速收集處理疑似藥品或醫療影像品質不良案件,1079月更進一步以建構即時主動提醒醫師處方重複開立之通知功能,在醫師處方當下,第一時間防止重複用藥,避免影響病患醫療安全及不必要之醫療浪費。4年,健保署透過雲端資訊分享,針對容易重複開藥的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抗思覺失調、抗憂鬱症及安眠鎮靜等六類慢性病藥品,用藥日數重疊情形降低超過一半,節省約3.4億元藥費支出,107年起實施醫療影像上傳與調閱分享新政策,鼓勵醫師先調閱參考雲端分享之病患醫療影像後再依專業判斷是否再開立檢查,以減少不必要的檢查,經分析CT(電腦斷層掃描)及MRI(磁振造影檢查)二種檢查「30日內再一次開立檢查率」,未調閱雲端影像即開立檢查組為有調閱雲端影像組的2倍。由此顯示,透過健保雲端查詢平台,避免不必要的CTMRI檢查,除可減少病人輻射暴露傷害以及掛號費、複製影像及交通與時間成本支出外,亦可節省健保醫療費用,估計每月節省健保3,500萬點CTMRI檢查費用及病患139萬元複製影像費用。健保署今(7)日舉辦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標竿學習分享會,由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基層診所以及社區藥局等各層級標竿院所提出具特色的智慧應用成果分享,包括「醫療院所加值運用雲端系統成效分享」、「跨院醫療團隊(垂直整合)運用雲端系統成效分享」、「基層院所運用雲端系統成效分享」等三大主題,由13家已使用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之標竿院所進行經驗分享報告,會場同時提供電腦實機展示與海報展示共三大分享區。本次分享會,有許多醫院如臺中榮民總醫院藉由垂直整合團隊合作系統,逐步建立病患過敏藥資料庫,並發展重複處方藥品或檢驗(查)、處方藥品交互作用以及病患手術前易出血藥品之提醒功能,由系統先一步篩選提醒、以電腦輔助人腦的聰明醫療,另建立24小時Call Center,提供垂直整合合作院所全方位諮詢服務,也有院所以LINE通訊方式及時提醒轉介醫療之病患回診等,皆是促進院所及病患醫療遵從性(Compliance),提升醫療效能的好方法。今(7)日的分享會,除邀請台灣醫院協會、台灣社區醫院協會、醫師、牙醫師、中醫師及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等單位蒞臨外,另有61家醫院及基層診所到場參與觀摩共襄盛舉,總參加人數近300人。臺中榮民總醫院、奇美財團法人奇美醫院、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屏基醫療財團法人屏東基督教醫院、花蓮慈濟醫院,介紹院內整合健保雲端系統運用於提供醫師處方查詢參考之作業模式,及提升病人就醫品質之作業方式與初步成效。台灣社區醫院協會、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為恭紀念醫院分別對健保雲端系統運用於跨院資訊分享及分級醫療推動經驗分享。另外,陳宏麟診所、林誓揚診所、松德診所、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分別對健保雲端系統運用於降低重複醫療服務、用藥安全、以及照護品質提升之經驗分享。在健保署建立之雲端系統下,健保署李伯璋署長表示,各標竿醫院發揮創意,發展具特色的資訊應用系統、重複醫囑管理作業、以及跨團隊資訊共享品質提升模式,藉由本次分享會擴散標竿學習效益,更展望未來「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資訊共享平台逐步發展為智慧平台,並達成開創健保智慧醫療服務新模式的目的。

(長庚醫 黃毓惠醫師) 異位性皮膚炎: 絲聚蛋白filaggrin突變


換季「異位性皮膚炎」發作!奇癢無比好難受...皮膚科醫師:4招避免全身發癢 信傳媒 陳稚華 2018121日季節交替之際,對過敏兒來說是一大折磨,對於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來說更是苦不堪言,常見症狀包含發癢、紅腫及皮膚龜裂,且寒流或下雨天時發癢的情況會更加明顯!要如何做才能降低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機會?是否有新的治療方法能改善?「因為外顯的脫屑紅腫症狀,有時候連跟客戶握手都會不好意思...」現年46歲擔任業務的呂先生,是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典型案例,從小就有異位性皮膚炎體質,340年來每天都會受到異位性皮膚炎影響,連眼睛也有過敏的狀況。呂先生說,國中、青春期時異位性皮膚炎病灶較輕微,大多集中在手腳,高中時就開始蔓延到全身。「當兵時還因為皮膚反覆搔抓與脫屑,最後直接被命令去找醫官,22個月的當兵生活有一半都在軍醫院度過。」也因為皮膚搔癢,長時間淺眠,甚至還因睡眠不足且又服用抗組織胺藥物,讓精神更差。

到底台灣患異位性皮膚炎的狀況有多嚴重?皮膚劇癢、紅疹...4項符合3項就是「異位性皮膚炎」「目前我的門診中,大概有1/10的患者都是異位性皮膚炎,假日帶小孩來看的案例也不少。患者大多是有過敏性體質,屬於遺傳性的疾病。」現任三軍總醫院皮膚科部主治醫師江建平表示。江建平說,患者因劇癢抓破皮膚,可能導致蜂窩性組織炎,甚至產生失眠、憂鬱等問題。且異位性皮膚炎還可能合併過敏性鼻炎、氣喘、腸胃道不適等症狀,讓人相當頭痛。江建平小時候就是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那時候真的癢得很不舒服,不過我算是比較幸運,長大後就自己好了。」他表示,根據統計小時有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過了青少年階段,隨著自體免疫力的增長,有8成患者能不藥而癒。台北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說明,異位性皮膚炎最大的特徵就是癢,一旦皮膚因反覆抓癢而受傷,細菌或其他感染物就會趁虛而入。為了要對抗入侵物,免疫系統會傳送更多的發炎訊號到皮膚表面,造成皮膚更加泛紅與發癢,形成「越抓越癢、越癢越抓」的典型惡性循環。根據衛福部民國104年統計,門、住診合計(包含急診)特異性皮膚炎及有關病態患者人數,以20-49歲異位性皮膚炎人數最多,高達15多萬人;且成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中,每3位就有1位是中重度患者,約70%患者會在5歲前發作、15-30%患者成人期才發作。黃毓惠解釋,異位性皮膚炎並非單純的皮膚病,而是皮膚免疫功能失調的慢性疾病,「因為絲聚蛋白(filaggrin)突變,導致患者皮膚角質層功能缺損、保護力下降,皮膚容易喪失水份、變得乾燥脆弱,導致過敏物質可輕易的進入人體,引發一連串過度發炎反應。」皮膚劇癢、慢性反覆發作、典型的紅疹分布、個人與家族有過敏體質,符合這4項條件中3項,臨床上就可診斷為「異位性皮膚炎」。一天發癢超過12小時!如何降低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機會?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也表示,中重度患者常見症狀包括發癢、發紅、脫屑、紅疹,「或是流組織液等病灶超過全身皮膚面積30%以上,嚴重者甚至全身超過一半的皮膚都有病灶!63%中重度患者一天發癢超過12小時。」朱家瑜指出,且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清潔用品、塵蟎、寵物毛髮,還有天氣冷熱或壓力等,都可能會加重症狀。朱家瑜指出,今年針對台灣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進行的生活品質調查,分析150位成人患者後發現,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睡眠品質都不好,用藥助入睡的比例是國人的1.5倍,且工作生產力也受影響。目前得知每4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就有1名沒工作,失業率為全國平均的7倍。

那要如何做,才能降低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機會?江建平表示,後來發現一些成人後天案例,他們本身也有過敏性體質,但因為天冷常去泡湯,導致皮膚乾燥引發異位性皮膚炎。他建議:1.泡湯後一定要塗抹乳液潤膚 2.針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也要盡量找到過敏源,避免接觸到塵蟎、髒空氣 3.所處的室內也要保持通風、乾燥 4.辛辣食物要避免,否則容易造成皮膚龜裂

8成患者不滿意傳統治療,生物製劑可望改善?至於針對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方法,目前有三線治療,包括:第1線:乳液、保濕劑、外用類固醇藥膏、抗組織胺藥物第2線:免疫抑制劑藥膏、口服或注射類固醇、照光治療第3線:口服或注射免疫調節劑、其他醫療方法或濕敷療法但據統計,有8成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對治療不滿意。江建平表示,傳統使用的外用類固醇藥膏長期使用可能會有皮膚變薄的副作用,而口服系統性免疫調節藥物可能會導致肝、腎異常等副作用,甚至導致糖尿病因子被誘發,需要定期抽血監測。今年5月剛引進台灣的生物製劑藥物,可望給病情控制不佳的患者一個新的選擇方式,朱家瑜表示,據研究顯示近半數的中重度患者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後,紅腫面積跟嚴重程度可改善75%以上。不過,因目前健保尚未給付,生物製劑一針要價大約近新台幣3萬元,所費不貲。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是否真有需要用到,或經濟狀況是否能負擔,還得進一步與醫師討論並做詳細評估。

醣聯 擬回收對 大塚製藥 授權 (抗體藥GNX-8) 後續自主開發???!!


醣聯 發言日期 107/12/26 發言時間 15:16:03 發言人 呂耀華 發言人職稱 副總經理 發言人電話 (02)2697-4168 主旨 公告本公司董事會重要決議,研擬收回對外授權之抗體新藥GNX-8並自主進行後續開發事宜 符合條款 53 事實發生日 107/12/26 說明 1.事實發生日:107/12/26 2.公司名稱:台灣醣聯生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3.與公司關係(請輸入本公司或子公司):本公司 4.相互持股比例:不適用 5.發生緣由本公司於107/12/26召開董事會,針對授權予大塚製藥GNX-8抗體新藥開發進度提出說明,依據與大塚製藥討論的最新進程及後續工作規劃,本公司計畫將目前最新生物技術及研發成果運用於GNX-8,讓GNX-8盡快進入臨床試驗,故將依據大塚製藥所提供 GNX-8研究數據,進行詳細評估,並與大塚製藥商議且達成共識後,決議是否收回 GNX-8,並自主進行後續開發。 6.因應措施依「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對有價證券上櫃公司重大訊息之查證暨公開處理程序」第四條第53款規定,發佈此重大訊息。 7.其他應敘明事項:無。

美爾敦 吳昉冀: 用區塊鏈 降低醫療糾紛


從醫院到養豬場,你不知道的人都在玩區塊鏈文 盧沛樺2017-07-26美國名校畢業的養豬場二代吳季衡,要用區塊鏈讓生產流程更透明。區塊鏈是什麼、用在哪裡?為什麼這個在金融科技界橫空出世的新名詞,竟然在台灣已出現非金融業的商業應用。從醫院院長、養豬場老闆、會計師事務所到鐵人三項公司,都成為區塊鏈的新玩家。然而,要擴大區塊鏈下一步的應用規模,挑戰恐怕還不小。位在吳興街的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即使是平日,院內的病患、家屬人滿為患。61歲的院長陳瑞杰,專長是腸胃肝膽外科和外傷外科。但他最近會撥空坐在電腦前研究區塊鏈,並和新創公司DTCO開會,研究如何在40年的老醫院導入區塊鏈。(延伸閱讀:什麼是區塊鏈?為什麼微軟和各國政府都在研究它?)16年前在林口長庚醫院,陳瑞杰負責管理開刀房。他印象特別深刻,早上8點第一刀就有80床,一共三百多名醫護人員,中午訂便當,居然是透過玻璃帷幕比手勢。這件小事凸顯醫院資訊化程度不足,陳瑞杰當下決定進修資訊工程,自許成為醫生和資訊部門的橋梁。拿著手術刀的資工院長並不常見,讓北醫提早佈局區塊鏈。陳瑞杰解釋,他為什麼要做區塊鏈,因為「一個人的健康,基因決定三成,醫療體系決定一成,剩下的六成取決於環境、個人習慣等。但除了醫院病歷外,個人的健康紀錄都沒好好記載、串接。」他認為,未來醫療走向去中心化,要推分級醫療,一定要把病人在院外的資料串起來,所以區塊鏈分散式架構,病患的醫療紀錄可在不同節點上傳、卻能同步更新的技術優勢。

醫院:即時監控600張病床,降低醫療糾紛 過去一年,DTCO執行長李亞鑫的足跡遍及全台大小醫院,陳瑞杰讓他印象最深刻。「其他醫院會問,是不是有其他醫院在做了?但(北醫)院長對新科技不會抗拒,」李亞鑫形容。另一家對區塊鏈感興趣的醫院是輔大。幕後推手是投資銀行出身,踏入物聯網領域的吳昉冀,成立的智慧醫療新創公司美爾敦。美爾敦原本的業務,是整合呼叫、話務和病患體徵資訊登錄的護理呼叫系統。大約兩年前,吳昉冀赴美參展,一家美國連鎖醫院資訊長向他詢問,如何防範患者資料被駭或被偽造。這才讓吳昉冀聯想到以區塊鏈為解方。吳昉冀延攬交大畢業的密碼學博士,投入區塊鏈平台建置。輔大聯合診所興建中的新大樓,年底前會導入美爾敦的軟硬體系統。「未來全院23個護理站,就是區塊鏈上的各節點,會同步且依時序紀錄600床病患的醫療行為,」吳昉冀口氣中帶著興奮。他認為,用區塊鏈的好處是可降低醫療糾紛。吳昉冀舉例,以前病人常抱怨按床頭呼叫器多次,沒人理睬,未來透過區塊鏈上的紀錄,可查證是病患說謊還是醫護怠職。

養豬場:確保食安,生產紀錄不能竄改 鏡頭轉到雲林縣大埤鄉的豐田工業區。有30年歷史的祥圃實業,從動物營養劑貿易起家,如今事業版圖垂直整合,不只有養豬場還有肉品分切廠。營運長吳季衡,弟弟是全球知名的服裝設計師吳季剛。頂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雙學位的名校學歷光環,吳季衡接下家族事業,對經營食品業很有想法。「全球食品業的趨勢是,愈吃愈透明,」吳季衡態度認真。去年底,他成立專案小組,專責豬肉生產的全程溯源,從豬飼料來源、豬隻養殖、屠宰到分切,統一資料規格,放上區塊鏈。吳季衡說,一旦紀錄上鏈,就不能竄改,生產履歷更公開透明,代表祥圃堅持食安的決心。

為什麼養豬場老闆,會研究起區塊鏈?原來是去年底,吳季衡結識電商平台奧丁丁的創辦人王俊凱,兩人都有幼子,為人父母,深感食安的重要性。王俊凱也是區塊鏈新創公司AMIS帳聯網的投資人,因此結合技術、平台、供應商的三方力量,推出區塊鏈食品溯源系統OwlChain

會計師事務所:自養「礦工」,推客戶做應用 區塊鏈的商機,也讓會計師事務所,破例自組技術團隊。「以前我們只是幫企業想策略,但最後一哩路,沒牽著客戶走,很容易失敗,」KPMG執行副總經理李育英解釋。現在她帶領全集團最年輕的區塊鏈實驗室,最年輕的成員是23歲的鮑聖文。鮑聖文從國中起當一名「礦工」,靠解決複雜的數學算式賺取比特幣。他也參加虛擬社群以色龍,和荷蘭、英國的開發者交流。一年前,鮑聖文仍是顛覆論的信徒,他認為比特幣底層的技術區塊鏈,是要「打爆」銀行這類中間人。如今,他發現事情跟他想的不一樣。「技術背景的人來到這裡,才發現一個新技術要搬到產業,要考慮很多東西,」李育英說。例如,區塊鏈可能和客戶的核心系統扞格。

保險業:班機延誤,自動理賠保戶 國泰產險、兆豐產險首推把旅遊不便險放上區塊鏈,靈魂人物就是李育英。以後保戶如果遇到班機延誤,不必再向航空公司申請單據,聯絡業務員尋求理賠。因為區塊鏈會自動偵測班機起飛時間,如果符合保單理賠條件,就會通知產險公司的理賠系統,直接把理賠金匯進保戶的銀行帳戶。這也是國內金融業首宗區塊鏈的商業應用。李育英認為,區塊鏈在公部門、電子科技業應該也有很大市場。「科技業常有共同研發,但當同仁離職,兩家公司就會打智慧財產權官司。以前舉證都要翻出一大堆紙本,如果能放上區塊鏈,誰在什麼時間、貢獻多少心力,就一目瞭然,」李育英解釋。根據KPMG最新全台CEO調查,未來一年,近八成企業老闆願意砸錢開發區塊鏈。區塊鏈和數據資料分析、認知科技、機器人流程自動化,並列CEO四大投資科技。(延伸閱讀:出井伸之:AI、區塊鏈,是下一次撞地球的彗星)

英國Everledger:從生產到交易,追蹤全球每一顆鑽石 有趣的是,在國外,區塊鏈原先被金融業寄予厚望,但這一波公布的商業運用,卻都不是金融業者。全球在集體鑽研之後,也對於區塊鏈的可能性,有比較務實的看法。原先的技術專家標榜區塊鏈:快速、去中心、可追蹤、不可竄改。但各界愈來愈有共識,在交易頻繁的高頻市場,區塊鏈仍有擴容性的問題,速度、成本都不比現有機制好。區塊鏈目前最被看重的是可溯源的特質。以英國鑽石溯源平台Everledger為例,它先把鑽石所有權由紙本改為電子登錄,並找全球大型鑽石認證商合作,把每一顆鑽石從生產、交易、物流等資訊放上區塊鏈。當非法交易或可疑詐保發生,從警方、銷售商到保險公司都能追蹤流向。類似的所有權證明應用,還包括食品履歷、學歷證明、智財權。

富士康:釐清供應鏈,追溯每一筆交易 貿易融資或供應鏈融資,是另一個較具潛力的應用。富士康子公司富金通今年推出Chained Finance平台,起因是富士康供應廠商太多,一旦不是直接和富士康往來的供應商,第三層或第四層的供應商和富士康的採購關係變得很難驗證,讓供應鏈融資斷鏈。現在透過區塊鏈,可追溯每一筆交易,擴大融資範疇。不論是哪一種應用,下一步的挑戰就是「規模」。一旦涉及大規模應用,就需要政府的加入

政府帶頭,讓民間有信心 李育英認為,官方帶頭,讓民間相信區塊鏈具有力量,是重要的第一步。台灣網路認證公司策略長杜宏毅也認同,政府作莊,好處是省下各自摸索的時間和資源。財金資訊公司本來被寄予厚望。總經理林國良受訪時直言,央行希望財金資訊出面,拉進比較小的銀行,像農漁會、信用合作社,也能追上世界潮流。但半年過去,財金資訊主導的區塊鏈試辦計劃還沒公布實驗結果,卻先引發業者指控財金資訊公司要把電子函證放上區塊鏈,是剽竊民間業者創意。官方單位從中央銀行、台灣票據交換所、櫃買中心、證交所都投入人力研究區塊鏈,可惜的是,都沒有和區塊鏈新創圈協同合作。「全世界的監管者都在學習,台灣沒有特別慢。但台灣監理文化偏重家父長式,以維護金融穩定為主,或許對新創來說,感覺溝通不足,」政大法學院助理教授臧正運觀察。

借鏡澳洲:政府戰略發展區塊鏈 臧正運甫從澳洲辭任研究員工作,他建議可參考澳洲做法。澳洲政府把區塊鏈當作戰略發展項目,由澳洲證券投資委員會(ASIC)發布區塊鏈監理框架,等於主管機關告訴業者,你可以去做,但你知道我在意什麼;業者也清楚自己要努力符合的風險管理標準。「這就是一個溝通的過程,」臧正運說。事實上,公部門更可透過採用區塊鏈,獲得實益。《經濟學人》報導,愛沙尼亞、瑞典、杜拜政府,都嘗試把區塊鏈移植到土地所有權登記、身分認證、健保資料庫等。2017年,區塊鏈的應用真正落地,但挑戰才剛開始。(責任編輯:洪家寧)

美爾敦: IoT 技術 開創醫療數據銀行 (數據所有權 回歸病人)


美爾敦自主研發智慧病床,打造醫療數據平台 作者  敬哲 發布日期 2018  1205日美爾敦在4日在台發表了自主研發的床邊智慧整合裝置,結合物聯網及邊緣運算等技術,將能夠即時並全面地蒐集醫療資訊,並提供用戶更完善的服務。創辦人吳昉冀表示,美爾敦不僅是提供 IoT 解決方案,而是期望能透過 H2O 雲端平台,打造醫療數據銀行,建立智慧醫療的基礎設施。且吳昉冀認為,病人數據的所有權應回歸到病人手上才能產生價值,在法規與技術允許的範圍內合理的利用各種數據才能有效改善醫療服務。他強調,現今醫院與病人之間的期望與需求仍然存在落差,許多資訊也根本沒有受到妥善的紀錄,據研究,在目前制度下,病人的臨床醫療數據僅不到1% 被妥善保管及利用。吳昉冀表示,真正有用的醫療數據還是要在醫院透過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採集才是真正具有品質及公信力,所以美爾敦的解決方案還是回歸到醫院內使用,也才推出了智慧病床周邊設備。他強調,這並不如想像中容易,與一般的物聯網設備不同,醫療器材有著更嚴苛的規範,在醫藥方面的預算投入已占公司近半。

融入醫療生態 但若不如此,恐怕要說服醫院採用也是非常困難。吳昉冀表示,過往也有不少新創公司希望往智慧醫療發展,但很多工程師只站在販賣資訊設備的立場在溝通,然而這對醫院而言並沒有誘因,尤其是一些關乎人命的科室,並不願意冒著出錯的風險。所以美爾敦希望能真正切入醫療生態,此數據服務將會是由病人自主付費採用,並回歸用戶本身。當然這其中還是牽涉到許多問題,例如資安及隱私。美爾敦利用區塊鏈技術,做為其管理平台的核心,並透過 AI 運算分析用戶生態體徵及行為,提前預測緊急狀況,並提供醫護人員更好的參考。例如美爾敦首創的床邊 ECG 生醫量測裝置,能使用邊緣運算技術,在採集裝置及床邊閘道器前端即時分析病人生命徵象及行為。且智慧病床採用的是紅外線熱感應裝置而非傳統監視器,能合理的避免侵犯用戶隱私問題並提供更好的服務。 目前美爾敦已與兩岸約 15 家醫院進行合作,而台北萬芳醫院也有引進,部分病床已開始使用智慧醫療裝置。萬芳醫院資訊室副主任許權廣表示,萬芳今年已通過國際醫院評鑑,評鑑委員更表示,這是他看過最好的智慧病房解決方案,因此期待雙方能有更好的合作。

22年萬芳醫院 四任院長 連吉時 交 第五任院長 白冠壬


萬芳醫院新舊任院長交接 2018/12/08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 萬芳醫院新舊任院長交接典禮,2018128(星期六)上午在該院六樓國際會議廳舉行。在臺北醫學大學校長林建煌監交下,第四任院長連吉時將印信交給第五任院長白冠壬,象徵創院近二十二年的萬芳醫院薪火相傳,永續經營。卸任院長連吉時教授是腸胃肝膽消化內科專家,曾任萬芳醫院內科部主任、副院長,20158月起擔任萬芳醫院院長,三年四個月任內,貢獻卓著,將該院軟硬體設施,大幅提升,包括:護理人員招募、穩定護理人力、延攬國內外優秀人才、提升醫療品質、購置最新醫療設備及發展智慧醫療等,萬芳醫院充分發揮教學、研究、服務的醫學中心功能。新任院長白冠壬,1999年前來萬芳醫院服務,現任臺北醫學大學呼吸治療學系教授、管理發展中心主任。他曾擔任萬芳醫院內科部主任、醫務部主任、急診重症醫學部主任、副院長等職,他也是台灣第一位擔任美國JCI國際醫院的評鑑委員。白冠壬院長表示,萬芳醫院二十多年來在臺北市政府、臺北醫學大學董事會及校方支持下,和歷任院長卓越領導下,本著「品質是萬芳的尊嚴」,及「社區為重,病人為尊」的核心理念,奠立良好的基礎;白冠壬院長指出,萬芳未來的永續發展,將根植在「創新」、「超越」、「卓越」的精神之上。創新與改變,是生存與競爭力的基礎,不斷的自我超越與追求卓越,成功自然相隨。

佳世達 投資 眾福科技&宇迪光學


佳世達再啓策略投資 入股眾福科技宇迪光學 The Central News Agency 中央通訊社 2018117 (中央社記者潘智義台北7日電)佳世達科技今天董事會通過投資眾福科技,以及宇迪光學,為優化現有事業、投資關鍵零組件策略增添新成員。佳世達集團共將投資眾福科技3.08億元,取得股權33.1%,並取得過半董事席次。此項合作案預計在今年11月完成。此外,並透過子公司蘇州佳世達電子投資江蘇宇迪光學股權11%,投資金額約人民幣4000萬元,約合新台幣1.78億元。佳世達董事長陳其宏今天在記者會表示,鎖定4大事業,包括優化既有的顯示器及投影機事業、快速擴大醫療事業、加速解決方案開發,以及包括光學產品在內的關鍵零組件。陳其宏說,投資眾福科技屬於優化現有事業,但投資宇迪光學屬於布局關鍵零組件,佳世達生產的投影機裡就有很多光學鏡頭。他指出,佳世達近年策略投資案已超過10家,帶動本業轉型表現亮眼,前3季合併營收、毛利率、營業淨利均較去年同期成長。他表示,佳世達以策略投資與併購為近年最重要的成長策略之一,眾福科技是國內最大的航海光電模組興櫃公司,雙方攜手後可合力拓展航海顯示器整機市場商機,宇迪光學則是光學鏡頭供應商,是未來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時代最重要的眼睛,更是聯合艦隊布局關鍵零組件的第一步。另外,他解釋,液晶顯示器市場近年未見成長,每年有1.3億至1.4億台的市場,整體市場持平或小跌,甚至有點慢慢萎縮,讓能力不夠的業者退出。他說,佳世達與把握集團面板廠友達在電競顯示器面板的領先優勢,不生產大眾化機種,刻意往高階市場走,例如鎖定電競的「英雄聯盟」,針對電競選手需求設計,讓選手早0.1秒發現敵人,也願意花錢買佳世達的電競顯示器。佳世達董事會通過第3季財報,第3季合併營收新台幣396.7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3%,營業利益11.28億元,合併稅後盈餘13.05億元,其中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為11.95億元,每股盈餘0.61元。佳世達統計,前3季合併營收1134億元,年增14%,營業利益33.13億元,合併稅後盈餘32.94億元,其中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為29.95億元,每股盈餘1.52元。去年前3季認列投資友達收益19億元收益,今年前3季只認列6.8億元。(編輯:鄭雪文)1071107

台灣C肝盛行率4.4% 全球少數高於3%的國家 (日1%/韓2%)


喜歡霧眉、刮痧?醫師警告:當心感染C肝!2018/12/07 09:11 霧眉、刺青、刮痧竟有感染C型肝炎的風險!醫師指出,C肝是全身性疾病,病毒主要經由血液透過皮膚或粘膜進入體內而傳染,因此與他人共用污染針具、注射器或接受污染血液、血液製劑、使用滅菌不完全器械都可能感染。根據《ETtoday》報導,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會長高嘉宏表示,包括與「人共用剃刀(刮鬍刀)、刺青、紋眉、穿耳洞、曾有未戴保險套之危險性行為或多重性伴侶、洗腎、民國80年以前曾接受輸血、曾接受密醫注射或牙科處置、共用針頭」等有感染C肝的高風險。據臨床觀察,國內多數C肝感染者在55歲以上,醫師也進一步提醒,很多男性長輩喜歡在理髮店刮鬍子,要特別留意共用剃刀可能經由傷口從血液感染C肝病毒。另外,年輕人流行霧眉、穿耳洞、肚臍環等身體穿孔或刺青,也要確保店家使用拋棄式器具,以降低感染風險。台灣C肝盛行率達4.4%是全球少數高於3%的國家,遠高於日本(1%)和韓國(2%)。肝纖維化程度是併發肝硬化、肝癌的重要指標。高嘉宏說,和其他國家相比,台灣C型肝炎盛行率偏高,感染人數超過40萬人,但有超過半數不知自己染病,即便健保已給付全新口服用藥,可以徹底清除病毒,仍有許多感染者未前往就醫。政府明年將全面放寬C肝口服新藥給付條件,只要確認感染慢性C肝,無論有無肝纖維化,都符合用藥資格,預計超過4萬人受惠。而篩檢方面除了私人健檢、員工健檢等,還可利用政府提供的篩檢管道,例如縣市政府整合性健康篩檢,或國健署成人預防保健提供「民國55年後出生且滿45歲民眾」終生給付一次B肝和C肝的檢查。實習編輯/鄭宇辰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