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21, 2012

了得...中國版的Iressa: Icotinib (BPI-2009H) !!

Icotinib (BPI-2009H), a novel 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displays potent efficacy in preclinical studies.

Lung Cancer. 2012 May;76(2):177-82. Epub 2011 Nov 22.

Source  Zhejiang Beta Pharma Inc., R&D Center, 1 North Disheng St., 29, BPUSP, Beijing 100176, China.

Abstract  Icotinib, one of the leading compounds selected from our compound library, was found to be a potent and specific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 with an IC(50) of 5 nM. When profiled with 88 kinases, Icotinib only showed meaningful inhibitory activity to EGFR and its mutants. Icotinib blocked EGFR-mediated intracellular 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IC(50)=45 nM) in the human epidermoid carcinoma A431 cell line and inhibits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 In vivo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Icotinib exhibited potent dose-dependent antitumor effects in nude mice carrying a variety of human tumor-derived xenografts. The drug was well tolerated at doses up to 120 mg/kg/day in mice without mortality or significant body weight loss during the treatment. A head to head randomized, double blind phase III trial using Gefitinib as an active control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was finished recently (Trial registration ID: NCT01040780). The data shows that Icotinib was non-inferior to Gefitinib in terms of 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 and safety superior favor to Icotinib compared to Gefitinib.

腸道免疫抑制調控: PD-1 !!

 The Inhibitory Receptor PD-1 Regulates IgA Selection and Bacterial Composition in the Gut     Science 27 April 2012:   Vol. 336 no. 6080 pp. 485-489  1 Laboratory for Mucosal Immunity, Research Center for Allergy and Immunology, RIKEN Yokohama 1-7-22, Tsurumi, Yokohama 230-0045, Japan. 2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Hanoi Medical University, 1st Ton That Tung, Hanoi, Vietnam. 3 AK project, Graduate School of Medicine, Kyoto University, Yoshida Sakyo-ku, Kyoto 606-8501, Japan. 4 Department of Immunology and Genomic Medicine, Graduate School of Medicine, Kyoto University, Yoshida Sakyo-ku, Kyoto 606-8501, Japan.

Abstract  Immunoglobulin A (IgA) is essential to maintain the symbiotic balance between gut bacterial communities and the host immune system. Here we provide evidence that the inhibitory co-receptor programmed cell death–1 (PD-1) regulates the gut microbiota through appropriate selection of IgA plasma cell repertoires. PD-1 deficiency generates an excess number of T follicular helper (TFH) cells with altered phenotypes, which results in dysregulated selection of IgA precursor cells in the germinal center of Peyer's patches. Consequently, the IgAs produced in PD-1–deficient mice have reduced bacteria-binding capacity, which causes alterations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the gut. Thus, PD-1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regulation of antibody diversification required for the maintenance of intact mucosal barrier.

IMS评选中国top20 药企 !!

IMS公布中国本土药企潜力排行榜  20120511日中国医药报     据中国医药报讯 426,艾美仕市场调研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IMS)在第67届全国药品交易会上公布了中国本土药企潜力排行榜。海口奇力、威尔曼制药等20家本土药企榜上有名。       IMS看来,药企成长潜力主要取决于研发以及市场和销售的综合运作管理能力。此次排名以IMS数据与研究为依据,以销售额前500家本土药企为对象,对研发以及市场和销售能力参数进行综合评估后得出。  其中,对于研发能力,IMS重点从创新性、持续性和合理性3个维度进行评估:以一类、二类新药的数量以及产品的领先程度来评估药企研发能力的创新性;以新药的持续开发能力来评估药企研发能力的持续性;以产品组合布局能力来评估药企研发能力的合理性。  至于药企的市场和销售能力,IMS则用市场渗透、市场份额和销售增长3个维度来进行评估:以销售额前80%的产品上市后3年的复合增长率加权平均来评估药企的市场渗透能力;以销售额前80%的产品销售额与所属分子销售额比值的加权平均来评估药企市场份额获取的能力。  此后,IMS根据药企在各个指标上的得分并给予一定的权重得出综合潜力得分,最后根据综合得分对其综合潜力进行评估和排名。  根据评选,海口奇力、威尔曼制药、成都天台山、力邦药业、无锡凯夫、山东威高、扬子江、晋城海斯、豪森、正大天晴、四环医药、复星医药、诺迪康药业、北京凯因、贵州拜特、黑龙江江世、山东瑞阳、恒瑞医药、浙江海正、康辰药业位列潜力排前20名。   IMS首席咨询师严尚军指出,20家领先企业中,海口奇力和浙江海正研发能力最为突出,正大天晴和山东威高市场和销售能力最强,而威尔曼两者能力都较为突出。同时他也指出,本土企业在研发的合理性方面普遍存有缺陷。据悉,此次排名是IMS公司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发起的针对本土药企的首次公开排名,未接受任何公司的委托。严尚军也表示,为保证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此次排名仅基于IMSY医院销售数据卡以及公开的二手信息作为数据来源,未能搜集来自公司内部的一手资料,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我们将对这个排名进行定期更新,不断完善方法。排名不是目的,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排名促进广大本土药企重视提高研发以及市场和销售能力。"严尚军称。

台灣與中國合作 高階醫療器材!!

資金、通路及技術截長補短 台灣與中國醫電商攜手淘金  2012/5  林苑卿    台灣與中國大陸醫療電子廠商正加緊展開策略結盟。在資源互補之下,雙方將可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綜效,並有機會搶占中國大陸專業級影像、復健、居家醫療及遠距照護等市場一席之地,打破過去由外商寡占的局面。  中國大陸專業級影像、復健及居家醫療市場正在迅速興起,將成為台商切入中國大陸醫療市場的最佳機會點。   在中國大陸人民消費能力大幅提升,健康意識抬頭之下,對於更高品質的專業級醫療器材與高階復健醫療產品需求將更加殷切,未來台灣與中國大陸醫療電子廠商若能藉由策略結盟,整合旗下的品牌、通路、資金及技術資源,將有機會在專業級影像和高階復健醫療市場中嶄露頭角。  同時,受惠於十二五計畫政策加持,以及醫護人員短缺問題日益嚴重,激勵居家醫療需求上揚,亦為兩岸醫療電子業者帶來可觀商機。    
工研院搭橋 助台商卡位中國醫療商機   為協助台商進軍正在快速成長的中國大陸專業級影像及復健醫療市場,工研院已與中國醫療公會和協會洽談台灣與中國大陸醫療電子業者未來的合作項目及模式,期結合雙方在品牌、通路、資金與技術的資源,製造雙贏的獲利局面。   1 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邵耀華表示,未來台灣與中國大陸醫療器材與電子業者的資源若能截長補短,將能站穩中國大陸醫療市場一席之地。  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邵耀華(1)表示,台灣醫療電子廠商較欠缺品牌與通路的優勢,然技術與製造能力較佳,著眼於不少中國大陸專業醫療器材品牌商如江蘇魚躍醫療、邁瑞等,在中國大陸政府刻意扶植之下,已迅速崛起,未來台商若能與之策略結盟,透過雙方的有利資源互補,將可望共同分食中國大陸醫療電子市場大餅。    邵耀華進一步指出,過去外商開發專業級影像裝置主要係參考外國人的臨床數據,因此難以符合華人診斷的需求,以乳房攝影為例,實際的準確率僅達30%;此外,隨著復健醫療裝置走向智慧化,如提供失能及中風等患者的代步車、電療、智慧義肢、人工推拿等隨身輔助醫療器材朝電子化演進,若能整合台商的技術與製造,以及中國大陸業者的品牌、通路和資金優勢,日後雙方在中國大陸專業影像和高階復健醫療市場將有利可圖。儘管外商早已積極在中國大陸展開設廠、策略結盟及設立據點等布局,不過,邵耀華認為,外商在中國大陸設廠,主要係考量降低人力成本,其在中國大陸製造的產品主要仍外銷至歐洲、北美、日本等國家,但在中國大陸調漲工資後,人力成本優勢已逐漸喪失,因此如何掌握中國大陸龐大的內需市場,已為外商設廠更重要的目的。  此外,邵耀華進一步強調,由於中西文化的差異,將成為外商深入了解華人文化的門檻,即便透過與當地廠商策略結盟,亦需要長時間的磨合期,且觀察到外商在中國大陸聘任的華人流動率偏高,主因係一段時期後,受聘的華人即離職而自行創業,此比重已不在少數,導致外商在中國大陸的人力資源汰換頻率高,將影響在中國大陸市場的銷售。    看好專業級影像醫療前景,台灣醫療器材商已積極展開設備與元件的技術部署,如承業投控即為一例。    
設備與元件能量漸具 台灣數位X光機產業有影   隨著承業投控入股瑞士數位X光機大廠Swissray並掌握設備製造核心技術,以及國內面板業者積極加快X光機關鍵元件--偵測器量產,台灣數位X光機產業鏈已漸具雛形,將有助整體醫電產業的升級。圖2 工研院IEK經理張慈映表示,健康城市與移動醫療兩大項目推波助瀾之下,可望帶動居家型醫療電子興起,血糖計即為其中受惠的醫療產品之一。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經理張慈映(2)表示,著眼於數位X光機為大勢所趨,承業投控透過入股全球前四大數位X光機大廠Swissray,取得相關生產的關鍵技術,不僅首開台灣業者切入數位X光機設備市場先河,亦對台灣醫電產業的發展具有指標意義。  事實上,有鑑於醫學影像存檔與通訊系統(PACS)已勢不可當,為建立國內數位X光機供應鏈,2011年底,工研院已與中科院攜手國內廠商成立數位X光機聯盟,而九和生醫集團旗下子公司承業投控亦為聯盟成員之一。除承業投控外,該聯盟亦已有面板大廠投入數位X光機的偵測器產品開發。張慈映分析,數位X光機的偵測器占整體成本比重高達40%以上,且有使用年限,須定期採購,因此發展前景可期。    由於目前數位X光機的成本與價格均相當高昂,若國內面板大廠的偵測器能順利導入生產,將有機會挾高性價比優勢,打入X光機供應鏈。據了解,目前承業控股開發的數位X光機主要係採購國外偵測器供應商的產品,但未來亦不排斥改用國內業者開發的偵測器產品,以建立關鍵元件自主的優勢,提高產品性價比的競爭力。PACS係專門用來儲存、取得、傳送及展示醫療影像的電腦或網路系統,正逐步取代傳統處理醫療影像的方式,如底片等,可使傳統的醫療影像系統具有遠端查閱與檢閱報告的能力。此外,其可使不同的醫療人員在不同地點查閱同一份醫療影像報告,同時大幅減少底片儲存成本與存放空間。PACS主要係借重X光攝影、超音波、核磁共振、正子斷層掃描、電腦斷層掃描、乳房攝影等器材達成。目前主要的醫學影像器材供應商為愛克發(AGFA)、奇異(GE)、康世(Carestream Health)、飛利浦(Philips)、西門子(Siemens)Sectra等。    目前歐洲PACS的發展已臻成熟,為全球最大宗的市場。市調機構Frost & Sullivan預估,2016年歐洲PACS的產值將可達1.4億美元,20092016年年複合成長率(CAGR)10.3%。而根據MarketResearch預測,全球PACS市場規模將由2010年的2.8億美元,增加至2017年的5.4億美元,20102017CAGR將達10%    另一方面,為紓解醫療人力資源不足的窘境,中國大陸十二五計畫正全力推動「健康城市」與「移動醫療」兩大項目,以藉此定期追蹤民眾健康資訊,並更有效率地使用醫療院所的醫療資源,將帶動居家型醫療電子市場規模急速擴大,如中國大陸居家血糖計需求將在未來23年引爆,成為歐洲、北美、日本及台灣醫療電子廠商兵家必爭之地。

銳珂 突破 GE、飛利浦、西門子掌控 中國醫療器械市場

銳珂引領中國醫療影像行業跨越發展   20120426  鳳凰網      51,銳珂醫療將迎來5周歲生日。5年前的今天,銳珂醫療正式成立了,歷史在這個瞬間定格成永恒。5年來,銳珂醫療保持了高于醫療器械行業平均水平的增長,而且打破"三駕馬車"GE、飛利浦、西門子(業界享有"GPS"之稱)一統醫療器械市場的局面,成就了中國醫療影像行業的一段傳奇。 
競爭:優勢在于持續創新  對于一家科技型企業而言,創新是其最核心的競爭力,銳珂顯然深諳此道。獨立運營後的銳珂秉承了柯達引以為傲的創新歷史,以客戶需求為中心,不斷在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方面進行創新,打造業界領先的醫療影像產品,從2D3D,從有線到無線,銳珂的產品總是走在市場前面,引領行業發展。      銳珂推出的無線DR家族產品可謂是銳珂持續創新理念的代表之作。20099月,銳珂推出了業內首款無線DR 探測器--"魔卡"DRX-1係統,其誕生的意義在于它顛覆有線DR時代,在傳統CRDR創造第三種解決方案,引領放射領域進入無線時代。時隔8個月,銳珂再次發力,推出第二款無線DR新品--"魔界"DRX-Evolution,它改變的不僅僅是產品名稱,更是在功能、易用性、擴展性、準確性定等多方面全面提升,開創X射線數字化新時代。去年4月,銳珂在無線D R領域的最新成果--CARESTREAM DRX-Nova數字化X射線攝影成像係統橫空出世,它集成了業內首款無線、標準規格的DRX-1數字平板探測器。在此過程中,銳珂上海研發中心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為加強技術研發實力,銳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不斷加強上海研發中心設備和研發團隊的建設。2008年初,銳珂上海研發中心正式成為覆蓋所有銳珂產品線的全球研發中心。一係列專門針對中國市場研發的產品不僅僅在產品功能上更適合中國,同時在價位上也充分中國化。比如,CARESTREAM DRX-Nova對于中型醫院來說,它足以支撐整個醫院的放射科拍片需求,令投資回報率顯著提高。      正是基于領先的技術創新理念以及對客戶需求的深刻理解,銳珂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在中國醫療衛生領域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市場份額不斷提升,在激光成像係統領域始終把持中國市場份額第一的地位;持續保持CR中國市場份額第一的地位;無線DR家族產品目前在市場佔有率第一;在高端IT解決方案方面在中國市場佔有率處于領先地位。      
布局:深耕中國  滾滾黃浦江,悠揚的汽笛聲透射出一座城市的經濟活力,橫臥黃浦江兩岸的上海呈現出勃勃生機。2008828日,銳珂大中華區總裁劉傑先生代表公司接受了上海市副市長唐登傑頒發的證書,銳珂大中華區總部正式"花落"上海,以中國為亞太地區的中心,利用上海總部進行統一管理和服務亞太地區業務,以達到區域內合作並整合研發、生產、營銷及服務的目的,從而更好地滿足中國和亞洲地區客戶的需求,銳珂駛入發展快車道。  以上海作為大中華區總部基地,銳珂開始頻頻出手,布局中國,公司先後在上海、廈門建立兩個生產基地。時至今日,銳珂公司大中華區包括香港、臺灣在內在中國共設立了16個辦事處,1個研發中心,1個技術創新中心,員工千名。在市場戰略上,以劉傑為核心的中國運營團隊,不僅諳熟中國醫療行業的發展狀態,而且對中國醫改相關政策有著深入的解讀,最終確定了從沿海發達區域向中西部地區延伸的策略。  200710月,銳珂與衛生部和寧夏回族自治區衛生廳簽訂協議,投資1000萬元實施寧夏農村醫療信息化試點項目,由此加速了銳珂向中國農村基層醫療服務市場進軍的步伐,也開啟了政企合作的良好開端。項目實施四年來,各試點醫療機構順利的實現了拍片數字化,數據信息化,通過銳柯醫療係統的確診,當地的患者能夠節省全程看病費用的87.23%,節省一半以上的時間,有效地減輕了農民的看病負擔。但銳珂並沒有就此止步,隨即啟動了二期工程,計劃用35年的時間,在寧夏45所中心衛生院和22個縣市區的綜合醫院的建設和遠程會診係統。為了更好地服務基層市場,銳珂在20111月份專門針對鄉村市場成立了中國戰略成長中心,主要關注包括常規放射影像、超聲波、農村 IT 解決方案和牙科等一些關鍵性領域,旨在幫助銳珂面向農村醫療市場提供低成本、高可靠性、易于使用的成像產品,並且為公司開發新業務和解決方案以促進其現有高端市場的業務發展。      
展望:加速中國醫療信息化進程  今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第二年,醫改也將在攻堅破難中繼續前行。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醫療服務機構共31萬家左右,其中80%以上是個體診所和縣以下基層醫療機構,在這些醫療機構擁有的醫療儀器設備大部分都是30年前的產品,在2000余所縣醫院中,裝備配置平均缺口30%,西部地區缺口甚至超過50%,加之老百姓日益提升消費能力和健康意識、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等積極因素推動,今後5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年均復合增長率可達到20.1%。對醫療設備供應商而言,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市場機遇。  但劉傑認為,中國是全球最重要的新興市場之一,企業在獲得飛速發展的同時,更要為中國的經濟增長及醫療衛生事業做出積極的貢獻。展望未來,劉傑表示,銳珂將圍繞醫療信息化、數字化醫院以及農村醫療信息化三大領域深耕中國市場,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致力于信息化產品的研發和實踐,其目的為了建立一套智慧的醫療體係,助力客戶成功,並為世界各地的人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同時,銳珂將進一步加強與政府方面的合作,關注政府在醫療方面的信息,並給予力所能及的配合,不遺余力推動中國醫療信息化進程。

土洋大战: 数字化放射摄影 (DR: Digital radiography)

国产数字化放射摄影凭价格战小胜    医药经济报20120518     作为我国医改的重点建设领域,基层医疗机构的需求为DR设备生产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国内企业凭借价格优势,销量逐年扩大,在DR设备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图为第67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国产DR设备生产商展台。   自上世纪90年代数字医疗的概念被引入中国以来,短短的十几年间,这一领域得到了飞速发展,尤其是数字化医疗影像设备异军突起,随着数字化放射摄影(下简称DR)设备迅速在医疗机构普及,DR市场日益成为医械企业争夺的焦点。近日,在201267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公布了《20112015年中国DR市场发展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072011年,我国DR设备年销量由720台增加到3294台,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2.8%2011年的销量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6.6%,该市场销量呈现快速上升的态势。在这组数据的背后,中国DR设备市场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产品从引进之初由进口品牌垄断市场的局面逐步发展到当前国内外品牌激烈竞争的市场格局。  近年来,国内企业依旧使用传统的价格战,随着数字化平板X射线平片成像装置市场逐渐扩大,产品价格逐年降低,2011DR设备的平均价格不到2007年平均价格的一半,价格的下降使更多的医疗机构有条件配置DR设备。      
外企守住高端市场   2007年以来,受中国DR市场平稳快速增长、市场容量不断扩大的刺激,国内外DR设备生产企业对市场的良好前景纷纷做出积极响应。外资品牌调整战略,在扩大产品线、产地本土化、降低成本等各方面同时努力,以提高品牌竞争力,收购、组建、合资、领域合作等事件此起彼伏;国内DR设备的生产企业也相继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中国DR市场可以分为进口品牌和国产品牌两大阵营,以通用医疗、西门子、飞利浦、锐珂、东芝为代表的跨国企业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据统计,2011年,以进口品牌为主的DR设备年销量依然排名前列,在进口产品中,飞利浦和西门子以12%的市场销量比率高居前列,通用医疗和锐珂的市场销量比率也分别达到了10%以上。目前,我国DR设备150万元以上的市场主要被进口品牌占据。虽然这类DR设备价格较高,但其先进的设计理念、优良的产品质量和周到的售后服务得到了大量三甲医院的关注。  近些年来,国内企业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国产品牌中,万东医疗以8%的市场占有率进入市场前5位,销量甚至超过部分进口品牌。其他国内品牌的销量也在逐年扩大,在DR设备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国产品牌的优势是价格相对较低,适合小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操作系统简单,界面更友好,更适合中国医疗工作者使用。在150万元以下的DR设备市场中,国内企业生产的DR设备占据较大比率,其日益提高的产品质量受到基层医疗机构的青睐。在国内企业的推动下,DR设备的售价显示出下降趋势。2007年以来,平板DR设备的价格由平均每台254万元下降到2011年的平均113万元;CCDDR设备的价格由2007年的平均每台150万元下降到2011年的平均60万元以内。 业内专家认为,价格是基层市场的"入场券",国内企业竞逐基层市场有较大优势。         
国内企业技术攻坚  近些年来,DR设备核心技术——平板探测器技术垄断于2007年开始被打破,行业基础技术障碍基本上不复存在,降低了新进入者加入DR市场的技术和资金壁垒。  虽然非X线设备厂商生产DR设备要受到资质审批和资金限制,但制造商可以通过OEM等方式进行生产。随着DR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一些新进入者将加入到市场竞争中。国内企业近年来取得了一些优势,但因无法掌握核心技术,面对买方的不断压价,日子并不好过。近年来,中国的购买者对标准化特征日渐明显的DR产品价格总体反应越来越敏感。加之最近几年受中国大型医用设备的规划政策影响,价格逐渐取代性能成为重要的采购标准。只有像飞利浦、西门子、通用医疗这样的外资企业凭借核心技术,保持着较强的议价能力。目前,我国DR产品多以CCD成像技术为主,平板DR研发制造能力比较落后。由于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无自主产品,DR设备的关键技术如平板、球管、高压发生器和计算机后处理软件系统等主要依赖进口,高端DR市场仍然被进口产品占领。 为了改变这一情况,发改委、科技部等政府部门对DR设备研发投入了大量专项资金。业内专家预测,未来5年,国产DR设备生产企业将突破部分关键技术,大幅增加国产化设备进入高端市场的可能性,未来市场的高中低档DR设备占有率将发生改变。

由歐美制藥並購軌跡 看中國市場

 医药行业并购与多元化时代来临字号    020120507日 科技日报 中国医药(600056,股吧)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吴清功在日前召开的全国药交会上表示,尽管目前一些行业出现负增长态势,但总体来看制药领域的增长比较快,中国制药行业并购和多元化的时代已经来临。尽管目前一些行业出现负增长态势,但总体来看制药领域的增长仍然比较快,比如抗肿瘤领域、神经系统领域用药增长比较快,近几年成长最快的是中药企业,从统计数据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中成药企业的增速明显高于全行业,医疗器械行业增速处于第二位,大家寄予厚望的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增速都比较慢甚至呈下滑态势。  吴清功认为,医药政策对行业影响大。 2009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出现了四类医药政策,比如影响卫生消费总量的政策、影响卫生消费行为模式的政策、影响盈利性的政策、影响进入资格的政策等。这说明医药行业在增长,并面临结构调整。从产业角度来看,这些政策有的是直接影响到总量,有的影响到盈利状况,有的影响到行为模式。  吴清功按照上市公司发布的公告做了个统计,自2011112月份,天士力(600535,股吧)公司营业总收入是65.69亿元,云南白药(000538,股吧)43.83亿,恒瑞制药是45.5亿元。如果至今医药企业的利润不能超过两个亿,挺进医药工业百强制药企业希望不大。  我国医药行业未来怎么办?吴清功认为,中国医药行业并购和多元化的时代已经来临。吴清功研究了美国制药工业的发展史,美国制药工业分为起步阶段、规模生产阶段、技术领先阶段、规模扩张四个阶段。二战结束以后是美国制药工业快速发展时期,这期间美国制药工业做了很多广告,也进行了大量的多元化试点。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慢慢回归到制药主业,因为那个阶段里面,技术的进步和社会支付能力能够支撑产业的发展。美国出台很多法案鼓励进行创新、鼓励新药研发。目前中国医药政策趋紧、技术进步艰难的情况下,资本逼迫企业要快速发展,并购、多元化的发展成为中国药企发展的选择。著名药企法国赛诺菲公司的发展依靠一路并购不断扩张壮大,英国制药巨头葛兰素也通过并购成为世界著名制药公司,目前他们还在继续并购中。罗氏公司是瑞士制药巨头,它的发展史就是并购史。国内的先声药业从1995年到2000年一路并购,几乎每年都有并购的案例。随着并购不断扩大,它进入的领域也不断全面。先声药业现在在化学制药、中成药、生物制药都有布局,并且起点很高,在抗感染、心脑血管、肿瘤都有非常好的产品,这些产品都依靠并购而来。    多元化是另一个亮点。天士力制药现在执行五个一工程,即一片药、一杯茶、一瓶水、一杯酒、一个健康管理。天士力的药做得很好、普洱茶很好,普洱基地也非常漂亮;酒同样很好,2011年销售了10亿元;天士力还成立了医疗养生机构,托管了普洱市人民医院,未来要在那里建全国最大的健康养生产业园。 另一个多元化企业发展成功最快的就是云南白药。仅做传统白药成长空间有限,目前云南白药公司发明了白药牙膏,现今规模已经很大,2011年回款12亿元,2012年的目标是达到25亿,它利用在快销品领域的心得和渠道进军了日化,利用云南的特殊机会开发了云南滇红茶。吴清功认为,有些企业国际化做的很漂亮,有些企业非常红火,原因是这些企业有长期的技术积累与产品储备。还有一些企业是寻找发现更多的发展机遇。有些企业通过多元化、并购做大,"我觉得应该有一轮新的重组,有品牌、有网络的企业要整合有品种资源的企业,形成一个新的产业集团。"吴清功说。

中國加速國產標靶藥物 降低醫療支出!! _Icotinib (埃克替尼)

卫生部积极考虑高新技术药物推广应用生物技术药企将受益   中国证券报 2012-05-10 21 法希政府向左 欧债危机再添变数 加速推进中部崛起 打造经济新增长极 继续开放投资贸易账户 实现中美经济共赢 看盘种地 搬迁搬迁 举棋不定  随着医保准入条件的放宽,生物技术药物等高新技术药品价格昂贵的特点将不再是市场推广的难题。卫生部部长陈竺10日在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上表示,社会公众可能担心生物医药高新技术的大量应用将导致社会和个人医疗费用的上涨,实际上也的确存在这种趋势,但是通过成本效应的提升,以行政决策为基础,不断改善政府医疗保障政策,这一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    
紧密联接大病保障  陈竺表示,根据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今年有20个大病将得到城乡医保制度的救治保障,未来4年,将逐步把生物医药高新技术应用与这20个大病的保障紧密结合,以实现提高人民生活健康水平的根本目的和医改推进,使全民公平享受医药科技发展成果。据介绍,目前卫生部正在考虑将浙江贝达药业研制的埃克替尼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而使数以万计的肺癌农民得到免费或者低收费的治疗。埃克替尼是浙江贝达药业在政府重大新药创新专项中历经多年研发出的产品,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激酶为靶标的新一代靶向抗癌药,其第一个适应症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陈竺对此表示,利用具有成本效应的适宜技术和高新技术服务卫生事业,是我国医改的重要方向。在医改中,将高度重视适宜技术的应用,如政府通过产学研结合方式,研制质优价廉的血液和腹膜透析的设备、材料,使之进入医保。转化医学同样成为关注重点。据介绍,在加速科技成果应用和提供新型技术手段方面,转化医学可大大缩短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应用的时间,将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应用的技术、方法和产品。    
生物药全球占比加快提升  生物技术药物以效果好、副作用较小、毒性较低、安全性较高而受欢迎。多位业内专家在谈到生物技术药物时,均指出其与小分子化学药物相比价格过高,但其巨大成长空间不可忽视。中国医药工业科研开发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表示,未来5年生物技术药物的销售收入有望连续保持15%以上增速,将是全部药品销售收入增速的2倍以上。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副所长沈竞康10日表示,预计2014年,全球十大畅销药中抗体药物将占据6席。目前美国和欧盟已批准上市抗体药物有34个,全球临床研究抗体项目有100多个,在研项目超过300个。而国内一批骨干药企正加入抗体等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行列。沈竞康指出,2009年至2010年,长期困扰抗体产业化的关键技术问题,由于海外人才回国创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SFDA已批准上市抗体药物18种,其中进口10种,国内企业获得抗体新药证书8个,实现销售4种,临床研究抗体药物有13种。 在良好的市场预期下,国内药企转型开始加快。20118月,双鹭药业(002038)出资与加拿大PnuVax公司共同设立合资公司,从事疫苗及抗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中国和境外市场研发成人肺炎疫苗并上市,以及单抗药物的开发。今年2月,独一味(002219)与美国Apexigen公司就一种特定的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人源化兔单克隆抗体APX004在中国的独家许可与商业化事宜进行洽谈。此前,美国Apexigen公司已与先声药业、三生制药等开展广泛合作。工信部今年发布的《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下一步需重点发展的医药产品和技术包括以人源化/人源单克隆抗体药物、疫苗、基因工程蛋白质及多肽药物为代表的生物技术药物。 

中国医药产业大变局

20120514日《中国新时代》   2012年,注定是医药行业不平凡的一年。2011年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家药品安全规划(20112015年)》,明确了7项重点工作任务。此举无疑预示着2012年医改新政大幕正式拉开   我们仍清晰记得20094月开始实施的投资8500亿元人民币的医疗改革,当时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全民医保。消息一经传出,不仅全国普通人民为之一振,也激发了许多中外制药厂商和医疗器械制造商的壮志雄心。他们在国家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扩大医保覆盖范围、加快乡村和社区医疗机构建设、扩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等措施的鼓舞下,提高销售规模的雄心瞬间膨胀。就当时的状况来看,这一市场似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增长机会,宛如当年中国加大电信和IT网络建设市场时的井喷前夜。各类投资论坛上,医药行业成为最受关注的板块之一;甚至有预言称:房地产的"黄金十年"行将终结,医疗行业的"黄金十年"即将到来。     然而,三年的时光转瞬即逝,时至今日,药品采购竞价招标系统的试行计划终于真正触及到制药企业的核心利益。对于药企来说,一边是生产成本在上涨,一边是医改政策在压缩利润。如今,恐怕没有几家企业如同当年预测般风光,这注定是一场温水煮青蛙的游戏。     
"安徽模式"阴影下的药企     事实上,我国的卫生医疗体制改革已走过不短的历程。1998年我国开始推行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项改革;2000年国家专门就"三改并举"进行宏观部署;20071月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提出了基本卫生保健、医疗保障体系、国家基本药物和公立医院管理四大基本制度;200710月,国家又明确提出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四大体系。  但细数历次医改,真正让药企的日子艰难程度大幅增加的分界点,是从2010年至2011年的大幅降价开始。  与所有药企一样,冯先生所在的上市企业在2009年新医改正式实施之初,不仅对未来销售规模的快速增长抱有足够的信心,同时也对基层市场"势在必得"。提到这些,冯先生感叹道,"现在回想起来,在国家307基本药物目录招标时,众多的药企就已经开始互相比拼降价了。不过大家都忙着竞争进基药目录,价格的合理下调并没有什么问题,只要进入目录,微利也可以继续销售。" 然而,很多人将问题想得太简单。国家层面的307基本药物招标结束后,2010年上半年,国务院医改办向各地下发"基本药物招标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该项政策的主导思想为降药价,让老百姓看得起病。因此,药价再次成了关键中的关键。 201086日,安徽省药招办公布了修订后的药品招标方案,在此次方案中提及"双信封",即采购要实行量价挂钩等新方式。安徽省成为基本药物招标国家标准的第一个试点省份,并通过招标,使药价降幅达到50%。同年111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指导意见》,即56号文,要求基本药物招标实行量价齐招,建议采用双信封制。自该《意见》出台,政府层面到行业层面几乎形成共识——"安徽低价招标模式要全国推广"。随后,包括山东、河南、上海、江苏等各省市陆续落实基药招标。     就在此轮招标中,很多企业都切实感受到了压力,甚至有些企业往年的基药目录产品,此次全部停止竞标,彻底失去这片市场。例如,在安徽的基药招标中,"最低价者得"导致出现了大量超低价中标的情况,如蜀中制药10克×20包的板蓝根颗粒中标价为2.35元,而该药的最高零售价为10.8元。据浙江医药(600216)行业协会对安徽基本药物招标的调研报告显示,安徽中标的863个品规中,单价1元以下的占20.9%5元以下的占66.9%10元以下的占82%     "降低药品质量而保住市场,不是有责任的企业该做的事;当然赔钱保市场,企业也没道理这么做。"进退两难中,某企业只能无奈江山相让。据悉,像这样的企业也并非个案,甚至某些中标的企业也未必能保证正常成本加基本利润的价格。在此轮竞标中,甚至像石药、哈药、贵州益佰等这样的大型制药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弃标。   某药厂对外发言人表示,"安徽模式的核心是价格不断下降再下降,这样就造成专利产品的价格会很低,甚至根本没有足够的利润来继续搞研发,而仿制药的价格也有很多会低于基本成本价。这样就会出现两个问题,一个是便宜药品买不到,另一个是可能会出现很多质量不过关的产品。其实,我并不是反对价格下降,价格下降本身没有问题,但要合理地压,而不是无限度地下压。这样会伤害到企业,甚至是一个产业的根本。"   大型药企上海复星医药(600196)公司控股股东、复星国际董事长及合伙创始人郭广昌表示,医保改革"以招标竞价为基础",但需要"首先确保质量,而非仅仅关注价格,否则这对中国药企是不公平的。"     事实上,竞标结束后,由于价格较低,安徽在基药招标后纷纷出现断供,省内再次重新增补。"2011年,石药在安徽的药品销售额为2000多万元。"据石药人士介绍,这已是回升了50%后的水平。   在基本药物招标降药价的同时,国家发改委从2010年开始,基本以每年两次的频律对国家医保类药品降价,包括激素类、神经类、心脑血管类、生物制品类、肿瘤类常用药品,平均降幅达20%。这部分药品,几乎是国家发改委规定的最高限价。   对此,某药厂负责人表示,"医改的核心是价格,这个大方向没有问题,但最起码应该区分原研专利产品和普通仿制产品,而不是一刀切,同时,至少要保证销售价格不能低于成本价格加基本利润。这样企业才能生存,如果连保证基本的生存都成问题,那么拥有再大的市场有什么用呢?"   2011年开始,药企生存的艰难程度大幅增加。虽然这个招标方案已在全国5个省内试行,但它仍广泛地被称为"安徽模式"。该招标系统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基本药物的价格降低了至少30%。而在其原发地安徽省,该招标模式将基本药物价格从官方制定的最高零售价降低了53%,有些甚至达到了90% 对此,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务院医改办负责人孙志刚表示:"我们对基本药物采购实施的这种招标模式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它能够保证药品安全,定价合理和及时供应。我们的下一步计划是继续完善这些方案。"     毫无疑问,药企的日子并不好过,这样的降价幅度无疑会让很多中小企业难以应对,因此在医改三年以来,国内医药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在明显加速。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2010年全年,国内医药并购市场共完成41起并购交易,同比增长310%,其中披露金额的36起并购案例涉及金额达7.28亿美元,同比增长达336.3%,而这一数字在2011年还继续在增长,当年国内医药并购交易超过100例,披露交易金额超过24亿美元。     不仅中国企业,有些外资企业也对此做出了不同反应。某外资药企确认,2011年在华业务下滑,"因为公司涉及较多普药品种,受发改委降低药价政策冲击很大。在十月份的员工大会上,总部一改惯例,没有报告业绩增长的喜讯"。另一外企也表示:"全行业情况都类似,面临下滑的风险。"   20111031日,全球胰岛素市场领军者诺和诺德的总裁兼全球CEO索文森表示:"受中国医改和药价政策的影响,今年第三季度,诺和诺德在华业务开始小幅下滑。但全年仍将保持15%以上的增幅。"诺和诺德的整体胰岛素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60%,近两年在华一直控制着该领域63%的市场。对于中国市场的短暂下滑,公司大中国区总裁柯瑞龙表示,并不会因此而调低未来的市场预期。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诺和诺德曾有过一次轰动业界的壮举。2010529日,由于希腊政府强行要求所有药品降价四分之一,诺和诺德当下决定将胰岛素产品全部撤出希腊市场。只是面对中国13亿人口的庞大市场,诺和诺德必然会谨慎再谨慎。去年,据IMS Health预测,2010年至2015年期间,整个中国在药物上的花费会以全球最快即平均每年19-22%的速度增长,预计将于2015年末达到1250亿美元之多。 毫无疑问,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既有来自于外部不断变化的环境,更多的则是源于自身的应对不足。我们的医药企业做好迎接"黄金十年"的准备了吗? 天津天士力(600535)集团董事长闫希军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目前在基本药物招标中普遍采用技术标和商务标'双信封'的方法,而通过技术标的评价指标难以对产品的优劣做出科学的判定,就使得商务标'最低价中标'成为评标的核心,造成了基本药物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造成一些独家优质产品不能公平参与竞争,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我国政府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初衷。同时,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招标中进行二次议价时,个别省份出现了脱离国家指导价格、不区分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成本、采用'一刀切'式的强制降价方式,使得许多优质药物不能公平参与竞争,往往产生超低价药物中标的现象,从而影响到基本药物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百姓的用药安全。"    这边,公众在抗议看病贵,吃药贵;那边,药企在呻吟着,药价已接近成本价甚至已低过成本价。如此看来,患者与药企似乎站在了价格天平的两端,价格成了其中的关键。     
价格由谁定?    201111月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期《每周质量报告》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央视记者经过长达一年的调查发现,一些常用的药品中标价比出厂价高很多。记者随机选取了20种常用药品,结果发现这些药品从出厂到医院终端的利润都超过了500%,甚至个别药的利润超过了6500%。被访医院表示,销售价格是北京市中标价,批发(中标)价零售价这两个价格是定死的,医院无权变动。    据悉,为了遏制药品虚高定价,从2001年开始我国全面推行药品集中招标,规定所有公立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必须实行竞价采购,价格由当地的省级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审定公布。这个审定公布的价格叫作中标价,而中标价是医院采购药品的最高限价。此外,为了保障医院的合理利润,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营,按目前我国医疗价格政策规定,医院实行的是药品加成政策,也就是医院对采购的每一种药都可以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价15%卖给患者。   据《北京晨报》报道,在记者采访中,各地药品集中采购和招投标管理部门,都避谈中标价是如何制定的。记者联系到一家药厂的负责人,她透露,药品投标和定价工作并不由药厂运作,而是由专业的医药代理公司负责。这家公司生产的一种治疗妇科病的常用药出厂价为7元,中标价高达56元,这一过程遵循了行业"潜规则"。据本报道介绍,虽然这种药品的中间利润超过了800%,但药厂也就挣1元钱左右,从7元到56元之间的差价49元被分摊给医药代表、医药公司、医院和医生。 不过,对此某医生表示,"其实医生并没有拿多少回扣,最多也就5-10%。真正的差价是他们销售公司的销售成本及销售回扣,比如,推广费、业务员提成、业务经理提成、大区经理提成????层级多了。结果现在医生却面临着人人喊打的局面,这很不公平。"    某销售公司人员透漏,"药价太低对我们的销售没有吸引力,我们的利润加多少百分比是定的,如果药价太便宜,加完后也就挣几毛,人员成本都出不来。"换言之,销售公司似乎更愿意销售定价高的药品。  据《北京晨报》报道,业内专家称,制定药品的最高零售价,目的是为了限制药价,防止药价虚高,但现实情况是,被称为"天花板价"的药品最高零售价与出厂价相比,定的更是高得离谱。以山东方明药业生产的2毫升20毫克的盐酸奈福泮注射液为例,出厂价为每支0.32元,最高零售价被定为35.9元。那么,"天花板价"又是如何制定的呢?记者多方联系价格主管部门,同样没有得到正面回应,成为继中标价之后的又一个巨大问号。  \专家强调,只要医药公司、医院、医生、药品招投标管理部门等各个环节利益均沾的"潜规则"不改变,药品中标价就很难回归到合理范围。解决药价虚高,除了要整治药品招投标中的种种乱象,还应当对药品加成政策进行调整。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的曹建军在《当前我国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剖析》一文中明确指出,"目前我国药品市场上存在着政府定价与市场价格两种定价原则,两种价格形成机制对药品价格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政府定价实际上要求按照成本定价,以降低偏高的价格水平。但由于药品市场运作机制的扭曲,药品市场价格严重扭曲,并导致药品政府定价机制与价格水平的扭曲。"   北京大学教授、新医改政策研究专家顾昕认为,应当尽快调整医院所售药品加价15%的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药价虚高,让患者受益。他举例说:"假如政府解除15%的管制,让医疗机构拥有自主权,可以到市场去挖掘便宜的进货渠道。"他说,政府放开管制,不管是患者、医保基金还是医院,都能受益。   那么同样是药品的定价机制,在其他国家又是怎样的呢?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药品市场,其药品价格由制药厂家自行制定,由市场主导,对药品价格的控制是通过药品购买、使用、报销等多个环节加以调控;作为世界上药品价格管制制度最严格国家之一的加拿大,则通过设立药品价格审查委员会直接制定或指导制定药品价格,政府采用比值比价法制定价格;而英国不对药品价格进行直接控制,而是将药品的经济学评价结果提供给NHS,由NHS决定是否将该药品列入阴性目录(即不予报销的药品目录);德国则由制药公司自行制定药品出厂价格,但规定了批发和零售环节的加价率,其价格形成机制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实行参考定价。     由此可以看出,上述国家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虽然不同,但仍可以发现一些共性: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手段多样化,无论政府实施价格管控与否,都由多因素调控药品价格;药品价格高低与药品报销与否相关联;药品价格高低与药品临床使用相关联;采用药物经济学进行药品评价,并影响药品使用与报销,影响药品价格制定;鼓励药物创新与鼓励使用仿制药不偏废,寻找适宜的平衡点。 2012 变局年   按照国家发改委要求,基本药目录再次降价后,却发生了多家医院和药店部分降价药"消失"了的现象。据药店透露:"平时的销售价格就比医院低,药品再降价就赔钱了,所以药店就放弃销售降价药。"     医药行业的政协委员认为,药品简单地降价后,利润大幅下降,无论是药品代理商还是厂家,因为利润太少,都会进行药品重生,便宜的药死掉了,大量的药改头换面变成"新药"则更贵了。   20121月初召开的"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十二五"期间将全面取消以药补医。陈竺称,"以药养医"机制推动了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造成药品滥用,扭曲了医务人员行为,必须彻底根除。     有专家称,医院和药厂、销售商形成了一个"利益链",光靠简单的打压药价并不能根本制止药品暴利的现象,最终还在于实行"医药分离":一方面让医院不再经营药房,确保医院和医生不是为了获利而开药;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加大对医院的财政拨付,彻底改变"以药养医"的收入结构。当医院不再为扩大利益而用药时,药品的暴利自然无从产生。   但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加大对医院的财政拨付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杨志勇表示,"如果政府今年要为公立医院破除'以药养医'机制买单的话,势必要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因为取消药品加成后,财政对试点城市公立医院由此产生的亏损需要加大投入,而这笔投入十分巨大,即使今年按照2011年医疗卫生总投入的增长比例继续增长,也很难满足公立医院的需要。甚至有专家指出,目前财政投入的增幅已达到年均三成,如果想要完全覆盖15%的医药加成,势必会更多,甚至达到60%70%的增幅,显然难以实现。因此在财政投入难以出现大规模攀升的情况下如何祛除药品加成这一"毒瘤",或将成为医改第二阶段最重的难题之一。   也有不少专家提出了不同看法,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刘国恩认为:"如果其他方面不进行配套改革,特别是公立医院从组织、结构、管理、经营和性质方面不改变的话,在中国当前发展阶段,财政、编制、医保等各种传统行政手段还对公立医院进行约束的前提下,简单通过医和药分开来解决旧的计划经济制度下形成的以药养医,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朱恒鹏认为,即使实施了取消药品加成(零差价)并且配套以收支两条线制度,医院及其以上还是会和过去一样卖药;医院、医生的行为不会改变,药品供应商的行为也不会改变。老百姓面对的还是药价虚高、过度用药、药品费用居高不下。  一方面专家与医生们在担忧"医药分离"之后医院如何养的问题,另一方面,药企似乎也对"医药分离"抱有复杂的心态,这不仅能给药企带来新的机遇,当然也会带来新一轮的重新洗牌,并不是每个药企都有实力应对基础药目录的一轮轮招标及市场竞争的洗礼。     专家预计2012年药品市场规模增速、医药行业增速分别为12%17%左右,环比增幅进一步回落,政策变局与资本主导时代已来临。官方数据显示,在8500多亿元增量投入的支持下,中国医保覆盖面目前已达95%,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人均卫生费用占消费比重已超11%。另外有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包括县级医院在内的基层医药市场,规模超1600亿元,整体占比为18.7%。 然而,摆在药企面前的诸多考验也一目了然,新GMP的实施、商业渠道的整合、"两票制"的推行、药品价格的调整、抗生素的分级管理、医院药品结算方式的变化、单病种价格模式的推进、医保管理机构的日趋主动、国家推行的基本药物制度将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基药目录也将在年内调整扩充等问题,都成为药企迈入"黄金十年"路上的必经试炼,同时也将对2012年及以后的医药行业产生着深远影响,而药企业将在2012年更加切实地感受到政策对市场的驱动力。  根据此前预测,20102014年总值2090亿美元的专利药将到期。显而易见,原研药的企业黄金时代正在远逝,"专利悬崖"让跨国药企头疼。同时,众多外企反映,新药审批难度增加,使得企业无法通过引进新的原研药补充既有的业绩下滑。某药企管理人员表示,"目前申报新药基本批不下来,因此有的企业干脆不再愿意投资了。国内企业也有专注于原研的,但目前政策导向显然不支持原创,而是把企业挤向低层次竞争。"药品审评资源的紧张已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经营。   "新药进不来,老药又要降价被迫离开市场,外资企业面临的市场独占期正逐步缩短。"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媒介总监左玉增表示。因此,辉瑞、葛兰素史克、山德士等正瞄准新医改实施带来的市场扩容,加快推出品牌仿制药,并加大基层市场投入。另外,也有不少跨国医药巨头选择与国内药企合作,降低生产、销售成本,共同争夺三四线用药市场。  不过,某企业高管坦言,"其实在中国,专利药的专利保护到期这样的状况对我们的影响很小,在战略部署上并不需要做很大变动。毫不夸张地说,很多时候专利药一上市,仿制药就已经出现了。原研药与仿制药之间的竞争从一开始就存在,甚至仿制药上市的时间比原研药还要早。其实影响我们战略部署的往往是政策。" 但是,大型外资药企大刀阔斧地集中奔赴仿制药市场及基层市场却给国内的中小药企带来了致命的危机。国内中小型药企因为资金、规模、研发能力等软硬件的限制,更多关注的是仿制药及基层市场,而众多有实力企业的进入,无疑会让中小企业进行一次残酷的洗牌。     "我们其实已经发现跨国药企在中国市场动作越来越频繁。目前,三甲医院使用的药品近五成为外资品牌。现在,国外药企又在向三四线城市以及社区医院渗透,这对中国传统医药工业的冲击很大,也让国内药企颇为忧心。"某国内药企高管坦言。

复星医药_资本战略 !!

复星医药的资源整合 在医药产业格局中一枝独秀   20120514日《医药投资周刊》  一个企业的规模将会有多大,往往不取决于它拥有资源的多少,而是取决于它能整合资源的能力。  在中国的医药产业中,复星医药无疑是一个异类,这家以医药起家的企业,却又突破了做药的范畴,娴熟的资本运作手法,让其在当下中国医药产业多小散乱的格局中一枝独秀。 428日,复星医药发布了其2012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报告信息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复星医药实现营业收入16.46亿元,较2011年同期增长了13.2%,实现净利润4.31亿,比2011年同期增长了33%。这已经是复星医药连续多年以高于行业平均速度的方式实现增长。在复星医药这种高速成长的背后,实质上隐现着复星医药与其它医药企业不同的发展思路。 复星系的灵魂人物郭广昌曾言"复星过去15年来最大的成功就是抓住了机遇。"而通过借助资本参股或控股优质资源无疑是其抓取机遇的具体举措。然而,在资本的魔力早已被大众所认识的当下,在市场经济已经足够发达的中国,为什么却只有复星医药这样一家民营背景的医药企业可以在中国医药市场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准确的抓取其优质的资源?它又是如何将这么多的优质资源尽归麾下?它长袖善舞的秘密又在哪里?    
亲近资本  424日,复星医药发布公告称: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于2012419日举行上市聆讯,审议上海复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不超过4.76亿股境外上市外资股或不超过5.48亿股境外上市外资股并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申请,公司H股保荐人已收到香港联交所向其发出的信函。尽管公告同时声称该信函并不构成正式的上市批准,香港联交所仍有对公司的上市申请提出进一步意见的权力。但是业界普遍认为,鉴于复星医药的资本市场运营经验以及复星系的商誉,复星医药的H股上市基本已是定局。据此前复星医药披露的信息,此次复星医药拟在H股筹资6-8亿美元,发行的H股规模将不超过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20%,并附有不超过本次发行的H股股数15%的超额配售权,其募集的资金主要将用于境内外并购、国际研发平台和研发体系建设。  就在此前一天,423日,复星医药同样发布了其债券募资的公告。公告称,复星医药发行公司债券的申请已经获得了证监会的许可,拟向社会发行面值不超过30亿元的公司债券,首期发行规模为15亿。事实上,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为自我的发展融资已经融入到复星医药发展的基因之中。据复星医药的官网资料显示,1994年才成立的复星实业(复星医药的前身),在1998年便已经登录了资本市场,并且在2006年还曾获得国际金融公司IFC3.2亿的熊猫债券贷款。这在国内的医药同行还在一板一眼的依靠自有积累推进自身发展的时代,复星医药运用资本发展的眼界和手段无疑是超前的。与此同时,复星医药筹集和运作资金的能力也是让它的同行望其项背。20112月,复星医药的母公司复星集团宣布,与全球最大私人股权投资公司之一的凯雷投资集团进行战略合作,以各50%的出资比例共同认缴出资1亿美元,成立一只基金。随后又联姻美国保德信保险集团,将成立一只总规模为6亿美元的股权投资基金。与强势金融机构以及全球精英的结盟让复星医药找到了撬动产业的支点。    "
复式"扩张    324日,复星医药发布了其2011年的财务报告,报告信息显示,2011年,复星医药实现营业收入64.86亿元,较2010年增长了42.37%,实现营业利润15.80亿元,比2010年增长38.59%,利润总额增长了43.65%。这已经是复星医药连续多年以高于行业平均速度的方式增长,然而这种高增长却并不完全依赖于企业的经营,而更多反映的是资本的意志。这家以乙肝诊断试剂起家的医药企业,从它自成立之日起,通过资本的方式对外扩张便如影随形。郭广昌曾经坦言:"现在有些人把复星说成一个神话,给人的感觉是,好像这帮人运气特别好,摔了一跤,都捡到了金子。没那么容易,很辛苦的。复星的第一个100万是靠咨询赚到的,靠知识赚钱;第一个1000万是房地产营销做到的;第一个亿是靠生物制药赚来的;而第一个10亿是通过资本与产业相结合达到的,复星发展的轨迹实际上非常清楚。"  在复星系,并购整合,控股参股是他们的商业信仰。而复星医药的成长史同时也是"复星系"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复星系旗下负责医药投资的子公司,复星医药近年来秉承了其母公司的投资禀赋,整合动作频频。成立10多年以来,复星医药先后控股、参股投资了近40家企业,比如说控股了重庆药友制药、江苏万邦医药等企业,参股国药控股、天津药业集团、汉森制药、海翔药业等。近十年来国内市场化的商业环境无疑给了复星医药PE化的生存空间。中国的医药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的、大规模的整合时代。整个行业从过去2000亿元、3000亿元逐渐跨入万亿元,可见的未来是2万亿市场的空间。而中国有4700家生产商,13000家流通商,集中度低、竞争无序、产品低层次竞争、创新能力弱,也使得复星医药的并购整合成为了可能。    
产资结合  尽管对外投资已然是复星医药重要的发展战略,然而对复星医药来说,它却并不愿意被看做一家纯粹的PE机构。  复星医药的董事长陈启宇曾告诉记者,"如果我们医药企业,只注重收购兼并,不注重内生增长,这条路肯定也走不远。"在陈看来,跨国制药企业,比如强生,实际上它的并购整合和内生增长,都是作为企业的主要的核心。而复星医药的实际控制人郭广昌也否认外界对复星医药只懂财务投资的刻板印象,郭曾说 "一些人讲来讲去就看出我们很懂得财技,很懂资本市场,其实如果离开了复星含辛茹苦地培养这些产业,含辛茹苦地去创造利润,含辛茹苦地一步步提升我们的管理,资本市场会认可你吗?不可能的。"    人们曾经试图用巴菲特的商业框架来解释"复星系",也有人从复星医药乃至整个"复星系"的活法中看到了当年德隆的身影。而事实上,复星的投资模式与以上两者都神似,但又有所不同。  在一位业界人士看来,复星医药实际上是通过股权纽带,从而建立了一个长期的战略联盟,像国药控股及其相关的还有一致药业、国药股份,它们都是上市公司。而整个复星医药就是由这些群组成的。事实上,目前复星医药已经形成了从药品研发、药品制造到药品流通和零售的整个产业群,并且复星医药的这一触角已经延伸到医疗服务领域。通过资本带动产业,再通过产业打通资本市场的通路似乎是复星医药运作的重要模式。  20124月,复星医药的港股上市聆讯获得通过,这意味着复星医药很可能成为既上药之后第二家实现A+H股上市的医药企业。而赴港上市,实质上也是复星医药产业带动资本,资本驱动产业发展思路下的一个缩影。

持续优化....张江高科技园区 !!

张江核心园79个项目集中开工   2012-05-17 解放日报      昨天,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在张江高科技园区集中开工,为张江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增添了新的活力。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市政府正式批复同意扩大张江高新区核心园,将康桥工业区、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并入核心园后,三个园区第一次联袂举行产业项目开工仪式。张江变大了,张江自主创新的舞台和能级也在联动中变得更具魅力。 
扩容开辟新空间      新一轮扩园,为张江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统计显示,扩容后张江高新区核心园总面积为75.9平方公里。去年,核心园完成经营总收入3700亿元,同比增长21%,经济总量占上海GDP总量的4.2%,为拉动上海经济增长贡献0.7个百分点。随着昨天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张江三个园区的建设体量达到了 "两个400万",即在建项目建筑面积400多万平方米,拟建项目建筑面积达400万平方米。预计"十二五"期间,核心园每年将保持200亿元的产业类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总计达1000亿元。     浦东新区副区长、张江高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彭崧表示,未来几年张江重点建设项目将体现 "两大三高"的特点。"两大"是总量规模大和投资规模大。昨天集中开工的79个项目中,单体投资额超亿元有56个,占项目总数70%,其中投资超5亿元有15个,约占项目总数20%。"三高"是主导产业集聚度高、产业能级高和企业知名度高。本次集中开工企业大多为各行业的龙头,如盛大、惠普、复星医药、中国科学院、中国电信、蒂森克虏伯、延锋百利得、西门子医疗器械、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科文斯医药研发等,而总部研发类项目又占到项目总数的32.5%,这些既符合张江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也将是未来张江的希望所在。 
自主创新新突破      园区扩容的同时,张江自主创新的纪录则不断被刷新,一个个"第一"的故事在诞生。     去年,展讯通信有限公司在北京发布了全球首款商用40纳米手机芯片,标志着我国在半导体自主研发领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下转第5版) (上接第1版)同年10月,盛美半导体设备(上海)有限公司第一台12英寸单片兆声波清洗设备销售给韩国存储器制造巨头海力士,实现了海外市场的"零的突破"。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去年天士力药业有限公司投入4.5亿元,耗时10年研发的急性心肌梗塞治疗新药——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获得了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这是我国 "十一五"期间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中第一个生物制品Ⅰ类新药。据悉,目前核心园已参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16个重大专项中的5项,参与国家重大课题216项,园区知识产权专利授权历年累计达7277件,其中去年专利授权数就超过2000件。     随着新一批产业项目落户核心园,张江自主创新的亮点将更多。如在汽车转向器方面拥有全球最先进冷锻技术的蒂森克虏伯公司选择来张江发展,对于推动浦东高端汽车配套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意义;炬创芯(上海)微电子项目总部基地建成后,年销售额预计可达10亿元,将有力促进核心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产业上下游共同发展;投资8亿元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将以"1+X"模式,即一家综合性医院和多家专科医院,为长三角地区提供高端的医疗服务。 
宜居宜业新张江      产业项目加快建设,产城融合的脚步也紧紧跟上。随着一批环境优化项目陆续开工,张江有望告别"生活短板"。     张江高科技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江集团总经理丁磊表示,面积逾4万平方米的诺贝尔湖公园改造项目目前已开工,公园内将增设年轻人室外活动及人性化休闲场所。而位于科研教育区内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的曙光绿地项目将于年内开工,今后这里将拥有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滑板场、5人制足球场等休闲体育运动设施。     与此同时,地铁2号线金科路站周边的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正加紧推进,2014年开业后将提供42万平方米的办公、宾馆、商场、餐饮、大型超市、影城等商业配套及休闲设施,进一步优化张江的园区环境。此外,园区的人才公寓项目今年将在原有32万平方米的基础上,新推出政府包租的10万平方米房源,满足张江人才的居住需求。一座宜居宜业的现代化高科技园区将在张江出现。

行業洗牌在即 明膠龍頭受益

鉅亨網2012-05-19  "毒膠囊"事件之后,政府部門重拳整治,涉事企業關閉整頓,整個明膠行業亦面臨重新洗牌。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全社會對藥品、添加劑安全問題的高度重視,明膠行業有望迎來規範發展的新階段,相關優勢企業將迎來新機遇。   

供需矛盾將更加突出    根據2010版國家《藥典》,食用和藥用明膠對於鉻、鉛等重金屬的含量有非常嚴格的要求,但在此次毒膠囊事件中,眾多藥企所用膠囊都因鉻含量不達標而遭到輿論抨擊。眾多藥企在明膠供應上出現問題,與目前國內明膠行業供不應求的狀況是相關的。廣發證券研究報告顯示,2011年,國內食用和藥用明膠的供需缺口達1萬多噸。   中國日用化工協會明膠分會秘書長姚龍坤介紹,目前,全國明膠企業中獲得食用生產許可證、有資格生產食用明膠的企業僅有20余家。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估計,如果不算被工業明膠替代的食用明膠,合格食用明膠的實際缺口可能更大。  "毒膠囊事件將促使藥企未來只能選擇從可信賴的明膠企業采購原料,這勢必擴大目前的明膠供需矛盾,行業洗牌也將加速,優勝劣汰的效應將會更明顯。"私募基金經理冉蘭在談到明膠行業趨勢時說。   

明膠龍頭欲轉危為機   國內兩家明膠龍頭企業,青海明膠(000606)和東寶生物(300239)此前在原料供應方面也遭到外界質疑。不過,這兩家公司相繼發布了澄清公告,對外界質疑及時進行回應,而兩家公司的產品均順利通過了國家藥監局的專項抽查。   青海明膠董秘華彧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國家對明膠行業相對混亂的市場已經開始整頓,行業洗牌有利於淘汰大量的劣質明膠產品,青海明膠希望通過強化產品質量、規範明膠的流通管理,將此次危機轉化為企業發展的機遇。"  近期市場亦預期明膠價格將有一定上漲。華林證券醫藥研究員劉凱介紹說,在剛剛結束的2012年安徽藥品保健品交易會上,市場已反映出下半年明膠減產和漲價的預期,預計提價幅度將達20%。因此,從長遠看,明膠行業加速洗牌,龍頭企業業績向好的趨勢較為明顯。   據悉,為開拓毛利率更高的魚皮明膠市場,青海明膠投資了廣東明洋明膠項目,下半年即將投產。此外,東寶生物的上市募投項目也即將投產。  

中國品牌藥企呼吁:中藥國際化前景可期但現狀堪憂

20120521日新華網   新華網天津5月20日專電(記者劉元旭)20日,中國品牌藥企在此間深入探討中藥國際化的現狀與未來以及困難與主攻方向。這些中國品牌藥企認為,中藥國際化前景可期但現狀堪憂,國家戰略層面應加強海外中醫藥文化推廣,發揮海外中醫執業者隊伍的推廣宣傳作用,係統透徹研究各國相關法規。    中國品牌藥企沙龍第四次會議暨中藥國際化論壇20日在天津天士力現代中藥城舉行。來自江中制藥、華潤三九、東阿阿膠、雲南白藥、滇虹藥業、康美藥業、哈藥集團、仁和集團、天士力集團等國內知名藥企傳遞出探索實踐中藥國際化的強烈願望。    "中藥國際化已經成為中國品牌藥企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越來越多的中國制藥企業開始為之努力。"天士力集團副總裁孫鶴說,中藥國際化正在日益走向深入,中藥走向國際化的過程,是中西兩種文化碰撞的過程,是中醫藥與現代醫藥融合的過程,是語言工具轉換、技術方法轉變、理念意識轉變並最終達到標準統一的過程。    在走出去過程中,有困難也有機遇。江中集團OTC事業部總經理黃宇博說,中醫藥在治療一些慢性病、疑難病和老年病等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但國際化面臨文化背景差異、中西藥標準不同、安全性受質疑、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足等一係列難題。    論壇上,部分與會企業表示,天士力復方丹參滴丸作為申報美國FDA的第一例復方中成藥,目前正在開展國際化Ⅲ期臨床試驗,為中藥國際化之路提供了很好的借鑒,也再次證明在中藥國際化徵程中,企業可以通過自身努力大有作為。    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會長、中國品牌藥企沙龍名譽主席白慧良說,當前我國醫藥行業多小散亂,最近的毒膠囊事件損害了行業信譽,創造品牌是當前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是企業獲得核心競爭優勢的基礎。    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邱華偉認為,除企業自身努力外,國家層面也需要給予更多支持。    中國品牌藥企沙龍是由東阿阿膠、江中制藥、天士力、雲南白藥、三九等五家國內品牌藥企于2010年4月發起成立,採用輪值制度,每年舉行兩次沙龍,目前已有9家國內品牌藥企加入。

中國起步中的麻醉藥市場 ...

麻醉藥:無痛世界的誘人“錢”景    鉅亨網2012-05-21    作為無痛世界的典型醫藥產品,麻醉藥近幾年在中國醫藥市場增長速度可觀。有券商研究報告認為,國內醫藥手術量未來兩三年將增加到5500~6000萬例,實現翻番,麻醉藥品的需求量也將相應增長,市場潛力巨大。   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的私募基金表示,麻醉藥作為醫藥行業的一個子行業,在醫改的大背景下,增長空間巨大,相關個股的投資機會值得挖掘。    據了解,麻醉用藥主要包含鎮靜催眠藥、麻醉藥、麻醉鎮痛藥和肌松藥,近5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8.5%,這一數字明顯高於藥品行業平均值,其中主要的子行業是麻醉藥和麻醉鎮痛藥。麻醉藥受到國家政策的嚴格監管,行業壁壘很高,這決定了少數麻醉藥企業高毛利有望持續。   深圳天力拓投資合伙企業投資總監王先春認為,隨著國家醫保覆蓋面擴大,老百姓醫療支付能力提高,以及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未來麻醉手術量有望大幅增長,麻醉藥市場增量空間巨大。   深圳一位對醫藥行業頗有研究的私募基金總經理認為,除了疾病帶來的手術麻醉藥需求外,現代人對體形和外貌要求越來越高,由此帶來整形麻醉手術量的增長,這一塊的空間不容忽視。此外,現代人的保健意識大大增加,對疾病治療中的疼痛感減少愿望強烈。在國內中樞神經系統藥物市場尚屬於新興市場,由於基數較低,未來這一行業業績爆發性更強。以嗎啡消耗量為例,中國嗎啡使用量仍然處於非常低的水平,麻醉藥相對消費不足,具有競爭力的中國麻醉藥企業將分享行業的高成長。國內麻醉藥市場中目前仍然是進口藥物占據主導地位,如禮來的抗焦慮抑郁藥、阿斯利康的麻醉藥品、西安楊森的抗精神病藥、浙江杭州賽諾菲聖德拉堡民生制藥公司的抗癲癇藥等。在國家加大醫保覆蓋面,降低消費者負擔、趨向使用廉價藥物的背景下,未來國產麻醉藥將體現出價格優勢,從而拓展國產麻醉藥的市場空間。不過,廣東達融投資董事長吳國平等也表示,國內藥企中生產麻醉藥的不多,行業競爭并不激烈,一方面,那些產品線不斷完善、營銷渠道建設好、研發能力強的麻醉藥企業投資機會值得重視;另一方面,隨著未來新的麻醉藥企業的加入,行業洗牌和重塑競爭格局在所難免,后起之秀的麻醉藥上市公司更需要投資者去認真挖掘。   目前國內與麻醉藥相關的上市公司有:人福醫藥,主攻鎮痛、芬太尼系列;恩華藥業,主攻鎮靜中的靜脈麻醉鎮靜、催眠(咪達唑侖、依托咪酯);恒瑞醫藥,主攻鎮靜中的吸入麻醉(七氟烷)、肌松藥(順阿曲庫胺)、鎮靜催眠(右美托咪啶)。

医药业进入黄金十年期 12股前景无限

20120521  凤凰网财经   食品饮料行业和医药行业属于大消费板块,在扩大内需的背景下,食品饮料行业和医药行业未来的前景如何,其投资价值在哪里?获得医药生物行业最佳分析师第一名的申银万国分析师罗鶄在接受采访时称,医药行业未来十年都将是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 
医药迎来"黄金十年"  在不少投资者眼里,医药行业是个防御性行业。申银万国医药行业分析师罗鶄却不这么认为。她认为,医药行业并不是一个防御性的行业,而是一个成长性的行业,未来十年都将是其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虽然未来经济增长可能放缓,但是老龄化的状况使得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同时消费升级的存在也是行业发展的助推器。对医药需求的增长将为医药行业开启很大的发展空间。  对于医药股,罗鶄认为今年率先上涨的是去年受到极度压制的化学普药类上市公司,并且未来很有可能进一步上涨。去年,这些公司的盈利被压得很低,投资者对于它们的预期也较低。到今年的一季度,这些普药类公司的盈利垫底、估值也垫底。如果现行的"低价招标"政策改变的话,它们的盈利和估值也将得到恢复,股价将反弹。  罗鶄指出,下半年,如果国家推行对基本药物统一定价的政策,政府也将选取大企业进行药品的定点采购,那么基本药物的使用也会向大企业集中,这些已上涨的股票在下半年还会有一定的机会。从中长期来看,行业中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二线公司也已具备了投资价值。  那么医药行业未来的价值在哪里呢?罗鶄指出,就板块估值而言,现在医药板块整体的市盈率在18倍左右,大多一二线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也刚超20倍。短期来看是较为合理的。但下半年随着医药行业盈利的提升、需求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也会有相应的上涨。  去年医药行业的盈利受到颇多压制。比如,国家在去年5月份左右出台了"限制抗生素"使用的相关方案,医院也开始严格执行政策,这导致了对抗生素类药物的需求减少。而且,去年仅贵州一地就关闭了9个左右的浆站,生物制药整体发展也受限。而今年下半年,这些不利因素将逐渐消除。中成药行业在去年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利润空间收窄。而在今年中药原材料价格下跌的情况下,相关企业的盈利增加,而且下半年也将有不错的发展。罗鶄认为,生物制剂和中成药行业在今年下半年将保持30%左右的收入增长,前景乐观。 
食品饮料下半年仍有收益空间  食品饮料行业在下半年的整体状况如何?对此,申万分析师童驯认为,食品饮料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该行业将在中长期受益于未来消费的整体发展,情况乐观。随着未来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以及中产阶层的日益崛起,消费的自身升级以及人们对消费需求的提高也可期待。童驯指出,就目前而言,食品饮料板块的整体估值并不高,投资价值已显现,但公司股价的快速上涨还缺乏短期催化剂。  国泰君安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胡春霞指出,食品饮料今年一季度仍然保持了还不错的增长,目前看下半年预计仍能有一定的业绩增幅,但是预计增速应该会下降,一方面是基数高了,另一方面消费今年的确还是受到经济不景气的影响。食品饮料细分为酒类、乳制品和肉制品等,关于子行业,胡春霞指出,目前来看,白酒、乳制品、啤酒仍然是比较看好的几个行业。  就投资策略而言,童驯认为,今年5~6月该行业的相关股票将跟随大盘波动,而在下半年将会带来超额收益。胡春霞指出,食品饮料行业今年仍然能有绝对收益,但是考虑到白酒的景气度已经达到高点区域,行业增速应该会明显下降。(第一财经日报)

面對外界質疑自肥 國科會清理門戶力求脫胎換骨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面對監察院糾正,及回應外界質疑部分主管人員身兼多項計畫主持人,國科會主任委員朱敬一今日表示,將厲行迴避原則,國家型研究計畫做出五大轉變。國科會主任委員朱敬一今日表示,將厲行迴避原則,國家型研究計畫做出五大轉變。 朱敬一指出,國科會委員會議今日通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正副首長及一級單位主管申請專題研究計畫處理原則」,明定國科會主委於任職期間不得申請或執行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的補助。另外,國科會副主委及一級單位主管於任職期間計畫以1件為限,經費不超過任職前3年平均,所申請的專題研究計畫由主委召集專案小組審查,副主委及主管人員全程不得參與審查作業,主管手上現有計畫應於3個月內「出清」。朱敬一親自回答記者提問,右為國科會副主委張清風。(歸鴻亭攝影)   朱敬一強調,為確保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案件公正客觀,同時兼顧延攬具有宏觀推動國家科技發展能力及學術成就優異者擔任學術主管,主管執行專題研究計畫將嚴加瘦身自律,建立相關迴避機制。其次,由國科會成立「國家型科技計畫轉型或退場機制小組」,針對國家型科技計畫近年來對國家研究經費排擠,在國家財政窘困、預算緊縮下,重新規劃國家型科技計畫之轉型或退場機制,將做出「脫胎換骨」的五大轉變。   
朱敬一說明,改進重點包括下列5點:  1.調整國家型科技計畫總體規劃與議題徵求作法,將由「集權式統包」改為「規劃性分包」。國家型計畫總體規劃重點後,以若干項主軸專案計畫為單元進行規劃,並公開徵求,避免「所有人才全數涵納在單一大計畫之下」,以健全評審、批評的環境。 2.強化國家型科技計畫之管理。總主持人或執行長,要近乎全時投入、全時管理,以大幅提升管理強度。必要時,國科會將協助配套,以利延攬適當人才出任總主持人或執行長。 3.改進指導小組組成,增加產業人事比例,以強化指導功能。4.訂定國家型科技計畫退場原則與程序。除能源國家型計畫以外之現有計畫,皆已執行一段期間。這些計畫應於計畫期程結束一年前,自提退場計畫,並明定核心設施等維運方式與計畫結束後一般計畫預算回歸處理,三年後分別以20%10%為上限,不得超過。 5.強化績效評估機制,國家型計畫成立時,即須明確設定計畫目標與績效評估規劃,按期追蹤。評估將不再侷限於「論文發表」或「專利獲得」等不具參考比較基礎之指標。

克流感健保給付放寬??!!

流感來襲「免驚」 克流感可健保給付   優活健康資訊網2012-05-18  H1N1新型流感在全球曾經造成恐慌,並在許多國家蔓延,先前研發出的「克流感」就成了新流感盛行時最搶手的藥品,治療效果為醫界肯定的早期服用抗病毒藥劑,將可避免感染導致造成嚴重併發症的情形,注意區別感冒症狀與流感的不同。健保局為提高給藥便利,已將克流感納入健保給付,民眾可安心抗流感。  在克流感的用藥方面,有下述情形之一者即符合健保給付條件,符合下述類流感病例定義,且經檢驗A型流感病毒抗原陽性時可使用克流感。且應於症狀發生的48小時內開始連續使用5天。病患若繼續發病同時符合三項症狀:突然發病,有發病(耳溫≧38℃)、呼吸道症狀或具有肌肉酸痛、頭痛、極度倦怠感其中一種症狀,需排除單純性流鼻水、扁桃腺炎與支氣管炎,都必須提高警覺。  有流感併發重症初期症狀者,因無快篩試劑可用或快篩結果為陰性之病患,如有,呼吸急促(運動中或是休息狀態時)、呼吸困難、發紺(缺氧)、血痰、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等危險徵兆,而兒童的危險徵兆除上述情形外,還包含缺乏意識、不容易喚醒及活動力降低都應究之診斷病情。 H1N1新型流感病患常在秋冬湧現疫情,健保局已將克流感納入健保給付,只要在健保特約醫療院所即可用藥,增加民眾取得藥物的方便性,以及時獲得醫療服務。面對新型流感無需過度恐慌,有病就醫,遵醫囑服藥,並適時戴口罩,重視咳嗽新禮節。保持個人衛生勤洗手,保護健康一把罩,手護健康,全民聯手對抗新流感。

台灣醫美、健檢 自由行和商務市場 自行努力??!!

醫美甜頭未嘗 已挨批排擠健保    2012-05-20 【中央網路報】    台灣醫療觀光尚在起步階段,國際病患僅占台灣門診病患比率不到0.3%,國外醫美占台灣醫美人次的2%,醫界尚未收割國際醫療的果實,卻已被外界質疑排擠健保醫療資源。根據中央社20日報導,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劉梅君日前指出,台灣醫院89成的醫療收益與資源來自健保,在衛生署核可39家可承攬國際醫療的醫院中,不乏護理人力不足、住院一床難求者,若再包攬陸客醫美健檢,醫護人手更加吃緊,台灣病患只能靠邊站。醫改會認為,泰國推動觀光醫療後,醫師爭相投入私人醫院或醫美整形科別,服務國際病患或自費客層,導致公立醫院或基層醫師流失;另外,大陸民眾湧進香港生產,以致香港本地產婦被排擠,這也是國際醫療的後遺症。不過,行政院衛生署委託的國際醫療管理工作小組執行長吳明彥、新光健康管理中心卻不以為然。吳明彥指出,台灣推動國際醫療,並未衝擊國人就醫。鴻毅旅行社董事長蔡家煌等旅遊業者說,政府對外國人核發醫療旅遊簽證,手續實在麻煩,很多東南亞民眾根本來不了,直接去新加坡還比較省事。吳明彥引用衛生署民國100年度國際醫療統計指出,國際病人的門診人次只占台灣全部門診的0.29%,住院人次只占全部住院的0.27%;至於自費的健檢及醫美的國際人次,各只有32549842人次,分別占總健檢人次的2.74%及總醫美人次的2.09%。    吳明彥說,台灣醫界所面臨的一床難求、血汗醫院等問題,是因為健保實施總額預算,民眾保費不能漲太多,醫院只好抑制成本、壓縮人力,知名醫學中心的病人等床或等開刀、以及急診塞爆等問題,和發展觀光醫療並無必然因果關係。新光健康管理中心總經理洪子仁認為,醫學美容以診所為服務主力,完全是自費市場;至於健檢市場,各大醫院還有3成以上的空間可以容納國際客源。國泰集團今年新成立完全獨立的國泰健檢診所,陸客根本不會跑到國泰醫院和台灣客擠在一起。吳明彥說,在台灣製造業已外流的客觀環境下,台灣應就服務業來提升國際化程度,達成上述目標,國際醫療是台灣最有競爭力的6大新興產業之一,亞洲印度、泰國、馬來西亞、日本、新加坡及韓國也在積極進行國際醫療,這證明觀光醫療是全世界趨勢。 不過,衛生署推動國際醫療的策略是核可「醫院」承攬國際醫療,外貿協會推動國際醫療,讓醫院和診所策略合作,因此每當國外重症病患來台治癒時,或是陸客團在醫院安排高價健檢時,相關醫院莫不召開記者會競相宣傳。相形之下,綺顏診所和一些醫美診所一樣,每年寒暑假,總有一些留學生、台僑、台商上門接受醫美療,診所詹育彰說,偶而會遇到陸客上門,他們都是由熟人帶路介紹,一回生,兩回熟,下次自己相招朋友前來。政府對醫美診所、健檢中心,並未提出小而美的策略,吸引自由行和商務的散客,診所只好靠口碑、靠媒體曝光度,自己努力。  

医改政策下药业遇困局:58家化药公司的4大出路

发布时间:2012/5/21 9:08:00 来源:药品资讯网信息中心   人口老龄化、医疗服务普及化、人口红利消失……在一系列社会进展的过程中,医药行业成为投资领域炙手可热的板块。医药黄金十年盛宴开启,却遭遇了一系列医改政策。 本期的理财周报为你画出在目前医改政策和政策趋势下,医药行业内上市公司的众生相。由于医药行业涉及细分领域众多,本期我们将目光聚焦在化学制药领域。这不仅是医药行业最大的子板块,也是最传统,受医改政策影响最大的板块。 按照申银万国的行业分类,由在化学原料药和化学制剂两个细分板块构成的化学制药行业,目前在A股有58家上市公司。     "

三头一尾"构筑优势   为了从不同的切面考察这58家公司,我们从业务的销售市场、研发能力、产品独创性、产品的多元化等方面对公司进行了评估。  最为普药类的化学制药公司,是受医改政策影响最大的公司,三头一尾的优势把控就成了公司竞争力核心组成。所谓的三头指的是批文壁垒、政策领域壁垒和技术壁垒。批文壁垒指的是《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规定1-5类获批化学药物可有3-5年监测期,这期间药监局不批准其他厂家生产、改变剂型和进口。新药可获得较高的定价,还可以避免激烈的价格竞争。政策壁垒则是指在某些药物领域的特殊定价方式,如国家对有成瘾性的麻醉药品实行定点生产政策,竞争不激烈。不需要招标,由国家制定最高出厂价和零售价,价格稳定。生产壁垒则是指公司层面的专利研发能力。如多肽药物特利加压素和卡贝缩宫素技术壁垒较高,申请厂家少。而翰宇药业具有多肽生产技术上的优势产业化平台,实现了从原料药到制剂的国产化,构筑出更高的多肽领域壁垒。 

寡头营销白热化    但其实绝大多数的普药公司都将火力集中在营销渠道上,这指的就是"一尾",拥有专科领域的丰富产品线、较强的销售能力、较强的专科药物研发能力及资源投入产出能够最大化。以科伦药业为例子的输液行业,行业进入壁垒并不高,而运输成本致使各大公司要在各地圈地,就地生产。当市场已经进展到如今的寡头竞争阶段以后,在对输液产品使用限制呼声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转型挖掘新业务是这些寡头公司必须面对的问题。

肠道菌群失衡可致全身免疫系统过度活跃

发布时间:2012/5/21来源:药品资讯网信息中心   日本理化研究所的专家日前在最新一期美国学术刊物《科学》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一种免疫抑制性受体控制着肠道菌群的构成,如果这种受体缺失,肠道内的微生态环境就会紊乱,进而导致全身免疫系统过度活跃。该报告指出,人体肠道内生活着5001000种细菌,它们调节肠道免疫系统并使其适度活跃,以维持人体健康,肠道菌群的构成对于这种适度活跃非常重要。   日本理化研究所免疫与过敏科学综合研究中心的专家,以肠道内数量巨大、具有抗体活性的免疫球蛋白A为线索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免疫抑制性受体PD-1具有维持免疫球蛋白A的质量和控制肠道菌群构成的作用。  此前的研究表明,PD-1受体能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而PD-1受体缺失的实验鼠,其免疫系统会有过激反应,最终出现自体免疫疾病症状。不过,如果把PD-1受体缺失的实验鼠肠道内的细菌除去,实验鼠便不会出现自体免疫疾病症状。但是,肠道菌群如何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其详情一直未获得解释。  日本理化研究所的专家以PD-1受体缺失的实验鼠为对象,研究了其肠道内的免疫球蛋白A和肠道菌群构成。他们发现,这些实验鼠体内产生免疫球蛋白AB淋巴细胞数量和正常实验鼠基本相同,肠道分泌的免疫球蛋白A数量也与正常实验鼠相同,但是PD-1受体缺失的实验鼠体内产生的免疫球蛋白A与肠道细菌结合的能力有所减弱。  受此影响,肠道菌群的构成发生变化,益生菌双歧杆菌减少到几乎检测不到的程度,而通常数量较少的有害肠杆菌属细菌却增加到原先的400倍左右。  另外,PD-1受体缺失实验鼠体内产生炎症细胞因子的辅助性T细胞的数量增加到原先的4倍,通常只存在于肠道内的肠道细菌抗体在血液中也被检测出来。  专家们根据上述变化得出结论:肠道内微生态环境紊乱可导致全身免疫系统过度活跃,进而有可能出现自体免疫疾病等病态变化。  参与这项研究者认为,这些新发现有望帮助开发预防或缓解自体免疫疾病症状的新方法。专家们还希望今后继续深入研究肠道内微生态环境对全身免疫系统产生影响的详情。

21个乳腺癌癌症基因组分析详情

发布时间:2012/5/21药品资讯网信息中心          

21个乳腺癌背后的奥秘  研究组在21个乳腺癌基因组中发现了将近20万个突变,通过分析每个癌症中的突变,研究人员区分出了不同形式的突变,这些突变似乎代表了这个病人一生中,个体细胞基因组中过去出现的突变机制的痕迹。这些痕迹就像是留在癌细胞DNA中的考古学印记,癌细胞中的突变过程在癌症引起注意之前很多年,就已经被激活了。 之前关于这一方面,科学家们了解的很少,甚至是空白。"这项研究指出了一个极其复杂的突变全景图,每个癌症好像都是由不同突变过程组成的不同组合",Mike Stratton教授说。 "我们就像考古一样挖掘出了这项癌症基因组,揭示了之前未知的突变模式。虽然我们并不确切了解引发这些突变模式的生物学机理,但是我们认为正常细胞中的产生突变的某些过程,被过度激活了,这样简单的引发了过多突变的出现,造成癌症。" "我们并不认为这些突变模式是由外部因素,比如吸烟,或者光照引起的,这些常被认为是引发突变和癌症的因素,相反我们认为引发这些突变模式的是内部细胞机制缺陷。不过目前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实验,来验证这一观点。"     其中一个新突变机制就是在小区域基因组中出现大量突变的异乎寻常的过程,研究人员将其称为"kataegis"(希腊语中"雷雨"的意思)——虽然之前从未描述过,但Kataegis在乳腺癌中十分常见,在21个乳腺癌基因组中,13个乳腺癌就出现了kataegis。这种密集出现的突变可能出现在某个时间点,而不是随着癌症进展,分步积累出现的。在kataegis中,基因组非常将近的位置上出现了大量置换突变",文章的第一作者,Sanger研究院 Serena Nik-Zainal博士说,"它们具有不同的突变位点,并且常常与大型重排同时出现——这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突变模式。" "我们希望这种现象并不局限于乳腺癌中,目前的测序技术让我们获得这些之前无法获知的研究发现。"     kataegis突变模式极富特点,研究人员推测kataegis与一种蛋白家族:APOBEC有关,这一蛋白家族成员在实验室环境中,能诱导出相似的突变,被认为参与了对抗病毒防御过程。这些研究人员发现的突变过程有助于将带有BRCA1BRCA2突变的女性患者,与其他更常见,或者更少见乳腺癌患者区分开来,研究人员推测这些不同的突变模式在其它癌症中也可能存在,能用于预测治疗反应,比如针对BRCA1/BRCA2 癌症对PARP抑制剂的反应。  

21个乳腺癌生活史 "我们希望看看能否破译每种癌症'加密'了的基因组",Peter Campbell说,"所有癌症都是由于一个家族的细胞组成,全基因组测序揭示了它们多年生活的遗传记录,帮助我们追踪形成不同家族细胞的差别。"随着细胞分裂和繁殖,突变自然积累,研究人员发现,细胞积累这些突变,就会驱使癌细胞进入不同的亚群或者克隆,在这些分析的乳腺癌样品中,研究人员发现出现不同克隆十分常见。而且研究也发现一个亚克隆也能成为癌细胞主导群体,这种主导亚克隆占据了超过一半所有乳腺癌分析中的癌细胞,只有当这种亚克隆生长得足够多,临床上才能发现这个肿瘤。这不同于出现成百上千突变的肿瘤,说明癌症出现的这个最终阶段也许需要花费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我们深入探讨了肿瘤DNA"Serena Nik-Zainal博士说,"首次揭示出乳腺癌基因组的精细构架,我们将这些数据整合成了癌症的进化树"。这样研究人员就能分析分支出现的时间,了解癌症发展的不同阶段出现什么过程,以及每个亚克隆在肿瘤中占据的比例。研究人员发现一些突变过程在整个癌症发展全过程中都起作用,而有些突变过程则仅在癌症发育晚期出现。比如说,具有许多额外基因拷贝的四种癌症是赫赛汀(Herceptin)这种药物攻击的靶标,研究人员发现第一个额外拷贝基因在乳腺癌非常早期就出现了,但超乎他们的预期,其它的20-30个拷贝是在很晚时期才出现的。 "目前癌症治疗并不考虑亚克隆多样性,常常只靶向主导亚克隆",Stratton教授解释道,"这就有可能其它小的亚克隆重新复制,变成主导克隆,从而引起癌症复发。"这些研究对于我们了解乳腺癌如何在诊断出来之前的几十年里,发生发展的。下一步研究组将进行更多类型癌症的基因组测序,同时也将改进目前这一方法。               

 

我国靶向抗癌新药CM082项目进入临床

发布时间:2012/5/21 药品资讯网信息中心   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CM082抗癌新药项目进入临床研究。CM082是由国际著名新药研发科学家梁从新博士设计的一个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药。  据梁从新博士介绍,CM082项目是瞄准辉瑞公司目前已上市的靶向抗癌药舒尼替尼开发的下一代替代产品。舒尼替尼对多种癌症肿瘤有很好的药效,但其高毒性使之不能对病人连续给药,也不能与其他抗癌药联合应用,大大限制了舒尼替尼的应用和疗效。CM082项目的研发目标是保留舒尼替尼的药效,同时大幅降低其毒性。梁从新博士也是舒尼替尼的主要发明人之一。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唐明博士介绍说:"绝大多数抗癌药,包括靶向抗癌药都存在毒性太大的难题,梁从新博士做的几个抗癌新药项目就是冲着解决这个全球大难题而来。卡南吉公司有幸把梁博士的CM082项目吸引回国,我们有望做出中国第一个与全球市场同步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药,造福中国的癌症患者群体。杭州贝达药业丁列明团队去年上市的埃克替尼是留学生回国做成的第一个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药,这是中国制药业的一个历史性突破。虽然做成一个世界一流新药难度大、时间长、成功比例低,但全国有不少团队在做这个方面的工作。大家一起努力,就有望为中国的癌症患者提供多种吃得起的世界一流抗癌新药。"卡南吉公司和合作伙伴美国Xcovery公司在中美两国联合同步开发CM082(在美国项目代号为X-82)抗癌新药,并于去年初同时完成了临床前研究。由于美国对新药临床实验项目实行报备制管理,Xcovery公司在去年2月份就获得美国药监局的同意开始临床I期研究,目前已进行了一年零三个月。梁从新博士透露,X-82项目在美国的临床实验进展顺利,结果良好。在每天一次给药的临床I期实验病人中,给药剂量已爬升了20,但只观察到一些轻微毒性反应,证明这是一个罕见的低毒性抗癌药。在这些已经没有有效疗法的晚期癌症病人中,大多数人的实验结果是"稳定病情",即肿瘤生长明显地被抑制住,而且有一例的结果是"完全缓解",即肿瘤完全消失。X-82项目早期临床实验得到的安全性和药效结果非常令人鼓舞。   卡南吉公司正在启动临床I期研究的前期工作。公司将争取尽快完成新一轮融资,支持临床I期和II期研究。对于目前CM082项目在中国的研发进度落后美国一年多的现状,唐明博士认为是有弊也有利。中国的患者不能尽早得到CM082新药带来的好处确实令人遗憾,但是卡南吉公司晚于美国合作伙伴一年多开展临床研究,可以充分借鉴合作伙伴前期实验中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更快、更省、更好地在中国重复完成临床实验。  CM082项目是上海张江新药孵化平台孵化的第一个新药项目。此前CM082项目的临床前研究主要是由张江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风险投资方式提供主要研发资金,卡南吉公司采用全外包商务模式,VIC(风投+知识产权项目+CRO外包服务)模式完成的。CM082还被列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得到了中央和上海市财政的支持。桑迪亚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和上海国家食品药物安全评价中心等单位提供了研发外包服务。  CM082项目之前,卡南吉公司在新药研发方面付出很大代价探索了好几年,尝试了多种商务模式开发不同新药项目,但结果都不理想。CM082项目临床前研究的成功,不仅验证了梁从新博士发明的这个新药项目在科学上的先进性,同时也验证了在中国用VIC模式进行新药研发的先进性,为在中国高效开发世界一流新药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