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14, 2011

日本天災重挫經濟,加速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轉變,引發國際藥廠中國研發中心戰略調整

跨國公司研發中心中國變臉

2011-03-15新領軍   中國企業應積極參與跨國的制藥研發活動,將幫助積累自身新藥研發的經驗,為將來實現自身原創藥物研發打下基礎。浙江海正藥業與西班牙Cinfa共同研製開發的他克莫司膠囊獲得歐盟上市批准,其採用的合作開發模式是中國藥企在產業升級過渡時期的優選模式  近日,諾和諾德制藥有限公司宣佈在未來的五年中,將投資1億美元擴建在北京的研發中心,其中的30004000萬美元將用於建立新的實驗室。2015年該中心的規模將擴大一倍,成為除位於丹麥總部的全球研發中心之外規模最大的研發中心,同時也是跨國制藥公司在中國設立的最大的研發中心。諾和諾德擴建在華研發中心是為了順應全球制藥產業變局的大潮。目前全球制藥行業正進行大規模的調整,跨國藥企向中國等新興市場進行產業轉移的趨勢開始加劇。跨國藥企受困於專利到期、研發效率低下、價格競爭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在發達國家市場的業務增長面臨瓶頸。新興市場的需求增長、全球化競爭和金融危機等因素導致跨國藥企向新興市場佈局加速。中國醫藥市場正面臨發展的黃金時期,這也是吸引跨國藥企在華加大研發力度的重要原因。中國政府正在全面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包括國家加大衛生投入、擴大醫保覆蓋面等積極的改革措施,將加大未來中國市場對醫藥的需求。2009年中國醫藥市場規模約為250億美元,預計2013年將增至800億美元,2020年達到2200億美元,未來10年中國醫藥市場規模將增長近9倍。2015,中國將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研發成本大幅上升迫使跨國藥企紛紛將研發中心向中國等新興市場轉移,國內醫藥企業應該抓住機遇,積極與跨國藥企在華研發機構展開合作。當前,新藥研發越來越困難,研發成本大幅上升,如何控制研發費用成為跨國藥企新產品開發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國際單個創新藥物的研發成本通常高達10億美元以上。越來越多的跨國藥企開始實施戰略性研發外包與合作來降低成本。美國禮來公司在中國已經建立了3個外包式研發中心,承擔了其全球20%的化學分析業務和早期臨床研究任務。中國企業應積極參與跨國的制藥研發活動,將幫助積累自身新藥研發的經驗,為將來實現自身原創藥物研發打下基礎。浙江海正藥業與西班牙Cinfa共同研製開發的他克莫司膠囊獲得歐盟上市批准,其採用的合作開發模式是中國藥企在產業升級過渡時期的優選模式。

跨國公司在華研發新戰略。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後,中國的經濟運行態勢相對良好,許多跨國公司的在華業務成為他們全球業務中為數不多的亮點。豐厚的經濟回報增強了跨國公司在華投入研發的信心。再加上中國創新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因此近年來,跨國公司在華研發並沒有因危機而減少,而是呈現逆勢增長的態勢,在華研發戰略也發生了歷史性的轉變。第一,跨國公司在華研發機構的戰略地位開始明顯升級。以前的跨國公司在華研發中心主要以技術支援型和產品本土化型居多。前者主要負責為本地生產或銷售提供技術指導、維修服務和產品測試等,後者主要是在母國核心技術的基礎上進行面向中國市場的產品應用開發。而近期跨國公司在華研發中心的角色開始向技術跟蹤型和全球研發中心型轉換。前者主要關注中國新技術的發展動向,並盡可能參與其中,後者不僅針對中國市場研發,還將研發成果推向全球,同時還進行一些基礎研究。2010年初,微軟將位於北京的微軟中國研發集團升級為微軟亞太研發集團,統領北京、上海、香港、臺北、東京、首爾、悉尼和曼谷等地的分支機搆,成為微軟在美國之外規模最大、功能最完備的研發基地,並從事電腦領域最前沿的基礎研究。第二,開始獨立開發面向中國市場的產品。以前的做法大多是將母國產品進行簡單的本地化改動。而隨著新興市場在全球經濟中佔據越來越多的份額,跨國公司業務重點不斷向新興市場轉移,開始專門針對中國市場開發產品,以滿足其需求。2010年年中,美贊臣營養品公司投資1.4億元,在中國廣州成立中國嬰幼兒營養科研中心,該中心將彙集中外嬰幼兒營養專家開展臨床研究,更深入地瞭解中國嬰幼兒獨特的膳食結構和營養需求,並專門針對中國市場研發創新優質的產品。第三,以空前的大手筆擴建在華研發中心,將本土化創新的戰果擴大。以前很多跨國公司只是象徵性在華設立研發中心,實際投入很少。而如今,開始真正投入大量資本和人力拓展研發機構。歐萊雅從2004年開始設立在華研發中心,經過數年發展,成功研發出多種針對中國市場的新產品。其中包括獨創性地將天然靈芝的萃取精華加入羽西的生機之水靈芝調理液中,產品獲得了很大的成功。第四,特別加強利用中國本地研發資源,以實現中國研發成果最大化。以前的許多跨國公司研發中心通常是人數稀少,閉門造車。而如今,跨國公司在中國實施了一系列舉措加強與本地研發資源的緊密聯繫。這些舉措包括積極網羅和培養本地優秀人才;與本土產學研單位進行合作;跟蹤當地新技術,從而加強對中國強勢技術的應用;利用其在中國取得的創新成果影響和推動中國相關政策和技術標準體系的制定,從而獲取戰略收益等等。諾基亞西門子通信公司的中國研發中心積極跟蹤並研發在中國發展較快的TD-LTE等尖端4G通信技術。最近,其上海研發中心與中國運營商共同開發設計光傳輸網路交換機,將順利滲透中國市場。同時,為了充分發掘本地人才的潛力,該公司已雇用超過1000名中國研發人員,並計畫繼續大舉擴充本地研發力量,力圖以用中國的成本研發世界級的產品。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很多國內企業的研發中心無論是在規模上、研發水平上,還是對人才的吸引方面都與外資研發中心存在不小的差距,這急需國內企業加倍努力,以避免國內研發資源受外資研發中心吸引,從而導致自身在創新上受到新一輪的抑制。

鎖定全球疫苗供應 台灣與中國誰能勝出?

國光生技疫苗獲歐盟認證 5年內外銷比重達7 9月申請上市

鉅亨網2011-03-14  興櫃公司國光生技(4142-TW)將於今年9月送件申請股票上市,預計20121月掛牌交易。國光生技董事長詹啟賢樂觀的表示,公司疫苗獲歐盟認證,今年將全力衝刺外銷市場,目前已取得菲律賓、馬來西亞、香港等國家的流感產品銷售藥證,第2季將開始出貨貢獻營收,今年外銷營收比重目標為10%,明年外銷業績將倍數成長,同時爭取代工業務,未來2年來內將取得所有藥證,5年內外銷營收比重目標要達7成以上。國光生技流感疫苗日前通過歐盟認證,正向瑞士及歐盟申請藥證,同時準備向美國FDA申請流感藥證,興建中的充填線亦以美國FDA為規格,今年內將完工,明年上線生產,全力滿足訂單需求,除自有疫苗分裝外,並爭取代工業務。國光生技目前資本額16.39億元,主要產品包括日本腦炎、破傷風、季節性流感疫苗等,其中季節性流感疫苗營收比重約7成,日本腦炎2成及破傷風1成。國光生技去年自結營收8.4億元,毛利率初估57%,稅前淨利2.25億元,稅後淨利1.5億元,每股稅前盈餘1.37元,每股稅後純益近1。詹啟賢進一步指出,第2季起正式進軍國際疫苗市場,開始銷售流感原液給嬌生(J&J)歐洲子公司Crucell,同時已與Crucell簽訂七年的原液供貨合約,第一年出貨量將有750(1原液約可製成2萬劑),第二年供應至1000,成為為最大供應商。今年Crucell將開始試賣銷售,預估出貨量約90,因Crucell以往以研發為主,但擁有45國的流感藥證執照,併入J&J後,通路及資金後援將更為堅強,有助全球銷售,將帶動國光生技營收倍數成長。詹啟賢表示,公司除流感疫苗外,目前研發中的禽流感(H5N1)、腸病毒(EV71)疫苗,也有重大的突破,其中禽流感疫苗是自行開發並結合日本北里研究所技轉,目前已進入藥證申請程序,2012年產品將上市,針對禽流感疫苗,全球僅有18國有量產能力,共計有30個廠房負責生產,亞洲只有日本及國光;另外以細胞培養的腸病毒疫苗(EV71)部分,公司結合國衛院技轉,在開發及量產製程也有重大進展2010年第4季生物反應器規模已由10公升放大至50公升生產規模,可生產臨床試驗產品,國光生技已規劃明年進入臨床前試驗,並於2013年興建細胞製程疫苗廠。

國光生技細胞培養腸病毒疫苗 處於臨床前放大階段

國光 轉型外銷導向

2011/03/15 經濟日報】 2011.03.15 全球流感疫情升溫,國光生技(4142)董事長詹啟賢昨(14)日表示,國光生產的流感疫苗,將自今年第二季起進軍歐洲市場;另一項禽流感H5N1疫苗也可在明年上市,國光希望三年後成為外銷導向的疫苗廠。國光生技昨日興櫃參考價40元,去年自結營收8.4億元,毛利率57%,稅前盈餘2.25元,每股稅前盈餘1元。公司並計畫在今年第三季提出上市申請。國光目前疫苗發展上有多項重大成果,一是該公司與荷商Crucell藥廠合作的流感疫苗,歐洲臨床試驗已在今年1月完成,正向瑞士及歐盟申請藥證,最快第二季正式進軍歐洲,國光估計明年起將逐年出貨,最多可達年2,000萬劑。詹啟賢表示,國光與Crucell合作的流感疫苗,由國光供應原液,再送到歐洲充填成針劑,目前公司正在與Crucell公司爭取,希望國光自行完成原液到充填等一貫作業。為了掌握更多流感疫苗充填能力,並進軍美國流感疫苗市場,國光正在動工興建一座充填廠,預計今年內完工,明年開始量產。此外,有鑑於禽流感疫情未來可能爆發,對人類生命將帶來來重大衝擊,國光也已掌握雞胚胎量產禽流感疫苗的技術,目前進入藥證申請程序,預計明年產品上市,可隨時滿足禽流感疫情漫延。詹啟賢表示,近期日本發生大地震的災區千葉縣,已傳出禽流感疫情爆發,而災區集中的東北區,也擔心季節性流感疫苗廠將面臨出貨風險,如果日方提出要求,國光可適時協助季節性流感疫苗生產。國光還有一項疫苗成果是腸病毒疫苗,該疫苗是以細胞培養技術來量產,已順利從10公升生物反應器放大到50公升規模,國光預計明年進入臨床前試驗,並於2013年興建細胞製程的疫苗廠。國光副總經理高聖凱說明,腸病毒疫苗對於國光的重要里程碑,是該疫苗的細胞培養技術,也可應用在禽流感的量產,一旦現有的雞胚胎量產設備遭到汙染,國光也能適時以更先進的細胞培養技術供應禽流感疫苗。詹啟賢表示,國光目前疫苗外銷規模,僅占公司營業額的1%,隨著流感疫苗今年以後大量出貨,預計明年外銷比重可達公司營收一成以上,國光目標是三年後外銷占公司營收比重七、八成水準。

台灣植物新藥股王看上百元: 德英生技

德英68元上櫃 價差六成

2011/03/15 經濟日報】德英生技(4911)預計21日掛牌上櫃,昨(14)日公布承銷價68元。德英以新藥開發為主力,法人預期該公司領軍,將掀起合一(4743 )、中裕(4147)等新藥研發公司的比價效應。德英昨日在興櫃參考價為111.5元,由於承銷價已定68元,與市價相差63.9%,引發掛牌蜜月期極大的想像空間。德英生技成立於2002年,目前資本額4.85億元,總經理郭國華原為高雄醫學大學教授,他多年研究台灣本土特有植物黃水茄,從萃取物中找到五項研發中新藥。德英說明,研發進度最快的新藥SR-T100凝膠,已在國內完成二期人體臨床試驗,這項可對抗癌症的植物新藥,最快明年將授權歐美跨國大藥廠。據了解,德英已針對SR-T100凝膠,與四家國際藥廠進行談判,但雙方簽定保密協定,未來如何合作尚未公布。德英表示,SR-T100主要用於治療日光性角化症及波文氏症之皮膚鱗狀細胞原位癌;另外德英研發的肝病用藥Hepanamin,是根據現行市場上水飛薊素吸收率不佳問題,進而開發出高吸收效率水飛薊素學名藥。法人分析,德英的SR-T100凝膠,其適應症日光性角化症,屬於澳洲及歐洲高發性疾病,在美國市場每年呈26%的複合成長率,預計美國市場逾5億美元。SR-T100除了今年在國內內進行三期臨床,也將申請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第二期臨床試驗,目標是2012年至2013年授權歐美藥廠,2014年產品上市。除了SR-T100,德英的Hepanamin,也將取得外銷專用許可證,預計2012年取得國內藥證並上市銷售。其餘三項新藥,分用於治療肺癌、頭頸癌及婦癌、外陰部癌前病變及皮膚疾病,目前都在前臨床試驗階段。德英目前除了發展新藥,公司也生產及銷售保健食品及功能性保養品,法人估計今年營收3,457萬元,年增率可達22%,但仍將處於虧損。德英從進入興櫃以來,股價長期穩居百元以上,法人分析,德英將是懷特(4108)之後,第二家以研發為導向掛牌的生技股,隨著合一、中裕及太景等研發公司今年陸續掛牌,德英將掀起今年度生技股另一波比價效應。

以市場角度 德英生技經營策略優於懷特生技

本益比不低 市場:OK

2011/03/15 經濟日報】 德英(491121日以每股68元轉上櫃,與現階段興櫃參考價111.5元價差逾六成。生技產業分析人員認為,股價本益比不低,主要應與產品規模及出貨展望相對樂觀有關。寶來投顧副總經理王兆立表示,生技股營運的項目落差相當大,原料藥相關公司處產業相對中上游,市場給的本益比也會較高。另外,該公司目前資本額僅4.85億元中,1.96億元屬技術入股,98年底帳上現金2.35億元,去年底現金也在2億元以上,以該公司目前掌握的現金情況,財務狀況也應是興櫃市場願意提高其本益比的因素。生技產業研究員認為,德英鎖定癌症及肝病治療的藥品,前者最快年底前國際授權有初步結論,後者今年中有機會取得外銷許可,明年取得國內藥證。法人推估,今年在新藥即將通過三期人體臨床試驗加持下,加上新產品推出,未來公司獲利將逐步起飛。

科懋生技攜手榮總 開發罕見疾病領域

台北榮總「罕見疾病研究治療中心」掛牌

2011/03/15 台北榮總院長林芳郁(左)與科懋生技董事長陳澤民,代表雙方針對罕病治療簽署產學合作計畫 【台北訊】為了提供罕見疾病患者全方位的醫療照護品質,台北榮總「罕見疾病研究治療中心」日前正式成立。未來該中心將發揮對罕病患者的篩檢、確診、治療、遺傳諮詢與追蹤照護等服務。北榮也同時與科懋生技簽署產學合作計畫,共同研發治療罕見疾病的新藥與開發最新醫療診斷技術。台北榮總院長林芳郁表示,北榮多年來致力於罕見疾病患者的診斷、檢驗與研究,累積豐富的成果與技術。成立罕見疾病研究治療中心,除了強化篩檢、確診、治療、遺傳諮詢與追蹤照護之外,將擴大原有的遺傳諮詢中心、生化遺傳檢驗研究室、全國罕見疾病營養品暨藥品物流中心、新生兒篩檢確診中心,以及罕見疾病治療病房等,建置全方位多功能的醫療系統。目前台北榮總負責全國三分之二新生兒篩檢陽性個案的確診與治療工作。科懋生技董事長陳澤民指出,該公司代理進口與研究罕病治療藥物,提供藥物資訊與治療管道的醫療諮詢服務,協助罕見疾病患者獲得適當的醫療照護及藥物治療。該公司自行研發製造的罕見疾病藥物在2001年取得台灣第一張罕見疾病藥品許可證,之後並引進與研發多項罕病用藥,目前已提供近20種藥品供國內外各大醫院罕病患者治療之用。

東洋子公司上海旭東海普放棄台灣上市 擬於中國上市

東洋子公司擬登陸掛牌

2011-03-15 工商時報  台灣東洋(4105)轉投資的上海旭東海普,去年獲利初估約達一個資本額,該公司為積極搶進醫改商機,將以授權或買斷等方式,引進其他新的產品。不過上海旭東海普原本在台灣上市計畫也出現變數,公司方面決定轉往大陸掛牌,最快2013年底或2014年成行。上海旭東海普前身為海普製藥,成立於1925年,是中國第一家針劑製藥廠,1993年台灣東洋香港子公司東洋國際與海普製藥合資改名為上海旭東海普;目前東洋國際持有上海旭東海普55%股權,另45%股權為具有上海市政府背景的上海醫工持有。旭東海普副總經理何孟欣表示,由於公司主體在大陸,加上大陸官方背景持股比例近半,原本應國內證券相關單位要求在海外設立控股公司再由控股公司回台上市,並要求陸方持股降至3成以下,但因陸方股東不願配合,且近年大陸生醫產業相當熱絡,因此,經營階層決定將目標轉向在大陸上市。何孟欣表示,日前台灣東洋已宣布將把香港子公司台灣東洋國際的49.09%股權,作價約1.24億人民幣元,附條件出售給外國策略性投資人,主要是為了搶占大陸醫改商機,希望藉由與其他公司的授權或買斷等方式,再引進其他新的產品。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