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24, 2012

台灣東洋將成為全球級的藥物微脂製成”台積電” !!!

林榮錦:東洋2017年將成微脂體、脂質體全球最大供應商!   鉅亨網 2012-04-24 櫃買中心今天舉行業績發表會,打頭陣的東洋(4105-TW)董事長林榮錦表示,東洋的策略是在藍海尚未結束前,就跳進另一個新藍海,而且東洋不做產品生命週期短、價格沒有「發言權」的產品。東洋在微脂體、脂質體領域,2017年將成為全球最大供應商,獲利比重將超過7成,帶來10-15年的穩定現金流入。   東洋首季包括本業、轉投資獲利都有亮麗表現,法人預估首季獲利年增率將可達4成,每股稅後盈餘約可達0.7元水準。    林榮錦表示,台灣製藥產業,面臨整體經營環境惡化,經濟規模又小,不利新藥的投入產出,台廠要做學名藥,就得規模夠大,或發展特殊劑型。過去全球前20大藥廠都是新藥廠,而全世界專利藥到期的時間差不多,今年有20個暢銷專利藥即將到期,超過一萬家學名藥廠在搶,市場競爭很激烈。但東洋鎖定的則是新劑型產品,相較於其他產業,還有4-5年的「藍海」,東洋會在藍海尚未結束前,就跳進另一個新藍海。   東洋2015年將有5個新劑型新產品、1個生技相似藥上市,2017年會有世界級新藥產生,東洋在市場策略上,將留下亞洲、中國等市場自行銷售,其餘市場將授權,屆時營收規模將可達到百億元水準。   東洋今年在新藥部分,也有多項重大突破,經歷14年研發的重症抗生素,也是將微脂體技術運用在抗生素製劑上上的Lipo-AB以正式取得藥證,並啟動六堵場的生產系統擴建工程,未來將是全球唯二的藥品。另一項重大微脂體藥物Lipo-Dox,可治療卵巢癌、多發性骨髓癌、卡波西氏瘤等,也將於近期內完成美國與歐洲的策略聯盟,也將正式啟動生產擴建體系,未來將占全球2分之1市場。   東洋轉投資部分,東生華(8432-TW)即將正式上櫃,東洋轉投資智擎生技也將於5月申請上櫃,東洋大陸子公司上海旭東海普也將繼續推動在上海上市掛牌,並引進策略投資者。

Breast tomosynthesis: 最新乳癌篩檢工具

張金堅(台大醫學院教授、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from 乳癌防治基金會   乳房X光攝影在歐美已被認定為常規乳癌篩檢工具,近年來乳房X光攝影已作了很多改進,包括降低輻射劑量,增加影像解析度,及數位化乳房X光攝影,取代傳統的X光片,可直接在電腦螢幕上判讀。不過數位化影像屬二度空間,仍有20-30%的乳癌病人無法偵測出來。其最大的限制在於乳癌病變有時會被一些正常組織重疊而無法顯現出來,稱之為「組織構 造干擾」(Structurenoise)。此種現象,在緻密的乳房尤其顯著。所以乳房X光攝影,不管是傳統或數位化的,東方婦女因乳房特別緻密,有其先 天上不利之處。   

新型攝影 增加乳癌偵測率 本人在200512月參加在聖納東尼(San Antonio)舉行第28屆乳癌研討會中,來自波士頓的麻省總醫院的Dr.Rafferty研發出一種「斷層組合式(Tomosynthesis)」的 乳房攝影,其原理是將乳房從多種角度攝影而得的影像,藉由電腦將這些很薄的切面影像重新組合,使原來的組織構造干擾消失,進而增加16%的乳癌偵測率,而 且使原來偽陽性比率降低85%。
三度空間 明確指出病灶 根據Dr.Rafferty在學會中的報告,過去有20-25%病人會因乳房攝影不夠清晰或有疑問再被召回重照或進行放大或定點壓迫攝影。但依新型檢查法 進行,可以減少80%的回照率,這種新型檢查方法屬於三度空間,不但可以較清晰地偵查出乳癌病灶,而且可以更明確指出病灶的所在位置,對於一些病變如需再 作進一步處理,也可以提供更正確的訊息及資料。 此項新型檢查方法確實帶來乳房影像學革命性的突破,相信不久將來可以廣泛應用,對於乳癌的診斷必有很大的幫助。

新型乳房攝影痛感少 10分鐘揭曉

2012/04/25 聯合報】 新增乳癌患者人數逐年上升,但乳房攝影儀器舒適度、儀器操作人員技術及影像解析度等因素,都提高判讀錯誤的可能,讓心情忐忑不安的受檢婦女更加擔憂。有醫療團隊最近就在高雄推出專門的乳房健檢診所,引進高階乳房攝影儀器,由女性放射科醫師看診、判讀,從檢查到確診,30分鐘內就可完成。  根據最新統計,台灣一年新增乳癌患者高達8千人,死亡人數為1600人,但45歲以上婦女篩檢率卻僅有兩成多,許多女性被發現罹患乳癌,大多已發展到二期以上。近年來台灣乳癌更有年輕化趨勢,半數病人在更年期前就罹患乳癌,不少30多歲輕熟女因作息、飲食習慣等因素,也是乳癌高危險群。   不過,乳房攝影檢查時,必須將乳房壓平才能清楚拍下是否有腫瘤或鈣化點,很多女性一聽到就打退堂鼓。坊間雖有許多乳房攝影巡迴健檢車,但影像解析度及判讀正確率都有待商榷,且一旦發現異常,要等受檢7天後才能寄出報告,受檢者回醫院複檢,又得等下次回診才能得知結果,等待期間的身心煎熬讓民眾對於複檢卻步。   愛汝診所院長黃香凝本身是女性放射科醫師,她表示,傳統乳房攝影片子多由放射科人員判讀後,再轉回乳房外科門診,由醫師向病患解釋結果;新型態的乳房健檢則採取一條鞭方式,受檢者作完乳房攝影,等10分鐘就能得知結果,搭配醫師問診,一有異常再加作超音波確認,整個流程不會超過30分鐘,省去長達數周的等待期。   黃香凝說,新型的環型傾斜式乳房X光攝影儀,因為可轉換多種角度,減少檢查時的疼痛感,且可依個人體型升高、降低,行動不便 (坐輪椅)的受檢者不須站起,也可順利完成檢查。

中國血糖機大角: 北京怡成和三諾生物

瞄準高端市場國產醫療器械開打爭奪戰  鉅亨網2012-04-24   由於需求旺盛,在深圳剛剛落下帷幕的第67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下稱"醫博會")上,參展企業活躍度超過去年。   安信證券數據顯示,中國醫療器械市場從2000~2009年十年間復合增長率達到21%,到2010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達1200億元。業界認為醫療器械市場有著巨大的增長潛力,從醫療器械與藥品市場的規模對比來看,全球醫療器械市場約為全球藥品市場的40%,而中國的這一比例還不到15%     

爭奪高端醫械市場   醫學影像和體外診斷為高端醫療器械市場,目前外企產品在高端醫械市場占有率超過75%,本土企業只有約25%的市場份額。不過,這種格局正在悄悄產生變化。深圳邁瑞(MR.NYSE)、東軟醫療(600718.SH)、華潤萬東(600055.SH)等本土醫械公司正在加快撼動外企壟斷的步伐。   深圳邁瑞2011財年財報顯示,報告期營收8.8億美元,同比增25.1%;凈利潤1.7億美元,同比增7.2%。其中,中國市場的營收達3.74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了27.6%,海外市場的營收達5.06億美元,年度增幅為23.3%   邁瑞副總裁冀強告訴《第一財經日報》:"邁瑞首先就是在國內二三線城市、縣級市場做起來的,開始我們依靠的是價格優勢和渠道優勢,發展到現在,我們將更依靠技術優勢,對一些產品進行改裝以更適合中低端市場。"冀強透露,在超聲領域,邁瑞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10%,超過了跨國醫療器械巨頭GE醫療、飛利浦和西門子。   東軟集團2011年財報顯示,營收57.5億元,同比增長16.48%。在去年初東軟從英特爾等公司手中花一億多收購了北京望海康信73.14%的股權,豐富了其在醫療信息化方面的資源。   華潤萬東目前已成為華潤醫藥集團在醫療器械板塊的整合平臺,在中高端醫療器械上,華潤萬東的數字胃腸、高端DRMRI(核磁共振)DSA血管造影等30萬以上的中高端設備占銷售收入的比例已經從2009年的30%上升到2011年的60%~70%。而微創醫療(00853.HK)、樂普醫療(300003.SZ)和山東威高等本土醫療器械公司則在心血管支架領域已經扳倒了跨國公司。   2011615,美國強生全面退出藥物洗脫支架市場,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國市場逐漸被擠占。2004年,中國藥物支架市場基本被強生、雅培、波士頓等外企壟斷。不過,到了2010年,外資和國產品牌各自市場占有率已變為20%80%   

家用醫械競爭激烈   在診斷領域,強生、羅氏和雅培等全球巨頭近乎壟斷了國內市場。以國內血糖監測產品為例,目前國內血糖監測產品以進口品牌為主,市場占有率約70%,其中強生公司血糖監測產品市場占有率35%,羅氏公司占有20%,雅培約占有7.5%國產血糖監測產品只有30%的市場份額,以北京怡成和三諾生物(300298.SZ)為龍頭企業。   3月下旬,主營血糖監測產品的三諾生物在深圳創業板IPO,招股書顯示該公司的血糖監測產品目前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約為10%。與進口產品相比,三諾生物的產品具有價格優勢,如血糖測試儀產品類,進口產品價格在350~1200元不等,國產產品價格在150~650元不等,只有進口產品的一半。   高性價比,正是本土醫療器械公司的傳統優勢。隨著"三高"、糖尿病人群的急速膨脹,家用醫械公司保持了快速增長。   2008年上市以來,國內中小型醫械廠商魚躍醫療(002223.SZ)保持了連續三年50%的高速增長。到2011年,魚躍醫療雖然增速放緩但仍實現營業收入11.71億元,同比增長32.43%。歸屬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2.26億元,同比增長40.73%。毛利率達到35.41%   2010年前后,所有的跨國醫療器械品牌都開始了渠道下沉,開始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終端。而引起市場這一變化的主因,正是政府極力推動的"新醫改"。   這一變化亦意味著國內品牌與外資品牌在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的正面競爭更為激烈。

中國曜亞RF射頻器材獲執照

曜亞首季EPS估逾2元優預期;大陸營運逐季揚 精實新聞 2012-04-24 受惠大陸子公司3月轉虧為盈及毛利率走揚,法人預期,醫美廠商曜亞(4138)首季每股稅後盈餘將超過2元,表現優於預期,上修今年每股稅後盈餘至7.5元以上。該公司則表示,目前大陸子公司主流可銷售產品已從去年底1項增至3項,且北京據點第三季可望開業,今年大陸營運可望逐季走揚。曜亞首季營收2.67億元,年減近3%,不過因受惠大陸子公司3月轉虧為盈及毛利率走揚,法人估計,首季稅後盈餘將逾5,500萬元,每股稅後盈餘2元以上,表現優於預期。曜亞也指出,目前大陸子公司已取得銷售執照、且因主流產品的醫美器材已從去年底的1項增至3,今年第一季新增的2項執照皆屬RF射頻相關應用的器材。而除逐漸增加可銷售產品外,該公司亦規劃,將於北京設立第二個營運據點,已著手進行前置程序申請,最快第三季可望開業。法人也評估,曜亞大陸子公司在3月轉盈後,未來營運可望逐季走揚,今年對母公司的投資貢獻將由負轉正,上修今年獲利預估至2億,年增率35%以上,以目前股本估算,每股稅後盈餘7.5元以上。

佳醫的健康通路佈局: 佳醫健康家健館

佳醫 加碼大陸子公司 2012/04/24 經濟日報】  佳醫(4104)昨(23)日宣布,將再度變更大陸子公司「御佳醫療」投資股本回歸5億元;佳醫總經理高省表示,今年屬於佳醫的「插秧」年,未來幾年可望逐漸收割。   法人估,佳醫今年首季獲利可能稍遜去年,每股稅後純益約0.60.7元。   「御佳醫療」為佳醫與大陸企業國藥合資公司,雙方股權比重各為49%(佳醫)及51%(國藥),去年底曾因大陸投資法規限制,而分割資本額3億元,另成立「御佳投資」。佳醫去年稅後純益約4.47億元,每股稅後純益為3.25元;該公司昨日股價收58.1元,下跌1元。   據了解,佳醫與國藥於去年首季共同宣布成立「御佳醫療」,資本額5億元,公司總部設於上海;規劃除了進行醫療通路經營外,也將轉投資大陸醫療有關事業。   但嗣後御佳醫療接到大陸有關單位通知,該公司僅能專注本業,禁止進行投資業務,因此雙方決議於去年底重新分割。佳醫表示,以股權比例計算,今年佳醫將再投資御佳醫療約1.48億元。   高省表示,近期佳醫專注於大陸投資布局,今年獲利表現或許不如去年,但未來可望逐漸回穩;近期,佳醫將繼續投入健康通路「佳醫健康家健館」拓點,今年該事業營運比重可望提高至13%,成為公司旗下另一重要獲利來源。   高省說,目前御家醫療上海據點,醫美相關醫療執照已經取得,可以開始進行整形等醫療行為;未來,將視狀況繼續申請腎臟、眼科、牙科等各科醫療許可證照。

藥價管理政策透明論壇!!

藥價論壇 業界踴躍報名 12:10 〔中央社〕健保藥價調整7次,省下來的藥費用到哪裡?二代健保藥品支出目標是什麼?衛生署中央健康保險局明天將首次舉辦藥價論壇,藥廠及藥界公會、協會報名踴躍,請健保局公開說分明。  這項「深化藥品品質與健保藥價管理政策透明論壇」由健保局政風室、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聯合主辦,邀請學界、消費者及藥業界代表參加,共有藥品上市後品質監控、西藥GMP管理現況、健保藥品管理之倫理及利益衝突迴避等3項子題。  多位藥界人士指出,藥界、藥廠關切藥價調整後的節餘,是否能促使新藥加速納入健保?是否建立老舊藥品的退場機制?藥界有太多的疑問,準備要健保局說明清楚。  至於二代健保實施後,藥材差額自費、藥品支出目標等新制度,是否影響消費者權益,是民間監督健保聯盟與藥界業者關注的焦點。  健保局歷次調整藥價,屢屢引起藥界的反彈,過去健保局對異議藥廠私下解釋藥價調整原則,藥界則向立委陳情。這次健保局政風室首次舉辦論壇,公開向各界說明。

“棉花田”品牌2013年進中國市場 2014 IPO!!

中天化療漾5月上市;旗下棉花田2年內IPO   2012/04/24精實新聞 中天生技(4128)24日參加櫃買市場業績發表會,公司指出,化療漾將於5月上市,今年度預計銷售17萬瓶,目標市場包括台灣、大陸及東南亞,東南亞市場下半年將進行授權。而該公司首季稅後盈餘9,699.5萬元,每股稅後盈餘0.35。集團除合一(4743)及泉盛(4159)接連加入資本市場外,以有機食品銷售通路為主的棉花田生機園地,也預計兩年內提出上市櫃申請,2013年進入中國市場。  中天生技健康事業部總經理馮南陽指出,該公司取得國內首件口服癌症輔助新藥的化療漾,將於5月上市,年度銷售目標為17萬瓶,市場包括台灣、大陸及東南亞,其中,台灣市場銷售策略會按醫院、診所、藥局分區獨家經銷,大陸市場則已取得一般商品進口許可,計畫按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分區獨家經銷,並同步申請藥物上市許可。至於東南亞市場,中天則規劃,下半年進行授權。   其他新藥佈局方面,馮南陽說,用於改善停經前婦女缺鐵性貧血新藥的Herbiron 3月完成台灣衛生署的三期臨床試驗,預計今年第二、三季提出新藥證申請;大腸直腸輔助治療新藥MB-6已完成台灣及美國FDA二期人體臨床,預計第二季提出第三期人體臨床試驗申請。  除本業新藥及保健食品外,中天目前轉投資包括合一生技(持股22%)、泉盛生技(持股45%)、中天(上海)生技(持股55%)、中天健康事業(持股100%)、棉花田生機園地(持股72%)、合一創投(持股41%),其中,棉花田生機園地今年直營店數將增加至60家,並開放加盟,今年營收可望顯著成長,預計兩年內提出上市櫃申請,2013年進入中國市場。

化療漾以”食品”身分先進中國市場!!!

中天化療漾估今年銷售17萬瓶 明年擴產銷售衝5倍! 鉅亨網 2012-04-24   中天生技(4128-TW)今天應邀參加櫃買中心市場業績發表會,備受矚目的癌症新藥「化療漾」內服液,確定將自5月起上市,由於市場反應熱烈,中天預估今年產能全部滿載,可生產供貨約17萬瓶,也是今年的銷售目標,為了因應後續市場需求,也決定積極擴產,明年的生產目標為百萬瓶,較今年成長約5倍。法人預估,中天今年17萬瓶化療漾,可望帶來7-8億元的業績貢獻。   中天生技健康事業部總經理馮南陽表示,化療漾具有不限癌症種類、不限化療藥物,可適用於各種癌症病人,可改善疲勞及食慾不振等症狀,化療時服用,化療後持續維護保養,且口服方便使用,安全無副作用等特點,預估5月正式上市後,產能將全部滿載供貨。    中天今年化療漾銷售目標為17萬瓶,目標市場包括台灣、大陸、東南亞等,台灣市場銷售策略為依照醫院、診所、藥局分區授權獨家銷售,大陸部分則已取得「一般商品進口許可」,將先以食品方式登陸銷售,並同步申請藥物上市許可。中天董事長路孔明今天未能親自出席櫃買中心業績發表會,就是正在大陸洽談化療漾授權事宜。而東南亞市場,也將於今年下半年開始進行授權。   為因應化療漾後續需求,中天也積極規劃擴產,明年化療漾生產目標為百萬瓶。   中天今天並公布首季稅後盈餘為9699.5萬元,每股稅後盈餘為0.35元,也是去年爆發塑化劑風暴以來,所創下的單單季獲利新高數字。法人看好化療漾5月正式上市後,今年對中天業績貢獻可達7-8億元,獲利挹注可期。

震動電波拉皮!!

壹週刊採訪:Thermage CPT電波拉皮-王修含 醫師 2012/04/24 這是Thermage CPT電波拉皮廠商與壹週刊合作的稿件, 由記者向筆者諮詢一些治療經驗,謹提供大家參考。    康乃馨的節日將近,坊間各大百貨公司保養品紛紛開戰,搶食這節日的大餅,而我們又不能寄望保養品能夠將所有老化的原因一網打盡,眼見近年來醫美療程盛行,所以也有越來越多人會送給醫美療程給媽咪們當母親節禮物。但在眾多的醫美療程中,什麼才是媽媽最佳的推薦選擇呢?       

量身訂作的美麗  母女變姊妹   殘酷的時間,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膠原蛋白流失、彈力纖維退化,在臉龐上或脖頸間留下鬆弛皺紋。成熟氣質媽咪們,長年為家人打點忙碌之餘,也該找時間寵愛自己一下;新手媽咪們,雖然沒有皺紋的困擾,但整理家務的疲累,帶小孩的忙亂,是否讓你面容憔悴,臉上也悄悄浮現下垂的紋路。  皮膚科醫師王修含表示,肌膚下垂與輪廓鬆弛的問題,可以利用電波拉皮來改善,讓媽咪看起來跟女兒一樣亮眼。心疼辛苦媽咪的您,讓媽媽young一下,美麗是種心情的保養,自信開心的媽咪活得將更加精采;不想另一半變成黃臉婆,「Thermage CPT 電波拉皮」也絕對是新世紀好男人體貼另一半的母親節最佳選擇。       

破解皺紋密碼  今年你電波了沒?   王修含醫師亦解釋為何電波能逆轉肌齡?電波拉皮藉由專利的特殊治療探頭,將電波RF的熱能量傳導入真皮層底部,讓舊有的膠原蛋白遇熱後立即收縮重組,並刺激新的膠原蛋白的持續增生,進而達到拉提緊緻肌膚的長期效果,讓肌膚緊實又有彈性。完全沒有傷口,舒適安全又有效。       

舒適脈衝科技 體會震動的魔力   此外,Thermage CPT 電波拉皮不滿足僅成為單次美肌療程的黃金標準,於去年又有了更新的進化,引進舒適脈衝科技新概念,將原有電波拉皮上新增了震動模式,根據醫學研究,療程中的震動會分散大腦的注意力,干擾大腦對於感覺的神經傳導反應,無形中大大提升了治療時的舒適度,治療過程中不需麻醉,且效果亦大為提升。      

儲存肌本的優質選擇   其實,想要回復年輕,不需要大量的保養品或金錢時間來交換。在電波拉皮的技術不斷提升下,醫師如果將熱能量使用得更適當,就能減低疼痛感,縮短治療時間,可讓愛漂亮的媽媽們不再心生恐懼,並以較輕鬆的心情接受施打。而電波拉皮所產生的誘導電流經過脂肪時,會產生加熱效應,造成類似所謂「溶脂」的效果,因此有的人做完臉部電波拉皮後,不但皮膚變緊緻,還會覺得臉變小了,是不是很令人心動呢?       

醫師小叮嚀   電波拉皮是以專利治療探頭將電波RF的熱能量導入真皮層,使膠原蛋白收縮重組並刺激再生,進而達到緊緻肌膚的效果,因此沒有傷口,安全性也較高,尤其2011年引進的Thermage CPT 電波拉皮更運用震動感及特殊設計的探頭,不但降低疼痛,也縮短治療時程,讓受熱更均勻深入,許多不敢接受拉皮手術的女性,反而比較願意接受安全性較高的電波拉皮。   王修含醫師表示,由於電波拉皮效果佳,且不需要恢復期,符合工商社會的生活型態,現已成為主流。不過也由於電波拉皮受歡迎,因而給了不肖廠商可趁之機,近來便有醫美診所傳出假探頭導致病患灼傷起水泡的情形。王修含醫師認為,選擇電波拉皮時,一定要慎選有經驗合格之專業醫師及醫療院所,經過充份與醫師溝通需求,確認最適合自己的療程,並認明Thermage原廠治療探頭,以及格紋轉印貼紙,就能確保治療品質與安全性。

Source: http://tw.myblog.yahoo.com/skindr-wang/article?mid=3327        

大陸《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全文

2012-04-24   中新社報導,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根據安排,中國將繼續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準,進一步加大醫療救助力度,拓展深化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大力發展非公立醫療機構,推進醫療資源結構優化和佈局調整。 以下是工作安排全文: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    2012年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以下簡稱醫改)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也是全面實施"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的開局之年。為明確任務目標,落實工作責任,鞏固擴大醫改成果,持續深入推進醫改,現提出2012年醫改主要工作安排如下:    

一、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發〔20096)和《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201211)精神,以建設符合我國國情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核心,堅持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堅持預防為主、以農村為重點、中西醫並重的方針,保持醫改基本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著力在加快健全全民醫保體系、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新機制、積極推進公立醫院改革三個方面取得重點突破,統籌推進相關領域改革,保持醫改良好勢頭,為實現"十二五"階段性改革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二、工作任務    ()加快健全全民醫保體系。    

1.鞏固擴大基本醫保覆蓋面。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以下簡稱職工醫保)、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以下簡稱城鎮居民醫保)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下簡稱新農合)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重點做好農民工、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以及學生、學齡前兒童和新生兒參保管理工作。繼續推進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和困難企業職工等困難群體參保工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衛生部分別負責)    

2.繼續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準。 (1)政府對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個人繳費水準相應提高,人均籌資達到300元左右。(財政部、衛生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負責) (2)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政策範圍內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分別提高到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的6倍以上、當地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全國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的8倍以上,且均不低於6萬元。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分別達到70%以上和75%左右,逐步縮小與實際住院費用支付比例之間的差距,門診統籌支付比例進一步提高。探索通過個人帳戶調整等方式逐步建立職工醫保門診統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衛生部分別負責)    

3.改革醫保支付制度。 (1)積極推行按人頭付費、按病種付費、按床日付費、總額預付等支付方式改革,逐步覆蓋統籌區域內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加強付費總額控制,建立醫療保險對統籌區域內醫療費用增長的制約機制,制定醫療保險基金支出總體控制目標並分解到定點醫療機構,與付費標準相掛?。積極推動建立醫保經辦機構與醫療機構的談判機制和購買服務的付費機制,通過談判確定服務範圍、支付方式、支付標準和服務品質要求。結合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對個人負擔的控制辦法。逐步將醫療機構總費用和次均(病種)醫療費用增長控制和個人負擔控制情況,以及醫療服務品質列入醫保評價體系。(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衛生部分別負責)   (2)完善差別支付機制,支付比例進一步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傾斜,鼓勵使用中醫藥服務,引導群眾首診到基層。將符合條件的私人診所等非公立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納入醫保定點範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衛生部分別負責)   (3)加強醫保對醫療服務行為的監管,完善監控管理機制,逐步建立醫保對醫療服務的即時監控系統,逐步將醫保對醫療機構醫療服務的監管延伸到對醫務人員醫療服務行為的監管。建立聯合反欺詐機制,加大對騙保欺詐行為的處罰力度,並及時公開相關資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衛生部分別負責)    

4.進一步加大醫療救助力度。 (1)加大救助資金投入,築牢醫療保障底線。救助範圍從低保家庭成員、五保戶擴大到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殘疾人以及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困難群體,資助其參加城鎮居民醫保或新農合。提高救助水準,取消醫療救助起付線,穩步提高封頂線,對救助對象政策範圍內住院自負醫療費用救助比例進一步提高。(民政部、財政部負責)    (2)研究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基金。通過政府出資、社會捐贈等多管道籌資建立基金,解決無費用負擔能力和無主病人發生的應急醫療救治費用。抓緊制定基金管理辦法。(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負責)    

5.探索建立大病保障機制。 (1)研究制定重特大疾病保障辦法,積極探索利用基本醫保基金購買商業大病保險或建立補充保險等方式,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準,切實解決重特大疾病患者因病致貧的問題。做好基本醫保、醫療救助、商業保險等的銜接。(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衛生部、保監會、民政部負責)    (2)全面推開尿毒癥、兒童白血病、兒童先天性心臟病、乳腺癌、宮頸癌、重性精神疾病、耐多藥肺結核、愛滋病機會性感染等8類大病保障,將肺癌、食道癌、胃癌、結腸癌、直腸癌、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腦梗死、血友病、Ⅰ型糖尿病、甲亢、唇齶裂等12類大病納入保障和救助試點範圍。(衛生部、民政部、財政部負責)    

6.提高基本醫保經辦管理水準。  (1)積極推廣醫保就醫"一卡通",方便參保人員就醫。基本實現參保人員統籌區域內和省內醫療費用異地即時結算,加快推進以異地安置退休人員為重點的跨省醫療費用異地即時結算。穩步推進職工醫保制度內跨區域轉移接續,加強各項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銜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衛生部分別負責)    (2)加強醫保基金收支管理,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基金堅持當年收支平衡原則,結餘過多的結合實際重點提高高額醫療費用支付水準,使基金既不沉澱過多,也不出現透支;職工醫保結餘過多的地方要採取有效辦法把結餘逐步降到合理水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衛生部分別負責)   (3)探索整合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制度管理職能和經辦資源,完善基本醫保管理和經辦運行機制。有條件的地區探索建立城鄉統籌的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中央編辦、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衛生部負責)   (4)在確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監管的前提下,鼓勵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委託具有資質的商業保險機構經辦各類醫療保障管理服務。(衛生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保監會負責)    

7.大力發展商業健康保險。 完善商業健康保險產業政策,鼓勵商業保險機構發展基本醫保之外的健康保險產品,滿足多樣化的健康需求。鼓勵企業、個人參加商業健康保險及多種形式的補充保險,制定落實稅收等相關優惠政策。(發展改革委、保監會、財政部負責)    ()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新機制。    

8.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   (1)擴大基本藥物制度實施範圍。鞏固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成果,落實基本藥物全部配備使用和醫保支付政策。有序推進村衛生室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同步落實對鄉村醫生的各項補助和支持政策。對非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各地政府可結合實際,採取購買服務的方式將其納入基本藥物制度實施範圍。鼓勵公立醫院和其他醫療機構優先使用基本藥物。(發展改革委、衛生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負責)  (2)規範基本藥物採購機制。全面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建立和規範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採購機制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056),堅持招采合一、量價掛?、雙信封制、集中支付、全程監控等政策。完善基本藥物品質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對基本藥物中的獨家品種、經多次集中採購價格基本穩定且市場供應充足的基本藥物試行國家統一定價。探索建立短缺藥品監測機制,對用量小、臨床必需的緊缺品種可採取招標定點生產等方式確保供應。建立省級基本藥物集中採購使用管理資訊系統,落實集中付款和供應配送政策,提高及時配送率。(發展改革委、衛生部、工業和資訊化部、食品藥品監管局負責)  (3)完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認真總結各地基本藥物使用情況,研究調整優化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更好地適應群眾基本用藥需求。逐步規範基本藥物劑型、規格和包裝。規範地方增補基本藥物,增補藥品嚴格執行基本藥物制度相關政策。(衛生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醫藥局、食品藥品監管局負責)  (4)加強基本藥物品質監管。繼續提高基本藥物品質標準,對基本藥物實行全品種覆蓋抽驗和電子監管,提高對基本藥物從生產到使用全過程監管能力。(食品藥品監管局負責)    

9.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    (1)建立完善穩定長效的多管道補償機制,確保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正常運轉。中央財政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全面實施後對地方的經常性補助機制,並納入預算安排。地方政府要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項補助以及經常性收支差額補助納入財政預算並及時足額落實到位,實行先預撥後結算。全面落實一般診療費及醫保支付政策。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經費。(財政部、發展改革委、衛生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負責)    (2)深化編制和人事制度改革。合理確定縣域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編制總量,根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功能定位和發展需要實行動態調整。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法人自主權,全面實行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重點選聘好院長並建立任期目標責任制。(中央編辦、衛生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負責) (3)完善績效分配機制。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收入分配重點向關鍵崗位、業務骨幹和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員傾斜。在平穩實施績效工資的基礎上,有條件的地方可適當提高獎勵性績效工資的比例,合理拉開收入差距。要按時足額發放績效工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收支結餘部分可按規定用於改善福利待遇,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衛生部、財政部負責)   (4)加快清理化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債務。認真細緻做好債務核實和鎖定工作,多管道籌集並落實化債資金,按時完成債務剝離和債務化解工作,堅決制止發生新債。(財政部、衛生部、發展改革委負責)    

10.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 (1)按照填平補齊的原則,繼續加大支持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的力度。(發展改革委、衛生部負責)    (2)加快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資訊化建設,建立涵蓋基本藥物供應使用、居民健康管理、基本醫療服務、績效考核等基本功能的基層醫療衛生資訊系統,統一技術資訊標準,實現與基本醫保等資訊互聯互通,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規範化水準。(發展改革委、衛生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負責) (3)加強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人才隊伍建設。積極推進全科醫生制度建設,開展全科醫生規範化培養,繼續為中西部鄉鎮衛生院和基層部隊招收5000名以上定向免費醫學生,安排1.5萬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崗人員進行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實施2萬名全科醫生特設崗位專案,完善落實鼓勵全科醫生長期在基層服務的政策,力爭實現每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鄉鎮衛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醫生。支援100個左右全科醫生臨床培訓基地建設。中央財政繼續支援中西部地區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在崗培訓,重點開展具有全科醫學特點、促進基本藥物使用等針對性和實用性強的培訓專案,共培訓62萬人次。(衛生部、總後勤部衛生部、發展改革委、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央編辦負責)  (4)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開展全科醫生執業方式和服務模式改革試點,推行全科醫生(團隊)與居民建立穩定的契約服務關係。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中醫藥等適宜技術和服務。建立健全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制度,積極推進基層首診負責制試點。(衛生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醫藥局負責)    

11.築牢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底。 (1)採取公建民營、政府補助等多種方式,對村衛生室的房屋建設、設備購置給予扶持。將村衛生室納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資訊化建設和管理範圍。落實鄉村醫生的多管道補償、養老政策。(衛生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負責)   (2)加強鄉村醫生培訓和後備力量建設。對在村衛生室執業的鄉村醫生每年免費培訓不少於兩次,累計培訓時間不低於兩周。採取本地人員定向培養等多種方式充實鄉村醫生隊伍,確保每個村衛生室都有鄉村醫生。(衛生部、財政部負責) (3)加強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對鄉村醫生和村衛生室的行業管理,重點強化服務行為監管。積極推進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一體化管理。(衛生部、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負責)  ()積極推進公立醫院改革。以縣級醫院為重點,統籌推進公立醫院管理體制、補償機制、人事分配、藥品供應、價格機制等綜合改革,選擇在300個左右縣()開展縣級醫院綜合改革試點,鼓勵地方因地制宜探索具體模式。拓展深化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    

12.加快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1)改革補償機制。採取調整醫藥價格、改革醫保支付方式和落實政府辦醫責任等綜合措施和聯動政策,破除"以藥補醫"機制。將公立醫院補償由服務收費、藥品加成收入和財政補助三個管道改為服務收費和財政補助兩個管道。醫院由此減少的合理收入或形成的虧損通過調整醫療技術服務價格、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徑予以補償。調整後的醫療技術服務收費按規定納入醫保支付範圍。增加的政府投入由中央財政給予一定補助,地方財政要按實際情況調整支出結構,切實加大投入。(衛生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負責)   (2)調整醫藥價格。取消藥品加成政策。提高診療費、手術費、護理費等醫療技術服務價格。降低大型設備檢查價格,政府投資購置的公立醫院大型設備按扣除折舊後的成本制定檢查價格。(發展改革委、衛生部負責) 完善縣級公立醫院藥品網上集中採購,積極推進藥品帶量採購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採購,壓縮中間環節和費用,著力降低虛高價格。(衛生部、監察部負責) (3)發揮醫保的補償和監管作用。同步推進總額預付、按人頭付費、按病種付費等複合支付方式,通過購買服務對醫療機構給予及時合理補償,引導醫療機構主動控制成本、規範診療行為、提高服務品質。嚴格考核基本醫保藥品目錄使用率及自費藥品控制率等指標,控制或降低群眾個人負擔。(衛生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分別負責)    (4)落實政府辦醫責任。落實政府對公立醫院的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公共衛生服務、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和政策性虧損補貼等投入政策。(財政部、發展改革委、衛生部負責)    合理確定公立醫院(含國有企業醫院)數量和佈局,嚴格控制建設標準、規模和設備配備。禁止公立醫院舉債建設。(衛生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資委負責)  (5)加快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按照政事分開、管辦分開的要求,落實縣級公立醫院經營管理和用人自主權。探索建立理事會等多種形式的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公立醫院功能定位、發展規劃、重大投資等權力由政府辦醫主體或理事會行使。(衛生部、發展改革委、中央編辦負責)  建立完善院長負責制和任期目標責任考核制度。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人不得兼任公立醫院領導職務。繼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推進公立醫院醫務人員養老等社會保障服務社會化。(衛生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負責)    (6)完善醫院內部分配激勵機制。健全以服務品質、數量和患者滿意度為核心的內部分配機制,體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提高人員經費支出占業務支出的比例,提高醫務人員待遇。院長及醫院管理層薪酬由政府辦醫主體或授權理事會確定。嚴禁將醫務人員個人收入與醫院的藥品和檢查收入掛?(衛生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負責)    

13.拓展深化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圍繞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以破除"以藥補醫"機制為關鍵環節,以改革補償機制和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為抓手,深化體制機制創新,提高服務品質和運行效率,儘快形成改革的基本路子。研究探索採取設立專門管理機構等多種形式確定政府辦醫機構,履行政府舉辦公立醫院的職能。根據改革需要,在績效工資分配、定價、藥品採購等方面給予試點地區一定自主權。(衛生部、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教育部、國資委負責)    

14.大力發展非公立醫療機構。   (1)各地要儘快出臺鼓勵社會資本舉辦發展醫療機構的實施細則,細化並落實鼓勵社會資本辦醫的各項政策,支持舉辦發展一批非公立醫療機構。衛生等有關部門要限期清理修改相關政策檔。進一步開放醫療服務市場,放寬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准入範圍,積極引進有實力的企業、境外優質醫療資源、社會慈善力量、基金會、商業保險機構等舉辦醫療機構,對舉辦發展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給予優先支援。擴大境外資本獨資舉辦醫療機構試點範圍。鼓勵具有資質的人員(包括港、澳、臺地區)依法開辦診所。進一步改善執業環境,落實價格、稅收、醫保定點、土地、重點學科建設、職稱評定等方面政策,有條件的地方可對社會資本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予以補助。積極發展醫療服務業,鼓勵非公立醫療機構向高水準、規模化的大型醫療集團和康復醫療機構發展。(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衛生部、商務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負責)    (2)鼓勵公立醫院資源豐富的地區引導社會資本以多種方式參與包括國有企業所辦醫院在內的部分公立醫院改制重組。鼓勵社會資本對部分公立醫院進行多種形式的公益性支持。(衛生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資委負責)    

15.全面開展便民惠民服務。    (1)以病人為中心、以服務為導向,簡化掛號、就診、檢查、收費、取藥等醫療服務流程,積極推進區域統一預約掛號平臺建設,普遍實行預約診療,開展"先診療、後結算",改善就醫環境,明顯縮短病人等候時間,方便群眾就醫。大力推廣優質護理,宣導志願者服務。(衛生部負責)    (2)大力推行臨床路徑,加強品質控制。開展單病種品質控制,規範醫療行為。繼續開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以電子病歷和醫院管理為核心,推進公立醫院資訊化建設。醫療機構檢驗對社會開放,檢查設備和技術人員應當符合法定要求或具備法定資格,實現檢查結果互認。(衛生部負責)    

16.提升縣級醫院服務能力。    加強縣級醫院以人才、技術、重點專科為核心的能力建設,每個縣重點辦好1-2所縣級醫院(含縣中醫院),提高縣域內就診率,降低縣外轉出率。啟動實施縣級醫院設立特設崗位,引進急需高層次人才。鞏固深化城市醫院對口支援縣級醫院的長期合作幫扶機制,安排6000名縣級醫院骨幹人員到三級醫院進修學習,發展面向農村及邊遠地區的遠端診療系統。(衛生部、發展改革委、中央編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負責)   ()統籌推進相關領域改革。    

17.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準。    (1)繼續做好10類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著力提高服務品質、居民知曉率和滿意度。城鄉居民健康檔案規範化電子建檔率達到60%以上,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規範化管理人數分別達到6500萬、1800萬。將排查發現的所有重性精神病患者納入管理範圍。加強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工作。提高流動人口以及農村留守兒童和老人公共衛生服務可及性。加強健康促進與教育,宣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導科學就醫和安全合理用藥。(衛生部、財政部負責)    (2)繼續實施重大公共衛生專案,做好傳染病、慢性病、職業病、重性精神病、重大地方病等嚴重危害群眾健康的疾病防治。完善專業公共衛生服務網路,繼續支援農村院前急救體系和縣級衛生監督機構建設,加強重大疾病防控和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能力建設。(衛生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負責)       

18.推進醫療資源結構優化和佈局調整。    (1)制定區域衛生規劃,明確省、市、縣衛生資源配置標準,新增醫療衛生資源優先考慮社會資本。每千常住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到4張的,原則上不再擴大公立醫院規模。(衛生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負責)    (2)加強醫療服務體系薄弱環節建設,支援醫療機構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加強省級兒童專科醫院和市、縣級綜合醫院兒科建設。啟動邊遠地區地市級綜合醫院建設。加強醫療衛生資訊技術標準化建設,促進資訊技術與管理、診療規範和日常監管有效融合。(發展改革委、衛生部、財政部負責)    

19.創新衛生人才培養使用制度。    (1)加大護士、養老護理員、藥師、兒科醫師,以及精神衛生、院前急救、衛生應急、衛生監督、醫院和醫保管理人員等緊缺人才和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出臺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的指導意見,加快建立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衛生部、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負責)    (2)推進醫師多點執業。各地要出臺醫師多點執業實施細則,鼓勵具備行醫資格的人員申請多個地點執業,完善執業醫師註冊、備案、考核、評價、監管政策,建立醫師管理檔案。建立健全醫療執業保險和醫療糾紛處理機制。(衛生部負責)    

20.推進藥品生產流通領域改革。    (1)改革藥品價格形成機制,選取臨床使用量較大的藥品,依據主導企業成本,參考藥品集中採購價格和零售藥店銷售價等市場交易價格制定最高零售指導價格。完善進口藥品、高值醫用耗材的價格管理。(發展改革委負責)    (2)完善醫藥產業發展政策,規範生產流通秩序。推動醫藥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醫藥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展藥品現代物流和連鎖經營,提高農村和邊遠地區藥品配送能力。促進藥品生產、流通企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的收購兼併和聯合重組。鼓勵零售藥店發展,並按規定配備執業藥師。(工業和資訊化部、商務部、食品藥品監管局負責)    (3)完善藥品品質標準,提高仿製藥品質水準。實施新修訂的藥品生產品質管制規範,修訂並發佈實施藥品經營品質管制規範,定期發佈藥品品質公告。嚴厲查處制售假藥等違法行為,嚴厲打擊"掛靠"、"走票"等出租出借證照,以及買賣稅票、發佈虛假藥品廣告等違法違規活動。(食品藥品監管局、工業和資訊化部負責)    

21.健全醫藥衛生監管體制。    (1)加強醫療費用監管控制。將次均費用和總費用增長率、住院床日以及藥占比等控制管理目標納入公立醫院目標管理責任制和績效考核範圍,加強對費用增長速度較快疾病診療行為的重點監控。及時查處為追求經濟利益的不合理用藥、用材和檢查及重複檢查等行為。加強醫療服務收費和藥品價格監督檢查。(衛生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展改革委負責)    (2)加強衛生全行業監管。研究建立科學的醫療機構分類評價體系。加強醫療服務安全品質監管,加強處方點評和藥品使用管理,規範醫療器械臨床使用和安全管理。依法嚴厲打擊非法行醫,嚴肅查處藥品招標採購、醫保報銷等關鍵環節和醫療服務過程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建立資訊公開、社會多方參與的監管制度,鼓勵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和個人對醫療機構進行獨立評價和監督。加強行業自律和醫德醫風建設。(衛生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食品藥品監管局負責)    

三、保障措施    

()強化目標責任制。    建立健全責任制和問責制,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辦公室與各省(區、市)醫改領導小組簽定責任書。各省(區、市)政府主要領導對本地區醫改工作負總責,分管常務工作和衛生工作的領導具體抓,形成各成員單位分工負責、密切配合的強有力實施機制。各有關部門、各省(區、市)要層層分解任務,層層落實責任,201251前完成各項任務分解,作出具體安排。    

()強化財力保障措施。    各級政府要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投入力度,切實保障年度醫改任務所需資金納入財政預算,並按時足額撥付到位。在安排年度衛生投入預算時,要切實落實"政府衛生投入增長幅度高於經常性財政支出增長幅度,政府衛生投入占經常性財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的要求,各省(區、市)2012年醫改投入要明顯高於2011年。要加大中央、省級財政對困難地區的專項轉移支付力度。各級財政部門在向政府彙報預決算草案時要就衛生投入情況進行專門說明。加強資金監督管理,將專案執行和資金使用績效作為醫改責任制的重要考核內容,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強化績效考核。    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進一步加強對醫改實施進展情況和效果的監測評估,實行按月通報、按季考核、全年評估的績效考核機制。要繼續加強定期督導,及時發現醫改實施中存在的問題,研究解決並督促地方進行整改。要加強分類指導,採取分片包乾、蹲點督促和約談通報等多種方式強化組織實施。國務院辦公廳將對醫改任務落實情況適時開展督促檢查。    

()強化宣傳引導。    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健全部門、地方醫改宣傳溝通協調機制,加強主動引導和正面宣傳,深入挖掘典型經驗,採取貼近群眾、深入基層的方式展示改革成效、擴大宣傳效果。要及時發佈醫改進展情況,完善輿情核實機制,主動接受新聞媒體監督,解答和回應社會關心的問題。要調動各方參與醫改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醫務人員主力軍作用,為深化改革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

金可國際 日拋彩片中國市場大放異彩!!

F-金可Q1淡季不淡 每股稅前賺逾3.5 4/27上櫃 鉅亨網 2012-04-24    中國最大隱形眼鏡廠金可國際(F-金可)(8406-TW),將於427掛牌上櫃,由於公司的雙品牌市占提升,加上毛利維持高檔,第一季業績淡季不淡,超乎預期,營收達8.8億元,毛利維持65%,稅前淨利超過2.8億元,稅前EPS將逾3.5元。法人估計隨著逐漸進入鋪貨旺季,今年營收目標將成長超過3成。   F-金可表示,目前旗下雙品牌海昌及海儷恩滲透不同的分眾市場,滲透度已經接近4成,而每年持續成長,而嬌生僅維持在10%左右。去年第二季開始,大力在2級市場的全國媒體推出月拋的廣告達1年,目前將把握二級以下市場的高品牌滲透度教育消費者從長週期鏡片轉換成月拋鏡片,由市場的終端價格推估,季拋到年拋的消費平均單價轉換成月拋將至少增加2倍市場規模價值, 海昌品牌在這一波轉換潮中,只要2級以下市場全年15億元人民幣的鏡片市場有20%的消費者被教育並透過提高通路商的誘因而成功轉換,依在2級以下市場的高滲透率,有可能取得五成以上的 月拋市場新的份額,每年將可能再增加3億元人民幣營收,成長動能更為可觀。    F-金可指出,品牌在中國已經出現行銷的規模經濟,因此行銷費用占營收比例呈現逐年下降,由200824%2011年降到21%,今年會再降到 20%左右,這將與國際消費品領導品牌所呈現的行 銷優勢相同,營業利益成長率將會比營收成長率更高。   另外,F-金可的彩片已經推出自產的日拋鏡片,並在大陸1級市場反應不錯,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為攻入大陸1級市場打了一劑強心針,護理液方面,公司已有40%以上的高市占率,在品牌效 應下毛利率每年逐步上升,2011年毛利率已達63%,也充分反映了領導品牌主導市場價格的優勢。法人預估,今年F-金可將維持營收獲利成長3成的目標,2013年若加入高端第三品牌,在中國 大陸市場的成長將呈現三大區隔分眾滲透的超強行銷組合,將推向公司另一個成長高峰。

國科會一級主管 計畫申請迴避原則!!

朱敬一:主管接案 依規定出清 2012/04/24 中央社】       面對監察院糾正,及外界質疑部分主管人員身兼多項計畫主持人,國科會主任委員朱敬一下午表示,即日起將厲行迴避原則,主管手上現有的計畫,應於 3個月內「出清」。   朱敬一表示,依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通過的「國科會正副首長及一級單位主管申請專題研究計畫處理原則」,國科會主委任職期間不得申請或執行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補助。   另外,副主委及一級單位主管任職期間計畫件數以1件為限,經費不超過任職前3年平均每件計畫經費。其所申請的專題研究計畫,由主任委員召集專案小組審查,過程中副主委及主管人員不得參與審查作業。   朱敬一指出,由於國科會負有科技發展任務,相關學術主管多借調學術成就優異學者專家擔任,如果因借調必須完全中斷研究,恐造成優秀學者不願出任,形成反向淘汰。他表示,該原則通過後,國科會主管現有的計畫,應於3個月內依規定「出清」。   監察院3月通過監委周陽山、馬以工、趙榮耀提案,糾正國科會。糾正案文指出,民國98100年度,國科會主管人員都兼任國科會多項補助研究計畫主持人,資源過度集中。

立法楊玉欣為罕見疾病權益發聲 !!

罕病患者拿藥規範 健保局研議  2012/04/24 中央社】  罕見疾病基金會今天說,許多罕病患者須長途奔波看診、拿藥,希望比照慢性病患者,取得3個月連續處方箋;行政院衛生署中央健康保險局說,可研擬是否修法,但須考慮用藥安全。   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楊玉欣為罕病病友權益舉行協調會,與會的罕見疾病基金會執行長黃蔚綱表示,許多病情穩定的中南部罕病患者到台北看診,每次只能拿1個月的藥,須常奔波拿藥,造成病患和家屬痛苦和不便,希望一次拿3個月的藥。   健保局專門委員李純馥會中表示,將與各界廣泛討論目前罕病患者拿藥狀況,罕病患者拿藥的方便性固然重要,但也須考慮用藥安全,將在1個月內提出相關做法或修法。   黃蔚綱也說,現在全台有6000多名罕病患者,7成以上都需心理諮商;但罕病患者的心裡諮商沒有全民健康保險給付,只能自費每次新台幣2000元,希望政府補助罕病患者的諮商費用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婦幼及生育保健組簡任技正陳麗娟會後受訪表示,目前部分科別轉診心理諮商已有健保給付,將與健保局討論,並了解現行心理諮商的給付狀況,再研議是否擴大補助科別。

Quick review of FDA biosimilar draft guidelines

February 13, 2012    The long awaited FDA biosimilar guidelines were published on FDA's website and are open for public consultation now.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regarding the draft documents will have to be submitted within 60 days of publication in the Federal Register of the notice announcing the availability of the draft guidance.   FDA published three guidelines as we already shared in our first post:   - Scientific considerations in demonstrating biosimilarity to a reference product  - Quality considerations in demonstrating biosimilarity to a reference protein product  – Biosimilars: Questions and Answers regarding implementation of the BPCI Act 2009   When we have a look at the three guidelines, we can say that, the proposed biosimilar pathway guidelines are able to provide the necessary requirements for manufacturers to develop biosimilars in the US.   The Scientific and Quality Considerations Guidances are already evaluated by the experts. And when we have quickly look at the Q&A Guidance, we can see that some of these questions and answers address procedural or technical issues. But the most critical parts are the answers of the design of clinical studies, extrapolation of indications and interchangeability:   

Q: Can a sponsor use comparative animal or clinical data with a non-U.S.-licensed product to support a demonstration that the proposed product is biosimilar to the reference product?   A: Yes, a sponsor may use a non-U.S.-licensed comparator product in certain studies to support a demonstration that the proposed biological product is biosimilar to the U.S.-licensed reference product. However, as a scientific matter, analytical studies and at least one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 (PK) study and, if appropriate, at least one pharmacodynamic (PD) study, intended to support a demonstration of biosimilarity must include an adequate comparison of the proposed biosimilar product directly with the U.S.-licensed reference product. We note, however, that for certain complex biological products, a modified approach may be needed…   

Q: Can an applicant extrapolate clinical data intended to support a demonstration of biosimilarity in one condition of use to support licensure of the proposed biosimilar product in one or more additional conditions of use for which the reference product is licensed?  A: Yes. If the proposed product meets the statutory requirements for licensure as a biosimilar product under section 351(k) of the PHS Act based on, among other things, data derived from a clinical study sufficient to demonstrate safety, purity, and potency in an appropriate condition of use, the potential exists for the biosimilar product to be licensed for one or more additional conditions of use for which the reference product is licensed. However, the applicant would need to provide sufficient scientific justification for extrapolating clinical data to support a determination of biosimilarity for each condition of use for which licensure is sought…   

Q:Can an applicant obtain a determination of interchangeability between its proposed product and the reference product in an original 351(k) application?  A: Yes. Under the BPCI Act, FDA can make a determination of interchangeability in a 351(k) application or any supplement to a 351(k) application. An interchangeable product must be shown to be biosimilar to the reference product and meet the other standards described in section 351(k)(4) of the PHS Act. At this time, it would be difficult as a scientific matter for a prospective biosimilar applicant to establish interchangeability in an original 351(k) application given the statutory standard for interchangeability and the sequential nature of that assessment. FDA is continuing to consider the type of information sufficient to enable FDA to determine that a biological product is interchangeable with the reference product.   As you can see, FDA, wants companies to prove biosimilarity first and then ask for interchangeability. FDA will be able to decide the interchange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BPCI Act and will require additional studies to approve interchangeability of the biosimilar product.   The global market for biosimilars was $311 million in 2010, which was mainly generated in Europe, and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to $2 billion-$2.5 billion in 2015, according to IMS Health. The main reason for this increase will be the US biosimilars market including the patent expiries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The largest biosimilars players (Sandoz, Teva and Hospira) have gained European experience already and this experience will offer biosimilar manufacturers a running start in the U.S. Besides, experienced and well-established U.S. players have already shown interest in this area: Amgen-Watson, Baxter-Momenta, Biogen-Samsung partnerships will make US market more exciting for biosimilars in the upcoming years.

MOEA praises Taiwan-UK economic ties

 London could see an influx of Taiwan Britain Business Council-brokered investment from ROC firms looking to capitalize on a potential Olympic windfall this year. (CNA)  Publication Date04/24/2012 Taiwan Today   The healthy state of Taiwan-U.K. economic relations is represented by strong growth in bilateral trade and investment last year amid global uncertainty, said Lin Sheng-chung, deputy head of the ROC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April 23 in London.   Taiwan imports from the U.K. grew 15.49 percent to 1.25 billion pounds (US$2.02 billion), while the island's exports to Britain increased 27.6 percent to 3 billion pounds, Lin said.   Two-way investment was up from the year before and as of February, Lin said, Taiwan companies had spent 327 million pounds on their U.K. operations. Over the same period, British firms invested 4.1 billion pounds in Taiwan, spanning various sectors such as chemicals, financial services, machinery and medicine, he added.   Lin made the remarks while addressing the 14th joint meeting of the Taiwan Britain Business Council. Comprising senior corporate leaders from Taiwan and the U.K., the council seeks to foster trade and investment link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aiwan's 56-strong delegation to the two-day event, which wraps up April 24, is headed by Koo Cheng-yun, chairman of Taiwan Cement Corp. The group will meet its British counterpart, led by Thomas Harris, vice chairman of Standard Chartered Capital Markets Ltd., and take part in a series of seminars and field trips.   The deputy minister believes both nations can achieve even better results going forward with the council serving as a valuable platform for dialogue.   "Taiwan companies have long seen the U.K. as a favorable destination for their European headquarters," Lin said, citing HTC Corp. and Holy Stone Healthcare Co. Ltd., a subsidiary of Taipei City-based 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 producer, Holy Stone Enterprise Co. Ltd.   Commenting on the European sovereign debt crisis, Lin said he is bullish on recent developments given that the EU has the will and means to tackle the issue.   "The debt crisis did not overly impact our economy since we are not large holders of EU bonds and our top European trade partners, France, Germany and the U.K., remain economically strong," he said.   The deputy minister said this fact is illustrated by forecasts of economic growth for Taiwan between 3.7 percent and 4.19 percent in 2012, compared with 4.03 percent last year and 10.72 percent in 2010. (JSM)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