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基因:中國人基因組學大數據研究成果發佈 北京新浪網 (2018-10-11 07:56)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日期:10月4日,華大基因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上發表了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組學大數據研究成果。這是由中國科學家主導,歷時兩年,對14余萬中國人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數據進行深入研究的成果。 昨天(10日)下午,這一成果在深圳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發佈。這項研究的對象是14余萬懷孕12周至22周的婦女,在充分尊重知情同意和隱私保護下,華大基因研究團隊選取了她們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的數據展開研究,揭示了包括31個省、市、自治區,36個少數民族在內的中國人群精細遺傳結構,揭示了中國人群中病毒序列分佈特徵。這一成果填補了大規模中國人基因組學研究領域的眾多空白,揭示了一系列中國人群特有的遺傳特徵,有助於推動我國精準醫學事業的發展,加速基因科技在出生缺陷、癌症、感染等領域的應用。國家基因庫執行主任 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 徐訊:我們打破了原有的人類遺傳和疾病研究依賴於白種人參考序列的問題,比如說我們原來去做乳腺癌的診斷,是基於在西方人里找到的BRAC1、BRAC2兩個基因的常見突變,有了中國人的參考序列之後,這個開發會更有針對性。丹麥皇家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弗萊明·貝森巴赫:因為人和人之間的基因是有差異的,要根據具體的基因突變熱點來定製診斷和治療的方法,所以未來基於基因組數據的個性化醫療是重要的發展方向。
Friday, October 12, 2018
新南向國家 醫師取經: 台灣 高危險新生兒跨領域照護
晟德(玉晟生技&玉晟管顧) 釋股 交易總額 25.57億(大陸中信農業基金)
(元智大學 機械系鐘國濱教授) 高純度氫分子 健康體驗
(智慧傷口分析) 智慧醫療照護模式計畫: 臺大雲林分院
臺大主動出擊用愛填平 智慧遠距傷口治療 今日新聞NOWnews 記者廖學賢/雲林報導 2018年10月9日 下午9:23 再深的壓傷傷口,我們也要用愛填平!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為照顧就醫困難之慢性傷口病患,在衛福部支持下,主動出擊走入長照機構,結合「遠距醫療」法規鬆綁與「智慧分析」的科技工具,提供傷口「清淨保養」治療服務,打造病患、醫療、長照三贏局面。執行半年,成果豐碩,長期照護中心及病人家屬獲益匪淺,今9日出席記者會,向衛福部及臺大雲林分院「智慧遠距傷口照護」團隊表示感謝。臺大雲林分院長黃瑞仁表示,本院傷口照護中心於102年7月成立,專門處理慢性困難傷口。中心醫師醫術精湛,設備齊全,即時處理之優點,深受患者好評。但在雲林,仍有許多困難就醫病患,來趟醫院有如上山下海,真的好難!黃瑞仁指出,為了幫助這些機構的傷口病患,本院「傷口照護中心」與「遠距醫療中心」,共同提出了結合定期訪視,智慧分析與遠距醫療的構想,並獲得衛生福利部「106年度建置智慧醫療照護模式計畫」的計畫支持,才有今日豐碩成果,在此,特向衛生福利部表示謝意。衛生福利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表示,因應台灣高齡社會來臨,在宅醫療需求增加,衛生福利部於107年5月通過通訊診察治療辦法。欲執行通訊診療之醫療機構,擬具通訊診療實施計畫後,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核准後即可實施。石司長很高興這個結合愛心與科技,能夠如此順利推展,真正嘉惠就醫困難的民眾。雲林分院副院長兼「遠距醫療中心」主任馬惠明表示,為執行「智慧遠距傷口照護」,本院邀請在地10家長照機構舉辦「建置智慧醫療照護」說明會,並舉辦「創新長照傷口研習會&實作工作坊」,教育皮膚照顧新觀念,提升機構的傷口照護。接著由整形外科醫師訓練二名傷口照護師,每週攜帶清創器械,及「智慧傷口分析」儀器到長期照護中心進行傷口評估與照護。馬惠明說,當有需要時,立即透過遠距通訊,傳輸傷口影像給整形外科醫師,即時雙向溝通,給予醫療指導。智慧傷口分析是外掛特殊3D鏡頭的平板電腦,可以自動計算傷口長度、寬度、深度、面積、體積、組織型態比例等,並且劃出趨勢圖,是傷口照護與追蹤的得利小幫手。整形外科主任張惠琇醫師表示,傷口照護的重點是要做到「清、淨、保、養」,而且要頻繁地執行,最好每週一次。「清」:清除傷口壞死組織;「淨」:將傷口及周圍清洗乾淨;「保」:使用減壓設備如氣墊床、氣墊座來保護傷口,對於脆弱皮膚用敷料保護,預防新傷口的產生;「養」:使用適當敷料維持傷口床內濕外乾的環境,促進肉芽組織生成。 案例陳老太太是94歲老奶奶,4月底來到傷口中心治療。傷口面積約為手掌大小的4級壓力性傷害,全層組織壞死。在傷口中心進行3次清創後,5月23日進入智慧遠距傷口照護模式,改由兩位傷口照護師每週到機構執行「清淨保養」傷口照護,不再需要舟車勞頓到醫院就醫。
脊髓肌肉萎縮症(SMA):渤健藥廠 免費用藥計劃
脊髓肌肉萎縮症新藥獲准發售 晴報 2018年10月3日【晴報專訊】脊髓肌肉萎縮症(SMA)患者周佩珊去年去信特首要求引入SMA新藥。港府早前引入SMA新藥SPINRAZA後,由藥廠「渤健」提供免費特別用藥計劃,至今已有9名患者接受新藥治療。渤健昨指有關藥物已獲衞生署批准於本港發售,而有關免費特別用藥計劃將停止招納新個案,而本於計劃內的SMA患者將續接受免費治療至政府12月推出用藥計劃為止,並會繼續與港府及醫管局合作。
幹細胞專家訊聯生技: 生技保養品
訊聯生技: 執行4次經GTP訪查臨床案件
訊聯生技團隊將幹細胞專業運用於生活 台灣新生報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2018年10月10日 上午12:00 引領幹細胞生技趨勢,訊聯生技提前實現生活應用。訊聯生技集團董事長蔡政憲表示,多年前開始訊聯團隊就不斷的在各大醫學中心進行多項細胞治療臨床試驗之研究案,累積技術專業經驗,而台灣在今年也正式開放細胞療法,訊連團隊也將幹細胞專業在生活運用上實現。衛福部日前開放6項人體細胞治療,特管辦法正式啟動,銜接全球細胞應用發展趨勢,深耕幹細胞技術長達19年的訊聯生技集團,近期與三軍總醫院合作的案例,在糖尿病患足部傷口潰爛癒合有十分優良的研究成果。而與台安醫院的臨床研究針對一些免疫皮膚疾病的測試,像是酒糟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乾癬、濕疹、黴菌感染等,數據上證明已有顯著的改善效果。另與高雄長庚醫院合作嚴重性敗血症休克病人,並以執行4次經GTP(人體細胞組織優良操作規範)訪查臨床案件的豐厚細胞處理經驗,將幹細胞從醫療拓展至醫美保養應用。
(塑膠中心 醫材大樓) 凝聚中部 微創與智慧輔具 共識
科技部推微創手術及智慧輔助創新 2018年10月11日 工商時報【台中訊】 科技部主辦的「從臨床需求,看微創手術及智慧輔具相關產業未來發展論壇」日前在中科登場,塑膠中心邀集17位重量級專家與談,會場超出百位醫材各界先進蒞臨,凝聚中部推動微創與智慧輔具的發展共識,共同為國產醫材注入創新成長動能。在達文西等機械手臂的輔助下,現代醫生開刀追求傷口的最小化,興起微創手術週邊醫材產品的商機,從臨床需求角度切入開發新產品,台灣能發展高度滿足醫生開刀需求的高階國產醫材,再搭配養成醫工跨域整合與國際品牌行銷人才,將能加速國產醫材品牌前進國際市場。 高齡化社會發展之下,照護人力長期缺乏,讓智慧型輔具相關產品市場需求急速成長,中部輔具大廠國睦與上銀智慧機械人中心出席與談,提出推動國內開發國產品牌的整合型系統產品,首重培養高度跨界整合的溝通人才,業界在投入醫材產品創新的過程,政府與監管單位能協助解決法規面的影響因素,讓台灣能成為國際創新醫材研發示範中心。 科技部次長謝達斌全程參與聆聽產業需求,擔任與談人表示將建全國內法規,加速建置智財市集,以及推動利於加速醫材創新的併購系統,搭配中部地區精密機械、光學、輔具等產業優勢與週邊各大醫院臨床場域,將能加速協助中部發展為良好的生醫產業生態系。塑膠中心總經理蕭耀貴亦於論壇中分享,塑膠中心投入興建的醫材大樓將於12月落成,並且中心已具備醫材法規、生物相容性驗證與高分子醫材技術研發等專業人才,未來將加強開辦產業需求的高階生醫醫材課程,協助國內產業培育專業人才。
衛福部: LINE@聊天機器人_疾管家
600萬劑公費疫苗陸續供貨 賴揆籲民眾配合施打 2018年10月11日【記者張原彰/台北 報導】時序逐漸進入冬季,已是流行性感冒的流行季,行政院長賴清德11日在行政院會表示,接種疫苗是全球公認防治流感最具效益的方法,因此籲請符合接種計畫對象國人,配合施打公費疫苗。 賴清德表示,接種計畫實施對象,包括:50歲以上成人、6個月以上至學齡前幼兒,特別是長者、高風險慢性病、抵抗力較弱的國人。已請衛福部、相關部會及各地方政府加強宣導,鼓勵民眾接種疫苗,並請更多企業共同響應。衛福部表示,今年共提供約600萬劑公費疫苗。至於開打時程因為疫苗供貨延遲,調整為「校園以外對象10月15日開打,校園11月1日開打」。衛福部表示,目前疫苗已依規劃順利陸續供貨配送,將如期於各縣市提供接種服務,今年除了有合約醫療院所提供服務外,也會有醫護人員至社區設點或至行動不便長者家中,提供民眾就近的服務。衛福部表示,在民眾宣導方面,除短片、海報、單張、手冊、新媒體等各種管道外,也可透過「LINE@聊天機器人-疾管家」詢問相關問題,今年也特地邀請各領域醫界專家辦理多場網路直撥,分眾行銷。 衛福部表示,疾管署的網站架設「流感防治一網通」,可供查詢提供疫苗接種院所資料及其他所有流感相關資訊。 衛福部表示,流感疫苗仍是預防流感最好的武器,因此,鼓勵非公費對象可自費接種疫苗,這幾年已有愈來愈多的企業基於持續營運的考量,提供員工接種,希望請經濟部協助鼓勵更多的企業跟進。
徒手功能性筋膜放鬆Functional Fascial Releasing
筋膜(Fascia)是身體力量傳遞的重要組織之一,同時提供組織或肌肉滑動與移動的空間,它串連不同身體部位的力量,構成筋膜張力的連續性(Fascial Continuity),讓身體整合出有效能的動作模式進而發揮最佳的生物力學效益,提供人體最佳動作表現;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筋膜力量的傳遞連續性,已經被許多學者研究出來不同的筋膜地圖(fascial map),例如Tom Myers's解剖學列車、傳統中醫的筋經、Stecco家族的Fascial Manipulation等,證實出一個部位的力學變化可以影響到遠端的關節肌肉表現,例如腳踝可能影響至肩膀,頸椎也可能影響至膝蓋。觸診的手感,是徒手筋膜調整中最重要的一環,如何系統性地培養筋膜觸診與調整的手感?如何整合適當的筋膜調整技術?如何設計一堂徒手筋膜課程計畫?面對個案身體的動作與姿勢的不平衡,從筋膜調整的觀點,應該從何評估又該從何著手?這是2018 Functional Fascial Releasing課程要一一突破的重點。學會會員45000元(107年9月30日前完成繳費者,優惠價39000元) *備註非會員50000元(107年9月30日前完成繳費者,優惠價43000元) *備註*備註於開課日前45天(含假日)前取消者,可退款70%;於開課前45天(含假日)內取消者,恕不退款,此退費標準請報名者務必先確認後再報名。已繳費者即表示願意遵守本規定,接受本簡章文字之契約規範。上課時間:107年12月1-4, 6-9日上課地點:陽明大學研究大樓六樓教室(台北市北投區立農街二段155號)主辦單位:社團法人臺灣物理治療學會課程簡介:*報名繳費完成表示報名手續成功,名額依繳費順序錄取,若未錄取將全額退費。
日本生物診断研究会を設立‐生物の能力で早期診断
2018年10月12日 (金) 瀬戸代表理事東京大学消化管外科学の瀬戸泰之教授、国立成育医療研究センターの五十嵐隆理事長、癌の早期診断法「N-NOSE」の開発を手がけるベンチャー「HIROTSUバイオサイエンス」(ヒロツバイオ)代表取締役の広津崇亮氏らは、生物が有する能力を診断技術に応用することを目指した「日本生物診断研究会」(JSBD)を設立した。N-NOSEで用いる「線虫」など、高性能センサー機器では診断が難しい早期段階の疾患に対して、生物の能力を生かした診断技術を研究会などで紹介し、社会的な啓発を進めると共に、実用化を想定し、診断技術を評価するための臨床試験をどう行うべきか、エビデンス構築を目指していく。病気の早期診断をめぐっては、高性能センサー機器の開発、改良が行われてきたが、それでも性能面で限界があり、癌などの診断では早期発見が難しい現状にある。同研究会では、生物の嗅覚など従来の診断機器では捉えられない早期の癌を判別する新たな診断技術として応用していく社会の実現を目指してい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