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28, 2020

鼎晉生技 開發 浩鼎 肉毒桿菌毒素 (作價:全球IP授權+針劑充填產線)

攻全球醫美市場 浩鼎授權OBI-858肉毒給合作夥伴2020-12-04 17:19經濟日報 記者陳書璿/台北即時報導 浩鼎(4174)今(4)日公告,經董事會通過,公司為將現有資源聚焦於免疫療法抗癌新藥之開發,並為分散風險,避免資源排擠而影響既有的研發進程,故須尋找資源互補的合作夥伴,共同進行OBI-858肉毒未來擬將OBI-858全球醫學美容之智慧財產權授權予一新設之公司,並由該新設公司進行後續醫學美容適應症之臨床研究與開發。桿菌毒素產品專案之合作開發,最快2021年第一季可正式設立公司。浩鼎進一步指出,目前已接洽之潛在投資人包含掌握產品經銷通路的醫美集團、機構投資人及具有豐富生醫產業投資經驗的投資公司等。浩鼎表示,由於肉毒桿菌毒素應用於醫學美容具有龐大的市場潛力,浩鼎希冀藉由進行此一專案合作,結合公司與前述潛在投資人之資源,共同推進OBI-858之研發進度,並期共同分享產品上市後潛在的商業利益。此外,也將另規劃將OBI-858針劑充填專用產線設備出售予該新設公司,前述OBI-858全球醫美智慧財產權之授權金及針劑充填產線設備出售價款,規劃以新設公司發行之股份作為對價收取。該新設公司並預計同時進行現金增資,所募資金用以支應OBI-858二期臨床後之試驗用藥生產,以及完成一期及進入二期的臨床試驗費用等營運支出。

(新冠疫苗) 安特羅生技 臨床進度較慢 未獲 衛福部 補助

賴清德:疫苗預採購 內外要同步 2020-12-14 經濟日報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 政府升高新冠疫苗政策推動層級,副總統賴清德上周四(10日)首度召集本土新冠疫苗開發廠、中研院、國衛院及衛福部等單位,關切本土疫苗採購及臨床試驗進度。賴清德昨(13)日公開強調,國內疫苗的預採購應比照國際採購同步進行。 據了解,這是賴清德上任副總統以來,首度邀集疫苗相關產官學界等各單位,主動關切本土新冠疫苗的開發進度,包括國光生技、高端疫苗、聯亞生技及國光轉投資的安特羅生技等四公司都有派員出席。其中安特羅生技因為臨床發展進度較慢,並未獲得衛福部臨床補助,但是目前仍傾向由經濟部提供一切必要資源協助。與會者透露,賴清德在召見過程中,詢問本土疫苗產業是否需要協助之處,其中除了疫苗臨床進度之外,更重要的是政府針對國際疫苗已有專款來採購,但是本土疫苗採購卻受限於法規限制,無法提早進行「預先採購」的承諾;對此賴清德認為,災難當前,政府應設法突破法規障礙,該買就買。賴清德昨日出席台北醫學大學舉辦的「2020國際醫療高峰論壇」時,則特別提出,他受蔡總統指示,協助以戰略角度因應新冠肺炎相關衛生醫療物資。針對疫苗發展,賴清德明確提出三個方向:一是採取國際採購跟國內研發並行;第二是「預採購」必須一體適用在國際的採購跟國內疫苗廠採購;三是政府傾全力幫助國家疫苗廠。賴清德更認為,在衛福部長陳時中領導下,除了提供經費之外,也提供協助案例收集,每周與疫苗公司做滾動式審查,提供行政程序上的方便;另外,中研院及國家衛生研究院傾全力協助國家疫苗廠,包括動物實驗、臨床實驗,特別是綜合抗體實驗,只要在台灣疫苗廠在研發過程需要政府協助,政府一定大力幫忙。賴清德特別轉述,蔡總統針對防疫特別感謝國人及醫界的努力。

黃勝堅總院長: 台灣通訊診療 成效不佳/ 2019年國際醫療38.1萬人次(產值190億元)

美國遠距醫療服務成長兩倍!台灣數位轉型變慢 醫生病患都不愛遠距醫療 KNOWING新聞 (2020-12-11 17:00)新冠疫情爆發後,遠距醫療的發展趨勢更加明顯。根據eMarketer最新調查,今年美國使用遠距醫療服務人數將可達4,170萬,比前一年成長98.8%,達到近兩倍,預計2023年將繼續增加至6,400萬,較2019年成長三倍以上。美國遠距醫療服務快速成長的原因,除了防疫實施隔離措施外,政府及保險業者也加緊推動新政策,例如政府採取擴大保險給付、醫療保險業者將遠距醫療納入保險範圍,此外還有新科技與新平台陸續引進,都讓美國的遠距醫療服務快速提升,民眾接受意願也明顯增加。例如,使用遠距醫療的美國人口比例,已從今年1月的11%,明顯成長至7月的3倍,至於認為遠距醫療品質比親自就醫要差的比例也明顯下降,有42%的人表示兩者沒有太大差別。不過,若對比台灣遠距醫療的實施成效,情況就完全不同。回顧台灣過去的通訊診療(意即遠距醫療)辦法,原本僅限於離島及偏遠地區實施,今年二月,衛福部為了照護居家檢疫及隔離民眾,將有就醫需求的居家檢疫民眾納入遠距診療實施的對象,當時各縣市醫院紛紛響應加入,不過,實施至今成效並不明顯。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說,台灣通訊診療至今執行成效不佳,包括醫生、病人都不滿意,也不喜歡。因為平常醫生看一個病人只要五分鐘,但遠距看診要花二十分鐘;至於病人也沒什麼意願,台灣看病很方便,而且此次台灣疫情控制得好,除非真的無法出門,不然民眾也不喜歡用麻煩的網路來看病。據了解,包括台大、馬偕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都有推動通訊診療業務,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是目前案例最多的,占總數的七成,因此黃院長以院內實際經驗來做評論,相當具有說服力。其實,若仔細探討台灣通訊診療的問題,最大原因當然是目前法規限制還是太多,例如通訊診療尚未納入健保,因此病人需要自費,另外診療方式、資料數據的保存及傳送、甚至開藥及拿藥等,目前幾乎都沒有完整的法令規範與配套,在各種條件都不成熟的狀況下,難怪執行成效不好。針對這些問題,健保署日前已宣布2021年將把通訊診療納入健保範圍,解決最優先的問題。不過,即使健保納入遠距醫療,仍要仔細規畫健保給付配套,因為如何判斷病人的就醫需求,如何給付與確認,都會有不少模糊的空間。此外,藥品的開立、領取和配送,或是交付的方式等,其實一樣有很多問題,由於過去對於這些規範都很嚴格,恐怕也要趁這次機會一併做徹底的檢討與改進。至於醫生和病人都覺得不好用的部分,當然還有很多複雜且實際的問題。若仔細拆解相關的難題,顯然智慧醫院尚未普及,還有醫生病人的誘因何在,是其中兩個很大的原因。的確,遠距醫療要成為可能,確實需要更好的智慧醫院及設備,讓病人各種生理資料可以正確傳送並做記錄,台灣雖然號稱資通訊王國,也有不少企業已推出解決方案,但智慧醫院的設計不能太複雜,必需讓醫生能夠欣然接受,另外許多患者位處偏鄉,若遠距醫療工具不夠友善,高齡者需要他人協助才能進行,恐怕也是實施時的最大障礙。不過,遠距醫療制度要被大部分人接受,最重要的還是新制度能產生什麼誘因。對醫生來說,當遠距醫療把看診時間從五分鐘拉長到二十分鐘,醫生的「生產力」明顯下降,這對醫生一點好處都沒有,怎麼可能接受?至於對病人來說,遠距醫療的限制還有一大堆,除非真的無法去醫院,否則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誘因。不過,對台灣來說,加速發展遠距醫療,還另有促成國際醫療業務發展的另一個使命。其實,近年來台灣在國際醫療的成績還算不差,許多華人願意接受台灣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因此台灣提供的國際醫療服務人次與產值都在逐年成長2019年達到約38.1萬人次,帶進約190億元產值,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但是如今因為新冠肺炎,國際人士無法來台,因此這些國際醫療業務大幅縮減,未來如何運用遠距醫療技術,提供更創新的服務模式,將是可以努力的方向。畢竟許多海外華人很信賴台灣的醫療品質,遠距醫療可以讓台灣真正發揮「遠距」的力量,達到服務沒有國界的目標。其實,很多國家目前對於遠距醫療確實仍有各種限制,主要是網路只能做到問診,但沒辦法進一步檢查,另外也怕無良密醫將此當成詐騙工具,甚至各種藥物隨便在網路上亂賣,危及民眾的生命安全,遠距醫療需要規範,大部分人都可以接受。只是,近來這些情況正逐漸轉變,今年疫情嚴重讓許多國家加速數位轉型,其中遠距醫療的進展最快。台灣雖然此次疫情控制得很好,大家在享受正常的工作生活之餘,看到別的國家加速進步時,不能沒有警覺心,更不要陷入舒適圈,不積極尋求改變。例如在處方籤及線上藥局部分,世界各地都已陸續出現不少突破及創新,例如上個月(11) 亞馬遜(Amazon)宣布推出線上藥局服務「Amazon Pharmacy」,提供客戶線上下訂、送藥到府等服務,而更早宣布的亞馬遜遠距醫療事業,早已提供線上諮詢、視訊看診、行動護理站及藥物宅配等服務。但是,亞馬遜這些服務目前在台灣大部分都無法實施,因為幾乎都會遇到嚴格的法規限制。台灣若因為疫情控制得好,讓本身數位轉型更加緩慢,遠距醫療等創新服務無法展開,將是台灣最大的損失!

本文作者林宏文,主跑科技、生技產業多年,目前為財經專欄作家、財經節目與論壇主持人,長期關注產業發展、投資趨勢、公司治理以及國家競爭力等議題。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