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11, 2015

敢言! 朱敬一…. 奧客掏空科技產業vs頂新事件

朱敬一專欄:不容奧客對台灣科技產業侵門踏戶 朱敬一 20150611 06:10 看到《風傳媒》宣明智西進對岸,協助大搶台灣人才的新聞,我感慨很深。有些企業家正派而關懷自己的家鄉,但是也有些企業家一天到晚鬧出來的新聞,盡是全家串聯逃稅被逮、小三懷孕不知誰的種、到對岸炒房倒帳坑人、協助對岸掏空自己家鄉等。尤其是掏空科技產業,其對台灣的危害程度不下於頂新事件真想請張大春兄參酌,看看有沒有辦法發起個類似「滅頂」的民間運動,給這些幫助外國流氓魚肉台灣廠商的人,一點點民間的「關切」。除了民間,我認為政府也該有所作為。對岸與韓國的的經濟,都不是純粹的自由市場經濟,甚至有些時候是利用台灣的自由、民主、人權、法治彈性,去掏空我們、欺負我們。例如,有些公司在竹科台灣X公司的對門,開一家經過外資包裝的甲公司,大舉挖角對門的X台灣公司,從人資長到工程師,明目張膽地挖角掏空。雖然這種以挖角行遂實質技術移轉,是百分之百違反營業秘密法,但由於台灣司法制度欠缺竊取營業秘密的揭露彈性,被竊密的X公司幾乎是被綁起來打。此外,X若是去甲公司的母國打官司,在母國全無司法公信力又「愛國」的前提下,結果不問可知。可是如果甲公司的作為嚴重傷害台灣的經濟競爭力,它經過包裝的假外資營業執照,政府難道不能快速撤銷嗎?甲公司匯進匯出的款項,政府難道不能徹查其適法性嗎?甲公司這種對台灣侵門踏戶的奧客,新竹科學園區的廠房租約不能立刻停止嗎?如果侵門踏戶事件的媒介主角在台灣有逃漏稅惡劣記錄,難道不能用稅捐稽徵法41條的種種規定,去做適當處理?這些,都是政府可以施以的行政援手。這一切行政手段都在法律範圍之內,只是國家面對的其他國家的囂張暴力,把主客地位翻轉而已。美國對於不公平貿易,動輒祭出301條款,用國家力量做對應式的報復。韓國行政當局的黑手,自匯率操控到油耗做假,在在都是令人瞠目結舌。對岸對於智慧財產權的「保障」,更是出了名的胳膊向內彎。我們的行政院,是否應該成立專案小組,針對嚴重影響台灣產業實力之非市場威脅,整合科技(各種重大科技竊取,如台積電案)、檢調(如觸犯營業秘密法等各種犯罪嫌疑)、經濟(各種假外資包裝的中資)、財政(各種涉及研發外移的逃漏稅),予以快速處置?只要是在法律範圍之內,對於非以市場手段、利用台灣疏漏的行政空間,行遂掏空我們經濟競爭力者,政府都該考慮給予行政快速處分,沒有道理放任外國流氓在台灣撒野,欺負台灣廠商。當然,前述作為要堅守依法治國的大原則,選案要謹慎,執法要嚴謹。對於友善而守法的外國廠商,台灣一定要友善;但是對於來自於惡劣國家又有內奸幫忙的奧客,我們的反應一定要快速,一定要有因應彈性,一定要行政機關的積極介入。*作者為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院士

(科技挖角戰略) 宣明智&宋濤…中國育成/獵才台灣 (薪水不是問題!!!)

科技大老宣明智西進助攻 東莞大搶台灣人才  風傳媒 風傳媒作者: 仇佩芬 | 風傳媒  201569 上午7:00中國對台灣產業的磁吸目標,已從過去的資金轉為企業和人才,並借重台灣重量級企業人士做為獵才號召。過去以代工業為主的東莞,爭取台灣科技大老、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在當地成立IC設計服務中心,從一開始協助IC企業赴當地投資,到近來更積極赴台徵才,甚至為企業代付薪資,以求在最短時間內提升研發能力。此外,馬政府自2009年即大力發展的生物科技產業,也面臨僅具「地級市」規格的東莞強大競爭壓力。東莞於2013年與宣明智合作推動「莞榕計畫」,計畫吸引20家台灣上市公司到東莞投資,2014年正式啟動後,已有6家上市或處於輔導期的企業進駐。中國各地方政府除了以吸引台灣年輕人登陸創業爭取認同,近來也為自身經濟轉型而大挖台灣人才;宣明智與東莞市政府的合作,便是一例。 東莞市於2010年開發東莞高科技園區,援引宣明智的構想引納台灣IC設計業進駐,隨後並成立「松山湖積體電路設計服務中心(簡稱ICC)」。最初業務內容為媒介並協助台灣IC企業赴當地投資生產,近來逐漸將重心轉向人才吸納。廣東東莞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 現任ICC董事長兼東莞市政府顧問宋濤,是宣明智發展中國版圖的事業夥伴。他直言,成立ICC的目的不僅止於協助IC業者赴當地投資,ICC所提供最重要的「服務」,是到台灣「獵才」;而為了提升松山湖園區的研發實力,ICC甚至提出企業只要願意聘用,薪水由ICC負擔的優渥條件。除了IC,東莞與宣明智在生技園區發展也採取類似合作戰略。2013年,宣明智成立「互貴興業」公司,與東莞市合作發展「莞榕計畫」,目的在引進台灣上市、上櫃的生技公司,計畫在3年內吸引20家台灣上市公司赴東莞投資,以最快方式打造成熟的生技園區。而在宣明智的號召力之下,計畫啟動至今1年多,已有6家企業進駐。 而正當台灣業者抱怨政府生技政策方向不明、步調過慢之際,東莞市也藉由此一合作平台,為業者大開方便之門,免除業者取得落地銷售許可、行業登記、申請證照、當地食品藥品檢測、通路拓展等成本。 身為宣明智的「中國生技事業代表」,宋濤坦承,這些措施「非為招商,重在育成」,資金並不是重點,目的在吸引有實力的台灣企業和人才。       

 

基亞疫苗: EV71腸病毒疫苗(phase II: 台大/馬偕/林長/亞東) ; H7N9流感疫苗(phase I: 台大/三總/萬芳)

質疑禿鷹集團借券空襲/基亞澄清 財務業務正常 2015-06-10 〔記者陳永吉/台北報導〕生技股近期跌跌不休,基亞(3176)昨天股價跌停、創下2年多來新低價,據了解,有特定集團近期不斷在市場散播不實謠言,而基亞借券放空張數也來到2042張,公司認為是禿鷹所為,昨天大動作將公司近期營運情況攤在陽光下。 基亞表示,雖然去年中肝癌新藥PI-88期中分析結果不如預期,但目前第三期臨床試驗的520位受試者已全部完成治療,現正執行臨床試驗結案計畫(Study Conclusion Plan),持續蒐集整理臨床資料(Data Clean)中。該臨床試驗將於資料蒐集完畢並完成各項判讀確認後,再進行資料統計分析。 至於基亞子公司─基亞疫苗,基亞也表示,該公司的EV71腸病毒疫苗目前正在台大、馬偕、林口長庚及亞東醫院進行第二期臨床試驗;而H7N9流感疫苗則在台大、三總及萬芳醫院進行第一期/第二期臨床試驗。兩項臨床試驗的受試者收納符合計畫進度。 另外基亞疫苗位於竹北生醫園區的細胞培養疫苗工廠,目前土建工程已完工,將於機電、空調管線等工程完成後申請使用執照。 還有從事檢測試劑業務的子公司TBG開曼,將與澳洲上市公司Progen進行股份轉換,並在澳洲交易所(ASX)進行現金增資。基亞表示,股份轉換後,Progen將成為基亞的子公司,目前此案正進行交易前的實地查核(Due Diligence)程序。 基亞強調,近期市場針對公司的不實傳聞,為避免投資大眾受到誤導,特別澄清,目前公司財務業務一切運作正常,各項研發專案以及子公司業務皆按既定計畫推動。

醫療機構不是慈善事業 &省油燈 (爭晉升 醫學中心)!!!

觀點/MERS若來台 醫學中心的迷思恐讓疫情加速爆發 2015/06/09 12:38:00文/Patty Chou台灣醫療資源不患寡,而是患不均。全國19家醫學中心,大台北地區占了8家,東部地區只有一間花蓮慈濟醫院,台東地區連一間都沒有,前臺北醫學大學董事長李祖德曾投書媒體,形容在如此地狹的台灣上擠了這麼多間醫學中心,是「世界奇蹟」。依據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劃,每200萬人口才需設立一間醫學中心,也就是說,台灣只需存在12家醫學中心即可,但為什麼結果是多了6成,而且每一家地區醫院都想要努力在評鑑時,晉升成醫學中心?答案是民眾對醫學中心的迷思,以及醫界、政界大老對利益分配的虎視眈眈。醫療給付和醫院評鑑掛鉤,醫院評鑑的等級越高,健保的醫療給付也越多,打個比方,如果為同樣的病人做同樣的醫療處置,醫學中心如果拿到10點,區域醫院可能會拿到8點,地區醫院就可能只能拿7點。全民健保開辦以來,醫療成本高漲、毛利越來越微薄,醫療機構不是慈善事業,也不是省油的燈,為了求生存、永續經營、擴大版圖,財團會想盡辦法透過評鑑「進級」,才能從健保署的口袋裡拿到更多的錢,而這也是有限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元凶之一。通過醫院評鑑一事可說是醫院管理階層、大老的KPI之一,因此以犧牲基層醫護來成就自己在醫界及院內勢力的狀況,不在少數。因為健保相對國外廉價,加上醫療資源可近性高,不少民眾不管大小疾病,都一味地往「大醫院」,也就是所謂的醫學中心跑,通常都是為著「名醫」或是較高級的醫療設備前往,然而,很多不那麼棘手的症狀,是地區醫院或甚至診所就可以解決的,但是因為民眾對醫學中心的「愛戴」,讓醫學中心從急診、門診到病房,每天人山人海,護理師有顧不完的病人,醫師有長到快拖地的掛號名單。上述這些,有什麼壞處?站在民眾的角度,大致可以分為3點,第一,同樣的疾病,同樣的診療方式、藥物,在等級越高的醫院,收費越高;第二,在醫學中心就診的患者,病狀多半較為棘手,等待門診的時間自然就可能會變長;第三,如果你是重症患者,太多輕症病患會影響到醫療的速度和資源。醫勞盟理事長張志華日前在臉書上說,MERS如果入境台灣會更恐怖,因為台灣的絕大部份醫療資源都集中在少數的醫學中心,除此之外,台灣的醫學中心因為人山人海,若有染病的患者出入醫學中心沒有被發現,疫情爆發也是淺在的危機。談及若MERS傳入台灣,彰化基督教醫院急診專科護理師蘇柏熙表示,不管從「傳播途徑」、「隔離設施」、治療團隊的人力與經驗而言,對非醫學中心的醫院而言,都會是很大的負擔。蘇柏熙也提到,目前的醫療環境跟12年前的SARS爆發時差很多,目前不只醫學中心的急診爆滿,加上所有有關單位的政策還將急診設定在「發燒篩選」,萬一有「意識不清」的「發燒病人」,或是其他漏接的狀況,急診壅塞就會變成急診炸彈。

Cinogy (PlasmaDerm) 開發cold plasma 加速傷口癒合!!

New PlasmaDerm solution facilitates faster healing of wounds Published on June 10, 2015 at 9:03 AM Many people suffer from skin disorders. Open wounds are a particularly acute problem, especially among the elderly. PlasmaDerm, a new medical technology solution, uses plasma to facilitate faster healing of wounds. Skin disorders are a common problem in this part of the world. Atopic dermatitis, psoriasis and chronic venous leg ulcers - typically caused by diabetes or varicose veins - can cause patients years of suffering. Working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company Cinogy and the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Venereology and Allergology at th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Göttingen, the 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Surface Engineering and Thin Films IST has successfully developed a new medical technology solution for treating wounds and skin disorders known as "PlasmaDerm". Plasma promotes wound healing when it is generated directly on the skin. "All you feel is a slight tingling sensation," says Prof. Wolfgang Viöl from Fraunhofer IST, moving a device approximately the size and shape of a pocket flashlight in small circles over the back of his hand. Holding the device just over the skin, a faint purple mist can just barely be seen at the device's tip. That's plasma, he explains - an ionized gas. PlasmaDerm - which was developed by a team consisting of medical professionals, biologists, physicists and engineers - is a novel solution. For the first time, the device generates a non-thermal or "cold" plasma directly on the skin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The patented method involves placing the electrode of the device close to the skin, with the skin itself acting as the second electrode. A high voltage is then applied across the gap, and the resulting electric fields convert the area between the electrode and the skin into non-thermal plasma.

PlasmaDerm is safe and painless Since cold plasma has not been used on human beings before, the top priority of the Fraunhofer IST was to evaluate the safety of the solution. "We carried out a risk-benefit analysis to evaluate all the chemical and physical parameters and concluded that there is no reason to be concerned about using plasma on people," says Dr. Andreas Helmke, describing how Fraunhofer IST went about the process. A clinical study conducted by Prof. Steffen Emmert at the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Venereology and Allergology at th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Göttingen revealed an antiseptic effect and improved wound healing. But Prof. Emmert explains that the greatest benefit of the application is the fact that "non-thermal plasma actually combines the mechanisms of different therapies. UV, ozone and electrotherapy are already available, but plasma achieves a better effect in a shorter period of time." Plasma reduces the bacteria count on the skin's surface, while the electric field simultaneously boosts the skin's microcirculation by allowing more oxygen to be delivered. These are both decisive factors in improving wound healing. To enable the new method to be applied more flexibly, the researchers needed to develop a portable device. To do this, the Fraunhofer IST worked together with the company Cinogy. "We had to develop a device that was small but capable of generating high voltages. The result is only about the size of a laptop and can be plugged into a normal socket between 100 and 230 V," says Dr. Dirk Wandke, managing director of Cinogy, describing how they tackled the project's biggest challenge. PlasmaDerm is now available all over Europe.For Prof. Viöl, PlasmaDerm has inspired a vision. But the researcher has an even more ambitious vision. "I anticipate that in the future, a child who falls off a skateboard could be treated at home. Parents could care for the wound using a small PlasmaDerm stick instead of iodine. And I could even imagine the device itself being able to measure what's wrong with somebody's skin and then adjust the dose accordingly and start the physical treatment."Prof. Wolfgang Viöl, Dr. Andreas Helmke, Prof. Steffen Emmert and Dr. Dirk Wandke jointly accepted a Fraunhofer Prize in the Human-Centered Technology category for their development of PlasmaDerm. 





邱鏡淳: ...生醫園區不是台大說停就停

【壹週刊】竹北分部停辦風暴有解 邱鏡淳邀台大重啟談判為了台大竹北分部的校地問題,台大校長楊泮池與新竹縣長邱鏡淳隔空交火。 2015061008:58本內容由台灣壹週刊提供   新竹縣議會副議長陳見賢公開批評:「台大是台灣最大的詐騙集團!」掀起台大竹北分部停辦風暴,也讓台大校長楊泮池大為不滿,明明他上任後全力推動分部設立,還成立六人小組盯進度,與縣府開會,怎麼會突然被講成詐騙集團。台大6日態度強硬的發出聲明,若面臨司法訴訟,將全面停止竹北分部及生醫園區開發案;新竹縣長邱鏡淳也強調分部與生醫園區應切割處理,若分部用地繼續荒廢,縣府「有權有責」收回校地,生醫園區不是台大說停就停。雙方態度看似強硬,但也都釋出轉寰空間,希望坐下來談,共創雙贏。本刊調查,被台大回嗆後,新竹縣府感覺到「代誌大條」,六月一日馬上由綜合發展處長陳冠義親赴台大,與副校長張慶瑞當面溝通,希望化解心結

葡萄王漢方飲品: 田七/ 神仙草/金不換

葡萄王推出黃金雙效健康漢方飲品 三明治族體質體力加倍保護最佳利器 大成報-20150610 下午16:08【台北訊】久坐缺乏運動、外食比例高、加班熬夜是現代上班族常有的不良習慣,針對上班族進行網路調查發現,久坐缺乏運動居10大惡習第一位,在身體狀況中最憂心睡眠不足、免疫力抵抗力差。健康專家葡萄王與中藥專家雲南白藥攜手打造養生保健雙效複方-「神仙草」加上「金不換」成為健康黃金全新組合,提供三明治族群、小資男女體質體力加倍保護最佳利器。「大哥專業戶」也要顧健康,高捷現身加持,葡萄王田七靈芝王精華飲以華人第一健康漢方飲品之姿於全台全通路上架。「田七靈芝王精華飲」結合5大優勢搶攻華人健康飲品市場。葡萄王生技總經理曾盛麟表示,此次推出的新健康飲品「田七靈芝王精華飲」,成功將兩者獨特的漢方作完美的結合,不僅沒有傳統中藥的苦口,新飲品口感溫順,且具有良好風味,給予民眾健康飲品的新選擇,葡萄王生技以成為專業的健康專家為目標,將持續創新產品,為民眾帶來最好的健康產品,守護民眾的健康。發表會中,「田七靈芝王精華飲」廣告片首度曝光,傳播「什麼都不重要,健康最重要」的觀念,並強打靈芝固體質、田七補體力構成人體健康雙效保護力的產品特性。「大哥專業戶」高捷神秘現身,並表示身為演員時常因拍戲時間過長,面臨作息不正常、三餐不穩定的問題,「田七靈芝王精華飲」方便即飲,喝起來又順口,瞬間補充保護力,維持身體健康以面對繁重的工作壓力,畢竟身體好一切都會好。

Monocyte programming 修復組織!!

Study reveals how immune cells are programmed to repair or protect the body Published on June 10, 2015 at 9:10 AM ·An unexpected finding by an international team of scientists based at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and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in America has shed new light on how immune cells are programmed to either repair or protect the body.It's hoped the discovery will inform the development of better treatments for a range of conditions from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IBD) to certain cancers.The research, led by Dr John Grainger from the Manchester Collaborative Centre for Inflammation Research (MCCIR) and Dr Yasmine Belkaid from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NIAID) in the USA will be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Immunity.Their work focuses on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specialised immune cells, known as monocytes, which are constantly being made in the bone marrow and circulated in the blood stream. These cells are rapidly called to sites of infection and injury and have an amazing ability to change what they do to suit the situation in which they find themselves. This either involves them protecting the body from an attacking infection or acting as a repair agent to aid wound healing.However, when these cells choose the wrong function this can result in severe inflammation leading to conditions such a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and even cancer.What scientists haven't been able to do is identify how the cells decide which function to fulfil. It has always been assumed that the programming takes place once the cells arrive at the point of injury or infection but this has not been well investigated.Using mouse models Dr Grainger and his team looked at how and where monocytes are programmed in response to toxoplasmosis, an infection caused by a common parasite called Toxoplasma gondii. The parasite infects the gut and is most commonly found in undercooked meat. Pregnant women are also advised to avoid cat faeces due to the risk of infection.Dr Grainger, a Wellcome Trust and Royal Society Fellow, explains what they found: "Our work shows that very soon after the toxoplasma invades the gut the tissue starts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 parts of the body to alter the immune system. One particular cell-type in the gut, the dendritic cell, can act as a beacon sending out long-range signals to the bone marrow where monocytes are produced. Cells in the bone marrow then pick up the signal and pre-programme monocytes with the appropriate function to either protect or repair."So even before they get to the damaged tissue the monocytes already know what to do. This turns on its head the idea that monocytes are programmed when they get to the infected gut and puts the early signals coming out from the gut at the centre of monocyte programming. Your initial gut feeling about the infection is literally telling the rest of the system what to do."He continues: "We were really surprised by this finding as it went against what we had predicted. Therapeutically this changes how we want to try to re-programme these cells. At the moment a lot of therapies are focused on the site of infection or injury itself but this data suggests that it's the signals that are being sent out from the gut that are impacting the whole immune system. It might even be possible to develop drugs to target the programming mechanisms within the bone marrow, although at the moment we don't know enough about the bone marrow to do this, which is why our research is so important."Dr Belkaid adds: "Understanding more about how the bone marrow programmes monocytes is important not only for treating conditions but also preventing them. When monocytes provide the wrong response, this could lead to severe outcomes ranging from inflammatory disorders to tumour development."On top of uncovering the long-range signaling mechanisms the researchers were astounded by another aspect of the programming which revealed that signals can not only programme the monocytes to protect against the infection, but also to change to a repair function when they come across the good (commensal) bacteria in the gut. Dr Grainger says: "We were really blown away by the fact that the monocytes could change their function depending on the commensal bacteria in the gut. We're all becoming increasingly aware of how different types of commensal bacteria can affect our health - what we need to do now is test whether specific species within the whole commensal group are responsible for influencing monocyte function in a particular way."Dr Grainger and his team are now working with other groups at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to carry out further studies on monocytes, particularly from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conditions, and are focused on identifying situations where this gut information system may have gone wrong such a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Source: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食藥署: 無 不審即准,就地合法!!!

食藥署回應風傳媒一系列報導本署藥品管理缺失澄清說明 【發布日期:2015-06-10 TFDA藥品組 風傳媒今日(104.6.10)一系列報導食品藥物管理署(食藥署)的藥品管理缺失乙事,食藥署澄清說明如下藥品上市前都必須檢送安全、品質、療效資料至食藥署審查,經過科學審查核准後,始得製造、販售。藥品一旦經核准上市後,主成分不可以改變,其餘變更則須向食藥署辦理變更登記。藥品上市後,食藥署有4道把關機制,包括「定期及不定期對製藥工廠實地查廠」、「市售品品質監測」、「藥品療效不等之通報」及「上市後藥品不良品通報」,藉此確保藥品的品質。針對報導指出之2929品項部分,其係食藥署102年主動清查藥品賦形劑變更之情況。該等藥品皆係已通過上市前審查,領有藥品許可證者;其向食藥署申請變更登記,該署依藥事法及藥品查驗登記審查準則規定,逐案比對,依法審查、核准,並無「不審即准,就地合法」之情事。現行我國藥事法規定,作為藥品主成分(原料藥)之原料,需領有原料藥許可證,或循自用原料模式申請輸入許可;至於作為藥品賦形劑之原料,則應符合藥典檢驗規格相關規定;依西藥藥品GMP規定,西藥廠所有進廠之原料皆需逐批抽樣檢驗合格,始得用於生產。若主成分未符合規定,則涉屬藥事法第21條第2款之劣藥,可處新台幣6萬至30萬元罰鍰,相關產品下架回收;另視違規情節是否違反藥事法第57條,再處以新台幣3萬至15萬元罰鍰。關於原料藥不符規定的劣藥與自主通報回收部分,業者循品質管理的作業模式,針對品質有疑義的產品主動進行回收,並由各衛生局依行政調查所獲事實,依法為後續之處置。 原料供應來源與品質管理多由藥廠依GMP規範自主管理,其雖為國際通用管理模式,但為加強用藥安全之保障,食藥署亦檢討並強化源頭審查與稽查管理,預定自10511日起製劑產品應使用符合GMP規範之原料藥並完成來源登錄,讓藥品管理制度與時俱進,保障民眾用藥。

環瑞醫 買回股份 達三億元以上!!!!

環瑞醫:本公司買回股份之金額達新台幣三億元以上 鉅亨網新聞中心2015-06-10 16:47:38  第二條 第351.本次買回股份數量累積達公司已發行股份總額百分之二或金額達新台幣三億元以上之日期:104/06/102.本次買回股份數量():7,532,0003.本次買回股份總金額():301,810,5214.本次平均每股買回價格():40.075.於買回期間內累積已持有自己公司股份數量():7,532,0006.於買回期間內累積已持有自己公司股份數量占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之比率(%):4.997.其他應敘明事項:無。

 

台大 肝病權威 高嘉宏(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 早篩 阻斷肝炎、肝硬化、肝癌!!!

C肝新療法無強烈副作用 治癒率可達9 20150610 20:25 林宜慧/台北報導 日前藝人安鈞璨肝癌過世,引發社會大眾對肝癌的擔憂,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理事長、台大醫院肝病權威醫師高嘉宏今發表新書,指出台灣約90BC肝患者需要治療,卻只有不到4分之1,約22萬人接受治療;他提醒,其中C肝在目前新療法下,只要服用數月,治癒率可大幅提高至90%,又免去強烈副作用,民眾應及早診斷治療。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我國每年約1萬人被診斷罹患肝癌,死於肝癌的病患中,約7成是B型肝炎帶原者,2成是C肝帶原者;然而台灣人總以為熬夜、喝酒是肝癌主因,其實這大多是加速惡化的因子,臨床上最常見的原因還是BC肝炎病毒引起,民眾卻往往忽略慢性肝炎篩檢的重要性。高嘉宏指出,治療B肝已有口服抗病毒藥物方便服用,而目前健保給付的C肝治療採長效型干擾素合併雷巴威林,對國內常見的基因第12型有56%至84%的療效,然而治療複雜度高、常見副作用,且最嚴重可能致死,讓許多患者因為副作用而不願受治療。他表示,現在有各家藥廠紛紛推出C肝治療全口服新藥的新選擇,針對第12C肝病毒,可提高到9成以上甚至近100%的治癒率,治療週期也從半年至1年縮短到最少8周;C肝患者應及早接受篩檢並追蹤、治療,阻斷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肝病三部曲。

治療C肝270萬元(3個月, Sovaldi)

新藥剋C 一顆要價3萬元 發稿時間:2015/06/10 16:16 最新更新:2015/06/10 16:16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10日電)沒有疫苗能預防的C型肝炎,漸漸成為肝癌重要原因,治療C肝的特效藥陸續問市,但是最貴1顆新台幣3萬元,吃完3個月270萬元,不是一般人吃得起。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高嘉宏指出,治療B型肝炎已有口服抗病毒藥物方便使用,治療C肝現在也有新選擇,主要針對第1C肝病毒,治癒率提高到9成以上到接近100%目前治療C肝的標準療法是注射干擾素合併口服雷巴威林,療效大約7成,干擾素雖然能剋制所有型別的C肝病毒;但是,高嘉宏觀察到大約4成的患者會嚇跑,復發C肝的患者拒絕干擾素的比例更高。干擾素副作用包括:焦慮、爆躁易怒、情緒低落者,對憂鬱症患者至會助長自殺傾向,於是以C肝占居多數肝炎患者的歐美,C肝口服新藥研發遍地開花,有的需要搭配雷巴威林、干擾素的二合一、三合一療法,已有3種新藥專案進口台灣。根據高嘉宏整理新藥資訊,台灣參與臨床試驗的Sovaldi,治療第2C肝病毒,每天只要吃這1顆,但每顆1000美元,療程3個月,等於要花新台幣270萬元才能根治C肝。天價C肝新藥,擋不住國內有錢人尋求治療,高嘉宏說,當年B肝新藥也是這麼貴,相信將來健保署也會給付C肝新藥,優先給付無法使用干擾素或治療失敗的患者。BC肝炎病毒是肝癌的元兇,新藥改寫患者命運,然而國人皆知保肝,卻多不了解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肝病三部曲。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調查,台灣BC型肝炎患者約有90萬人需要治療,卻只有1/4利用健保給付的肝炎藥物。C肝患者平均65歲發生肝癌,B肝患大約55歲,通常罹癌前已有漫長的肝炎病史,台大醫院肝炎中心內科主治醫師劉振驊說,藝人安鈞璨日前肝癌過世,安鈞璨本身就是B肝帶原者,曾經治療卻未持續追蹤。由於自知染B肝或C肝的人有3成未就醫,高嘉宏和劉振驊呼籲,為了避免一發現就是大型肝癌,年輕人不要以為肝病是老人病,或以為熬夜喝酒才會得肝癌,應及時篩檢是否為B肝或C肝帶原者,定期追蹤早期治療,阻斷肝病三部曲。

女性兒童化療 仍可生育: 冷凍卵巢 !!!!

切卵巢冷凍 植回後誕子      比利時一名女子童年時因患上重病,由醫生移除其卵巢組織並加以冷藏,10多年後再將卵巢組織植回自己體內,其後成功懷孕並誕下健康男嬰,成為全球首宗同類個案。報道指出,女事主現年27歲,在剛果共和國出生,其後移居比利時,5歲時確診患上鐮狀細胞性貧血(sickle-cell anemia),需通過化療進行骨髓移植,由於化療可能令她失去生育能力,醫生在她13歲仍未開始發育、還未有月經前,移除其右邊卵巢及部分組織,進行冷凍,左邊卵巢則繼續接受荷爾蒙治療。14年後,長大了的事主想生兒育女,醫生便終止荷爾蒙治療,將部分早前凍結的卵巢組織移植到其左邊卵巢,初時醫生也沒信心,但她後來開始排卵,兩年後,女子自然受孕,當時她27歲,並於去年底順利誕下一名近7磅重的健康男嬰。醫學專家指出,這次是醫學界一項重大突破,意味很多從小因癌症等原因接受化療的女子,將來仍有機會透過移植冷凍卵巢的方法生育下一代,這名母親更計劃為兒子再增添一名弟弟或妹妹。

個案助癌婦誕下代 負責為事主移植的埃拉斯姆醫院婦科及生育醫生德梅斯泰爾,將病例刊登在《人類生殖》期刊內,並形容這是「非常值得高興的一刻」。一般卵巢被移除後,只可在1至兩年內再移植回病人體內,沒有病人在童年時期便進行相關治療。

國家衛計委 毛群安: 掌握 MERS關鍵資訊 開發疫苗

接觸10分鐘就染MERS 陸研發疫苗 20150611 04:13 記者陳怡君/綜合報導 截至10日,南韓已有3MERS患者戰勝病魔出院。儘管如此,目前臨床治療MERS仍無特效藥物和疫苗,患病者「無藥可醫」。大陸國家衛計委10日指出,中國正透過此前自南韓輸入的病例,由科研單位積極研發「抗MERS疫苗」中。世界衛生組織也證實,國際已有MERS疫苗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大陸國家衛計委宣傳司司長、發言人毛群安10日指出,透過自南韓移入廣東的本土首例MERS病例,科研單位已取得「關鍵資訊」,除針對病毒株進行病毒基因定序,也得以進一步研發MERS疫苗。毛群安說,未來如果能掌握更多病毒變異資料,對疫苗、藥物的研發也有助益。世界衛生組織祕書長陳馮富珍8日也證實,世衛雖無直接參與MERS疫苗研發,但國際間確實有部分疫苗,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中、韓日前先後公布病毒基因解密結果,比對中東地區感染者後,均認為病毒並未突變,不過韓媒有不同看法。南韓《中央日報》10日指出,MERS在南韓的傳染性遠比預期中強,甚至出現患者接觸10分鐘就染病,打破過去傳染標準「距離2公尺之內、接觸1小時以上」。世衛考察組日前開始尋訪南韓出現疫情的醫院,考察組10日強調,南韓所有醫療機構、相關設施,應立即加強MERS疫情防控,加強排查發燒、呼吸道症狀的患者。考察組還指出「學校與MERS擴散無關」,建議南韓停課的學校解除停課令。

臍帶血治 威斯科特─奧爾德里奇氏症候群!!!!

臍帶血治癒罕病兒 高榮首例 20150611 04:11 呂素麗/高雄報導 高雄榮總完成首例以臍帶血幹細胞移植治療罕見疾病,恢復情況良好,林小弟由父母抱著出席高榮為他舉辦的慶生會,右起為主治醫師張裕享、副院長劉俊鵬、小兒部主任邱益煊。 高雄榮總10日發表首例以臍帶血幹細胞移植治療罕見疾病「威斯科特─奧爾德里奇氏症候群」(簡稱WAS)成功案例,1歲半男童林小弟去年接受臍帶血幹細胞移植後,度過100天危險關鍵期,目前恢復情況良好。林小弟是父母的第1個孩子,201312月出生2周就因血便又合併血小板低下及溼疹而住院,經高雄榮總兒童醫學部醫師團隊檢查,確診他罹患罕見疾病「WAS」。兒童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張裕享表示,WAS是一種性聯隱性遺傳疾病,患者多為男性,因基因突變導致血小板和免疫細胞的功能異常,根本治療方式為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以往多以骨髓移植治療,用臍帶血幹細胞移植較少見。醫療團隊尋求骨髓捐贈公庫配對,曾找到吻合的成人捐贈者,但移植前夕,捐贈者反悔;再經過近半年,終於在生寶臍帶血庫找到配對吻合的臍帶血,獲得免費捐贈。張裕享說,臍帶血幹細胞移植前,須先進行8天化療,將他的白血球、紅血球全部清除,完全住在無菌室,再輸入稀釋後50CC捐贈者的臍帶血,而林小弟的血型也由原本的A型變成捐贈者的B型。林小弟在移植後第12天發生全身抽搐、呼吸困難,血氧一度降到70%。張裕享形容當時「很緊張」,也做了最壞的打算,幸好,在調整藥量後,狀況改善,住院122天後,除夕夜出院。小兒部主任邱益煊說,林小弟移植之後,除了血液及免疾細胞變成捐贈者的血型外,其餘器官都是自己的。林爸爸說,配對過程很煎熬,「有辛酸有喜悅」,非常感謝醫療團隊,給予孩子重生的機會。兒子現在仍喝12000元的進口奶粉,大約56天喝1罐,有毛會引起過敏的水果如奇異果、桃子都不能吃,防止跌倒、生病,其他都和一般小孩一樣活潑。

中天 解除競業禁止: 陳俊宏(上海中天/Microbio/棉花田/鑽石投資/醣基/玉晟/得榮/永昕/順天生/東源/東曜), 廣博(泉發生技/力成生技), 黃山內(和諧有機農業), 蔡高忠(醣聯/禾伸堂生技/原創生醫)

中天生技:公告本公司104年股東常會決議解除新任董事競業禁止之限制事宜 鉅亨網新聞中心2015-06-10 17:18:1第二條 第211.股東會決議日:104/06/102.許可從事競業行為之董事姓名及職稱:()陳俊宏-董事()廣博實業()公司-董事()黃山內-廣博實業()公司法人董事代表人()蔡高忠-獨立董事3.許可從事競業行為之項目:()陳俊宏(1)中天(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2)Microbio Ltd.負責人(3)棉花田生機園地()公司董事(4)鑽石生技投資()公司董事(5)醣基生醫()公司董事(6)玉晟生技投資()公司法人董事代表人(7)得榮生物科技()公司法人董事代表人(8)永昕生物醫藥()公司董事(9)順天醫藥生技()公司法人董事代表人(10)東源國際醫藥()公司董事(11)東曜藥業有限公司法人董事代表人()廣博實業()公司(1)泉發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長(2)力成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長()黃山內(1)財團法人和諧有機農業基金會董事長()蔡高忠(1)台灣醣聯生技醫藥()公司董事(2)禾伸堂生技()公司獨立董事(3)原創生醫()公司法人董事代表人4.許可從事競業行為之期間:至任期屆滿。5.決議情形(請依公司法第209條說明表決結果):主席裁示投票表決。表決結果:表決時出席股東總表決權數308,382,774權,贊成權數302,565,300權,反對權數0權,無效權數0權,棄權及未投票權數5,817,474權,贊成權數佔出席總表決權數98.11%,本案照原案表決通過。6.所許可之競業行為如屬大陸地區事業之營業者,董事姓名及職稱(非屬大陸地區事業之營業者,以下請輸〝不適用〞):陳俊宏-董事。7.所擔任該大陸地區事業之公司名稱及職務:許可擔任中天(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東源國際醫藥()公司董事及東曜藥業有限公司法人董事代表人。8.所擔任該大陸地區事業地址:()中天(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松江區施惠路688號。()東源國際醫藥()公司-15/F May May Building,683-685 Nathan Road,Kowloon,Hong Kong()東曜藥業有限公司-蘇州工業園區長陽街120號。9.所擔任該大陸地區事業營業項目:()中天(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保健膠囊及錠劑之生產及銷售、中藥材、中藥提取物、中成藥加工及生產、新藥研究、開發等。()東源國際醫藥()公司-投資。()東曜藥業有限公司-西藥生產及研發。10.對本公司財務業務之影響程度:()中天(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為本公司之子公司,依權益法認列投資損益。()東源國際醫藥()公司-對本公司財務業務無影響。()東曜藥業有限公司-對本公司財務業務無影響。11.董事如有對該大陸地區事業從事投資者,其投資金額及持股比例:無。12.其他應敘明事項:無。

中天 董事長 林衛理 退/ 黃山內 接 !!!!

中天+17.2% 今年攻新藥 2015-06-11 00:21:05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中天生技(4128)昨(10)日舉行股東會完成董監事改選,董事長由財團法人和諧有機農業基金會董事長黃山內接任,原任董事長林衛理在卸任後,將專任總經理一職。林衛理說,中天今年的目標就是「新藥拚銷售」。中天昨日公告5月營收1.38億元,較去年成長17.2%。中天昨日股價收23.75元,上漲0.95元。

葡萄王 曾盛麟 1.6億元行銷預算: 新產品/新行銷/新客群 !!!

新品助陣 葡萄王今年營運衝高 20150611 04:12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葡萄王結盟雲南白藥推漢方飲品,代言人高捷、葡萄王董事長暨總經理曾盛麟、雲南白藥集團中藥資源公司常務主任陳露薇。 葡萄王(1707)結盟雲南白藥合作「田七靈芝王精華飲」上市!董事長曾盛麟表示,今年總計將推5支以上新品,並投入1.6億元的行銷預算,希望能迅速打響「知名度」,進而讓產品有「指名度」。法人預估,由於集團三大事業體同步成長,今年葡萄王將延續創新高力度,EPS上看8元。葡萄王此次為了田七靈芝王精華飲的推出,首度針對新產品舉行盛大的行銷活動,今年的行銷預算也創新高,較去年度的6千萬元增加1億元。曾盛麟說,下半年還將陸續推出34種全新保健品及飲品,其中,人蔘蜆精已規劃透過網路行銷在下半年推出,雲芝飲也規劃在夏天推出,搶攻華人營養保健市場。曾盛麟表示,今年葡萄王將以「新產品」、「新行銷」及「新客群」為營運策略,全年新產品數量預估將有56個,其中,能量飲料COMEBEST PowerBOMB、與雲南白藥集團結盟的「田七靈芝王精華飲」,10日正式問世上架,並已全面在電子媒體打廣告。子公司葡眾1月也推出記憶力衰退的活逸康,下半年有機會再推出新產品,激勵今年營收持續二位數成長,並站穩60億。今年營運大見轉機的上海葡萄王,目前產訂單能見度已達2個月左右,該公司主打的代工訂單,以大陸客戶為主,包括直銷商、微(WeChat)銷商,繼3月起單月已轉盈後,法人預估,上半年有機會達損平,全年獲利。法人表示,由於葡萄王以往業績都是下半年優於上半年,今年仍可維持此趨勢,預估全年營收可望有兩位數成長,每股稅後盈餘挑戰8元以上,再創新高。

TFDA 同意 phaseIII: 中裕 TMB-355「Ibalizumab Injection 150mg/ML 1.33mL/via

l

中裕新藥:公告衛生福利部核准本公司愛滋病新藥TMB-355靜脈注射型第三期人體臨床試驗計畫(study-301) 鉅亨網/鉅亨網新聞中心-20150610 下午16:08 第三十四條 第421.事實發生日:104/06/102.公司名稱:中裕新藥股份有限公司3.與公司關係(請輸入本公司或聯屬公司):本公司4.相互持股比例(若前項為本公司,請填不適用):不適用5.發生緣由:1.本公司接獲衛生福利部公文通知,本公司愛滋病新藥TMB-355Ibalizumab Injection 150mg/ML 1.33mL/vial」供查驗登記用藥品臨床試驗計畫(計畫名稱:TMB-301)乙案,經核,同意試驗進行。試驗名稱為"一項單組、24週、多中心、使用ibalizumab及最佳背景療法(OBR)於有治療經驗及多重抗藥性的第一型人類免疫不全病毒 (HIV-1)感染病患之臨床三期試驗"臨床試驗藥物用法:研究藥物ibalizumab是一種經由靜脈注射的人源性的IgG4單株抗體(MAb)。在第7(基線靜脈注射施打2000mg的劑量後將每兩週施打一次800mg的維持劑量。臨床試驗地點:約30名受試者來自北美洲或台灣的30個臨床醫院。6.因應措施:7.其他應敘明事項:(1)研發新藥名稱或代號:TMB-355(ibalizumab)(2)用途:一種治療愛滋病之單株抗體蛋白質藥物 網址:http://www1.cde.org.tw/ct_taiwan/search_display_cro.php?&pagenow=11(3)預計進行之所有研發階段: 靜脈注射型:臨床三期試驗、新藥查驗登記審查 肌肉及皮下注射型:臨床一/二期試驗、臨床三期試驗、新藥查驗登記審查(4)目前進行中之研發階段: A.提出申請/通過核准/不通過核准: 靜脈注射型臨床三期試驗申請已獲得美國FDA及台灣TFDA核可 肌肉及皮下注射型臨床一/二期試驗102年已獲得台灣衛生署核准,歷經數次計畫 修正核准,該試驗現正進行中。 B.未通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許可者,公司所面臨之風險及因應措施:不適用 C.已通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許可者,未來經營方向:本公司靜脈注射臨床三期試驗後,將向美國FDA及台灣TFDA進行新藥查驗登記審查申請。 本公司肌肉及皮下注射型完成臨床一/二期試驗後,並往下一階段三期臨床試 驗邁進,或完成臨床二期試驗後與其他藥廠進行可能之授權或共同開發。 D.已投入之研發費用: 靜脈注射型2B臨床試驗已支付之委託試驗CRO支出約美金900萬元 肌肉及皮下注射型一/二期試驗已支付之委託試驗CRO支出約新台幣18,472仟元。(5)將再進行之下一階段研發: A.預計完成時間: 靜脈注射劑型三期臨床試驗,未來可滾動式方式提出藥證申請及審核,因此藥證 取得日期約在105年。 肌肉及皮下注射劑型三期臨床試驗規劃及範圍,需依據一/二期臨床試驗結果而定 若一切順利完成,三期試驗完成時間約在106年。 B.預計應負擔之義務: 待首次獲得美國FDA藥物核准上市以及未來銷售時才需給付Genentech權利金。(6)新藥開發時程長、投入經費高且未保證一定能成功,此等可能使投資面臨風險,投 資人應審慎判斷謹慎投資。

林榮錦 (澳優執行董事) 結合Babyland Holdings/元大/韓政府基金 Asean BMPI 收購/遠雄 澳優海普諾凱 (Dutch Dairy Investments B.V )

晟德大藥廠夥八大機構提出全面要約 投澳優信心一票15610日美通社(亞洲藉收購澳優控股股權進軍蓬勃乳業香港2015610日電 /美通社/ -- 澳優乳業股份有限公司 (「澳優」或「公司」,聯同其轄下附屬公司,統稱「集團」;股份編號:1717.HK),一間生產設備主要設於中國及荷蘭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公司,今日宣佈晟德大藥廠股份有限公司 (「晟德大藥廠」,股份編號:4123.TT將與其他八大機構在收購澳優控股股權後,以每股要約股份3.01港元向所有股東提出全面要約。聯席要約方均為聲譽良好及市場份額領先的知名亞洲企業。全面要約充分表明了其等對乳業前景感到樂觀及對澳優的競爭優勢和巨大發展潛力充滿信心。其中,Babyland Holdings Limited 是國內獨立風險投資基金,管理數十億美元的資產,其培育了大量在國內外處於領先地位的優秀公司,成功的投資案例包括國內視頻網站的領頭羊優酷土豆集團元大壹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元大亞洲有限公司及元大寶來證券 (香港有限公司均為著名的專業投資機構。南韓政府基金 Asean BMPI 也對澳優予以信任。聯席要約方對於澳優的強大信心也反映在要約溢價,每股要約股份作價3.01港元,較股份緊接公司公佈晟德大藥廠意向前的最後交易日 (2015116收市價每股2.44港元溢價約23.36%。澳優執行董事兼晟德大藥廠董事長林榮錦先生表示:「澳優是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的領先企業,擁有國際化的全球生產及分銷產業鏈。公司董事會已批准收購 Ausnutria Hyproca B.V. (『澳優海普諾凱』餘下49%權益,待公司股東於適當時候舉行之股東特別大會上通過,我們相信此舉可進一步確保集團獲得穩定且優質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供應。考慮到集團股價最近上揚,賣方之 Dutch Dairy Investments B.V (DDI已同意將出售澳優海普諾凱49%權益的代價 (主要透過發行新股支付522.1百萬港元下調至470.3百萬港元,誠如公司於2015528日發出的公告所述。我們對 DDI 的理解及支持表示由衷感謝。」「我們堅信,集團已經準備好捕捉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的增長機遇,並對集團的業務發展及前景充滿信心。我們將憑藉晟德大藥廠的管理及集團現有的專長,致力為股東締造長遠價值。」集團主席顏衛彬先生也表示:「晟德大藥廠收購控股股權是對中國乳業及公司的未來發展投下信心一票。其在嚴格把關產品品質及食品安全上擁有寶貴經驗,集團不但能受益於其強大後盾,亦可受惠於更多機構投資者的潛在支持 (其等現已成為我們的股東)。九大聯席要約方對澳優的投資不僅反映了他們對乳業前景感到樂觀,也印證了澳優的美好將來,而且加強了公司的股東基礎。集團將繼續經營嬰幼兒配方奶粉的現有主要業務,為公司和股東創造價值。」

關於澳優乳業股份有限公司 澳優乳業股份有限公司是一間生產設備主要設於中國和荷蘭,從事研發、奶源收集、加工、生產及包裝乳製品等活動,並於中國、歐洲、北美、中東及其他海外市場從事營銷及銷售活動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公司。截至20141231日,澳優錄得收入約人民幣19.66億元,較2013年同期增長16.5%。在2013年,澳優於中國內地的廠房為內地第一批成功取得生產許可證換證的廠房;於新政策下,荷蘭子公司的下屬工廠亦為首批成功獲發海外產品進口許可證的海外嬰幼兒配方奶粉製造商之一。

晟德 啟動全面收購澳優乳業 20150611 04:12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晟德(4123)集團收購澳優乳業(香港股票代碼:1717)馬不停蹄!該公司昨日昨日公告與共同投資人,以每股3.01元港幣,合計5.94億港幣(約23.72億台幣)再買進澳優20%股權,並正式啟動全面收購計劃。目前已有約26%大股東表明不願意釋股,因此預估晟德集團最多再花7.64億港幣(約30.55億台幣)即可再收購剩下的25.75%股權,完成此一跨國併購案。據了解,晟德此次是結合玉晟創投、元大、遠雄集團、由韓國上市公司和韓國政府合資的基金、成為(美國名校退休基金組成)、海峽資本等機構集資,全面收購澳優。至目前為止,晟德與該共同投資人已取得澳優公司逾48%股權,其中晟德集團持股高達40.35%股權,拿下主導權。法人表示,晟德拿下主導權後,澳優乳業的業績亦將納入晟德合併報表,也帶動晟德明年將成製藥業首家年度營收破百億。

寶齡 競業禁止解除: 江宗明(Bowlin-Cayman, HK/集醫/赫蒂法), 謝德夫(順天/固源靈), 劉宏志(赫蒂法/傑奎/怡健/美瑞世/宙展), 廖繼洲(友華/賽亞/紅電醫/泉盛/因華/生策會/安全中藥管理資訊)

寶齡富錦:本公司104年股東常會通過解除董事暨新任獨立董事競業禁止限制 鉅亨網新聞中心2015-06-10 14:33:57  第三十四條 第221.股東會決議日:104/06/102.許可從事競業行為之董事姓名及職稱:(1)班友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人:江宗明/董事。(2)班友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人:謝德夫/董事。(3)班友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人:劉宏志/董事。(4)廖繼洲/獨立董事。3.許可從事競業行為之項目:(1)班友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人:江宗明/董事。(A)Bowlin Holding CO.,Ltd.(Cayman)董事長(寶齡富錦生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人)(B)Bowlin Holding CO.,Ltd.(HK)董事長(寶齡富錦生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人)(C)集醫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寶齡富錦生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人)(D)赫蒂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尚典生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人)(2)班友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人:謝德夫/董事。(A)順天醫藥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順晟藥品有限公司代表人)(B)固源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順天國際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人)(3)班友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人:劉宏志/董事。(A)赫蒂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尚典生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人)(B)傑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C)怡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傑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人)(D)美瑞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傑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人)(E)宙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傑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人)(4)聯合會理事長。4.許可從事競業行為之期間:擔任本公司董事暨獨立董事職務期間。5.決議情形(請依公司法第209條說明表決結果):經本公司104610日股東常會全體出席股東無異議照案通過。6.所許可之競業行為如屬大陸地區事業之營業者,董事姓名及職稱(非屬大陸地區事業之營業者,以下欄位請輸不適用):不適用。7.所擔任該大陸地區事業之公司名稱及職務:不適用。8.所擔任該大陸地區事業地址:不適用。9.所擔任該大陸地區事業營業項目:不適用。10.對本公司財務業務之影響程度:無。11.董事如有對該大陸地區事業從事投資者,其投資金額及持股比例:無。12.其他應敘明事項:無。

中研院 吳漢忠: 標靶胜肽 liposome (Vinorelbine + doxorubicin) 10年內上市

《醫學研究》標靶藥物像巡弋飛彈 可直攻大腸癌細胞健康醫療網 2015/06/09 自由時報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治療大腸癌新突破,中研院發展「標靶微脂體聯合療法」,找到至少3種胜肽,讓添加胜肽的微脂體藥物可以像「巡弋飛彈」直攻入大腸癌細胞,小鼠實驗證實有效且無副作用,成果刊登《科學轉譯醫學 》;預估10年內,藥物上市!

中研院研發新療法藥物 10年內上市  中研院細生所研究員吳漢忠表示,口服或靜脈注射治癌藥物,只有10%-20%會真正進入癌組織,藥效有限且有明顯副作用。論文第一作者吳建勳運用「噬菌體顯現法」,在上億個胜肽庫中,成功篩選至少3個標靶胜肽,與腸癌結合,並吞噬微脂體,變成像搭直達車,直接將高劑量藥物送達大腸癌組織,減輕副作用。吳漢忠團隊在現有的「艾黴素微脂體」藥物外,新研發出「溫諾平微脂體」藥物,用這兩種微脂體藥物再添加標靶胜肽,發展成「標靶微脂體聯合療法」,直接運抵腸癌細胞給藥,抑制癌細胞分裂,藥效比沒加胜肽的好。小鼠實驗結果顯示,一個月後小鼠癌細胞縮減98%,更有一半小鼠的腫瘤完全不見。實驗中,只施打溫諾平藥物的小鼠大約存活70天後死亡,給「溫諾平微脂體藥物」者可存活近100天,而用「標靶微脂體聯合療法」的小鼠,過了120天後還百分之百存活。吳漢忠說,標靶胜肽就像「導航系統」,專門尋找特定癌細胞;現有的微脂體藥物猶如「火箭」,設定好方向發射,能否進入癌細胞全靠癌組織血管破洞的「機會主義」;但新療法如同「巡弋飛彈」,可精準命中大腸癌目標物。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