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 年營收恐腰斬 【2011/06/21 經濟日報】受到塑化劑風暴強襲,景岳(3164)表示,已經在第一時間辦理退換貨事宜,並積極處理。法人表示,景岳今年第一季受到電視購物台藥品販售禁令的影響,營收大幅下滑;近日又受到塑化劑風暴重挫,今年整體業績恐腰斬。景岳今年首季稅後純益約580萬元,和去年同期相比下滑87.02%,每股稅後純益為0.11元。景岳5月營收約1,600萬元,年減44.67%。景岳表示,該公司受到塑化劑汙染的產品,共計有18項,已經全部下架回收,並辦理退換或事宜。此外,景岳指出,在塑化劑風暴形成之初,該公司便在第一時間做出因應,除了將所有產品送驗外,也積極協助購買該公司染塑產品的消費者善後。法人分析,今年對景岳而言可謂流年不利,景岳去年營運才站上高峰,每股稅後純益達2.8元,今年首季就因為政府嚴查電視購物台的藥品販售限制,獲利大幅度下滑。此外,5月營收還是繼續呈現負成長,本可望在第三季止血回溫,卻竄出塑化劑風暴。法人估,若和去年的高成長率相較,今年業績恐掉三到五成。景岳才在日前宣布,旗下子公司光惠投資成立質子癌症治療機公司「錫安生技」,要搶賺中國大陸2,500億元癌症治療機市場。法人指出,該產品發展還有一段時間,短時間無法挹注利多,今年景岳營運看淡。景岳表示,目前對於塑化劑受到影響的產品,受害狀況已經控制。該公司目前銷售的產品,都只和特定通路合作,包括藥局、醫院等,同時呼籲消費者,不要買來路不明的產品,以免受害。
Monday, June 20, 2011
兒童急重症醫療缺乏與不均
兒童醫療沙漠化 不容忽視2011-06-21 中國時報 【郭明裕、郭明實】 日前時論廣場〈四根支柱〉作者楊志良的憂心,與〈一病難起〉一文作者施壽全的悲觀,代表全民健保設計者與執行者都對台灣全民健保下的醫療很憂心。二代健保修法精神的兩根支柱就是「公平加稅」與「合理漲價」,但修法最後卻放掉「高家戶所得」的富人,妥協於一點五代健保精神,讓中下階層人民很失望。而評估一個現代化國家的健保體系好壞,兒童急重症醫療的福利普及與醫療水準是一個很好的指標。左派的高福利普及與右派的高醫療水準,都要列入評量。我們不妨從這個角度去看台灣兒童醫療的現況。去年雲林若瑟醫院被健保局處分,造成雲林縣兒科急重症醫療被牽連,無法運作,消息傳來讓台灣兒科醫界震驚。今年台灣兒科醫學會委託林口長庚急重症的夏紹軒主任,做一項全國性的兒童急重症醫療普查,發現雲林、嘉義、屏東、台東、宜蘭與南投的兒科急重症醫療是沙漠,而號稱科技城的新竹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其實整個台灣只有台北市的急重症醫療最好,約占四分之一的資源,而整個五都占六一.四%,如果再加上基隆與桃園就高達七二%,資源分布非常不平均。分級制度早就破壞殆盡,全民健保沒有執行轉診制度是元兇。近來少子化嚴重,全民健保對兒童給付偏低,以及地區醫院與區域醫院找不到兒科住院醫師,這些現象都是造成兒科急重症醫療沙漠化的幫兇。兒童急重症醫療的分布不均,連帶的帶來醫學中心的兒童急重症醫療超負荷、教學與醫療品質下滑,令人擔心。而此現象也已經發生了,最近就發現一位發燒且呼吸急促的兒童掛急診,急診醫師竟然沒有聽診與看喉嚨,就開單去做一大堆包括電腦斷層的檢查,浪費醫療資源嚴重。這是兒童急重症醫療即將崩潰前的前奏,衛生署難道不會擔心嗎?兩年前,我們陪新生兒科大師級的孫獻祝教授全台演講時,當他看到台灣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們,還要參與一大堆門診的看診,頻頻搖頭,說台灣的專家人才都用在錯的地方,醫學中心是新生兒急重症的醫療、教學與研究的中心,不是新生兒門診的中心。號稱世界第二好的全民健保,看不到一流的與分布均勻的兒童急重症醫療,看不到重視兒童醫療人權,說給美國醫師聽,沒有人會相信,一定說台灣的全民健保哪裡好?從這個角度看,馬偕副院長施壽全〈一病難起〉的悲觀,是有道理的。(郭明裕為台灣小兒科主治醫師,郭明實美國小兒科主治醫師)
楊志良的財政觀點?
醫美注射劑麻藥新劑型!
國際醫療專區等同醫療競爭力??
設立國際醫療專區 評估四地點 【2011/06/21 經濟日報】3月21日,甫上任一個多月的衛生署署長邱文達,在立法院環衛委員會面對立委質疑時說,國際醫療專區是世界潮流,新加坡、日本、韓國及大陸上海都已投入發展,台灣要是不推動國際醫療專區,整體醫療競爭力將落後其他國家。行政院所規畫的「國際醫療專區」,自去年8月推出,要透過BOT(興建、營運、移轉)方式,選擇高鐵桃園站附近設立,整個專區除了要設立200床以上醫院之外,也要結合四星級旅館,總投資金額20億元以上。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說明,高鐵桃園站土地僅是國際醫療專區第一個據點,由台灣高鐵公司提供近六公頃地主導開發,但是依桃園航空城的條件來看,還可以再增設另一座國際醫院,估計全台約有三到四個適合發展國際醫療的地點,包括高雄義大世界、高鐵台中烏日站及彰濱工業區,都是可評估的位置。推動「國際醫療專區」重頭戲,是完成醫療法第4條及第90條修法,允許專區內國際醫療機構得以公司型態營運,並能引進國內外法人(不含大陸)入資且得公開上市。不過,為避免國際醫療專區設立後,將對台灣醫療資源造成磁吸效應,衛生署不僅限制專區內醫療不得收健保,今年起更提出兩大重點,一是專區內的醫院公司若有獲利,必須提撥兩成給健保,另一是醫生在專區內的公司兼職,將設時數上限。依照行政院目標,推動國際醫療專區後,能吸引海外人士來台接受服務4萬5,558人次,吸引民間投資40.8億至46.3億元,創造產值109.9億至123億元。
台灣發展國際醫療 醫院應一國兩制?
國際醫療 海外行銷搶客源 【2011/06/21 經濟日報】旅行社安排下,浙江義烏地產開發商張大為好奇的踏進新光醫院健檢中心,這一趟行程是由廣州旅行社安排,目的是讓張大為體驗台灣六天五夜的健檢旅遊。四小時健檢過程中,張大為完成256切低劑量電腦斷層掃瞄、無痛腸胃鏡檢查;等待健檢過後,接下來的行程將前往北投溫泉、陽明山土雞城、台北市春天素食餐廳美食。張大為告訴新光健檢公司總經理洪子仁,大陸的高階健檢中心預約時間動輒二至三星期,他只能到小型健康中心進行抽血、驗尿等簡單工作。台灣推動國際醫療,從2007年啟動,衛生署成立「醫療服務國際化專案管理中心」,由私立醫療院所協會主持,中心執行長吳明彥介紹,包括建立台灣國際醫療網、邀請國際導覽出版商,針對台灣整體醫療服務進行推廣。截至2010為止,外籍人士在台就醫人數11.5萬人,創造產值1億美元。只不過,相較於亞洲各國爭相發展國際醫療,衛生署長邱文達坦承,歷經四年,台灣成效並不顯著。
拚公司化 衝擊傳統價值觀 新加坡2007年就服務了42萬名外籍病患,泰國2009年更服務了200萬名外籍病患,兩國都創造了12億美元收入。台灣能否順利發展國際醫療產業,醫院的資本化、公司化是一項根本障礙,但這卻直接挑戰醫界傳統濟世的價值觀。政務委員朱敬一是公開提倡「國際醫療專區」首位專家,2009年4月,朱敬一喊出「推動國際醫療最好能一國兩制」,強調特區內醫院應公司化、營利化,才有利於對外招攬病患。去年7月,朱敬一在中研院院士會議的演說中公開砲轟,國內都把醫療當志業服務,醫療不應產業化的思維,是台灣醫療國際化無法落實的原因。朱敬一問台大醫院,是否發展國際醫療?台大醫院回覆,教學為重,不可以賺錢為目的;同樣問題去問尹書田醫療財團法人的尹衍樑,得到的是「醫院濟世救民,不要談賺錢」。縱使如此,在行政院院會的支持下,衛生署自去年2月正式推出國際醫療專區的規畫,將開放桃園航空城或中南部特定地區,透過醫療法修正,讓國際醫療專區內的醫院,得以公司化及股票上市。
倡設專區 開放醫院營利化 自今年3月起,為了讓國際醫療專區可順利成行,行政院將醫療法兩項需要修正的條文送到立法院環衛委員會審查,但未獲朝野立法的通過。民進黨立委黃淑英在4月22日的公聽會中質疑,國際醫療專區的設立,一方面會造成醫療階級化更加嚴重,二是造成醫學倫理與醫療品質的瓦解,連醫師公會也在這一場公聽會上持反對立場。儘管立法院的反對聲浪不小,衛生署立場,然自5月分在北、中、南部向醫界舉辦三場說明會,原本期望醫療法修正案能在5底正式通過,參與說明會的吳明彥說,與會的醫界人士贊成與反對聲浪各半。台灣的醫療究竟應支持產業發展,推動國際化?或者固守民眾衛生安全的本分,避免更多商業化介入?不只是醫界、財經官員,對於一般民眾來說,後續的討論才正要開始。
友華生技 佈局江蘇、浙江、廣東 強化卡洛塔妮品牌!
友華搶進大陸奶粉市場2011-06-21 工商時報 友華(4120)董事長蔡正弘表示,未來2、3年最看好新藥、嬰幼兒產品的成長,該公司目前正積極搶進大陸奶粉市場,預計應有強勁的成長動能。友華去年稅後純益2.7億元,EPS達3.42元,日前股東會通過配發現金股息0.7元。友華首季受惠新台幣升值和產品組合持續改善,營運表現頗佳,毛利率達42.4%,較去年同期增加2.46個百分點;稅後純益9,990萬元,年增率46%,EPS達1.18元,較去年同期增4成。積極投入新藥發展的友華,新上市的產品有吸入式氣喘用藥、新一代糖尿病用藥,至於治療帕金森氏症的新藥則預計第3季上市,另外胰臟癌、頭頸癌等新藥產品,臨床試驗也陸續開展中,預計未來會有不錯的營運貢獻。蔡正弘表示,友華轉投資的友霖生技近日已獲衛生署查核,應可取得TFDA的PIC/S GMP認證。過去經濟部工業局鼓勵藥廠發展新藥,僅提供新藥補助款,現在也鼓勵發展學名藥,而友霖自行開發的兩項長效劑型口服用藥,已取得經濟部「業界開發產業技術計畫」補助核准。由於去年、今年結婚人數大增,預期新生兒人口下半年將明顯增加下,友華也看好嬰幼兒產品的成長動能,而該公司的嬰幼兒產品已進軍大陸1年多,目前在江蘇、浙江、廣東等地區設立辦公室,僅銷售羊奶粉,主打卡洛塔妮品牌,考量收款問題,目前採逐省拓點、產品線逐步增加的穩紮穩打的方式。蔡正弘表示,大陸市場龐大,未來成長動能強勁。
台灣塑化劑風暴 會在中國重演嗎??
兩岸中毒 塑化劑風暴颳向大陸 【2011/06/13 經濟日報】中國大陸生產的食品首次查出含有塑化劑,大陸國家藥監局發出通知,在廣東、浙江四家企業共八個樣品中檢出塑化劑,其中位於廣東江門市的高迪食品及展旺食品都是台商企業。業界預期大陸含「塑」產品將急速增加,台灣塑化劑風暴將在大陸重演。台灣因塑化劑風波導致食品及飲料業者大地震,近期檢測產品告一段落後,大陸塑化劑風暴才剛展開,新華社報導,大陸近日針對15類產品、6,100個樣品進行取樣偵測顯示,在四家企業八個樣品中檢出塑化劑類物質。廣東省江門市高迪食品公司以及江門市展旺食品公司都是台商,根據兩家公司網站資料顯示,這兩家公司都隸屬台商朱師傅食品集團,聲稱在台灣已有50年歷史,1999年在大陸江門設立公司。新京報報導,此次偵測樣品取自28個省市的大陸生產企業、批發市場、集貿市場、超市、餐飲單位等。涵蓋食品添加劑、飲料、調味料、果醬、果漿、糖漿、乳製品、糕點、餅乾、方便麵、糖果、冷凍飲品、蛋製品、食用植物油、膠囊錠狀粉狀類食品等15類產品、6,100個樣品。值得注意的是,原本業界盛傳方便麵可能有塑化劑的消息,本次抽檢的140多份方便麵樣品,未發現有人為添加塑化劑的情況。據悉,對於問題產品,大陸工商、質檢、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已採取下架措施,並對相關企業進行調查處理。國家藥監局11日發出通知,要求各級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要立即通知轄區內餐飲服務單位禁止採購和使用上述企業生產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劑,同時,要加強對轄區內餐飲服務單位的監督檢查,對發現已採購相關產品,要立即封存,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問題產品處置和召回工作。廣東省東莞市昱延食品公司日前就因生產含有塑化劑的食品添加劑被查,最新訊息顯示,銷往廣東、新疆、河南的14 家企業的產品已被控制。對涉案的4名犯罪嫌疑人已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據了解,位於東莞市的昱延食品公司是一家台商投資企業,從台灣購進原料、非法製售含有塑化劑物質的食品添加劑。廣東省食安辦曾通報,該公司自2007年4月投入生產以來,每月食品添加劑產量約3,000公斤,銷售額約人民幣15萬元至20萬元(約新台幣66萬元至88萬元),產品主要銷往廣州、江門、東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