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25, 2022

藥華藥LINE群組6000餘人: 自己人莫名感動


藥華藥、長聖股東生態顛覆想像!「同溫層」發功 生技股展現籌碼優勢 2022/08/22尚清林  劉軒彤 藥華藥與長聖,前者是生技股股王,後者是再生醫療龍頭,兩家公司的股東生態,顛覆過去股市的認知,形成另類「同溫層」籌碼優勢。生技股在台股已經占有一席之地,尤其特殊的「鐵粉文化」,讓市場嘖嘖稱奇;7月底,生技股王藥華藥的股東自發性聚餐聯誼,更是把外界對投資鐵粉的想像推升到新高度;不久後的85日,藥華藥股價一度突破600元,將市值推上1700億元的新高點。這應該算是另類的籌碼優勢吧!7月底,正是一年一度的亞洲生技大展,「趁著藥華藥參展,我們這些小股東順便辦個聯誼聚餐好了,彼此交換一下心得。」在多達6000餘人的藥華藥好友LINE群組裡,熱心的股友們發出邀約,藉此凝聚股東們的心。股東同樂會 發T恤送帽子 730日上午10點,股東們先入場參觀表態支持藥華藥;繼而在中午12點,自發性在展場內的「南港燴館」舉辦股東聯誼餐會。據參與小股東描述,報名人數多達193人,每人繳交1100元,一切支出都有明細,不會有任何糾紛。他說讓人感動的是,原本LINE群組上,股東彼此互不相識,來到現場後,大家相互分享心得,甚至,會場上還有自製加油棒、T恤及帽子發送給股東們,有一種「自己人」的莫名感動,讓他更堅定持股信心。某位持有千張以上的藥華藥大戶解釋,在藥華藥好友的LINE群中,有幾個股東曾以恩慈療法採用藥華藥的新藥,救回一條命,自然是毫不保留地成為小股東,並在群組現身說法。 這群同溫層互相激勵的效果驚人,去年11月中藥華藥順利取得美國藥證,當時還處在分盤交易,但股東人數1個月就增加近3000人。統計2021年迄今,藥華藥股東人數增加7500人,但持股400張以上的大股東籌碼占比,仍高達56%,僅小幅下降2.2個百分點,整體股東幾乎呈現只進不出的局面,股價自然易漲難跌。其實,生技股類似這種「同溫層」的特殊股東生態,還不只藥華藥這1例,再生醫療龍頭股長聖,股東結構也是市場傳說的神劇。長聖目前是台灣再生醫療股的龍頭,有7項新藥臨床試驗計畫進行中,但是靠著細胞治療「特管辦法」的38件核准案件,今年每股配發6元的股利,在燒錢的新藥股中是個異數,股價也因此排行新藥族群第2高。長聖因為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的投資,而有了最堅強的後盾。不僅因為再生醫療是新穎的領域,醫院的支持至為關鍵,更重要的是,蔡長海政通人和,不僅在醫療產業有地位,過去因為投資股市與房地產,更是累積相當多的人脈。

蔡長海名氣大 磁吸投資人 前幾年,長聖未上櫃前辦理增資,市場耳語說:長聖的高階經營層幾乎都是醫師,而且再生醫療是未來趨勢,公司跟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關係也很密切,拿個百萬、千萬元當股東,等於是1VIP門票,透過投資,可以跟醫院及醫師打好關係,有備無患。更何況,以蔡長海過去在房地產及股市的名聲,投資勝率應該不低。據說,長聖因此得到眾多醫師、台中房地產或中實戶的支持。這群另類的同溫層,幫助長聖在去年1月以每股138元掛牌3個月後,股價曾衝高到510元的高點。不過,不同於藥華藥剛取得藥證,業績還在高速成長中,鐵粉股東持股信心仍高,長聖雖然基本面持續有進展,但未來的高速成長還是取決於新藥的臨床結果,這一點不確定性仍高,因此在股價衝高後,持股400張以上的大股東占比明顯下滑,由2021年初的60%降至目前的45%以下,也導致股價跌至200元以下。由此看來,生技股漲升過程雖然有很多不同的股東生態,但只要大戶籌碼占比持續下滑,對股價的負面衝擊還是少不了,投資人仍要多加留意。

 

中醫大洪明奇校長 創 台灣國際創新生物醫學峰會


「台灣國際創新生物醫學峰會」將於中國醫藥大學舉行  許俊揚 2022.08.22 2022台灣國際創新生物醫學峰會」將於114-6日在中國醫藥大學水湳校區國際會議廳舉行三天,邀請到諾貝爾獎得主Dr. Michael Rosbash21位國內外生物醫學領域的頂尖學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同時對具前瞻性的生物醫學議題進行互動交流,激發國內年輕研究學者的研究熱忱,還邀請國內優秀的碩博士班學生及博士後學者投稿參加壁報競賽展,讓台灣在生命科學的成果能被世界所看見,預期將有600人參與盛會,精彩可期。由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洪明奇院士創辦的「台灣國際創新生物醫學峰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Biomedical Sciences, Taiwan」,去年首次舉辦在國內生命科學界造成轟動,備受好評;今年峰會仍延續癌症醫學研究為重要的主軸,邀請了國內外癌症領域的頂尖學者,包含諾貝爾獎得主Dr. Michael Rosbash,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 NAM):Drs.Raymond DuBois,Chi Van Dang,Nancy Davidson, Anil Sood.國際癌症頂尖學者:Hideyuki Saya, Liuqing Yang: Dung-Fang Lee.國內專家:Ann-Lii (Andrew) Cheng, Kai-Cheng Hsu, Chin-Chi Kuo, Muh-Hwa Yang, Muh-Hwa Yang, Ruey-Hwa Chen, Li-Jung Juan,Yi-Ching Wang,Kuo-Juey Wu,洪明奇院士(Mien-Chie Hung);以及國際知名期刊總編輯:Miao-Chih Tsai(Cell),Steve Mao(Cancer Cell),Angela Eggleston (Nature),Chi Van Dang (Cancer Research),這些重量級學者將會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同時對當前國內外最重要也最具前瞻性的生物醫學議題,包括癌症訊息傳遞與、癌症代謝、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於癌治療的應用、癌症免疫、創新技術與轉譯、新穎癌症治療等全球關注的議題進行經驗分享交流,共同探討癌症的難題,為人類的健康謀最大的福祉。中國醫藥大學舉辦「台灣國際創新生物醫學峰會」,目的在於促進台灣生物醫學相關領域的國際視野的擴大及增進學術交流研究激盪及合作外,期待藉由國內外頂尖學者進行演講交流互動,鼓勵各領域間密切地交流討論與積極合作,可以完成重大科學之突破並進一步提升研究的質與量,此次更邀請國際頂尖期刊總編輯,即時分享研究的熱門方向與發表論文的經驗,以及各大學以及研究機構的學生及博後參與論文壁報展覽的方式,使其有機會與大師級的科學家直接交流對話,具體呈現台灣的研究亮點,讓台灣在生命科學的成果也能被世界所看見。洪明奇校長表示,近年來台灣的生物醫學研究成果,不論在質與量上都有空前的進步;然而,在生物醫學各領域之間的研究,存在著許多的關聯與互需性,且各領域間研究的藩籬正快速地消退,因此,各領域間的互動與結合日益迫切。「台灣國際創新生物醫學峰會」之規模與參與層級,相信能引領未來的生物醫學、疾病研究及藥物發展合作,將台灣的生科地位朝向更高之境推進,達臻具體效益如下:

()加強基礎科學與生物醫學之間的連結,增進國內基礎科學研究對於生物醫學的重視與參與。

()促進國內外生物醫學交流並促進彼此的合作,並活絡各生物醫學研究社群之互動關係,讓國內年輕學者與國際及院士級專家面對面溝通請益, 促進國內生物醫學研究之跨領域發展並建立國內外研究人員之交流聯繫平台。

()以參與及舉辦國際研討會的型式增加國際重量級研究人士對台灣更深層更正確的認知與認同。

(利用學術交流的方式,激盪與開發臨床醫學與基礎研究的應用潛能,並透過壁報論文之競賽,吸引優秀之碩博士班人才接續學習並更積極投入各類生物醫學研究。

()藉由本次舉辦之國際研討會,將可大幅提昇我國生物醫學研究在國際研究圈的地位,將台灣創新生物醫學研究與技術推向國際舞台。

()將科學研究之新知向下扎根,使高中生提早接觸生物醫學及全球生態知識,發掘未來潛在的研究人才。

台鋼集團 入主 加捷生醫: 強化組織管理&線上直銷


30年老牌生技廠連年虧損 他派2大將進駐僅1年就翻身 2022.08.09文|李孟璇 謝裕民布局生技業不敢大意,從旗下春雨螺絲調派二名大將至加捷生醫 近來台鋼首度跨足生技業,身為會長的謝裕民不敢大意,為彰顯對此項投資的重視,他從旗下春雨螺絲調派二名大將,前往加捷協助經營,而入主加捷生醫第一年就讓公司轉虧為盈。被台鋼集團入主的加捷生醫,由鍾兆龍家族創立,起初鍾家在高雄美濃經營甲魚養殖事業,1990年代,相關事業由二代鍾祥鳳接手,為了進行產業升級,鍾家便與日本自製甲魚精的直銷公司MIYAKU結盟,並移植日本技術,於1995年成立加捷生醫,在國內賣起甲魚相關保健品,以傳直銷平台拓展業務。2002年加捷生醫正式掛牌上櫃,但這幾年保健市場競爭激烈,加上公司的產品銷售策略不佳,過去10年營運狀況並不突出,虧的錢比賺得多,其中又以2017年虧損最大,每股大虧2.86,為了改善營運狀況,鍾祥鳳決定引進策略性股東,202011月台鋼集團正式入主。台鋼首度跨足生技業,身為會長的謝裕民不敢大意,為彰顯對此項投資的重視,他從旗下春雨螺絲調派二名大將,前往加捷協助經營,一位是擔任總經理的曾茗絹,另一位就是執行副總謝汶芳。 而台鋼團隊一進駐,馬上就對公司進行全面性檢討,第一件事就是大刀闊斧的進行組織重整。「加捷過去的產品定位不明確、銷售管道也比較封閉,為重新擦亮招牌,因此決定組織調整,先成立產品研發單位,再將行銷企劃處獨立出來。」謝汶芳回憶。有著台鋼集團的管理經驗,加捷新團隊深知產品力才是生技傳銷事業的根本,加上謝裕民非常重視產品研發,因此公司不僅要求加強員工教育訓練,更想辦法深化產學合作,目前已累積20多種新產品。像是今年3月,加捷生醫就與綠茵生技攜手合作,推出牛樟芝菌絲體新品,「加捷鎖定台灣在地特有的原料,目前手上還有23個項目在評估中,目標是要成為台灣本土化保健食品的最佳品牌。」謝汶芳說。 加捷生醫執行副總謝汶芳介紹自家新品,希望公司成為台灣在地保健食品最佳品牌。 除了提高產品力之外,加捷更全面檢討傳統靠人與人互動的傳銷方式,擬定數位轉型策略。「疫情爆發後,消費型態大幅改變,就算我們的產品再好,也無法推廣出去。」謝汶芳為殺出一條血路,去年底在她主導下,先設立官網、再推出線上商城,並與外部電商平台合作,先後在momo、東森購物平台上架,讓更多人在網路上看到加捷的產品。「靠電商擴展新業務,公司業績因此成長三至四成。」知情人士透露。不僅透過電商平台銷售,今年才36歲的謝汶芳,更利用臉書粉絲團拓展更多客源。聊到這裡,謝汶芳忍不住帶著本刊到公司的直播間,採訪這天,剛好有小編正在進行直播,「他們的口條清晰又專業,已成功吸引不少消費者下單。」謝汶芳看著自家員工,不禁露出滿意的笑容。為了強化客戶忠誠度,謝汶芳正打造會員專屬APP,她拿起手機興奮地比劃,「接下來,傳銷系統就放在裡面,不僅讓會員方便下單,也能強化組織管理、展開線上直銷。」她透露,預計最快今年底就會上線。就在台鋼團隊進駐後,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改造整頓,終於成功讓加捷虧轉盈,2021年每股盈餘0.06元,一改過去連虧2年的窘境。「是團隊們一起努力的成果。」謝汶芳笑說。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