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30, 2016

(歐盟核准GSK基因療法Strimvelis ) BigPharma 進入新世代: 基因治療?!

葛蘭素史克捷報 基因療法藥物獲准上市 2016-05-28 21:20 中央社 倫敦27日綜合外電報導 全球製藥鉅子葛蘭素史克藥廠(GSK)的基因療法藥物,今天獲得主管機關批准通過,得以上市。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這款基因療法藥物Strimvelis,用於治療ADA嚴重複合型免疫不全症(ADA-SCID),罹患這種免疫疾病的嬰兒無力對抗日常的感染。這是葛蘭素史克藥廠首款獲准通過的基因療法藥物。評論家表示,這項發展標誌著大藥廠越來越多基因藥物的開端。這種免疫缺乏疾病極為罕見,每年約有24名嬰兒罹患這種疾病。基因療法過關也為開發地中海型貧血和鐮形細胞貧血等較普遍疾病的治療方式鋪路。囊腫纖維症、肌肉萎縮症和多種視覺障礙等,數以百計的遺傳性疾病,肇因於基因的缺陷。基因療法的目的,是透過複製健康的基因到病患身上,治療疾病。基因療法最大的優點,就是只須接受一次性治療,就可能一勞永逸治癒疾病。葛蘭素史克雖然還沒公布這款新治療方式將如何訂價的細節,但研發部門總裁瓦朗斯(Patrick Vallance)表示,公司的目標是讓Strimvelis,以及該公司開發出的更多基因療法,造福更多病患。

GlaxoSmithKline's gene therapy Strimvelis approved in Europe for ADA-SCID

May 27th, 2016/ By: Joe Barber/ GlaxoSmithKline, together with Fondazione Telethon and Ospedale San Raffaele, announced that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has granted marketing authorisation to the gene therapy Strimvelis for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due to adenosine deaminase deficiency (ADA-SCID). The drugmaker noted that the therapy, which consists of autologous CD34+ cells transduced to express ADA, is the first corrective gene therapy for children to receive regulatory approval anywhere globally. Martin Andrews, head of GlaxoSmithKline's rare disease unit, remarked "this is the start of a new chapter in the treatment of rare genetic diseases and we hope that this therapeutic approach could also be used to help patients with other rare diseases in the future."  Approval of Strimvelis was supported by clinical data collected for 18 children treated with the therapy. All 12 children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pivotal study were alive three years post-treatment, while all treated patients whose data supported the regulatory submission are alive at present after a median follow-up of seven years.  GlaxoSmithKline, Fondazione Telethon and Ospedale San Raffaele initially submitted Strimvelis, which was previously known as GSK2696273, for European approval for the treatment of ADA-SCID in May last year. The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s Committee for Medicinal Products for Human Use issued a positive opinion last month backing approval of the therapy.  GlaxoSmithKline has not provided details on the price of Strimvelis, although a person close to the company said last month that the price of the therapy would be "very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1 million. GlaxoSmithKline R&D chief Patrick Vallance said the drugmaker will aim to make Strimvelis and other gene therapies as accessible as possible to patients. "We are absolutely committed to getting the price right," Vallance stated, adding "it's obvious that you can't charge a price that is unaffordable."  Gene therapy Glybera (alipogene tiparvovec) gained marketing authorisation in Europe in 2012, for use in patients with lipoprotein lipase deficiency who experience recurring acute pancreatitis. The therapy was later launched at a cost of 1.1 million euros ($1.2 million).

 

創祐生技(信東) 新總經理(許坤旺)/ 6億現增(40元) 金仁寶集團 到位!!!




創祐生技攜手Advaxis 世界生技產業黑馬 2016-05-27 17:50 聯合線上 創祐生技  創祐生技股份有限公司來自美國Advaxis, Inc.(NASDAQ:ADXS) 專屬授權之ADXS-HPV免疫治療癌症疫苗」目前用於治療子宮頸癌、肛門癌及頭頸癌三項癌症及全球肺癌二期臨床試驗。創祐和Advaxis已經共同執行多國多中心利用ADXS-HPV治療晚期子宮頸癌的臨床三期試驗。創祐生技之新任總經理由獲得數項世界專利,以及研發出世界最優良品質抗生素之許坤旺博士接任;創祐的主要投資者之一信東生技股份有限公司(信東)為歷史最悠久之本土生技產業。創祐生技引進電子業巨頭之一金仁寶集團參與每股新台幣40元之現金增資溢價案,剛完成收足新台幣六億元。相信該公司將會如同台灣40年前集中資源發展電子產業,於今已成為世界舞台上舉止輕重頗具影響力之成員,配合新政府之政策以國家團隊之組織與勢力,未來在世界生技產業將會以一匹黑馬之姿出現。

(宣家軍) 林衛理/宣昶有…. 台灣 新藥開發最好契機

台新藥業揚帆 迎兩岸生技合作潮 20160529 04:10 記者王揚宇/台北報導 在兩岸臨床試驗結果相互承認正式公告下,宣捷生技認為,這對台灣生技業者進軍大陸醫藥市場,能省下不少時間與金錢。「現在是最好的時代!」總統蔡英文選前提出,要將台灣打造成為亞太生技醫藥研發產業中心,而近期「海峽兩岸藥物臨床試驗合作方案」正式公告,透過特定醫療機構,兩岸臨床試驗結果可共同認可,這都讓台灣生技從業人員興奮;有業者直言,兩岸臨床結果互認,對台生技業者「西進」具有助力,也比其他國家享有更好的待遇,可好好把握。多年來,台灣坊間出現許多以臍帶血為名的生技公司,民眾期待有朝一日,臍帶血能成為他們的「救命武器」,近年也有業者以間質幹細胞為研究主體,想開發能治療新生兒肺支氣管發育不全症狀等藥劑,而這間公司就是成立於民國100年、「宣家軍」中的宣捷生技。在「4+4」兩岸臨床試驗結果相互承認正式公告下,宣捷生物科技執行長林衛理認為,台灣生技業者在台通過臨床一期後,可再到大陸做接下來的試驗,因為在大陸,臨床一期需要生產基地查核,也要做動物實驗,這在歐美國家來說,通常是臨床二、三期才要做的事,申請時間上,大陸要「365+N」,美國則需1個月,因此試驗結果互認對台灣生技業者進軍大陸來說,估計能省下2年至3年時間,並省下6000萬至1億元的試驗成本。宣捷生物科技總經理宣昶有則說,台灣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國外廠商也對台灣新藥開發能力表達肯定,在兩岸臨床試驗結果互認機制啟動下,台灣得到全世界新藥開發的最好契機 (旺報)

基亞PIC/S疫苗廠 2017認證 !! 2016Q3增資 (淨水系統上億元!)

基亞生報喜 疫苗將臨床三期 2016-05-30 03:44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蛋白質藥廠大進擊,基亞生物製劑(基亞生)董事長張世忠宣布,旗下兩項疫苗包括腸病毒EV71、流感H7N9,都將進入臨床三期試驗,基亞生竹北蛋白質藥廠也將啟動國際認證程序,為產品銷售做好準備。張世忠說,兩個疫苗產品已經開始二期結案階段,最快今年將進入三期臨床試驗,最晚明年旗下就會有兩個三期產品;生產能力方面,竹北疫苗新廠將取得工廠登記證,明年將完成國際生產規範PICS GMP認證。基亞疫苗生物製劑公司是基亞集團旗下的蛋白質藥廠,簡稱基亞生,定位是蛋白質藥開發暨生產公司,目前不僅投入蛋白質相似藥(Biosimilar)研發,進度最快的兩個疫苗產品也將進入臨床三期,而旗下又有具備生產能力的藥廠,發展的條件齊備。因應疫苗新廠啟動,張世忠表示,內部生產設備已經逐漸到位,公司預計下季(第3季)將辦理現金增資,補充投入生產銷售前的資金水位;公司今年第4季將取得經濟部工業局的科技事業函文,預計明年上半年申請掛牌上櫃。在產能準備方面,張世忠說,竹北蛋白質藥新廠是潤泰集團的營造技術和國際知名藥廠設計公司丹麥NNE設計規劃,目前硬體規劃已經完成,開始進行設備基礎設施的驗證,人員也已經密集教育訓練。張世忠表示,為了讓基亞生成為國際級的蛋白質藥廠,內部都使用最高階設備,如淨水系統是Bosch,一套系統要價上億元;打造一流廠房,未來不僅國際認證較順利,打入國際市場也相對容易。進度方面,張世忠表示,今年下半年除了疫苗進入三期試驗,國際聯盟大案的背後主導者也將曝光;明年則將完成申請IPO與工廠國際認證,後年(2018)生物相似藥將進入商轉。國際合作方面,因應國際組織發起「可負擔得起的蛋白質藥品」,基亞生近期已經攜手歐洲瑞士大廠Mabxience、美洲Libbs、中東則有SPIMMACO組成抗疫聯盟,而公司則負責大亞洲市場的產品開發與銷售。基亞生的第一個產品是目前開發中的蛋白質相似藥「抗RSV抗呼吸道感染病毒」,由於早產兒容易罹患此疾病,目前雖然已有原廠藥Synagis但售價昂貴,前年總銷售額逾15億美元,2018年即將專利到期。

農業科技 大軍: 正瀚/龍燈/京冠/那米亞/麗園/新世紀漢方/焌達/(植物工廠: 華映/億光/台達電/金仁寶)/ (冬蟲夏草: 威剛)

IPO 綠金 拚當農技新貴 20160529 04:10 杜蕙蓉/台北報導 農技產業火紅,繼425日櫃買中心公告新增「農業科技」掛牌類別,證交所也預計63日與中華經濟研究院共同舉辦「拓展農業生技產業商機」座談會,加上正瀚生技近日飆漲奪下興櫃股王寶座,「農業科技」大軍正悄悄成形,並引爆IPO熱潮。就環球生技月刊統計,20155月至今年2月,總計有66家公司登錄興櫃,光生技醫療(含農業生技)類就占了22家,這其中農業股有6家,已成了新藥、醫材類股外,最大的第3股勢力。

正瀚生技登興櫃股王 不僅OTC市場一波農業科技公司IPO春意盎然,專為微型企業鋪陳的創櫃版,截至今年51日,有京冠、那米亞、麗園、新世紀漢方和焌達等5家順利登錄。此外,若加計台灣電子業大咖轉型,如華映、億光、台達電、金仁寶紛紛轉投資植物工廠;威剛電子投資冬蟲夏草等,農技風潮已是百家爭鳴的榮景。

電子大咖蓋植物工廠 以基本面來看,農技股目前獲利還不是十分整齊,但不少以外銷為主的特色農業族群的「含金量」,則備受期待。其中,研發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正瀚生技無疑是標竿企業,繼去年EPS創下6.83元新高,並配發6.145元高現金股息後;今年第1季稅後淨利達1.52億元、年增17.63%,EPS衝上5.1元水準,擠下佰研成為生醫族群獲利亞軍,僅次於8.11元的精華;而該公司目前也是興櫃股王,股價最高來到567.51元天價,目前約在500元左右。

養殖、疫苗 前景樂觀 另外,也是以植物保護劑為主的F-龍燈,儘管去年受巴西匯率波及每股淨損1.38元,但該公司今年第一季受惠美國新產品效益,及與同業SIPCAM合作的助益,配合巴西里率相較美元走強,帶動單季稅後淨利達2.89億元,EPS1.9元,較去年同期虧損4.19億元大幅轉虧為盈。至於主攻石斑魚養殖的德河海洋生技,是國內唯一獲得日本厚生省認證,能合法出口龍膽石斑至日本的水產養殖公司。而全台首家進駐蘭花園區的台霖生技,其蝴蝶蘭育苗也是以日本、歐美地區為主要市場,都是營運頗具特色的潛力股。另外瑞寶基因開發的豬藍耳病(PRRS)疫苗,在國內不僅打敗國際大廠勇奪市占第一寶座,該公司目前也拿到俄羅斯、菲律賓藥證,今年初已獲得逾400萬劑的訂單,營運前景樂觀。(中國時報)

暐世生技 開發 藍芽血糖儀&皮膚保養品 (玉米黃素發酵萃取)

暐世生技 閃亮明日之星 20160526 04:10 傅秉祥 暐世生物科技(4197)於4月股東會通過股票股利0.5元、現金0.25元,合計配發股利0.75元,已連續5年穩健獲利,並將獲利回饋給股東,再次證明該公司值得投資人信賴。暐世生技研發能量豐沛,多項專利及核心技術,俱皆成為其永續發展的競爭優勢,尤其去年底新廠落成後,積極朝多元化發展目標前進,血糖儀品質備受肯定外,並以自有品牌站穩國際市場。繼開發藍芽血糖儀之後,目前正頃力結合無線、網路、雲端開發遠距照護系統,在保養品方面,除代工許多通路品牌外,自有品牌「CoreSence」更以獨特玉米黃素發酵萃取技術(歐盟專利第2441433號),推出高品質與高口碑的皮膚保養品打響名號。基因檢測領域(歐盟專利第19031091892291號:美國專利第7,452,9857,902,3477,977,470號)的發展更是走在業界前端,使該公司在興櫃備受關注。秉持以誠信與品質創造企業價值,學者出身的董事長戴鏗碩博士於2005年底創立暐世生技,為展現打造永續事業的雄心,專注本業並用心擘劃短、中、長期營運計畫,持續研發創新,致力品質、產率、製程、成本改善,以技術整合能力打造出高性價比優勢,步步為營切入保養品、醫療器材、及生技製藥等領域。勇於創新、精進不懈的暐世公司四大主軸產品包括:血糖測試系統、皮膚保養品、菌種發酵、基因檢測,產品線運用由淺入深、逐步導入市場的策略,不但創新生技產業經營模式,更是讓公司未來獲利趨於穩定的關鍵,玉米黃素之抗氧化、抗紫外線以及抗癌之生化特性除運用朝化妝保養品發展,並朝健康食品及生技製藥多元發展,更將與業界領導大廠策略聯盟擴展市場,咸信掌握發展核心利基的暐世未來營運加溫可期。暐世生技最大的強項在於癌症基因專利,在經歷無數次的癌細胞株之互補DNA測試,已確認可與暐世擁有淋巴癌專利之核酸探針結合,判定檢體是否有癌症基因,開發出癌症基因檢測生物晶片,市場法人一致看好此項成果的業績成長力道強勁。另值得一提的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之科技評論評出的2014年度全球50家最聰明企業之第一名為基因公司(Illumina),此舉使得在基因檢測領域擁有強大實力的暐世更有機會成為生技產業最閃亮的明日之星。(工商時報)

藥華 林國鐘: 2020年前產值將超過1700億元

藥華藥蛋白質新廠 衝刺產能 20160526 04:10 杜蕙蓉/台北報導 藥華醫藥營運團隊,處長鄭兆勝、台中分公司營運長欒衍棟、總經理黃正谷、策略長林國鐘、董事長詹青柳、副總朱建超。藥華藥(6446)為因應治療真性紅血球增生症(PV)新藥的上市計畫,率先打造的國內首座蛋白質藥廠將在年底前送件歐盟和美國FDA認證,並力拚2020年前產能滿載,預估產值將超過新台幣1,700億元。藥華董事長詹青柳表示,位於台中的蛋白質新廠,廠房面積1,500坪,有鑑於P1101用於治療PV的歐洲臨床收案已完成,並將於年底送件申請藥證;美國FDA也同意歐洲臨床數據得以用以申請藥證,年底前台中廠區也將完成送件準備,可望成為國內首家在新藥產業完成研發、臨床、生產至銷售一條龍布局的廠商。詹青柳說,台中廠在2014年底已完成連續四批次 P1101 商業化的製程確效生產(Process Validation Run),顯示該廠已具備有連續生產安全、有效、一致性且高品質藥品的實力,而這些取得的數據也成為申請藥品製造許可最重要的文件。目前藥華也充分準備迎接今年底EMA來台中廠進行的核認證(PAI),此外,公司委由世界著名德國Vetter Pharma專業充填廠為藥華醫藥進行針劑充填代工,同時禮聘由Vetter Pharma所推薦的英國知名品質顧問公司來廠輔導,定期駐廠進行員工訓練,達到與歐美品質系統接軌。藥華藥策略長林國鐘表示,除了歐美可望取得藥證外,日本也表達積極態度,不排除未來僅需做個橋接性試驗(Bridge study),即有機會進入當地市場。林國鐘預估,2020年前台中廠在滿載時其產能可滿足大約7萬名紅血球增生症的病患,以年收費8萬美元計算,產值將超過新台幣1,700億元。(工商時報)

藥華醫藥:澄清媒體報導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台灣證券交易所) 2016-05-26第三十四條第431.事實發生日:105/05/252.公司名稱:藥華醫藥股份有限公司3.與公司關係(請輸入本公司或聯屬公司):本公司4.相互持股比例(若前項為本公司,請填不適用):不適用5.發生緣由:富聯網、中央社商情網 藥華醫藥(6446)位於台中的蛋白質新藥廠主要規劃生產藥華藥適用罕見疾病 的新藥P1101生產,預估2020年前滿載時可滿足大約7萬名血液疾病患者,初估年產值可達1600億元。6.因應措施上述媒體報導藥華醫藥蛋白質新廠2020年滿載之年產值推估,係基於本公司 未來如順利取得藥證後,以目前台中蛋白質新廠預估最大產能並以目前市場 競爭對手之藥品收費標準進行推估而得。另有關歐洲藥證申請係由合作夥伴 奧地利孤兒藥公司AOP進行,本公司負責進行美國藥證申請。特發布此重大 訊息。7.其他應敘明事項:

東洋關鍵技術平台: Liposome微脂體 & Microsphere微球體/ EPS: 5元實力

東洋業內外皆美 全年EPS5 20160526 04:10 杜蕙蓉/台北報導 東洋(4105)繼首季營收年增近3成,EPS交出1.13元佳績後,受惠為國際大廠代工的Doxil/Caylex出貨量放大、轉投資智擎(4162)今年獲利跳高,加計少了東曜藥業的虧損,法人預估今年EPS將有挑戰5元實力,創近年高峰。東洋發言人張志猛表示,該公司目前除了了Doxil/Caelxy的品牌藥代工成長,現也規劃以自有品牌行銷此抗癌針劑產品,正積極尋找國際夥伴,後續將進行臨床試驗,最快2018年就會出貨。另外該公司專攻的困難學名藥,也鎖定四項新劑型新藥,可望在3-5年打進國際市場,並成為公司下波成長的動能。法人表示,東洋開發的困難學名藥中,治療全身性霉菌感染的LIPO-AB,全球市場約9億美元。該公司正在等待歐美主管機關查廠,持續洽談行銷合作夥伴,有機會2018年上市。SPL206則用於治療腸、胃、胰臟內分泌腫瘤。該公司未來可望分食全球1/3市場。LGIA10則用於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目前市場上的DPP-4抑制劑糖尿病藥物共5款,年銷售額介於439億美元之間,東洋藥品若順利成功上市,約能佔有4億美元市場。至於治療精神疾病的學名藥Risperidone,全球市場約45億美元,市場需求量約1千萬針(大陸約400萬針),原廠專利預計2017年到期,2018年也會開始貢獻法人表示,東洋關鍵技術包括Liposome(微脂體)、Microsphere(微球體)兩大平台,隨著打入國際大廠的供應鏈,帶動東洋的外銷佔比近兩年快速提升,今年預計還能延續成長動能。除了本業獲利外,東洋轉投資智擎今年的貢獻也不容小覷,法人預估,智擎今年可望有3500萬美元的里程金入帳。(工商時報)

行政院 優先法案: 生技新藥條例修正案

生技兩岸監督將列優先法案 2016-05-30 01:55:05 經濟日報 記者林安妮/台北報導  行政院今(30)日將再次與民進黨立院團啟動行政立法政策協調會報,挑選優先法案,外界預料,與蔡總統新政相呼應的生技新藥條例修正案,施政方針提到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及因巴拿馬文件逼出的反避稅條款等,可望入列。 行政院長林全明天將率內閣出席立法院施政總質詢,今天行政院將再度與民進黨團召開「行政立法政策協調會報」,為明天登場後的總質詢預先沙盤推演,並挑選優先法案。據了解,可體現新政府新氣象的政院優先法案,多數曾在張善政內閣時期送入立院,但知情官員說,林內閣會重新根據蔡總統政見來挑選,一些有急迫性的法案,如經濟部提報的放射性廢棄物管理中心設置條例、牽涉台灣被歐盟列入非法漁業(IUU)「黃牌」警告的因應方案--遠洋漁業三法,都必須趕快處理。為因應明天登場的總質詢,行政院會日前通過施政方針,預告不少林內閣近期即將推動的財經改革,包括,6月將登場的年金改革、研議調整最高可達45%的綜合所得稅、鬆綁移民法規、推動落實周休二日、研議最低工資法制、大翻修公司法等。值得注意的是,這份施政方針也分別在經濟部的「經濟及能源」篇、陸委會的「兩岸關係」篇,提到要「積極推動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完成立法」。經濟部表示,將依據監督條例規定來審議兩岸服貿協議,及推動兩岸貨貿後續協商。林全內閣的這份施政方針,融入蔡總統競選時的政見,如為了落實中央政府債務管理,提升財政適足及自主,未來每年中央政府的債務成長率,不高於過去三年GDP年平均成長率,與限期一年要完成的年金改革計畫等。在吸引人才上,林全內閣將檢討綜合所得稅課稅方式,將適度調整居留及工作制度,及鬆綁移民法規,爭取專業優質人才來台或留台。知情官員舉例,未來將有條件允許一些優秀人才可擁雙重國籍、鬆綁其子女或高堂依親規定等。在外交上,將持續強化我與美國、日本等理念相近的民主國家彼此的夥伴關係,並全方位建構新南向政策,深化與東南亞、印度、澳紐關係。

節能辦公室近期掛牌 行政院近期將掛牌節能減碳辦公室,由政務委員張景森、吳政忠共同領軍,全力推展蔡總統的綠能政策與非核等能源新政。據了解,節能辦將統攝經濟部、環保署、科技部與原能會,專門處理政策統籌與跨部會協調。政院近期將成立的辦公室或協調會報不少,除節能辦,還有由政務委員林萬億督導的年金改革委員會將在本周誕生閣揆林全也將主持文化會報。政院官員表示,近期將掛牌的節能辦,工作重點是推動蔡總統喊出的綠能及能源政策。

Shire併Baxalta幾乎確定!! Shire看中Baxalta抗癌優勢 (業界指出)??????

東洋勝券在握 葉常菁可望續掌經營權 2016/05/27 出處:財訊雙週刊  503  作者:尚清林 磨劍十年的新藥股智擎,今年每股盈餘有機會上看19元。在這最風光的時刻,卻傳來公司派與大股東之間股權之爭,這只是單純的經營權之爭,還是東洋、晟德戰火的第二章?「東洋有20%股權,對方僅有4%的股權,何來的智擎股權爭奪大戰?」面對智擎總經理葉常菁以經營團隊的立場,積極號召小股東組成「擎友會」,期盼繼續主導經營權一事,讓原本就是大股東的東洋高層非常不滿。智擎的抗胰臟癌新藥ONIVYDE花了10年時間,才在去年有了成果,並拿到藥證,取得授權金,成為台灣第一家開始獲利賺錢的新藥公司。連葉常菁都難掩興奮地說,智擎最大競爭對手NEKTER最近胰臟癌臨床實驗失敗,讓智擎在胰臟癌領域獨占鰲頭。

智擎每股盈餘上看19 業界也指出,就連國際大藥廠Shire將以320億美元,併購智擎歐洲夥伴Baxalta。很顯然地,Shire藥廠看中的就是Baxalta在抗癌領域的優勢,而智擎授權的ONIVYDE無疑是一大亮點。法人預估,在智擎取得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藥證後,今年可望順利取得各地區的認證,預計獲利上看19億元,每股盈餘高達19元。在浩鼎事件重創台灣新藥產業的同時,已經交出成績單的智擎,可謂是新藥市場中的一大指標,卻沒想到會在此時發生經營權爭奪戲碼。「過去10幾年,智擎最辛苦的時候,股價連10元都沒有,想要增資都沒人要;現在新藥成功了,大家都來搶了......。」柔弱的葉常菁以她一貫的細小聲量說,「大家要好好愛惜智擎新藥團隊,不要因為股權大戰,讓智擎變了樣。」但熟悉內情的人都知道,這回的智擎股權之爭,和經營團隊關係不大,說到底還是去年晟德董事長林榮錦、東洋董事長蕭英鈞分家後的戰火延續。林榮錦、蕭英鈞兩位北醫幫的同學,有著30多年的深厚交情。創業路上,對外林榮錦是東洋、晟德兩大集團的大家長;蕭英鈞則是無聲的大股東,在背後出錢出力。

林、蕭延長戰 東洋占上風 但誰都沒想到,去年一月東洋對這位前董座林榮錦提起背信罪、加重背信罪,震撼台灣生技產業。自此東洋、晟德正式劃清界線,相關子公司的股權分得清清楚楚。昔日被稱作生技界艾科卡的林榮錦,如今因涉嫌掏空東洋30億元,被台北地檢署起訴,聲勢重挫,連帶的晟德股價也一瀉千里。相反的,揮別林榮錦的東洋,不僅在去年繳出每股盈餘4.87元,創下金融海嘯過後的新高數字,股價也重新回升百元之上。這一戰目前看來東洋占了上風,但恩怨糾葛已深的兩家公司便把目標瞄準在即將改選的智擎主導權。長久以來,智擎董事長一職,皆由持有二成股數的第一大股東東洋委派,過去東洋法人代表為林榮錦,但去年林榮錦離開後,自然無法代表東洋出任智擎董事長一職。照理說,東洋應該另派「自己人」接任林榮錦所空出的智擎董事長職位,但據東洋說法,「因為當時葉常菁有意見」,所以經過協商退而求其次,尋找雙方都可接受的人選,也就是國發基金前副執行祕書何俊輝,以個人名義接任智擎董事長的原因。 東洋高層表示,但在這樣的安排後,智擎經營權就都落在葉常菁手上了,而代表中立一方的何俊輝幾乎沒有插手智擎任何事務;知情人士還指出,「智擎現在連個董事長辦公室都沒有。」因此,身為大股東的東洋希望趁著這次智擎董事改選,強化東洋對智擎的經營權,也做好集團內部的運作及照顧股東權益。但東洋的作法,看在大股東林榮錦與葉常菁的眼中當然無法接受,所以才會在今年三月底智擎董事會上,正式與東洋開戰。當初林榮錦在東洋催生智擎時,還特別親自飛去美國請回葉常菁,可見兩人的交情深厚。所以,表面上是葉常菁要保有經營權,實際上就是隱於幕後的林榮錦,與蕭英鈞的第二回較勁。攤開智擎股權結構,保持中立的行政院國發基金持有約15.6%股權,東洋一方持股約占2成;葉常菁個人持有4%,本應是絕對的少數,但加上林榮錦的晟德持有智擎約6%股權,及智擎內部員工合計約35%持股,就逼近15%,雙方的實力就更拉近,也有足以一搏的實力了。因此,近來雙方已展開激烈的委託書收購戰;其中,東洋尋求元大的援助,而葉常菁則是由元富證收購委託書,並透過智擎員工利用臉書等網路平台,幫忙公司收集委託書。

東洋仍力挺葉常菁任總座 兩方也分別發動媒體戰;日前財經報紙大篇幅報導有利東洋的消息,就看得出明顯的操作痕跡。而葉常菁也先後接受媒體訪問,再三強調經營團隊的價值與成果,指出新藥十年磨一劍是常態,更何況不一定會成功,如何做好經營權和所有權的分開,讓大股東了解經營團隊要走的路,「避免多頭馬車」,才能讓智擎的未來有更好的發展。她也擔心現在的智擎在新藥開發完成豐收的時候,身為大股東的東洋將要拿回經營權,覬覦智擎帳上的獲利。東洋直言,葉常菁無非就是擔心,現在的東洋主事者蕭英鈞,與她並沒有共同打拚的革命情感,恐怕不會像過去林榮錦一樣受到禮遇,「但這是她多慮了。」因為東洋原本就是智擎的創始股東,從過去的燒錢階段至今,幾乎都沒有賣股,始終保有大股東身分,直到今日智擎終於開花結果,怎麼稱得上覬覦?東洋高層並坦率表示,就算是六月十五日選舉結果,東洋取得多數席次,東洋方面依舊會支持葉常菁擔任總經理職務,主導整個經營權,因此不必硬碰硬較勁,而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即將出任行政院院長的林全,原本為東洋法人代表擔任智擎董事,針對這次雙方人馬在董事改選的針鋒相對,希望雙方能夠以理性協商的方式,讓這場經營權之爭和平落幕。只是,林榮錦與蕭英鈞之間的恩怨情仇,恐非林全所能排解得了的!

Baxalta, Shire agree to merger  Posted: May 27, 2016 2:41 p.m.  BFazio       By Bryan Fazio bfazio@covnews.com 770-728-1438 Shareholders of Baxalta, Inc. and Shire PLC agreed Friday on a merger that is expected to be finalized on June 3. After the closure of the transaction in June,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between the two companies will begin, according to Geoffrey Mogilner, Senior Director of Global External Communications for Baxalta. Mogilner said Shire remains committed to building the factory currently under construction in Stanton Springs. "Shire remains committed to our plans to complete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state-of-the-art bio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facility in Covington and to have the facility commercially operational in 2018," Mogilner said. Shire and Baxalta outlined a merger agreement on Jan. 11. The proposed $32 billion merger was voted on by shareholders Friday. "The combination will allow us to realize our goal of building the leading global biotechnology company focused on rare diseases and other highly specialized conditions, offering greater opportunities for our patients, healthcare partners, employees, and the communities we live in and serve," Mogilner said. The combined company would be one of the world's top 20 drug makers by revenue and a leader in the niche of rare disease medicines. In a conference call conducted in January, representatives from Shire and Baxalta said the combined company will draw 65 percent of total revenue from rare disease treatments. They expect about $13 billion in sales from that category, and a total exceeding $20 billion annually, by 2020. Shire said it will give Baxalta shareholders $18 in cash and a portion of a Shire share for each Baxalta share. Baxalta spun off last July from Deerfield, Illinois-based drugmaker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Shire promptly made an initial run at Bannockburn, Illinois-based Baxalta, which then rejected that $30 billion all-stock bid as too low. Information from the Associated Press is included in this article.

 

阿里健康 王磊: 連鎖藥店 O2O聯盟 將主導 “行規”

阿里健康等65藥商設醫藥O2O先鋒聯盟2016526 港股直擊 中國財經 阿里健康(00241)公布,將聯合百佳惠蘇禾、德生堂、百草堂、康愛多等65家連鎖藥店,成立「中國醫藥O2O先鋒聯盟」,冀借助移動互聯網和數據技術,打通上下遊醫療醫藥服務產業。阿里健康表示,聯盟建立後,將致力於打造O2O生態圈和會員管理平台;推進醫藥分開,探索與醫院建立良性合作關係;為聯盟成員提供醫藥零售與互聯網相關培訓、教育服務。同時,聯盟將開展行業調研,分析行業形勢,開發訊息資源,建立訊息與會員網絡,並通過聯盟平台,集聚醫藥與產業合作的綜合優勢,製定行規行約,不斷提高行業素質和服務水平等。阿里健康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王磊稱,目前實體藥店存在巨大價值,未來應該是以其優質和完善的服務致勝。在和藥店夥伴的合作中,阿里健康將自身的醫療服務輸出給藥店場景,提升藥店的服務能力,增加用戶對藥店的黏性,使其由銷售終端向健康生活服務終端轉變。

藉 雙美 上櫃 !! 金可 蔡國洲 分割生技部門

無畏浩鼎風暴 生技借殼上市 波連波 20160427 04:10 杜蕙蓉/台北報導 浩鼎風暴重創生技產業市值,但看好產業前景下,借殼上市風潮卻從未歇息,繼先前基因、立康、台原藥、康呈變天後,今年可望由金可集團入主雙美拉開序幕;另外,鈞寶電子也公告524日前以每股12元~15元,收購立弘生化20%股權。

雙美6月底股東會傳變天 初步統計,截至周一止,雙美全體董監持股僅12%,以膠原蛋白植入劑為營運主軸,是國內唯一取得中國藥監局(CFDA)長、短效劑型 證照的廠商。該公司是生醫族群中,少數有賺錢、零負債,且還有5億現金的公司。不過,因經營階層理念不合,去年雙美創辦人王進富辭任董座後,業績每況愈下,每股淨損0.81元,傳言金可集團蔡國洲家族已吃下主導性股權,預計今年雙美6月底股東會時「變天」,蔡家將把旗下生技部門事業體分割借殼雙美上櫃掛牌。

鈞寶將收購立弘20%股權 此外,創立於2001年的立弘生化,是由宮榮敏家族與中美實合資創辦,從事類胡蘿蔔素(Nutraceutical)生產與銷售,主力產品為β胡蘿蔔素。去年6月中美實大舉申讓持股,吸引鈞寶電子楊正利結合創投業入股外,今年2月底鈞寶也公告將在524日前,以每股12元~15元,收購立弘20%股權,目前楊正利也是立弘的董事長。

電子業借殼,多家經營不順  除了鈞寶外,近年來,生醫股幾乎也是電子業借殼上市的最愛,從最早由醫美整形大亨徐洵平、小S老公許雅鈞家族入主達鈺,改名為基因生技,轉型為醫學美容公司後,凌越改名為康呈生醫;美嘉電是台原藥的前身,而亨豐則更名為立康生醫,另外,堃昶也買下仙桃牌的商標權。而這些由電子業變身的生醫公司,除了立康轉進中草藥和觀光工廠營運模式最成功外,其餘都還處於虧損狀態。最慘的是台原藥,該公司是由前台北醫學大學代理校長蘇慶華接任董座,團隊還有北醫內科部血液腫瘤科主任戴承正等北醫人,蘇慶華素有台灣牛樟芝之父的稱號,戴承正則是癌症專家,台原藥鎖定發展真菌類的植物新藥和牛樟芝保健食品,但經營不善,近來包括財務、業務、董事、會計師都換人,去年第四季財報交不出來而被罰款。立康則是由生春堂製藥入主,生春堂創立於1982年,專精研製傳統中藥和西藥,擁有PIC/S GMP藥廠,該公司在苗栗建置佔地3,000坪廠房的健康養生觀光工廠,鎖定台灣客群,產品以龜鹿二仙膠聞名。(工商時報)

浩鼎: 翁前院長ASCO申報利益衝突,依規定申報/ 無利益衝突?!

浩鼎:本公司說明媒體報導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ASCO)相關事宜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台灣證券交易所) 2016-05-2918:40  第二條第511.事實發生日: 105/05/292.公司名稱:台灣浩鼎生技股份有限公司3.與公司關係[請輸入本公司或子公司]:本公司4.相互持股比例:不適用5.傳播媒體名稱:105/05/29工商時報A6版及105/05/27自由時報電子報6.報導內容:(1)105/05/29工商時報A6版報導浩鼎將在ASCO以最高等級的口頭論文報告,發表OBI-822雙盲臨床試驗結果。...另前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則在立法委員蔡易餘責付保證下,可望出席ASCO年會,並將在場外主持一場全球專家諮詢會議的衛星會議,邀請全球癌症專家討論醣的作用機轉和浩鼎主動免疫療法產品。ASCO論文報告後,台灣時間65日上午9點浩鼎將召開記者會,宣布OBI-822數據結果和未來三期臨床方向,當天並可望召開法說會,揭露所有訊息。....這個臨床數據除有利未來三期臨床設計外,也可望引進策略授權夥伴...(2)105/05/27自由時報電子報報導ASCO根據國際上的利益規範標準,要求發表論文者必須「申報揭露自己的利益衝突」....ASCO在要求論文作者填寫的表格中,要求作者申報自己及親屬是否持有生醫公司或藥廠股票,翁啟惠在和女兒皆有持股的事實下,填寫「無」!表格中也要求作者填寫自己及親屬是否擁有生醫藥技術的專利或是有取得技術移轉授權金,翁啟惠也填寫「無」,然而他自己其實擁有多項生醫藥技術專利,包括授權移轉給浩鼎使用於本篇論文研究的OBI-822藥物的醣分子合成技術專利,加上依照中研院規定,翁可取得4成比例的技術移轉授權金。7.發生緣由:一、本公司針對105/05/29工商時報A6版報導說明如下:(1)本公司已於105/05/31發布重大訊息說明本公司乳癌新藥 OBI-822/三期臨床試驗結果將至六月該學會的年會中發表口頭論文報告。大會研究摘要之發表計有四種形式,其重要性依序為口頭報告(Oral Abstract Sessions)、臨床科學論壇(Clinical Science Symposia)、海報討論(Poster Discussion Sessions)及海報展示 (Poster Sessions)。該報導所稱之最高等級的口頭論文報告係媒體之用語,本公司不予評論。(2)前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應邀出席芝加哥時間6/3本公司於ASCO場外主持之全球專家諮詢會議的衛星會議,截至目前為止本公司獲悉翁前院長仍依原規劃參加此會議。(3)本公司將於105/06/05上午1030於櫃買中心舉行投資人說明會,並於當日下午1400於元富證券(台北巿敦化南路二段9711)舉行法人說明會。(4)引述工商時報報導「...這個臨床數據除有利於未來三期臨床設計外,也可望引進策略授權夥伴...」。引進策略授權夥伴係屬媒體自行臆測,本公司目前並無結論。二、本公司針對105/05/27自由時報電子報報導說明如下:(1)引述該報導「前中研院長翁啟惠已辭去職務,6月將受邀出席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ASCO)研討會,並公開浩鼎乳癌疫苗OBI-822的解盲報告。ASCO根據國際上的利益規範標準,要求發表論文者必須申報揭露自己的利益衝突,但翁啟惠竟然向ASCO申報自己毫無利益衝突關係」。翁前院長於ASCO申報之利益衝突,係其個人依ASCO之規定申報。本公司與中研院之相關授權合約及未來可能發生授權金支出已揭露於1043月現增價格確定版公說書第106頁及第111頁。至於媒體所述「依照中研院規定,翁可取得4成比例的技術移轉授權金」。本公司不知中研院規定內容故無法評論8.因應措施:9.其他應敘明事項:本公司營運及財務狀況一切正常。

(華大基因) 放手讓青年人干!! 26歲金鑫(副總監) 第一作者發表《Nature》《Science》《Cell》三冠王!

華大基因論文為何頻現國際權威期刊? 北京新浪網 (2016-05-27 07:07)在華大基因位於深圳的總部七樓,華大基因博物館近年來經過幾經改變,但始終保留一面幾十平方米的「論文牆」,展示其在世界各頂尖科研期刊上發表的論文。2007年南下深圳后,華大基因在國際權威期刊上發表的大量科研成果引人注目。記者26日從華大基因獲悉,截至201655日,華大基因來深9年間已發表論文1412篇,平均約兩天即有一篇論文發表,而且論文「含金量」較高,僅在《自然》(Nature)及子刊雜誌就發表論文171篇、在《科學》(Science)發表29篇。 記者了解到,與國內一些知名高校每年幾十億元的科研經費相比,華大基因每年獲得的科研經費不足億元,但論文數量和質量卻並不遜色,而且在科研成果轉化走出了獨特的路徑。華大基因為何成為論文的高產田?

南方日報記者 馬芳 1412篇論文中約95%SCI收錄 走在華大基因總部,彷彿漫步大學校園,往來忙碌的多數都是年輕人。在華大基因的辦公樓中,「科學發展是硬道理,產業是硬任務」、「以科學的精神做產業,以產業的方式做科學」等標語常見。1999年成立的華大基因如今在全球約有5000名員工,其中科研人員超過2000人,值得關注的是,華大基因的員工平均年齡28歲,而主要「製造」論文的華大基因研究院員工,平均年齡僅為24歲。「中國的科學研究很長一段時間一直扮演追趕者的角色。但華大基因在基因研究中處於第一梯隊,時不時還能領跑。」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曾表示,華大基因早年的發展是完全的科學驅動,每年發表大量論文,近幾年開始提出如何滿足市場需求,面向大眾市場,進行預防出生缺陷等方面的產品研發。2007年,華大基因來到深圳不久,就宣布他們繪製完成了全球首張完整的中國人基因組圖譜(又稱「炎黃一號」),這也是第一個亞洲人的全基因序列圖譜,相關研究成果於2008年在《自然》雜誌上發表。 截至201655日,華大基因來到深圳9年間已發表論文1412篇,平均兩天左右即有一篇論文發表。不僅數量多,這些論文的「含金量」也頗高,被SCI(美國《科學引文索引》)收錄的有1337篇,在《自然》(Nature)及子刊雜誌發表171篇、在《科學》(Science)發表29篇、在《細胞》(Cell)系列發表9篇、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 J Med)發表1篇。其中,華大基因2012年累計發表SCI論文142篇,平均不到4天就發表一篇SCI論文,曾單周發表6篇重大成果。2015年,華大基因發表文章374篇,其中在《自然》與《科學》系列期刊發表文章42篇。 在《自然》、《科學》發佈的多個榜單上,華大基因一直名列前茅,排名基本上處於上升態勢。在2013年發佈的《中國自然出版指數》中,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名列2012年度中國科研機構第六。2015年,華大基因在《自然》和《科學》的發表指數中排名上升到全國第三。20151217日,自然出版集團發表的《2015中國自然出版指數》增刊中指出,華大基因是中國高質量科研產出的最大貢獻者之一,擁有400多項專利,另外300多項在申請中,其中,半數以上專利與基因相關,特別是在農業和人類罕見病領域。在《自然》今年4月發佈《2016自然指數》(Nature Index 2016),華大基因名列中國產業機構首位、全球產業機構第12名。在這個榜單中,華大基因在中國生命科學領域排名第12位,也是這些領先者中唯一來自深圳的機構、唯一的新型研究機構。

放手讓青年人才幹 談及華大基因成為論文高產田的原因,華大基因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華大基因注重國際協作、充分利用大數據等是部分原因,而且華大基因放手讓青年人干,為青年人成才搭建國際性的高端平台,充分發揮了年輕人的能力。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曾表示,基因組學近幾年來處於臨界點,只要選對方向又肯努力,即使是本科生也照樣能夠取得科研成就。1988年出生的金鑫在大學二年級時到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實習,第二年就在《自然·生物技術》上發表研究成果,這時他年僅21歲。金鑫當時告訴南方日報記者:「華大基因研究院有非常好的測序優勢,我們有足夠好的數據去做研究,只要你有本事,就肯定能做出成績。」如今,金鑫已是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副總監,而早在兩年前,26歲的他就以並列第一作者身份實現了《Nature》《Science》《Cell》三大頂尖學術期刊的「個人大滿貫」。 遷入深圳后,華大基因不再只局限於科學技術研究,在產業方面的布局也越來越快,用汪建的話說就是「迎來了華大真正的新生」。記者了解到,華大基因的科研經費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其產業收入的反哺,二是申請國家研究項目獲得的經費。汪建今年3月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表示:「我們左手掙了錢,右手就花在科研,也只有華大幹這種傻事,我們覺得好玩就干。」 「我們不是以盈利為目的的機構,也不是以發表文章為目的的機構,我們就是想用基因組的平台和技術,最終做點老百姓能受用的事。」華大基因負責人稱,華大所有的研究都是從民生應用開始思考,研究沿著產業鏈逆流而上,每一項研究領域如農業、生育健康、腫瘤、慢性病等都有從科研到產業化的完整鏈條,前沿科學發現將促進服務於人類健康、動植物育種等領域的應用轉化。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徐訊也曾表示,華大基因和其它深圳企業的成功都離不開深圳的環境,深圳總是在設法支持創新。●華大基因9年間發表論文1412篇,被SCI(美國《科學引文索引》)收錄的有1337篇,在《自然》及子刊雜誌發表171篇、《科學》29篇、《細胞》系列9篇、《新英格蘭醫學雜誌》1篇。 2015年華大基因發表文章374篇,其中在《自然》與《科學》系列期刊發表文章42篇。 2015年,華大基因在《自然》和《科學》的發表指數中排名上升到全國第三。在《2016自然指數》中,華大基因名列中國產業機構首位、全球產業機構第12名。在這個榜單中,華大基因在中國生命科學領域排名第12位,也是這些領先者中唯一來自深圳的機構、唯一的新型研究機構。

何美玥: 看好 林榮錦 生技業策略”新模式” !!!

晟德撇轉往乳業 優先投資新藥業 20160527日【江俞庭╱台北報導】晟德(4123)集團持股4成的澳優乳業,昨首度在台舉行股東會,對集團布局未來是否將轉往乳業?澳優執行董事、晟德董事長林榮錦說,公司手上現金流、流動性股票充足,未來會以投資新藥業者為主

打國際盃一定要併購 澳優產品為嬰兒配方奶、羊奶、有機奶等,晟德於2014年入股26%後,持續增持至40%,加上其他友好股東,泛晟德集團共持有近60%股權。同時,今年初在林榮錦邀請下,前經濟部長何美玥、順藥董事長蔡長海等人,分別擔任澳優獨董、董事,今年股東會更由香港移師來台。澳優主席顏衛彬透露,將購併國外營養品廠,將產品線進一步從奶粉延伸至營養品,預估6月可完成。此外,荷蘭海倫芬新廠房,明年首季試產,隨產能提升,今年營收可望年增5成,獲利可增4~5倍,大幅挹注晟德集團業績。談到投資策略,林榮錦說,要打國際盃一定要透過併購,學習國際經驗後,再利用中國崛起,就會很有經濟規模,像這次與澳優合作,就是希望吸收經驗並結合商業模式,複製到中國市場,因澳優擁有30個羊奶品牌,也可複製到印度、印尼等各國。何美玥昨日受訪則說,出任獨董是看好林榮錦在生技業策略上可帶來新模式,也盼已在港掛牌的澳優,未來能在台掛牌上市。

金可 布局醫美: 海昌化工 & 生立生技

金可董座蔡國洲 大手筆強攻醫美 2016-05-27 03:39 經濟日報 記者高行/台北報導 金可集團董事長蔡國洲以生產眼鏡鏡架起家,2001年入主家喻戶曉的寶島眼鏡,隨後進入大陸從事隱形眼鏡生產和銷售,從原本的門外漢衝到大陸市占第一;近年則積極投入高階醫材及醫美原料事業,拓展隱形眼鏡之外的新版圖。金可旗下醫材及醫美的代表作主要為海昌化工及生立生技,其中,2006年底成立的海昌化工由金可及美國私募基金共同籌資設立,大手筆集結微生物學、醫學、醫工、製藥等數十名專家開發新型醫療器材,並在兩岸成立研發中心及先導實驗室,現階段所生產的膠原蛋白產品已在眼科、外科、整形外科及牙科等臨床領域使用,亦外銷產品至歐、美及俄羅斯市場。另一家生立生技也集結各領域專家,主攻醫藥級膠原蛋白生醫材料開發,導入人工皮膚與生理醫學,成功採用與人體生物相容性最高的本土豬筋提取膠原蛋白,研製人工結膜及新型態的美容保養產品。蔡國洲在創新醫材和醫美領域投下大筆資源和心力,但在上市版圖中,也獨缺醫材和醫美這一塊,因此他積極入主雙美,把旗下新事業快速拉拔上市,也就不讓外界感到意外了。

晟德/澳優 : 併購特色營養品&奶粉品牌_鞏固羊奶世界第一/牛奶大陸TOP10/有機奶大陸第一

晟德集團 啟動國際併購 2016-05-27 01:10:04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澳優經營團隊與獨立董事,包括獨董暨中醫大董事長蔡長海、澳優集團主席顏衛彬、獨董暨前經濟部長何美玥、澳優董事長林榮錦。 記者黃文奇/攝影 分享晟德生技轉投資的澳優乳業昨(26)日舉行在台首次股東會,晟德暨澳優董事長林榮錦宣布,集團將繼續啟動國際併購,今年先收購澳洲營養公司,並與荷蘭乳業大廠在紐西蘭合建乳廠,搶進國際市場,擴展大陸嬰幼兒市場。 香港上市公司澳優乳業前年11月被晟德收購後,昨天首度在台舉行股東會,除林榮錦主持外,出席者還包括澳優集團主席顏衛斌、澳優獨立董事暨前經濟部長何美玥、中國醫藥大學董事長蔡長海等人。林榮錦指出,澳優控有的荷蘭乳源全球品質第一,而大陸是全球最大的嬰幼兒市場,澳優會繼續啟動全球收購計畫,收購標的包括特色營養品與奶粉品牌,未來也將維持羊奶世界第一,以及牛奶產品在大陸前十大及有機奶大陸市場第一的地位。晟德前年斥資新台幣30億元,取得澳優逾半數股權,澳優今年首季營運動能驚人,單季集團收入約人民幣5.8億元(約新台幣29.1億元),年增37.3%,毛利2.45億元,年增84.2%,首季獲利5,310萬元(約新台幣2.6億元),年增高達181.5%。法人預估,澳優今年獲利成長上看500%,貢獻晟德獲利超過新台幣4億元,將成為晟德小金雞。 分享產能規劃方面,顏衛彬說,目前在荷蘭有牧場及三個營運工廠,已獲大陸核可,是大陸市場重要的海外供應鏈,目前公司已在興建荷蘭第四個工廠,明年第1季可望投產。 在成長動能與潛力方面,顏衛斌分析,澳優中長期營運有很大優勢,大陸嬰幼兒配方奶每年市場規模高達人民幣750億元,在一胎化禁令解除帶動遇下,澳優已經「站在對的產業趨勢上」。目前澳優產品在大陸整體市占率雖然還不到2%,但羊奶產品已占大陸進口羊奶總量六成以上。澳優目前除在大陸各大通路均有據點,也持續擴大O2O市占率,以電子商務搭配嬰兒用品銷售實體通路,用線上結合線下模式提升銷售量。澳優在大陸有1.8萬家店、150萬名會員及35萬名活躍會員。

中研院:….翁啟惠當年 就是特聘研究員

翁啟惠回任特聘員 中研院:月薪非外傳50萬元 2016-05-27 〔記者吳柏緯/台北報導〕前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的辭呈於五月十日生效,卸下院長一職後回任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不過昨傳出,翁啟惠並非回任一般研究員而是特聘研究員;中研院表示,翁啟惠當年回到中研院任職,就是特聘研究員,一度因出任院長而暫卸特聘身分,此次只是依程序回聘,並無因人設事,也非外傳月薪五十萬。

卸任政務官回聘程序相同 中研院秘書長吳金洌指出,翁啟惠當年返國至中研院,就是基因體中心推薦且經審查以特聘研究員身分聘任,後來接任院長不得兼任特聘研究員,但卸任院長後只要經基因體中心行政審查,即可回聘,程序一切合規。 吳金洌表示,過去曾在政府擔任政務官的院士朱敬一、曾志朗與吳茂昆,也都是卸任後再回聘為特聘研究員。中研院為吸引學術卓越、具國際聲望人才返國服務,自廿五年前推動特聘研究員制度,依學術貢獻分十等次,薪資每月十多萬到四十多萬不等,一般研究員則約十萬元左右。吳金洌說,國家基於愛才惜才立場,若中研院院長也具特聘研究員身分,經總統府與行政院同意後,薪水可比照特聘研究員,翁啟惠與李遠哲在院長任內,都是領特聘研究員薪資而非院長薪水,金額因涉個人隱私而不便說明,特聘研究員底薪加上主管加給,一般會比院長薪資稍高,但絕非外傳五十萬。

產學研 真霸主: 蔡長海 (安基生醫/順藥/中醫大&醫院/亞洲大學)

泛中醫大將成順藥大股東 2016-05-27 05:59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中國醫藥大學董事長蔡長海昨(26)日表示,泛「中醫大」家族有望成為順藥(6535)第一大股東,最快在順藥上櫃後將完成入股;業界認為,兩者結盟可望創造新氣象。順藥母公司晟德董事長林榮錦昨日表示,邀請蔡長海來擔任順藥董座前,就希望能讓蔡長海掌握順藥的經營權,他自己則希望退居第二線,因為蔡手下有不少產業人才,而他自己在順藥也延攬許多好手,雙才結合將爆發出國際級的能量。蔡長海素有生技醫療中霸天的美名,他不僅創辦中國醫藥大學、醫院,還興辦亞洲大學,目前他手下的安基生醫與個人及家族入股順藥,近期他順利出任順藥董事長。據悉,為了讓蔡長海來順藥,霸氣的林榮錦也願意「當老二」,讓蔡長海掌握經營權。

TFDA: 燕麥 農藥殘留 (10款有嘉磷塞)/ 台灣佳格: 水貨….與公司無關!!!!

食藥署抽驗 10款燕麥含嘉磷塞 2016/05/27 09:26 綜合報導台北市 食藥署今年5月抽驗燕麥產品,抽驗市售36件產品的農藥殘留量,結果共10件檢出農藥嘉磷塞,其中還包含知名品牌桂格燕麥片也中標,目前違規產品已下架回收,並可處6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罰鍰。醫師說嘉磷塞在動物實驗會致癌,對人體的影響尚未確認,但長期食用恐提高胰臟癌、腎臟癌風險。很多人早上為了節省時間,拿燕麥當早餐,以為可攝取到足夠的營養,不過食藥署抽驗市售36件產品,卻有10件驗出農藥"嘉磷塞"這當中就連大廠也上榜,包括大潤發美國進口桂格即時快煮燕麥和好市多美國進口QUAKER燕麥片,10件產品農藥「嘉磷塞」殘留量從0.11.8PPM不等。 雖然將近62公噸的不合格的燕麥,已下架回收,各大賣場停賣憑發票接受退貨,但醫生解釋嘉磷賽通常是拿來除草,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是第二級致癌物,雖然是低毒性,但大量誤食還是會有呼吸衰竭跟意識不清的狀況,會提高胰臟癌跟腎臟癌的風險。食安問題再度浮出水面,食藥署表示檢出農藥可開罰新台幣6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的罰鍰。

10款燕麥檢出農藥台灣佳格:有農藥的是水貨2016/05/26 16:14 陳詩璧 綜合報導  食藥署今(26)公布市售燕麥產品抽驗報告,抽檢的36件燕麥片產品中,有10件被檢出含有農藥嘉磷塞,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不合格產品應下架回收,並處以6萬以上2億以下罰緩。食藥署至今(26)上午10點前,下架回收的產品達到62339公斤,目前由各地的衛生局處辦中。而這10件違規商品中有4件是「桂格」美國進口傳統燕麥片、即食燕麥片、即時快煮燕麥片和燕麥片。台灣佳格食品表示,食藥署檢出有問題的產品是水貨,不是台灣生產的,與公司無關,而食藥署抽檢的商品是由美國生產製造,在Costco和家樂福販售,不是台灣佳格食品所製造的。而台灣佳格所銷售的桂格燕麥產品皆在台灣製造,原料由澳洲進口,和食藥署所抽檢的美國進口桂格燕麥不同,桂格更表示台灣生產的桂格燕麥系列產品通過農藥檢驗,品質有保障。

藥華 林國鐘表示,藥證預計年底前向歐洲藥品管理機關遞件

藥華藥台中廠產線就位 2016-05-26 02:31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中報導藥華藥(6446)昨(25)日宣布,旗下台中蛋白質藥新廠規劃生產藥罕病用藥P1101,產線、產能已經就位,預估2020年前滿載時可滿足大約7萬名血液疾病患者用藥。藥華藥蛋白質新藥廠其生產的新藥P1101(商品名BESREMi),目前主要用於紅血球增生症,是一種罕見疾病,該品臨床於去年3月完成歐洲第三期收案,最後一位病人今年4月初完成規劃的一年療程。策略長林國鐘表示,藥證預計年底前向歐洲藥品管理機關遞件,約需經一年審核期,不過他指出P1101是孤兒藥(罕病藥)因此有望加速,在九個月內取得藥證。嗣後,預期歐洲送件一個季度內,藥華藥美國市場藥證遞件。值得注意的是,藥華藥在美國市場潛能驚人,林國鐘說,美國FDA於去年12月核准公司的主要對手Incyte開發的新藥Jakafi,該藥為口服用藥,一天吃二次,一年的療程費用約12.7萬美元,藥華藥在定價策略上,將遠優於Incyte。藥華藥表示,「十年創業、十年立業」下個十年公司會成功的從研發型公司,轉變為兼具獲利能力的新藥開發公司,而台中廠將會成新藥製造基地。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