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3, 2014
Enbrel/ Remicade / Humira / Stelara 用於乾癬 (Psoriasis) 健保付?!
健檢MR-PET篩癌? ???
揪癌一機搞定!磁振正子掃描輻射低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14年3月11日 20:38 健檢揪出癌凶有新利器!國內領先全亞洲,引進磁振暨正子掃描儀MR-PET,即結合磁振掃描與正子造影於一機,不但準確率高達95%,而且幅射量較低,能精準檢測出腫瘤的代謝活性與組織大小定位,代表影像醫學邁進新的里程碑!磁振暨正子掃描儀MR-PET,結合磁振掃描與正子造影於一機。(攝影/黃曼瑩) 磁振暨正子掃描儀MR-PET,結合磁振掃描與正子造影於一機。(攝影/黃曼瑩) 大家熟知磁振造影掃描(MRI)與正子造影(PET),過去,磁振掃描的磁場和正子造影的晶體,以往兩者會互相干擾,不可能共存於同一檢查室,但是,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施庭芳主任表示,現在已經突破技術,將MRI和PET整合於一機MR-PET,透過此磁振暨正子同步掃描,揪出癌蹤,能夠一次到位。此一突破性的進展,將引領未來5至10年的影像醫學創新與研發。
磁振暨正子掃描儀監測腫瘤活性與組織大小 MRI在臨床運用上是屬於高階影像檢查,可應用於全身各器官,優點是沒有輻射線,有利於診斷出早期的腫瘤。PET則是應用廣泛,包括癌症偵測及分期、腦部病變的評估。兩者合一的好處更在於能夠監測出腫瘤的代謝活性與組織大小,以及準確定位,可以早發現、早治療。
Joerg Reinhardt 回鍋 Novartis強化自主研發力
Novartis Chairman Stresses Need for R&D Investment March 22, 2014 3:46 a.m. ET 'We need to add value—life-prolonging or quality-of-life benefits,' says Novartis Chairman Joerg Reinhardt, pictured last month. European Pressphoto Agency BASEL, Switzerland— Novartis AG NOVN.VX +0.63%needs to continue investing in research to develop new drugs that national health-care systems are willing to pay for, a task that gets harder as generic versions of older medicines become available, the company's chairman said.Joerg Reinhardt, who assumed his role in August, says the benchmark for evaluating drugs is constantly rising as branded medicines lose patent protection, allowing for less-expensive copies to enter the market. Health-care systems will choose less-expensive generic drugs, which often work just as well as the original versions, to keep costs down, he said."We need to add value—life-prolonging or quality-of-life benefits—that are meaningful enough for payers around the world to say, 'Yes, I'm willing to pay a premium over generic opportunities,' " Mr. Reinhardt said in an interview. "With every new product coming off patent, the benchmark comes up."Mr. Reinhardt's comments come as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rethink their research-and-development efforts to channel resources to more-promising experimental drugs and avoid others that might be tempting but more difficult to deliver. Some companies, such as Merck & Co., MRK +0.45%are streamlining their operations, while leaning on outside labs for experimental drugs. Switzerland's Roche Holding AG ROG.VX +0.95% has reshuffled its R&D staff to revitalize its operations. Novartis raised its spending on in-house R&D by 5.6% last year to $9.85 billion, an amount Mr. Reinhardt said will remain stable. The budget was among the highest in the industry and bucked a broader trend. Spending on R&D across the sector dropped 2.2% to $135 billion last year from a high of $138 billion in 2011, according to PricewaterhouseCoopers. Novartis is consolidating its activities in Shanghai, Basel, Boston and La Jolla, Calif., a move intended to foster cooperation between researchers in different disciplines as teams of scientists bounce ideas off each other. The company also will be able to tap the academic communities of the four cities."A larger group of people benefiting from the infrastructure that's been created at a research place is a better approach than having small groups with limited infrastructure spread around the world," Mr. Reinhardt said.Born in Germany, Mr. Reinhardt earned a doctorate in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and worked at Novartis and predecessor Sandoz for nearly 30 years. In 2010, he moved to Bayer AG BAYN.XE +2.15%to lead the health-care business after Joe Jimenez was chosen as Novartis's chief executive.Since returning, Mr. Reinhardt has demonstrated his commitment to R&D, spearheading the creation of a board subcommittee to oversee the company's research. The subcommittee, believed to be a first in the industry, is responsible for reviewing Novartis's R&D strategy and organization. It also will advise the board on scientific trends and activities that are critical to R&D.The purpose of the committee is to ensure that the board is closer to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for one of the company's key investment areas, Mr. Reinhardt said.Because Novartis is facing challenges brought by the expiration of patents on blockbusters such as hypertension treatment Diovan and leukemia drug Gleevec, the company is smart to invest in research capabilities, said David Kagi, a health-care analyst with J. Safra Sarasin."They have a high need to invest in R&D, both to overcome their patent issues and because they are more exposed to price pressures," Mr. Kagi said. Part of the reason is that some of Novartis's drugs treat broad disease classes, such as diabetes or hypertension, which are treated by many drugs already on the market.Mr. Reinhardt said a year-old review of Novartis's portfolio was progressing and would be completed by year-end. Three of the company's smaller units—vaccines, over-the-counter treatments and animal health products—are under scrutiny for restructuring, joint ventures or sale.Novartis has had "conversations with different potential partners" about the units, Mr. Reinhardt said. He said acquisitions for as much as $5 billion were possible approaches to build the scale the smaller units need.The review also covers Novartis's one-third stake in Roche's voting stock, which Novartis started accumulating in 2001 with the idea of a possible merger. The deal didn't happen, though the companies operate in partnership on the sale of some drugs.Mr. Reinhardt said he didn't expect a bigger strategic interaction with Roche but said he had met with the company's new chairman, Christoph Franz.
Novartis chairman vows to preserve top R&D budget in retrenchment March 24, 2014 | By John Carroll At Novartis, only the top executives are allowed to discuss R&D strategy in any kind of a meaningful way. So when they talk, everyone--including the company's big research staff around the world--pays very, very close attention.So listen up: The new chairman at Novartis ($NVS), Joerg Reinhardt, sat down with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to review the company's careful restructuring--R&D is being concentrated in Basel, Shanghai, Boston and La Jolla, CA--and committed Novartis to maintain research spending at its current level near the $10 billion mark. That mark falls just behind Roche's research budget, the top R&D spender in the biopharma world with a 2013 budget of $10.23 billion. And it must be particularly welcome news in La Jolla.Reinhardt says R&D spending will remain level at a time many pharma rivals are cutting back. And everyone in the company should expect to see the work consolidated in key regions, something that is likely to reassure workers in designated areas while raising fears for everyone outside the protected zones.The Biotech Primer: An insider's guide to the science driving the biotech and pharma industriesThis 200-page book takes an in-depth look at the biotech industry and the science that drives it. Although the industry itself is constantly changing, these fundamental concepts upon which it is built will remain important for years to come - and decision-makers who understand these fundamentals will be better able to evaluate and predict new trends. Click here to buy today! Sign up for our FREE newsletter for more news like this sent to your inbox! "A larger group of people benefiting from the infrastructure that's been created at a research place is a better approach than having small groups with limited infrastructure spread around the world," Reinhardt told the Journal. And it gives the giant a chance to work more closely with the academics in those areas.The new strategy--overseen by a unique special committee--has already led to some significant alterations, especially with the closure of its research unit in Horsham, U.K., and some shifting of jobs and personnel in the U.S. The company has reportedly laid off thousands of staffers in recent months, including 500 at its home base in Basel.This strategy falls right in line with the brave new world of Big Pharma as defined by most of the top companies these days. That hub strategy inspired AstraZeneca to concentrate its forces in Cambridge, U.K., sacrificing Alderley. Sanofi ($SNY), largely foiled in an attempt to reorganize R&D in France, has been shifting into Boston. Pfizer ($PFE) and Roche ($RHHBY) have both eliminated big outlying research posts in major retrenching efforts.
秀傳醫總裁: 黃明和 101內建 健康會所
皇家御醫101彰化秀傳搶攻健檢大餅 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2014年03月29日 下午18:15 愛家人,就先讓自己健康!國內健康管理機構如雨後春筍,不僅強調多元,更朝向「皇家御醫」個人化模式發展;彰化秀傳醫療體系,面對全球健康管理e化浪潮,緊密結合國內外臨床醫療資源,集資上億元經費,在台北地標101內設立「秀傳101皇家健康會所」,讓醫療產業服務創新加值,邁向國際化新領域。(影音/攝影記者張世傑)健康管理是毓防醫學重要一環,愛家人,就先讓自己健康。
找健康活得久首要幸福快樂 衛生福利部邱文達部長強調,國人平均壽命達79.51歲,男性76歲,女性83歲,預估台灣比歐美等世界先進國家,更快步入高齡社會,然而平均壽命的持續延長,並不等同於人人健康平安快樂。就如同機械一樣,平時就需要好好的照顧,定期的保養;在繁忙的生活中,若沒有適時的休閒,舒解壓力,健康很快就會出問題;呼籲國民平時在飲食上應「4少1多」,包括:少鹽、少油、少糖,少吃加工的食品,以及多攝取新鮮蔬菜水果,均衡飲食之外,還要有適當的運動,就能降低疾病致死的風險。
4PHealth健康管理金科玉律 秀傳醫療體系總裁黃明和醫師表示,隨著個體健康狀況的差異,如何在疾病預測(Prediction)、疾病預防(Prevention)、健康促進(Promotion)、自身參與(Participation)4個P的健康管理指標上(4P Health),達成對每個人有意義的疾病預防與健康提升,成為全球醫界共同關心的首要課題。
管理e化5P服務健康新主流 黃明和總裁強調,在現代社會提倡預防醫學的趨勢下,醫界過去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照護」(Patient-Centered Care)的理念, 再擴大為照顧包括亞健康為對象的「以個人為中心的醫療照護」(Person-Centered Care)理念。因此在秀傳醫療體系除了落實外界4P Health的健康管理,必須再增加第五個P的健康管理指標:「個人化」(personalization),成為秀傳精緻的5P 健康管理(5P Health)指標。
皇家御醫健康經紀人護健康 黃明和總裁指出,健康管理e化已是全球新趨勢,因為每個人的健康狀態不一,健康管理模式就有差異,醫護團隊需設計個人化的健康照護模式,才能確實改善與增進不同個體的健康,同時緊密結合國內外臨床醫療資源、遠距照護、養生保健,以及智慧健康雲等健康服務系統,才能開拓全新的醫療照護領域。「秀傳101皇家健康會所」的地點選在國際著名地標 - 台北101大樓,象徵秀傳101在醫療照護領域上的嶄新制高點。至於「皇家御醫」的概念,是由資深護理師擔任「健康經紀人」,並不僅專為高端人士服務,而是在台灣醫界樹立個人化的健康服務優良典範,為每一位需要照顧的人都須做到等同皇家級的超完美健康照護。
【健康自我管理4原則】:1.隨時掌握身體健康的狀態。2.由運動及日常生活習慣的改變以及調整飲食習慣做起。3.以適當的配套措施來調整人體的亞健康狀態。4.以儀器精確的追蹤達成健康檢查自我管理。
Gilead C肝藥太貴 需 說明定價原則
3月生技觀測指數陰天 中央社 (2014-03-26 08:06)(中央社記者許湘欣台北2014年3月26日電)德盛安聯3月生技觀測指數由過去連續兩個月代表晴天區的8分,跌落至陰天區6分。德盛全球生技大壩基金經理人傅子平指出,美國眾議院民主黨議員認為生技大廠吉列德(Gilead)新一代C型肝炎藥物療程定價過於昂貴,要求4月3日前說明定價原則,造成生技股回檔修正。不過,就算生技大廠有烏雲遮蔽,他預期,今、明兩年企業盈餘成長仍可達15%以上。傅子平認為,整體來看,生技業基本面仍佳,近期只是技術性修正,投資前景不變,但在NBI生技指數連漲5年後,建議以區間操作為主,特別是3月底到4月初的消息面淡季,市場獲利了結賣壓濃厚,對於負面消息市場反應較激烈,但未來只要銷售符合預期,且研討會釋出的相關數據只要良好,對指數應有激勵效果,特別是5月底將舉行腫瘤學會議,預期生技指數仍有表現機會。
Xolair 核准用於 慢性自體性蕁麻疹(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 CIU)
FDA gives thumbs up to Xolair for 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 By Rhodi Lee, Tech Times | March 22, 7:52 When antihistamines do not work for hives or urticaria, what can a patient do?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has given the green light to a new treatment for 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l (CIU), a form of chronic hives that last more than six weeks. Drug company Genentech announced on Friday that FDA has given its approval on omalizumab (Xolair) for treating patients with CIU following positive results of pivotal phase III studies ASTERIA I and II, which involved patients with CIU who do not respond to H1-antihistamine therapy. "This approval from the FDA is great news for patients in the US suffering from CIU, a skin disease known as CSU in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said David Epstein, Division Head of Novartis Pharmaceuticals, which co-developed and co-marketed the drug. "Up to 50% of patients do not respond to approved doses of H1-antihistamines, which up until now have been the only licensed treatment for CIU in the US."Xolair can now be marketed and sold as an injectable therapy to patients who are at least 12 years old whose symptoms do not disappear with H1-antihistamine therapy. It is the first medicine that has gotten the approval of FDA for CIU treatment since H1-antihistamines."For CIU patients, it can take months or even years to get the right diagnosis and some relief," said Novartis Pharmaceuticals Corporation President Andre Wyss, President. "Novartis is proud to have collaborated with clinicians to bring forward a new treatment option for those who suffer from this serious skin condition. This is part of our quest to deliver innovative medicines that address unmet need."Genentech spokeswoman Allison Neves said that the monthly cost of Xolair would range from $780 and $1,560 depending on the dose. The official duration of the treatment, however, has not yet been established albeit patients who participated in clinical trials experienced positive results when they use Xolair once every four weeks for 12 weeks."CIU can be a frustrating condition for patients," said Mike Tringale, senior vice president at the Asthma and Allergy Foundation of America (AAFA). "This new use for Xolair gives hope to appropriate patients who can go for months or even years without getting satisfactory itch and hive reduction."CIU is characterized by red, raised, itchy skin rashes that sometimes come with burning sensation.It occurs without identifiable cause and may last for months and even years.
張子文/ 林小喬 &泉盛 搶攻XoLair市場 !
張子文 開闢抗體藥新藍海【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2014.03.27 03:33 am 中央研究院院士張子文,是生技產業界的傳奇人物,他1986年和事業夥伴唐南珊共同創辦生技公司「Tanox」,2003年他倆人共同開發出來的抗氣喘抗體藥Xoliar上市,創下華人開發抗體新藥的首例,去年該藥物創造15億美元的產值。張子文和唐南珊的Tanox,在2007年賣給美國蛋白質藥巨擘基因泰克(Genentech),後來基因又被國際大廠羅氏(Roche)併購,而Xoliar的銷售權利最終也被羅氏取得,後來的幾年,這個藥每年都為羅氏帶來10億美元(約新台幣305.05億元)以上的營收。下一步,張子文還要和林小喬,在台灣業界開創下一個榮景,他們的研究團隊發現Anti-CemX在人體內新的作用機制,業界認為,這是新一代抗體藥開發的新契機,有可能造成免疫學上的革命,創造該領域用藥更大產值。【2014/03/27 經濟日報】
盛雙喜臨門 新藥獲補助又登國際期刊 今富族網記者陳伃安/報導 2014-03-27泉盛生技(4159)雙喜臨門!所研發的抗體新藥FB825登上國際期刊「自然通訊」,並通過經濟部業界開發產業技術計畫與經費補助,核定總經費8,000萬元,補助經費為2,706萬,對於挹注新藥持續開發經費有莫大助益。泉盛總經理湯竣鈞於昨(26)日宣布,旗下抗體新藥Anti-CemX團隊,在研究該藥物治療作用中獲「革命性」發現,登上全球權威科學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泉盛這項研究,是全世界首次發現治療性抗體能結合特定B細胞外受體上的「本質非固定構型區域(IDR)」,進而引發該B細胞凋亡。 該項研究係為泉盛和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張子文及林小喬 2位教授團隊合作的研究成果,目前上市藥物中唯一競爭的樂無喘(XOLair),也是張子文發明,去年銷售額達15億美元。泉盛FB825預計5、6月送件申請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新藥臨床試驗審查(IND),進入人體臨床一期試驗,與羅氏藥廠分食全球超過260億美元的抗過敏藥物市場。
林欣榮(北港附醫): 自體幹細胞臨床案 (漸凍症)
幹細胞人體實驗 盼不到解凍 中國時報 黃筱珮、張潼、邱俐穎/綜合報導 2014年03月24日 04:10 據統計國內有2千多名漸凍人,自發病到死亡平均僅3至5年,國內1項ADSC(脂肪幹細胞)療法動物試驗療效卓著,但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院長林欣榮去年7月申請漸凍症幹細胞人體實驗,期待病患能移植自體幹細胞,但衛生福利福部至今仍未公布審核結果,立法委員楊玉欣介入協調,也毫無下文。林欣榮表示,漸凍人好發在4、50歲的中壯年期,病人最可憐的地方在於「看著自己逐漸失能、死去」卻毫無招架之力,非常殘酷。他表示,目前韓國、美國都已如火如荼發展脂肪幹細胞研究,台灣政府卻保守,去年7月提出人體試驗申請,至今仍未審過。但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藥品組副組長戴雪詠表示,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醫院院長林欣榮因變更人體實驗的合作生技公司,將重提案,但目前新的人體試驗案,食藥署尚未收到申請。陳宏遺孀、漸凍人協會前任理事長劉學慧認為,病友與家屬面對來勢洶洶的疾病時,一定都備感心慌、著急。16年前醫師宣布陳宏罹患漸凍症時,全家人也曾遠赴中國、跑遍台灣各地,尋求可能有效的療法或藥方。她回憶,民國87年陳宏因腿部不適就醫,因當時不認識這種疾病,醫師念完病名後,還誤以為病因來自於陳宏總是埋首工作、忽略運動所致。直到聽完醫師解釋,「心裡很慌張,腦中僅有的醫療常識也馬上消失,開始帶著媳婦到各地找偏方。」劉學慧苦笑表示,當時遇到一名治療師宣稱,陳宏的病肇因於腿部皮膚裡的「毒」,需「刮腿」、敷膏藥。但當撕下膏藥時,陳宏的皮膚竟一起被扯下,「疤痕3年後才消失!」劉學慧嘆說,當時花了冤枉錢、走了冤枉路,病情卻絲毫未見起色,最後全家人終於靜下心,陪陳宏展開對抗病魔的長期抗戰。胞弟也罹患漸凍症的協會理事長劉延鉅指出,許多患者會把人體實驗計畫當作是個機會。仍不免擔心病友與家屬期待越高、失望越大。
瀚頂 獲 三井供應合約 !!
瀚頂生技魚蔬 年產值13億元 工商時報 記者顏瑞田/高雄報導 2014年03月18日 04:10 瀚頂生技農科廠昨日開幕,瀚頂董事長許守信(左)引導屏東縣長曹啟鴻(右)實地參觀,二人分別拿著瀚頂魚菜共生養殖的龍膽石斑和蔬菜。圖/顏瑞田 瀚頂生技農科廠昨日開幕,瀚頂董事長許守信(左)引導屏東縣長曹啟鴻(右)實地參觀,二人分別拿著瀚頂魚菜共生養殖的龍膽石斑和蔬菜。圖/顏瑞田 瀚頂生技投資屏東農業科技園區2億元,結合資通訊(ICT)技術,進行魚藻共生的生態養殖。瀚頂生技董事長許守信昨(17)日啟用農科廠時表示,主力產品為龍膽石斑和鰻魚,國內市場除已與三井日本料理合約供應鰻魚,也正與W飯店等五星級高檔餐廳洽商合作事宜。瀚頂生技是由台一國際集團與技術研發專家賴玨光共同成立,投資2億元左右,在屏東的行政院農業生物科技園區設廠,施工3年,面積達2.38公頃的廠房,昨日啟用。他表示,為了開啟健康美味新「食」代,瀚頂生技將每個生產鏈過程與環節,由上游到下游緊密的串聯成一線,從魚苗的培育、到成魚養成,飼料配製,都經過嚴謹的國際食品安全認證,採用生態工法,師法自然、輔以科技,結合人本、環境、魚藻共生的養殖系統,形成生生不息的生態循環系統。許守信指出,未來5年內,鰻魚和龍膽石斑的年產能,可達750萬公噸,產值約10億元,養殖魚類衍生的附藻類和有機蔬菜,5年內產能約400萬公噸,年產值約3億元。他透露,龍膽石斑、和鰻魚產品主要訴求高檔餐廳,目前已經獲得知名的三井日本料理供應合約,國內其它的五星級餐廳和高檔餐廳,包括W飯店等,正陸續洽商中。
第二型去碘酵素(deiodonase-2 enzymes)變異 可能 低智商/糖尿病/高血壓 !!!
兒童低智商基因找到了!英科學家:藥物治療可能有解 2014年03月25日 00:03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兒童低智商基因,科學家找到了!而且透過讓新生兒接受基因檢測,不但可以確認寶寶是不是低智商,還可以以服用藥物的方式幫助他們的腦部正常發展,並且提早為往後的治療安排相關計畫,估計每年可能就會有3萬兒童因此受惠。根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科學家發現,7歲以下兒童若甲狀腺荷爾蒙分泌偏低並伴隨第二型去碘酵素基因變異,發展異常並成為低智商的機率就比平常人高上4倍。而英國每年就大約有4%的新生兒帶有這種基因。所謂的第二型去碘酵素(deiodonase-2 enzymes)與細胞內製造甲狀腺賀爾蒙有關,而控制這個酵素的基因若發生異變,不僅僅可能成為低智商機率提高的原因,還可能伴隨糖尿病和高血壓。英國卡地夫大學(Cardiff University)和布里斯托大學(Bristol University)的科學家,檢視了3123名7歲以下兒童的基因資料,並讓這些孩童接受智力測驗。在研究後發現,第二型去碘酵素基因異常的孩子,若也擁有甲狀腺賀爾蒙分泌偏低的狀況,智商低於85的機率可能是一般人的4倍,而僅有甲狀腺賀爾蒙分泌偏低的兒童,低智商風險則與一般人無異。科學家指出,若能讓這些兒童服用甲狀腺荷爾蒙藥錠,或許能幫助他們的腦部和智商正常發展,每年讓30000名英國兒童因此受惠。
兒童醫院設立 台大、馬偕二選一 !!!
衛福部拍板 全台將設3座兒童醫院 中國時報 朱芳瑤、邱俐穎、林宜慧、洪欣慈╱台北報導 2014年03月02日 04:10 兒童醫院有譜!衛生福利部日前召開專家會議,決議在國內設立3家醫學中心級兒童醫院,今年上半年可望見到首座兒童醫學中心掛牌;衛福部另研議兒童醫療優質中心認證制度,肯定在特定領域表現傑出的醫院,串連兒童就醫網絡。衛福部改制前的衛生署,去年4月就曾宣示要設置兒童醫院,但因醫界贊成與反對聲浪都有,反對者尤其擔心,醫療資源過於集中,並非好事。衛福部最近再邀醫界領袖、兒科專家及相關醫學會研商。衛福部醫事司長李偉強表示,兒童醫療優質化是國際趨勢,許多國家都有兒童醫院,「台灣沒道理沒有」,但不宜多,初步決議國內將設3家醫學中心級兒童醫院,原則北、中、南各一,若有必要再增加。李偉強指出,兒童醫學中心須「適當」集中重症、難症病患,才可累積治療經驗,提升專業;東部人口少,獨立的兒童醫院恐難營運,但可鼓勵現有醫院發展特色兒童醫療。去年起,包括台大、台北馬偕、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及彰濱秀傳醫院等5家,相繼申請設立兒童醫院,申請案經地方衛生局審核,衛福部預定3月中審議,預期還有其他醫院提案。兒童醫院「限量」,北部若只一家出線,至少台大、馬偕就得一較高下。台大醫院副院長黃世傑認為,相信衛福部有一定審核標準選出最頂尖的。馬偕醫院則說,該院小兒部專業人力及分科相當充足,升級兒童醫院最大的改變是硬體,已著手硬體整建,預計5月底完成第一階段整建。擁有兒童大樓的林口長庚未提出申請,外界不免好奇。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黃璟隆提到,相同的手術、診斷或門診,兒童的醫療時間和難度都比成人高出3倍,但現行健保給付,最高只加乘60%,兒童醫院根本無法支撐。台北榮總兒童醫學中心部主任宋文舉說,兒童醫院的人事、財務需完全獨立,北榮雖已初步完成硬體建置,但要再評估是否提出申請。秀傳醫療體系醫研副營運長楊崑德直言,台灣醫療體制朝醫學中心、診所兩極化發展,中間的地區醫療層級弱化,這是彰濱秀傳想成立兒童醫院的原因之一;且兒童從出生就獲得完善照護、奠定健康基礎,長遠來看,對醫療資源是「穩賺不賠」。
署立醫 升級 部立醫 !!
公立醫院不能是功利醫院(劉梅君、沈珮涵、朱顯光) 2014年03月12日三年前署醫爆發重大採購弊案,讓公立醫院沉痾浮上檯面。但隨衛福部成立,署立醫院「升級」為部立醫院,相關改革成效卻鮮少有人持續追蹤;直到近日「部立醫院虧481萬竟發獎3.6億」、「掃萬年院長 部立醫院大地震」兩則新聞上報,才再引發關注。 醫改會認為,不該只爭論醫院之財務經營績效是否虧損或該不該發績效獎金,或是將院長全部換過一輪;而是應重新定位公立醫院的角色與使命、補足人力與經費以重新點燃醫護熱情,並建立透明治理與公民監督的機制,別讓署立醫院隨衛福部升格後,仍淪為追逐財務經營績效的「屬利」醫院、和必須自負盈虧而縮減人力的血汗醫院。 健保實施前,公立醫院在醫療網中扮演著促進醫療資源均衡的核心角色,但隨著醫療市場化與規模大型化,在醫療體系的版圖上,財團法人醫院成了醫療酷斯拉,綁架了醫療資源分配的主導權,多數公立醫院在地區的角色式微,甚至為求競爭以致迷航,喪失守護社區健康的公共性與醫療公義理想。肩負照顧弱勢任務 績效掛帥追求營利的主流價值,不只體現在公立與私立醫院的消長、中小型部立醫院的式微,甚至讓非營利本質、肩負均衡醫療資源分配責任的公立醫院紛紛發展自費醫療、爭攬陸客醫美業務,甚至誤將自負盈虧當成改革靈丹,在「人財兩失」的經營困局下,部立醫院成為違反《勞基法》的常客,也就更難奢望其承擔公衛醫療照護的重任。公立醫院不同於私立醫院,有其非營利、照顧弱勢、肩負公衛政策的特殊任務與定位,不應單純從醫院盈虧來論斷績效或過度強調自負盈虧,也不宜以低底薪本俸方式,變相鼓勵醫護專業人員衝業績。政府與立委更有責任提供足夠的經費資源,讓部立醫院跳脫重醫療輕公衛的窠臼,成為推動醫療衛生政策的領頭羊,填補在醫療商品化或市場化下,那些被忽略的照護需求,帶頭扭轉畸形的醫療體系。至於部立醫院該如何定位與衡量績效?醫改會有幾點期許與建議:首先,衛福部成立後所屬醫院與原本屬於內政部的社福機構,已統一整併由「附屬醫療及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會」管理,吾人應該善用此契機與優勢,建立醫院與社福機構的合作網絡,解決弱勢醫療、社會性住院、社區及居家照護資源脫節等老問題。此外,健保積極推動的各項改革與照護計劃,如論人計酬、社區安寧、社區復健照護等,民間醫院在獲利優先的算計下,往往不願意積極投入,這時部立醫院就應該善用政府經費全面投入,成為各項計劃的火車頭。當然改善偏鄉醫療、強化公衛保健、整合基層醫療等,更是公立醫院永遠不可偏廢的任務。
財團法人醫院關係人交易 !!!!
醫院成金雞母? 醫改會批公資源變家天下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 2014/03/20 財團法人醫院到底算不算營利機構?繼去年底揭露8成〈32家〉財團法人醫院有盈餘,卻只有18家繳稅後,醫改會再批財團法人醫院每年與原捐贈財團進行上億元的交易,綿密複雜程度宛如「白色蜘蛛網」,讓外界難以監督。該會呼籲政府,應立法正視「家天下醫院」的問題。 醫改會董事長劉梅君指出,由於財團法人醫院設立時,捐贈者就已經享有抵稅優惠,因此醫院應屬於社會資產。然而,台灣現今法規太過鬆散,加上社會的誤解,讓醫院被視為財團財產,由財團實質掌控、甚至當成集團事業投資經營的籌碼。也難怪愈來愈多財團或教會爭相籌設醫院,財團法人醫院也愈蓋愈大間。以某家企業型醫院為例,40年前由企業捐助1000萬元成立,如今該院已累計超過100億元資產。但進一步分析醫院財務,竟有33.6億是向原捐助財團借貸的負債,佔總資產33.1%。且醫院每年有3.4億資金以房租、利息或外包等關係人交易,流入該財團口袋,使得當年僅捐1000萬的母企業,每年都可有上億元生意可做,投資報酬率超高! 醫改會根據近三年財報及衛福部網站的財報審查委員意見分析發現,財團法人醫院亂象,主要源自於關係人交易如「白色蜘蛛網」,讓外界難以監督;且負責把關的醫院董事會董事都是財團或相關企業自家人,「公資源變家天下」。 若以5大企業型的財團法人醫院為例,101年度財報所列與原捐助人或董事會的關係交易密集、金額龐大,即使公開財報,也無法監督是否合理或有無不當交易,更別提檯面下的關係人交易。劉梅君舉例,某醫院每年捐出上億元給相關醫學院,導致該院由盈轉虧,但這究竟是利益輸送,還是友情挹注? 現行醫療法雖有明定醫療財團法人董事會組與連任規範,更明定「萬年董事更替」條款,要求醫院董事會每屆需更替三分之一;但醫改會認為,這些改革根本無法打中要害。 醫改會執行長劉淑瓊直言,政府除了應仿照教育部管理私校掏空的稽核機制,由政府派出常住的公益監察人把關外,也應積極修法擴大增列票選基層員工代表、社區或病友代表參與董事會,才是真正切斷「家天下醫院」的改革關鍵。 另外,劉淑瓊也指出,台灣應對照美日等國對非營利醫院的治理制度,要求非營利醫院揭露董事會成員身分、利害關係與關係人交易,並公布醫院的利益迴避政策與條款,並揭露陳報給國稅局的完整財報,才能讓外界放心將財團法人醫院如此重要的社會資產,交由醫院董事會管理。 劉淑瓊強調,多數財團法人醫院的醫務收入有7-9成來自健保補助,而健保的經費來自於納稅人,因此,政府也應將醫院等非營利組織的貪腐列為重要防弊任務,廉政署應建立醫療財團法人防貪的監督機制。才不會讓財團法人醫院成為衛福部管不動、法務機關無心管、其他部會無法可管的三不管地帶,變成健保財務的毒瘤。
張善政 用新工具挖寶?!
產學鏈結 張善政:系統化挖寶 中央社 (2014-03-03 13:17)(中央社記者林孟汝台北2014年3月3日電)科技部長張善政今天表示,過去產學媒合是點對點,未來將系統化的從學術研究成果「挖寶」,以加強產學鏈結。科技部上午舉行揭牌及布達儀式,總統馬英九、行政院副院長毛治國蒞臨致詞,產學界多人與會。張善政會後受訪作以上表示。他以自己在產業界的經歷表示,每年加薪是企業主最頭疼、最傷感情的時候,一講加薪,企業的股票、獲利就會下跌,要談加薪前,企業的創新、獲利要提高。張善政表示,加薪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員工如不能靈活彈性創新,要求薪水高也不合理,這是勞資雙方面的事。他指出,國內產業規模都比較小,學校研發成果要比較實務化,把學校做好的事找出來,企業就不用再自己重覆做。張善政說,外界常詬病學校研究太象牙塔,不具產業加值空間,且過去產學媒合是單點,未來將試行半年或一年,全面性、系統性檢視研究成果,發掘有潛力,可進一步實用化的個案,繼續將成果往中下游延伸。他重申,當初不願接科技部長,並不是認為部長比較施展不開,是因為對科技政委的工作有興趣,加上不喜歡批公文等,但既然接了就認了,換一個位置,就會有很多事要做。至於未來到立法院備詢會不會有障礙?張善政表示,科技領域不分藍綠,科技會帶動多元文化發展,如原住民,傳統戲曲、布袋戲、歌仔戲等,藍綠應都會很支持。
景岳 投資 癌症質子標靶治療(錫安) 售價約原廠1/4 (15億)
錫安癌症治療機下半年量產上市「創櫃板啟用」系列報導之十九今富族網記者陳伃安/報導 2014-04-01錫安生技股份有限公司(創櫃板代碼:7416;簡稱:錫安)成立於2010年6月,為國內醫療設備解決方案供應商,主力產品質子治療機屬於放射治療,目前正與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合作,設計開發質子標靶癌症治療機,預計今年下半年量產上市,希望成為亞洲醫療市場質子癌症治療設備第一品牌。錫安的研發技術與便宜的產品售價,甚至吸引到日商跨台投資,舉例來說,目前日商唯一供應質子標靶癌症治療機的日立,一台售價高達新台幣60億元,但錫安生技因技術獨到與生產成本降低,預估每台售價約15億元,僅日立的4分之1價格;因此在2012年3月間,引起日本國際粒子線計畫支援中心的投資興趣,斥資10億元與錫安共同開發並預購5台機器。至於錫安為什麼能夠把質子標靶癌症治療機的成本控制在最低呢?根據了解,主要因為公司引入美國質子治療創新臨床應用概念,使用可隨時變換能量之同步加速器,搭配三度空間的掃瞄治療技術及六度空間定位系統及即時影像處理,可提供先進的質子標靶癌症治療技術,進而達到降低成本及合理治療病人治療費用的目的。錫安生技目前股本8,110萬元,成立迄今尚無營業收入產生,2012年稅前虧損4,500萬元,每股稅後虧損6.93元;累計2013年前10月稅前虧損1,231萬元,每股稅後虧損1.89元;展望未來營運前景,由於錫安目前已進入產品實際組裝的整合階段,預估今年下半年新產品質子標靶癌症治療機正式量產上市後,明年起可望進入成果豐收期。根據專精企管顧問公司對錫安的企業評價報告中,上市櫃同業五鼎(1733)及太平洋醫材(4126)的市價/淨值比分別為4.08及4.34元,而錫安2012年的每股淨值為6.19元,推出此次創櫃前現增120萬元的合理發行價,而決定以每股溢價25元發行,已完成募資300元的階段目標。
錫安生技13日登錄創櫃板 今富族網記者張瑤/報導2014-03-12 櫃買中心於昨(11)日表示,錫安生技(7416)將於明(13)日正式登錄創櫃板。 櫃買中心指出,錫安生技公司(公司代碼:7416,產業類別:生技醫療類),主係引入美國質子治療創新臨床應用概念,研究開發先進的質子標靶癌症治療技術。此外,該公司使用可隨時變換能量之同步加速器,搭配三度空間的掃瞄治療技術及六度空間定位系統進行即時影像處理,藉以提供先進的質子標靶癌症治療技術,以降低成本及合理化病人治療費用。未來該公司將持續整合在地與國際先端技術,提供高品質兼具合理價格的國際自有品牌產品。 錫安生技為國內醫療設備解決方案供應商,主要產品為質子標靶癌症治療機,公司主要股東為益生菌大廠景岳,持股7成。主力產品質子治療機屬於放射治療,係利用粒子加速器加速質子至特定能量後直接照射人體內的癌症腫瘤,質子於極短距釋放能量以殺死癌症細胞,副作用相較於化療低,療程約6~8周,花費約60萬,治癒率近9成,未來獲利前景備受看好。
明基 布局東南亞3D植牙!!!!
明基三豐3D植牙整合服務,4月台灣/越南起跑 精實新聞 2014-03-11 14:44:56 記者 許曉嘉 報導 明基友達集團旗下系統整合大廠佳世達(2352)子公司明基三豐醫療器材與以色列合作夥伴AB Dental Device合資成立「明基口腔醫材股份有限公司(BenQ AB DentCare Corporation)」、推出3D植牙整合服務。佳世達總經理陳其宏(見圖)指出,目前這套產品技術服務已經在台灣、越南取得銷售許可,預計即將於今年4月份開始銷售。原則上台灣地區業務推展初期會以診所客戶為主,再慢慢擴展到一般醫療中心(醫療院所)。接下來亦會逐步朝海外市場擴展。 中國大陸方面,陳其宏說,目前中國大陸3D植牙整合服務僅在江蘇省申請銷售許可,這是因為人力資源不足。而且目前明基集團在江蘇省已經設有兩家醫院,如果能夠在江蘇省取得成功經驗,未來複製到其他省分、成功機率會比較高。 其他海外市場方面,陳其宏表示,集團選擇從越南地區開始推展,這是因為東南亞對於人工植牙需求很高,東南亞國家早期假牙品質很不好。另外,明基友達集團/明基三豐目前亦同時在泰國、日本、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等國家申請3D植牙整合服務銷售許可。其中,新加坡預計今年底前應可取得銷售許可,馬來西亞與印尼現在已經與幾個代理商在談,菲律賓則將採取與當地合作夥伴攜手的模式切入。泰國有機會在明年取得許可。日本方面也正與合作夥伴洽談中,但日本法規相對比較嚴格一點,可能在明年下半年取得許可。目標希望在今明兩年內取得上述國家的銷售許可。這次佳世達旗下明基三豐與以色列策略夥伴合資設立明基口腔醫材公司,投資金額共約6000萬元。其中,明基三豐方面投資80%,AB Dental Device出資20%。預計將從今年4月開始正式運作,其產品業務亦將於台灣及越南市場率先展開銷售。 陳其宏強調,當初集團在布局醫療產業及醫療相關解決方案時,就規劃要先從通路開始布局,然後再回頭找產品,並可能透過明基三豐或佳世達來提供(有些產品適合集團自己生產的話、就會自己生產),如果不適合自己生產的、就從外部尋求。例如這次推出的3D植牙整合服務,其3D列印機台硬體設備就來自於外購,但未來也可能自己生產。目前佳世達已經投入3D列印機台自主開發,但預計至少需要1-2年時間才能正式推出(最快也要1年時間)。 目前3D列印技術被加速導入牙科領域應用。陳其宏認為,這是因為每個人有32顆牙齒、每顆牙都不同,而每個人的32顆牙又跟別人的不一樣,這種沒辦法大量製造的東西、就提供了3D列印技術一個很好的運用平台。但在3D列印材料開發上,未來還須因應不同需求去發展。
三同政策 引 換藥潮!!
藥品三同政策 延至7月實施 台灣醒報台灣醒報 – 2014年3月10日 下午7:55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藥品三同』政策可暫緩3個月實施,讓醫藥界再討論。」衛福部健保署長黃三桂10日同意立委江惠貞提出的臨時提案,延後實施藥品「同成分、同品質、同價格」的三同政策,但堅持最久只能暫緩3個月,再延長恐影響健保每年調降藥價的整體作業。江惠貞並要求健保署再次召開「全國藥政會議」,凝聚醫藥界共識,避免民眾受「換藥潮」影響。 健保署原定於今年4月起,「同化」超過專利期5年、健保已給付15年的同成分、同品質藥品價格,引發各界爭議;主要癥結在於儘管各廠牌藥品主成分相同,確認藥效的實驗結果也通過食管署認證,但在搭配主成分的「賦形劑」配方、原料來源、成本都不相同的情況下,部分藥商認為統一價格並不合理。 另一方面,部分醫界人士擔憂某些原廠藥或進口學名藥商,會因為三同政策硬性降價,乾脆直接退出該藥品市場,造成已使用該藥物多年的患者被迫換藥;黃三桂強調,受到首波三同政策影響最鉅的「3高」等慢性疾病患者,近7成都已轉為使用國產學名藥,他並不認為會爆發嚴重的換藥潮,但既然醫藥界與消費者團體仍有疑慮,健保署願意暫緩三同,待各界獲得共識再執行。 江惠貞等立委原來建議健保署將三同政策延至104年1月實施,黃三桂表示,三同需搭配一年一度的整體調降藥價執行,過去都在年底時進行藥價調查,為配合新政,已從去年12月延至今年4月,若延後一整年,不僅健保作業會「卡住」,藥界也絕對無法配合作業。 黃三桂解釋,就算延長半年也不符合實務,因為一旦藥價調整作業延後半年,代表未來半年內又要再度調整,健保署也不願意違背「二代健保」有關調整藥價的規定期程,因此最多只能暫緩3個月,讓藥界與醫界、民團再做好溝通。
金釀聯盟營運模式_京華堂
金釀更勝窖藏---兩岸黃金酒金釀聯盟 大成報 (2014-03-03 15:28)【台北訊】京華堂聚焦在食用金的發展及金釀黃金酒聯盟策略上3/3日有重大進展,三家大陸知名酒廠來台尋求金釀黃金酒的深度合作,共同擴展數兆產值的中國酒類市場。京華堂歷經22年的貴重金屬研發與淬煉,將傳統認知中只能當作投資、收藏或是貨幣的黃金,利用物理性奈米化製程技術將黃金奈米化、規格化、食用化,讓黃金的科學新價值及安全性獲得全面的確認,邁向嶄新的發展。2002年,京華堂取得全世界主管機關唯一核發之食品添加劑證書,不僅供應國內的台灣菸酒公司及金門酒廠製作黃金酒,更將奈米化的黃金用來釀造美酒,效果優越獨特,打破幾千年來釀酒之新革命。京華堂的食用奈米金箔厚度只有傳統金箔的1/4到1/5,精純度更高達99.99%。其利用PVD奈米化製程,具有極大的表面積及表面電子活性,是一種天然的熟成酒催化劑。經過多年應用與研究,食用奈米金目前已被廣泛用來生產威士忌、白蘭地、白葡萄酒、白酒及黃酒等各種黃金酒系。本次來台加入金釀聯盟並簽訂合作意向書之代表,分別為貴州酒神酒業公司董事長陳發明、紹興福全酒業董事長俞阿狗、沙河酒廠大股東陳睿峰。陳睿峰非常認同京華堂之金釀聯盟及金釀技術,更看好金釀黃金酒在大陸市場之發展。京華堂以創新金釀聯盟營運模式,除將食用奈米金箔銷售給酒廠,並收取該酒廠出品之黃金酒提成金,讓此金釀聯盟更穩固,強化京華堂與國際各酒廠之合作,生產各種品系之高貴黃金酒,創造酒的新價值。北京上東嘉禾公司將與京華堂合作代理銷售金釀威士忌、金釀白蘭地黃金酒,並有高度興趣引進黃金生活館進入大陸發展。本次由該公司營銷總監許科來台簽定合作意向書,專注金釀洋酒系列。威士忌與白蘭地在大陸銷售產值不斷攀升,上東嘉禾公司非常看好金釀威士忌及金釀白蘭地黃金酒在大陸營銷發展,強化與京華堂之深度與高度合作。京華堂主要經營項目為「黃金」釀酒,未來將入股大陸及國外酒廠,以提高金釀黃金酒之高度,使其成為創新的酒類品系為營運目標。京華堂已規劃公司進入公開發行及登錄上櫃,成為台灣唯一酒業的上櫃公司。另一方面,京華堂也發行新股引進資金,為大陸與歐美金釀聯盟進行布局,強化黃金酒發展之競爭力,將黃金酒發揚光大,成為台灣的驕傲。
軟實力PK硬功夫 !!!
金馬澎攜手 打造免稅島【聯合報╱記者陳向鑫/金門報導】 2014.03.12 04:28 am 行政院核定通過台灣本島「6海1空1生技」自由經濟示範區計畫,國發會也委託專家學者協助金門、馬祖、澎湖3離島縣市推動相關計畫並已正式啟動,計畫主持人劉可強表示,初步已有「創意金門」、「慢活馬祖」、「海洋澎湖」的雛形,並分別規畫成具國際觀光概念的全境免稅島嶼。由金、馬、澎等3縣政府主辦,委託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發基金會執行的離島自由經濟示範區規畫案,昨日在金門座談。協同主持人蔡福昌表示,離島3縣市一方面有面向中國市場的地理位置,一方面也可善用後方台灣的軟實力;現今已有離島建設條例的利基,未來在自由經濟示範區條例框架下,可望發揮一加一加一大於三的效益。由於大陸福建平潭的快速竄起與廈門「自由貿易港」計畫已提交國務院核訂,與會民眾多數擔心離島3縣市會遭到邊緣化,希望計畫快步推動。議員陳滄江表示,台灣未加入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等區域整合組織,一切都是空談;前立委陳福海則建議金門要政策大鬆綁,反向迎接大陸人流、金流、物流。【2014/03/12 聯合報】
台耀 非僅API廠/ 積極布局新藥開發 !!
赴美參展 原料藥族群搶商機 工商時報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2014年03月08日 04:09 千億美元原料藥商機誘人,神隆(1789)、中化生(1762)、台耀(4746)、旭富(4119)等國內重量級原料藥廠,聯袂參與美國DCAT原料藥展,法人預期,由於今年各家公司有新商品挹注,可望展現強勁成長動能。神隆總經理馬海怡表示,今年將有7項原料藥上市,速度最快的血癌、骨髓癌產品預計3~6個月在美國上市,市場規模各為3.65億與2.54億美元。台耀自結前2月營收3.51億元,年成長率高達248.25%,受惠膽固醇磷酸鹽原料藥,因有2項明星藥品專利到期,客戶端搶攻P4大舉採購原料藥,加上今年因醫療用原料藥產品Cosevalam HCI和Sevelamer carbonate也搭上學名藥供應鏈成長契機,營運將有轉機。另外,旭富自結1月獲利月增1.8倍,每股稅前盈餘交出0.55元佳績,今年產品成長力道最被看好的是帕金森氏症中間體,另供應Arena減肥藥Belviq的原料藥,在Belviq該減肥藥去年底已上市,該公司也由原本只供應中間體,向下延伸至供應原料藥下,今年有可能重回原料藥獲利王寶座。至於中化生則因MMF主力客戶下單量自低點回升,業績回穩;而被視為潛力產品之一降三酸甘油脂原料藥EPAE,近日因大廠Amarin開發之降膽固醇新藥被認為不是NCE(新成分新藥),僅能享有3年市場專屬權,意味學名藥廠可在2014年7月送件申請P4、2016年就能上市銷售;中化生由於先前已拿下6家有意挑戰P4,想搶首個申請學名藥資格的客戶,也激勵未來業績有不錯動能。
紅電陳敏鏞世代結束??? 李世仁全面掌握 !!!
理念不合 紅電醫執行長去職 工商即時 杜蕙蓉 2014年03月02日 14:51 紅電醫(1799)在華威創投入主經營後,營運頗受矚目,近日執行長陳敏鏞宣佈去職,由於陳敏鏞為創辦人,市場解讀此乃新舊團隊理念不合,在雙方正式切割後,華威也將導入創新醫材產品。連續多年虧損的紅電醫由於經營不善,去年8月國內最大創投公司華威創投,透過私募方式,以1.62億元拿下33%股權,取得主導權,成為本土創投入主生醫公司首例。而後紅電醫也在10月25日的股東臨時會中,拿下主導性的董監事席次,在生技產業享有盛名的李世仁並擔任紅電醫董事長。由於有華威光環加持,紅電醫股價也由原本的個位數,飆高至今年2月27日的35.7元。紅電醫主要產品為體溫計及血壓計,由於競爭激烈,目前李世仁等新經營團隊將導入創新醫材,調整營運體質,力拚今年損平。
紅電醫:公告本公司執行長辭任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2-28 10:46:49 第二條 第8款1.人員變動別(請輸入發言人、代理發言人、重要營運主管之名稱、財務主管、會計主 管、研發主管、內部稽核主管或訴訟及非訟代理人):執行長2.發生變動日期:103/02/283.舊任者姓名、級職及簡歷:陳敏鏞 紅電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4.新任者姓名、級職及簡歷:李世仁 紅電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任5.異動情形(請輸入「辭職」、「職務調整」、「資遣」、「退休」、「死亡」、「新任」或「解任」):退休6.異動原因:退休7.生效日期:103/02/288.新任者聯絡電話:03-66695969.其他應敘明事項:無
竹科局長 杜啟祥 代 (顏宗明退)
竹科局長顏宗明裸退 最新更新時間:2014/02/27 17:33:14 (中央社記者林孟汝台北27日電)國科會3月3日將升格為科技部,原國科會轄下的竹科管理局也將隨之改制,3月5日舉行局長布達;不過,現任竹科管理局長顏宗明未獲留任。因設立條例不同,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長為政務官,但科技部成立後,統一和中科、南科局長一樣改為事務官,唯一以政務官任職的顏宗明,因組織改造,妾身未明。自民國97年起擔任局長的顏宗明低調表示,截至今天止,準科技部長張善政還沒找他談,自己要有「自知之明」;他決定裸退,並開始打包行李。國科會指出,目前將由竹科管理局副局長杜啟祥暫代職務,應該在張善政正式上任後,會宣布新人事案。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未來將改制為「科技部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預定3月5日舉行局長布達及揭牌儀式。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在69年12月15日正式成立,目前涵蓋新竹、竹南、龍潭、銅鑼、宜蘭和新竹生醫園區6個園區約1342公頃;102年營業額為新台幣1兆1125億元,年成長5.1%。1030227
杏國累計虧損2.45億元
杏國去年虧損1億 決議不分派股利 今富族網記者黃秀雄/報導 2014-03-05 杏國新藥(4192)公布2013年財報,稅後虧損1.06億元,因此董事會決議不分派股利,並訂5月23日召開股東會,承認盈虧撥補案,以及辦理初次上櫃掛牌前現金增資案。 公司公告,102年度稅後虧損1.06億元,期初待彌補虧損為1.39億元,累計待彌補虧損達2.45億元,擬以資本公積撥補之。 杏國董事會也決議不分派股利,並訂5月23日召開股東會,停止過戶起始日期3月25日,停止過戶截止日期5月23日。 杏國為上市公司杏輝藥品(1734)轉投資的子公司,成立於2008年,實收股本5.15億元。目前營運仍處虧損狀態,2012年稅後虧損7,266萬元,每股虧損3.02元。 公司日前傳出好消息,治療三陰性乳癌新藥(EndoTAG-1)於102年第四季向比利時衛生機構正式送件從事臨床試驗申請,並於103年2月4日接獲比利時藥品與保健食品主管機關(FAMHP)通知,治療三陰性乳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新藥EndoTAG-1獲准在比利時執行三期臨床試驗。 目前公司進行中的有5個新藥研發案,除了前述EndoTAG-1之外,還有SB01和SB02,皆為技轉自國家衛生研究院,是國人自行研發的原創型抗癌小分子新藥。 現在SB01已進行一期臨床,並且申請生技新藥發展條例,獲得投資抵減5,000萬元;SB02則計畫在2016年進行第一期臨床試驗。SB04則用於治療乾式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與美國MacuClear公司合作進行研發的新藥。另外,治療生殖器疣(俗稱菜花)的植物新藥SB03,來自於德國上市公司Medigene公司授權,已在台灣取得藥證,預期上市將帶來可觀獲利。
新藥: 節省保險支出策略 !!!
不再只是有效就好!藥物經濟學轉夯 精實新聞 2014-03-19 19:17:36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跟進美日等已開發國家腳步,法國政府2月也表態支持學名藥的發展,加上印度政府近兩年相繼對拜耳Bayer及諾華抗癌藥的專利判決,都對一向堅持高藥價的原廠藥產生不利影響。在全球保險財源越來越捉襟見肘下,強調綜合考量效益與藥價成本的藥物經濟學(Pharmacoeconomics)逐漸躍升顯學,對製藥產業的影響也逐年增加。 過往在製藥產業的全盛時期,藥效是市場看待藥的價值的最關鍵因素,只要證明對目前無藥可醫的病症有效、或能較現行用藥延長壽命,幾乎都能受到市場認同。不過隨公辦及民間保險機構財源吃緊,重症慢性醫療的費用支出年年增加,鉅額花費延續有限的生命是否值得?開始受到不少討論。 著名的例子在不少抗癌用藥中發生,包括扮演英國醫療評估組織給付建議的NICE就曾提出拒絕給付黑色素瘤藥物Yervoy及晚期轉移性乳腺癌藥物Halaven的建議,一般認為,相較既有療法優勢不明且花費過高,都可能是NICE建議不納給付建議的理由。而隨全球人口老化更趨嚴重,保險財源更形吃緊,對藥物給付從嚴把關,成了各國醫療保險永續經營的關鍵。為免專利藥廠壟斷造成藥價始終居高不下,美國早於1984年提出學名藥的相關法案(Hatch-Waxman Act),鼓勵境內學名藥產業發展,日本近五、六年也跟進,喊出學名藥用藥占比將近倍增至三成的政策目標;被醫療赤字壓的喘不過氣的法國政府,2月也表態支持學名藥發展。 一向是力挺境內學名藥產業發展、並占有全球三至四成版圖的印度政府,動作更為直接;前年2月專利法庭宣判Bayer抗癌藥Nexavar在印度失去專利保護,印度藥廠Natco獲得生產該藥的強制特許,病患每月藥價的支出一下子從4千餘歐元驟降至零頭不到的136歐元。 同時去年2月印度專利法庭更以創新度不足為由,拒絕國際藥廠諾華抗癌用藥基利克(Glivec)改良版專利申請,此無疑是嘉惠當地的學名藥大廠及用藥病患,每月治療的費用從先前的2,600美元驟降至175美元,成為震撼全球藥業的判決,業界也預料,此代表印度政府全力力挺學名藥的態度強硬,而這也將不利其他大廠如羅氏、輝瑞等在印度的智財權判決。 無論是基於保護境內產業或保險支付的觀點,印度政府對天價原廠藥的態度事出有因,且也恐難絕後,各國政府也曾以反壟斷為由,對國際藥廠鞏固藥價的聯合行為,處以重罰;因此藥業將不再單純追求所謂臨床試驗數據的「存活期」療效,而是得牽涉更多結構層面的藥物經濟學(Pharmacoeconomics)。當然治病的藥品不能全然用商業的觀點檢視,不過在保險機構可能面臨長期財源困難下,勢必也得在商言商,就藥價與療效間的對應關係,評斷新藥是否具備推升至主流療法的價值。舉目前常見的例子,如果一個療程動輒9、10萬美元的抗癌療法,卻只能延長數個月的生命,也許對少數金字塔頂端的族群適用,卻不見得能應用於多數病患,這樣的藥品即使獲准上市了,後續納入保險給付與推廣恐怕還有不小難度。 藥物經濟學的趨勢,已經讓很多藥廠研發新藥的態度轉向,扶植副廠是原廠常見的策略,也就是在既知難維持獨家壟斷的地位下,策略性的與特定學名藥廠結盟;而純新藥廠在評估藥品是否具上市的價值,其考量前提即為能否達到至少不低於現有療效,接著則為考量能否替病患節省治療的套裝費用支出。 在這種新藥研發態度轉向下,例如寶齡(1760)治療高血磷症的新藥,市場預期的藥價雖與現行主流療法每年支出5,500-7,000美元相當,但光以美國市場來看,一年就可替保險機構節省約7億美元紅血球生成素及靜脈鐵劑的支出,反成為該藥品未來上市後的最大利基。另外藥華藥(6446)新藥開發技術在於干擾素,除強調長效干擾素可減少傳統干擾素的副作用外,相對Gilead治療C肝藥物12周藥價8.5-10萬美元,在亞洲國家還是有機會力拼主流療法的地位。
歷任國科會主委都是院士!!!
首任科技部長 傳高層考慮王汎森 科技部不到一個月即將掛牌上路,首任科技部長「獎落誰家」引發外界關注。據了解,在「政商互惠」的考量下,行政院長江宜樺屬意來自商業界的科技政委張善政,不過,張善政昨表示:「比較想留在現職」;中研院副院長王汎森也傳出是高層考慮的人選之一。
王汎森 非科技專長不過,王汎森雖曾擔任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處處長,但王的學術專長為從明清到近現代中國的思想史、學術史、文化史,並非科技專長。知情人士指出,江宜樺放棄學界資格,選擇投身政治,代表今後會一直待在政界,打好政商關係是必定的考量;從這個層面來看,有十幾年業界經驗、曾任Google亞太區基礎建設營運總監的張善政略勝一籌。不過,張善政受訪表示,當初回國服務被徵詢的位子就是科技政委,「所以較想留任現職,有無被徵詢科技部長並不重要」。知情人士也表示,與江宜樺同為台大校友的現任國科會主委朱敬一,「江還要稱朱一聲學長」,加上朱的大砲性格,有時令其他閣員頗有微詞,令江偶有「朱難以駕馭」之感。至於朱敬一提出辭呈的傳聞,據了解,朱敬一對於「放話的人」非常不悅,據聞此人欲爭取科技部常次,但與朱不和。朱敬一昨則表示,對人事案不便表示意見。科技學界也傳出,科技部長人選其實不只張善政與朱敬一,王汎森也是被徵詢對象之一。王汎森則表示,歷任國科會主委都是院士,由於擔任過國科會處長又是院士,才會引發外界聯想,但他未獲徵詢。自由時報0206
國科會畢業 科技部3月接棒 工商時報 記者何英煒/台北報導 2014年02月25日 04:10國科會昨日召開最後一次委員會議,拍下「畢業照」。前排左起為台北市立大學校長戴遐玲、行政院科技政委張善政、國科會主委朱敬一、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交通大學校長吳妍華。圖/國科會提供文/何英煒 國科會昨日召開最後一次委員會議,拍下「畢業照」。前排左起為台北市立大學校長戴遐玲、行政院科技政委張善政、國科會主委朱敬一、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交通大學校長吳妍華。圖/國科會提供文/何英煒 國科會即將走入歷史,將在3月3日改由科技部掛牌。國科會昨(24)日舉行第205次委員會議,這也是科技部掛牌前,國科會舉行的最後一次委員會議,會中通過「科技部科技發展計畫及預算審議委員會」規畫草案。國科會將在3月初升級為科技部,昨日舉行最後一次委員會議,通過「科技部科技發展計畫及預算審議會」規畫草案,審議會的委員約14至16人,除科技部部長及行政院科技政委為共同召集人,還包括3位次長,其餘委員還包括有中央研究院院長、經濟部、衛生福利部、行政院農委會、教育部、交通部及行政院主計處等機關首長,另外還包括有學者專家,委員的任期為2年,未來將每3個月開會1次。未來科技部長為科技會報的副召集人、負責對外說明科技預算分配與執行內容。而科技部審議會的任務包含政府科技發展計畫的規畫及協調,政府科技發展計畫(含國家型科技計畫)的評量考核,科技預算的審議、科技白皮書及全國科技會議議題的審議。
台灣/杜拜 雙邊醫療的交流 !!!
台灣醫療風靡杜拜 示範區國際健康產業園區有譜 鉅亨網/鉅亨網記者尹慧中 台北-2014年02月17日 上午11:10台灣醫療技術風靡杜拜。衛生福利部長邱文達周末率團前往阿拉伯聯合大公國7個酋長國之一的杜拜訪問。他受訪時說,考察杜拜健康醫療城的經營模式,做為台灣自由經濟示範區發展國際健康產業園區的參考與標竿且阿聯酋航空直飛台北的便利航班,吸引想要到國外就醫的當地民眾,亦將台灣列為優先選擇的國家之一。衛生福利部長邱文達率團前往阿拉伯聯合大公國7個酋長國之一的杜拜訪問,15日早上扺達後,立即引起當地媒體高度重視,報紙、電視、廣播及雜誌等主要媒體當天即安排密集專訪,杜拜規模最大的電視台「Dubai One」更在晚上7點最熱門的晚間新聞中,以現場直播的型式專訪邱文達,向杜拜民眾介紹台灣高水準的醫療技術,同時也打響台灣在中東地區的名氣。邱文達接受電視專訪指出,此次拜訪行程主要目的有三,一是加強台灣與杜拜雙邊醫療的交流合作,並且參訪該國重要的醫療機構,宣傳台灣優質的醫療技術與管理經驗。二是考察杜拜健康醫療城的經營模式,做為台灣自由經濟示範區發展國際健康產業園區的參考與標竿。第三則是藉由阿聯酋航空直飛台北的便利航班,吸引想要到國外就醫的當地民眾,亦將台灣列為優先選擇的國家之一。
雙邊醫療管理交流 杜拜、台北直飛大幅縮短兩地距離便利就醫 有關兩國醫療機構間知識交換的議題,邱文達認為,杜拜發展5、6年的杜拜健康城有和各國知名醫療機構合作的經驗,而台灣的醫療水準也很高,雙方其實可彼此分享國際醫療政策及管理等經驗。至於本月10日開闢杜拜、台北直飛航線的阿聯酋航空,則大幅縮短兩地距離,可讓當地民眾更方便到台灣就醫。邱文達特別向杜拜民眾介紹台灣的醫療強項,包括:活體肝臟移植、心血管疾病治療、顯微及顱顏手術、脊椎微創手術、小兒骨科手術、牙科治療及高階健檢等。此外,15日上午國際記者會中,兩年前飛往高雄長庚醫院接受肝臟移植手術的小女孩「伊婭」(IYA),就是最好的見證人,當時才1歲1個月大的她罹患先天性膽道閉鎖症,黃疸指數飆高,整個人病懨懨的,如不積極治療,大概活不過2、3歲。記者會中,只見她活力旺盛,滿場飛奔,看得為她手術的陳肇隆院長樂不可支。同樣的,44歲杜拜商人Qader Fuad Abdul也出席記者會,向為他手術的台中榮民總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沈?祺致謝,去年他突然出現四肢痠麻、肩膀疼痛、走路不穩及睡不著覺等症狀,赴德國就醫時,醫師告訴他是先天性疾病引起的,沒什麼比較好的治療方法,讓他深感挫折。這個時候,外貿協會駐杜拜辦事處介紹他到台灣就醫。去年經過沈主任的細心治療,長期以來困擾他的不適一掃而空,手術治癒後他還在台中旅遊數日後才返國。Fuad打算把台灣優質的醫療技術介紹給杜拜的朋友,並協助他們到台灣就醫。
台灣為全球醫療服務水準最佳的十個國家之一 邱文達接受ARN、THE WALL STREET JOURNAL、Gulf Today及WEEKLY AZAD NEWS等杜拜知名媒體時也指出,CNN、ADiscovery、Global及The Richest等國際知名媒體最近紛紛對台灣高品質的醫療服務給予最高度肯定,分別將台灣列為全球醫療服務水準最佳的十個國家之一,既然我們擁有如此優質的醫療服務,就應在照顧好所有國人健康的前提之下,也為來自全球的病人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一來解除他們的病痛,二來也厚植台灣國際醫療實力,提升台灣的經濟活力。
科技發展計畫審議會(14~16人)
科技部審議會草案通過 2014/02/24 14:47:18 (中央社記者林孟汝台北2014年2月24日電)國科會即將於3月3日升格為科技部,今天召開最後一次委員會議,並通過「科技部科技發展計畫及預算審議會」規畫草案,負責國家型等科技計畫的評量考核及預算審議。國科會副主委孫以瀚表示,出席委員肯定主委朱敬一維護科技預算,在國家財政仍能維持零成長以及改善學研制度、縮短產學落差等政績。出席委員包括國科會主委朱敬一、行政院科技政委張善政、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衛福部部長邱文達、教育部長蔣偉寧、交通部長葉匡時、環保署長沈世宏及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交大校長吳妍華、台北市立大學校長戴遐齡、國科會副主委孫以瀚、牟中原、林一平等。因委員發言踴躍,張善政、蔣偉寧、葉匡時未表意見。委員會討論議題包括「科技部科技發展計畫及預算審議會」、「網路通訊國家型科技計畫」、「國科會回顧和科技部展望」。孫以瀚表示,因學界希望國科會轉型為科技部後,能與現行機制銜接,朱敬一與張善政討論後,決定仿照目前委員會形式,成立不具法定職掌、任務的審議會。審議會規畫草案中明定將設置14至16人,除科技部長及科技政委為委員及共同召集人,其餘委員包含中研院院長、經濟部、衛福部、農委會、教育部、交通部、主計總處等機關首長及學者專家。審議會委員任期為2年,為無給職,原則上每3個月由科技部長召開一次會議。主要任務包含政府科技發展計畫的規畫及協調、政府科技發展計畫(含國家型科技計畫)的評量考核、科技預算的審議、科技白皮書及全國科技會議議題的審議,以及其他經科技部長核定提會或委員提案的審議事項。
生達投資江蘇生達 1 million (USD)
生達間接投資江蘇生達生技醫藥,計100萬美元14年2月14日MoneyDJ 證交所重大訊息公告(1720)生達-公告本公司間接赴大陸地區投資相關資訊1.事實發生日:103/2/14 2.本次新增(減少)投資方式:透過轉投資事業Standard Pharmaceutical Co., Ltd.增加投資江蘇生達 3.交易數量、每單位價格及交易總金額: 交易數量、每單位價格:不適用 交易總金額:美金100萬元 4.大陸被投資公司之公司名稱:江蘇生達生技醫藥有限公司 5.前開大陸被投資公司之實收資本額:美金600萬元 6.前開大陸被投資公司本次擬新增資本額:美金300萬元 7.前開大陸被投資公司主要營業項目:藥品研發及技術諮詢、投術服務 8.前開大陸被投資公司最近年度財務報表會計師意見型態:無保留意見 9.前開大陸被投資公司最近年度財務報表淨值:人民幣45,332仟元 10.前開大陸被投資公司最近年度財務報表損益金額:人民幣-1,515仟元 11.迄目前為止,對前開大陸被投資公司之實際投資金額:美金700萬元(含本次) 12.交易相對人及其與公司之關係:不適用 13.交易相對人為實質關係人者,並應公告選定關係人為交易對象之原因及前次移轉之所有人(含與公司及相對人間相互之關係)、移轉日期及金額:不適用 14.交易標的最近五年內所有權人曾為公司之實質關係人者,尚應公告關係人之取得及處分日期、價格及交易當時與公司之關係:不適用 15.處分利益(或損失):不適用 16.交付或付款條件(含付款期間及金額)、契約限制條款及其他重要約定事項:電匯交付 17.本次交易之決定方式、價格決定之參考依據及決策單位:董事會決議 18.經紀人:不適用 19.取得或處分之具體目的:拓展大陸地區藥品研發及技術諮詢、投術服務 20.本次交易表示異議董事之意見:無 21.本次交易為關係人交易:是 22.董事會通過日期:民國102年11月8日 23.監察人承認日期:民國102年11月8日 24.迄目前為止,投審會核准赴大陸地區投資總額(含本次投資):美金900萬元 25.迄目前為止,投審會核准赴大陸地區投資總額(含本次投資)占最近期財務報表實收資本額之比率:15.38% 26.迄目前為止,投審會核准赴大陸地區投資總額(含本次投資)占最近期財務報表總資產之比率:5.27% 27.迄目前為止,投審會核准赴大陸地區投資總額(含本次投資)占最近期財務報表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權益之比率:8.27% 28.迄目前為止,實際赴大陸地區投資總額:美金700萬元 29.迄目前為止,實際赴大陸地區投資總額占最近期財務報表實收資本額之比率:11.96% 30.迄目前為止,實際赴大陸地區投資總額占最近期財務報表總資產之比率:4.10% 31.迄目前為止,實際赴大陸地區投資總額占最近期財務報表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權益之比率:6.43% 32.最近三年度認列投資大陸損益金額: 100年認列人民幣 7,843仟元 101年認列人民幣-1,726仟元 33.最近三年度獲利匯回金額:不適用 34.本次交易會計師出具非合理性意見:否資料來源-MoneyDJ理財網
TFDA林意筑: 專案諮詢輔導機制
我研發7項新藥 質量大突破2014/2/21作者:陳玲芳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指出,輔導國內藥廠研發新藥,有重大突破。包括阿茲海默症治療性疫苗,第二期臨床試驗計畫已核准執行,將於台灣與全球收案各四十五人;植物萃取新藥治療菜花等第二期臨床試驗,今年也將展開。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戴雪詠說,昨日公布去年度台灣藥品臨床試驗與新藥研發,在「質」與「量」上的突破及進展,創造了許多「第一」的成功案例。如去年藥品臨床試驗及新藥研發成果,肺癌標靶藥物妥復克創下「全球第一」、H7N9疫苗研發為「國產第一」、B型腦脊髓膜炎疫苗則是「研發第一」。她舉例,如植物萃取新藥治療尋常疣、外生殖器及肛門周邊疣(俗稱菜花)第二期臨床試驗今年將展開,預計台灣受試人數約一百三十人;而台日藥廠共同開發的胰臟癌新藥,也已核准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林意筑表示,食藥署從一○○年起針對國內準備上市或研發中具有開發潛力的新藥,建立「專案諮詢輔導機制」,一○二年度,有七件專案達到研發的新里程碑,都已進入臨床試驗。食藥署分析去年核准的藥品類別,以治療癌症腫瘤藥品居冠,因癌症乃國人死因首位,顯示需要更有效新藥上市。其次為心血管疾病藥品、抗感染、疫苗、消炎止痛類、血液疾病、糖尿代謝疾病藥品等;核准藥物中,還包括治療罕見疾病亨汀頓舞蹈症的兩件藥物。戴雪詠說,肺癌標靶藥物妥復克,是台灣首度領先歐美全球第一個核准的新藥上市,包括台大、三總、成大、林口長庚、嘉義長庚和台北榮總參與,加入臨床試驗病人高達五百多人,台灣試驗中心主持人同時擔任全球臨床試驗的總主持人,主導全球第二、三期臨床試驗,顯示台灣在臨床試驗及藥證審查能量已具有國際水準。「國產第一」H7N9疫苗研發製造,已有國內一藥廠提出臨床試驗申請,食藥署已啟動批次審查機制,輔導國內研發單位,今年可順利進入人體臨床試驗;「研發第一」的B型腦脊髓膜炎疫苗,去年已核准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食藥署副署長姜郁美說,去年共受理臨床試驗計畫新申請案達二百五十八件,為歷年新案申請件數最多的一年。試驗規模,仍以多國多中心臨床試驗為主,約占七成,顯見台灣臨床試驗的執行能力及品質,深獲國際肯定。
乳癌患者五成有脂肪肝 !!!
國人脂肪肝20年激升18倍2014/2/20 【本報台北訊】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分析健檢資料庫,發現過去二十年成年人脂肪肝比率激升十八倍,每兩人就有一人脂肪肝,主因為太晚用餐、飲食西化又不運動。研究人員分析三萬六千二百零八名受檢者資料,發現脂肪肝比率隨年齡上升,四十歲以上超過六成有肪肝,七十歲以上更高達七成五,男性盛行率為女性的一點八倍。肝病防治基金會副執行長粘曉菁指出,脂肪肝已成為普遍文明病,肝基會調查發現,近五成男性上班族、四成女性上班族有脂肪肝,至偏遠鄉鎮義診時,曾發現脂肪肝比率高達六、七成。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脂肪肝出現年輕化趨勢。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指出,門診常有不少體型偏瘦的二十多歲青年人被測出脂肪肝,這代表愈來愈多瘦子因不良的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導致肝臟異常。得知結果時他們幾乎都無法置信,直說「不是胖子才有脂肪肝」。鄭乃源說,脂肪肝與代謝症候群、動脈硬化、體重過重、體脂率過高等疾病息息相關。長期脂肪肝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慢性疾病,檢出動脈硬化及大腸癌患者,超過六成有脂肪肝,乳癌患者超過五成有脂肪肝。進一步分析發現,腰圍、血壓、高密度膽固醇、飯前血糖、三酸甘油酯等五大指標,有三項超標,則有九成機率有脂肪肝,如只有一項超標,也有五成機率有脂肪肝。但即使五項指標都正常,也有三成機率有脂肪肝。鄭乃源認為,重口味、沒規律運動、長期處於高壓環境等,是脂肪肝的危險指標。他建議減少攝取形成脂肪肝的飲食,例如酒類、精緻加工食品,以及高熱量、高油等食物,切記不在晚間八時後進餐,晚餐以優質蛋白質及高纖蔬果為主。因為太晚吃,多餘熱量就會轉化成脂肪。他提醒,基礎的腹部超音波雖能掌控肝臟狀況,但針對長期處於高危險生活型態的上班族,建議依個人需求增加進階輔助檢查,搭配健康飲食原則,終結脂肪肝的威脅。1.飲食力求口味清淡,多吃高纖蔬果,避免高油、高糖、高熱量等重口味食物。2.晚間8時以後避免進食,以免多餘熱量轉化為脂肪。3.養成運動習慣,提高身體代謝率。4.維持正常體重。5.適當紓解壓力。資料來源/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
over-diagnosis?? 乳癌篩檢 (mammogram) 仍具價值 !!!
乳癌X光篩檢 無法有效降低死亡率2014/2/13 【本報台北訊】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一項追蹤二十五年的研究發現,乳房X光攝影無法有效降低死亡率,這項研究推翻過去認為篩檢有效的假設,國內醫師認為,「該是討論乳房篩檢政策的時機」。加拿大的這項研究刊登在重量級醫學期刊《英國醫學雜誌》,這項研究追蹤八萬九千八百三十五名,年紀四十歲到五十九歲女性,發現無論有沒有作過乳房X光檢查,乳癌的死亡率並沒有明顯差別。這項研究也發現,透過乳房X光檢查發現乳癌,進行治療的女性中,有百分之二十二根本不需要手術、化療或放射性治療;換句話說,這些女性根本是過度診斷,而導致侵入性治療。這項對乳癌X光提出的質疑,引起廣泛討論,有醫師以「非常驚訝」形容這項研究結果,過去只有篩檢攝護腺癌的攝護腺特異抗原受到質疑,乳癌X光篩檢行之有年。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直言,國際上已有為數不少研究質疑乳癌篩檢的有效性;他說,陸續的研究發現讓人不得不正視這個議題,「該是國內討論篩檢的時候」。國內每年大約新增一萬名乳癌患者,超過六成都是第二期以下的乳癌患者,張金堅也表示,這些都得歸功於國內的乳癌X光篩檢,國際研究讓人無法忽視,但是國內婦女受惠於X光篩檢,也是無可否認的事實。「乳房X光篩檢還是有必要性。」台大醫院外科暨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黃俊升表示,儘管國際間有不少質疑,但是乳癌篩檢確實也有發現那些必須治療的個案,而且也可以提醒民眾要定期追蹤。
New study adds to evidence that mammograms do not save lives NEW YORK Wed Feb 12, 2014 12:46pm EST (Reuters) - A new study has added to growing evidence that yearly mammogram screenings do not reduce the chance that a woman will die of breast cancer and confirms earlier findings that many abnormalities detected by these X-rays would never have proved fatal, even if untreated. The research, published on Wednesday in th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is the latest salvo in a decades-long debate over the benefit of mammograms. The 25-year study of 89,835 women in Canada, aged 40 to 59, randomly assigned the volunteers to receive either annual mammograms plus physical breast exams or physical exams alone. The women started receiving mammograms from 1980 to 1985. At the time, doctors believed screening saved lives by detecting early-stage cancers, which were considered more treatable than cancers detected later, especially in women aged 50 to 64. Instead, the study "found no reduction in breast cancer mortality from mammography screening," the scientists wrote, "neither in women aged 40-49 at study entry nor in women aged 50-59." The findings echo research such as a 2012 study in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which found that screening mammography "is having, at best, only a small effect on the rate of death from breast cancer." On the basis of similar findings going back to the 1990s, the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an independent panel of medical experts, in 2009 recommended biennial screening mammography for women 50 to 74 years, replacing an earlier recommendation that women start having mammograms every one to two years at age 40. Proponents of mammograms often point out that women whose breast cancer is diagnosed by mammography alone live longer than those whose cancer is diagnosed by physical exam. This study found that as well, but the apparent advantage was illusory, the researchers concluded. For one thing, if a cancer is sufficiently aggressive and resistant to treatment it will likely prove fatal no matter when it is detected. Finding it in 2011 by physical exam, as opposed to 2007 by mammogram, simply means that the woman lives longer knowing that she has cancer, not that she lives longer overall. Mammograms, the study found, increase perceived survival time without affecting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In addition to not reducing mortality from breast cancer, the study found, mammograms are leading to an epidemic of what the researchers call "over-diagnosis." Nearly 22 percent of the invasive cancers detected by mammography were harmless, meaning they would not cause symptoms or death during a woman's lifetime. This represents one over-diagnosed breast cancer for every 424 women who received mammography screening, calculate the researchers, who were led by epidemiologist Anthony Miller of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He and his colleagues stressed that the results may not hold in countries where access to advanced cancer treatment is limited. But in countries such as those in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where it is, the scientists wrote, "our results support the views of some commentators that the rationale for screening by mammography should be urgently reassessed by policy makers," since annual mammography "does not result in a reduction in breast cancer specific mortality for women aged 40-59 beyond that of physical examination alone or usual care." An accompanying editorial agrees that policy makers should stop pushing mammograms but points out that this is easier said than done: "governments, research funders, scientists, and medical practitioners may have vested interests in continuing" that push, since mammography is a multi-billion-dollar industry. Annual screenings also give women the sense that they are taking active steps to reduce the chance of dying of breast cancer. In a statement,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and Society of Breast Imaging called the BMJ study "an incredibly misleading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uld not be used to create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policy as this would place a great many women at increased risk of dying unnecessarily from breast c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