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gene buys into Mesoblast's stem cell pipeline in regenerative med pact April 13, 2015 | By John Carroll Celgene ($CELG) has stepped up with a deal to buy a $45 million chunk of Mesoblast's stock at a premium price in exchange for a front row seat on the Australian biotech's stem cell pipeline and a preferred spot at the bargaining table if it follows up with a licensing deal. The prolific dealmaker paid A$3.82 per share for 15.3 million shares of Mesoblast stock (ASX: MSB, USOTC: MBLTY), gaining in return the right-of-first-refusal on a group of stem cell programs that extends from 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 certain oncologic disease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to organ transplant rejection. Mesoblast's stock surged more than 20% on the news of the high-profile partnership. The Biotech Primer: An insider's guide to the science driving the biotech and pharma industriesStem cell R&D experienced a huge surge of popularity in the first decade of the 21st century as companies sprang into existence to pursue a whole new approach to fixing what goes wrong with people. But after an initial flirtation, a better realization of just how long a road stem cell research has to travel triggered a major retrenchment. And that has influenced Mesoblast along with all the other biotechs in the field.Eighteen months ago, Osiris ($OSIR) offloaded its mesenchymal stem cell platform and a product called Prochymal to Mesoblast, after Sanofi ($SNY) had walked away from a $1.25 billion collaboration that came with a $130 million upfront. Celgene has struck a long lineup of biotech pacts in recent years, often willing to take the observer's chair as a company works to complete a crucial leg of the R&D journey. Mesoblast also has deals in place with Teva ($TEVA) and JCR Pharmaceuticals, which has Japanese rights to its mesenchymal stem cell technology. Just a couple of months ago Mesoblast released positive pediatric data from a study of steroid-resistant acute GVHD."Today's agreement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Celgene to add to its leading cellular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 pipeline," noted Celgene COO Mark Alles in a statement.
Monday, April 13, 2015
台原藥 人工管制撮合!
台原藥 14日起預收款券 2015-04-13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即時報導 櫃買中心表示,台原藥(4415)最近30個營業日內曾發布處置,又因連續3個營業日達櫃買中心公布或通知注意交易資訊暨處置作業要點第四條第一項第一款經櫃買中心公布注意交易資訊,爰自14日起10個營業日,改以人工管制之撮合終端機執行撮合作業,約每60分鐘撮合一次。另依櫃買中心業務規則第12條規定,各證券商於投資人每日委託買賣該有價證券,應就其當日已委託之買賣,向該投資人收取全部之買進價金或賣出證券。但違約專戶委託買賣該有價證券時,不在此限。
邱士華…運用幹細胞支架 治療黃斑部病變(動物試驗)
幹細胞移植新突破 黃斑部病變不失明發稿時間:2015/04/13 17:49 最新更新:2015/04/13 17:49 (中央社記者龍珮寧台北13日電)老年黃斑部病變約20多萬患者,其中2到3成是無藥醫。榮陽團隊最新研究,血液幹細胞客製化移植到正常豬眼,已具安全性成果。台北榮民總醫院與國立陽明大學今天共同舉行記者會「視網膜移植技術新突破:合併幹細胞移植治療黃斑部病變」,經多年研究已成功開發「新式視網膜多功能移植支架系統」。北榮醫研部基礎研究科主任邱士華說,歐美人士50歲以上失明原因的第一位是黃斑部病變,黃斑部會病變是老化因素,台灣約20萬到30萬人有黃斑部病變問題,有2到3成患者即使藥物治療也無效。邱士華表示,能藥物治療也很辛苦,要在眼球打針,約1到2個月需注射一次並追蹤療效,自費或部分自費,但仍有感染風險。國際間及北榮持續研究,希望結合新科技及幹細胞技術為人類重現曙光。他說,美國用胚胎幹細胞,並已進入人體第二期臨床,72%患者移植後,視網膜上的色素上皮細胞明顯增加;日本用皮膚幹細胞,2014年時已完成首例「誘導多功能幹細胞」視網膜移植。邱士華說,榮陽團隊運用血液培養幹細胞,再分離血液細胞重新編碼後,形成客製化的誘導幹細胞,透過「新式視網膜多功能移植支架系統」,精準地將幹細胞及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移植入受損視網膜下腔內。研究團隊從小鼠、兔子做到豬,下一步是人類。他說,目前用正常豬實驗第一步已完成安全性,接下是確效性,若成功則能申請人體試驗,這是台灣視網膜治療手術大突破,可望在2到3年後進入臨床,同時也期盼與日本攜手合作。
大同醫護(大同生科併購輝群) 雲端健康管理團隊(北醫/彰基/高醫/門諾)!
大同進軍雲端健管 擬收月費500元 2015年03月30日隨著遠端健康管理的興起,大同也跨足健康管理領域,搶食市場大餅。 【范中興╱台北報導】大同集團(2371)進軍醫護健康管理領域,旗下醫材製造部門轉型為大同醫護公司,與北護大結盟,跨足醫護健康管理,目前正在尋找醫療院所合作,提供遠端、雲端醫療照護、健康監測╱管理,每月500元,即可享受專業醫療資訊顧問。 大同總經理林郭文艷表示,大同醫護提供遠端醫療管理服務,消費者每日量完血壓、心跳、血糖等生理數據後,透過網路傳輸到雲端,可進行日常健康管理,同時大同合作的醫院,還可透過數據提供專業的健康諮詢。
醫材製造部門 轉型醫護公司 大同醫護表示,公司提供多樣的健康管理服務,第1年可購買1套生理偵測器材及讀卡機發訊器,加上1年服務費,合計1.2萬元;另外也可以租用器材,每月500元服務費方式;而設備也可以多人共用,增加的人也只需要支付服務費。大同醫護提供的服務包括遠距生理量測、異常主動追蹤、個人健康管理、即時資訊服務、醫療照護轉介等,可以提供會員最新、最即時的健康促進資訊,提醒為福不最新預防保健項目,依據會員個別健康與疾病狀況,提供專業衛教諮詢、藥事安全指導及回診聯繫。大同醫護表示,目前正在持續增加簽約醫療機構,持續擴大服務網絡,滿足消費者需求,未來在服務網布建完整後,會擴大對外服務。大同2004年成立大同生科,從事醫療器材設備之開發和應用,於2013年整合併購輝群公司,更名為大同醫護,專注於醫療照護產業的創新與服務。隨著人口快速老化與疾病型態的慢性化,民眾對於長期照護的需求日趨殷切。自2010年起政府「遠距健康照護服務發展計畫」已經進入啟動的階段,透過服務模式複製擴散的委託辦理,北區有北醫、中區有彰基、南區有高醫、東區有門諾醫院等4個照護團隊,遠端照護已經是未來健康管理的新趨勢。
林榮錦/張有德: 設立30億醫材基金 幫助年輕人!!!!!!
晟德攜益安 設醫材育成基金 2015-04-13 03:04:44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林榮錦、張有德再合璧,密籌高階醫材育成基金。晟德生技集團董事長林榮錦,近期與益安生醫總經理張有德達成共識,將秘密籌劃高階醫材創投、育成基金,規模約30億元,放眼全球高階醫材市場。 林榮錦說,這個基金最快明年將陸續完成投資,近期開始篩選案件,雖然以全球高階醫材技術為投資重點,但仍將「育成」的重點放在台灣,希望協助台灣有心、有技術的年輕人,跨入全球市場。據悉,該創投、育成基金投資主體未來將仍由益安主導,林榮錦表示,希望利用張有德博士在全球醫材的投資、開發經驗,未來將鎖定「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unmet medical need)領域,協助台灣在這個領域快速起飛。2012年政府主導台灣生技創投基金(TMF),原有意請張有德籌組,卻因政治因素而胎死腹中,張有德因此絕望離台,在此前一刻被林榮錦留下,雙方僅略談十分鐘,即有相見恨晚之感,後即攜手成立益安生醫,開啟成功的序曲。 晟德生技董事長林榮錦。張有德過去數十年在高階醫材領域享譽全球,曾經成功的開發、投資經驗超過40件案源,每件交易金額動輒上億美元起跳,他也曾經是名滿全球的The Vertical Group 創投公司執行合夥人,但在與林榮錦合作益安後,張有德即辭去其他職務,專心投入台灣醫療器材領域。 對於兩人在生醫領域再譜新樂章,林榮錦表示,其實「在看到張有德第一天就已經在想這件事(指成立創投基金)」,不過,當時因雙方都沒有合作共事經驗,所以還有些保留,但經過益安的成功模式後,更確定未來「要一起走下去」,他向張有德提起這樣的構想後,張也認同。其實,在此之前林榮錦與張有德已經陸續「投資」國內創新醫材公司,目前較被看好的案例就是做智慧血糖測試平台的安盛生醫(iXensor)。林榮錦表示,像投資這一類的公司,他與張有德的想法都是「幫助年輕人」,賺錢不是目的,育成才是重點。下一步投資台灣方面,林榮錦說,已經開始篩選有潛力的公司,重點在於幫助台灣的年輕人成功,雖然初期投資的金額不會太大,但是在經驗、人脈、市場方面,可以給年輕人「做顧問、給方向」,提供他們成功的火種。
醫學設備獨立軟體(Stand-Alone Software)利基市場: 行動醫療
行動醫療 手機大廠一級戰區 2015年04月12日 04:10 謝雨珊 目前手機大廠皆積極布局行動醫療,Apple在iOS 8新增Health健康資訊管理軟體,同時提供HealthKit平台,內置Watch Utility與Healthbook軟體,除透過手機內建感測器監測健康狀態外,Healthbook可用於檢測身體健康資訊,包括血壓、睡眠品質及記步。Apple所採取策略是圍繞App應用開發,將iPhone手機成為具有健康監測功能的便攜式裝置。Samsung在Galaxy系列旗艦機型整合S Health健康管理服務;Microsoft在Windows Phone App商店提供Bing Health的Beta版本,協助用戶訂定健康計畫及分析食物熱量。小米則推出可監測用戶血壓數據的iHealth健康智慧手環,以平易近人的價格推出可攜式行動裝置,不排除未來開發出兼容血糖儀和血壓計的產品。拓墣產業研究所(TRI)認為,App優勢在相較其他可攜裝置(如智慧手表),用戶對手機的使用黏著性和習慣更高。目前以行動醫療App搭配手機做為監測健康,包括卡路里燃燒值、監測心跳、驗血糖、量血壓等,的確提供使用者在健康和患疾時最即時的測量服務,甚至用戶可根據自身需求定制應用、紀錄日常健康習慣的保持、家庭病歷、自身體徵資料、附近醫院與藥局、處方藥物內容、慢性病管理(糖尿病)等,透過大數據的採集,結合專業內容的呈現,健康管理服務規模化將逐漸展開,而醫療資源的聚集與落地將有機會與社區連結。行動醫療App成一級戰區,部分受嚴格監管目前美國FDA願意放行的App包括可連結並控制1個或多個醫療設備,或是顯示、儲存、分析、傳送特定病患之資訊,如遠端顯示病人床邊監測器監測資料,包括顯示血糖、腦波圖等。2015年FDA已批准首套與動態血糖監測系統配套使用的行動醫療應用(DSDSD),其由血糖監測設備業者Dexcom開發,與Dexcom G4 Platinum整合,可遠端即時監測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準。由於Dexcom G4每5分鐘就更新資料一次,因此患者可即時瞭解血糖水準;另外Dexcom G4與胰島素泵、胰島素注射器配套,以協助調整劑量,從而達到更佳治療效果。第二種願意放行的App是可透過顯示螢幕、配件、感測器,或目前已受法規規範之醫學設備具備功能,讓行動裝置轉變成受法規規範的行動醫療裝置,2014年5月FDA批准的App為允許以近似即時方式從數位聽診器進行聽診之App,如Mckesson Cardiology ECG Mobile的程式,可使臨床醫生分析和診斷由各種ECG(Electrocardiography)設備取得之心電圖波形,節省醫療資源、提高醫生診治水準。第三種App是具最高風險的設備,亦受到最嚴格的管控,主要為執行特定病患的分析,提供特定病患「診斷或治療建議」,由於分析醫學設備資料的獨立式運作軟體(Stand-Alone Software)屬醫學設備的一環,因此會積極管制,要通過此類的App也較不容易。根據2014年FDA統計,行動醫療App與健康相關的內容大多簡單易用,如計算熱量攝取或消耗,但也有越來越多軟體開發商投入研發較複雜的App,甚至有機會讓手機替代醫療檢查儀器,也因此行動應用程序的運行,需要與醫療設備受同樣規範。未來App應用將更多元化,包括內建攝影鏡頭、感測器等,以執行醫療功能,目前有些行動醫療App是透過手機配備的攝影功能,包括測量心跳或深入中耳拍攝鼓膜,或是外接簡單裝置,如連接手指的電極貼片,只要幾秒鐘,即可讓手機讀取簡易心電圖,另有量測血壓的綁帶,讓手機變成行動血壓計。在硬體方面,充分利用App快速資料管理能力和感測器即時資料獲取能力;在軟體方面,則更重視App資料分析能力。(拓墣產業研究所資深經理謝雨珊)
林榮錦 的異士軍團: 智擎 葉常菁/ 益安 張有德/ 金樺 陳佩君/ 順天 黃文英
林榮錦張有德 彼此的貴人 2015-04-13 03:04:44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林榮錦所領導的晟德生醫集團,投資領域幾乎涵蓋全部的生醫版圖,但最受人矚目的,莫過於他與張有德的合作。對於雙方的合作關係,林榮錦下了一個貼切的註角,他說「我們是彼此的貴人」。三年前,張有德在TMF基金被政府喊卡後,決定搭機離開台灣,當時的他對台灣仍有愛,只是對時局「絕望」。但就在機場候機室裡,張有德的手機突然響起一通陌生電話,接起後,「你不要走,來談談我們合作的可能性,」電話那一頭就是林榮錦。林榮錦說,他遇見張有德也是緣分,迄今他仍認為,雙方是彼此的貴人,更進一步說兩人是「亦師亦友」的關係;張有德帶他進入高階醫材領域,而他帶張有德更深入台灣,是相輔相成的格局,他很感恩這樣的機緣。晟德生醫迄今投資的子公司,橫跨新藥、高階醫材、益生菌、困難學名藥、細胞株開發、蛋白質藥開發、困難學名藥等,包括智擎、益安、豐樺、順天、金樺、永昕、永光等,每家放在國際版圖上,都可獨當一面。業界指出,這些公司的領導者,都是業界首屈一指、富有國際經驗的「能人異士」,能與他們合作,是需要有很特殊的機遇,並非金錢就可以打動。譬如,智擎總經理葉常菁、金樺總經理陳佩君、順天總經理黃文英等,都是一時之選。
浩鼎 啟動整合台灣新藥公司&收購國際銷售通路 / 潤雅 量產肉毒桿菌素
浩鼎合縱連橫 藥打世界大戰 2015-04-13 03:04:43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浩鼎董事長張念慈表示,公司近期將有許多「新進度」,包括主動免疫抗癌疫苗OBI-822將提前啟動美國三期臨床試驗,中國大陸方面也正與大陸食品藥物監管總局(CFDA)密切配合;另外,新一代產品OBI-833的台灣臨床試驗,最快年中就會進行。浩鼎的第三代疫苗也將要露面,擁有全新更強的蛋白與抗原,正由中研院開發中,近期將發表。張念慈透露,為了打國際戰,正積極研擬「水平、垂直整合計畫」,未來美國、大陸的銷售,都有可能自己來,將考慮收購有國際品牌的藥品銷售通路,未來不排除繼續整合國內新藥公司,擴充規模。
員工認股 應獲利後再課稅 張念慈指出,台灣在人才、稅務法規與新興產業的政策鼓勵上,應該更務實、更開放。他呼籲,財政部在員工選擇權、員工認股課稅的規定上應該放寬,應在實際賣股、獲利後,才予以課稅,否則徒增產業困擾。以下是專訪紀要:
問:公司主要產品線最新的進度為何?答:進度最快的是主動免疫抗乳癌疫苗OBI-822,台灣部分現在臨床收案已經完畢,大陸、美國則在準備中;台灣今年8月將會決定解盲時間(預計會落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更新的就是大陸、美國的臨床,大陸已經進入準備程序,並與對岸的CFDA密切配合,預計今年內啟動臨床試驗(IND);美國部分原來要等台灣解盲後才動作,但近期會找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商量,有機會提前啟動。至於新一代主動式抗癌疫苗OBI-833(GH-DT/C34),希望先在台灣做臨床一期,應該今年中就可以進入IND,開始臨床一期收案。另外,被動免疫治療疫苗OBI-888已經全力進行,正在選定標的並進行IND前的準備,這是Globo H被動免疫單株抗體,也是全新的單株抗體,過去台灣沒有做過,包括選菌種、量產做藥理、毒理,都是第一次,整個過程約二到三年,都將在台灣進行。至於量產的部分,將與全球大廠合作。肉毒桿菌素部分,因為要先做GMP藥品,難度更高,產品標的已選定;我們擁有少數能與國際大廠愛力根(Allergan)產品BOTOX的Toxin Type A(A型肉毒桿菌素)相抗衡甚至有過之的技術能力。目前正在和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討論,準備進入IND。我們對於肉毒桿菌素從原料藥(API)、臨床量產、商業量產都有相應的技術,潤雅也有這個能力,量產如何安排,最近會公告細節。
問:你一直希望台灣生技公司能整合,浩鼎最近有什麼想法?答:浩鼎一直都想要進行橫向、垂直的整合,對此我們一向抱持開放的態度,國內外的對象都有考慮,但機會可遇不可求。最近我會考慮先垂直整合,看國外有一定規模、品牌的藥品銷售通路,譬如美國市場,若時機成熟就買下來。至於國內的橫向整合,做法可能是技轉、合併同類型的公司,但時機尚未成熟,未來兩三年或許有機會。
全球布局 市場產線逗陣行問:浩鼎的全球布局有何規劃?答:這可以從兩方面來談,第一個就是市場策略,其次是產品線策略,我稱為「擴大戰果」。市場方面,美國將有動作,正考慮找哪些合作夥伴、併購哪些通路;大陸臨床馬上要開始,未來東南亞、台灣的規劃,也都有腹案。再來是擴大戰果。譬如,同一個產品822,我們將以乳癌治療為基礎往前推,當然這也分兩個方向,一是「縱深的推」,分別推出各期乳癌(四三二一期)的治療組合,包括癌症預防。另一個是「橫面的推」,即擴大適應症,譬如從乳癌擴充到卵巢、胰臟、胃癌等領域治療。除了單一產品火力擴充,產品組合也會繼續擴大,除了822、833的一、二代主動免疫抗癌治療疫苗外,浩鼎正在評估與中研院繼續合作「第三代」產品,已經有成果。第三代疫苗正由中研院開發中,最近就要發表,這個產品在製造抗體上的能力更強。中研院團隊把最新一代產品的抗原更換,新一代的抗原擬似醣抗原但比醣抗原還強,可讓抗體對癌細胞的攻擊更敏感。
談基亞條款 弊多於利問:你對浩鼎近期股價不振的看法?答:股價是市場決定的,我最怕有人從中炒作,公司絕不做這種事情,因為我最不願見到(投資浩鼎的)股民受傷。過去,台灣一直有股市炒作的文化,這很不好。以我們公司為例,我也聽說有一幫人在炒作,高賣、低買賺取價差。但浩鼎的內控很嚴格,浩鼎的大股東在上櫃前都已經強制集保,根本不能賣,我覺得股價都是一時的,公司基本面並沒有改變,我們看的是長遠,一切按照時程的規劃進行中。
問:針對基亞條款、稅務等法規,有哪些建議?答:我認為「基亞條款」應該從主管機關的心中拿掉,這條款雖然沒有形諸文字,但已經成為各主管機關心中一道鎖,對公司資訊揭露是一大障礙,對產業發展弊大於利。另外,台灣生技產業沒有真正盈利前,不能聘請外國員工,這樣的規定也非常奇怪,台灣生技才剛起步,必須有國際人才來幫忙,不然產業如何起飛?我認為,應該在一定的條件下,開一個「人才方便門」,讓產業有活水,也可定一個落日條款,這都可以討論。再說到稅務問題,有所得就該繳稅是基本前提,但台灣發行員工認股權,在股票還沒出售、獲利前就要繳稅,這是很奇怪的規定。現在很多浩鼎員工,因為這一次上櫃的認股都要借錢繳稅,甚至貸款、賣房子,這非常不合理。員工看好公司也投入心血,到頭來卻被懲罰。浩鼎這次上櫃,員工以310元認股,上櫃後立即要被以當天收盤價格扣掉成本後的價差,來執行獲利所得稅,但問題是,大多數員工因為公司內控規章而被強制集保,根本無法賣股票或質押,哪來的獲利?如果加計稅額,員工認股成本馬上飆升到340元以上。
兩岸合作健康地產: 樂齡養生山莊!!!
兩岸健康產業論壇 台北登場 2015-04-13 02:09:32 聯合報 胡明揚/上海報導看好大陸健康產業龐大市場,為促進台灣企業搶佔大陸健康產業黃金商機,「兩岸經營者俱樂部、中華兩岸連鎖經營協會」,定4月13日在台北舉辦「2015兩岸健康產業合作論壇」,將邀請兩岸數百名貴賓齊聚一堂合作交流。這項論壇訂今天下午二時起在台北大直維多麗亞酒店舉行。大陸方面,包括:廣東省第三大城市、銀行業存款餘額位列大陸首位的佛山市,中國醫藥城聞名兩岸的江蘇泰州市,以及山東第三大、人均GDP排第四的淄博市等大陸城市領導,以及有興趣與台灣企業合作的大陸近百位實力企業家,如廣東星星投資控股、佛山市盈投置業、綠地集團、萬科置業、上海御康醫療投資、濟寧溫泰和銀齡志業、上海良田健康管理…等,組團來台參與盛會。台灣方面,有原台灣大學醫學院院長、台灣養生保健協會理事長楊思標,台北市生物產業協會榮譽理事長、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首任執行長田蔚城等業界專家學者演講與高峰對談。本次論壇中的另一亮點,是圍繞兩岸攜手合作打造新一代大陸健康地產─樂齡養生山莊,山莊將提供健康群聚的中老年人「專人、專業、專屬」的服務,建立衣食住行育樂一站式的服務,還可候鳥式的享受分時移居渡假功能;山莊核心價值包含「醫療管理與服務、健檢與預防醫學、養老與養身保健、中草藥與休閒觀光、生技與保健食品…等。論壇現場同步舉辦台灣健康食品展,包含牛樟芝、黃金蜆、靈芝、酵素等台灣聞名海外的健康食品。兩岸經營者俱樂部主席王國安認為,當全球邁入老齡化時代,兩岸對於健康產業的注重與需求倍增,台灣醫療產業發達又是全亞洲有目共睹,在大陸想找下一個前瞻性產業,面對大陸13億人口市場,務必要把握這歷史難得的好機會。預測邁入知識財的時代來臨,未來台灣品牌發展大陸市場將更多地從單打獨鬥轉向與大陸在地企業強強聯手、優勢互補,朝「自營、授權和股權合作」三種合作模式併立。
抗癌之路 像”坐月子”: 癌症診療品質認證 (國健署)
抗癌路上,「醫」起同行 55家癌症診療品質認證醫院 陪您安心抗癌 大成報 (2015-04-12 21:47)【本報訊】癌症治療備受關照,過程自在在工程業服務的許先生在得知自己得到大腸癌後,一度感到十分恐慌,歷經開刀割除腫瘤、飲食控制等治療後,生活已經逐漸恢復常軌,回憶起這段抗癌之路,許先生說:「和癌細胞打仗真的很辛苦,多虧癌症診療品質認證醫院內的護理師和營養師,除了提醒我不要提重物,避免開刀傷口裂開外,還教導我如何調配飲食,既可以顧到營養,又避免不當的食物刺激到傷口,使得傷口得以早日復原,他們的細心照顧,讓我覺得自己好像在『坐月子』!」。推動癌症診療品質認證,醫院服務掛保證! 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表示,常聽到民眾罹癌後慌了手腳,會到處詢問治療方法,以致延誤治療時機,令人心疼。有鑑於此,國民健康署於2008年開始實施癌症診療品質認證,嚴謹為民眾把關,將「以病人為中心」的概念落實在醫療服務品質上,期盼提升國內癌症預防及診治服務的品質,讓癌友不會在抗癌的路上迷失方向,從得知罹癌的那刻起,就放心地把自己交給醫療專業人員,並得到有品質、有尊嚴的治療與照護。以病人為中心,落實全人照護邱署長說明,癌症診療品質認證規範非常仔細,要得到認證的醫院,必須建立具有醫學實證的診斷與治療的標準作業流程,透過認證過程實際觀察病人所獲得的醫療照護,包括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及手術等,是否依照實證醫學的標準執行,以確保各項醫療服務符合品質規範。此外,從開藥到給藥,也要有標準作業流程和監測機制,還要經另一位醫師確認用藥正確,達到層層把關的目的。另同時有資深個管師,協助醫師向病人說明治療計畫並解決病人的問題,加上營養師的飲食照護,心理師的心理諮商,以及安寧緩和照護團隊等,以守護病人的安全與生活品質為大家共同目標。多專科「醫」起動,提供高品質照護認證醫院打破過去單兵作戰的模式,成立多專科醫師團隊及整合式照護門診,由醫院會集合外科、腫瘤內科、放射腫瘤科、病理科、影像診斷科等醫師,組成專業團隊並定期開會,討論與確認每位病人的檢查結果,並依據實證醫學決定病人的診療方式,讓治療策略更完整,且使病人不需要在各科間奔波求診。邱署長表示,目前全國有55家醫院通過癌症診療品質認證(名單如附件),有超過八成的癌症病人在這些醫院接受治療,獲得高水準的服務。為了讓民眾充分了解相關資訊、讓醫院各專科「醫」起動起來,國民健康署將認證結果,公布於國民健康署網站(http://www.hpa.gov.tw/BHPNet/Web/HealthTopic/TopicBulletin.aspx?No=200712250204&parentid=200712250030),通過認證的醫院也會懸掛國民健康署認證掛牌。
健保署壓低藥價 PK 藥品安全 !!!
健保壓低藥價 黑心藥問題還沒完 2015-04-12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外科醫師劉育志指出,台灣藥價比歐美各國都便宜,但健保署仍持續壓低藥價,藥商可能鋌而走險用不合格原料;他認為,民眾的用藥權利顯然已受到嚴重侵害,未來黑心藥事件應會越來越多。黑心藥風波持續擴大,食藥署意外查出又有十三家藥廠添加沒有原物料許可證的原料,未來還可能繼續增加案例。 曾著作《外科失樂園》的劉育志舉例,一顆頭痛藥只賣兩毛錢,即使賣了一百萬顆也只有廿萬元,且還沒算入製藥成本,面對其他藥廠競爭,為了獲利,藥商自然容易將歪腦筋動到降低藥物品質上。 劉育志指出,健保署二○○八年統計資料顯示,台灣的藥價比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法國、瑞士、日本、韓國、中國、澳洲等主要國家都還要低,但健保署仍持續降健保藥價,不少藥廠因而離開台灣,如今認證藥廠又爆發違反製藥規範的案件,民眾的用藥權利顯然已受到嚴重侵害。 劉育志質疑,食藥署宣布將啟動全面性專案清查計畫,然而總共一百多家藥廠,成百上千種藥品,真的有辦法徹底清查嗎?國內藥品安全問題究竟有多嚴重?目前只是起點。
洪碧蓮…. 政府視罕病為無效醫療/ 罕見疾病中心
罕病檢驗費用貴 弱勢家庭重擔 聯合新聞網2015-04-07 02:54(6天前) 國內基因檢驗技術愈臻成熟,但罕病兒母親黎詩凡與老公花大錢做多項檢查,仍找不出病因。醫院沒有統一窗口協助申請重大傷病、身心障礙及罕病補助,所有醫療花費幾乎都自費,對經濟情況不佳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台灣目前有兩百多種罕見疾病、八千多名患者,其中粒腺體相關疾病就有五十多種。高雄長庚醫院醫師洪碧蓮指出,罕病基因檢驗都要花大錢,但診斷出來後,也沒有專業的遺傳學諮詢中心和研發團隊為他們做點什麼。她指出,現在罕病兒驗基因都要多方尋求補助,即使經由國健局送到國外檢驗,也要跑很多文件。有對夫妻急著將病兒送到美國檢驗,自費花了十七萬元。以罕病結節性硬化症為例,並未列入補助,檢查要一萬元,就算有補助,醫師至少要寫十頁以上文件,送出後要等上半年,家屬要先墊費用,「萬一碰上只剩半年可活的,根本等不及」。罕病基金會南部辦公室主任林雅玲表示,罕見遺傳疾病檢驗相當專業,常見罕病兒父母跑好幾家醫院仍找不出病因,孩子常在確診前就過世。洪碧蓮說,政府把罕病視為無效醫療,至今未成立罕見疾病中心,由專人負責診斷治療與研發,讓碰上罕病兒的父母手足無措。罕病的治療與診斷是國家進步文明的指標,不論罕病兒人數多寡,都不應把他們遺棄。記者蔡容喬、王昭月/高雄報導
中橡 賣景德製藥土城廠 進帳20億
中橡 爭霸眼科藥龍頭 2015-04-09 03:46:55 經濟日報 記者高行/台北報導碳煙龍頭中橡(2104)昨(8)日舉辦法說,董事長辜成允指出,去年處分旗下景德製藥土地挹注獲利,促使獲利達歷史高峰,今年在油價止穩及北美輪胎需求擴增等利多因素加持,預期本業持穩,生技事業將全力衝刺眼科用藥並擴大產能利用,拚國內眼科製藥一哥。中橡去年稅後純益衝至25.65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4.76元,主要是去年第3季處分旗下景德製藥土城廠區入帳,挹注獲利約20億元。展望今年碳煙本業,副總經理黃柏松表示,因美國對大陸製造輪胎祭出雙反,刺激北美輪胎製造成長,帶動碳煙原料需求,而大陸和印度則因過度競爭導致供過於求,總體來看業績預期持穩。
中橡 塑造成 眼科藥大哥!
中橡今年碳煙本業料持穩,拚生技事業眼科用藥布局 MoneyDJ新聞 2015-04-09 09:14:56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碳煙廠中橡(2104)於昨(8)日舉辦法說會,中橡董事長辜成允指出,去年處分旗下景德製藥土城廠區入帳,挹注獲利約20億元,使得全年獲利攀上歷史高峰。展望今(2015)年,辜成允表示,今年在油價止穩及輪胎需求擴增加持下,本業將持穩,生技事業方面則將全力衝刺眼科用藥及擴大產能利用,目標成為國內眼科製藥領導廠。在資本支出方面,中橡表示,今年資本支出約在400萬美元左右,低於去年的800萬美元。 中橡財會部副總經理黃柏松指出,今年碳煙雖然仍有供過於求疑慮,不過北美地區情況相較去年健康,主要受到美國對中國大陸輪胎祭出雙反案,帶動北美輪胎製造成長,進而帶動對碳煙原料需求,至於中國大陸和印度市場則因過度競爭而導致供過於求,整體來看,今年業績可望持穩。他強調,公司今年營運拓展重點在生技事業上,其中,眼藥水新產能將開啟,目標要成為國內眼科用藥的領導廠商。
各自表述: 賦形劑OR主成分??!! 胃藥中 碳酸鎂、碳酸鈣 !!!!
商品惹疑慮,葡萄王低泣 2015年04月13日 11:37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 葡萄王(1707)旗下商品「愛胃康顆粒」被食品署指出不符規定,葡萄王喊冤,但願配合15日完成全面下架規定,今日成為空頭箭靶,股價一路重挫,盤中曾失守150元大關,最低曾探至148.5元。葡萄王表示,「愛胃康顆粒」其食品級碳酸鎂的成份使用符合藥典相關規定,目前正在向相關單位進一步查證。此一藥品最後出廠日為102年1月且已全數出廠完畢。葡萄王表示,願全力配合於本月15日晚間12時前完成全面下架。藥廠摻雜工業級碳酸鎂、碳酸鈣作為藥品賦形劑,長期食用恐傷肝腎、致癌,食品署公布13家藥廠、23項胃藥,其中,葡萄王「愛胃康顆粒」不符規定。
寶齡富錦 柯文庭 聯盟元培醫大(林志城、林山陽、高琪珏、林宏糧)
元培校長林志城等與寶齡富錦副總柯文庭談企業創新合作(中央社訊息服務20150317 16:22:33)元培醫事科技大學校長林志城、教授林山陽、高琪珏等與寶齡富錦生技公司副總柯文庭談企業創新合作,與公司開發保健食品及新穎性藥品,林校長帶著柯副總走校園並提出將規畫「元培十景」,林校長強調,元培校園十分美麗且種植許多花木,可供欣賞,因此將會加以規畫,入元培校園即能感受到元培的景觀。寶齡富錦生技公司副總柯文庭今(17)日至生技製藥系為學生演講,該公司也與元培醫大已有策略聯盟關係,林校長、教授林山陽、高琪珏、研發處企劃組組長林宏糧等陪同,同時研商有關企業創合作計畫。柯副總表示,目前公司將開發保健食品及新穎性藥品,都可以與元培進行合作。林校長表示,此方面與生物製藥系合作,該系教授等都可以提供很好的協助。柯副總表示,將可以積極進行。接著林校長等一行帶領柯副總至校園走一圈,林校長表示,元培校園非常美麗與幽靜,同時種植許多花木,未來可以規畫出元培十景,以供前來參觀者能夠看到校園美景。訊息來源:元培醫事科技大學
Bloomberg… 醫療生技 "營收" & “成長率”雙冠軍!!
買美股 抱生技 2015-04-12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報系資料照資料來源:CMoney ,統計至2015/4/10 單位:% 記者王奐敏╱製表 類股Q1營收獲利增幅稱冠 本益比仍處低檔 逢回可布局 美國即將公布今年第1季財報,市場因美元強勢而看淡今年第1季S&P 500企業獲利及營收預估。根據Bloomberg最新資料顯示,首季每股稅後純益(EPS)預估成長率前三名為醫療生技7.3%、非必需消費4.1%、科技3.8%。營收年成長率前三名為醫療生技9.4%、科技4.7%、電信3.4%。不論營收或是獲利年成長率預估,醫療生技相對不受負面因素影響,都拿下冠軍寶座。群益投信表示,市場預期受到美元升值匯兌損失、電腦淡季等影響,美國企業第1季盈餘恐衰退,不過由於部分財報利空已提前反應至股價,在實際財報公布後預估盤勢衝擊或能減輕。美股從技術面看,中長期趨勢持續上揚,科技及生技等新創類股由於具備獲利推升動能,市場震盪下可望有撐,短線逢回都是中長線不錯的布局時點。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詠裕指出,美股企業獲利受美元走強影響有限。根據券商預期,若扣除能源類股,S&P 500企業獲利成長率2015年達到6%,顯示美國企業獲利動能持續強勁。建議投資人在股市明顯回檔之際,增加美元資產及美股投資部位。兆豐國際生命科學基金經理人黃耀德表示,生技股獲利強勁並有新藥上市及併購題材,且還處於成長階段,目前本益比處於低檔,指數拉回即是好買點。
康照洲&黃文鴻….. 藥廠違法就是違法!
前食藥局長康照洲:藥廠違法心知肚明 2015-04-12 02:57:26 聯合報 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 分享國內十三家GMP藥廠把食品級碳酸鎂與碳酸鈣,直接當作藥品主成分,遭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開罰。前衛生署食藥局長康照洲認為,「就算賣(原料)的人搞不清楚,藥廠自己也應該清楚(違法)。」 碳酸鎂與碳酸鈣可以被當作藥品主原料,也可以拿來做為讓藥品成形並改善色澤、口味的賦形劑;包含葡萄王生技等知名藥廠,昨天遭食藥署查獲使用的是食品級碳酸鎂與碳酸鈣製藥。康照洲表示,藥事法明訂,藥品主成分的原料都必須要有原料藥許可證,業者賣給藥廠時,可能不知道這些成分到底是要拿來幹嘛,但製藥藥廠對藥事法的規定應該心知肚明。前衛生署藥政處長、現任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黃文鴻也持相同看法。他說,世界主流的藥品管制制度就是源頭管理,只要有不該進入生產鏈的原料進入生產,不管最終產品檢驗是否合格都是違法。康照洲表示,食品要求安全營養,藥品除了安全,也必須具有療效,兩者各有不同規範;他說,藥品使用食品級原料是否會降低療效,這些問題已經不重要,藥廠違法就是違法。外界批評食藥署PIC/S GMP破功,黃文鴻說,碳酸鎂與碳酸鈣用途多元,可以當作主成分或賦形劑,才會發生類似問題;如果是阿斯匹靈或抗生素這類藥品,成分明確,就不會有這種問題。「GMP需要改進,但不是破功。」黃文鴻表示,政府查驗是隨機抽樣,過去也沒有資料顯示應特別注意碳酸鎂與碳酸鈣;這次事件後,相信食藥署會列為稽查重點。黃文鴻表示,所有藥品上市前都會有檢驗程序,消費者不必過於恐慌。
新聞辭典/PIC/S GMP 國際最嚴製藥規範PIC/S GMP是「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之藥品優良製造指引」的縮寫,是國際公認最嚴格的製藥規範,從原料、供應商、管理、製成、稽查都有嚴格的一致標準。PIC/S(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由各國藥品優良製造規範稽查機構組成,為加入會員,台灣從二○一○年採PIC/S規格查驗全台藥廠,並於二○一三年成為該組織的第四十三個會員國。國內藥廠必須在二○一四年十二月卅一日以前通過PIC/S檢驗,否則一律停工,目前全台有一百零三家藥廠符合規範,可以生產藥品。(陳雨鑫)
醫療顧問搶商機: 雲端藥歷/健康存摺/電子病歷 !
健康存摺 開放健保卡下載 2015-04-10 02:45:38 經濟日報 記者林安妮/台北報導 政院力推My Data,近期將開放民眾以健保卡下載「健康存摺」,實現自己的資料自己管。政府預估,伴隨My Data釋出資料漸增,將可催生一波更個人化的健康管理、穿戴式裝置及保險理財熱。台灣人愛看病,一年平均看病次數是15次,是荷蘭的五倍。民眾愛看病,也衍生醫藥資源浪費問題,衛福部認為,有了雲端藥歷與健康存摺後,可減少民眾重複用藥,有機會省到50億元的藥費。My data的精神,是指政府把從民眾端收集來的資料,透過管道(如自然人憑證)還給個人,由個人決定資料怎麼用。在美國與歐洲,My data相當風行,民眾可拿到自己的納稅資料、就醫資訊,甚至每天用水、用電情形。國外常有民眾拿著My data裡的醫療資料,找醫療顧問公司分析。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昨(9)日向行政院長毛治國報告網路施政亮點時,一併公布衛福部最新推動的「健康存摺」全年進度表。健康存摺與個人稅務資料,是近期政院力推My Data的兩大代表作。衛福部官員表示,去年底政府率先開放18歲以上民眾可以自然人憑證,申請近一年就醫資料,3月初下載量已突破1萬人,預期4、5月擴大開放民眾可以健保卡下載健康存摺後,有機會衝高下載量。除了近一年就醫資料,今年內衛福部將繼續擴充民眾的健康存摺資料,如預防接種、器官捐贈等。未來兩年,民眾還可下載電子病歷,看到上一次的住院病摘、抽血檢驗報告或X光片等。
合富 乾眼症治療儀(TearScience) 15萬美元/ 台灣拚40台(1.8億)元
合富跨足醫材 年底開花結果 2015-04-13 04:19:26 經濟日報 記者周克威/台北報導F-合富(4745)因中國大陸將嚴打醫藥產品的價差進入醫生及醫院口袋與數家檢驗試劑客戶,將在今年上半年進行換約,相關因素將影響今年業績表現;法人機構認為,檢驗試劑已占合富營收比重達80%,在大陸相關方面的動作中,業績可能面臨成長壓力。合富積極找尋新的高階治療設備代理,目前確定有View Ray的顯像放療系統及TearScience的乾眼症檢測及治療儀器。在View Ray方面,一台設備約850萬美元(約新台幣2.66億元),淨利超過新台幣7,000萬元;TearScience每台單價約15萬美元,台灣的銷售會找次級代理,今年預估銷售40台,貢獻營收1.8億元,而大陸的銷售會從明年開始。合富透過合資的方式跨入醫材研發製造,目前已簽約數家業者,由於一般簽完合約至成立公司、註冊完約需六個月,預計這幾家合作對象今年底可望開始貢獻營收,金額約4,200萬元,目前尚有六家在洽談,未來每年以新增六家為目標。
合富 乾眼症治療儀(TearScience) 台灣發貨20台/ 中國 2015Q3上市 !!!
合富三箭齊發 衝業績 2015-04-12 經濟日報 記者/高行、周克威F-合富(4745)董事長王瓊芝表示,今年業務將三箭齊發,鎖定臨床檢驗試劑、通路合資合作及眼科醫療等三大領域繼續衝刺,其中在醫材通路合資合作及眼科醫療方面,將有跳躍成長的機會,有望帶動營收締造逾20%的成長動能。合富為大陸醫材通路龍頭,代理近6,000種醫療檢驗試劑,目前已打入大陸400餘家醫療院所,其中全面向其統包採購的醫院約50家,潛在客戶逾2萬家,今年預計新增六家醫療院所納入統包採購行列。為持續擴增大陸醫療院所市占,合富推出大型醫材採購平台,也就是所謂的通路合資合作計畫,採團購概念提升議價能力,並和合作夥伴進行交叉銷售,進一步強化市場滲透力。另外,合富在兩岸醫院交流業務也將有突破性發展,在引進大陸醫療人士培訓人次方面,從去年的300人次,今年可望提高至上千人次,除可擴增收益,也藉此擴大在大陸醫療院所通路市場的布局。以下是專訪紀要:
搶大陸統包商機問:今年臨床試劑業務營運重點?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記者高行/製表 答:大陸業務強勁成長帶動,去年設定30億元營收目標也順利達陣,今年計劃繼續衝刺占營收比重八成的臨床檢驗試劑代理業務,爭取大陸醫療院所一次購足的統包商機。 去年受到大陸反腐衝擊,當地公立醫院決策層在「少做少錯」心態下縮手,僅完成四家簽約,但今年將加強行銷力道,預計新增六家醫院客戶。
問:新發展合資合作業務有何突破?答:今年積極發展向原廠爭取高端醫材代理後分配至下游代理的合資合作業務,去年初試啼聲,對營收產生1.42億元的挹注效果,今年有望更加開花結果。現階段合資合作的潛在合作夥伴有六家,新簽合約總值5億元,相關進度符合預期,該項業務直接費用低,去年毛利達12.8%,有助推升獲利。
問:新引進眼科業務的進展?答:兩岸三地乾眼症人口眾多,僅台灣國內就高達600萬人,合富引進的最新設備,是市面上唯一具備治療功能的儀器,並受到五年專利期保護,今年首季在台發貨20台目標已達陣,大陸也已談妥通路,預計第2季取得大陸上市許可後,第3季啟動在大陸全面銷售。預估乾眼症檢測和治療儀器首波在陸銷量將達上百台,具有跳躍式成長的機會,若該項業務拓展順利,可望帶動下半年業務明顯優於上半年,全年營運呈四六比。
台灣乾眼症600萬人次商機 合富搶先 取代Accuray腫瘤射波刀!
合富王董有眼光 握獲利金鑰 2015-04-13 04:19:27 經濟日報 記者高行/台北報導F-合富2013年底和美國醫療設備廠Accuray爆發代理權糾紛,由於Accuray腫瘤射波刀業務占合富營收比近20%,法人憂心其成長動能不保。不過,合富董事長王瓊芝正面迎戰打國際訴訟,還很明快的衝刺其他業務,迅速填補空缺,去年雖然減少射波刀入帳,但仍繳出營收、獲利雙位數成長的亮麗成績。 去年站穩腳跟後,王瓊芝今年再端出眼科業務的獲利金雞母,獨家代理的乾眼症檢測和治療儀,有望讓合富未來五年成長動力不墜。該設備已於3月引進國內醫療市場,分別和美兆等五家診所簽約。王瓊芝表示,未來二個月內將挺進大型醫療院所,今年中將取得大陸銷售許可,迄年底銷售上看百台。乾眼症檢測和治療市場潛力雄厚,民眾使用3C頻率增加,乾眼症潛在病患遽增,僅國內就達600萬人次,過去醫界對乾眼症缺乏有效治療方式,合富引進的儀器,對瞼板腺功能異常的乾眼症患者可達快速治癒效果,可以說是顛覆傳統乾眼症的治療方式。依據美國醫療市場行情,使用該項設備檢測費用約4,500元,治療費用4.5萬元,以國內600萬名潛在患者計算,儘管收費較美國低廉,這塊醫療大餅仍上看千億元,大陸商機則更為龐大。
大問哉: 國健署與健保署的定位! 温啟邦: 台灣健保6000億中 不必要的2000億
温啟邦/健保過大於功2015-04-13 06:00 温啟邦/國家衛生研究院名譽教授 從從健保開辦日起,財務問題一直是爭議的目標,天天擔心財務能否平衡,睜大眼睛檢查自負額、藥價黑洞,從當年的三千億,到今日的六千億,發展出「二代健保」,以為已經堵住財務的缺口,卻不但發現五大皆空,而且健保也養肥了醫院。這些固然令人痛心,但更令我們吃驚的還在後頭:辛辛苦苦設立的全民健保,卻讓我們賠了夫人又折兵,花錢沒得到應得的健康。 三、四十年來,台灣人的健康是在進步,平均餘命在延長,但是健保實施後的二十年,進步應更神速,但改善速度並沒有比健保前快或大。窮人的健康,包括癌症的發生與死亡,相對於富人,愈來愈多,健康差距愈拉愈遠。換句話說,我們花的大把錢,好像並沒用在刀口上,並沒有帶來應有的健康。 健保設立初衷是要提升國民健康、減少貧富的健康差距。我們一直以為只要實施健保就會達到這些目標,因此把注意力放到財務上,只是一味的看緊荷包,忽略了健保的原始目的。老實說,如果不能提升健康,賠掉我們的健康,花多花少都無意義,要健保何用? 為什麼健保會喪失提升健康的初衷?首先,台灣健保完全採用按件計酬制,原則上多看病酬勞愈多。聽起來似乎很合理,這原是百貨公司賣貨品的做法,哪家公司不想多賣東西?去年賣五百件,成功的商人明年更想賣兩千件。醫師與醫院原是我們健康的守護神,但是在按件計酬制度下,不想多看病、多住院、多洗腎、多賺錢也難。前署長楊志良稱之為「軍備競賽」,其實更是「推銷搶病人競賽」,在醫師醫院「球員兼裁判」的利益衝突下,美其名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充分利用醫學知識不對等的差距,推銷各種高科技但未被認可之檢查,抓住病人心理的弱點,為醫院求生存,演變到賺錢不擇手段的情境。 在美國,IOM (美國最高醫學研究機構)推估至少三分之一的醫療,包括住院治療,是多餘的。依此推算,台灣健保的六千億,至少兩千億,也是多餘不必要的。 台灣健保制度,更將現代醫療推入過度診斷、過度治療之不歸路。各種診斷,包括癌症的篩檢,也是一刀兩刃,很多癌症,一輩子不會傷人,但一旦被驗出是癌,沒人敢置之不理。一治療就可能有副作用,就會消耗醫療資源。國際文獻已熟知攝護腺癌及乳癌,有過度診斷的問題,醫界與政府都過度強調篩檢的好處,沒有平衡宣導,闡述篩檢所衍生的負面問題,可能帶來廣大民眾許多健康的壞處,也許醫病雙方都不自知,即使醫界知道,也會裝作不知道。 一旦多看病蔚為風氣,醫療的副作用就出來了,就像每個藥品在藥效之外都有副作用,每次看病住院也都有副作用,只是大小不同而已。有的風險已知,例如每次開刀都有可能發生的感染、失血、麻醉伴隨之問題,有的是人為的疏失,包括醫護人員與病人本身的疏失。多做就會多錯,累積起來積少成多,抵銷了醫療原創的美意。以美國醫療水平,IOM評估,每年醫療疏失死亡數,估計可達十萬人,台灣因醫療疏失死亡的,保守估計,應有一萬人左右,幾乎達死亡人數的十分之一。 其次,在健保制度上,它只提供治標型的醫療服務,健保不是健康保險,而是醫療治病保險,對於治本型預防健康措施,例如鼓勵病人運動或戒菸、戒檳榔,完全裝成不知不管。像柯P一樣有口碑的醫師們,坐鎮急診處救命,看似醫神會提升健康,但都只是在做亡羊補牢,處理業已發生、但也許還能善後的醫療問題,例如酒駕車禍尚生還者、吸菸得肺癌或中風者、嚼檳榔得口腔癌者、肥胖不運動得心臟病者,努力延長他們的壽命。很不幸,今日醫療再進步,技術再發達,在路上、在醫院外,死的死矣,沒死的如肺癌,五年內會死的十之八九,大多無能為力,無法回天的居多。 相對於急診處每次救一個病人的做法,健保卻不處理預防吸菸、喝酒、嚼檳榔的問題。菸害防制策略中,如漲菸價可防吸菸,韓國這次將菸價加倍後,大批吸菸者因此消失不見了,預估可減少三十萬人死亡,減少百萬人的痛苦。這種有實證基礎的明顯預防效果,健保置之度外,卻只做按件計酬的動作。改變不健康行為的長期效果,比蹲在醫院等肺癌病人、等車禍病人出現的醫師貢獻,真不可同日而語。 有人說,健保提供了窮人看病吃藥的費用,怎不會對他們有利?事實不然,一方面窮人病多,看病吃藥的醫療治癒能力有限,只有從改變生活惡習的預防下手,才能改善健康,而健保不補貼給付;一方面看病多、副作用也愈多,雪上加霜,健保的美意,不但無法發揮,還可能傷害到窮人,使貧富健康差距無法有效減少。國際論文評估台灣健保說,依目前的制度,靠全民健保消弭台灣的貧富健康差距,在今後百年內是無望的。 對於健保,我們擔心的不應只是財務問題,應該注意如何在「三代健保」時,把提升健康當成當務之急。
邦特 現金減資/ 菲律賓新廠貢獻業績 !!
財報不明 生技股各吹各調 2015-04-13 〔記者陳永吉/台北報導〕由於擔心還未公布的興櫃生技股年報、以及已上市櫃生技股第一季財報會出現地雷,最近生技股走勢明顯分歧,有業績題材支撐的葡萄王(1707)、盛弘(8403)、邦特(4107)、佰研(3205)等個股,股價紛紛創下波段新高,反觀新藥股及特殊學名藥廠,估計首季仍處虧損狀態較多,近期股價相對弱勢。 敏盛醫療體系旗下的盛弘醫藥(8403)今年初公司處分轉投資十陸公司持股,處分利益每股貢獻達2.31元,而過去幾年進行的投資布局,效應也逐漸顯現,開始進入收割期,法人估算盛弘今年獲利有機會創下新高。 過去3年盛弘平均每股獲利都在1.5元以上,去年走高至1.8元,若按照公司規劃,今年本業獲利也會成長,則今年盛弘每股獲利至少超過4元,且公司持續布局長照、設立醫院通路等長期帶來穩定收入的事業,股價走勢多頭格局不變。 醫材股也是財報相對安全的個股,其中邦特今年有現金減資計畫,加上菲律賓新廠4月起就要出貨,法人預期產能將逐步提升,因此今年邦特營收有機會逐季走揚。 還有擺脫專利訴訟的雃博(4106),3月營收恢復到2.2億元以上,公司內部估計,雖然首季營收較去年同期衰退,但是第二季就能迎頭趕上,下半年成長幅度還會更明顯,樂觀看待今年營收有2位數成長的空間,今年計畫增加法國、泰國子公司,擴大事業版圖布局。 除了醫材外,原料藥股過去獲利也相對穩定,不過今年營運表現較佳的則首推生泰(1777)、台耀(4746)、旭富(4119),其中生泰布局日本市場有成,去年每股獲利將近5元,3月營收達6400餘萬元,創下歷史新高,今年獲利維持去年的水準以上沒有問題。 而台耀去年積極切入毛利率較高的醫療原料藥,獲利也恢復過往水準,法人認為台耀今年的轉機也值得期待,公司將於今天舉辦法說會,股價短期壓回,建議可以逢低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