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13, 2011
再生抗老醫學運用!!!
Enterovirus 71 vaccine could be available in three years: official
中研院研發C型腦膜炎疫苗
南光玻尿酸針劑日本佈局!
外銷搶商機 生達南光明年營運飆 生達拼增新藥證 南光獲日本大單2011年 09月14日 【姚惠珍╱台北報導】國內健保藥價年底恐將再降,國內生技廠商積極開拓外銷市場拼海外商機。生達(1720)總經理范滋庭昨表示,明年東南亞將有6張新藥證,中國及美國都有機會新增1張藥證。范滋庭說:「新產品挹注下,明年外銷佔營收比可望上看2成,而國內也會有5項新產品上市,挹注明年營運成長。」 另外,國內最大針劑藥廠南光(1752)8月營收受中國市場業績成長挹注,以0.8億元創下單月歷史新高。 南光董事長陳立賢表示,預充式針筒食鹽水注劑已獲日本客戶下單,而注射膝蓋潤滑用的玻尿酸針劑也成功打進日本前3大玻尿酸廠商,明年將有機會取得代工訂單。
生達新產品挹注營運 陳立賢說:「明年中國與日本外銷訂單都會大幅成長,推估外銷比重將從今年的2成多大幅成長至35%,帶動明年營收成長。」陳立賢指出,南光已與日本多家藥廠建立ODM夥伴關係,取得日本前3大藥廠的玻尿酸針劑代工訂單,最快明年3月將可銷售到日本。陳立賢說:「這日本客戶具有指標性意義,目前1年訂單約30萬枝針劑,而一旦這廠商訂單下給南光,依照南光生產成本,就可比日本當地生產便宜3成以上來看,其餘日本大廠將會跟進下單南光。」陳立賢推估,後年南光有機會取得日本1成市場,取得1年約2百萬枝玻尿酸針劑訂單,創造1年2億元營收。
南光在日拼1成市佔 法人則估,南光除了日本布局有成外,中國也因更換通路商使得業績大幅成長,8月營收創下單月新高,今年全年營收規模上看8億元。
明年加上新藥證挹注下,中國市場營收上看2.5億元,而日本外銷訂單約1億多元,南光明年營收有機會站上11億元,年增近4成。
而受國內健保局年年砍藥價衝擊,國內生技大廠毛利年年衰退,促使國內藥廠加速海外布局。范滋庭表示,若今年健保局砍藥廠健保價幅度比照去年近2成水準,僅生達就會有近1成產品因不敷生產成本而停產。范滋庭說:「這將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為求生存,國內藥廠只能全力衝刺海外市場。」
中國藥企創新: 品種創新~模式創新~品牌和渠道創新
生物醫藥"十二五"首要目標鎖定創新藥 2011年09月09日 02:22 來源: 上海證券報 數十個投資專項規劃和支撐計畫等扶持配套政策正在制訂中 在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生物產業是最古老的產業,也是最現代的產業。"十二五"期間,生物產業將按照20%的增速成長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生物產業的體量巨大。據麥肯錫測算,2010年全球生物產業產值已達2800億美元。而中國生物產業產值到2015年將達到4萬億元,到2020年將達到8萬億至10萬億元。而我國目前發展生物產業的核心問題是怎麼做強。據《上海證券報》記者瞭解,"十二五"期間,生物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已經明確,主要分為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生物農業和生物製造四大板塊。其中,《生物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將進一步加強生物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推動生物技術的產業化、集群化和國際化發展,使其成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新的支柱產業。的"重頭戲"。據中國醫藥(600056)企業管理協會會長於明德向記者介紹,生物醫藥將給21世紀經濟與社會發展帶來新的突破,無論從研發還是產業化角度,都將成為生物產業發展的重點。記者瞭解到,生物醫藥的"十二五"發展目標已經明晰:到2015年,我國形成基因工程藥物、新型疫苗、抗體藥物、化學新藥、現代中藥等為代表的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新藥開發平臺,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顯著提高,骨幹企業競爭力明顯增強。同時,記者瞭解到,提高我國新藥創制能力,是生物醫藥的首要戰略目標。目前,除了正在進行中的重大新藥創制專項,另外還有數十個投資專項規劃和支撐計畫等扶持配套政策正在緊鑼密鼓制訂中,國家將從政策方面持續"給力"醫藥企業創新。
一系列政策重點扶持企業創新 據介紹,加強創新、優化產業結構正是"十二五"生物醫藥產業的重大任務。"十二五"期間,生物醫藥將建成一套創新體系。在這個體系中,不僅要建立國家人類基因資源庫,重點發展以化學藥物製劑技術、動物細胞高效表達與大規模培養、基因重組治療性抗體、多肽類藥物合成、幹細胞治療等技術,還將依託優勢企業建設t和完善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新藥研發平臺。要實現這些目標,國家將出臺一系列配套政策。據瞭解,除重大新藥創制專項外,數十個投資專項規劃和支撐計畫等扶持配套政策正在緊鑼密鼓制訂中。 "十二五"期間,我國重大新藥創制專項將獲中央財政下撥資金100億,地方配套資金300億元。這是在今年全國生物產業大會上傳出的重大利好。重大新藥創制專項包括創新藥物研究開發、藥物大品種技術改造、創新藥物研究開發技術平臺建設、企業創新藥物孵化基地、新藥技術開發關鍵技術研究和國際合作專案。 "如果不算地方配套資金,僅中央財政提供的重大新藥創制的資金扶持力度較'十一五'期間幾乎翻了一番。"中國生物谷線上副總經理楊春向記者介紹。據瞭解,對重大新藥創制專項的扶持將分三個層次:對創新藥物研究開發專案,中央財政對每個課題的資助範圍為300—500萬元;對創新藥物研究開發平臺建設專案,資助範圍為1000—1500萬元;對企業創新藥物孵化基地專案,每個專案的補貼則為500萬元—1200萬元。更值得關注的是,以往對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企業等的共同扶持將逐漸轉變為以扶持企業為重點。對此,上海醫藥(601607)工業研究院的相關負責人認為,從國家"十一五"重大新藥創制專項實施的情況來看,該專項獲得了一批新藥研發的成果,而完成項目最好的是企業。因而"十二五"期間的專項扶持將以企業為重點。另外,對生物醫藥的創新扶持並不局限於重大新藥創制這一項政策。據於明德介紹,目前國家正在制訂數十個投資專項規劃和支撐計畫,以落實對不同環節、不同技術的扶持。他樂觀地表示,"可以預期,未來5年,我國的生物醫藥必將實現跨越式發展。"
創新型藥企將成資本市場新寵 醫藥產業在我國將實現高速增長已是不爭的事實。據著名市場調研公司IMS Health預測,2011年日本醫藥行業有5%—7%的增長,美國醫藥行業增長3%—5%,歐洲醫藥行業增長1%—3%,我國醫藥行業則能實現25%—27%的增長,且在未來四到五年將保持同樣增速。而具有療效明顯、不易形成抗藥性、成功率高等優點的生物藥,將有望成為醫藥產業新的利潤增長點。中國醫藥企業協會會長於明德表示,為實現從醫藥大國到醫藥強國的轉變,現在我國正在大力投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生物醫藥的研究開發和產業化。據於明德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擁有25個原創新藥,其中約15個將是生物藥,如基金工程幽門螺旋桿菌疫苗、基因工程乙肝治療疫苗以及治療眼底黃斑性的KH902等。擁有國內最大基因工程公司金賽藥業的長春高新(000661)和研發實力強大的國內生物藥龍頭雙鷺藥業(002038)等上市公司被券商評為受益股。同時,研發創新與營銷能力皆具優勢的恒瑞醫藥(600276)、我國首個進入美國FDA臨床III期認證的現代中藥龍頭天士力(600535),以及目前擁有7個美國FDA製劑批文、10個原料藥產品現場認證的華海藥業(600521)都被券商研究員一致看好。創新帶來的好處毋庸置疑。在從容醫療基金合夥人姜廣策看來,醫藥企業必須重視創新帶來的知識產權,以及由此帶來的獨家定價權。"這就構成了巴菲特所說的又寬又深的護城河。"他認為,做到了這一點,企業贏利和股價上升都將水到渠成。醫藥企業也把創新作為了發展要務。中國知名品牌醫藥公司——修正藥業集團就正在耕耘創新之路。據集團董事長修淶貴介紹,醫藥"十二五"規劃使中國醫藥企業面臨新形勢,企業要想有所突破,就必須加強創新。他的規劃是,"十二五"期間,修正藥業將開發創新尿酸氧化酶、NV-蛋白酶等生物製劑2—3個,中藥複方製劑等創新中藥22個。 在申銀萬國醫藥行業研究員婁聖睿看來,目前中國生物醫藥企業將沿著創新之路前行。回顧日本和印度制藥企業創新歷程,中國藥企創新才處於突破階段。但未來它們的創新能力一定會大幅提升。他認為,具體的創新方式包括以下三種:品種創新—中國專利藥面世;磨式創新—虛擬一體化驅動下的中國藥企和跨國藥企全面合作;品牌和渠道創新—中藥企業向藥用消費品拓展,打造品牌知名度和銷售網路。當然,創新並非一蹴而就。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藥物研究所所長丁健認為,中國藥物創新正處於歷史最好時期。不過,"國內藥企面臨諸多機遇的同時,其創新難度也在增加。"
中國挖角!!
高科技人才流失 八成去大陸 2011-09-10 中國時報 前年底,中研院院長翁啟惠、院士朱敬一、台大校長李嗣涔連袂向行政院和馬英九總統簡報「延攬人才困境突破的做法」後,教育部雖在去年推出「彈薪方案」力挽狂瀾,卻不見成效。去年十月,馬總統決定把人才流失問題提升到國安層級,成立專案小組研議對策。 但是,我國人才流動依舊「入不敷出」,促使十八位產學研媒領袖日前共同發表「人才宣言」,呼籲朝野正視我國正面臨空前的人才失衡危機。本報特別策畫【人才流失、搶救國力】系列報導,今日起分別從待遇篇、法令篇、肥貓篇、競爭篇及對策篇等五大層面,為台灣人才赤字危機進行把脈與尋找對策。 台灣三十年來累積科技人才,目前半導體、IC設計等產業,遭星馬與韓國企業挖腳,面板與LED與太陽能產業,則面臨大陸挖角。台灣獵人頭公司估計,台灣高科技人才八成「輸出」中國大陸,而陸資企業手段兇狠,不僅「大小通吃」、「全面開挖」,就連中階主管都可能開出「新台幣」直接兌換「人民幣」水準,等於薪資調幅達四倍以上。 一一一一人力銀行高階獵頭協理林一芬說,目前高科技挖角以手機設計、晶片設計、電玩軟體、雲端運算等人才最熱門,而擁有半導體、LED專業技術的人才,也是陸資企業競相挖角對象。 目前挖角薪資行情,基本配備包括年薪一.五至二倍起跳。以副理、經理職來說,年薪從原本新台幣一百三十萬元至一百五十萬元調升兩百萬至三百萬元間,年齡多介三十至四十歲,而掌握關鍵技術的工程師,陸資企業挖角也不手軟,若是一級主管,年薪至少是千萬元;個人配車與享有卅坪宿舍(含打掃服務)則是最基本的。 據獵人頭公司初估,台灣輸出大陸的高科技人才,最多分布於上海、蘇州、杭州等華東城市,其次是北京、天津、廣州、深圳等;目前大陸挖角已不僅限於企業,工研院多名經理也被大
陸企業挖角,年薪約一百五十萬元人民幣。 台灣指標性企業,如台積電、聯發科等,也不是省油的燈。面對強勁對手挖角「反將一軍」,對被挖角者開出更高價碼,要求該名員工拿錢走人,五年內不要在高科技公司工作,雖然公司損失一名大將,卻可削弱競爭對手提升戰力的機會。針對韓國三星網羅前台積電研發處資深處長梁孟松,台積電企業訊息處處長孫又文說,梁孟松是離開台積電幾年後加入三星,台積電尊重梁個人選擇,「但整個事件,不是台積電與三星搶人才」。 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所長戴豪君表示,大陸近年為招攬海外人才,祭出所謂「千人計畫」,延攬人才手法愈來愈細緻,不僅祭出高薪,還懂得先取得挖角對象妻子的首肯,因從事理工研究的學者,生活上多靠妻子打理一切。 一○四獵才派遣事業群資深副總晉麗明則提醒,即使享有高薪,高科技人才赴陸資企業工作,生命周期僅有二到五年,甚至更短僅有一年,這也是台灣人才外流時必須想清楚之處。朱敬一: 台灣學術發展”三大問題、兩大環境和一個小環節”
教研與公務制度分軌 立院有雜音2011-09-11 中國時報 因應全球人才爭奪戰,中央研究院曾在六月公開發表《研教與公務分軌體制改革建議書》,主張彈性放寬教育與研究人員待遇機制,增加延攬優秀國際人才競爭力。但政務委員兼研議小組召集人朱敬一直言,在民粹主義高張和官僚氛圍作祟下,即使《科技基本法》順利修訂通過,也很難「一次到位」解決所有問題。朱敬一當時強調,台灣學術發展面對「三大問題、兩大環境和一個小環節」,三大問題是齊頭式待遇、智慧財產權下放和《採購法》鬆綁;兩大環境是民粹主義和官僚氛圍。國科會提出《科技基本法》修正草案,若能順利完成修法,智財權和《採購法》的問題可望迎刃而解。但待遇問題涉及大環境氛圍,在民粹主義當道的情形下,現在提出任何法案要改善大學教授和研究人員待遇,都會被冠上「肥貓法案」,在還沒有準備好之前,「我們暫時不提修法」。中研院長翁啟惠也指出,台灣無法培育國際頂尖人才,問題就出在齊頭式待遇,不允許出類拔萃,譬如要求工研院院長的薪水不能比經濟部長高;台灣最大的問題就是待遇沒有彈性,如果工研院長能夠帶動創新科技發展,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為什麼薪水不能比部長多? 除了教研薪資仍無法完全跟公務體系脫鉤以外,行政院會日前通過的《科技基本法》修正草案,雖然授予國立大學和研究機構擁有智慧財產自主權,以及全面解除教研人員兼職限制,試圖打開產學合作新產業「任督二脈」,但還是有不少立委堅決反對學者用國家資源做研究,研發成果變成學者個人或企業「私有財產」,這項修正草案在送請立法院審議時,恐怕會有激烈爭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