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20, 2021

醫院 自費收入: 健檢 最多 (新光4億)


私立醫院財報新規定 須揭露前10大自費項目 2021-06-13 09:00中央社衛福部祭出新規定,要求私立醫院申報財報時須揭露前10大自費項目、交易對象等,強化透明。醫改會呼籲,應追蹤錢是否用在社福金或改善醫護待遇,並加強解讀財報數字。衛生福利部醫事司近日公告新版「醫療法人財報編製準則」,要求私立醫院向衛福部申報財報時,除了申報收支盈餘、短絀以外,也新增須揭露前10大進貨交易對象、其他支出、自費醫療項目,新規定即日起實施。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醫院財報公開時,私立醫院賺多少錢經常備受矚目,為讓財報資訊更透明公開,未來更要公布進貨與支出對象以及健檢、醫美等自費醫療服務,明年醫療法人私立醫院向衛福部申報年度財報時,就須公布上述資料。至於公立醫院,劉越萍說,公立醫院比照公部門,早已有一套監督管理機制。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認為,醫療法人私立醫院屬社會公器一部分,衛福部要求揭露更詳盡的交易對象,如主要與哪些藥廠或醫材廠商往來等,有助防弊;至於自費項目,主要包括掛號費、病房差額費、健檢或醫美等,以新光醫院為例,自費收入以健檢為最多,每年約4億多元,而掛號費每年約1.8億元。不過,財報揭露多以大項目為主,即便公布,恐怕也難從財報中看出細節。私立醫療院所協會秘書長吳明彥說,衛福部原本就派會計師查帳或專案審查,也強調法人資訊公開透明確實是趨勢。「揭露並非壞事。」洪子仁認為,醫院經營本來就可受公評,且社會大眾都期望資訊公開透明。他也提到,健保點值稀釋、醫療成本不斷提高,醫療本業獲益不斷下降,透過資訊揭露,有助讓外界了解醫院經營困境。縱使新規定可讓醫療院所財務資訊更公開,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仍提出兩大疑慮,一為財報正確性,二為如何解讀相關數據。醫改會研究員吳奎彥表示,之所以對財報正確性提出質疑,主要是近年曾有藥局提供的收入、支出總額剛好是0,但健保署卻一問三不知,呼籲對於醫院財報必須以抽樣等方式展開稽核。另外,吳奎彥說,以往健保署對於醫院財報都只公布、不解讀,民眾根本看不出這些數字代表的意義,也不知道醫院賺的錢究竟用到哪些地方。吳奎彥強調,健保總額一年超過新台幣7500億元,其中年領健保費超過2億元的220家醫院,領走近66%的健保總額,影響力不容小覷,健保署身為健保主管單位應有責任監督醫院,包括是否將賺到的錢來提高醫護待遇、社福金支出等,並解讀財報數字,才能讓民眾不只知道哪些醫院賺最多、賠最多,而是真正理解醫院是否把錢用在對社會有助益的地方。

韓國 代工4種COVID-19疫苗: AZ、莫德納、Sputnik V、Novavax


韓國拚亞洲疫苗生產基地 台廠代工能量比一比 2021/7/11(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11日電)韓國已經成功取得AZ、莫德納、Novavax4種國際大廠疫苗代工或協議;台灣目前除已向莫德納表達意願外,日本、越南也積極探詢國際疫苗大廠合作機會。為了解決供應荒,亞洲正掀起疫苗代工競賽。國衛院日前已進行台灣量產能量的盤點,並透過經濟部積極洽談中,包括東洋、國光、台康生都是潛在合作對象。除了向美國莫德納爭取授權生產mRNA疫苗外,蛋白質次單位的Novavax也在規劃之中。從目前國際疫苗進展狀況觀察,如果台灣要爭取國際大廠疫苗代工,單純後端充填分裝都可以快速上線;至於前端的原液製造,最有機會快速上手的應該是同屬蛋白質次單位系統的疫苗,其次是腺病毒載體的病苗,難度最高的是mRNA疫苗。不過,專家分析,若從較長遠的生醫技術發展來看,mRNA是目前台灣最缺乏、也是各國爭相爭取授權補足的一塊全新領域,台灣不應該缺席。尤其mRNA技術在疫苗的成功,已吸引國際藥廠積極擴大應用在癌症及罕見疾病等領域,未來有可能取代蛋白質、小分子藥物成為新主流。疫苗產製可分為疫苗原液(Drug Substance)與成品(Drug Product)製造兩大階段,可於不同藥廠分階段完成,一般而言,疫苗原液的技術較為複雜、競爭門檻高,其中又以mRNA疫苗生產製造門檻最高,製程包括提取病毒DNA並送入微生物、微生物發酵、DNA純化、DNA轉錄、mRNA純化、脂質奈米顆粒(Lipid-Nano Particle)包覆等主要步驟。東洋日前即表態將積極爭取疫苗代工機會,東洋總經理施俊良表示,東洋已累積超過20年的微脂體劑型藥品的量產經驗及高規格的無菌生產線,在mRNA的技術上有很大的機會,如果國際大廠有意願授權,除了充填端外,也很有興趣爭取前端製程技轉授權。國光生技對於政府積極洽談代工合作機會同樣樂觀其成,國光生表示,國光的核心能力就是生產疫苗,工廠也已經取得美國和歐盟的GMP認證,很願意,也有能力爭取國際疫苗代工,不過,依現有設備的配置,比較適合的還是蛋白質次單位疫苗,包括Novavax等都是鎖定的方向。國光生表示,Novavax的疫苗進度上雖然較慢,但外界給予極高的期望值,為了因應變種疫毒,追加劑亦或混打試驗都在進行中,預期全球對疫苗的需求量仍存在缺口,期盼政府能促成代工合作的機會。從目前已獲得WHO認可的6款疫苗的生產製造廠觀察,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全球經WHO認可的生產廠有16座,是生產基地最多的疫苗,且已廣布歐、美、亞及東南亞地區;其次是嬌生(J&J/Janssen)的9座。輝瑞(Pfizer/BNT)生產廠也有8座,主要集中在德國、美國、瑞士及比利時,雖然韓國積極爭取,但輝瑞目前在亞洲還沒有生產基地。至於莫德納(Moderna)的生產則在美國、瑞士、西班牙、法國及韓國,共計6座。韓國已取得代工生產4COVID-19疫苗的協議,分別是AZ、莫德納、俄羅斯的史普尼克5號(Sputnik V),同時也取得生產最有機會獲得美國緊急使用授權(EUA)的第一支蛋白質次單位疫苗Novavax。不僅如此,由於輝瑞(Pfizer/BNT)目前在亞洲沒有生產基地,韓國也正在積極洽談代工,由此可見韓國政府成為亞洲疫苗生產重鎮的企圖心。美國Novavax公司開發的COVID-19疫苗,自2020525日進入臨床1期階段,並於2021630日發表臨床3期試驗結果,疫苗的防護力達90.4%,對預防中、重症及變異病毒株都有效,Novavax採蛋白質次單位技術,和台灣高端和聯亞公司使用相同研發技術。Novavax預計今年第3季申請美國緊急使用授權(EUA),第3季結束前每月生產1億劑疫苗,在今年底前提升至每月15000萬劑,並參與COVAX配發機制。(編輯:林淑媛)

微軟攜手台大開發血氧監測平台

MR助攻零接觸看診 盧佳柔 2021.07.13 歷經一年多的抗疫之戰,新冠病毒威力不減反增,不僅是一開始出現咳嗽、發燒案例需要注意,無形中出現的缺氧症狀(快樂缺氧,又稱寧靜缺氧),更可能成為隱形殺手,若無即時就醫處理,極有可能發生猝死的憾事。台大醫院智慧醫療中心副主任李建璋指出,發現缺氧症狀唯一的方法就是要提早偵測血氧,並且有效紀錄血氧數據。台灣多數的輕症病患採用的血氧機,主要是透過LINE上傳,無血氧日記規則紀錄,有時還會出現病人上傳紀錄疑似錯誤等問題,使醫生看診缺少可靠的數據作為參考依據。為解決上述問題,微軟攜手台大醫院推出血氧系統即時監測平台,能即時偵測病患的生命徵象,同時透過雲端平台的協助,能讓協助醫生遠端監控,並更精準掌握並精準掌握患者的身體變化。

血氧監測平台搭配MR裝置,打造零接觸醫療環境 微軟的Azure IoTAI平台,協同工研院的血氧數值AIoT量測專業、泰博科技及皇漢科技攜手開發血氧系統即時監測平台,可透過額溫槍、血氧計、血壓機等裝置,協助收集患者生命徵象。再搭配HoloLens混合實境(MR)頭戴式裝置,醫護人員能即時的觀看病房狀況,亦能與病患互相對話,形成一種雙向零接觸醫療的模式。一旦偵測到血氧濃度低於正常值95%,系統能即時發出預警、通知醫護介入處置,解決院前缺乏醫護人員隨時監控患者生命徵象的困境,也減少院內醫護人員需頻繁接觸確診患者的機會,保護醫護安全。目前,血氧系統即時監測平台與HoloLens已進駐部立桃園醫院,提供給集中檢疫所及微負壓隔離病房使用。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院長徐永年表示,過去一周內,這套系統已給醫護人員明顯幫助,例如在負壓病房中,透過HoloLens進行遠端會診,醫生能在零距離接觸下診療病患,不僅減少醫護人員暴露在高風險傳染的環境,同時能保障病人有良好的看診品質。其實,市面上也有其他品牌推出血氧監測平台,不過系統及技術上有諸多差異。微軟強調,該公司血氧平台的最大價值就在於開放與延展性,因此,微軟一直持續致力於開放相關原始碼,廣納不同醫療領域的夥伴參與應用,讓資訊、數據與智慧化技術更能幫助相關產業效能。而這個平台中,搜集患者的生命徵象等數據後,持續累積後可以形成大數據,透過學習事件,可以幫助醫護人員及大眾推測未來什麼樣的人可能帶有疾病危險,甚至在危急情況之前先行預警,達到提醒的作用。再者,微軟最擅長的AI、資料分析與大數據,也會帶入此專案,期望持續透過產官學合作,將醫療數據化,讓智慧醫療更上一層樓。

建立防疫科學安全網,阻絕未來傳染病風險 「監測平台、混和實境病房、智慧監測是重要里程碑,且代表背後的重要意義,是多方力量的整合。」台大醫學院院長倪衍玄表示,每隔幾年就會有新興傳染病肆虐,2019年新冠病毒的崛起與猖獗問題,可預期將會逐步趨緩並獲得控制下來,但再過幾年相同問題將持續發生,因此防疫科學的建立是必要措施。防疫科學的重要概念是集合各界力量,如新冠疫情最一開始出現的台灣口罩國家隊,以及此次結合醫學、資訊與工業方面的人才,達成智慧監測的目標就是最好的案例,未來可望進一步擴展此概念,將社會科學、法律、倫理、教育、經濟等所有人才參與進來,並打造一套SOP標準因應未來的傳染病隱憂。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