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20, 2017

衛福部 研擬 放寬醫師 通訊看診法


生醫產業能否茁壯 繫於法規鬆綁 2017-09-20聯合報 KPMG安侯建業健康照護產業主持人 蘇嘉瑞 生技醫療產業是下一世代最重要的產業成長動能之一,尤其結合大數據資料庫,遠距雲端互連網,超高速電腦與人工智慧,能讓台灣經濟順著既有資訊產業及健康照護等基礎開創新局面,然而生技醫療產業能否發展茁壯,則與法規制度的引導或限制息息相關。日前閉幕的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即有委員建議應提供生醫法規的推動平台。近日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鍾熙亦撰文指出對於精準醫療、長期照顧與遠距醫療在大中華區產業競爭下的憂心,以及對醫療服務應在法規適度鬆綁上的剴切建議。政府確已積極朝向將醫療服務與生技產業整合以產生綜效,例如積極推動新竹生醫園區的特色醫療聚落計畫。衛福部也已研擬適度放寬醫師法第十一條有關「通訊看診」的規定。行政院會日前通過的「長期照顧服務機構法人條例」草案,有限度開放公司可以社團法人的社員型式,參與投資及經營住宿型長照機構。一方面立法保障公司的投資權益;另一方面則以建立完善會計制度、提高保留盈餘及限制董監比例,加強長照住民的權益保護以及長照機構的法人治理。金融保險業擁有低成本的長期資金,長照服務機構將是合適的財務投資標的之一。此外,如依據金管會增訂的「實物給付型保險商品」專章,結合健康管理、醫療、護理、長期照顧、老年安養及殯葬等實物給付保單,亦能將既有的長照保險保戶轉為潛在的長照機構住戶;對岸的泰康保險集團已成功利用保單連結高端養老服務來篩選高資產客戶,同時提供保險、財管、醫養、殯葬等全方位服務。因此適度開放保險法及保險業資金辦理專案運用社福事業投資管理辦法,將能整合政府與民間量能,共同投入銀髮照護,提供高品質銀髮照護服務,並促進長照機構永續發展。

麗臺&日本Integrity Healthcare 合作心臟 遠端醫療開發


台日攜手攻生技 仁寶、麗臺結盟日商簽協議 2017-09-20經濟日報 記者 黃文奇╱即時報導 工研院20日舉辦「2017健康促進產業國際商機媒合會」,邀請五家知名日本業者擴大台日合作機會,發布台日產業合作兩個成功案例,促成仁寶集團與日本松下集團及松下產業科技三方簽訂健康產業合作備忘錄、及麗臺集團與日本Integrity Healthcare公司策略聯盟, 將有利於日本業界加強與台灣業者合作進行遠端醫療方面的開發。日簽訂儀式由仁寶與松下集團與松下產業科技代表,簽署三方將共同研發健康照護加值服務;麗臺集團董事長盧崑山與日本Integrity Healthcare公司代表取締役會長武藤真祐,針對全方位遠距照護方案策略簽署合作MOU為台日攜手發展健康產業合作及服務開啟新里程碑。仁寶與與松下的合作,將朝向整合研發、技術、通路,開發雲端加值服務。有鑑於未來樂活保健及居家長照的市場需求龐大,仁寶與松下產業科技針對目前國家結構人口老化的趨勢,計劃運用松下產業科技在健康產業發展的經驗與IC 設計的技術,結合仁寶在系統整合研發及生產製造的能力,以及松下產業科技的通路開發優勢,三方共同簽訂合作協議。麗臺方面,該公司與日本Integrity Healthcare公司,策略聯盟合作,整合全方位心臟遠距照護方案輸出海外。麗臺科技為全球知名的繪圖卡研發製造專業廠商,日本Integrity Healthcare 公司則屬於Tetsuyu Group集團下的組織,主要提供居家照護服務、護理轉介服務及健康照護科技方案。麗臺科技與日本Integrity Healthcare 公司未來將採策略聯盟合作,應用麗臺銷售的心臟穿戴裝置及雲端照護方案,結合日本Integrity Healthcare的遠距醫療及健康照護資訊平台,整合為全方位的心臟遠距照護方案,其中包含O2O (Online To Offline,離線商務模式)的線上到線下服務,並由創辦人武藤醫師在日本進行示範場域的驗證,結合台日的技術優勢及市場經驗,進一步將此創新照服務方案複製到大陸及新加坡市場。

晟德集團(共70家公司) 總資產341億/總負債180億 (高流動現金&銀行定存:約100億)


週刊指債務沉重?晟德反駁:財務穩健20170917日《先探投資週刊》指出,生技廠晟德(4123股本達29.19元,但負債高達180.84億元,債務太沉重,加上董座林榮錦與東洋官司糾紛,是造成晟德股價破底的原因。晟德今反駁,指報導內容與事實不符,不管在個體或合併報表,財務狀況都相當穩健。晟德15日股價收在50.3元,為近3年低檔區。晟德指出,個體財報中,至今年6月為止,總資產達105元、總負債38億元;總資產中權益法投資包含已上市櫃之股票帳面金額68億元,惟總市價已逾107億元;總負債主要包含銀行借款13億及兼具股權和債權性質之可轉換公司債22億。 至於合併財報方面,晟德指出,至今年6月底包含晟德個體財報及合併集團子公司共計70家公司之財務數字。合併總資產341億,合併總負債180億,合併總資產中具高流動性之資產(現金及銀行定存)100億,資產品質健康。合併總負債中,除晟德個體財報之總負債38億外,主要包含子公司澳優集團之銀行借款65及營運應付帳款34億、預收貨款25億;而其中子公司澳優集團的銀行借款,主要是考量其子公司遍及全球各地,為妥善安排跨國間資金調度,外公司之資金需求多以定存單擔保,向銀行借款取代資本金匯出,以保留資金運用彈性。因此,晟德表示,不論在個體財報或合併財報,財務狀況均十分穩健,營運也力求穩定成長,以期為股東創造最大利益,為確保全體股東權益,若有媒體刻意報導偏頗不完整之資訊誤導投資人,晟德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江俞庭/台北報導)

(CAR-T 完全治癒癌症署光) 中國迎希望: 南京傳奇生技,Nanjing Legend/科濟生物CARsgen Therapeutics /藥明康德( Juno合資)/ 復興醫藥(Kite夥伴)


從科學新知、到創業、到科普–CAR-T正顛覆癌症醫療,台灣在哪裡?by鄭志凱 2017.09.20 CAR-T這樣重要的醫療技術發展上,台灣似乎無感缺席。政府政策法規缺乏前瞻性的視野,學術研究找不到適合的切入點,醫療單位當然只能袖手旁觀。只有再過幾年,台灣的癌症患者必須到中國大陸接受免疫治療的時候,大家才會感受到事態的嚴重。828日,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市場還未開盤前,吉利德科學公司(Gilead Science)宣佈以120億美元收購凱特製藥(Kite Pharma)。凱特的股票應聲從$138元上漲到$178不過一年前,凱特的股價還不到$60元,一年之間漲了3倍。吉利2016年營業額300億,淨利135億,但公司市值僅有950億美金,現在卻花13%的市值,買下一家一年賠3億美金、新藥尚未被批准的小公司?然而消息宣佈後幾天內,吉利德的市值反而上漲到1,110億,漲幅超過併購凱特的價錢。這個併購新聞在全球的生技產業投下了一顆深水炸彈。它的震撼性倒不是因為天價的併購金額,而是這次併購正式開啟了CAR-T癌症免疫療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簡稱CAR-T)的新紀元。

可能改變癌症世界的新療法 血液中的T淋巴細胞,在人的免疫系統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T細胞基因上嵌入癌症抗原受體(antigen receptor),使得被改造過的T細胞能夠跟癌細胞結合,隨之吞噬,這是CAR-T癌症免疫療法最基本的概念。原理雖然簡單,細節卻很複雜,臨床實驗更是一條漫長的道路。歷史上第一個接受CAR-T治療的病人是6歲小女孩艾蜜莉(Emily Whitehead)。2012年,她的血癌到了末期,醫生束手無策,只能建議她參加諾華製藥公司(Novartis的臨床試驗。沒想到5年後她的癌症症狀完全消失,艾蜜莉也成為CAR-T療法無窮希望的象徵。而就在吉利德收購凱特消息披露後的3天,美國FDA正式發與諾華公司藥證,從此25歲以下的血癌年輕患者能夠像艾蜜莉一樣,得到80%完全治癒的機會。這兩個連續的新聞振奮了整個生命科學生態圈,學術界終於看到理論成為實務,產業和金融界聞嗅到無窮的商機,醫生對於血癌後期病人不再只能聽天由命。更重要的是,免疫療法能夠從根本治癒癌症,不像傳統化療往往只能延長壽命。 難怪推動CAR-T療法的重要推手之一賓州大學教授卡爾.君恩博士(Dr. Carl June)(許多人認為他遲早會得到諾貝爾奬)滿懷激動地說:從此癌症世界將永遠改變。

不只新創,更成為科普 其實在過去5年之間,CAR-T及其他癌症免疫療法已經成為大藥廠和新創公司最熱門的題目,起步早的新創已經股票上市,其中最受人矚目的有: Juno(市值美金45億), Bluebird(市值60億),Adaptimmune(市值6億)。起步晚的新創仍如雨後春筍,方興未艾,以致於全美國現在共有超過1,000個臨床實驗正在進行中,病人數量甚至不足應付這麼多計畫。病人數目眾多可是人口大國的一項優勢,因此Juno在中國跟藥明康德成立合資公司,Kite與復興醫藥搭檔,圖的是中國既能提供足夠的臨床病人,又是未來全球最大的市場。中國政府看到CAR-T免疫療法有機會能讓中國生技產業及醫療服務後來居上,將其納入「十三五」的重點發展項目中,因此目前成了美國之外發展CAR-T療法新創公司數目最多的國家。 甚至於在今年6月份全美癌症臨床協會(ASCO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年會上,有兩家中國新創公司報告了令人鼓舞的臨床數據,南京傳奇生技公司Nanjing Legend)、以及科濟生物(CARsgen Therapeutics正式將中國公司推向癌症免疫療法的國際舞台。雖然這些公司的進度都還在臨床的早期階段,距離FDA批准為時尚遠,但許多第二波和第三波的新創公司都已經蓄勢待發。在中國,每年估計有300萬人死於癌症,400萬新增病例。雖然醫療技術不斷進步,過去10年癌症病患存活年限已經大幅提高,但治療後復發的陰影依然存在。CAR-T療法有可能讓癌症永久痊癒,因此即使新藥通過FDA藥證許可的速度緩慢,若按照當前的勢頭發展,20年後癌症也許不再是絕症。基於這種高度的期望,在中國CAR-T之類的癌症免疫療法已經慢慢進入科普的領域。諸如〈免疫療法的前世今生(漫畫)〉、〈近期癌症免疫療法的突破性進展〉、〈CAR-T研發歷史──如何由設想變為現實〉等非學術性的介紹文章,都證明CAR-T免疫療法已經走出學術象牙塔或創業圈,進入一般知識分子醫療常識的領域。

沒趕上潮流的台灣 幾年前台灣生技創業有如當紅炸子雞,我不合潮流地寫了兩篇文章〈從產業發展思考台灣生技的未來〉、〈生技產業不是ICT台灣要打底,不要揠苗助長〉,指出台灣無論市場、資金、人才都缺乏優勢,不能奢想生技產業成為下一個如同ICT一樣成功的標竿產業。但令人遺憾的是這一年半來,不僅台灣生技公司股價大幅滑落,新創公司也乏善可陳,少見令人期待的明日之星。而在像CAR-T這樣重要的醫療技術發展上,台灣似乎無感缺席。政府政策法規缺乏前瞻性的視野,學術研究找不到適合的切入點,醫療單位當然只能袖手旁觀。只有再過幾年,台灣的癌症患者必須到中國大陸接受免疫治療的時候,大家才會感受到事態的嚴重。雖然互聯網時代資訊彈指可得,但傳播新知仍然需要時間,過程仍有阻力。CAR-T從天方夜譚逐漸進入科普,對比中國與台灣,顯然在資訊瀑流上表現出巨大落差,分析起來,也許有三個因素:中國民間對國外科技新知較為飢渴,加以旅居海外的中國高級人才多,資訊的需求與供給皆高,因此訊息管道極為通暢。台灣逐漸成為科技創新的消費者,而非提供者。在科技新知的上游缺席,自然在下游落後。台灣人口少,能夠關注的新知領域的廣度和深度,先天便難以跟人口眾多的大國相提並論。人口大國即使剛開始落後,但具有有後來居上的潛力。如CAR-T這一類攸關人類健康的重大突破每2030年才會發生一次,是在我們眼皮下發生的現在進行式,最近受到大眾矚目的人工智慧議題亦復如此。在科技新知、創業、或科普這個資訊傳播的進程上,台灣的人工智慧正處於哪一個階段?這裡建議一個小實驗。群集智慧是人工智慧中一個重要觀念,什麼時候台灣學術界會開始研究群集智慧(swarm intelligence)?什麼時候我們會看到群集智慧進入商業化?什麼時候會成為科普?我們不妨以兩年為期,到時候再來跟中國做個對比。《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15年後~ 台灣 減重藥 再次核准 (下視丘5-HT2C受體抑制劑: BELVIQ沛麗婷)


15年首見 減重藥在台核准上市 20170920 中國時報/鄭郁蓁/台北報導 台灣成人的肥胖比率約43%居亞洲之冠,每兩名成人中,就有一人肥胖,食藥署最新核准新一代標靶式抑制食慾減重藥物上市,距離上一次核准減重藥物,相隔15年,國內三大醫學中心臨床試驗顯示,使用24周後,透過抑制食慾,約6成使用者減重可達5%以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主任林文元指出,減重三大方法為抑制食慾、減少腸道吸收、促進新陳代謝,也就是少吃、多動,其中「少吃」才是減重的主要關鍵,但多數人卻做不到。他收治的成功減重個案中,嚴格控制熱量占九成,運動僅占一成。新一代標靶式抑制食慾減重藥物屬於選擇性血清素抑制劑,作用機轉類似抗憂鬱用藥,直接作用在下視丘人類血清素5-HT2C受體,藉此達成抑制食欲效果,進而降低體重。林文元表示,根據美國試驗結果證實,長期使用此減重新藥有助降低血壓與血脂,患有糖尿病的肥胖病患連續服用,糖化血色素及空腹血糖均能獲得改善,糖尿病情得以控制,不會有血壓升高、心跳加速等副作用,適合輕中度肥胖者使用。食藥署為求慎重起見,要求新一代標靶式抑制食慾減重藥必須完成灣銜接性人體臨床試驗,為此,台大、成大、中國附醫等三醫學中心進行臨床試驗。根據臨床研究結果,為期24周,共有170人完成測試,六成受試者成功減去至少5%的體重,其中三成減了10%。持續半年用藥,平均減重7%~11%的體重6%體脂率及6公分腰圍,結果與美國相似,因此食藥署於今年7月通過查驗登記審核,並獲上市資格。林文元提醒,新藥仍有副作用,約兩成出現輕微頭痛、頭暈等,而藥物直接作用於大腦飽食中樞神經,長期服用,將提高血清素濃度,他建議,正在服用抗憂鬱及抗思覺失調藥物者勿服用。(中國時報)

減肥還是撿肥?減重「藥」相信減重專科醫師  記者林雁茹/綜合報導2017/09/08肥胖問題千萬不能輕忽啊!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資料顯示,台灣成人過重(BMI24)比例超過40%,約為800萬以上人口,相當於4個台北市人口數;食藥署資料亦指出,台灣成人中有21%的比例,即近400萬人口為肥胖(BMI27)人士。此過重與肥胖數據若與世界肥胖聯盟(World Obesity Federation)資料相比,我國成年人肥胖比率登亞洲之冠。倘若國人不願正視體重問題,估計於2025年時,將有超過一半以上國民為肥胖人士,如此不僅威脅大眾的健康,同時影響未來的人口品質、生育率,實為未來一大隱憂。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暨台北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部特約主治醫師宋晏仁分享診間案例,曾有名年約30歲的外食上班族,在龐大工作壓力之下,暴飲暴食,餐餐食用過油過糖的餐點,導致體重直線上升,因而上門求助減重門診。宋晏仁針對病患情形,為其進行飲食調整,並要求該病患多喝水、運動,儘管就診前期體重下降相當明顯,但經過兩個月,病患體重進入高原停滯期後,體重下降並不那麼明顯,便逐漸流失減重信心,另一方面親友又常邀約共饗美食,因此放棄就診,此種半途而廢的案例屢見不鮮。控制飲食與規律運動是眾人熟知減重的基本法則,但卻難以落實。宋晏仁說,台灣不友善的外食環境——多油、高糖飲食,以及不正常的工作生活形態,導致減重民眾未能有效控制飲食,或是基於多重壓力、毅力不足等理由,無法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後續就因減重目標遙遙無期,認為自己無論如何都達不到減重目標,而不願持續就診。這樣的情況導致國內臨床減重門診中,大約只有5%-10%的案例成功達到減重目標,其他許多病患體重甚至在放棄就診後,變得較減重前更重,減肥反成了「撿」肥。另一方面,宋晏仁也認為,多數有肥胖問題(BMI27)的民眾,需要適時搭配藥物減重,但目前市面上未有合法、安全且有效的減重藥物可資協助。如以往民眾熟悉的「諾美婷」(Reductil),因為會增加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已遭食藥署宣布禁用;而現階段衛福部唯一核准的處方用藥「羅氏鮮」(Orlistat),其主要作用為抑制小腸的油脂分解、減少脂肪吸收,需注意低脂、低熱量飲食,食用羅氏鮮後產生的油便、油臭屁,引起民眾生活上的諸多不便。而,減重醫學不斷精進,新一代標靶式藥物-沛麗婷(BELVIQ)的問世,能夠扭轉先前減重病患所面臨的窘境——無法抑制自身食慾。宋晏仁指出,沛麗婷透過抑制人體食慾中樞的血清素5-HT2C受體致效器,直接作用於5-HT2C受體,藉此降低食欲,進而幫助民眾達到減重目標。據了解,沛麗婷在美、韓兩國已上市。做為減重的過來人,宋晏仁以自身成功經驗呼籲有心減重的民眾,務必遵從並相信專家建議,在正確的方向下堅持執行專業方法,搭配飲食控制與運動的毅力,就一定能夠順利地達到減重目標。

生寶集團(章修綱) 投資中國臍帶血意向? 法令不熟悉


章修綱:大陸發展高端新科技解決供給端結構 中評社 2017-09-20中評社廈門920日電(記者 高易伸)出席2017廈洽會的生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章修綱19日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大陸改革開放30年經濟成果有目共睹,這兩天他出席廈洽會論壇強烈感受到大陸已經發現出自己的問題。大陸經濟過去一段時間膨脹的太快,就好比經濟學家凱因斯所言,用比較大的公共支出或投入去帶動市場動能發展,但這樣的發展會有盲點,也會出現產能過剩等問題。因此大陸現在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把非市場經濟過量的產能削減是刻不容緩且高明的作法,但這些作法還算消極,而真正積極的作法勢必得發展新的高端科技。章修綱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變"最重要的一點在於任何經濟體發展到一定階段必須進入轉型,他舉阿根廷國家為例說,中低GDP存在一種陷阱,阿根廷在20紀初就是一個經濟亮點,但到今天阿根廷所期待的未來復甦還是沒到。如果經濟體只追求量的擴充,而未追求質的提升,就會像現在的阿根廷一樣。因此,從商業上看技術沒有提升,只追求量的產出與成本的降低,這樣將永遠逃不掉低收入的擠迫。章修綱向中評社說,台灣今天可以走到電子業、半導體,是因為過去340年培養的社會基礎與人才,在這樣的基礎上建立起半導體等科技產業。現在大陸這麼大如果還一味追求量的產出,那將來東南亞、中南美、非洲或印度等產量也會上來,而大陸製造業必須往前邁進。從供給側做出結構性的改革,勢必刻不容緩,也才能促使大陸持續往發達進步先進國家邁進。而如何發展出新的科技,將會是更積極的作法。中評社問,生寶生物科技集團在台灣專營臍帶血、疫苗等高端生物科技,品牌知名度、信賴度也有一定的社會肯定,這次來考察是否也有投資的意向?章修綱指出,是的。我們也在評估這裡的環境,但中國大陸對於臍帶血尚未開放,但他希望大陸政策可以改變。如果法令可以他確實希望可以先獨資進入,但他也坦言目前對於大陸的政策法令還不熟悉等熟悉後或許能跟陸資進行合資。生寶生技轉投資公司瑞寶、生控陸續浮上IPO市場成為焦點。創業20年章修綱從創立瑞安大藥廠,再投入生寶幹細胞儲存,如今領域遍及動物疫苗、免疫療法到新藥研發,近年還將衍生細胞療法新公司,生寶集團已在台灣生技開枝拓葉,成為台灣生技集團化發展的代表之一。

健保署: 林口長庚子宮鏡檢 人數及申報 占所有醫學中心一半 的確偏高 !


坦承疏失 長庚:該醫生停權 陳志祥、魏怡嘉╱台北報導 2017916 中國時報【陳志祥、魏怡嘉╱台北報導】林口長庚醫院繼急診醫師集體請辭風波後,再度爆出內部員工投書媒體,揭婦產科醫師未察知婦女懷孕,使用子宮鏡檢查導致胎兒早產不治,同時指控醫院把子宮鏡檢查工業化,十個病人九個被安排做子宮鏡,以圖快速謀利。長庚坦承疏失,已將醫師停權,未來將改善醫療流程,避免憾事再發生。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黃璟隆表示,這是位多囊性卵巢病人,經常性月經紊亂,使用避孕藥物,門診子宮鏡檢查顯示子宮內膜及血管增生,惟於子宮鏡手術前未執行驗孕檢查,致未能診斷出病人懷孕,處置有未盡周全之處。一封「長庚醫院可以要我噤聲,但不能要我扭曲良知,更不能要我泯滅天良」投書指出,事件發生在823日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大樓8K開刀房,在子宮鏡檢查過程中,患者(本院員工)突然不預期地生產出一個將近600公克、約懷孕23週,仍有生命跡象的胎兒。當場人員要求護理人員不得對新生命進行急救,必須協助謀殺胎兒生命;除了要求護理人員噤聲,不得對外公開這件丟長庚醫院及婦產科醫師顏面的事件外,更看不到長庚高層補救措施。投書話鋒一轉,指長庚子宮鏡檢中心總是門庭若市,同一病人可以在短期間內,重複安排好多次子宮鏡檢查,且大部分都是沒有醫療適應症的不必要檢查,要求衛福部及健保署介入調查。黃璟隆說,這是醫生個人的疏失,過醫生的道歉,病人已經原諒這位年輕醫生,雙方並未談及賠償事宜,院方也處以這名醫師子宮鏡檢查停權3個月的處分,同時找來資深婦科醫師針對院內子宮鏡病例逐一審視,目前看來並無異常健保署官員則表示,經資料分析,林口長庚子宮鏡檢人數及申報金額均占所有醫學中心一半,的確偏高,將再做進一步病歷審閱,才能確知是否有浮濫使用。黃璟隆指出,林口長庚是台灣最早推展子宮 鏡檢查的醫院,也是醫院的特色醫療,數量上的確可能高於同儕。

國光 H7N9疫苗 2014年 完成phase II (phase III政策未定未執行)


國光生疫苗 捎來雙多 2017-09-20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國光生(4142)報雙喜,除了旗下H7N9流感疫苗臨床國內三期將準備執行外,該公司自行開發的四價流感疫苗已經完成歐洲的三期人體臨床試驗,預計今年底前在歐洲提出藥證申請。國內方面,國光生表示,首支自製四價季節流感疫苗,獲得藥證後已投入生產,預計今年供應數量已生產完成,待通過檢驗封緘後即可開始出貨。國光生昨日股價收19.9,上漲0.15元。國光生指出,H7N9疫苗於2014年已完成二期人體臨床試驗並獲得衛福部審核通過,H7N9疫苗臨床三期的申請亦已獲核准,但由於政策一直未能確定而未執行。不過,自去年秋冬以來,H7N9在中國大陸的疫情又有明顯攀升的情形,世界衛生組織及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對此情況非常重視,並呼籲加速疫苗的開發以供戰備及防疫之用。我國政府應該也已經注意到此一情況,據了解正在評估推動H7N9疫苗後續開發計畫執行的需求。國光生自行開發、自製的四價季節流感疫苗,數月前獲得藥證後立即投入生產,目前生產完成,待通過檢驗後開始出貨,今年首先供應國內自費流感疫苗市場。國光生表示,該公司的四價流感疫苗的保護力更勝三價流感疫苗,也將逐步成為各國市場上流感疫苗的主力產品。未來國光除計畫在國內由自費市場再進入公費市場外,也准備以此新產品銷售歐洲。國光準備以四價流感疫苗前往中國大陸申請進行臨床試驗,計畫未來將以四價疫苗做為新一代主力產品。

益得 投資25億定量噴霧新廠 (2014年購入諾華子廠) 積極爭取 PIC/S認證


益得生技花25億蓋新廠 陳建仁讚提升台灣製藥能見度2017-09-20 13:13 〔記者廖雪茹/新竹報導〕益得生技投資25億元建置,今天在新竹工業區舉行新廠落成典禮,期以成為「台灣唯一、亞洲第一、全球前十大」的呼吸道吸入劑專業廠自許;副總統陳建仁稱許益得生技積極發展特殊技術平台和新藥研發,帶動台灣製藥技術在國際市場的能見度,是台灣的驕傲!益得生技為健喬集團的子公司,新廠位在新竹縣湖口鄉的新竹工業區,為原諾華藥廠在台子廠,2014年購入。副總統陳建仁、國策顧問何美玥、生策會會長張善政和新竹縣縣長邱鏡淳等人都前往祝賀。陳建仁表示,益得生技專精在治療氣喘等肺部的疾病,積極開發新劑型或學名藥,更重要的是,該公司擁有iLEF定量噴霧吸入劑的開發平台技術,具有賦形劑的用量低,且給藥均勻,藥物的安定性高等優點,因此製程已取得多國專利,且依循美歐FDA/EMA規範建置新廠,用心令人欽佩。陳建仁說,該公司也積極開拓海外市場,產品除了在台灣、香港、東南亞申請查驗登錄、上市以外,今年與中國海思科醫藥集團簽訂,透過雙方在研發、製造、查驗登記和行銷通路的優勢,共同佈建呼吸道吸入劑的龐大市場。集團董事長林智暉表示,益得生技自2010年成立,聚焦在高技術門檻吸入劑研發,目前已成功挑戰包括葛蘭素史克、阿斯利康、百靈佳殷格翰、梯瓦等國際大藥廠的技術,搶攻其長期佔有的300億美元市場,躋身美國市場吸入劑供應廠之列。林智暉指出,益得廠投資25億元,以國際法規進行產線設計,設備則鎖定購入德國及瑞士等精密高階品牌,架有定量噴霧吸入劑(MDI)及乾粉吸入劑(DPI)自動化生產線,未來可創造每年1600萬支MDI150萬支DPI的產能,另架構符合FDA核條件的分析實驗室,配置該劑型體外檢測分析儀器及LC/MS/MSICP-MS等高規儀器,為力拚國際市場做足準備。益得生技表示,新廠啟用後,將進行SYN011首批試驗藥物生產,準備美國的查驗登記申請,並向TFDA提出PIC/S GMP評鑑申請。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