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15, 2021

開發 鼻粘液 D-二聚體蛋白(D-dimer): 血栓警訊

潘懷宗/眼淚是珍珠!一滴眼淚竟可篩檢血糖、驗乳癌和失智症? 2021-05-18元氣網 潘懷宗 健康檢查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及早發現疾病,及早治療。但每項檢查都有其長處,也有其短處。這中間牽扯到的因素很多,像是價格高低、輻射線多寡、靈敏度大小、侵入性深淺和耗時長短等等。因此,科學家們從未停下腳步,每天持續努力地,想要開發更方便、更便宜、更迅速且無任何傷害的篩檢方法,來守護大眾的健康。 2021426日英國每日郵報健康版記者奈許先生(John Naish)專題報導了利用眼淚、耳垢、汗水和鼻粘液,來當作健康檢查的項目?你能想像得到嗎,一滴眼淚中,不僅僅是含有鹽分而已,其實還含有人體內眾多循環化學物質的痕跡,如果能善加利用,潛力無窮。專門致力於眼淚成分分析的劍橋大學生物系研究生巴馬達同學(Anis Barmada)就告訴記者說,眼淚在不久的將來,很快就會有更多的診斷應用,因為眼淚中存在有許多生物標記物,雖然這些標記物通常是在血液中被科學家先發現,但其實更容易從眼淚中獲得。以下先針對利用眼淚來篩檢血糖、乳癌、乾燥症和老人失智症的方面,來為大家介紹。首先,為了防止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至關重要的是要保持嚴格的血糖控制,而血糖控制又需要經常抽血測血糖,目前所有監測血糖的方法都是侵入性的,就算只是在家用細針刺一下手指,也會產生傷口。日本東京大學的相原正一(Masakazu Aihara)博士在20209月的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的年會上表示,眼淚中糖蛋白(glycoalbumin)的水平可以反映前2週的平均血糖水平。他們招募了100名糖尿病患者進行研究,並同步收集了眼淚和血液樣本進行分析,證明了眼淚中糖蛋白含量和血糖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相原博士說,他們將持續優化測量條件並開發商業用的簡易測量設備,並擴大驗證利用眼淚來當作糖尿病監測方法的有效性和實用性。接下來是利用眼淚篩檢乳癌,這項技術是由日本神戶大學(Kobe University) 工程學研究院竹內教授(Toshifumi Takeuchi)團隊所開發出來的,只要使用特製的螢光芯片來收集100µL的淚水(大約2~3),然後將其放在搭配的掃描儀中,就可以分析眼淚中所有《外來體組》(exomes)的基因序列,如果發現是和乳癌細胞有關的話,就可以盡早予以治療。目前,像是乳房X光攝影是普遍被用來篩檢乳癌的方法之一,由於它需要的檢查設備體積較大,所以必須去醫院或出動X光攝影車,加上有些婦女同胞在檢查時,會被擠壓得有些不舒服,另外,解讀圖像也需要特別的放射科專家才能勝任,整個檢查也需要一定長度的時間,造成許多日本婦女因為繁忙的生活或因為檢查時的小小痛苦而沒有去做篩檢,造成日本因為乳癌而死亡的人數持續增加。如果只要在家收集眼淚,就可以完成檢查,根本不需要去醫院,不僅對於工作忙碌的人們來說很具吸引力,同時在此新冠肺炎的特別時期也可以避免感染。日本竹內教授所發明的TearExo®檢測系統,是利用螢光芯片和一台自動分析儀所互相搭配而成的,利用這套檢測系統,一般的操作人員就可以快速,超靈敏的進行檢測(比當前的免疫測定靈敏度高出約1000倍),只需10分鐘就能完成,沒有冗長的樣品前處理程序,一次要價約為台幣1,300元整。另外,科學家在乳房切除術前後分析同一位病人淚水內的《外來體組》基因序列時發現,手術後的基因序列與健康人相同,已經沒有來自乳癌細胞的基因,這更進一步表明TearExo®還可以用於監視患者治療後的恢復情況,相關研究已經發表在2020年美國化學學會的官方期刊上(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根據《日經新聞》報導,神戶大學已經開始大規模的臨床研究,期望在明年(2022)申請將該項檢測技術合法上市。第三項利用眼淚來篩檢的疾病是修格蘭氏症候群(Sjogren's Syndrome),這是一種以侵犯淚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體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造成多器官損傷。當損害淚腺,導致腺泡萎縮淚液分泌明顯減少就會出現嚴重的角膜、結膜乾燥,當侵犯到唾液腺、呼吸道、胃腸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上皮時,也會引起相應的臨床表現,發病率約1%2%,好發於停經期或停經後女性,男女比為19,發病年齡4560歲。科學研究發現,眼淚中含有一種叫做ATG5的蛋白質,可以比現行的標準診斷測試更準確地查明那些人已經罹患修格蘭氏症候群。這項研究已於20212月發表在《診斷》(Diagnostics)雜誌上,是由韓國天主教大學漢城聖瑪麗醫院的鍾秀香教授(So-Hyang Chung)所領導完成的。他們發現,在患有修格蘭氏症候群的患者眼淚中ATG5的水平會飆高,但如果只是一般乾眼症患者的眼淚中就不會有ATG5升高的現象,因此可以做出鑑別診斷。研究人員也使用了其他現行的眼部檢查方法,像是測量眼睛上的淚液蒸發速率(TBUT)、Schirmer I測試(確定眼睛是否自己能產生足夠的淚液以保持濕潤)和眼部染色評分(OSS;用於衡量眼睛已經有多少的傷害),結果顯示眼淚中的ATG5篩檢修格蘭氏症候群的能力,比起其他測試方法毫不遜色,甚至更好。韓國這次的研究,共有86名參與者入選,其中包括55名患有修格蘭氏症候群患者(平均50.7)31名一般的乾眼患者(平均55.7),互相比較之下,有修格蘭氏症候群的患者比較年輕,而且有更為嚴重的乾眼症狀。經統計後發現,利用眼淚中的ATG5來區分修格蘭氏症候群的準確性為98.4%,比其他現行三種眼部檢查的準確性來得高(落在81.7%至50.8%之間),另外,此方法的靈敏度經計算後為94.6%。第四項是利用眼淚測試是否罹患阿茲海默症,這是由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學(University of Debrecen)醫學系生化學科的切斯教授(Éva Csősz)所提出的,同時也已經發表在《PLOS One》的國際期刊上。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科學界目前猜測,患有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中負責記憶的神經細胞之所以死亡,有多種假說,第一種假說則是因為有澱粉樣蛋白β(amyloid β)在大腦中形成斑塊(plaques)所造成的, 第二種假說是因為許多蛋白質打結(protein tangles)在一起所造成的,而蛋白質打結的起因是tau蛋白質聚集。這兩個現象在病患腦中均有被科學家發現,互為影響,尚未完全明瞭。當病患出現症狀後,醫學界才會使用昂貴的腦部掃描儀器,以及抽取龍骨水來偵測這兩個蛋白質,以便確定診斷。另外,醫生也可以利用「記憶力測試」來檢查患者的認知能力下降是否與阿爾茨海默氏症的典型分數相符合。但是利用腰椎穿刺(lumbar puncture)取得腦脊髓液或使用正子斷層掃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scan),一個是太侵入性,另一個又太昂貴,所以如果有其他更簡便的測試方法,當然會大受歡迎,目前科學界已經開發出使用血液來篩檢,或是利用本文所介紹的---眼淚來篩檢。切斯教授利用定量蛋白質組學的方法,比較有阿茲海默症和沒有阿茲海默症患者的淚水內所有蛋白質譜的變化情形,認為同時使用四種蛋白質來當作生物標記物時(淚脂質運載蛋白lipocalin-1,皮離蛋白dermcidin,溶菌酶-C和乳淚糖蛋白lacritin),可以用來當作篩檢工具,而且經過研究,達到的篩檢敏感度為81%,準確性為77%。另外,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維斯教授(Andres Herane-Vives)利用耳垢分析皮質醇水平來篩檢憂鬱症以及壓力大小(已發表在國際期刊《Heliyon》上),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醫學工程系高偉教授(Wei Gao),利用汗水來偵測尿酸濃度,進而預測痛風發作時間(已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期刊上),或是美國華盛頓特區味覺與氣味診所負責人亨金醫生(Robert Henkin)所發展的利用鼻粘液中的D-二聚體蛋白(D-dimer)來當作心臟病患的血栓警訊等等,都是非常有趣且先進的健檢方式,不久的將來,如果市面上出現了這些健檢項目時,讀者也不會太驚訝了!

(新冠快篩) 泰博 產能居冠: 月產能 千萬

寶齡啟動快篩計畫 助疫臂之力 04:102021/05/16 工商時報 杜蕙蓉 鄭淑芳 寶齡富錦15日宣布啟動新冠肺炎快篩計畫,旗下15分鐘快速篩檢試劑「飛確」首波提供雙北市政府,讓目前受疫情困擾的市府與醫療單位使用。而在台延燒的新冠疫情,連股王大立光也未能倖免於難,市場傳出已有員工確診,大立光15日晚間也證實,確實有一名員工確診,公司已展開相關因應,將該名員工送診外,與該名確診者接觸的人員也都予隔離,並已展開擴大消毒作業。並表示將同步升高防疫等級,此段期間並謝絕所有外賓到訪。寶齡表示,會持續與各縣市政府接洽。新冠疫情開始,即著手研發15分鐘快速篩檢試劑的寶齡,所生產「飛確」COVID 19新型冠狀病毒抗原快速檢驗試劑,台灣之外,已於印度、歐盟、比利時及新加坡取得當地緊急許可並銷售。寶齡快篩試劑已於部立桃園醫院完成臨床測試,自衛福部核准起,已預先保留國內安全使用存量,足夠支援全國渡過此次考驗。《DJ在線》抗原快篩協防,廠商產能備妥因應 MoneyDJ新聞 2021-05-17 10:05:30 記者 蕭燕翔 報導各地廣設快篩站,相關抗原快篩已取得國內證照的業者證實,近日經濟部到各級政府都已陸續洽詢各廠商產能,其中台北市政府已領先於週末下單,其餘各地也有機會陸續跟進;根據廠商提供自家產能,泰博(4736)三班制最大月產能可達千萬個,目前先一班制因應,寶齡(1760)也可達300萬個,其餘獲證廠商也各有百萬產能以上,全力協助政府防疫。業者解釋,抗原快篩在這時間點重要,一個是約10-15分鐘就可初步判讀,在大規模感染的風險增加期,可協助先做人群分流;且相較於抗體快篩,抗原快篩的準確度可提高。因而目前衛服部釋出的標準說法,是依據快篩站陽陰性結果初步分流,若有懷疑者再進行PCR確認。根據TFDA公布國內已取得抗原快篩認證通過者,包括泰博、寶齡、亞諾法(4133)、長興(1717)、普生(4117)、安特羅(6564)、台塑生醫等,根據廠商說法,從上周下旬起就接獲各級單位,詢問現有庫存與產能等,其中寶齡與台康生(6589)合作的抗原快篩,週末已分別接獲台北市政府兩批各數萬個的緊急採購訂單,內部估計,現有的庫存可支應百萬個,在不特別另外加派人力與外包產能下,月產能可達300萬個。目前產能居冠的泰博,先前也與NGO等組織合作,公司初估,若三班制的月產能可達千萬個,現先已一班制因應;長興提供的月產能數據也約100萬個左右。安特羅則表示,手上已有現貨20萬個,可以馬上支應,另第一個月的月產能就可達百萬片水準。亞諾法則說,公司都已開始生產抗原快篩,內部同仁也有例行性篩檢,現階段若政府有需要,可以馬上供應,初步看來6月產能即可達40萬個,8月則朝120萬邁進。

(言之過早) 莊人祥 …國產疫苗..討論專利讓渡

疫苗專利讓渡學界支持 生技界籲有條件開放 最新更新:2021/05/07(中央社記者江慧珺、張茗喧台北7日電)美國政府宣布讓渡武漢肺炎疫苗專利保護掀論戰。台灣學界認為,基於人道,讓渡專利可挽救更多性命;生技界則說,兼顧防疫與製藥產業發展,有條件讓渡或許可行。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專利讓渡掀論戰。主張讓渡方認為可幫助窮國取得疫苗,反對方則認為會侵害藥廠獲利、不利未來新藥或疫苗研發。「疫苗不是一門好生意。」生物產業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鍾熙告訴中央社記者,早年傳染病多在落後國家盛行,藥廠研發疫苗獲利低,直到流感疫苗才開始有商業機會。李鍾熙提到,疫苗研發耗時且不確定性高,需要公共資源投入,但投入資源也可能研發失敗,或尚未完成疫情就結束,造成資源浪費。李鍾熙分析,過去台灣沒有疫苗研發能力,傾向國際大廠專利讓渡,但如今可能晉升疫苗開發國,考量獲利則不應讓渡。目前台灣介於兩者之間,李鍾熙認為,國產疫苗未來若研發成功,「有條件讓渡」或許是可行的折衷方法,意即專利讓渡後採「分期付款」,長期慢慢回收利潤。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司徒惠康主張,過去台灣發展mRNA疫苗時,很多技術都受到他國專利保護,研發過程必須一再繞過專利、尋找其他解決方案,遲遲發展不起來,若國際大廠願讓渡疫苗專利,可望加速台灣疫苗產業發展。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則認為,全球疫情嚴峻,基於人道考量,讓渡專利或開放他國代工,才能加速疫苗量產,挽救更多性命;國產疫苗若願意讓渡專利,對於台灣、國產疫苗業者聲譽都有正面助益。施信如也說,不同的疫苗技術平台適合不同族群接種,如國產疫苗為蛋白質疫苗,保護力雖不如mRNA疫苗,但副作用與過敏風險較小。讓渡疫苗專利可讓國際齊心協力,儘速終結疫情。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署長吳秀梅今天出席智慧醫材專案辦公室啟動典禮,會後接受媒體聯訪時也提及國產疫苗進度。吳秀梅說,目前2家國產疫苗,包含高端與聯亞,第二期臨床試驗都順利進行中。目前高端的所有受試者已完成第2劑接種,預計6月可結束;聯亞第2劑也打了蠻多,進度比高端稍慢一點,但整體都依照原有規畫,時間上並沒有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國產疫苗仍在臨床試驗階段,未來若順利通過臨床試驗,才可能進一步討論專利讓渡,目前言之過早。(編輯:陳政偉)

北醫: 生命故事科普活動投稿Medical Education期刊

北醫大攜手瑞芳、義方與忠孝國小 小小AD8失智檢測先鋒科普計畫 2021-05-08 12:39經濟日報 賴俊明 由臺北醫學大學許怡欣教授領導之研究團隊,2020年開始執行科技部「小小AD8失智檢測先鋒—從書寫祖父母的生命故事書串起認知神經科學與失智檢測」科普活動計畫,從小學高年級開始培養學生對老化及失智的認識,並透過為家中長輩創作生命故事書,增進祖孫情誼並推廣神經科學,與當前最重大神經性腦部疾患—失智症失智科普知識。 計畫團隊一年來,與新北市瑞芳國小、義方國小與台北市忠孝國小合作,經歷多次互訪會談及討論後,瑞芳國小137位、義方國小4位,以及忠孝國小68位,共209位六年級同學與其家人,共同創作家中長輩的生命故事書,獲得廣大迴響。計畫團隊今日(7)於臺北醫學大學國際會議廳舉辦生命故事書成果發表會,由朱娟秀副校長致詞開幕,特別邀請教育部王文陸督學、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吳麗君院長,與臺北醫學大學公共事務處蘇維文處長蒞臨指導,吳麗君院長更帶領北教大30位學生們共同參與成果發表會,探討生命教育議題及跨校合作契機。三校國小自209件作品中,遴選出50位優選同學,由瑞芳國小盧娟娟校長、黃俊憲學務主任及林品蓁老師領隊,忠孝國小田豐明主任、韓文琦老師及張惠珍家長會會長領隊,義方國小黃怡婷老師領隊,至北醫大進行成果發表。同學們展出其為祖父母長輩們創作的生命故事書外,更在國際會議廳上台進行口頭報告發表,並參加北醫大特別量身設計的小小醫學生體驗活動,進行醫學AR/VRSLEK及失能體驗課程活動。瑞芳國小盧校長與忠孝國小田主任皆期盼未來在小學綜合課程中能融入既有生命教育課程,透過孩子們回到社區中為家中祖父母或長輩們撰寫生命故事書的課程活動,創作深深誌念的生命傳承經典,留存生命美好記憶,同時能讓家庭成員及早注意家人健康狀況,了解認知神經科學、失智檢測等重要健康識能議題,引發對科學興趣外,亦對未來高齡社會失智照護有更多認識,進一步思考因應與預防減緩之道。臺北醫學大學近年來在林建煌校長領導下,積極推動創新型大學治校理念,支持鼓勵翻轉課程教學創新,培養未來在等待的人才。本科普活動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研究團隊攜手企業共同創造,研究團隊成員包括計畫主持人臺北醫學大學管理學院生技EMBA許怡欣教授與共同主持人台商資源國際集團楊雅婷執行長。許怡欣教授與楊雅婷執行長從2013年開始進行產學共授,在北醫大「醫所寓言」通識教育課程中,設計安排年輕人為長輩書寫生命故事書的課程作業活動「隔代生命書寫行動藝術創作」,讓醫學大學學生們對於進入高齡化社會、對未來要照顧的長輩們有進一步深入了解,同時增進代間關係與親密關係,強化學生與隔代長輩的連結,同時融入失智檢測預防內容。七年來共在10個學期帶領每班40名修課同學,創作出400本由大學生為長輩親手製作的家庭史料紀錄傳承。研究團隊亦彙整該醫學教育創新課程設計成果後,投稿國際知名醫學教育《Medical Education》期刊。該期刊影響力指數(Impact Factor)4.570,為教育類國際期刊排名全球第二之期刊,投稿後獲得該期刊編輯群肯定,於2020年獲選刊登。本科技部科普活動計畫,特別邀請台商資源國際集團台商國際傳媒共同參與並支持贊助計畫活動總經費之40%以上,透過產官學研醫攜手共創,共同為科普教育貢獻心力。本次計畫團隊主要成員更邀請雙和醫院副院長暨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劉燦宏教授及醫學系醫學人文科唐功培副教授,組建跨領域、跨科際團隊,聯手共同致力推動科普教育。本計畫未來將持續與學校聯合推廣,培養新一代青年學子成為醫學健康識能尖兵。同時,透過本計畫,培育有志推廣醫學科普教育之校園種子教師,結合本團隊及跨界相關資源,透過醫學科普健康識能提昇,讓各世代能擁有更健康美好的生活。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