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20, 2011

妥協下的國家生技園區 未來成與敗希望不是妥協與模糊成績單!

國家生技園區環評「有條件通過」 

時間:2011/5/20環保署環評委員會今天(20)召開國家生技園區第三次環評初審會議,最後同意「有條件通過」園區環評。不過,中研院必須履行10項條件,和補正2項資料,至於能否趕在6月送交環評大會,中研院長翁啟惠表示樂觀,如果一切順利,園區甚至可望在2017年完工。「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開發案專案小組第三次初審會議,經環評委員與在場代表做出結論,同意此案「有條件通過」。不過建築用地從原來的9.6公頃,減少三分之二,變成3.15公頃,而生態保留區則有14.17公頃、濕地復育4公頃。國家生技園區開發案雖然有條件通過,但是中研院仍須履行10項條件,其中8項包括了搬遷火工區必須和國防部協調才可施工;生技園區營運前,區內產業產生的新興污染物須有汙水下水道納管標準與篩選檢測計劃,並送環保署審核;和訂定具體交通管理與環境保護計畫,以減輕當地交通與空氣污染衝擊;承諾建築物與生態園區取得5項綠建築標章;以及加強園區內滯洪池的功能與溼地生態。至於另外2項則需要中研院再補正,分別是生態研究營運管理計畫與重金屬砷污染的釐清來源報告,兩者先送環評委員會審核通過,才可送交6月環評大會。對此,中研院長翁啟惠表示難度不高,應該有機會趕上送交。翁啟惠評估,整體園區工程約需5年完工,環評若一切順利,可望在2017年完工。

如何期待國家生技研究園區整合產業發展共識? 學界、產業誰該被整合或引領?

翁啟惠:生技產業缺第二棒支持

 2011/05/20 聯合晚報】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今天上午表示,國內電子等產業,以往雖靠「代工」創造不少利潤,但並非長遠之計;他認為生技及電子等產業,還是要靠「創新」才能永續發展,而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對生技產業的創新,有莫大幫助,希望開發案能早日通過。環保署上午進行「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開發計畫」專案小組第三次初審會議,與會的部分學者及環團對生技園區開發計畫仍持反對意見,但翁啟惠仍親自出席環評會場,堅定表達主張開發生技園區的立場。生技園區今天中午也通過環評初審,預計下月送交環評大會。翁啟惠說,台灣生技研發成果豐富,但缺乏「第二棒 (轉譯醫學)」的關鍵支持,國內以往從事生技研發單位,大多「單兵作戰」,雖然產出成果,但在產業價值鏈上成果分散,無法凝聚生技醫藥發展共識。上午環評會議中,環團人士也質疑翁啟惠日前對外發言「預告」國家生技園區開發案環評會在6月前通過;但翁啟惠上午鄭重否認他有過「預告」,他強調,日前是在立院回答立委質詢時表示,如果一切順利,國家生計園區的環評案希望能在6月前通過。他表示,我國既有環評制度,中研院就必須照著遊戲規則走;他肯定反對生技園區開發案的環團人士對維護環境的努力; 他也強調,針對反對人士的意見,中研院都會重新思考,納入規畫內容。翁啟惠強調,國家生技園區共25公頃,可開發面積9.6公頃,其中有建物的只有3公頃多,而這些建物都並不是新開發,只是在軍方已開發的部分再開發,對環境影響極小,也不會對濕地造成重大破壞,與國光石化原擬開發的大城濕地會造成破壞,有很大不同。翁啟惠說,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如果在今年內通過環評,預計106年所有建物可一次完成和到位,未來對國內生技新藥研發將有重大貢獻。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預計達到”群聚效應”!

202不保 生技園區環評初審有條件通過

新頭殼newtalk 2011.05.20環保署今天上午召開國家生技研究園區(202兵工廠)開發案專案小組審查會,最後專案小組做成結論有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專案小組也提出一些條件,包括要在國防部完成火工區搬遷後再開始施工,另外也要在營運前提出汙水的納管標準。據了解,本案最快可趕上610日的環評大會,在大會上經環委確認通過。今天上午是國家生技研究園區案第三次專案小組審查,中研院長翁啟惠再度親自與會,表達對本案的重視。翁啟惠表示,已經將原先的開發量體縮小,在9.6公頃的可開發範圍內,將有3.15公頃用來興建生醫轉譯研究中心等建物,另有4公頃用來做人工溼地的復育。不過環保團體還是發言反對這項開發,曾為這塊溼地下跪求情的作家張曉風表示,國家生技園區開發計畫所需土地很小,很容易找到其他可以取代的地點,她不懂為何一定要在這裡?張曉風也強調,「好人也會做壞事」,她認為中研院長翁啟惠是一個好人,但是在這塊難得的溼地上蓋國家生技園區就是做壞事,她希望翁院長能夠再三思。綠黨發言人潘翰聲指出,這個案子應該要進行政策環評,對台灣的生技產業整體發展進行評估,而不是只用個案環評的角度來看待本案。此外,他認為,如果不進行政策環評,那至少依《行政程序法》進行行政聽證會,釐清各項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潘翰聲也質疑,中研院一直強調所謂的「群聚效應」,但那是否是將所有的上下游廠商「關在同一座圍牆裡」?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教授廖本全表示,開發單位拿台北市都市計畫所列的340萬人來當作環境承載量是錯誤的,他強調,台北市目前已經有260萬人口,都市計畫的340萬人整整多了目前人口80萬人。他呼籲中研院應該要發揮學術專業,用專業的學術能力來計算週邊可以容納的承載量,而不是用都市計畫的數字。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蔡雅瀅指出,國家生技園區對於放流水的管制標準付之闕如,未來如果這些生技產業的汙水任意排放後果將不堪設想,尤其是沒有人知道裡頭會有甚麼物質。她呼籲中研院應該考慮將國家生技園區遷到已經有完整汙水處理設施的地方,例如新竹生醫園區或者是南部科學園區最後專案小組認為中研院已經展現友善環境的誠意,除了縮小規模外也將進行人工溼地的復育,對環境的影響已減至最低,所以由小組召集人、環評委員李培芬宣布,專案小組做成有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的結論,全案將送環評大會確認後定案。不過專案小組也對本案訂出一些條件,包括:要求中研院施工前要先協調國防部完成202兵工廠火工區的遷移;營運前應提出生技研究產業之汙水下水道納管標準及篩選檢測計畫送環保署審查;人工溼地與生態園區也要開放給大眾進行生態教育之用,而現有溼地的生態和滯洪功能也都要做好維持,並且還要由環保團體推薦代表參與組成環境監督委員會。翁啟惠對今天的結果表示欣慰,他也以一貫的信心強調,如果一切順利,希望能趕上610日的環評大會完成確認,並且在2017年前完成全部的工程並開始營運。他希望這項計劃能夠為台灣生技產業的發展奠定重要的基礎。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能創造多少生技人才就業機會?

翁啟惠盼生技園區106年完工

中央社 2011-05-20環保署今天召開「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開發案第3次環評初審會議,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表示,若「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開發案環評能順利完成,盼生技園區能於民國106年完工。「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開發案因開發地鄰近生態濕地,外界質疑濕地恐被破壞,一度引發環保團體不滿,作家張曉風更曾為此下跪陳情。此案今於環保署召開專案小組第3次環評初審會議,翁啟惠與張曉風皆出席。張曉風於會中第1個發言表示,「放過這塊土地吧,」她說,人類在與大自然競爭時,有許多狀況是無法掌握的,開發單位在報告中似乎對環境有很多把握,但生態其實是很脆弱又難預估的。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也於會中發言表示,開發計畫執行後台北市將會再增加人口,台北市已經很擁擠,這根本是「環境不正義」。他質疑翁啟惠於日前曾對外表明,有信心此案會通過環評,他問,「會議未開,中研院怎能預告環評?」翁啟惠於會中澄清,他日前稱的「有信心」,是在立法院備詢回應立法委員時所作的回答,而最大的前提是「若能順利通過的話,有信心通過環評。」對於廖本全提出台北人口恐增加疑慮,翁啟惠受訪時表示,他的建議非常好,但高階研發人員多位在北部,若生技園區建在中南部恐有舟車往返問題。他也曾到中南部評估過,發現當地需求是生產製造的就業機會,「在北部研發高階產品後,再到南部生產就沒有問題。翁啟惠指出,台灣的生技相關智慧財產專利成績在世界排名第13位,其中中央研究院擁有專利佔1/3,建造生技園區有其必要性,「台灣有專利基礎研究,還須有初階技轉開發製程,才能補足台灣生技產業發展缺口。」翁啟惠表示,台灣目前的生技代工在血壓計、體溫計非常強,但這些都是較低階產品。因此打造國家生技園區目的,是針對目前難以治療的癌症、抗藥性傳染疾病或神經性退化等難以治療的疾病,研發創造更多高階產品,例如研發新藥物、標靶藥物或新疫苗等。翁啟惠說,台灣其實已有很強的研發論文,就只差落實開發,園區建立後研發成果能透過建立產業,使台灣生技人才能有就業環境。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